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旅遊心理學論文

旅遊心理學論文

旅遊心理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型別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旅遊心理學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旅遊心理學論文1

摘要高職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高職旅遊專業的基礎課,《旅遊心理學》兼具理論性和實用性,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運用心理學知識去解決旅遊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旅遊心理學》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教學方法單調的現象。只有構建符合旅遊職業崗位需要的教學專案,立足能力培養,創新教學方法,健全考評機制,才能實現學以致用。

  一、《旅遊心理學》教學改革的背景

  旅遊心理學是導遊專業和旅行社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設定這門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導遊與旅行社管理專業的學生認識旅遊心理學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意義;掌握旅遊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原則;掌握旅遊消費心理,旅遊企業管理心理以及旅遊服務心理的一般規律;熟悉與瞭解各類旅遊活動中的心理策略,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旅遊活動中的各種心理現象,對人的旅遊行為進行準確預測;並能夠採取相應的措施和辦法,來引導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旅遊服務與管理心理素質。為從事旅遊及相關行業服務與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這門課程的學習,最大的特點是動態的。旅遊專業的學習,對旅遊的研究,離不開對其主體――旅遊者行為的研究,同時,對旅遊的研究也離不開對為旅遊者服務的旅遊企業的管理心理和服務心理的研究。因此,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靈活性很強,教學方法也應是多種多樣的。

  二、《旅遊心理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專業師資隊伍

  作為一門交叉學科,旅遊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涵蓋旅遊學和心理學兩大學科,涉及到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管理學等多門學科,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與廣博的知識積累。但在實際教學中,任課教師的專業背景比較單一:或是心理學,或是旅遊學。前者往往不懂旅遊學,教學中以枯燥的心理學理論為主,往往造成理論與實踐脫鉤現象;而後者往往又缺乏心理學理論基礎,教學中以旅遊學知識為主,缺乏心理學理論作指導,使旅遊心理學名不符實。

  2、教學形式單一

  旅遊心理學既是一門理論課,又是一門實踐課,要求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熟練應用於工作生活之中。要教好旅遊心理學這門課程,要求教師除了具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儲備、豐富的旅遊從業經歷和多方的才華支援,還需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以課本為主的教學方式,甚至有一些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根本沒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填鴨式”充斥著整個教學活動。

  3、考核體系單一

  考試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最簡便有效的手段。但旅遊心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對這門課程的考核應以實踐應用為主。從目前的情況看,許多高校仍然以檢查學生對書本概念、原理等知識點掌握程度的閉卷筆試的形式為主。這種考核形式只關注學生對該學科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無法考核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考核缺乏全面性。

  三、《旅遊心理學》教學改革措施

  針對以上在《旅遊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多個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學方法的改進,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奠定學生良好的理論基礎。

  1、案例分析法

  一般來說,選擇的案例宜典型、生動,這樣才有利於加深學生的印象,能使他們從感性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旅遊安全事故處理心理》一節教學中,就可採用此法:事先,我讓學生準備了一個真實的案例――湖南湘潭市導遊文花枝在帶團中突遇交通事故,將生的希望讓給遊客,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透過師生共同分析、討論、總結,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導遊在神智清楚的狀態下該如何處理交通事故。

  2、情景模擬法

  情景模擬即讓學生圍繞某個探究的中心問題,模擬不同的旅遊活動場景,透過學生的模擬表演,引導學生共同探求對人、事、物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問題解決策略,幫助學生形成處理問題的恰當方法與技巧。此方法能較好地化難為易,將晦澀難懂的知識點以簡單、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使學生能進行類比或反向聯想,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情景模擬的形象性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客房服務心理》一節的教學中,學生模擬賓客在客房的種種心理需求,“服務人員”則以自己的各種舉措贏得了“客人”的滿意和稱讚。

  當然,除了學生的模擬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透過現場參觀來增強學生對旅遊心理活動的感性認識。如在《飯店商場服務心理》一節的教學中,學生參觀了太湖飯店的商品部,透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觀察,很好地掌握了賓客在購物時心理變化的八個階段和服務員接待賓客的八個步驟。

