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

教師語言藝術1

  本週四的下午,我參加了區進修學校舉辦的提升教師語言藝術專項培訓。承擔本次培訓的教師在語言方面有自能力出眾,不僅普通話標準,還具有感情,詞語的運用上也頗有特色。

  在培訓的過程中,老師理論結合實際,聲情並茂的講述普通話的的基本要求與技能技巧,從最基本的聲母與韻母的發音,說話的氣息運用節奏把握,到語言的藝術性上,讓枯燥的理論常識在一陣陣的掌聲中結束。培訓中,老師還讓我們欣賞了幾段在他培訓下,一些學校教師的關於語言的作品,有老師們自己演唱的歌曲,有朗誦等等。透過這次培訓,在理論知識上我懂得了如何去更標準的發音、吐字,講課時如何更有保護性的去用嗓子,以及在課堂教學的語言運用上如何做到更有激情、更有藝術性。

  參加培訓的全體教師聽的認真,記錄詳細,練習的過程中更是本著謙虛、不恥下問的態度,互相交流,。老師們積極學習的態度深深的感染了我,讓我不得不再為一個“情”字而感動——簡單的付出折射著老師們對工作的激情,渴望學習的熱情,對語言藝術的鐘情,這些都深深感染了我。

  可以說,有所進步就是我的最大幸福,哪怕一點都好。尤其是看到其他老師們積極學習的態度,讓我看到了教師這個隊伍發展的前景——充滿朝氣和激昂!

教師語言藝術2

  親愛的老師:您好!

  這是大一的第二個學期,我選擇了公關語言藝術這門校選課,剛開始的時候並不是很瞭解這門課,從這門課的名字上來看,是一門有關於語言藝術的課程。我們每天都要和人打交道,就少不了溝通,良好的人際關係從溝通開始。公關語言是實現良好公共關係的重要媒介,學會用公關語言與人溝通,將是現代人必備的一種素養。公共關係學在各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公共關係的運用更是當代成功人士所具備的基本能力。因此我希望能夠透過這門課學到一些交流技巧,提高自身素質。

  上了幾周的課後,我發現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交流技巧。老師您是一個很幽默很有親切感的人。您在課堂上舉了很多事例,正例反例都有,然後透過一個個小故事給我們總結道理,教會我們如何說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給我印象很深刻的一個例子是當有人委婉的說自己胖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回覆別人:看,我這是文化底蘊深厚。別人說自己瘦小的時候,可以回覆:我這是短小精悍。還有一次老師您用白話給我們讀了《再別康橋》,雖然我也聽不懂,但是我還是感覺很有喜感。老師還說了女生買了新衣服以後的各種表現以及旁人的誇讚的方式,一些生活中常出現的情景從老師口中說出的時候特別有畫面感,真是生動形象啊。

  關於考勤方面,每週我都能按時去上課,這是我自認為做得好的地方。上課時也能積極和小組成員討論課後相關作業,還透過這門課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小組作業方面,我報名了詩朗誦,認真做了PPT,課餘時間也有認真在練習,但上臺朗誦時自認為發揮不太好,因為太緊張了吧。前段時間學院也有舉辦過一次演講比賽,我報名參加了,因為是第一次,所以經驗匱乏,關於演講的技巧掌握得還是不夠好,所以只拿了個三等獎。在生活當中我是個喜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廣交朋友的人,只不過有時候對生人比較慢熱,但對熟人很熱情。性格也比較隨和,不會隨意當面與人起衝突。有一點不好就是在長輩面前較靦腆,希望自己能夠再自信一點。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改掉性格里不好的那部分,做個better me!

  至此,我希望這門課的得分能在88分以上。最後,祝老師天天開心,心想事成!

教師語言藝術3

  作為老師,語言一定要豐富,這樣才能吸引學生,語言較匱乏,評價較單一是我的不足。暑假期間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這本書,讓我對教師語言有了新的認識。

  一、教師要時刻保持微笑

  微笑的人更容易讓人接近。無論是平時的生活中,還是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都要保持微笑,因為有了微笑,學生就會感覺很親切,願意和你親近;因為有了微笑,就會獲得學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援,他們會更加的聽話、努力。課堂中,最害怕的就是沒人舉手回答問題,就像在唱獨角戲。其實並不是學生不會,可能他已經想到了答案,只是害怕錯了而不敢回答而已。他的眼神在和你交匯,但他的手卻遲遲不肯舉起來,這時,你不妨給他一個微笑,讓他舒緩一下緊張的情緒。相信學生看到你鼓勵的微笑一定會鼓起勇氣舉起膽怯的小手。在他回答時,即使答得不到位,也請你給他微笑,這樣會讓他以後不恐懼發言,變得更加自信。微笑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二、教師要善用眼神來表達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心裡是怎麼想的,有時不用說出來,你的眼神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因此,我們可要好好利用最具表現力的眼睛的威力。上課了,班級裡還是一團糟,說話的說話,喝水的喝水,收拾課本的收拾課本……看到這樣的情景,相信大家一定滿肚來火,免不了大聲訓斥他們一番。有時你氣得要命,學生卻一點感覺也沒有,而且還影響你上課的情緒。此時,不妨肅立講臺,冷冷地看著他們,眼神掃視班級一圈,然後盯著那個講話聲音很大的人。相信學生看到老師這樣的眼神,聲音一定會戛然而止,手中的動作也會迅速停下。因為他們知道老師生氣了,所以有時眼神比語言更有效。

  三、教師要學會傾聽

  學會傾聽很重要,因為教師的傾聽可以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靜靜地傾聽,你可能會有新的發現。在處理學生問題時,決不能以平時的印象來給他們定奪,或一時的表現抹殺他的全部,這樣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師的傾聽能夠開啟和進入學生的心扉,讓我們遇到事時都能靜下心來認真傾聽!

教師語言藝術4

  摘 要:語言是人類進步的標誌,是人們傳達資訊、交流情感的主要工具。曾有人概括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語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的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極為重要,教師是透過語言向學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成為教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我們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語言素質,實現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美。

  關鍵詞:初中語文 教師語言 藝術性

  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該努力地培養、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透過自己出色的語言藝術表達,化深奧為淺顯、變抽象為形象、使枯燥變生動。不同的語言,帶來不同的表達效果。為此,我們的語言要求具有高度的準確性、形象性和全面的概括性等。

  一、教師語言的重要性

  1、語言藝術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課堂教學無論是傳播知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還是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都是透過師生雙方語言的表達和交流來實現的。教師課堂教學語言如果表達準確清晰、生動有趣,那麼學生就愛聽樂聽,就能有效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創新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有利於節約教學時間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不言而喻,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對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影響是直接的、深刻的、不可忽視的。具有藝術魅力的教學語言,既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以讓學生從老師那裡學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自己的內部動力,啟發他們主動去思考,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

