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活動記錄

音樂活動記錄

音樂活動記錄

音樂活動記錄1

  地點:大一班教室

  人物:大一班幼兒

  觀察人:陳老師

  觀察實錄:

  一次無意中的發現,使我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提高幼兒對音樂的鑑賞能力。

  離吃飯的時間還有十分鐘,幼兒對所做的手指遊戲漸漸失去興趣。我靈機一動,拿出一盒《世界名曲精選》的磁帶。請幼兒聽一聽。首先進入耳膜的是《鬥牛士進行曲》,旋律激昂,節奏感強極了。幼兒一聽到這首樂曲,精神馬上被集中了,並開心地笑了起來,對音樂感興趣極了。有的小朋友說:“真有趣呀!”有的小朋友拍起手來。

  看到這,我便請幼兒跟著音樂做動作,孩子們興奮極了,跟著音樂動作起來,雖然動作不是很合拍,卻帶動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求知的慾望。一曲放完,來了一首抒情的樂曲,幼兒一聽,馬上有人把動作變慢了,變溫柔了,其他幼兒一看,也跟著換動作,合著旋律舞起來。

  教學策略:

  於是,在平時活動中,一有空閒時間,我就放一些無詞的樂曲讓幼兒聽聽,做做動作。幼兒對音樂變得敏感起來,變得很喜歡聽音樂,有時教室裡很吵鬧,秩序很不好,只要一放輕音樂,幼兒便逐漸安靜下來,聆聽著音樂,隨著音樂的變化做著自己想出來的動作,或是學別人的動作。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非常濃厚,對音樂的欣賞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反思:

  只是平時的傾聽,並沒有安排特殊的教育環境,幼兒學得自然,學得隨意,不知不覺中形成了樂感,發展了幼兒的聽覺、記憶力和手眼協調能力,並讓幼兒在音樂中充分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就讓音樂時刻伴隨著孩子們吧!

音樂活動記錄2

  音樂遊戲活動觀察記錄1:音樂遊戲《種豆豆》觀察記錄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先給孩子們看了一段豆豆發芽的影片,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議論起來,看孩子們說的起勁,我便暫停了影片問他們:“你們知道它長大了變成什麼嗎?”

  孫晨萱說:“陳老師,這是豆芽菜。”

  孫璟悕說:“這是種子呀。”

  銘銘說:“老師,我知道這是菜菜小時候。”還有的孩子說長大了變成可以吃的。孩子們猜的很興奮。“拿我們來看看長大了到底是什麼好嗎?”當孩子們看到種子最後長出了豆豆的時候都笑著說:“是豆豆“、“是豆豆”、“我吃過的”、“我家裡有的”。

  “那你能不能用動作來學一學豆豆是怎麼樣長大的呀?”聽完我的話,孩子們都開始離開小椅子躍躍欲試了。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有的孩子身體在扭呀扭呀。但是有部分孩子卻只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著其他小朋友,也有的孩子在捂著嘴巴大笑。

  發現的問題:在今天的遊戲中,有些孩子表現的相當興奮,有些孩子則表現的非常膽小。

  問題的分析:在活動中出現部分孩子不願意參與到活動中,也有極少數的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了不禮貌的行為。

  對策:小班幼兒的堅持性比較差,甚至比較膽小,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多多鼓勵那些比較膽小的幼兒,也要在活動中加強活動常規的管理。

  音樂遊戲活動觀察記錄2:大班音樂遊戲觀察記錄反思

  情景描述:

  我班的主題活動“過年了”開展了將近兩週,孩子們對新年裡放鞭炮、煙花的興趣很高,於是我決定組織一次音樂活動“煙花舞”。在幼兒掌握了節奏後,我開始和他們一起創編動作。孩子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彩色紙條拿在手裡,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歡快地做著各種放煙花的動作。有的微微張開兩手放在身體兩側,飛快地轉著圈,動作很優美;有的兩手抱肩轉起了圈;兩手放在下巴處,扮成一朵花慢慢地轉了起來……孩子們的創意令我吃驚和欣喜,韻律活動達到了高潮!

