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文化> 中國傳統茶文化

中國傳統茶文化

中國傳統茶文化

  中國傳統茶文化 篇1

  摘要: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的飲茶史,從有歷史記載起,至今已經有4700多年。在幾千年的種茶、採茶、炒茶、品茶活動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以及不同的地方特色。伴隨著擁有悠久歷史的茶文化發展起來的,是各種將茶元素融入其中的藝術,包括音樂、繪畫、詩文等,以更加豐富的形式實現茶文化的傳承,併為大眾所熟知。其中,茶香的清雅,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淡泊明志不謀而合,更加深了茶文化在繪畫中意境的融入。本文從剖析中國的茶文化入手,探討茶文化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之間的相通點,分析其在繪畫藝術中的具體表現。

  關鍵詞:中國傳統繪畫茶文化

  茶文化在我國已有數千年曆史,在各種與茶有關的活動與文化的傳承中,逐漸與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不管是直接以茶為主題構圖,還是以茶助興,追求繪畫中如茶一般淡雅的意境,或是以濃茶水為材料在畫作中上色,均能體現出我國傳統畫家對茶之一道研究的深刻性。

  一、我國茶文化的起源與內涵

  論茶的品種與獨特性來說,中國並不是唯一產茶的國家,除了亞洲以外,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都有不少國家均有自己本土產的名茶,但就茶文化而言,中國應是擁有最悠久茶文化的國家。並且,茶文化在數千年的文化傳承中,已與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相融合,與絲綢、陶瓷一起,享譽世界。

  (一)茶文化起源

  茶文化,是伴隨著茶葉交易的發展壯大而興起的,可以說是“興於唐而盛於宋”。唐代《蕭翼賺蘭亭圖》中描繪的畫面中,就有僕從備茶的情景,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茶畫。李白的“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是最早的“名詩入茶”,描述了“仙人掌茶”的詳細資料。更有陸羽的《茶經》,是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到了宋代,“點茶、鬥茶”開始盛行,國人對茶的喜好及研究更勝於唐,並出現了“貢茶”,讓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先後有180多位詩詞家創作400多篇關於茶的佳作,有蘇軾的“從來佳茗似佳人”、黃庭堅的“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等。

  (二)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已與我國傳統文化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文化本身的融合與創新。中國傳統文化,是由“儒、道、釋”三家文化相互影響相互結合所構成的,能激勵人們明心見性、提高修養。中國的儒家思想突出“中庸之道”,溫和但有原則,以“和”為貴。傳統的茶文化也離不開“和諧”二字,與儒家尊崇的“和”相對應,也表現為“茶禮”。傳統的茶事,均為三五好友在飲茶品茶中交流情感,溝通思想,提高志趣,因此,茶不僅是“養廉、雅志、勵志”的代名詞,也是禮節的表現。

  二、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茶文化的相通點

  (一)茶文化對畫家本人的影響

  近代著名畫家陳衡恪在對文人畫的描述中,曾提到四要素,即人品、學問、才情、思想,茶畫,兼具上述四者,可屬於文人畫。一來,好茶多生長於山明水秀之處,能帶給許多畫家作畫的靈感;二來,相對於飲酒,品茗為雅事,也深受畫家喜愛,尤其身處雲霧繚繞之境,更能讓畫家在美好的境界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於青山綠水間找尋到心靈的共鳴。蘇軾曾言:“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同德也”,意思是說,茶和畫之間的內涵、美感相通。許多畫家都有品茗習慣,體現了他們對儒、道、釋三家文化的追求,讓心靈得到淨化,在親近自然的環境與清雅的茶事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將其內心的感悟運用到繪畫的創作中。茶有禪意,茶禪一味,朱錫綬曾有“真嗜茶者神清”之說,也是傳統畫家們品茶、嗜茶,透過以茶入畫反映自身的感悟與生活哲理的真實寫照。“吳門四家”之一的文徽明即是一位品茶大師,其淡泊的氣質決定其不適於官場生存。辭官歸隱後,文徽明在惠山腳下,種茶、採茶、煎茶、品茗,以茶會友。長期的茶事薰陶,影響了畫家的性格,更加平淡、高雅,並且,這種氣質也不自覺地滲透到畫作中,流露出茶的神韻。同為“吳門四家”的唐伯虎,一生愛茶、飲茶,每於品茶後即會畫茶文化山水圖,將茶與山水融合,成為明代茶畫的一絕。

