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

  星期三早上,我聽了陳嫦聰老師上的《雷雨》。我覺得陳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以拓展為目標,透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雷雨前,中,後景象變化的特徵。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陳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雷雨》前,中,後天氣不同的變化,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在理解的基礎上善於發現雷雨前,中,後景象變化的特徵。

  二,自主識字,生生互動

  新字的學習,陳老師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畫出來,然後老師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接著出示帶生字的句子選讀,齊讀,出示詞語課件先帶拼音認讀,再去掉拼音來讀,分組認讀,最後讓生字回到句子中認讀,還抓住"壓""垂"等幾個生字讓學生看老師做動作來記。在學生掌握識字的同時,陳老師又很到位地指導學生書空寫字。然而讓同桌評選出寫得最棒的字那到上面展示。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勵下,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透過積極思考,動腦探究,尋找一個適合自己記憶支柱。透過這樣的合作交流,促進了思維的擴充套件,學漢字不再是枯燥無味的事了。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品嚐了創造,體會了成功的喜悅,達到了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啟用思維,陶冶情操的理想境界。

  三,展讀理解,環環緊扣

  陳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蘊含的真諦,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臺階,使學生受到美好情感的薰陶。在重視朗讀的同時,陳老師善於求異提問,問題的設計富有層次性和針對性,挖掘學生正確答案以後的思維活動,全面反饋學生學習情況。善用表揚激勵,對學生表現的評價能及時,正確,富有區分度與鼓動性。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2

  今日聽了田教師執教的《景陽岡》一課,感觸良多。我認為田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很有創新,首先播放學生熟悉的喜歡的《好漢歌》,情景匯入;其次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再次自主研讀,交流、感悟人物形象。最終根據自我體會的武松的特點為武松推薦一份工作。

  我認為田教師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瞭如下幾個特點:

  一、創造性地處理教材。

  新課標指出:教材作為一個“範例”,教師能夠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認知水平生活經驗,重新組合,靈活處理。《景陽岡》這一課,教材中的教學目標是:按照事情經過把課文分成4段、說說事情的起因和結果,這個教學目標難度不大,學生經過讀課文,基本上能夠順利完成。而本節課,教師則根據教材的特點,創造性地把目標定為:學習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資料及相互關係,學習經過語言、動作描述體會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

  二、精心設計,實施自主、合作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主學習從必須意義上說,就是指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中,經過積極主動的認知活動及合作學習,獲得主動發展的過程。本節課,教師為幫忙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共鋪設了4層“臺階”:

  1、讀武松打虎的資料,找出描述武松的動作的字詞。

  2、朗讀課文細細品味武松的特點。

  3朗讀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體會與打虎片斷的關係、

  4感知武松人物形象。

  三、突出對學生運用本事的培養。

  田教師並沒有把理解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將段落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點,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基礎上初步歸納武松的人物形象。

  1、酒量驚人。

  2、膽量過人。

  3、力量超人。

  4、機敏勝人。

  武松三次“閃”讀出“機智”或“機敏”。師點撥,“閃”’這個動作字跟哪些字比較接近?“閃”與“躲”在那裡哪個字用得更好?用“閃”對錶現武松的形象好在哪裡?仔細讀讀課文第9自然段,並結合上下文,小組討論後交流。師生小結三“閃”表現了武松“機敏勝人”全體學生自讀第9自然段及上下文,體味武松的“機敏”。在感知武松人物形象基礎上創造性的丟擲一個問題:讓學生給武松找工作,大大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本事。5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這部分是課文重點,也是教學重點。學習本部分課文時,田教師先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劃出武松打虎的動作,在旁邊寫感受。學生很快就找到了“閃”、“揪”、“按”……等動詞。再經過“閃”與“躲”換詞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這個學習、體驗的過程,充分展示了學生個人的學習所得。然後想象武松打虎的畫面,感情朗讀課文,體會武松的豪放、倔強、勇敢、機敏的英雄形象。

  “新課標”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統習,要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在設計上,教師注意把理解與運用緊密結合起來,把理解作為基礎,突出對學生運用本事的培養。經過練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方法。

