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聽東海語文教師談生態課堂反思

聽東海語文教師談生態課堂反思

聽東海語文教師談生態課堂反思

  在辦理事務和工作生活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東海語文教師談生態課堂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週一下午,趕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一行到來之前,我去東海實驗學校聆聽了一場關於70後、80後教師談生態課堂的論壇並即興做了十分鐘的點評。

  東海的課堂教學追求堅持不懈,在每年的“揚帆起航杯”校本教研活動中都有青年才俊脫穎而出。今年的活動以生態課堂為主題,透過上課、論壇等環節,在中學組教師中形成了追求優質生態課堂的熱潮。六位教師的論述依託了切身的教學實踐,在敘事中講述自己對生態課堂的理解,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馬豔敏對生態課堂的提煉是“生動而生情,生活與生命”,一如她的經典詩歌主題,充滿了詩情畫意——是的,生態課堂是應該充滿了詩意的,如同到了桃花源裡,我們拋棄一些惡劣而低俗,以課堂展示鮮活的生命,熱忱的學習慾望,在教與學、學者與書卷的互動中情投意合,啟發、激勵、欣賞,時而困頓,又豁然開朗,互相友愛,充滿向上的力量。

  陳孝凱開門見山,提出了學困生的教育公平性問題,即我們是否有理由為了多數人而拋棄個別人?孝凱認為課堂的生態性首先體現為對弱者的公平學習的保護上,這一鮮明的觀念實際上是在質問每個教育者的道德底線!每個孩子在學校的成長過程,不僅是知識和技能的發展階段,也是情感個性的同步增長時期。南方報業集團出了一套記者叢書,其中有篇對少科班孩子後續發展的報告,我讀來深深感受到這一點——不少當年轟動全國的少科班學生,其後續的成長未必這麼光鮮——我不希望我們的生態課堂留給孩子們也有明顯的缺失——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生態課堂必須彰顯教育的公平。

  餘靜老師以女性教師特有的親和力,與她的孩子們共泳學海。她的故事裡透著生態課堂明顯的人文和自然的特徵。自然中見證寬容,自然中體現智慧,自然中見諸行動。愛和欣賞永遠是教育者手中無窮的力量來源。

  鄭曉慶的故事裡有他信任學生、激發孩子潛能、發展天性的優點。但我更從心底裡認同他的一份拒絕——拒絕“掠奪式”的教學!這是一句讓雙肩沉甸甸的話語,在我們有限的教學時間裡,我們都在盡力挖掘孩子的潛能,殊不知過度的挖掘有時候恰恰是掠奪了孩子更全面、更均衡的發展,如果我們只在意了當下的教學績效。所以,生態課堂理所當然應該是著眼於未來的教學。

  陳智鋒的論述談及的是興趣,這是生態課堂根本性的構成要素之一。要使教者從者如流,對學習內驅力的激發是必然的追求,拖著走不如引著走,引著走不如放開手,看他在眼前奔跑,在他跌倒的地方觀察他的原因,鼓勵他,肯定他,直到他把學習作為自己的追求!

  蔡霄奇的課堂有著難得的珍貴,那就是體驗。美是需要體驗的,快樂是需要體驗的`,善於鑑賞的目光是不斷體驗中生成的,對自我的肯定也是需要體驗的積累的,而小蔡就在構建促進體驗的生態課堂,豈不美哉?

  關於課堂,我曾經定義為“傳承文明,激發創新、引領未來的場所”,史定海老師補充是“精神發育、心靈成長的地方”。如果我們對教學的理解僅僅是晨鐘暮鼓地辛苦執著於一節節課,一次次作業的評閱,那麼,請參考魏勇老師的一段話:“幾十年後,你的學生還記得你課堂上說的某句話,當他白髮蒼蒼來看你的時候,還記得你是影響他一生的老師。只有成為這樣的老師,走過人的一生,也許我們在晚年回憶的時候,我們才能欣慰地說,我對中國的未來盡了自己的努力。”教育,從人心開始。當我們在教育之路上越行越遠,請暫時忘卻那所有的技巧和方法,想想我們教育的初衷,想一想我們當初為何而出發。

  東海實驗學校對課堂的追求是長期而不懈的。從新課程的“四新論壇”起步,進而到後來對有效課堂的追求,教學的效益感得到加強,教育裝備在更新,教學技術在提高。我們學會了從一節課回看教學的軌跡,從看教師的展示到關注學習者的切實發展,從看教學到看人的和諧發展。東海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追求越來越具有理性,越來趨向於教育的真諦!今天我們談生態課堂,我希望還是能堅持從目中有人開始,以心靈叩開孩子的心靈之門。

  童紅霞老師在對生態課堂的闡述中,有這麼一句話:生本是起點,生長是過程,生機是目標。我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那就是:充分地因材施教,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走向和諧、均衡而蓬勃的東海教育!文章來源

【聽東海語文教師談生態課堂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