  2、語言藝術能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優秀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美學特徵,它包括準確簡潔美、情感體驗美、啟發激勵美、動態節奏美、幽默諧趣美,教師的語言會影響學生審美能力發展。教師美的語言本身就是學生的審美物件,它必將對學生產生美的感染,使學生從中獲得審美感受,生髮審美想象,豐富審美情感,拓展審美意識。教學藝術家的語言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聲音清亮,具穿透力,聽起來十分舒服;語言豐富多彩,運用自如,簡潔明確,生動形象,很有魅力;感情完全投入;聲調的輕重快慢,抑揚頓挫,總讓人感覺那麼自然那麼優美。他們的語言猶如詩歌語言一般精練、小說語言一般生動、散文語言一般優美、戲劇語言一般傳神,這優美的教學語言本身就是十分豐富的審美材料。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學生對美的語言的熱愛和陶醉,必將促使他們自覺、積極地去進行審美創造,從而在創造中提高自己的審美感知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 二、教師語言要有高超的藝術性

  1、激勵語。

  中學生充滿朝氣,使他們具備積極向上、堅韌不拔、艱苦奮鬥的精神。但是由於中學生自身在成長過程中的弱點,使他們極不容易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常常缺乏信心和勇氣,嚴重影響了學習成績和身心發展,這就需要教師使用激勵語煥發他們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勵性的語言,要從正面入手,以讚揚的方式說出來,從消極中看到積極,從現象看到本質,從眼前的狀況預示未來美好的前景。例如對語文考試成績高的同學,希望他們繼續努力、戒驕戒躁,對成績低的學生希望他們下次考好,不因一次成績好壞否定學生的未來,要把有低沉、悲觀、懊喪情緒的學生鼓動起來。除了從理智上的解惑之外,更需要情緒上的感染。

  在語文教學中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激勵學生,如《七根火柴》可以激勵學生說,現在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同學們應該珍惜,好好學習。課文的內在激勵性在於教師對課文的理解和熟悉,充分利用課文的內涵和外延。

  2、批評語。

  批評語是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否定評價的口語。批評能有效地克服學生的缺點,糾正錯誤,規範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品德,增強學生對是非、曲直、美醜的辨別能力,有時還能從反面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動力。對待學生既要敢於批評,又要善於批評。批評必須注意方式方法,以正面教育鼓勵學生進步為主,批評僅是輔助手段。批評要堅持實事求是,不抱偏見,不抱成見,從關心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如對學生上課講小話,多次提醒不聽後再嚴厲批評,儘量減少當眾批評,而是課後糾正,從正反兩方面批評。在批評學生時要不傷學生的自尊心,不侮辱學生的人格,語言力求委婉,嚴中帶慈,直接批評和間接批評相結合。教師要控制情緒,不因情緒的變化而影響批評。

  3、提問語。

  提問是教師有目的地設疑,以引起學生積極定向的思考。提問是中學語文教師的一種重要教學手段,它是課堂教學展開階段中教師運用的主要教學技能。提問是深入的階梯,是觸發的引導訊號。提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首先問題要清楚,目的要明確。提問要使學生一下子就能聽懂,知道該怎樣回答。不能設一些不疑之問或莫名之問。教師要確定好問的範圍、深度和廣度,組織合理適當的語言發問。要講究問的順序,先問什麼,後問什麼,應有條理地進行。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有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語言素質,從語言藝術上下功夫,努力透過自己的語言表達,使知識更加直觀化、形象化。這樣才能讓學生學得到位、練得到家,還語文語言美的真面目。

教師語言藝術5

  入園初期的孩子大多數在3歲左右,此時正是幼兒語言發展的敏感期。教師語言對幼兒有著積極的示範作用,對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滿足語言敏感期發展需要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在新生入園時,教師說什麼孩子才能聽懂?教師如何說孩子才願意聽?教師應採取怎樣的語言藝術策略?經過幾年的實踐,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說能聽得懂的語言

  幼兒入園前在家庭中已經生活了2~3年,在這裡幼兒不需要多說什麼,家長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入園後面對新的環境,面對完全陌生的老師,幼兒只有能聽懂老師的語言,才能與之產生互動。所以,老師要說幼兒能聽得懂的語言。

  1.稱呼小名。許多幼兒入園前,在家中一直被稱呼小名,入園後老師在一日活動中稱呼幼兒的學名,許多孩子表現出茫然,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老師不妨在入園初期直呼他的小名,這會讓他感受到親切的語境,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依戀感。

  2.簡單具體。幼兒入園初期對教師的語言表達習慣不熟悉,加上年齡小,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師要避免使用長句子、半截句子,語言表達應簡短、具體,直接指向活動的要求、方法等。如:教師說“請小朋友分組排隊來喝水”,幼兒就不明白怎樣算是分組、如何排隊。可以改為:“請小朋友喝水”,先滿足幼兒基本的生理需求,再透過簡短明瞭的語言讓幼兒明白怎樣排隊。

  3.說出需求。許多孩子入園哭鬧的原因是不會表達自己的需求,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給孩子準備好水、食物送到幼兒面前,提醒幼兒如廁等。生活自理方面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基本的需求,如果幼兒不會表達,老師又不能察覺到孩子的個別需要,孩子往往用哭鬧來表達。這時候,老師就要詢問幼兒是否是要喝水,是否要上廁所等,並且告訴幼兒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何時、向誰表達需要。

  4.環境配合。幼兒園對幼兒來說是一種新的環境,幼兒不熟悉這裡的環境,老師可以在具體的環境中,豐富幼兒的認知,如:告訴幼兒“這裡是洗手間,這是小便池,這是保溫桶”,讓幼兒瞭解每個環境中每種物品對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幫助,如何使用它們。

  二、說適宜模仿的語言

  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對周圍的語言環境非常感興趣,這時,老師說幼兒喜歡的、易於模仿的語言,將會滿足幼兒敏感期的需要,豐富幼兒的詞彙,為幼兒學習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溝通交流提供積極的語言環境和榜樣示範作用。

  1.語言規範。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幼兒對新鮮的詞彙、句子都很有興趣。在教育活動、遊戲活動、生活活動中,幼兒無時無刻不在吸納周圍人的語言,這時候老師使用標準、規範的表達方式,將給幼兒提供示範。許多時候老師低估幼兒的接受、感知能力,使用像“飯飯、果果、水水”等詞彙,其實不如直接讓幼兒瞭解規範的詞彙:午飯、蘋果、水。老師在教育活動、生活活動中可以更多地採取故事活動讓幼兒感受語言的豐富,體味語言的美感。

  2.良好示範。老師之間、老師和幼兒之間在一日活動的各環節都會有互動,此時老師運用良好的禮貌用語,如“你好、早上好、再見、謝謝、對不起、沒關係、請借過”等都會讓幼兒瞭解在具體情景中,每個詞彙、每句用語所表達的具體含義。早來園、晚離園、使用他人物品、表達感謝、接打電話、開關門等情景,都是非常好的教育時機。

  3.運用歌謠。手指遊戲、兒歌、歌謠有著非常強的節奏感、韻律感,內容豐富,說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因此,老師經常與孩子一起表演這些歌謠,將能激發幼兒對語言的興趣,享受語言表達的樂趣。

