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一年級數學《釐米認識》評課稿

一年級數學《釐米認識》評課稿

一年級數學《釐米認識》評課稿

  今天有幸聽了3節縣優質課,題目都是《釐米的認識》,下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一節是黃山實驗小學的張xx老師執教。

  張老師匯入得十分自然,從猜謎語入手,然後匯入故事。整節課前半部分十分流暢,各個環節銜接得也很好。教師教態自然,親切,能很好地調動整個課堂氣氛。從認識幾釐米開始,課堂秩序稍微有點混亂,在認識幾釐米時,可以用課件展示一下尺子,讓學生在上面找出不同的幾釐米。在自主練習環節,測量練習本的長和寬時,師應稍微點一下課本的長和寬,這樣孩子們就不容易混淆了。一堂課總結完後,時間已到,然後再出示拓展練習,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

  第二節是明集小學的左xx老師執教。

  左老師的匯入別出心裁,直接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度量工具量一量課桌的桌面有多長。(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探索測量方法,可能有的用尺量,有的用“拃“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有的用鉛筆量,還有的用文具盒)透過討論使學生感受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匯入新課。中間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帶著尺子在講臺上展示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這個地方次序有點混亂。最後展示各種各樣的尺子,可把此環節放到認識尺子這個地方。一堂課下來,幾乎沒看見教室的笑臉。我覺得,親切自然的教態對孩子們的互動也起著很好的作用。

  第三節課是開發區三小的劉xx老師執教。

  本課的教學讓學生建立1釐米的表象是個難點,釐米是個抽象的概念,小學生的形象思維還未成熟,抽象思維還未形成,來看看劉老師是怎麼做到讓學生認識1釐米的。在學生認識尺的時候,先是讓學生說說在尺上看到了什麼?認識1釐米時,先是讓學生找一找尺上的1釐米,老師再講解0到1是1釐米,1到2也是1釐米,然後讓學生在尺子上找找,還有幾刻度到幾刻度之間的長度也表示1釐米的?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的提問,結果學生思維活躍,有說2-3、4-5、6-7等等,學生的答案多種多樣,有助於加深學生對1釐米的認識。緊接著,劉老師出示1釐米長的小棒,告訴學生,這個小棒的長度是1釐米,再讓學生用食指和拇指“掐”小棒,讓學生說一說,兩指間的距離是多長。接著劉老師讓學生輕輕地抽出小棒,再讓學生觀察兩指間的距離,並相互說一說這是長1釐米。這個充滿創意的設計讓釐米這個抽象的概念先是很形象地讓學生初步感知1釐米有多長,抽出小棒後,學生對1釐米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1釐米這一表象在學生腦海中有了深深的烙印。劉老師沒有就此止步,而是讓學生動手,再找一找生活中長1釐米的物體,透過這樣一個動手操作的過程,學生對釐米的認識不再停留在1釐米上,而是更加豐富了學生對釐米的認識。尤為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學生所有對釐米的認識都是在學生親自參與的過程中學習到的。這樣習得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是不容易忘記的。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以上三節課都有各自的教學特點,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博採眾長,才會有更好的提高。

【一年級數學《釐米認識》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