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端午節> 端午節有感

端午節有感

端午節有感(通用11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有感 篇1

  咚咚咚!咚咚咚!端午節敲起了世界的門鈴。

  大街上,小巷裡,人人都在向對方祝賀:過節啦!端午節快樂!一走進家門,一陣陣粽香撲面而來,讓人不禁流下了口水……

  隨著歡快的腳步,伴著歡快的笑聲,一大清早,河岸邊就擠得人山人海了!人們都等著龍舟向塘河聚集而來,一爭高低。噹噹噹,噹噹噹!一隻大龍舟伴著敲鼓聲來了!“哇!這個龍舟真是光彩奪目呀!看得我眼花繚亂。”我讚歎道。龍舟有好幾層,上面還有許多人在作畫·織布·看書·練舞……讓我影響深刻的是一個跳舞的人,隨著旋律,她飄逸在空中時像一個仙女,在空中自由翱翔。龍舟上還有許多臺階,在遠處看上去像一座"水上別墅”。

  看完龍舟後,我又可以品嚐美味的粽子了。粽子的餡可真是千変萬化呀!有蛋黃的、豬肉的、蜜棗的、栗子的……每一種我都想嘗試一下。於是,我津津有味地一連吃了好幾個呢!

  端午節可以看到精彩的賽龍舟比賽,還可以品嚐到又香又粘的粽子,真希望下一個端午節快點到來啊!

  端午節有感 篇2

  端午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人周處[風土記]之中,在這一天中,人們要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等。 但就是這麼一個有著濃重傳統氣息的中國節日,也在文化侵略的大浪朝中成為了犧牲品。自從上世紀末開始,日本、韓國等,就開始對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古國,進行了文化的侵略,大肆的在中國新一代青少年的之中放映他們的動畫與連續劇,透過電視來腐化新一代的國人的心身與精神,在這種情況小小的韓國已不滿足這種侵略的效果與速度了,於是在韓國與中國就誰是所有端午節的資格發生了爭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端午節的原產地中國竟沒有拿到是本國的非物質遺產的資格。

  盼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子葉,準備開始包粽子。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粽子,可以在裡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粽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裡,把鍋簾壓在粽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著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著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裡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粽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端午節有感 篇3

  昨夜子規聲啼催,今朝汨羅帶淚歸。

  《離騷》一曲哀民生,誰人誦之不含悲。

  屈原,這位本欲厲治革新的偉大詩人,因小人諂害,終未被重用,且橫遭流放,眼見國破民苦而無力迴天,痛不欲生,投了汨羅江。

  "長太息以掩啼兮,哀民生之多艱."人民的流離失所,撕扯著他的心肺,空懷著滿腔的報國志而無法施展,他的苦悶可以想見,投江,成了他解除痛苦的唯一選擇。

  人民為紀念他,因之有了粽子,有了賽龍舟,有了端午節。

  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農民,不僅免去了農業稅,還有了糧食補帖.從農民的笑臉中,我們似乎可以想象偉大的詩人屈原若在,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政治昌明,祖國昌盛,一定會重寫《離騷》將其詩句改為:"長欣喜以歡呼兮,興民生之多光."

  祖國正向富強邁進,人民正向小康飛奔.欣逢這樣的盛世,汨羅江不再嗚咽,歡快地向前奔流著……

  每到端午節,偉大的詩人屈原,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歷史反思。

  端午節有感 篇4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船下水喜洋洋。"大家一聽到這首童謠,一定會想到端午節。今天,我就來講一下端午節吧。

  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過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說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說法是紀念屈原說了。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已經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就拿我們寧波來說吧,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聽老人說這樣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還沒等粽子出籠,饞嘴的我們早已掂起腳,準備大吃一場了。

