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六年級科學《在星空中(一)》評課稿

六年級科學《在星空中(一)》評課稿

六年級科學《在星空中(一)》評課稿

  孩子們對星空充滿好奇與神往,有著無數個“為什麼”。對教師而言,星空是一個十分棘手的話題,看得見摸不著的星空,給教學帶來了不小的難度。回顧唐老師執教的《在星空中(一)》這課,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1.課件製作很精彩。本課的教學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空間的想象和理解學生是有較大困難的。這就需要老師藉助具體的實物材料、圖片、多媒體課件、動畫等手段,在學生出現理解上的困難時,及時提供支架幫助學生逐步完成概念的建構。本課的教學就很好地利用了多媒體教學這一優勢。精彩的課件製作為教學添了不少彩。課前播放的有震撼力的音樂和夢幻般的畫面,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學生對星空的嚮往立馬被激發出來。課中“從不同角度觀察北斗七星”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了一個立體的星座概念,為學生的空間想象提供了一定的“支架”,幫助學生完成星座概念的建立。

  2.對學生的前概念瞭解到位。本課教學中唐老師對學生的前概念瞭解比較到位,教學從學生所熟悉的星座說起,但學生所熟悉的星座和本課教學的星座含義不同,老師給予及時的引導並順利匯入到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

  3.材料的準備結構性強。本課中,唐老師為學生準備的建北斗七星模型的材料簡潔、美觀、結構性強,學生透過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和老師適時的引導能較快地建立模型,為星座概念的建立贏取了時間。

  當然本課的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師在準備學生實驗材料時是否可以不要面面俱到,要預留一些必要的操作讓學生完成,例如為學生準備的材料中去除描點用的小貼紙,把這一環節改為學生根據影像自己在紙板上描點。這樣以免把“建模”過程簡單地演繹成學生的手工操作過程。其次是引導學生研討的時間不足,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很好的體現。

【六年級科學《在星空中(一)》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