  4.適當重複。幼兒非常喜歡重複,一首兒歌、一首童謠、一個故事,只要孩子喜歡,他們都希望反覆傾聽、感受、表達,在有趣的重複過程中,孩子對內容更熟悉,並會嘗試著進行表達。同時,幼兒也在重複的過程中內化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滿足內在追求完美的需求。

  5.動作表演。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孩子對兒歌、歌謠、故事等非常喜歡加上動作進行表演。因為動作表演有助於孩子全身心地理解、感受、表達作品,讓孩子感覺到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這種擬人化的體驗方式更符合孩子的身心特點。

  三、說共情的語言

  認同的前提是傾聽,老師和孩子之間要建立安全的連結,老師就要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恐懼、焦慮、擔心、需要表達出來。表達出來之後,孩子就能感覺到有人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這對孩子很重要。

  1.面對哭鬧時的共情。作為成人,在我們固有的觀念中總認為哭是不好的,孩子哭似乎表示老師無能照顧好孩子,老師也容易情緒焦慮。其實,哭是一種情緒的表達方式,哭泣是癒合感情創傷的必要過程。當孩子摔倒哭泣時,老師一味想制止孩子的哭泣,試圖說服孩子轉移注意力,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時只要我們陪在孩子身邊說出孩子的感受就可以,如:“你摔倒了,很疼是嗎?老師陪在你身邊,需要我抱抱你嗎?”當孩子因入園不適應哭泣時也是一樣的,老師要說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你很想媽媽是嗎?老師知道你現在很傷心。媽媽沒有來接你,你著急了?老師知道你難過,老師陪著你,老師愛你。”這樣,孩子的煩惱會隨著哭泣逐漸消散,哭泣也會隨之停止。我們給孩子機會自己排除受到傷害的感覺,之後他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

  2.不評論情緒。當孩子傷心時,我們往往會說:“這有什麼好傷心的。”當孩子難過時,我們往往覺得沒必要:“不用哭,你媽媽又不是不來接你。”但孩子需要的並不是你的評價,而是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因此你最好對孩子說:“你這樣傷心,我很難過。”“你不高興,我在這裡陪著你,我理解你。”而類似“別哭了,真難聽”“再哭,你媽媽聽見就不來接你了”等語言只會讓孩子感到羞辱、恐懼,加劇孩子壞情緒的蔓延,甚至影響到其他孩子。傾聽可以逐漸減弱不良情緒對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個過程,孩子的內心就可以恢復良好的判斷力。

  3.避免說“不”。需要告訴孩子某種事不能做(情況尚不危險)時,避免使用“不”,如“不要跑”,實際是在提醒幼兒有跑的方式。並且,在使用“不”字時往往有威脅和嚴厲的感覺,可以改為幽默、誇張的語氣:“這樣危險,容易滑倒。”“慢慢走才安全。”這樣,幼兒就明白該怎樣做才能保護自己。

  四、說鼓勵的語言

  正如前面談到的,老師負面的語言,或許能暫時控制孩子的情緒,一時產生安靜,但不能起到長期效果,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對老師產生畏懼感和不信任感。

  1.創設條件多談話。老師可在早來園、生活活動等環節與新入園幼兒多交談,如:“早上誰送你來的?”“你的書包是什麼顏色的?”“哪個是你的小杯子?”“你畫的是什麼?”消除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和他有共同的愛好和話題,這對孩子良好情緒的建立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很重要。

  2.肯定性語言。在一日生活的各項活動中,老師要積極運用肯定鼓勵性語言,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和對自我的認可,如:“你擺得真整齊”“老師和小朋友都為你高興”“告訴大家,你是怎樣做的”等。同時注意語言要具體明確,在具體的情境、事件中,避免空洞和虛假,否則孩子感覺不到老師的信任和愛。

教師語言藝術6

  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以及學生交流、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在幼兒園這個相對特殊的環境裡,幼兒園教師的語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語言必須是純潔的、完美的、生動活潑的,並具有啟發性的。蘇聯教育學家加里寧說:“教師每天彷彿都蹲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幾百雙精細的、富於敏感的、善於窺伺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著他,世界上沒有任何人受這樣嚴格的監督,也沒有任何人能給年輕的心靈以如此深遠的影響。”一個教師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自己的教育物件。因此,一言一行都比其他職業的人要求更高。

  一、幼兒教師的語言應該“兒童化”,能夠“以聲傳情”

  對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準確、清晰、規範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語言的“兒童化”,才能吸引幼兒。教學實踐也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於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應該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用語。

  (一)甜美

  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即期望得到教師的“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度回報你,教師的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有效地激發起幼兒的內心體驗,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例如,大班講《認識螢火蟲》一課的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一天,小白兔去採蘑菇,在回來的路上天黑了。小白兔找不到家了,急得哭了起來。幾隻螢火蟲飛來了,對小白兔說:‘彆著急,我們來幫助你。’說著,他們把身後的小燈點得更亮了,很快地幫助小白兔找到了家。小朋友們想一想,螢火蟲身後那個發亮的小東西,真的是燈嗎?它為什麼會發光呢?好,今天啊,我們一起來認識螢火蟲。”

  我認為這樣講,語言就達到了一種“甜美”的要求。使語言“甜美”的基本要求有:1、教師要煥發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純真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

  2、語調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處理好輕重、停頓、兒化、變調,做到抑揚頓挫,以求達到娓娓動聽的效果。如,在說“小白兔找不到家了,急得哭了起來”時就要用兒化的哭的聲音來描述;說“幾隻螢火蟲飛來了,對小白兔說:‘彆著急,我們來幫助你。’”時可借用一些動作並用變調來描述; 說“他們把身後的小燈點得更亮了,很快

  地幫助小白兔找到了家。”時就要加重語調;說“小朋友們想一想”後就適當地停頓一下運用這樣的語言來上一節生動的課,效果可謂是事半功倍。

  (二)擬人化

  擬人化的語言是幼兒易於接受的,這種語言能促使幼兒情緒愉悅,師幼互動融洽。擬人化的語言生動、有趣、形象、幽默、新奇、富有情感,而這樣的語言正好符合幼兒好奇、喜歡新事物的特點,對與幼兒交流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每天課間幼兒喝完水後,總是把杯子放在桌上,儘管我一再說請小朋友把杯子放回水池裡,可有的孩子就是充耳不聞,為此我靈機一動對小朋友說:“你們看,杯子的“家”在水池裡,我們一起把杯子送回家吧!”一邊說一邊把杯子輕輕地放進水池。小朋友也爭先恐後的送杯子回“家”了,在一旁我還輕輕地提醒小朋友要輕放杯子,別把它摔疼了。這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亂扔杯子或亂摔杯子的現象,小朋友也都記住了喝完水後要輕輕地送杯子回家了。

  擬人化語言因其能突出“新、奇”,而追求“新、奇”是幼兒的一種特有心理,能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如喝水的例子,由於我把杯子比喻成人,讓杯子也有家,也會知道疼痛,來提醒小朋友要輕輕地送杯子回家,這樣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就會立刻學著去做了。孩子的想象力是豐富的,有的孩子還問我:“老師,髒東西的家是不是在垃圾箱裡呢?圖書的家是不是在圖書架上”你看,小朋友都能舉一反三了。