  3、啟發引導法

  運用此法,教師能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成為知識與能力的主動建構者。此法還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式,使學生敢於大膽質疑,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如在《旅遊產品》一節的教學中,我首先提出“什麼是旅遊產品”,然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旅遊產品的組成,再由學生歸納旅遊產品的特點。

  4、討論法

  討論法即指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各自發表意見,集思廣益,以進行互相啟發,互相學習的教學方法。此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想;可以啟發學生學會鑽研問題,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從而加深對知識的領會;可以培養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態度和口頭表達能力。討論前,教師要提出討論的題目和討論的具體要求,並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或參考材料,或進行調查訪問,認真準備討論意見。討論時,要善於啟發引導,既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意見,又要抓住問題的中心,把討論引向深入。討論結束時,教師要進行總結,對討論中的不同意見,要進行辯證地分析,做出科學的結論,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如在《知覺概述》一節的教學中,全班學生分成四組,分別討論知覺的四個特性在旅遊生活中的運用,每組各派一名代表透過講故事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宣佈討論結果,學生不僅興趣高漲,而且學習效果特別顯著。

  5、讀書筆記法

  讀書筆記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書本,學生通過當堂完成讀書筆記掌握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此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還能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書本上的材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導遊旅行生活服務心理》一節的教學中,一上課我就將事先設計好的表格畫在了黑板上,要求學生透過閱讀,將表格中的有關內容完成。

  下課前,透過指定一些學生在黑板上完成表格檢查學習效果。

  實踐表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更能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打下紮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畢明建,王海萍.旅遊心理學教學探討[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xx(5):60-62.

  [2]杜曄.任務教學模式下的故事改編與學習風格的培養[J].成都大學學報,20xx(2):13-15.

  [3]洪豔,胡美萍.高職高專旅遊心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考[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1),9-70.

  [4]段會娟,馬軍濤.案例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J].市場週刊:理論研究,20xx(1):96-97.

旅遊心理學論文2

  摘要:當代大學生是一個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會群體,也是旅遊客源市場中的生力軍,具有較強的旅遊動機與需求。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旅遊市場開發策略包括:低成本產品策略,智慧旅遊推廣策略,校旅結合策略,主題旅遊產品開發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旅遊心理;旅遊開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我國旅遊業的興起較晚,但發展速度較快。旅遊業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透過近年來的不斷髮展,已成為我國第三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十分具有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大學生作為既有文化又有時間的一個社會群體,成為了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大學生的旅遊動機、旅遊需求、旅遊市場及其發展的意義進行全面、詳細的分析,從而歸納出我國大學生旅遊市場的特徵,並探討當前大學生市場的開發策略,以期對當代大學生旅遊市場的發展具有一定現實指導意義,並能對大學生旅遊市場的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旅遊心理分析

  首先,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旅遊動機。旅遊動機的影響因素包括社會因素和個人因素兩方面,社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及社會治安,我國社會環境相對穩定,並逐步進入小康社會,經濟較寬裕,為我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對於外出旅遊影響不大;個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徵、年齡、文化程度以及經濟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對旅遊動機影響很大。大學生作為文化層次較高的旅遊群體,其文化因素對其旅遊動機影響較其他因素影響更大,更能理解和體驗旅遊過程中的樂趣。文化程度越高,旅遊動機越強。美國著名的旅遊學教授羅伯特·W·麥金託什提出四種基本旅遊動機,這四種基本型別分別是: 身體方面的動機,即大部分人外出旅遊是為了身體健康,透過旅遊消除神經的緊張,達到身心舒暢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動機,即對異域文化、風俗、宗教等的求知慾,在精神層面得到提高;社會交往方面的動機,即渴望結交新朋友,暫時離開目前的生活狀況,緩解壓力,享受新的生活環境;地位和聲望方面的動機,即在旅遊活動中搞好人際關係,滿足旅遊者自尊需要。從當代大學生學習、生活的特點與實際來看,他們對以上四種動機兼而有之。