  (二)茶文化關係到我國傳統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

  由於大多畫者本身愛茶,透過多年被茶的薰陶,茶的品格也逐漸影響到畫者自身。常言道“畫如其人”,即是說長久的作畫,畫家將自己的品性融入畫中,觀畫如觀人,從畫作中可品出作畫者自己的境界。茶藝思想多主張契合自然,與中國傳統繪畫的寄情山水,從雋永、含蓄中品味山水之悠長、花鳥蟲魚之精妙靈動的思想不謀而合。可見,在茶文化與傳統繪畫發展的歷史中,兩者是相互影響、互不可分的。張璪曾言,“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說,畫師的繪畫創作是來自於自然萬物,但是自然景物並不能直接畫到紙上成為優秀的畫作,而是要透過畫師本身的藝術修養、內心感悟加以改造,將景物在原有基礎上重新塑形,不同景物間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在對景物構圖改造的過程中,茶性的影響油然而生,能讓整幅畫作呈現出如茶一般清新、平和的境界。茶文化的精神核心是和諧。在傳統畫作中十分注重構圖的和諧,將圖中眾多元素結合在有機一起,動中有靜,線條井然有序,烘托出繪畫想表達的和諧氣氛。在對茶事活動行繪畫記錄的過程中,又往往要求對茶具等進行真實性的描述,似乎在再喧鬧的環境中,茶人仍能偏安一隅,靜心烹茶,從而與周圍景物達到虛中有實、動中有靜、整體與細節的統一。在作畫的過程中,也展現了畫師自身對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茶藝過程中,有茶與水、水與味、味與氣的相對“實”“虛”之說,體現於傳統繪畫中,便是水墨中的“虛實”,即紙為實、墨為虛,墨為實、水為虛。而水白茶黑,又同水墨中“黑白”的審美效果。

  三、茶文化在繪畫藝術中的展現

  我國的水墨、花鳥等傳統繪畫藝術,在其發展中,必然不斷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才能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傳統文化中,茶文化數千年的源遠流長,其中包含的各種與茶有關的元素,均能作為創作元素新增到畫作中。透過對茶文化元素全面而深刻的認知和探究,畫家們不僅用從茶文化理念中提煉出來的詩句、意境去豐富繪畫的內涵,還用茶藝活動的素材去豐富畫作的內容題材。茶畫則是在這一歷史程序中,將茶文化運用於繪畫中的重要體現,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飲茶風尚,有其文化研究意義。如前文所述的唐代大家閻立本的畫作———《蕭翼賺蘭亭圖》,在主角蕭翼將辯才的《蘭亭序》騙到手的場景描繪外,在畫面的左下方可見一老僕在風爐旁烹茶,童子捧托盤準備分茶的情景,在一邊的茶几上,也擺有各式茶具,反映了當時崇尚以茶待客的風俗。宋徽宗的《文會圖》、文徽明的《惠山茶會圖》、唐伯虎的《事茗圖》均展現了當時文人集會時,以茶會友、飲茶賦詩的情景,反映了在文人群體中對茶文化的推崇。《調琴啜茗圖》描繪了當時宮廷女子撫琴、品茶的優美和諧的情景。劉松年的《茗園賭市圖》《鬥茶圖》則描繪了唐代民間鬥茶的場景,反映了當時茶文化在民間的盛行。齊白石也是酷愛茶之人,習慣以客來敬茶,鍾情於煮水烹茶之道。他的作品中,除了頗具盛名的蝦之外,對茶事的刻畫也是可圈可點的。在《寒夜客來茶當酒》中,在一大瓶墨梅左下方,是一把提樑大茶壺與兩個小茶杯,以靜物反映了有客來舍,畫家烹茶,以茶代酒,與客人品茶賞梅、促膝長談的情景。《煮茶圖》中,風爐上的泥瓦茶壺,破舊的大蒲扇,三塊木炭,“爐火和煙煮苦茶”,生動反映了齊白石在日常生活中煮茶自樂的生活場景,以及對煮茶、事茗的濃厚情趣。《硯和茶具》中,將蘭花、茶壺、筆硯放置在一起,似乎為齊老飲茶後,趁茶興正濃時運筆揮就,能讓人覺茶香在墨韻中飄渺。