  值得一提是教師的活力,激盪著學生的感情。這一堂課中,教師自始至終都堅持著高昂的熱情,營造了有活力的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很高。我想,在我們以後課堂教學中,就應當充滿活力與動情。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3

  聽了坐看雲起講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覺得值得講借鑑的地方很多。《巨人的花園》一課可以分三大塊:

  一,花園沒有主人時,花園美;

  二、巨人回來,趕走孩子,花園不再有春天;

  三、花園變美了,變漂亮了,首尾照應。

  老師抓住第二部分重點段,引導學生明白由於巨人的冷漠讓花園不再美麗了,不再漂亮了。這一部分中,出示:禁止入內的告示牌讓學生談談體會到什麼?從這兒入手。還應該抓住“砌”到後面的“拆”做做文章,不一定要按順序。

  教師教學時還注重了朗讀指導巨人的三次話,先是一次一次出示,教師充分帶領學生走進巨人,讓孩子說說巨人心理想什麼,分別敘述三次巨人的話,讓學生體會,直到小男孩的出現才讓學生理解分享帶來了幸福。最後一句出示完成,抓住凝視,為什麼凝視?凝視是小男孩給巨人一個思考的機會,凝視裡有提醒和暗示。“手一捏,花開了”,告訴巨人,有孩子花園裡就有孩子。很有哲理,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敞開心扉和別人分享,就是幸福。最後的幸福論壇很好,聯絡這一單元談對幸福的認識。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4

  《小草的生命》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課文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地敘述了小草頑強的生長過程,歌頌了小草不畏艱難困苦,蓬勃向上,堅忍不拔的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語文素養的提高為出發點,以引領者、合作者的身份帶領學生走進文字,深入到文字的語言之中,真正讓學生感受語言,熟悉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師生在課文的重點,難點之處進行探索,交流互動,利用課文這個例,讓學生得意、得言、得法,努力實現例的增值。縱觀整節課,亮點紛呈,精彩不斷,突出地表此刻以下幾個地方:

  1、以學生為主體,努力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理念新。

  胡教師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的終身發展,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絡的橋樑,引導學生去體驗、感受小草的形象與內涵,進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正確理解和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教學目標定位準。

  胡教師堅守語文教學的本真,圍繞一箇中心,即以語言教學為中心;兩個基本點,即培養語文字事和提高語文素養來設計教學,三維目標有機整合,體現年段和教材訓練重點(舉例略)。課時目標具體實在,準確、科學、實用。

  3、體現閱讀教學特色和學生認知規律,訓練過程實。

  教學過程中,胡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以巧妙的切入,動情的渲染,靈活的方法,機智的點撥,恰當的評價等多種方法組織教學(舉例略),體現了訓練的層層推進,步步深入的過程。整節課情、景、理順序清晰,調動學生進行生命的感悟和思考,給學生以情感的薰陶,精神的滋潤。

  4、以語言訓練為本,品詞、析句、明理、悟情,語文味濃。

  圍繞教學目標,胡教師引導學生細讀文字,摳詞摳句,潛心會文,認真思考,把語言文字活化為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例如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的讀(自讀、聽讀、評讀、合作讀、主角讀、表演讀、配樂讀等)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運用換詞比較,動作演示等方法體會冒一詞在句子中表情達意的作用;引導學生以岩石媽媽、小詩人的身份誇一誇小草,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並且使學生獲得了初步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對小草精神的讚頌,昇華了情感美。

  5、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學方法活。

  教學過程中,胡教師善於營造積極的教學氛圍,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樂學、愛學、會學。例如,創設岩石媽媽與種子寶寶的對話情境,以貧窮一詞為切入點。從小草的生活環境入手,聯絡學生的經驗,初步瞭解小草惡劣的生存環境,感受岩石媽媽的擔心與關愛,小草的堅強和自信。又如,師生合作,經過做一做、說一說、讀一讀、議一議、練一練、演一演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進入到小草的主角之中,在課文特定的情景中去體驗小草的艱辛與喜悅,進一步體會小草堅強,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品質,使學生與文字產生情感的共鳴。