  其次,當代大學生具有多元的旅遊需求。當代大學生旅遊需求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物性需求相對較低。在有限的條件下,人們最先滿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條件允許的條件下,人們才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由於大學生在經濟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獨立性,外出旅遊的經費多來源於家庭資助或平時兼職所得,因而在旅行過程中對於吃、住、行、遊、購、娛各方面要求都相對較低,能夠滿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較高。大學生是一個長期處於學習環境中的社會團體,在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時刻在學習新的知識、瞭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層次的人對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異地進行旅遊活動,不僅可以瞭解當地的民風民俗、語言特色、建築宗教等等,更是一個提高精神境界的機遇,遠離原本的生活環境,享受另一份寧靜,感受另一種生活,從而得到在思想層面得到一個昇華。三是求新需求較強。當代大學生對於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較具有好奇心理。旅遊的過程是到異域進行遊覽活動的過程,異域的事物、風土民情各個方面似乎都與平時的生活環境都有著不同的地方,發現新事物、學習新事物更能引起廣大學生出遊的興趣。四是旅遊時間固定集中。大學生這個群體的旅遊時間卻相對固定集中。調查顯示,時間對於當代大學生外出旅遊的限制所佔比例在23%左右,僅次於經濟方面的影響。出於對學習時間的考慮、出遊時間長短的考慮,大部分學生對於出遊的計劃都安排在法定長假和寒暑假期間,此時,大學生比較具有相對集中的時間可以放心去遊玩。

  二、針對當代大學生的旅遊市場開發策略

  近年來,在擴大內需、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基礎上,我國經濟已經擺脫持續回落的狀態,進入了全面回升的階段。以改善住、行條件為代表的新一輪消費結構升級開始啟動,由消費升級帶動的高成長產業成為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已進入了加快升級階段,新的消費熱點開始啟動。日後我國的消費活動將進一步活躍,消費增長率也將穩步提高,消費總量持續增長。消費的升級不僅有利於形成新的國內市場空間和經濟發展空間,更有利於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旅遊業在我國興起的時間不到兩百年,在旅遊法規、制度建設、營銷模式各個方面都相對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銷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遊線路、採取低價或贈送禮品之類的促銷手段,並無其他有效措施,未建立起成熟的營銷推廣模式。大學生是整個旅遊市場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旅遊業的不斷髮展,增加收入。但由於目前的發展很不完善,對於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並未被真正開發,沒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針對開發大學生旅遊市場提出如下建議策略。

  (一)低成本產品策略

  低成本產品策略主要從營銷和開發兩方面進行。目前,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潛力並未被真正開發,大學生的'消費能力較弱,因而價格低廉的旅遊產品對在校大學生而言比較容易接受。在旅遊行業中,旅遊市場的不斷擴大對旅遊業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社會團體具有無限的發展潛能。大學生每年的出遊人數佔總出遊人數的1/5,是一個龐大的客源市場。就攀枝花學院而言,在校大學生人數達15000人以上,佔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學期都會進行外出旅行,每學期外出旅遊一次佔48.6%,兩次佔27.1%,三次佔7.1%,超過三次佔17.1%,其市場較大。在對旅遊方式上的選擇,47.1%的大學生選擇組團結伴旅行,44.3%的大學生選擇獨自旅行,而僅佔8.6%的學生選擇了參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學生不選擇參團旅遊是因為價格過高,而自助遊的基本消費在300—500元之間,參團旅遊的消費高出此標準許多,部分大學生的消費能力達不到。因而,從其旅遊人數、次數、消費水平分析,針對大學生的旅遊產品需達到“薄利多銷”的效果,推廣低成本旅遊產品,開發經濟實惠的旅遊產品、旅遊線路、旅遊組合更能為大多數大學生所接受,發揮更好的效果。

  (二)智慧旅遊推廣策略

  智慧旅遊是近來提出的一個新概念,也是一種全新的旅遊方式。隨科技的進步和資訊的發展,網際網路的普遍運用,使人們的出遊方式、資訊獲取渠道、交易方式都發生巨大改變,智慧旅遊充分利用這一便利條件,把傳統產業與資訊科技不斷結合,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網路在大學生中的盛行狀況不言而喻,過半人數透過網路媒體掌握旅遊資訊,可見,充分發揮網路的作用也可促進大學生旅遊市場的擴大。並且年輕人相對其他群體更易於接受新事物,對於新技術、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慧旅遊實現了旅遊活動全過程、經營全流程和產業智慧化的應用。在旅遊過程中各個環節都透過網路全部解決,達到一種方便、快捷、高效的解決效果,使得整個旅遊過程更加舒心、省心。這一旅遊方式更易於被廣大大學生所接收,發揮的作用也相當巨大。

