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六年級《矛與盾》評課稿

六年級《矛與盾》評課稿

六年級《矛與盾》評課稿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有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學生的全面發展。”今天上午江濤老師執教的《寓言二則》就如充滿詩意和美的清泉,緩緩流進學生的心田,浸潤著學生的心靈。這節課立足語文,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細細品味的“場”,一個靜靜思索的“場”,一個書聲朗朗的“場”,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語文素養。

  本課是一篇古文原文的寓言,文字特別簡練,卻又不失形象生動。託寓的道理明瞭深刻,而又頗能讓人體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畢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達上與現代文有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學起來多少會感到有些困難枯燥。這堂課上,江老師堅持以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的策略,更在思索一種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學習方式。

  江老師親切的語言,自然平實的教態,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良好的語文學科素養,都給我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大家也不難發現,江老師還運用了預習單、學習單的形式,其實這節課是在我區大力推進“三環五步”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背景下打造出的一節高效課堂。縱觀整堂課,我來談談幾點看法:

  一、關注朗讀教學,注重朗讀感悟。

  語言教學著重於讀,文言文教學更基於此,且文言文教學與普通精讀課文的讀相比,更應著重於讀。不讀就顯不出語言的特點,就品嚐不出文中的韻味,就難以理解文章的意思。要反覆讀,多讀,才能理其義。在《矛與盾》這節課中,江老師努力讓學生做到了“四讀”:

  整體讀,給學生充分自己讀書的空間,力求透過朗讀達成正確流利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信心和興趣。

  感悟讀,深入理解重點句。古語云:“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其中對楚人的語言描寫,讀“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兩句時,更是指導朗讀的重點,讓學生對照註釋,揣摩句意後,指導學生將對人物和情節的理解與讀緊密結合,讀出了張揚誇耀的語氣,體會到楚人說話言過其實,自相矛盾。

  個性化讀,融入情境,活躍氣氛。例如:在指導朗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時,不僅充分藉助文中插圖,還創造性的編加插圖,再次將學生融入情境,鼓勵學生設想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人在問這句話時的語氣、節奏,嘗試個性朗讀。於是,白髮蒼蒼的老者、年輕氣盛的小夥子,活潑俊俏的小姑娘,一臉稚氣的孩子,紛紛從遠古走來。具個性化的朗讀也活躍了文言文的課堂。

  最後,熟讀成誦,積累語言。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江老師的課堂上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用自己的話講故事,熟讀成誦,最終把背誦課文變成了自覺行為。還鼓勵學生以一篇帶多篇,課外繼續接觸文言文,努力實現“語文課堂與生活零距離。”在一次次的拓展積累中,學生的`語文功底、頓悟理解力也會漸漸厚重起來,對文言文的學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關注預習,為高效語文課堂提供有力保障。

  每個學生的學習都應當建立在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是否能夠讓學生經歷一段有計劃、有目的、有成效的預習過程,將從根本上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可以說,沒有預習就沒有學習。

  江老師精心設計了一份詳細的預習單,引導學生從讀文、識字、蒐集資料、理解課文內容等方面對課文進行充分的預習。這份預習單不僅讓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作了充分的準備,更是教給了學生預習的方法,培養了學生預習的能力。

  三、關注學法的指導,為學生的後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不只是把學生教懂,而是要把學生教會,教會學生怎樣自己去獲取知識,真正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要真正實現這一目的,我們不僅要加強教法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學法的研究,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江老師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學法的指導。

  江老師的《寓言二則》中學法指導體現在以下四點:

  (1)教給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即讀通、讀懂、明理、背誦。

  (2)教給預習的方法,教師在課前給學生一份制定好的預習單,讓學生按預習單預習,在學完《自相矛盾》這則寓言後,教師又巧妙地安排學生模仿課前發的預習單對《鷸蚌相爭》這則寓言設計預習單,進行自學,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這種預習的方法。

  (3)教給學生批註方法。

  (4)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比如教師在教學中說道:“文言文的學習,方法更在讀。”還有引導學生藉助工具書和譯文解決文言字詞意思等。

  四、關注自主合作學習,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學會合作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之一,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

  江教師給足學生時間,按學習單先自主學習,然後小組合作弄明白寓言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從課堂上看,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還是挺好的。

  五、關注語言訓練,彰顯語文字色。

  江老師準確解讀教材,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細讀文字,摳詞摳句,潛心會文,認真思考,把語言文字活化學為生動形象的生活畫面。

  《寓言二則》一課語文訓練有很多,比如:1、緊抓“譽”字,引導學生想象楚人譽其矛和盾時的神態、語言,反覆指導學生讀好文中楚人說的兩句話。我想,文言中“譽”這個字會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2、再如,教學“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江老師巧妙地利用插圖,引導學生想象這句話會是誰說的,怎麼說的,從而很好地理解和讀好了這句話。3、“於物無不陷也”,引導學生感受雙重否定句,加強肯定的語氣。如果教師再引導學生說一個雙重否定句就更好了。4、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等,這都是語言訓練。

  此外,江老師的課上還有一點要特別提出的:在拓展環節,江老師用精美的翻頁向學生介紹了《韓非子》這本書,由一篇課文引出一本書,把學生從課本引向廣闊的課外閱讀的天空。這一點很重要,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應該成為兒童閱讀的點燈人。

  教育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沒有一節完美無缺的課。對江老師的課我想提幾點自己的看法。

  江老師在請學生表演楚人弗能應也的樣子後,問:“他這樣子讓我們想起一個成語——”老師想引出“張口結舌”,但大多數學生說“啞口無言”,這應該也可以。可是老師沒有及時地給予肯定。

  教學是慢的藝術,給學生一粒粒種子,然後把他們交給歲月,我們終將看到萬涓成水,萬木成林,只要我們每天用心撒播種子,我們一定會聽到花開的聲音。

【六年級《矛與盾》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