  《我們的節日》一書,還為我們介紹了植樹節,勞動節,母親節,建黨節,建軍節,七夕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重陽節,元旦節等節日的來歷和活動方式,讓我們在愉快的閱讀氣氛中領略了我們所生活的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節日,對各地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印象,更讓我們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端午節有感 篇5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爺爺一起過,因為爸爸媽媽太忙,不能回來團聚。奶奶離開我們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爺爺和我相依為命,我們家並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卻有滋有味。爺爺也因為有我這麼個聽話的孫子而自豪,逢人便講。可是隻要講到我學習上的忙,他就無能為力了,還好爺爺的建議,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爺爺給我找了家教老師,以彌補我學習上的缺陷。

  今天爺爺早早地買來了粽子、還準備了我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雄黃、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東說說,西問問,好像當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好奇。爺爺沒有因為我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邊整理這些東西,一邊跟我說話。

  只見爺爺用棉花棒從雄黃酒裡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額頭、手臂和腳背上,說是可以防蚊蟲叮咬的;接著又講雄黃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說是可以防止和驅逐蜈蚣、昆蟲和蛇之類的害蟲入侵。

  聽爺爺說起,端午節還是天氣變化的分界嶺,有古話說得好,吃過端午粽,寒衣件件送,就是說,過了端午。天氣會慢慢轉暖,不再有冷空氣空襲了,人們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粽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學著爺爺的樣子,把細線慢慢解開,褪去粽子的外衣後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裡,先將早就不聽話的鼻子往前湊了湊,好歹也先讓鼻子享受下這天下無雙的美味吧。一縷縷粽子的香味隨即飄逸過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閉上眼睛,慢慢品位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粽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記了旁邊還有一位爺爺。

  快吃吧,亮亮!我被爺爺的話語打斷,這才睜開雙眼,用筷子夾起美味可口的肉粽吃了起來。嘉興肉粽,飄香萬家,一點不假,我吃的就是嘉興肉粽。

  端午節有感 篇6

  我十分高興,上午我一直參加包粽子,時間過得很快。到了中午,我吃了三個粽子,爸爸吃了兩個粽子,媽媽也吃了兩個粽子。飯後,時間好像在磨磨蹭蹭得變慢了,我便無聊了,因吃得太飽了,所以,等過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我的活動開始了,溜冰哦!我就去樓下溜冰了,溜來溜去估計溜了一小時左右,也玩累了,休息吧。忽然,我發現自己聞到一股粽子的清香氣味,便馬上跑到廚房裡一看,發現媽媽正在包“三角粽子”和“四角粽子”。我立即開始加入到包粽子了,突然,我想了一個好主意,於是,我拿了一袋綠豆,開開心心地包起了一個有趣的“綠豆粽子”。

  一天很快就過去了,端午節拜拜了!只能明年再見了哦!

  端午節有感 篇7

  這些天,電腦裡手機上時常收到有關端午節的問候和祝福:“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還有“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預祝端午節快樂!”

  那一個個畫面上用粽葉包著的可愛的粽子躍入眼斂,一絲絲香甜似是穿躍時空穿躍電腦和手機近在我身旁;那一句句問候如夏日清涼晚風,拂過我的臉夾,沁入心扉。

  在每一個普通平淡的日子,大家都忙著自己的工作、生活在自己的空間,然,當那些節日的祝福聲起。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被朋友們惦記著;才發現左右逢緣的樂趣;才突然發現心與心的距離其實很近。那種感受會讓我莫名感動好久、好久……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友情的可貴!