  (三)校旅結合策略

  外出旅遊對每位大學生都有不同的意義存在,透過旅遊不僅可以學習知識、增長見聞、擴大眼界,更可以讓大學生在旅遊的過程中收穫不同的人生經歷和體驗。例如:多數大學每年會為部分大學生髮放獎助學金,在物質上滿足了個人需要,在經濟上給予資助,但卻忽略了對大學生精神方面的獎勵。如果從獎助學金中撥出適當資金,和旅行社建立長期合作,給每位獲獎學生一次旅遊的機會,讓其在旅行的過程中收穫更多除物質方面的東西,遠比僅僅的物質、金錢更有意義。

  校旅相結合的策略,一方面,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學生在遊歷過程中學習更豐富的知識、拓寬知識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對旅遊業而言,也藉此機會開拓了旅遊市場,促進了旅遊業各方面的完善,推動旅遊業的不斷髮展。

  長期以來,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實施,這與我國的大背景有著密切關係。學生外出郊遊,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發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雖然多數原因在學生,但學校幾乎都要承擔相應的管理失職、監護不力的責任,並給予鉅額賠款。國家在這方面的法律法規體系是相當落後的,學校的權益得不到保護,更不會輕易參與這種安全係數不高的活動。這一策略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保護,否則,很難進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題旅遊產品開發策略

  大學生是個文化性較強的群體,對文化需求較高。針對這一特徵開發適合大學生感興趣的旅遊產品,更能引起大學生的關注,並積極參與其中。紅色旅遊一向被大力推廣,但在大學生群體中卻出現“逆反映”,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大部分學生對紅色旅遊、經典旅遊出現了排斥現象,但紅色旅遊對於當代大學生是非常必要的。紅色旅遊可以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和愛國熱情,透過合理的引導方式,讓其間接對我國發展歷史有一定了解,從而達到本主題想要達到的效果。

  但在對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古鎮古建築、少數民族聚居區和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所佔比例較大,麗江古城、瀘沽湖、大理、西藏、鳳凰古城、江南水鄉等為大多數學生所偏好。開發關於古鎮古建築研究、異域風情體驗和美的享受之類為主題的旅遊產品,更能吸引廣大學生的興趣,參與其中。

  舉例說明:開展“麗江風情遊”,這一旅遊產品對大學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遊產品除了經濟上的目的,更希望透過這樣的旅遊讓更多的人瞭解麗江的文化特色、民風民俗,滿足大學生的文化需求;其次,“麗江風情”比“麗江文化”聽上去更具有韻味,文化給大學生的感覺是就學習,長期的生活學習使大學生對學習不免產生厭倦心理,而“麗江風情”在名稱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讓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帶著一個愉快的心情從無形中學習;再次,這樣的主題產品使得人在旅遊的過程中感受到的、學習到的東西都形成了一個整塊,而非凌亂,收穫到的文化、知識更加牢固、深刻。

  主題旅遊產品策略,需從大學生興趣方面著手,變換不同的方式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這一策略對於大學生旅遊市場的開拓也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朱鎮.我國大學生旅遊空間行為特徵分析[J].利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xx,(6).

  [2]洪燕.當代大學生旅遊消費分析[J].南昌高專學報,20xx,(3).

  [3]徐靜,張曉霞.大學生旅遊市場分析及開發對策.新西部[J].20xx.

  [4]肖星,嚴江平.旅遊資源與開發[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xx.