  6、專業知識全面、厚實,學科視野寬,教學功底深。

  在不斷地學習探索與教學實踐中,胡教師逐步構成了自我鮮明的教學風格,聽她的課是一種愉悅和享受。她的教學語言規範、簡潔、流暢,具有親活力和感染力。課堂上能做到關注學情,適時調控,引領和評價本事強,教學智慧豐富,值得我們青年教師好好學習。

  提幾點需要改善的地方:

  1、課堂顯得過滿,指導學生靜心會文略顯不足。

  2、動態學情的處理方法上有失偏頗,例如前排一個男生表現很積極,發言未經認真準備,教師的評價使他有受挫之感。

  3、教學時間應緊縮一些,這節課超時多了點。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5

  劉素瓊老師執教的《雷雨》一課是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內容。課文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自然界的景象變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要注重感悟、積累和運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指導和訓練學生理解語言,而且必須指導和訓練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劉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透過多種途徑積累運用語言,讓學生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熟讀成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語言,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了形式多樣的語言實踐活動。這是一堂紮實而深入的課,能讓人見到語文教學的本質。

  首先,劉老師在指導學生對字、詞、句的研讀非常到位。在指導“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一句時,劉老師借用學生的問題“為什麼用垂下來,而不用掛下來”讓學生換詞理解,加深體驗,體會中華文字的精妙。並讓學生聯想哪些東西可以用“垂下來”。在理解“雜亂”時,讓學生透過擺手做動作來很生動地記住了這個詞。學生在從字到詞到句的理解中讀得更有味道、更有感情。也讓人感到老師對教材的深刻把握和處理教材的功夫深厚,不見痕跡。

  其次,劉老師重視對學生的寫字教育。劉老師透過讓學生從形和意的結合理解來記憶,還讓學生透過觀察來記憶、分析字形,透過書空來記憶筆畫和筆順,在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時要求學生姿勢和筆順正確。這樣的訓練,既讓學生學會了寫字,又能讓學生養成書寫的好習慣。

  再次,劉老師重視學生對詞語、句子、生活經驗的積累。課始,就讓學生來說跟雨有關的詞語,並出示了三個相關成語讓學生讀。然後,又透過聽雷聲讓學生知道雷聲的生活原型從而很親切自然地匯入新課教學。在學習黑沉沉一句時,隨機積累了ABB格式的詞語。指導越來越一句時,讓學生說相同句式的句子,既學會了造句,又豐富了生活經驗和語言儲備。還有理解“垂下來”時趁機讓學生說生活中還有什麼可以用“垂下來”,也是促進理解又是積累語言。

  總之,這是一堂紮實而有效的課,更有課前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瞭解學生的預習情況。雖然我是數學老師,同樣也有很大的借鑑之處,特別是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更值得我學習。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6

  透過聽我校骨幹教師引領課,我感受頗深,收益匪淺。馬老師和張老師成熟與老練的教姿、教態、教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的思維的活躍,更讓我在這兩堂課中,看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張老師的課《做一片美的葉子》教學過程環環相套,絲絲入扣。情景匯入,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思索,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閱讀與思考所帶來的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馬老師在課堂上親切、自然,看似平淡的語言,卻引領著學生體會到秋天的美好。馬老師整堂課都表現十分溫和,始終面帶笑容,讓學生與老師之間有一種親和力。我們說教師教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那麼人自然要有感情,我們在教書中就應該投入自己的感情。從聽課中我也發現我們老師對學生非常地愛護,因為只有有了感情的教學才會擦出教學的火花,使教學變得精彩。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兩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讓學生對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反覆的進行閱讀,默讀或充滿感情的朗讀。在這兩節課中,我發現閱讀所佔的時間較多,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總得來說,這次的引領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既學到了他人的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7

