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抽屜原理評課稿

抽屜原理評課稿

抽屜原理評課稿

抽屜原理評課稿1

  這節課不同於六年級的其他課型,與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絡,比較孤立。抽屜原理很抽象,依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教學。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

  王老師的這節課是起始入門課,並未講複雜情況。而且為了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這個原理,王老師除了使用課本的例題外,還增加了三個對比的由易到難的例題,如鴿飛籠就是簡單的,而撲克與花色就是複雜的。透過這種有坡度的安排,使學生透過對比,掌握規律就容易多了。

  這節課匯入環節是非常有效的。學生對抽屜原理這個題目完全不理解。老師用三支鉛筆放在兩個文具盒裡會出現什麼現象,喚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拉近了與課題的距離。

  新課部分,王老師安排了兩次小組合作探究。第一次是對例題進行交流。學生透過擺一擺的實驗法和推理的辦法對結論進行驗證和闡述。由此引出了列舉法和假設法。然後老師,順勢丟擲了“餘2的情況”,將這一規律的應用範圍進行了擴充套件。之後順理成章的推出了抽屜原理的模型“把M個物體平均分到N個抽屜裡……”使學生對抽屜的原理的認識得到了昇華,上升到了理論層次。這個理論在書中是沒有的。但在講這節課中若沒有了原理的'理論表述是不完整的。

  整堂課也有瑕疵:

  1、當學生經過操作、討論得出結論後,教師應儘量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將結論總結出來,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當學生經過討論得出“總有一個抽屜要放“商+餘數”本書時,老師又及時透過例項推翻了這一結論,在此,如果能留給學生更加充分的時間,引導學生自己透過尋找例項來推翻剛才的結論,這樣,教師做到的不僅是教給學生數學知識,更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結論的嚴謹性,不能透過個別例子就總結倉促的總結出結論,同時也交給了學生學習數學、思考數學、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真正的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3、當學生的見解獨特時,教師應給與鼓勵性評價,更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當然瑕不掩玉,課是一堂好課。以上僅是就課論課的一點分析,並不全面。

抽屜原理評課稿2

  今天我們在培訓中心大廳聽了來自滑縣的袁連省老師的一節錄像課《抽屜原理》。抽屜原理這節課不同於六年級其他課型,與前後知識點沒有聯絡,比較孤立。抽屜原理也很抽像,對於師生而言,這節課比較難上。袁老師是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並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袁老師上的《抽屜原理》一課雖然樸實,但是結構完整,過程清晰,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了足夠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並學會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優點:

  1、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支筆放入3個杯子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中至少放進2支筆。然後交流活動,為後面開展教學活動做了鋪墊。此處注意了從最簡單的資料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理解最基本的“抽屜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是,一定有一個抽屜放進了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和知識層面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

  2、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在抽屜原理的推導過程中,至少是商+餘數,還是商+1個物體放進同一個抽屜裡。讓學生互相爭辯,在由學生驗證,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

  3、注意滲透數學和生活的聯絡,並在遊戲中深化知識。課前教師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一名學生在去掉了大小王的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猜,總有一種花色的牌有2張。學完抽屜原理後,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一現象,有效的滲透“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換源於生活”的理念。

  建議:

  1、3個杯子放4支筆時說的基本原理在後面不適用,教師應該強調。

  2、在得出抽屜原理後應該讓學生多加練習並加以說明。

  3、應該不斷在活動中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學魅力。

  “抽屜原理”的建立是學生在觀察、操作思考、推理的基礎上理解和發現的,學生學的積極主動。老師上的比較紮實,是一節好課。

【抽屜原理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