  [5]張國洪.中國旅遊文化[M].南京: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旅遊心理學論文3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旅遊業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企業之間生存和發展的競爭日益激烈,要提高旅行社的經營管理水平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就離不開對旅遊心理學等科學知識的研究。本文從旅遊心理學的研究主體旅遊者消費心理、旅遊服務心理和旅遊企業員工心理三方面著手,以此瞭解旅遊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旅遊服務質量,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關鍵詞:旅遊心理學;旅行社;經營管理;應用啟示

  一、旅遊心理學的物件研究及應用

  (一)旅遊者心理研究及應用

  人們的旅遊行為受各自獨特心理因素的影響,在面臨相同的旅遊環境時產生不同的反應。因此旅遊從業者要根據旅遊知覺,旅遊動機,旅遊者的人格、態度、情緒、情感和審美心理進行研究。例如,旅遊知覺影響遊客的行為。旅遊者的距離知覺對旅遊行為具有阻止作用和激勵作用。旅遊行為需要付出時間、精力、金錢和安全等代價,代價越大,旅遊者的顧慮就會越多,這些距離會抑制人們的動機;旅遊者外出旅遊的目的之一是尋求新奇、刺激和獨特的旅遊體驗,旅遊距離遙遠的目的地對旅遊者具有神秘感,距離越遠,距離美感越強。

  (二)旅遊行業服務心理研究及應用

  旅遊行業服務心理不同於旅遊企業服務者心理,它主要包括有:客人的需求心理,前廳服務心理,客房服務心理,餐廳服務心理,旅遊商品服務心理和旅遊者投訴心理。旅遊行業心理主要是從旅遊服務工作的角度出發,探討旅遊服務物件的特點及其心理需求。客人的心理需求主要有方便的地理位置、飯店的硬體設施、旅途過程中的人身和財產安全、乾淨舒適的住宿環境、公平合理的對等服務等。例如,客人對前廳服務的心理需求包括前臺人員熱情友好的接待,快速便捷的接待手續和服務手續;客房服務心理有整潔舒適的客房標準,賓至如歸的親切服務;餐廳服務心理需求有清潔衛生的就餐環境,快速的上餐服務,尊重不同遊客的用餐習俗;旅遊商品服務心理主要有紀念性、饋贈性和新奇性的旅遊商品,不同地區商品差價的求利心理,購買物美價廉旅遊商品的求實心理;旅遊者投訴心理主要有求尊重、求平衡和求補償。

  (三)旅遊企業員工心理研究及應用

  旅遊企業員工不僅需要具備較強的科學文化專業知識水平,較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還需要具備很好心理素質條件。旅遊企業員工應該有正確的態度和方法來解決挫折和困難,要學會自我調節,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掌握科學的處理方法和技巧,如說話的技巧,說服他人的技巧,聽的技巧,服飾穿戴的技巧等。學會分析旅遊者的心理,明確旅遊者的需求,儘自己的努力為遊客提供滿意的服務,獲得職業成就感。

  二、旅遊心理學對旅行社經營管理的啟示

  (一)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創新大眾喜聞樂見的旅遊方案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達,資訊充足,旅行社要很好利用這些機遇,利用網路與心理學結合進行旅遊方案的創新和營銷。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一個旅遊企業首頁,在上面對遊客進行問卷調查,透過心理分析進行旅遊接待。充分了解旅遊者的喜好,規劃出吸引人的路線和營銷方案,適應旅遊者的心理需求,改變旅遊企業或者旅行社的管理方式。在擁有獨具特色的方案後,還要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獲得旅遊者對旅遊資源較好的知覺印象,獲得良好的市場環境。

  (二)合理分析旅遊者的旅遊需求,切實提高旅行社的服務水平

  在選擇旅遊景觀時,要選擇具有獨特性和觀賞性的旅遊景觀,具備旅遊吸引力;提高旅遊地的可進入性,包括旅遊地的可進入性和旅遊景區景點的可進入性,主要是交通條件的可進入性;注重旅遊設施的標準化和特異性,設計獨特本身就是旅遊物件,甚至是旅遊地的地標。因此旅遊企業要區別於其他行業,創造特色。在強調個性化旅遊的今天,雖然旅遊者需求多樣,但作為服務人員應該像推崇里茲的名言———客人永遠是對的———一樣,來遵守“客人的要求都是正常的”這一信條來服務客人。