  《白楊》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邊疆建設者在火車上向子女們介紹生活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為建設邊疆做貢獻的志向以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願望的故事。在這次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黃婷婷老師的這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後,直奔與課文中心密切相關的段落,先學習“白楊樹的特點”,這就與理解“建設者的奉獻精神”自然銜接。在學習白楊樹的特點的同時透過理解“戈壁”的意思,瞭解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反顧全文,深入理解作者為什麼寫白楊樹。既突出了重點,又梳理了順序,條理異常清晰。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首先體現在指導朗讀上,本節課上黃老師透過多種手段指導朗讀,例如:讓學生自評“讀出了白楊的什麼?從哪兒讀出來的?”、分角色讀課文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在初讀課文了解課文梗概時讓學生總結“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學生透過自己思考總結髮展了組織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的能力。第三,鍛鍊了學生快速記憶文字的能力。黃老師將課文重點段落中的重點詞句抽出來,形成課文填空,讓學生在有感情的讀過幾遍之後嘗試背誦。這不但能鍛鍊學生快速記憶文字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在記憶文字方面更加自信。

  三,抓住關鍵,聯絡現實,深化主題。本節課中“白楊樹象徵著建設邊疆、紮根邊疆的建設者”,這一部分內容課文中沒有直接描寫,而這部分內容不僅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黃老師抓住揭示文章主題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深入挖掘洋溢在字裡行間的潛在主題——讚美建設者。透過圖片展現了今日新疆的繁榮景象,使課堂更富現實教育意義。

  這節課上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思想的薰陶和美的感染,並在興趣盎然中發揮了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辨證的統一。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8

  《豐碑》這篇課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講述了紅軍在行軍途中,一位軍需處長被嚴寒凍死的感人事蹟。文章對人物的刻畫十分細膩,表現了紅軍將士們那種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精神。今日有幸聽到劉教師執教這篇文章,教者在課堂中巧妙地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用情,讓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與學到達和諧完美的統一。這節課中劉教師巧妙的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走進文字,體會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學法:課堂中注重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經過圖片、錄音等教學裝置營造氛圍,讓學生觀看紅軍過雪山的錄相和凍僵的軍需處長圖片從而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人物的關注,入情入境生情。

  2、誦讀質疑法:指導讀中感悟,讀中質疑,實現語感積澱,促進學生自悟自得,使學生在圖、聲、樂、情中自主學習。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在誦讀中進一步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深刻領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媒體演示法,多媒體展示感人的畫面,再配以柔和的音樂,把學生帶入了真實的生活場景中,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感悟。

  朱熹曾說:“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語文學習中“讀”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手段、本節課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劉教師的帶領下,學生將課文讀得充分、讀得精彩,讀出了課文要表達的感情,也讀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在本課教學中,學生以多種形式的讀來整體感知這篇文章,即:

  1、大聲自讀,讀通課文;

  2、分段朗讀,檢查自學;

  3、快速覽讀,概括資料;

  4、小聲自讀,畫出最感動的語句。由品賞朗讀到領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而創造力主要依靠求異思維。在結尾之處的教學設計也體現出教者的別具匠心。劉教師用課件出示軍需處長在雪地裡凍僵,像座晶瑩的豐碑的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並想像,“當軍需處長靠在樹下立刻要犧牲了,他會想些什麼呢?他有什麼心願嗎?”讓學生看圖想象延伸,不僅僅練習了學生的說話本事,發展了思維,也讓孩子們進一步感受了軍需處長捨己為人的崇高精神,這種精神在戰士們心中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在同學們的心中也樹立了一座晶瑩的豐碑,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一樣永垂不朽。人們常說:“文道結合”,在總結課文時,劉教師又問學生:“你從軍需處長身上想到了什麼?”這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把對軍需處長的崇敬表達出來了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我認為劉教師這節課的教學正體現了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學習。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9

  《鳥島》是一篇介紹旅遊勝地的文章,學生中幾乎沒有人去過鳥島,於是教師在情境創設方面注重了連貫和整體感知,充分運用多媒體圖片、錄象等手段,並結合課文朗讀,幫忙學生建立起對鳥島的印象。聽了吳教師講的《鳥島》一課,我真的被鳥島上秀麗的風光,翔集的鳥類吸引住了,彷彿自我就身處課堂,與學生一齊讀書,一齊品位,一齊賞析,一齊感悟……雖然本課也不盡完美,但它多少會給我們一些啟示,一些成功之處值得我們學習,我想就以下幾個方面談談自我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主動探究