  四、結語

  “品茶試研”,是從古往今的文人墨客們的“第一韻事”“第一受用”,文人們將茶與硯結合在一起,將品茶與詩文、繪畫結合在一起,茶引學士思,觸發文人們創作詩文、畫作的才思,將他們在茶事中獲得的感悟運用到作品中,讓作品更顯怡然自得,充滿生活情趣。在茶道與傳統繪畫的結合中,兩種文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給我國的繪畫藝術賦予更深刻的內涵,以及蓬勃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1]董娟.傳統繪畫藝術元素對中國茶歷史文化風格的影響[D].北京:北方工業大學,20xx年.

  [2]李澤鋒.論茶歷史文化地域特徵及傳統繪畫文化的批判性表達[J].現代營銷(學苑版),20xx,(06):61-62.

  [3]李瑞文,郭雅玲.不同風格茶藝背景的分析———色彩、書法、繪畫在不同風格茶藝背景中的應用[J].農業考古,1999,(04):102-106.

  [4]王麗芳.論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意象表達[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02):127-129.

  [5]馮英.茶文化與詩書畫———淺論中華荼文化的發展及其與詩書畫的關係[J].農業考古,1996,(04):196-199.

  [6]劉廷亮.從“符號”到“意象”———傳統文化在中國當代設計藝術中的詩性表達[J].室內設計與裝修,20xx,(03):232-235.

  中國傳統茶文化 篇2

  茶是多年生常綠本植物,有著悠久的歷史,聽說是我們中國最早利用茶樹,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目前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

  一走進茶廠,就看見一排排整齊的茶樹,茶葉密密麻麻,有的是橢圓形,有的是披針形。茶葉的邊有細鋸齒,嫩葉的背面有毛茸茸 的毛,不仔細觀察還發現不了呢!種子的形狀千姿百態,有的像南瓜,有的像葫蘆,還有的恰似盛開的蓮花。

  茶花在空閒的時候便開花,今天我們看到的茶花是白色的也雜有黃色。“白色的花朵皎潔樸素,象徵著茶花純潔無私。”

  別以為只有人才有名字,茶也有名字。有的是根據樣子來起的,如瓜片.珠茶.眉茶.碧螺茶.蟠毫.竹葉青.綠牡丹。有的是根據產茶的山川名勝來取的像:望海茶.瀑布仙茗等。有的是根據色澤形狀方面來起的如:曲豪.雪峰.銀毫。還有的是根據採茶時期來取的,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 .夏茶和秋茶了。

  中國傳統茶文化 篇3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有4700多年的歷史了。茶被古人當做飲品,每年清明節新茶初上時,古人還要鬥茶,或十幾人,或五六人,名流雅士、街坊鄰居爭相圍觀,就像如今看一場球賽一樣熱鬧。