  (三)短小

  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瞬時記憶不發達。因此他們對較長或複雜的語句理解較困難。如果一句話超過8個詞,那麼幼兒就會聽了後面而忘了前面。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用短小、富有節奏感、符合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才會樂於接受。對於較長的兒歌,我會多用“散句”。即將一個長句拆零為幾個較短的詞語單位來表達;多用兒童熟悉的、富有表現力的詞語與句式,避免過多生疏的附加成分,但也要注意語法和語言規範。如兒歌《春天在哪裡》比較長,出現的東西比較多,小朋友可能一下記不住,也難以掌握,於是我會說一些提示語:“這首兒歌,寫春天的景物可多啦!像花草、樹木、山水、風雨、蜜蜂、蝴蝶啦小朋友們要一邊聽一邊想:春天到底在哪裡?從兒歌中把春天找到。”說完並把這些小詞語寫在卡片上,說的時候,都能提示給小朋友,這樣小朋友比較好接受。

  (四)靈活

  課堂中靈活地運用一些自然、親切、似家常絮語、像親朋敘舊的“插入語”,可以起到調節幼兒聽課情緒,增強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作用。譬如:正在上計算課,突然一架飛機從教室上空飛過,聲音震耳欲聾。“飛機,飛機!”一個小朋友尖叫起來。緊跟著,全班小朋友都轉頭東張西望,邊看邊嚷。有的還想離開座位到室外看看。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好呀,飛機也來聽我們大班小朋友數數了。我現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來數數,給飛機上的飛

  行員叔叔聽聽。好不好?”“好!”按照平時養成的習慣,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這樣一來,把孩子們的思緒又拉回數數上來了,一節計算課又能更生動的繼續下去了。

  又如,一名膽小的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很輕,小朋友都聽不清楚。教師笑著說:“說給誰聽的?——說給自己聽的?還是說給大家聽呢?小朋友在回答問題時應該大聲地說給老師和其他小朋友聽,對不對啊!”小朋友們都異口同聲的回答是。這樣巧妙地指出了不足,提出要求,委婉而親切,而這名膽小的幼兒在教師的鼓勵下,也能大聲的回答問題了。靈活的“抒情插語”,是幼兒教師靈感的閃現,是教學機智的結晶,是促進兒童心智的良藥。

  二、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趣味性

  孩子對新鮮有趣的東西總是很感興趣。教師的話如果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新鮮活潑、幽默風趣,具有藝術性,那麼孩子就像在聆聽一首動聽的歌曲。教師的語言要生動感人,就要運用自己的智慧對日常用語進行加工,創造有自己風格的語言。面對幼兒這樣一個特殊群體,他們的年齡、思想等特點,我認為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趣化”。

  “趣化”,就是要求教師的語言要形象、生動、富有趣味性。既不能太過“兒童化”,將汽車說成“嘟嘟”,也不能太過“成人化”,將早晨景色說成“雄雞報曉”。教師趣味性的語言是應該能夠貼近幼兒心理的,能使語言更具活力,比空乏的說教更具效力。如有我在讓孩子們學習摺紙時,會把“把紙折平”說成“幫紙寶寶瘙癢癢”;想讓孩子閉上嘴巴時,就說“把我們嘴巴的小拉鍊拉上”,邊說邊在嘴上做拉拉鍊的動作。孩子們都覺得有趣,都樂意去學去做。這樣一來,教育效果就好多了。還有一次吃午飯時,孩子們都很吵,於是我說:“咦,我們教室裡什麼時候飛進來那麼多的小蜜蜂,嗡嗡嗡的,真是很吵啊!我們快把它們請出去,別打擾我們吃飯了!”孩子們聽了後,先是到處看了看,然後都笑了起來,笑過之後便都安靜下來吃飯了。這就是富有趣味性語言的魅力。此外,生動形象的語言還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把幼兒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他們在愉快地氣氛中自覺、自主的學習。

  三、幼兒教師的語言應具有激勵性

  鼓勵和支援幼兒是幼兒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前提,當幼兒遇到問題不能正確解決,感到灰心和無望時,教師就應該幫助幼兒,用積極的語言引導幼兒去探索。如在進行活動時,經常會有幼兒不敢自己動手去做,總想依賴教師,這是我們就可以說:“你試試啊,失敗了也沒有關係的!”“你試試看!”“再想想,就能想出來了!”等這樣的話語來激勵幼兒,這些語言對即將失去信心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一種支援性的力量,可以成為他們解決問題的動力,堅定完成任務的信心。但有些家長或教師,當孩子表現好了就給予特誇張的表揚,如“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太棒了,誰也比不上你!”諸如此類的表揚容易使孩子飄飄然,盲目自大,惟我獨尊,時間一長,就會聽不得半句批評的話,這樣的表揚就會適得其反了。

  因此,激勵性的表揚語言也要適度。

  相對於激勵性口頭語而言,體態語就是教師運用肢體語言和幼兒交流的手段,也是教師用手勢﹑姿態﹑表情﹑身體移位等非言語手段對幼兒的活動做出積極有效的肯定。體態語是人際溝通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幼兒教育中,這一方式更顯得尤其重要。其主要原因,一是對幼兒來說,動作比語言易於理解。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舉起大拇指的手勢﹑點點頭等等遠比語言更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鼓勵﹑期待﹑肯定。二是幼兒有身體接觸的需要。心理學實驗表明嬰兒有皮膚肌渴,成人的雙手撫摩可以滿足嬰兒的需要,身體肌膚的接觸有利於安定幼兒的情緒,使幼兒感到溫暖,安全,消除緊張等。例如在英語課上,孩子們都在跟讀英語,洪濤的聲音特別大,還不時地站起來動張西望,一會讀一會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話。我點了他的名,請他坐好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樣,他馬上坐回位置上去了,繼續跟讀。不一會兒又開始跪在凳子上了,眼睛不時的到處望,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彎下腰用期待的眼神看著他,對他說:“洪濤小朋友最愛學英語了,英語說得可好啦!”說完後,他又馬上坐好,認真的跟讀英語,玩英語遊戲。時不時的還看看我,我都用鼓勵的眼神看著他,伸出自己的大拇指,他很開心一直堅持到英語課結束。

  激勵性言語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們對一些自制力較弱或根本缺乏自制力的小朋友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勵來培養他們的控制能力。如:我們採取正面積極的激勵言語,針對他們較為突出的方面進行鼓勵,以表揚優點來促進他們改掉缺點。從而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的堅持性。

  語言是一門具有無窮魅力的藝術,它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以及與學生交流、聯絡感情的重要工具。在幼兒園這個相對特殊的環境裡,幼兒教師的語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教師的語言魅力就在於,它是架起與幼兒相互溝通的橋樑,也是幼兒進入知識海洋的一把鑰匙。作為幼兒教師要在掌握規範化語言的基礎上,還要儘量擴大知識面,吸取語言精華,掌握幼兒教育的規律和發展,不斷蒐集專業的資訊,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專業素質,注意自己的語言修養,充分發揮語言的魅力,讓孩子在我們健康的語言環境中快樂的成長!