  教師反思:

  《幼兒教育綱要》強調: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學習活動強調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探索意識,在自主活動基礎上,積累和擴充套件感性經驗,培養認知和審美能力。所謂的“自主學習”就是指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創設的教學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獨立地獲取資訊,習得技能,積累經驗,發展學習能力的過程。二期課改提倡給孩子創設一種可選擇的多元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幼兒自主學習的熱情,設想如果一節音樂活動一統的歌詞、節奏,無非是學唱,追求即時效果,更談不上選擇與獨立自主的創作。所以在我設計的音樂活動中,我努力為孩子創設一個選擇與獨立創作的機會。如在上述活動中,我就在如何放煙花上啟發引導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使律動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動作,而富有新意。我們教學中不難發現有的音樂活動,直到結束還意猶未盡,而有的活動沒開始多久,孩子們就興趣全無了。我想關鍵不是學習內容的深淺,而是這個內容是否能滿足孩子當前需要的;是否是孩子喜歡的,是否經驗範圍之內。

  措施:

  1、在選材時,我們儘量要從孩子生活中提取素材。

  2、根據孩子的不同需要來創設自主的時間空間等環境。

音樂活動記錄3

  情景描述:

  為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我先給孩子們看了一段豆豆發芽的影片,在觀看影片的時候孩子們就開始議論起來,看孩子們說的起勁,我便暫停了影片問他們:“你們知道它長大了變成什麼嗎?”

  孫晨萱說:“陳老師,這是豆芽菜。”

  孫璟悕說:“這是種子呀。”

  銘銘說:“老師,我知道這是菜菜小時候。”還有的孩子說長大了變成可以吃的。孩子們猜的很興奮。“拿我們來看看長大了到底是什麼好嗎?”當孩子們看到種子最後長出了豆豆的時候都笑著說:“是豆豆“、“是豆豆”、“我吃過的”、“我家裡有的”。

  “那你能不能用動作來學一學豆豆是怎麼樣長大的.呀?”聽完我的話,孩子們都開始離開小椅子躍躍欲試了。有的孩子蹲在地上,有的孩子身體在扭呀扭呀。但是有部分孩子卻只是在一旁笑眯眯的看著其他小朋友,也有的孩子在捂著嘴巴大笑。

  發現的問題

  在今天的遊戲中,有些孩子表現的相當興奮,有些孩子則表現的非常膽小。

  問題的分析

  在活動中出現部分孩子不願意參與到活動中,也有極少數的孩子在活動中表現出了不禮貌的行為。

  對策

  小班幼兒的堅持性比較差,甚至比較膽小,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多多鼓勵那些比較膽小的幼兒,也要在活動中加強活動常規的管理。

音樂活動記錄4

  觀察目的:該幼兒是否喜歡音樂活動,在音樂活動中是否專注認真以及該幼兒的樂感。

  觀察實錄:

  今天上午進行音樂活動《我的房子蓋的呱呱叫》,這是一個韻律活動,所以我有意識地在孩子入園的時候播放了這首歌曲。它那輕鬆的節奏、歡快的旋律、富有童趣的歌詞,很快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一些孩子聽著聽著,不由自主地跟著哼唱了起來。

  集體活動時,當音樂一響起來,婷婷和大家一起唱起來,我故作驚訝地問:“老師沒教過你們,你們怎麼會唱的?”孩子們自豪地說:“我們自己跟著錄音機學的。”這時婷婷說:“老師。中間兩句太快,我聽不清,還不會。”於是,我用清唱的方法把歌曲演唱了一遍,並重點強調了節奏較快的兩句。婷婷跟著唱了兩遍,然後點了點頭,說:“我也會了。”

  接著我們開始進行創編動作,我問:“造房子要做哪些事情?”孩子們說:造房子砌牆、抹牆。婷婷跟著其他的孩子一邊說一邊用動作來表示。我請婷婷到前面來做給大家看,她也很大膽地走到前面來並且把動作做了出來。在兩兩合作表演時,婷婷和軒軒面對面站著,跟著音樂節拍表演著。活動結束了,孩子們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婷婷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情況分析:

  1.從以上的遊戲情況中可以看出,婷婷對音樂活動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參加音樂活動。

  2.很多孩子都學會了歌曲,而婷婷還沒有學會歌曲說明婷婷的樂感還不太強。

  教育措施:

  1.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當婷婷對歌曲中個別難點感到困難時,老師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幫助,使幼兒掌握難點,順利地學習歌曲。