  古人愛喝茶,茶的品種也很多,有普洱茶、紅茶、綠茶、白茶、烏龍茶……當然,最為我們所熟知的是西湖龍井茶,是中國傳統名茶,迄今已有一千二百餘年曆史。龍井茶色澤翠綠,香氣濃郁,甘醇爽口,可算是“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杭州有許多茶樓,大家可以隨處品到各色茶,還可以欣賞到典雅的茶藝表演。

  作為杭州人,我也初學了龍井茶的茶藝。龍井茶的沖泡一般使用透明的玻璃杯,先用熱水衝燙茶杯,講究的是一塵不染,至清至潔。再往杯中放入上好的龍井茶,倒入少許80度左右的熱水,講究的是潤茶。最後是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法沖泡茶葉,一方面是利用手腕的力量,使水壺有節奏地三起三落,經過三次高低沖瀉,使杯中茶葉上下翻滾,茶的濃度均勻;另一方面這個三點頭還如同行鞠躬禮,蘊含著對賓客的敬意。一杯好茶沖泡完成的同時,還學到了謙恭的道理。

  除了龍井茶的茶藝,我還欣賞過用長嘴銅壺背身沖泡茶葉的茶藝表演等等,更激發了我學不同茶葉沖泡方法的興趣。中國的茶文化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我們一定要將它好好地傳承。

  中國傳統茶文化 篇4

  我不是很喜愛喝茶。但是,我的老爸很喜歡喝。我偶爾也會偷偷嘗一下老爸的茶,總覺得有一股苦澀的味道。可老爸卻說茶是香的。直到我喝到了長興的紫筍茶時,我才真正體會到老爸口上一直說的茶香。

  這天,我閒來無事。就在家裡邊看書邊吃菠蘿。突然,有股苦味從舌尖傳到了舌末,難受的我眼淚直流。我飛快地衝進廚房,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就把水喝了個精光。忽然,有一股溫和的茶香讓我感到身心舒爽。我向杯子裡望了一眼,看見一團綠色。我恍然大悟,原來剛才喝的是茶。什麼茶這麼香?我仔細地觀察了一下。這個茶芽色帶紫,芽形似筍加上精湛的工藝,簡直是一件完美的工藝品。

  不知老爸什麼時候站到了我身後說:“是不是你把我的紫筍茶喝光了?”

  “什麼茶?”

  “紫筍茶,這種茶消脂減肥,健體美容,提神醒腦,增進思維,消除疲勞,解毒利尿......”他像繞口令一樣說了個沒完。我迫不及待地說:“那老爸,我帥氣的老爸,你再泡一杯如何?”“沒問題!”老爸爽快的答應了。

  只見他從冰箱裡拿出一個罐子,用一個專業的鑷子從茶罐裡取出適量的茶葉,輕輕地放在玻璃杯裡。再衝入80度左右的開水,這時茶葉就像一個舞者,開始在杯中翩翩起舞。大概過了5分鐘,一杯香氣撲鼻的紫筍茶放在了我面前。我小心翼翼地嚐了一口,其茶淡雅清香,茶味甘甜,真是色香味俱佳。老爸又打開了他的話匣子:“陸羽曾在《茶經》裡說過‘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說的就是紫筍茶。”

  我國的茶文化真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茶以芬芳的香氣,甘美的滋味,給人帶來了無窮的生命活力。

  中國傳統茶文化 篇5

  摘要:我國是一個泱泱大國,而在時代的繁衍生息當中,不斷孕育著全新的文化內容,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完善。現如今,我國的傳統茶文化已然得到了迅速的傳播,相應的文化價值全面地體現出來。尤其是其與民俗體育文化的融合和滲透,使得體育文化具有了更加鮮明的色彩,能夠被人們廣泛地接受和認可。本文主要對中國傳統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的融合與滲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茶文化;民俗體育;融合發展

