閱讀屋>教育>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1

  在晨間談話時,我利用幼兒愛聽故事的習慣,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圖書王國裡,有許多漂亮的書:有紅色封面的書,有小動物封面的書,還有小朋友封面的書……它們從早到晚在外面工作,每到天黑時,它們個個累得腰痠腿疼,不住地打哈欠。紅色封面的書對小動物封面的書說:“我真想回家睡覺。”小動物封面的書傷心地說:“可是我們回不了家。”小朋友封面的書嘆著氣說:“因為我們沒有腿。”圖書們嘰嘰喳喳地說著,一個個都流下了眼淚。

  講完故事我問小朋友:“圖書為什麼不回家呀?”“圖書沒有腳怎麼回家呢?”“我們可以怎樣幫它們呢?”從討論、談話中大家得出一個結論:把圖書送回家,就是在看完書後把書放回到書架上,這樣它們才能好好休息。同時,我和兩三個小朋友一起演示了正確把書送回家的方法,讓所有的幼兒都知道今後要這樣做才好,才能把書真正地送回家。

  中午,孩子們依然邊看書邊等待吃飯速度慢的小朋友。看到小朋友基本上吃完了,我邊敲鈴邊說:“請小朋友把書送回家,把椅子翻上去,小便,排隊。”這一次,我看到有大部分小朋友把書放回了書架上,可仍有一部分幼兒把書扔在書架前,轉身搬椅子去了。我及時表揚了把書放好的幼兒,並提醒幾個沒放好書的幼兒重新將書放好,他們最終還是按要求做到了。

  反思: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強調,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是動態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有利於受教育者的終身學習。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我想到了一個方法,把常規加以擬人化,並運用趣味性的語言提出來,這樣幼兒肯定會感興趣並樂意去做。實踐的結果表明這個方法可行。幼兒的進步很大,雖然仍有個別的幼兒沒有做到,但我相信他們會慢慢地改正過來的。同時,我還發現幼兒在桌面遊戲或手工遊戲等活動結束後,都會將物品放回原處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說明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慢慢地形成,這將有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2

  對於中午早吃完飯的幼兒,我總是安排他們坐在圖書角,讓他們邊看書邊等其他沒吃完飯的小朋友。可是,當我敲鈴讓他們把書放好,過來排隊時,卻看到了滿地亂扔的圖書和一些散落的書頁。我一看,連忙走過去撿書,邊撿邊說:“你們看,這些書誰扔的?多亂啊!下次看完了把書放回書架上去。”我忙著撿書放書,可是卻沒有一個小朋友過來幫忙,只看見一些幼兒端著自己的椅子邊走邊看我在那兒忙,好象這書是我扔的,跟他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幾天下來,我發現我的多次說教效果很差,圖書依然扔的地上到處都是。我想。幼兒的閱讀習慣這麼差,長期下去對他們的學習等方面都會有所影響,得想個辦法才行。

  反思:幼兒的日常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由於這些事情往往是幼兒親身經歷的,十分具體、真實,因此容易為幼兒理解和接受。教師就應做有心人,善於抓住各種教育時機,敏銳捕捉幼兒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幼兒進行教育,從而達到讓兒童全面發展的目的。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我服務能力差,要想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只靠說教或批評是沒有用的。從上面的案例中就可以看出,我的說教一點效果也沒達到。幼兒們還是我行我素,依舊如故。這促使我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3

  中午,看著小朋友坐在椅子上邊看書,邊等待其他吃飯慢的幼兒,我不禁也拿了本書坐下來和他們一起看起來。有的幼兒看到我也在看書,好奇地走過來問我:“王老師,你看的是什麼書?”“書上講的是什麼呀?”有個小朋友聽了湊過來一看,就說:“我知道,王老師看的是《美人魚》,我家裡也有這本書,還有《白雪公主》呢!”我聽了笑起來,就問她:“那你知道《美人魚》講的是什麼故事嗎?”她說:“我不知道,不過我媽媽知道。”我說:“那你回家讓媽媽講給你聽,明天到幼兒園來再講給小朋友聽,好嗎?”她聽了點點頭,和另一個小朋友一起回座位上去了。過了一會兒,我抬頭一看,散步的時間到了,於是我把書一合,邊放書邊說:“請小朋友把書送回家,把椅子翻上去,小便,排隊,我們要去散步了。”只見小朋友都把書放回了書架上,還有個別幼兒將掉在地上的書撿起來,重新放回書架上,並放放好。我笑著點點頭,表揚了他,他也笑了。

  反思: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是讓人學會生存;教育的終極還是人,是讓人能夠有質量地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啟示我們:教育必須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聯絡學生生活實際,教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創造,要培養服務於現實社會生活的真人。我們都說:“言教不如身教”,在這個案例中,我就有意識地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從而強化了幼兒的良好行為。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將會陪伴和影響幼兒今後的整個求學生涯,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使他們終生受益。

【教育筆記-把書送回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