  首先吳教師能在上課開始,播放鳥鳴的音樂,教師帶著學生“飛”起來,並徐徐展開畫卷,以音樂作為匯入新課的憑藉,能夠使學生在美的薰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引領學生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全身心投入本課的學習。

  二、學法滲透紮實有效

  吳教師能深刻領會新課程理念,重視“過程和方法”目標的達成,並滲透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整堂課吳教師十分注重讀書方法的具體指導,在本課教學中,吳教師指導學生時做到了“使其言皆若出於我口,使其意皆若出於我心”,啟發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象,促進學生感悟課文。此外,吳教師還注重評價,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學習,激發讀好課文的興趣。

  學生在充分朗讀第三節的基礎上,吳教師讓學生畫一畫鳥窩和鳥蛋,實際上就是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具體的形象。吳教師讓學生在黑板上合作完成大型“鳥窩多、鳥蛋多”圖的過程,又促使學生再次進入文字,研究文字,所以是一個領悟語言文字、體驗意境美的過程,同時讓語文與美術、與生活有機結合,學生能夠展開想象,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到達知識本事與情感的綜合。

  三、運用媒體解決難點

  理解“陸續、密密麻麻”,也是學生學習上的一個難點,而吳教師巧妙地運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欣賞鳥島的同時,盡情地表達自我的心境,又對學習資料進行了深入的理解,一下子就明白“喲,這就是陸續(密密麻麻)呀!”這樣,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本事,同時學得簡便、主動、愉快,體現了主動學習的歡樂。

  吳教師還經過課件播放課文朗誦,讓學生看到聞名中外的青海湖鳥島春夏兩季的景象和鳥類活動的情形,插圖中的靜態的、呆板的景物都變成了動態的、活潑的生活畫面,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整體感知詞語,在色彩、形象、聲音中整體感知語言,在思索、探究中理解語言。

  四、讀中想象展現自我

  在這堂課中,吳教師把課上得開放而有活力,她為學生供給了一個暢所欲言、展示自我的互動空間,如:讓學生在鳥鳴聲中朗讀第二節,之後讓學生想象好象看到了什麼?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展現了自我獨特的想象力,爭相出來回答,氣氛相當熱烈。吳教師在開放的課堂上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學習,同時,學生的觀察、想象、說話、創造等各方面的本事都得到了發展。

  吳教師在教學的最終讓學生說說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麼收穫?這一環節相當好。學生在介紹過程中,不僅僅提高了概括本事,並且會自然而然地將課文中的語言轉化為自我的東西,並加以運用。好多學生說到要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環境,給鳥類營造一個安全、歡樂的家園,讓我們看到吳教師在“教書”的同時,“育人”的目的也已到達了。

  總之,本課的教學很好地處理了理解資料與語言實踐的關係,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教師積極引導的關係,能夠看出這位教師新的教學理念。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0

  課文《特殊的葬禮》是一篇有關環境保護的記敘文,作者經過描述塞特凱達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過程及人們的表現,說明環境破壞給大自然帶來的.嚴重危害,告訴我們要珍惜、保護環境,愛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教學本堂課中,周教師讓學生的個性在語言感悟訓練中盡情的發揮。

  一、讀為主線悟之本

  文字是主體感悟的語言材料,對文字語言的感悟首先要由讀來完成。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經常的訓練。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字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周教師經過讓學生個別朗讀、默讀、自由讀等不一樣方式全方位地接觸文字語言。當學生經過朗讀體驗到大瀑布的雄偉壯觀後,周教師讓學生利用課文的語言讚美瀑布;緊之後,出示枯竭後的瀑布課件和品讀課文相關段落,學生自然產生了失望、悲傷等強烈的情感體驗,周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經過讀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促成了學生語感的構成。言語實踐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讀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進學生把書讀好。