  在中國傳統的茶文化當中,有很多的思想內容都是對當代文化的一種全新闡述,民俗體育文化在近些年的發展當中,已然成為了人們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思想內容之一,將其與茶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使得體育活動的開展更加合理有效。而中國傳統茶文化在民俗體育文化當中的融合,主要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基礎的體育思想文化融合。茶文化當中有很多的思想見地與體育文化有著較高的重合之處,如茶文化十分倡導身心自然,而體育文化當中也要求身心上的自然一體化。其次,茶文化能夠配合當前的民俗體育活動開展。將茶文化與體育文化進行融合,可以使得整個體育文化運動體制更加和諧,滿足實際的體育文化發展要求。

  1我國傳統茶文化的發展現狀

  茶文化,指的並不是單一的品茶文化,其包含了一個巨大的茶文化體系,而在這一體系當中,所包含的內容相當多,不僅有基礎的品茶、泡茶文化,還包括了深層次的茶文化思想,而在眾多的茶文化思想當中,和諧屬於十分重要的茶文化內涵。伴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傳統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發展方向,並且生成了十分合理的發展趨勢,能夠被人們廣泛的認同和接受。尤其是在發展的過程中,與很多文化內涵進行了一定層次的融合,使得自身的文化更加合理明確。對於我國傳統的茶文化而言,其本身是對茶文化的一種闡述,但是這樣的茶文化是不完善的,並不能完全彰顯出茶文化的本質意義。到了現代,我國呈現出了思想文化一體化的趨勢,而茶文化也在這一時期,與相當多的文化內容進行了深層次的融合和交流,並完善了自身思想內涵方面的內容。現如今的傳統茶文化,已然被相當多的文化活動作為基礎的思想內涵。體育文化也在這一時期,開始廣泛地接觸茶文化,以期與茶文化產生深層次的交流,接納其中的優秀內涵,進而使得最終的體育活動處於較為健康合理的開展狀態。

  2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融合的可行性

  2.1思想觀念上的一致性

  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的融合,具有相當高的可行性,首先,其在思想觀念上,有很多內容都表現得十分一致,尤其是在基礎的文化理念上,茶文化的思想注重於自然的和諧,講求在實際的發展當中,需要尊重文化自身的本質,並以文化本質作為實際的發展方向,而這樣的文化內涵體現,需要完全地與實際的活動內容相結合。體育文化十分注重對人的身心健康教育,要求透過活動的形式積極開展一些特殊的文化活動,來改善當前人們對體育形式的不同認知。同時,思想觀念的一致性,還體現在不同的民俗體育文化當中,都肯定了與自然和諧的重要性。如太極拳體育活動,其講求呼吸的過程要較為平緩,做到與自然合一,才能夠深層次地提煉身心。

  2.2活動內容開展的有效性

  在開展體育文化活動的時候,通常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內涵作為基礎的支撐,但是在實際的體育文化思想當中,大部分思想都強調了健身的重要性,卻沒有其他方面的文化思想內容。但是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求全面提高人們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和身心方面的,而體育文化過於偏重身心,轉而忽略了對人們的思想教育。這樣的狀況導致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十分不健全,難以得到良好的思想文化支撐。在這一形勢下,體育文化活動必然需要尋求更加完善的文化作為自身的文化內涵,並能夠與當前的體育文化相結合。而與體育文化有著明顯一致性的,首先便是茶文化,並且茶文化的中心思想十分強調和諧,因而與多種文化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夠有較高水平的融合。