  (三)加強對旅行社內部人員的激勵和管理

  旅遊企業是一個面臨多方壓力的行業,特別是旅遊工作者,不僅面臨企業的管理和素質要求,受社會各階層的監督,更面臨著遊客的近距離壓力。在遊客對旅行社人員施加壓力時,旅行社的管理者不僅要滿足遊客的需要,也該在一定程度上來安撫旅遊工作人員的心理。可以實施獎懲制度,既可以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又可以對優秀員工進行獎勵,讓員工明白自己在團隊中的重要性,樹立一種集體存在感。

  (四)科學分析遊客投訴心理,掌握正確的應對方法

  在旅遊服務過程中,旅遊者的心理期望和實際的旅遊服務難免產生偏差,或者與旅遊服務者產生一定的衝突,這時旅遊者可能會產生不滿的情緒甚至會以投訴的方式來釋放他們的不滿。這時,服務者需要及時發現遊客的不滿,然後用切當的方式儘量彌補工作中的誤差,與旅遊者進行溝通,同時要與工作夥伴進行交流,找出補救辦法,彌補旅遊者心理的不平衡感。如有遊客投訴,服務者在對待客人投訴時,應該做到以下七點:首先要有禮貌的接待,耐心傾聽;然後要真誠地道歉;其次要對遊客的情況表示理解和同情;還要內心平靜,設法弄清楚事情真相;找有關領導或人員反映,找到解決辦法,主動向遊客反饋;接著記錄存檔;最後進行總結分析。

  [參考文獻]

  [1]孫喜林,榮曉華.旅遊心理學.5版.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3.8.

  [2]田利軍等.旅遊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5.

  [3]甘朝有.旅遊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

  [4]孫喜林等.旅遊心理學[M].哈爾濱: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

旅遊心理學論文4

  摘 要:當今,旅遊業作為一種無煙工業、朝陽產業,正在迅猛發展,作為旅遊從業人員都應該去了解、去研究旅遊者的出遊動機及其心理需求,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提高旅遊目的地的核心競爭力。旅遊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旅遊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旅遊業界視為旅遊從業人員的必修課程,因為只有瞭解了旅遊者在食、住 、行、遊、購、娛方面的旅遊心理活動,才能最大程度的為旅遊者提供周到、滿意的服務。

  關鍵詞:旅遊心理學;旅遊活動;運用

  旅遊是一項特殊的綜合性遊覽觀光活動,人們為達到度假、休養、娛樂、探險、求知等目的,出遊於地區、國家和洲際之間。中國是旅遊大國,近年來,在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 旅遊業作為一種無煙工業、朝陽產業,正在迅猛發展,作為旅遊從業人員都應該去了解、去研究旅遊者的出遊動機及其心理需求,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提高旅遊目的地的核心競爭力。

  一、旅遊心理學的定義

  旅遊心理學是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是研究旅遊者和

  旅遊從業人員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學科。旅遊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分支,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旅遊心理學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有旅遊者心理、旅遊工作者心理、旅遊服務心理、旅遊管理心理、旅遊地居民心理和旅遊資源開發及旅遊設施建造中的心理問題等。

  二、旅遊心理學在旅遊活動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於掌握旅遊者的心理,提高旅遊服務質量,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在旅遊接待服務中,由於旅遊者的國籍、民族、職業、年齡、性格不同,生活習慣、風俗都有差異,所以只有在研究瞭解旅遊者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才能針對性的採取不同的服務方法,滿足不同旅遊者的心理需求,才能使他們產生積極愉快的心理體驗,形成美好而深刻的印象,這樣才能創造出最佳的服務水平,使旅遊者享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

  (二)有助於旅遊從業者正確的瞭解自己、瞭解同事的心理,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習和研究旅遊心理學有助於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心理素質,旅遊心理學作為一門專業的科學知識,可以有效地培養員工良好的道德品質、情感品質、意志品質和各種能力,促進企業組織成員之間的集體相容性,這樣才能提高旅遊企業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三)有助於合理開發利用旅遊資源和安排旅遊設施