教師語言藝術7

  聽完《教師的語言藝術》的演講後,我感觸頗深,同時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說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說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的語言更是一門藝術。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麼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字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裡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資訊與文字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可見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就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裡,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遺憾的是,我們在語言運用上,並沒有充分引起重視。沒有注意到隨著生活條件的普化、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的實際情況,沒有研究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只管按老一套來說教,師生之間格格不入;有的教師則把諷刺挖苦作為對付調皮學生的手段,給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還不自知;有的教師備課時只考慮講什麼,卻不考慮怎樣講才生動、有吸引力,致使本來完全可以在教學上更上一個臺階的老師,卻多年來沒有大的進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在越來越高的教學改革的呼聲中,對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加以探討,已是教育界一個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而“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同時,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怕效果無疑是很有必要的。作為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鍊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為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讓我們把文化、思想和對學生的愛與責任的理想、信念都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語言,因為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來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

教師語言藝術8

  人生最大的幸事,就是在學生成長的關鍵期遇上這樣的一位名師,他的課不但講得令聽者如痴如醉,而且他的教學語言還是我們人生命運的導師、弱小心靈的守護神、是迷途羔羊迷津的指點者,是我們走向成功康莊大道的引領者。故而,我們的教學語言是師生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師生雙方心靈會話和交流思想的載體,是課堂教學中銜接師生的橋樑,是我們教師教育思想的直接體現。教學語言是教師最主要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僅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同時又深刻影響學生能力的發展。由此可見語言藝術在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那麼藝術的教師語言又有哪些要求呢?

  一、幽默和趣味同在

  趣味和幽默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啟迪學生的智慧的催化劑,它點燃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趣味和幽默猶如課堂的“味精”,如果我們教師投放適量的話,一定會讓課堂“這鍋大餐”其味無窮,活力四溢。如果教師如能適宜地運用幽默的語言,不僅可以大大地開發學生智力,而且還能夠很好地陶冶我們學生的情操。幽默的語言似鞭炮,一點就響,一講就笑,讓我們的課堂在笑聲中綻放智慧的火花。例如:我們初中的一位語文老師是這樣解釋成語“欲蓋彌彰”的,“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李四不曾偷”。就這樣他巧妙地用一饒有趣味的典故來說明其意義。這樣,學生就在笑聲中自然而然地記住這個成語的意思。

  二、啟發性與激勵性並存

  教師的語言具有啟發性,它能促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維,撥動學生的探索的心絃,猶如在春風細雨中對學生產生心理的催動和激勵作用。有時,教師一句發人深省的話,能使學生茅塞頓開;一句富有激勵性的語言,能鞭策學生終生。講到學生心坎裡的話,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既讓學生有思考回味的餘地,又能讓他們的心靈大受裨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地構思好每一堂課的環節,力求做到每堂課的匯入引人入勝,中間講授環節內容充實豐富,且結尾處餘味十足。對於某些教師既可以講又不可以講的部分不直接闡明,而是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和提出問題,把矛盾擺在學生面前,引導和啟發他們開動大腦,積極思考,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知識,而且提高了他們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事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三、飽含激情而具有號召力

  教師在講課時,要想達到理想的感人效果就必須如同相聲演員說相聲一樣,應該透過自己語言的跌宕起伏和抑揚頓挫、活躍豐富的面部表情及恰如其分的肢體語言等等,來表現出迥異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時,也要根據授課內容的進展,時而婉轉低聲、時而大聲疾呼、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時而聲色俱厲、時而和顏悅色,彷彿集悲喜人生於一世。這樣,以多樣的表情、起伏的語調作為課堂語言的輔助工具,使授課內容與講課激情高度和諧統一,方能使課堂達到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效果。由此可見富有激情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思想高度專注於課堂上,而不致於讓他們“身在曹營心在漢”。

  四、通俗性與節奏性俱佳

  在我們教學過程中,要力求把深奧變通俗,化抽象為具體,做到舉例得當,深入淺出,生動有趣,寓理於事;要善於將比喻聯想、排比、對偶等各種修辭手法與藝術的教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自己綜合運用口頭語言能力。教師語言的直觀性和通俗性緊密相聯,所說的“直觀性”就是逼真、具體、形象,要做到形象逼真必要時需輔以手勢和表情,讓學生有身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如講“前仰後合”時,教師可形象地用動作逼真地表現出來,這樣更易於學生接受,便於他們理解,甚而達到無師自通效果。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說過“一個能夠動聽地、明晰地教學的教師,他的聲音便像油一樣,浸入學生的心理,把知識帶進去。”也就是說用不同的腔調來表達不同的思想和情感。如洪亮高昂的音調來表達激昂和興奮;婉轉柔和的聲音表示親密與愉悅;低沉緩慢的音調錶示沉痛和悲哀等等。教師語言具有音樂史詩般的節奏和變化,會讓講者道來朗朗上口,聽者輕快愉悅。近代科學研究表明:各種不同的節奏作用於每個學生的神經,都能引起他們的共鳴。假如教師講課語言的節奏過緩,學生的大腦會處於抑制狀態,會讓他們感到不滿足不解渴;而節奏過快,會讓學生不能及時處理資訊,從而造成消化不良;我們老師也會在“忙”中出錯,遺憾地讓知識偷偷溜掉漏網。所以,我們教師要在講課的過程中,適宜地調節語調、恰當轉換的語速,能讓我們的語言富有節奏感,使教學過程奏出鏗鏘有力和諧的華章。總之,教師語言藝術是一種文化,一種智慧,一種激情。藝術性教學語言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永遠情趣盎然,充滿生氣,這樣的課堂學生樂聽,樂思,恰如春雨潤物、無聲地將教與學雙方巧妙地有機結合。教師只有加強教學語言的藝術修養,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素質和教學能力日上三竿,更進一步。

教師語言藝術9

  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我感觸頗深,同時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一位教師開玩笑說:沒有任何工作像我們這樣,每天都要從事口腔運動兩三小時以上的了。確實如此,一位教師一般每天起碼都有兩節課,加上早讀及課前課後與學校的交談、輔導,動口的機會就更多了。要是擔任了班主任,除了與學校交談的時間較長以外,還要接待家長來訪,有時又要親自上門家訪,更少不了張口說話。難怪人們說教師是“吃開口飯的”,稱教師們為“舌耕族”。可見教師這個職業,相對其他職業而言,對語言的運用,特別是口語表達就應有更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如何使學生感到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在育人工作中,如何巧妙地運用語言,使之成為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使學生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這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永遠也研究不完的課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學生及學生家長的人生態度、價值觀念、對語言好壞的衡量標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適應這一變化?怎樣運用語言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動口、動腦,使教學方法適應培養21世紀所需人才的需要?怎樣才能把話說到學生的心坎裡,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遺憾的是,我們在語言運用上,並沒有充分引起重視。沒有注意到隨著生活條件的普化、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的實際情況,沒有研究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只管按老一套來說教,師生之間格格不入;有的教師則把諷刺挖苦作為對付調皮學生的手段,給學生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還不自知;有的教師備課時只考慮講什麼,卻不考慮怎樣講才生動、有吸引力,致使本來完全可以在教學上更上一個臺階的老師,卻多年來沒有大的進展。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在越來越高的教學改革的呼聲中,對教師運用語言的藝術加以探討,已是教育界一個亟待研究、迫在眉睫的問題了。