  3傳統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的融合

  3.1傳統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的思想融合

  在民俗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十分注重對民俗文化的合理倡導,而民俗體育文化與現代體育文化有著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文化活動的開展上,其強調開展一些基礎的文化體育活動,包括各種戲劇、舞蹈,但是其他方面則沒有過多的強調。在這樣的狀況下,民俗體育文化活動的發展便呈現出了一種消極的發展狀態,與其他體育文化思想有著較大的衝突。為了切實改善這一狀況,民俗體育文化必然需要與其他的文化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和融合,促使自身更加完善,能夠滿足人們的不同文化需求。而茶文化由於本身的'思想與民俗體育文化有著較高的一致性,因而融合起來更加有效。傳統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的思想融合,需要注重對思想文化內涵的強調,將茶文化當中的和諧,與體育文化當中的自然統一較好地融合起來。同時,也不能忽略傳統體育文化當中的本質內涵。傳統茶文化與民俗體育文化的思想內涵,都對自身的文化韻味進行了多個層次的凸顯,在體育文化活動中增添一定的茶文化韻味,會使得體育文化更加富有美感。而且這樣的改變無疑是對體育文化的一種創新,可以保持民俗體育文化的活力,得到更多人群的接受和認可。

  3.2民俗體育文化與茶文化融合後的創新開展

  民俗體育文化,在很長的時間裡都是人們熱愛的文化形式之一,而且它與其他的文化形式不同,在與茶文化進行融合的過程中,其本質內涵需要注重對茶文化的深層次講解,要求尊重茶文化的主體性,與茶文化的各種基礎理念和思想進行切實的融合,不能忽視其中的各部分內容。民俗體育文化與茶文化的融合,需要考慮到茶文化的不同意境體現,比如對於民俗體育活動的各種彰顯形式,茶文化思想在其中的運用不僅是一種創新,更多的是對其的一種尊重和渲染。但是現階段的民俗體育文化活動開展過於拘泥和傳統,沒有太多的新意可言,很難得到人們的切實認可和推廣。而將其與茶文化的思想內涵進行深層次的融合,可以形成全新的文化活動開展模式,而這樣的體育文化活動必然會因為有了茶文化基礎,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能夠得到人們的切實認可。民俗體育文化與茶文化融合後的創新開展,還需要包含一定的時代氣息,如各種廣場舞活動,便是對傳統體育文化的一種全新闡釋,其中的美感和意境都相當的高,可以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引導人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4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時代的迅速發展,我國的各項文化開始進行了多方面的融合和創新,而民俗體育文化作為其中的一種文化,有著其獨特的美感和文化倡導,但是在近些年的發展中,由於其對自身的發展並沒有太高的重視,導致其與當前群眾的觀念出現了很大程度上的衝突。為了保障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重新迸發出全新的文化韻味和活力,需要對其加以合理的昇華和改善,尤其是與茶文化思想內涵的合理融合,能夠使得其中的魅力全面地凸顯出來,以獲得人們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孫慶彬,凌穎,周家金.民族傳統體育校園化改編的方法探析———以民間採茶舞的體育教學改編為例[J].玉林師範學院學報,20xx,(05):78-82.

  [2]向玉山.論茶文化在體育文化構建與傳播中的功能機制研究[J].福建茶葉,20xx,(09):272-273.

  [3]蘭玉珊.贛南客家民俗體育專案採茶舞的形成、演進與發展研究[D].雲南師範大學,20xx.

  [4]黃銀華.茶文化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倡導與發展模式研究[J].福建茶葉,20xx,(02):245-246.

  [5]王汭男.福建茶文化創意產業園模式構建的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xx.

  中國傳統茶文化 篇6

  我國是茶葉文化的肇創國,也是世界上唯一由茶事發展產生獨立的劇種——“採茶戲”的國家。茶歌、茶舞,是由茶葉生產、飲用這一主體文化派生出來的一種茶葉文化現象。它們的出現,不只是在我國歌、舞發展的較遲階段上,也是我國茶葉生產和飲用形成為社會生產、生活的經常內容以後才見的事情。從現存的茶史資料來說,茶葉成為歌詠的內容,最早見於西晉的孫楚《出歌》,其稱“薑桂茶舛出巴蜀”,這裡所說的“茶舛”,就都是指茶。在我國古時,如《爾雅》所說:“聲比於琴瑟日歌”;《韓詩章句》稱:“有章曲日歌”,認為詩詞只要配以章曲,聲之如琴瑟,則其詩也亦歌了。宋時由茶葉詩詞而傳為茶歌的這種情況較多,如熊蕃在十首《御苑採茶歌》的序文中稱:“先朝漕司封修睦,自號退士,曾作《御苑採茶歌》十首,傳在人口。蕃謹撫故事,亦賦十首獻漕使。”這裡所謂“傳在人口”,就是歌唱在人民中間。