  端午節有感 篇8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每到這個時候,家裡都會買上一些粽子吃,我很好奇,這是為什麼呢?於是,我翻出了我的《民俗故事》,找到了端午節的由來。

  原來,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直言進諫,不被採納,反遭流放。在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都城被破的訊息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投身滾滾汨羅江中。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看完書裡的介紹,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吃粽子和屈原有關啊!他之所以能被百姓銘記,就是因為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作為一位詩人,他還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如《離騷》《天向》等。我們要學習他的精神和品格,做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端午節有感 篇9

  放學回到家,就聞到了從廚房裡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那是媽媽煮的粽子發出的清香,因為端午節到了。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祖國各地的人們在用各種不同的形式來歡度這個節日。雖然有不同的形式,但有一點卻是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會做的,那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掛香包。據說,這樣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以前的端午節都是在學校裡度過的,而今年卻有了一次大的改變,那就是這些傳統節日都會放假。對我們小孩子來說,能夠有休息的日子當然是最開心的了。可是爸爸卻不這樣的認為。他覺得這是我們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因為我們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的。然而,就是一個這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傳統節日,卻有別的國家來爭。他們想把端午節作為他們的傳統節日。這怎麼可以呢?這是我們中國的,所以不可以讓別的國家進行註冊。這才有了每年的放假。

  聽了爸爸的話,什麼叫傳統,什麼叫國家,我的心中才有了真正的認識。

  端午節有感 篇10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它是農曆的5月5日,那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屈原生活在戰國時代,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攻破,不忍亡國,並在5月5日寫下絕筆作《懷沙》,之後就抱著石頭跳進汨羅江身亡,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你們想知道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吃鹹蛋嗎?讓我繼續來介紹吧!

  當屈原死了以後,楚國人民非常悲痛,紛紛跑到汨羅江打撈屈原的遺體,漁民們划起了船,在江中撈他的屍體。有位漁民拿出準備好的飯糰,鴨蛋等食物,說把魚蝦餵飽了它們就不會吃屈原的身體了。說完把食物扔了下去,其他人看了也紛紛往水裡扔食物,還有一位老中醫把雄黃酒倒進水裡說要把蛟龍水獸藥暈了,以免傷到屈原,後來怕蛟龍把飯糰吃了,就在外面包了一層樹葉,用彩絲繫上,最後漸漸變成了粽子。

  你們想知道怎樣包粽子嗎?讓我來說說吧,首先要拿來一張粽葉,然後把它捲成三角形,再往裡面放糯米和一顆小紅棗,最後把粽葉包上等它煮好後味道撲鼻而來,可真香啊!在上面撒了點白糖,咬一口,感覺它像棉花一樣的軟。

  每當我吃粽子時總會想到愛國詩人屈原,我也要像他一樣愛國。

  端午節有感 篇11

  以前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都會安排我們去採艾葉掛於大門上,以避邪。而母親自己總是從端午節的前兩天就開始準備包粽子。她採來許多粽葉,將糯米洗乾淨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準備香菇、紅棗、花生、蝦米、綠豆、肉絲,這六種食物加糯米包成鹹粽,還可以用糯米加豆沙包成豆沙粽,糯米加白沙糖做成甜粽。母親還會做一桌可口的菜,以粽子為主食,父親還喝一杯雄黃酒,一家人聚在一起過端午其樂融融。母親自在享受做粽子的快樂而自己吃的卻很少,而我們卻是隻在享受吃粽子的快樂。

  接著母親還會吩咐我們把蒸熟的粽子送給村裡年邁的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們。雖然當時在農村粽子不怎麼值錢,但在母親,卻是對家人一份深情的體貼和關愛,對老人和孩子的一滴滴真切的疼惜和一絲絲濃濃的祝福。

  今年的端午回孃家時,看不見門上的艾葉黃也聞不見廚房的粽子香了。母親已經離我們而遠去了,再也見不著真實的觸手可及的以往,而母親的細緻與慈愛已定格成記憶的永恆。也開始自己親手包粽子,其實更多的則是為了體驗母親生前所有過的那份包粽子的心境。將做熟的三個粽子置於母親墳前,再敬三杯酒、燒三燭香。對於母親的思念,再一次那樣的真真切切!遠在天堂的母親,過得可好?心臟病是否已治癒?是否可以感受到我這遲來未報的孝心?是否能聽見我的祝福?

  感受端午,就是感受母親的關愛!

【端午節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