  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以旅遊者的需求為前提,以能滿足旅遊者的需求為制定方案的依據。旅遊者喜歡是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的先決條件,否則沒有旅遊者光顧變什麼也談不上。旅遊設施裝置的安排也必須是在充分考慮到旅遊者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前提下進行。成功的旅遊產品在硬體建設上都十分重視旅遊者的心理因素,使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得到最大的滿足。

  三、旅遊心理學在旅遊活動中運用的對策

  (一)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從實踐中尋找規律,用理論指導實踐

  作為旅遊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要將理論和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學會對所學的旅遊心理學的理論知識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根據不同的接待物件採用不同的接待方法,從實踐中尋找規律,用理論指導實踐。旅遊心理學就是透過對旅遊者的動機、旅遊者的知覺、旅遊者的態度、旅遊者情緒、旅遊者美好體驗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心理因素對旅遊行為產生、選擇和心理效果的影響。這些問題都必須從理論和實踐上加以剖析,從中找到規律,因為了解旅遊者的心理活動規律,有利於我們科學地、正確地去了解旅遊業的服務物件,從而才能提供更為滿意的服務。

  (二)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做一個有心人

  旅遊服務中的“以人為本”,就是要為旅遊者提供優質、個性化的服務,因此,作為旅遊服務人員,必須透過不斷的學習來提高自身修養和素質,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如何對旅遊者的各種外部特徵和表現進行鑑貌辨色,比如,高興時手舞足蹈,悔恨時捶胸頓足,懼怕時手足無措等等。所以在旅遊活動過程中要時刻觀察遊客的心理活動,以便使自己的服務更有針對性的進展,只有符合旅遊者心理特點的服務才能使他們感到滿意。

  (三)勤於反思,不斷總結經驗

  旅遊服務人員一定要養成勤於總結思考的習慣,在帶團過程中,發生的眾多案例,比如對於老人、兒童、殘疾人這些特殊群體一般要注意哪些問題?對於不同的旅遊者要細心觀察他們在各個旅遊階段的心理活動等等,這些問題一定要彙總,思考,然後從中參悟出一些關於旅遊者心理活動的一些規律,這樣才能使自己以後的服務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棘手的問題。善於積累和思考,並從中摸索出一些經驗和規律,這些在以後的旅遊過程中都會很受用,使問題迎刃而解,遊刃有餘。是旅遊者更信賴導遊員的能力,建立信任感及認同感,更容易在旅遊者心中樹立威信。

  四、結語

  在旅遊業的發展中,旅遊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在旅遊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旅遊業界視為旅遊從業人員的必修課程,因為只有瞭解了旅遊者在食、住 、行、遊、購、娛方面的旅遊心理活動,才能最大程度的為旅遊者提供周到、滿意的服務。相信旅遊心理學的應用會使我國的旅遊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會讓旅遊從業人員的素質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旅遊者的需求,因此認真研究和把握旅遊者的旅遊動機與旅遊心理特點,運用心理服務來提升旅遊質量,對發展旅遊事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崔麗娟 心理學是什麼【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xx.

  [2]陳筱 旅遊心理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xx.

  [3]甘朝有 旅遊心理學【M】 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xx.

  [4]蔣冰華 導遊對遊客的心理影響〔J〕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xx(3):106-107.

  作者簡介:趙麗(1984.1--),女, 旅遊管理專業 本科。

旅遊心理學論文5

  一、職業中學旅遊專業學生目前的現狀

  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是一個既特殊又普通的群體。這些學生基礎知識比較薄弱,但智力並不差,情商也很高。根據這些學生及科目的特點,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一味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肯定是行不通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中職教師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他們各方面的健康發展。要實現終極目標,教師就要積極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法,把傳授理論變為指導學生學習理論,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二、角色扮演法在旅遊心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旅遊心理學中的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旅遊心理學這個科目的特點及內容,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模擬情境或藉助一些真實的案例,透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模仿旅遊從業者或遊客的角色,從而達到理解教材,練就技能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旅遊專業的學生從學生過渡到旅遊從業者的橋樑之一。