  二、心靈對話悟之源

  在流淌著個性的語文生活中,學生帶著個性化的體驗,充滿了審美的愉悅,多角度地詮釋了文字的內含。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語文課程標準》)僅有對話,才是真正的引導;僅有對話,才能走進心靈;僅有對話,才能彼此接納;僅有對話,才能相互造就。在這堂課中,周教師讓學生親近文字,與文字碰撞;親近作者,與作者交流,讓學生與文字與作者進行了零距離的心靈對話。用心靈去傾聽心靈,到達心靈相通,情感共鳴,構成獨特的閱讀體驗。讓學生的個性在語文課堂中盡情地流淌,學生就產生了與文字對話的內在需要,變要我說為我要說,師生對話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當週教師用多媒體展示大瀑布兩個截成不一樣的情境,掀起了學生強烈的情感波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從孩子們的語言中可看出他們發自內心的要保護環境、愛護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實踐悟之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培養這種本事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說到底,語文實踐就是引導學生生動地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把文章感悟與人生感悟有機地結合起來,去生髮創造新思路、新問題和新價值。在這一課中,周教師巧用了課文的空白點,讓學生當堂準備稿子,當一回巴西總統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講,巧妙地為學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臺,激活了學生的內心世界,迸發出學生的情感火花,讓真情在學生慷慨激昂的演說中流淌。學生在這個平臺上與文字對話,對話的實質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時空,他們活力澎湃,將對瀑布的熱愛與同情,對環境的憂慮經過自我的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這樣的平臺是充滿智慧的,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教案的執行者,是一個善於創設情境,富有教育機智的人,他不單單是傳授知識,更多的是喚醒學生的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課堂上,周教師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努力實現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情感與情感的交融、心靈與心靈的接納。讓學生們悟得其神,練得其法,學生的個性與學習智慧得到盡情展現,課堂真正成了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了師生共同創造的舞臺,值得我思考和學習!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1

  《鄉下孩子》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蘊涵了農村清新活潑的意境美,讀來令人如沐陽光,如嗅青草野花的香味,如聞童聲笑語,令人悅目賞心。聽了吳教師的課,我想談談自我聽完的收穫。

  一、語文味十足。

  吳教師的語文課上出了語文味,在課堂上,她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本事,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在學生的回答問題方面,吳教師就比較注意孩子們的完整表達,這個訓練就應當從低年級開始,不僅僅能夠訓練他們的思維,還能夠培養條理性,說話不至於顛三倒四,久而久之,語言表達本事就能得以有效提高。當然了,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必須循序漸進,更要持之以恆。語言的表達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學生的語言本事要由易到難、由扶到放、由說到寫,遵循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細緻地引導,紮紮實實地行動。吳教師還注重孩子語言表達的準確性,比如量詞的使用,學生在表達時引導他用上修飾詞,使學生表達地更具體、形象。

  二、文字訓練紮實。

  我們時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課堂上學生髮言積極,學習主動,感覺課堂效果很好,可是到了寫作業或者考試的環節,往往出現諸多問題,如:出現錯別字、語句不通順、答題不完整,有的學生乾脆不做。這不得不使我重新認識課堂教學中的文字訓練。明白課堂中離不開“訓練”,而“訓練”必須到位,否則就算練了,效果也不會好。今日在吳教師的課上,她就比較注重文字訓練。從一開始的複習詞語

  環節,她就有層次地出示一些片語,讓學生明白“只、片、籃、串”與“捉、含、挖、逮”等字在片語中的恰當使用,從而感受到語言文字的精準。吳教師還培養學生的想象本事及口頭表達本事。如:你猜一猜,她嘴裡含一片草葉,會吹出一首怎樣的歌曲?鄉下孩子還能夠用什麼東西給自我帶來歡樂鄉下的孩子除了會挖野菜喂小豬,逮小魚喂貓咪以外還會幹些什麼活文中注重說話訓練,學生的想象本事和說話本事得到了培養。三、學習方式多樣

  吳曉靜教師善於運用“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一新課程理念。所以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敢想、敢說,讓孩子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以想象帶動學生的感悟體驗。本課中的插圖很好的描繪了文字資料,在教學第二小節時我利用課文上的插圖引導想象:鄉下孩子怎樣捉蝴蝶?會編個什麼樣的故事?會吹支什麼樣的曲子?吳教師播放歌曲,讓孩子在欣賞中感悟鄉下孩子的心境。為了讓孩子明白捉蝴蝶,吳教師準備了蝴蝶,激發孩子的熱情,並說一說你是如何捉到蝴蝶的?讓學生在想象中體驗到了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和愉快的心境。隨之讓學生情感朗讀。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2