  2.和該幼兒的家長聯絡,在家中也經常播放幼兒歌曲,讓婷婷平時有更多的欣賞歌曲的機會,從而增強自身的樂感。

音樂活動記錄5

  背景分析

  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說:它去拔蘿蔔去,還有的說: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幹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著耳朵聽著,有的先說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說:“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說:“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著,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著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說是小兔,子瑜說:“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中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

  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中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中班孩子的

  生成活動不如小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著、積累著。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中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音樂活動記錄6

  一、開始部分:2分鐘

  1、聽《小菜園》的曲子模仿小兔子跳進教室。

  請幼兒感受曲子的旋律,聽“小菜園”的曲子做律動,將幼兒引入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在模仿動作中進行歌曲前的鋪墊,這也是結合中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基本部分:17分鐘

  以故事引入教學活動(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菜園”)

  中班的幼兒喜歡聽故事,對事物的理解能力開始增強,教師結合此特點將歌詞編成小故事,讓幼兒熟悉歌詞。

  1、提問故事中的內容:“

  (1)誰來到小菜園了?

  (2)小兔子是怎樣來的?誰能用符號來表示小兔子跑(跳)?

  (3)小菜園裡有哪些蔬菜?

  (4)小兔子是怎樣吃蔬菜的?它用了幾口吃掉蔬菜的?誰能用符號來表示小兔子吃蔬菜?”

  層層深入的提問,引導幼兒學習理解歌詞,並結合幼兒常用的各種符號來表示歌詞內容,正如《綱要》中所提出的“幼兒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符號、標誌感興趣,並瞭解其所表達的意思,並能隨音樂做遊戲。”幼兒與小夥伴共同完成歌詞,調動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更好的理解歌詞和感受小兔子搞壞和重建小菜園的心情。在這個環節中我將完成第二條目標中“幼兒能創造性運用各種符號表示歌譜”這條目標。

  2、學習歌詞(小朋友,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讓我們一起來說說歌詞吧?)

  利用情境教學方法,把幼兒注意力更有效的集中在曲調和歌詞的關係上,引起幼兒對這種音調特點的興趣,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慾望。在這一環節中我將完成第二條目標中“能用好聽的聲音連貫地演唱歌曲”這條目標,並初步的感受小兔子搞壞菜園難過的心情。並將活動重點:幼兒能拍打出八分節奏在這一環節中重點指導幼兒。

音樂活動記錄7

  背景分析:

  這段時間,我班正開始《可愛的小動物》主題探索活動,孩子們對動物表現出很親近的感情,也喜歡自己扮演其中的角色。

  幼兒行為實錄:

  音樂活動《小白兔捉迷藏》開始了,老師扮演了兔媽媽,幼兒扮演兔寶寶戴上了胸飾,老師開始讓大家聽一段音樂,音樂剛出來,孩子們有的說:小白兔跳出來玩,有的說:它去拔蘿蔔去,還有的說:它去超市買好吃的。老師看到孩子們情緒十分高漲,又提了問題:那你們聽聽後面的音樂,小兔又在幹什麼呢?孩子們一下十分安靜,側著耳朵聽著,有的先說了:“小兔休息一下。”還有的說:“小兔在吃東西了。”只有子瑜說:“可能碰到大灰狼了,它躲起來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猜著,最後老師做了一個表揚他的動作,大家應和著他的意見……可是等狼來捉小兔時,大家都變成花、草、樹、石頭等,等狼過來問:你是誰呀?沒有一個說是小兔,子瑜說:“狼是食肉動物,它不喜歡吃草的。”看來孩子們還能區分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呢!

  教師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生成了有關食物鏈的問題,也熱衷於討論食草和食肉動物的話題,在與孩子們一起開展生成式主題活動的歷程中,我時時為小班孩子的創造潛能而驚訝和感動;在和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我從中學到了許多活生生的知識,這些活動使我的教學實踐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小班孩子,他們也可以是生成活動的主人。雖然,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動不如中班、大班的那樣能產生較多、較好的成果,它只是在平平淡淡的真實生活中自然地沉澱著、積累著。但實踐讓我明白:教育並非演戲,取之於生活而又用至於生活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真正符合幼兒需要,有利於每個孩子提高和發展的活動才是成功的。

  改進措施:

  1、在事先的準備上,創設更貼近小班孩子生活經驗的情境,容易激發孩子表達的慾望。

  2、教師還要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重視個別在集體中表現。

【音樂活動記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