  我們知道,心理是推動旅遊消費最終實現的內在動力,人們旅遊是為了得到滿足,而這種滿足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但是人的心理活動又是潛在的,肉眼看不見,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觀察,認真體會,認真分析,最終能針對不同的遊客或旅遊從業者本身的心理,利用本專業的相關知識,靈活地解決問題,處理問題。我們運用角色扮演法來進行教學,能讓從未真正接觸到旅遊服務業的學生在一個相對真實的環境中,透過扮演某一特定的角色,模仿現時旅遊情景,以扮演的那個人,那個人的觀點、立場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充分感知角色的心理,促進了扮演者對別人的理解,以一個跟旅遊相關的身份(角色)來體會抽象的心理活動,達到能分析遊客的心理,滿足遊客的需求,運用旅遊心理給遊客提供優質的服務的目的。

  (二)角色扮演法在旅遊心理學中的應用

  角色扮演法在旅遊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一般都有七個步驟:

  1.提出問題。在這個初始環節中,教師要提前精心備好相關的內容,並根據內容有針對性的設計相應的問題。通常,我們所設計的問題都是該章節需要學生把握的知識點或者是應該具備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如何調控旅遊者的情緒?如何改變旅遊者的態度等。

  2.確定角色。教師根據重點提出了相應的問題,而要解決問題,則需要選擇參與者,確定相應的角色(通常是學生主動申請,教師優先選擇具有一定模仿及表演能力的學生),如果角色的性格、特徵、行為較為複雜,則被選中的學生需在課外先熟悉角色。

  3.佈置場景。要是角色沒有設身處地的感覺,扮演效果也不會太好,教學效果相應的也就會差很多。所以,我們多數時候得在實訓室佈置好相應的場景(要是跟餐飲相關,我們就儘量選擇餐飲實訓室;要是跟客房相關,我們就儘量選擇客房;要是沒有相應的實訓場地,我們就藉助多媒體幫助實現場景)。

  4.明確任務。我們知道,一個班至少都有幾十人,為了保證效果,除了確定的角色要明確任務以外,還要給旁邊的觀察者明確任務,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保證每個學生都不是局外人;通常教師會先明確扮演的目的和要求,每個角色的性格特徵及其他們在此情景表演中的作用。學生可預先查閱資料,做好課前準備。

  5.表演。人物、場景、任務都佈置好以後,就該進入表演階段了。我們知道,角色扮演就像是一場小型的藝術表演,所不同的是它有著自己固定的程式和步驟,表演成功與否,除了準備要充分而外,還要看角色在場上的發揮如何,每個在場的學生都要站在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體驗角色在這種場景中的感受。在整個表演過程中,身為導演的教師要注意調控表演程序,提示觀察者應特別觀察的內容。

  6.提問及評價。表演完成後可以先請觀察者對錶演者進行提問,因為學生不是表演家,他的實際表演可能跟他的表演目的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提問環節是必須的。比如說:要是他扮演的是遊客,其他同學也許會問:你在表演中做這個(或那個)動作的目的是什麼?面對另一個角色對你所施加的行為,你的感受是什麼?要是他扮演的是旅遊服務工作者,他們也許會問:當你看到你的服務物件做出的這樣(或那樣)的行為,你是怎麼想的?有什麼感受?你做出相應的行為的理由是什麼?然後請表演者進行自評、互評,最後分小組來討論(主要是藉助理論知識分析角色的行為及心理並找到解決方案),解決教師先前佈置的任務。

  7.總結、反饋。教師表揚學生好的一面,並對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和概括。比如:在角色的碰撞中,涉及到哪些理論知識?運用這些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哪些不能解決?為什麼?

  在幾乎所有的步驟中,教師只是指導者,指導學生主動參與到這個學習知識、掌握知識、驗證知識、訓練技能的活動中來。由於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親身參與,親自體驗、討論和總結,枯燥的理論變得相對直觀了,可觸摸了,所以學習效果肯定比單純的講解要好得多。

  在旅遊心理學的教學中,角色扮演教學法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它既契合了中職學生的特點,又在很大程度上兼顧了枯燥、抽象的學科特點,打破了傳統的說教,只要教學內容合適,總能使我們的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旅遊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