  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師。而“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蘇霍姆林斯基)因此,在教學改革的同時,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對於提高教育、教學怕效果無疑是很有必要的。

教師語言藝術10

  一、語言形象化

  在課堂教學中加入形象化的語言,再加之語調的變化,生動有趣地表達抽象的知識內容,必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知識點形象化,同時結合當下的社會熱點,一些廣為人知的趣聞,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更加提升學生接收知識的實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自身語言的情感來帶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能從教師的語言中受到觸動,由此轉化為學習的熱情,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獲得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課堂上語言的形象化能讓學生受到感染,並更容易地開啟學生的感情之門。

  二、語言幽默化

  思想政治課由其課程的性質所決定理論性的內容所佔比重大,而且抽象的知識點較多,這就容易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枯燥、無趣等問題。這就需要在有限的課堂中能夠高效地用幽默的語言來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讓課堂上充滿著愉悅輕鬆的教學氛圍,以期提升教學質量。思想政治課和學校的德育相互聯絡,由此可以在教學中引入相應的寓言、成語等,教師使用幽默風趣化的語言,讓學生能夠愉快地接受知識,也能對照自身,丟棄不良的學習習慣,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結語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語言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上好思想政治課的必要手段。課堂中的教學語言使用及時準確,具有藝術性,能夠提升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效果,這也是教師所需要提升的必要技能。

教師語言藝術11

  假期裡我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一書,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我瞭解到教師的語言重要性,正如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的:“教師的語言修養極大程度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準確、生動、優美、富有感情、幽默、啟發性的語言,往往能營造出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積極性也大大增強。《教師的語言藝術》是由鄢月鈿老師主編,書中用大量鮮活、真實的案例,講述了教師語言的藝術。下面談談本人讀這本書的點滴體會。

  一、教師的聲音力求優美

  曾經聽一些名師講課,雖然名師的外表並不是十分美麗,但是他們的教學語言是非常動聽、優美的,或抑揚頓挫,或富有感情,讓聽者覺得動聽、愉悅。那些名師優美的聲音似磁鐵般地吸引著學生,打動了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學習饒有興趣。而在一些課堂,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老師上課的語言平淡、生硬,講課的聲音從上課到下課都是一個調,學生聽了毫無興趣,甚至懨懨欲睡。由此看來,教師上課的聲音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教師的語言如何才能優美動聽?讀了《教師的語言藝術》後,我受到了一些啟發。教師的語言要優美,必須提高音質的質量,因為,音質優美,是良好的教師語言的基礎。同時,教師要學會控制語速,教學語言語速的一般採取正常的語速,在強調重點、難點的時候,教師應該有意使用較慢的語速,有時候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製造氣氛,教師不妨使用較快的語速。教師語速的快慢,可以讓我們的課堂跌宕起伏,充滿生氣。由於教師在性格、氣質、語言習慣等方面的差異,每個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說話的高低、強弱不相同,要做到語言優美,必須控制好音量。音量低了,課堂語言呆板無生氣,低沉得使課堂沉悶,音量過於激昂高亢,也會使學生情緒煩躁或厭倦。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就要努力尋求教師語言的“合理響度”,也就是使自己說話的聲音、音強、音長達到和控制在最適當的程度,具體標準是使每個位置上的學生都毫不吃力地聽清楚教師說的每句話,發出每個音節,讓每個學生耳感舒適。教師的語言優美,還應該注意合理的停頓、豐富的語調、生動的語氣。

  二、“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表揚學生的一些話語,例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聰明!”,但有些學生不知道怎麼了,不吃這一套,有的沾沾自喜,有的我行我素,不能激勵他的進步。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都是家裡的寶,家長寵愛有加,像小皇帝似的孩子,誰不認為自己最棒呢。而教師如果提很簡單的問題或提出很容易完成的任務,然後就表揚他們是最棒的,就會導致學生驕傲自滿或不屑一顧,容易產生滿足感。書中提到“誇”學生要“誇”到“點子”上,就是說我們在表揚學生的時候切忌籠統,應該有針對性的表揚學生具體的行為。例如,學生的抄寫作業寫得很工整,表揚他“做得不錯!”,學生會認為表揚理所當然,如此一來,即使今後經常把作業寫得工整,上進心也慢慢消失,覺得習以為然。如果我們換種方法表揚學生,抓住學生“認真”“細緻”進行表揚,“你今天非常認真抄寫,離小書法家不遠啦!”就引入學生抄寫作業的情感態度中,誇到學生的“點子”上了,學生聽了,心底會更高興。又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發言,教師評價他“你真棒!”,學生會感到高興,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棒”在哪裡,教師就應該評價他“棒”的具體表現:“你真棒,能認真閱讀文字,概括出中心思想。”“你真棒,讀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這些“誇”,就“誇”到了學生的“點子”,不但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也使其他的學生找到了方法,受到了啟發。學生是喜歡老師“誇”的,作為教師,在“誇”學生的時候,“誇”準了,效果更好。

  會說話的教師不一定成為優秀的教師,但優秀的教師一定是會說話的人。要想在普通教師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學會“說話”,也就是要掌握教師的語言藝術。學無止境,在今後的教學生涯,我還必須不斷地學習教師的語言藝術,提高教學素養。

教師語言藝術12

  一、教師語言要突出教育性

  教學語言不同於一般性口語,不是用來把個人情感向他人釋出的,而是透過語言將書本知識和自己的見解講授給學生,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鑑於此,教學語言必須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對學生要有指導性、借鑑性、教育性,也即注重“言傳身教”中的“言傳”,而教學語言的教育性恰恰指的就是要突出“言傳”裡的“傳”。

  二、教師語言要突出針對性

  教學語言的針對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二是針對不同的教育物件,選用恰當的教學語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師生融合在一起,讓課堂充滿和諧、融洽的氣氛。

  三、教師語言要突出啟發性

  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心理交流過程,若教師僅僅是照本宣科,這隻能算是完成了教學活動中最低階的一部分,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是教師利用語言藝術啟發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升分析、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素質。因此,教師授課要擅長運用啟發性的語言,去幫助學生開啟禁錮的思維,讓學生的思想自由馳騁。

  四、教師語言要突出直觀性

  所謂語言直觀性就是言之有物,語言生動、形象,不艱深、不晦澀。教師應把書本上抽象、隱諱的內容用直觀、形象的語言講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聽得懂、能明白,如身臨其境,繼而達到很好的掌握效果。