  所謂採茶戲,是流行於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區的一種戲曲類別。亦稱“茶歌”、“採茶歌”、“唱採茶”、“燈歌”、“採茶燈”、“茶籃燈”等。在各省,每每還以流行的地區不同,而冠以各地的地名來加以區別。如廣東的“粵北採茶戲”,湖北的“陽新採茶戲”、“黃梅採茶戲”、“蘄春採茶戲”等等。這種戲,尤以江西較為普遍,劇種也多。如江西採茶戲的劇種,即有“贛南採茶戲”、“撫州採茶戲”、“南昌採茶戲”、“武寧採茶戲”、“吉安採茶戲”等。這些劇種雖然名目繁多,但它們形成的時間,大致都在清代中期至清代末年的這一階段。

  關於採茶戲的最早記載見於明王驥德《曲律》(1624年):“至北之濫,流而為《粉紅蓮》、《銀紐絲》、《打棗杆》;南之濫,流而為吳之《山歌》,越之《採茶》諸小曲,不啻鄭聲,然各有其致。”至清代,採茶戲的發展更趨完整、豐富。李調元《粵東筆記》中記載:“粵俗,歲之正月,飾兒童為綵女,每隊十二人,人持花籃,籃中燃一寶燈,罩以絳紗,明□為大圈,緣之踏歌,歌十二月採茶。”這說明採茶早在17世紀時已盛行於南方諸省。新中國成立後,這一為茶鄉人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農村中廣為流傳,並經加工整理提高,搬上了舞臺,如福建龍巖的《採茶燈》、雲南的《十大姐》等。

  採茶戲的表演通常為1男1女,或1男2女,後發展為數人至十數人的集體歌舞。表演者身著彩服,腰繫綵帶,男的手拿錢尺(鞭)以做扁擔、鋤頭、撐船杆等道具,女的手拿花扇,以做竹籃、雨傘或盛茶器具,或紙糊的各種燈具,載歌載舞。表演內容多為種茶、製茶的勞動過程。採茶戲的舞蹈動作一般是以模擬採茶勞動中的動作為主,也有模仿生活中的動作,如梳妝、表示青年男女愛慕之情的等。有的地區在表演過程中,穿插演唱與茶無關的小調,所唱的曲調和數量,視採茶表演的時間和內容而定,一般為2~4首;亦有加入民間傳說故事。採茶戲的伴奏樂器有二胡、笛子、嗩吶和大鑼、大鈸等,過門或過場音樂以嗩吶為主。

  採茶戲的音樂曲調有三類:①單純的“茶歌”,為茶農勞動時唱的歌。茶歌的體裁,有山歌、勞動號子、民間小調等,音樂結構比較簡單。②載歌載舞的“茶燈”,即茶農將勞動動作稍做加工,伴之以茶歌,邊歌邊舞。其音樂南方諸省各有特色,但骨架音基本相同,與當地流行的民歌、歌舞相結合,形成各省的獨特風格。採茶歌舞中插入的小調很多,採茶音樂受小調影響很大,有些曲調甚至被小調所代替。③有簡單情節的小戲。如贛南採茶戲,就是在採茶歌舞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板腔體音樂。它以富有茶歌特點的“茶腔”、“燈腔”為主,保留了大量採茶山歌、茶燈的曲調,並吸收了湖南花鼓戲、廣西彩調的曲牌,形成鄉土氣息濃郁的地方小戲。這三類曲調一般也認為是採茶戲曲調歷史發展的大致3個階段。

【中國傳統茶文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