  今日有幸聆聽了姚教師執教的《秋天的雨》這節課,我有一種如沐秋風,神清氣爽的感覺。《秋天的雨》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語言美,意境美,篇章結構美,名為寫秋雨,實在寫秋天,把秋天的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串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在本課教學中,姚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畫面,品讀詞句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一、創設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在上課伊始,姚教師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秋天,為學生學習課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二、重視指導學生與文字對話

  姚教師的課堂上實現了以讀為本,擯棄了教師的分析講解和問答。學生有了充足的時間在課堂上朗讀,在讀中感悟、理解、交流。並且讓學生融入文字,在學習第四段時,教師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主角,與學生展開對話。三、重視讀的層次指導

  姚教師結合課文特點,以調動學生朗讀興趣為目的,巧妙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感悟,以悟促讀,以讀促悟。抓住秋天的顏色、氣味、聲音進行教學。姚教師重點指導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顏色。讓學生在在讀中抓住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像一枚枚郵票,飄呀飄呀,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飄呀飄呀這二個動態詞語,進行引導學生經過比較讀,體會語言美,進而讀出其中的韻味。同時,恰當藉助多媒體課件,再現文中的美麗景色,在美妙的音樂中,以情助讀。學生在多種形式、分層次的反覆朗讀中,自然而然地領略到了五彩繽紛的色彩美和生動形象的語言美,體會到了秋天的美麗和欣賞美景的愉悅之情。

  可是,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有一些細節,我也有著自我的想法。如在教學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這一部分時,讀中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句子並同桌討論,再說說自我發現了什麼?然後拓展訓練像的句式,這樣就會加深學生比較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級剛開始習作,本篇課文在每一段都有一個明顯的中心句,教師在教學時也能夠滲透寫法的指導。以上幾點只是自我聽後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3

  這堂課改變了古詩教學一味講解、生硬體會詩意的傳統教法,從板畫激趣、讀中自悟、畫中延伸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力求讓學生從畫中體驗古詩的意境,在個性化朗讀中感悟詩意和情感,很貼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僅學得簡便,並且學得歡樂,體現了讓學生“樂學”的教學新理念。

  一、以畫激趣,喚起情趣

  教學開始,學生自讀古詩,根據大意教師就在黑板上畫一幅村晚的簡筆圖,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印象。為學生創設情境,初步體會作者在畫面中所要表達的感情,讓學生先感其形,再激其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二、讀中自悟,體驗情感

  語文課程標準在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個基本理念時,講了這樣一句話: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事,而培養這種本事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包括聽、說、讀、寫的實踐,在閱讀教學中,主要是讀的實踐,“以讀為本”。在本課教學中,讀得到了充分的落實。在初讀中,不一樣形式的讀多達五次,使全體學生真正讀通課文,為下一步讀懂課文打下了基礎。在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文插圖後,讓學生再次好好讀課文,並讓他們自我認為該怎樣讀就怎樣讀。學生沒有了束縛,朗讀伴隨著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個性化朗讀得到了充分展現,每個學生讀的表情、音調、情感都各有千秋,有的甚至搖頭晃腦彷彿就置身於詩中的境界,體驗著詩人的情感。

  三、抓關鍵詞,理解詩意。

  在學古詩時,陳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扣住關鍵的精彩詞語。如詩中的“銜”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落日西沉,夾在兩座山巒之間的美妙情景。第三、四句詩中抓住對“橫、無腔、信口”的理解,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牧童無憂無慮、怡然自得的生活,這不僅僅是在教給學生學習詩人錘鍊詞語的態度和方法,也是在引導學生鍛鍊思維的準確性,激發想象的豐富性。

  四、畫中延伸,體驗成功

  在實踐環節,教師讓學生動手添畫,使畫面更加完整。這不僅僅是給學生起個示範作用,並且讓他們覺得教師和他們是一齊學習的夥伴,拉近師生的距離。學生們各個都畫得十分認真,十分用心。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了古詩資料,又讓學生在邊敘述中鍛鍊了口頭語言表達本事,積累了語言。學生興致都很高。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4