  五、教師語言要突出幽默感

  “幽默感”,從藝術上講,它是喜劇小品的一種表演形式。具體運用到教學上是透過比喻、誇張、寓意、詼諧等手法,用精煉、機智、風趣的語言,使學生在嬉笑中受到啟迪,在愉悅中掌握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幽默的教學語言有時能起到神奇的教育功能,學生能在輕鬆愉快中享受學習的快樂,輕而易舉地掌握較難的內容。而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需要教師除了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知識素養外,還要有高尚的情趣、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沒有這些條件作支撐的幽默,只能是“自拍式”的幽默,令學生厭惡和譏諷。

  六、教師語言要突出節奏感

  教師語言的節奏感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要求教師在講課時聲音的大小、聲調的高低、聲速的快慢要有變換。即語言節奏像音樂節奏一樣抑揚頓挫,富有變化,使學生聽著產生美感,不累,如同聆聽音樂一般。如果教師講課聲音高低一樣,聲速快慢一致,一個調子貫穿始終,那麼學生無疑是在聽催眠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教師語言要有休止符,要有停頓。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人的逆反心理的產生是由於神經接受刺激過量造成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教師講課時應有適當的停頓,特別是在引導學生思考、回憶某個問題時,應留有一定的“語言空白”,給學生留下思考的餘地,而不應該在這時一氣呵成秀口才,從頭講到尾唱獨角戲。“語言空白”有時所佔的時間可能很少,甚至僅僅是短短的幾秒鐘,但只要運用得當,它就會像中國水墨畫中的“飛白”一樣耐人尋味,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好境界。

教師語言藝術13

  我是一名從事幼教事業3年的新教師,作為教師,我深刻的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起初到了幼兒園裡我只是覺得這裡的一切都好漂亮、好新鮮、好吸引我以外,面對新班裡的一張張陌生的面孔還談不上愛,有的也只是責任。隨著時間一天天的推移,每天我都去抱抱他們,俯下身來聽聽他們的童言稚語,幫他們拉拉衣服穿穿鞋,帶領他們一起活動、遊戲,漸漸地我發現自己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那麼可愛、漂亮、能幹,那份關愛由心底湧出,完全不同於剛開始見到他們的感覺,我知道那是因為我付出了,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愛。

  作為教師,當孩子犯錯誤、淘氣、闖禍時,我們該如何對待呢?在以往的工作實踐中,我們教師往往從成人的角度,如根據自己的情緒狀態、已有的經驗和對幼兒的看法和態度去解決所謂的問題。在本學期的園務會議中,俞園長和我們一起學習了《幼兒教師的十應十忌十心》後,我認為,教師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隨意性,改變以往從成人的角度處理問題的做法,對孩子要多一些寬容與理解。

  今天我給孩子上社會課《“開心帽”與“生氣包”》的時候,擊鼓傳花,“生氣包”落到了穎穎小朋友的手中,按照遊戲規則我們就請穎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生氣或難過的事情,但是等了好久他只是對我搖搖頭,我心想就是怕你們今天不會說昨天還特意發短息給每個小朋友的家長,請家長幫助幼兒來回憶自己開心生氣的事情,現在居然對我搖搖頭,我心裡已然有點生氣心想現在的家長怎麼這麼不配合老師的工作,但立刻我壓住了自己內心的無名火還是很耐心的對他說,“你還沒有想到嗎?老師來幫你想一想好嗎?”“你哥哥在家欺負你了,你會難過嗎?”他點了點頭,“那你就可以說我難過的事情是哥哥在家老是欺負我,你學著老師說說”我想這個你總會說了吧,沒想到他還是緊閉著他的小嘴巴一聲不肯說,頓時我再也壓抑不了自己的情緒,“你這個小朋友怎麼這樣啊,老師都幫你想好了教給你了你還不說,你不要玩這個遊戲了,回到自己座位上好好想想吧”。

  事後我與穎穎小朋友談心,知道是他原來不想講這件事他想說別的事情,但是由於我缺乏更多的耐心,才導致盲目的批評而錯失了小朋友表現的機會。透過這件事我體會到,老師教育幼兒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注意幼兒教師語言的藝術性,這樣才會消除牴觸心理,獲得尊重、理解,從而接受教師的正面教育。

教師語言藝術14

  一、語言應通俗易懂

  教師的語言要通俗化、大眾化,流暢自然,讓學生容易理解。要防止詞語的堆砌,用詞要豐富,追求語言生動形象,但不能一味地堆砌華麗的辭藻。要防止說半截話,滿口定義概念、技術術語,晦詞澀語,故作高深,使學生如墜霧中,如聽天書,不知所云。要做到通俗易懂,要求教師應做到四點。一是教師不僅要吃透教材,還要摸清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礎,採用學生容易理解和喜歡的語言講述。二是語言要簡短完整,少用過長的語句。三是語速適中,語調抑揚頓挫,聲音適當。教師聲音過高,學生容易緊張、疲勞;教師聲音過底,學生不易聽清楚,影響教學效果。抑揚頓挫的語調可以調節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四是語言有邏輯性,條理清楚。只有做到這四個方面,才能使教學內容通俗易懂,提高教師語言的有效性。

  二、運用不同的語氣,語言要生動、恰當

  語氣就是透過不同的聲音和氣息表達出不同的語意和情感的說話方式和狀態。說話的人在不同的情緒、情感中,會自然而然地使用不同的聲音、氣息。而不同的人在大致相同的情緒、情感狀態下說話,聲音、氣息也會形成一些相同的特點。不同的語氣必須為不同的內容和情境服務。教師應善於根據特定的內容、物件、場合與目的,使用不同的語氣,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好的表達效果。專業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除利用專業術語準確地講解外,生動活潑的語言常常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生動活潑的講解,能活躍教學氣氛,而好的思路、好的想法也往往在活躍的氣氛中產生。專業教師在講解中利用比喻時,一定要注意準確恰當,恰當的認識對實習操作往往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透徹的講解是消除學生錯誤思路的基礎,也是好的工序安排和好的加工方法的思想源泉。因而,教師在示範指導、講解新課及巡迴指導中,都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恰當和透徹。

  三、語言要具有啟發性

  教師在精準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周密設計、使用教學語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啟思路,獨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是課堂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師的語言必須具有啟發性,用啟發性的語言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每一個提示、每一個舉例都要成為探索點、觸發點,打破學生腦海中的平靜,恰到好處地點撥,使學生腦海中波濤迭起,點燃智慧的火花。教師的點撥既要把問題說到,又要給學生留有思考的餘地。總之,教師只有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擁有豐富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把不容易理解的書面語言轉變成學生易於理解的通俗語言,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點,配合示範操作,達到教學目的,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水平。

教師語言藝術15

  新課程改革理念中較為鮮明的一個變化,應該是教師話語方式的轉變。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同時,教師的主導地位亦須明確。一節語文課,教師說什麼,怎麼說,說多少,這都是課前要充分考慮的內容,這也是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所謂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就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遵循語文教學規律和審美原則,正確處理教學中的各種關係,把語文知識和資訊正確有效地傳遞給學生的語言技能。那麼,語文教師在運用課堂教學語言時,有哪些藝術技巧呢?