  聽了林老師的《賣木雕的少年》這一課,更是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一點。下面,我想就這節課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這是一篇優秀的文章,有很強的情感色彩,整體的感知尤為重要。林老師沒有把課文肢解得支離破碎,單純地去挖掘每句話的含義,而是在創設的情境中整體讀課文,交流體會、認識,並注重整體迴歸朗讀。圍繞一位非洲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透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二、對於這樣一篇能使學生產生強烈情感共鳴的文字,教學中就必須反覆地讀,充分地讀,在誦讀中加深內心體驗,塑造人物形象,林老師在這節課上卻是以“讀”貫穿教學始終,並緊扣重點詞語引導品味,把理解融入到朗讀中。例如,在引導學生賞析第六自然段時,劉老師緊扣“捧者”“仔細觀賞”“愛不釋手”等幾個重點詞語品味,讓學生體會“我”對木雕的喜愛之情。在讀中體會了用詞的準確、生動,注重了詞句的積累和感悟,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劉老師在這節課裡,緊緊抓住能表現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友好情誼的句子,透過反覆研讀、品味,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讓“國際友誼”的精神內涵,自然融入到學生的腦中,鐫刻在學生的心中。

  三、教材是範例,積累語言是掌握表達工具的磚瓦。所以,要善於利用教材讓學生賞析、積累、運用語言。這篇課文中有許多成語,值得我們學生積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先複習文中成語,(名不虛傳琳琅滿目栩栩如生五官端正愛不釋手語無倫次)理解後運用到練習當中,達到積累。我想透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這些詞的印象會非常深刻。

  四、教師在課中的教學思路清晰,充分利用板書中“友誼”兩字,幫助學生為寫話鋪路。寫話內容能夠直接安排在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林老師安排了小練筆,引導學生說寫結合時機非常適合。當學生透過描寫黑人少年的語句深刻體會黑人少年內心活動的時候,才能真實感悟,具體寫出自己的內心感受,把誇獎的話寫得有血有肉。相信學生在寫的過程中能寫得更真實、更生動些。如果把找、理解、運用四字詞語這一部分簡短些,可以讓更多學生展示自己的寫話成果,讓他們欣賞到更多讚美黑人少年的話。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通用15

  於毅老師執教的《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課,看似簡簡單單卻上得紮紮實實;看似尋尋常常卻蘊含著生命、愛的哲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幾點:

  1、朗朗的讀書聲。讀是語文課堂的本真,語文課堂上就是要有朗朗的讀書聲。這一課,於老師抓住關鍵,透過品詞品句,幫助學生能夠讀懂課文,讀出了層次讀出了理解。如:讀“粉紅粉紅”“芳香撲鼻”,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薔薇花的美,老師請學生“把花兒讀得更紅些”、“把花的芬芳送到教室的每一個角落”,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帶勁。老師還帶領學生抓住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的詞句,進行分角色朗讀,學生讀得很精彩,透過讀懂文字材料,走進了人物的內心。

  2、語文教學讓學生入情入境。於老師讓學生假設自己看到被雨打的薔薇花後,會怎麼想?怎麼做?使學生透過角色的體驗,豐富內心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為人物的舉動吸引;然後指導學生帶著動作讀句子,讀出了憐愛之情,感受到文中人物關愛弱小的品質。

  3、老師處處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從人物語言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從人物動作走進人物心靈。

  4、本課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老師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說說自己是怎麼幫助弱小的。學生踴躍發言,在描敘自己的故事當中悄悄種下了愛的種子,生成了一種愛的積極情感,挖掘出了文字關於生命意義的高度:不甘做弱小、要愛護弱小。最後學生們愛的宣言,震撼著每一個聽課者的心靈!

  全課如行雲流水般的流暢,但是關於弱小,想與於老師一同探討:老師問“生活中你關心過弱小嗎?”學生都圍繞身邊的人來說事。如果是我執教,我會問“除了身邊的人,還有什麼也值得我們關注、愛護、幫助?”將“愛護”的範圍拓展到“所有需要幫助的人、事、物”,引導學生將視線放寬,關注更廣泛,對主題的昇華和領悟會更深刻。

【骨幹教師語文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