  一、言之有“路”

  每節課前,對本節課的大致內容要做到胸有成竹。如何讓我們的課堂一次成功,或者接近成功,還有待課前的模擬“演練”。從畢業踏上工作崗位起,教師每天備課都會分幾步走:先熟悉文字,瞭解教學內容;參閱相關資料,請教有經驗的教師,融合自己的思考感悟,在備課筆記中形成詳案;接著由繁到簡,將詳案梳理成提綱式的簡案,理出大致思路;最後再由簡到繁,在腦海中實時“預演”簡案思路,有時還會自言自語、自問自答。根據預設的時間長短,增刪內容、調整思路。所以每次上課鈴響之前,教師都會處於一種緊張的備課狀態。現在想來,這樣的緊張是值得的,正是這一次次的緊張為工作之初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言之有“情”

  與數、理、化嚴密的邏輯性相比,語文的人文味兒要濃一些。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他們似乎更喜歡和符號、數字打交道。在我們抱怨學生不聽話的同時,或許也應該從自身找找原因,可能是我們的專業情意還不濃。所謂“專業情意”,即指從事語文教育的情感態度。細細觀察能發現,語文教師對語文教育的態度有很大的差異。有一生摯愛語文教育的教師,像於漪、錢夢龍等;有將語文教育作為維持生計的教師;也有不得已而誤將語文教育當作職業的教師。於漪、錢夢龍視語文教育為自我生命的一部分,他們是中國語文教育的脊樑。這份專業情意是一份情感,也是一份責任。

  1.激情投入,以情帶情。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帶著飽滿的熱情講課。教師的舉手投足、一笑一顰,都帶著鮮明的感情色彩,學生置身於情感氛圍中,不自覺地就會受到薰陶和感染。曾經聽過一位青年教師的《最後一課》觀摩課,整個教學設計緊扣小說的文體特點展開,若就此而言,未見特別。但在課堂教學即將結束之際,這位老師設計了一個愛國詩朗誦環節。滾動的字幕、柔和的音樂、觸人心底的話語,加上這位老師飽含深情的誦讀,換來了學生不約而同的雷鳴般的掌聲,相信也換來了他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感悟!

  2.詩情設境,以境醞情。

  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還應用詩情畫意般的語言,引領著學生去感受語言文字背後的情感,去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去領悟大自然的美好。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真正的魅力應該來自於內心深處,來自於這種不斷豐富的過程。所以我想如果一個教師要想有魅力,就得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使自己的修養不斷提高,這樣魅力才能長存。教師要運用自己的獨特魅力,營造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習語文的意識,啟迪智慧,讓學生融入其中,感悟文字,構建詩意化的課堂。

  3.聯絡生活,以情悟情。

  語文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承擔著育人的重任!所以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課外遷移、生活感悟亦相當重要。曾經上過《父母與孩子的愛》這篇課文,雖是一篇外國小說,但其中的情感卻是相通的,理解沒有難度。於是課堂上讓學生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你看來,父愛與母愛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簡單而又獨特的問題,每個學生都有感受,但又各自不同。經過課堂討論,大家似乎發現了身邊的共性——父愛是深沉的,母愛是易得的!有同學說:“父愛如山。”有同學說:“父愛無言,愛在心頭口難開。”還有同學說:“母愛最無私。”同學們似乎理解了父親們的沉默,接受了母親們的嘮叨,也發現自己一直都是這麼漠視身邊的愛。學習歸有光《項脊軒志》之類的寄情古文,筆者也會有意識地帶學生去體味、感受。在學校,經常和學生家長接觸,經常聽到家長們抱怨自己的孩子:一句話不合,扭頭走了;一句話不順,幾天不說話;不知道孩子心裡想什麼……這個年齡段,也多是孩子的叛逆期。所以課堂上,我常會引導學生由古人的“孝”反思自己的言行舉止。古人:“父母在,不遠行”“辭官以奉父母、敬老愛幼”……這樣的延伸、體悟,或許比生硬的批評教育更易讓學生接受。

  三、言之有“方”

  1.善串。

  串,即串聯,也就是課堂上的承接、過渡。看似無關緊要,其實這也是一種教學藝術。串聯得好,環環相扣,一節課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沒有考慮,過渡生硬,只剩下“接下來”“下面看”的課堂,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曾經上過一次全市公開課,內容是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歌的鑑賞學習,自然少不了誦讀。因為是杜甫的詩,又寫於特定的背景下,誦讀有一定難度,所以課前找了一個還比較合適的音訊資料。多媒體展示音訊朗誦後讓學生嘗試,進行誦讀體悟。因為沒有相應的生活積累和體驗感觸,學生根本讀不出其中的韻味。再加上公開課的緊張,學生甚至連停頓、輕重音都出現了重大失誤。讀完後,課堂還要繼續,於是我就鼓勵大家,說:“現在大家知道老杜的厲害了吧!他的沉鬱頓挫不是一般人能感知的。既然我們在誦讀上把握不準情感,那麼下面我們就一起進入詩歌內容的學習,在詩句的鑑賞中加深對這份情懷的理解!”這是一次預設之外的串聯,只能臨場應變,帶有一定的風險,處理不好課堂容易冷場。如何避免或是儘量減少這種尷尬,備課中的預設串聯就應該是周密考慮的重要內容。

  2.善評。

  評,即課堂評價,教師對學生絕對要不吝評價,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動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個人認為,課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直接關係到課堂的氛圍營造以及高效課堂的構建。學生回答不理想,我們可以鼓勵:“這個問題不簡單,可能現在考慮還不成熟,可以繼續思考,我們請其他同學補充。”學生回答的閃光處,絕對可以用“漂亮”“真厲害”“比答案漂亮多了”“我都沒想到”等詞語鼓勵學生。教師課堂上的一句鼓勵,對這位學生是肯定,對其他學生也是激勵。

  3.善變。

  基本上用一個音調一上到底的課,只會使學生覺得平淡無味,甚至昏昏欲睡,更不用說提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了。而同樣的內容,如果採用不同的語調,教與學的效果就明顯不同。針對不同的語言風格,教師的語言也要富於變化,或激情迴盪,或自然流暢,或娓娓道來……教師要準確把握課文的語言特色,讓不同文體的課文展現出各自的語言魅力,讓學生感受到不同文體的語言藝術美。

  四、言之有“範”

  範,即規範。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範”,作為老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課堂用語必須規範。有時為了調節課堂氣氛,可以適度幽默,但不能太過隨意,課堂的神聖和嚴肅不容忽視。又因為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情景化的,常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如學生講話、玩手機等),教師的教學語言很容易受到影響。教師如果不注意身份和場合,亂髮一通脾氣,就會損壞自己的形象。所以,教師要三思而後“言”。比如處理意外情況時,要機智些:用眼神暗示法,或用停頓提醒法,或用幽默化解法……最後,教師需注意教學語言要簡練,儘量避免重複語言,少些囉唆,少些“啊”“呀”雜音和嚴重的方言。著名教育學家誇美紐斯這樣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裡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若都能注重提高自身的語言藝術修養,那麼這個四“言”交融的語文課堂教學必將迎來一個色彩絢麗的春天!

【教師語言藝術】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