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1

  常規教育是孩子們必須瞭解的,良好的常規教育是孩子們步入正規的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有了好的常規孩子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一個班的常規好不好,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成長和教師組織一日活動的質量。如果常規沒有建立好,幼兒無法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也因在組織各環節活動中要分散精力去維持秩序而影響活動的質量。

  這兩個星期相處下來,我發現班級中幼兒行為習慣養成方面大體有這幾種情況:有一些幼兒不但學習習慣好,上課認真聽講,用具整理得井井有條,也很懂禮貌、守規則,各項常規都很好,一般不用老師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兒,吃飯磨蹭、集體活xxx講話、區角活動打鬧、爭搶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師不斷地提醒。還有一部分幼兒表現在某些方面的情況比較明顯,如有的幼兒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有的吃飯挑食,有的行為拖沓,還有的規則意識不強。針對這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措施:

  1、及時打“預防針”。

  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我們有意識地觀察本班幼兒在各項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同時和同班的老師利用午餐、課程審議時進行交流,若發現問題,就及時給我班幼兒打“預防針”,如:聽到某班某位小朋友不小心哪裡弄痛了,我們在自己的班級裡就會及時將這件事情告訴大家,讓他們知道事情的重要性,說一說應該怎麼做,引起他們的警惕。受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影響,進餐時“食不語”常常被作為幼兒園的常規,所以在幼兒園進餐時經常可以聽到老師對幼兒說“現在小嘴巴是用來吃飯的,不是用來講話的。”“哪裡發出的聲音?”“小嘴巴閉上!”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如同老鼠悄悄進餐,偶爾乘老師不注意的時候竊竊私語,常常會受到老師的“警告”。但這種方法對大班幼兒來說有時起到的是適得其反的作用,有時把現實的事例告訴幼兒,可能會比千句萬句“警告”更加有效。如:給幼兒說一些相關的故事,讓幼兒知道吃飯說話帶來的嚴重性,危險性,萬一被嗆到了,就要送醫院。然後讓大家說一說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大家透過這個事例的觸動在以後吃東西的時候有所改善,一部分小朋友之間還能聽到他們互相督促:“不要講話,東西要嗆到氣管裡的。”透過現實教育告訴他們,什麼好、什麼不好,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把不良行為杜絕在發生之前。

  2、關注細節,從細微處入手。

  亂跑、打鬧、大聲講話也是我班常規教育中一個相對棘手的問題,這幾種現象經常集中出現在個別幼兒身上,如:城城、夢宇、伯懿、可馨、心怡、思怡等。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老師讓各個環節進行無間隙的銜接,避免讓幼兒出現過多等待的時間,杜絕給幼兒鑽空子的機會,如:午飯先吃好的幼兒必須先把小椅子搬到陽臺位置,然後如果想去看圖書,就到圖書角,我們邀請最先去圖書角的幼兒做圖書管理員,一邊管理圖書,一邊管理先吃好的幼兒安靜地看圖書,這樣就不會影響吃飯的幼兒,如果不想看圖書,那可以拿繫鞋帶的模型和摺紙,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習慣成自然,第一個想玩摺紙或者繫鞋帶的孩子會將兩個籃子放在旁邊,天天如此,現在大家都能很好地執行,這樣既能讓吃飯的孩子專心吃飯,吃好飯的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是一舉兩得。再如起床後,我們一般值班的老師和生活老師在午睡室看護好幼兒起床,一位老師在外面看好先出來的孩子搬小椅子,同時開始為女孩子梳頭,當孩子們起來的差不多的時候,生活老師留在午睡室,一邊整理床鋪一邊繼續關注剩餘的幾位孩子。兩位老師一邊幫孩子們梳頭,一邊引導孩子小便喝水洗手喝牛奶。為了更好地保證每一個幼兒都在老師生活老師的視線之內,我們三位一體,分工不分家,雖然我班幼兒常規紀律逐漸有了明顯改變,但還需有待加強。

  3、與孩子一起制定規則。

  在常規教育中,有許多規則是要幼兒記住並執行的。我很容易在培養紀律性的名義下,要求幼兒不準這樣,不準那樣,把幼兒變成被動的受約束物件。但如果要讓紀律和規則真正為幼兒所理解,應儘可能地讓幼兒參與規則的制定,在這一過程中讓幼兒理解規則,感覺到每一條規則都是自己參與制定的,從而願意主動地遵守。我們在上課時,一時心急常常會說“沒有舉手不準發言”、“誰不舉手我就叫誰”等生硬的命令式的語言向幼兒交代紀律,後來發現效果不大,幼兒還是繼續說話,意識後,我換了一種方式巧妙地讓幼兒自己制定這條紀律。當幼兒七嘴八舌的回地答問題時,我就說,“哎,你們說得都很好,可惜太鬧我聽不清。你們講得很不錯,可我也沒聽清楚,怎麼辦呢?我可想聽你們講話了,你們自己想想辦法,看怎樣使老師聽清楚你們每個人說的話呢?”於是幼兒討論起來,最後他們自己覺得應該:我們一個個輪流說。“那你們輪流時怎麼說呢?”“舉手!舉手後老師先叫的先說,沒有叫道的坐在位置上仔細認真的聽。”

  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幼兒良好的情緒,還可以促進他們對生活及社會知識技能的掌握,增強行為的目的性、意識性,培養自律能力。班級一日常規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有了良好的常規,教師省心、家長更放心,孩子更能健康成長。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2

  學校,是我們實施教育的重要場所。百年大計,安全第一。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的健康發展作為教育的主導者------班主任,搞好班級安全管理是首當其衝的問題,其責任重於泰山。

  在校期間,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結合各科知識教學,要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範圍要廣,面子要寬。要從小處著首,大處著眼。如:正確使用文具。遊戲安全。防電擊,防燙傷,燒傷。不攜帶危險型器具,不玩危險性遊戲。遵守交通規則。平平安安上學,健健康康回家。通勤學生,住宿學生需要更加嚴格要求。班級的安全活動更加重要。活動前,要設計好活動路線,摸清沿途的安全隱患。必要時班任要帶領小組長進行實地探查,做到有預防,有措施。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提前做預預案。

  活動前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往返的交通安全,活動中的遊戲安全,遇險自救和求救的方法等等

  活動中要按照計劃,在教師的帶領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推進。同時要保持聯絡的暢通,和資訊的反饋。

  活動後,要及時做好安全工作的總結,評比,要對講秩序,守紀律,重安全的小組或個人進行獎勵,表揚,並納入評比工作。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3

  班主任擔負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任務,對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起著巨大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無形的,它透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班級的學風,班風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和評價,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透過聆聽陳東老師的《淺談淺談班級常規化管理的'一點見解》講座,我獲益匪淺。

  一、安全問題

  陳東老師強調要把學生的安全問題放在第一位,班主任要及時落實學生到位情況,確保學生在校的安全,這是所有學習教育的基礎。班主任要及時主動關心、掌握請病事假學生的基本情況變化和行蹤去向,預防學生弄虛作假,嚴禁學生曠課,必須做好相關記錄,妥善保管學生請假條,並將學生請假或曠課情況及時向學生家長通報。

  我認為不僅要重視學生的人身安全,也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保障學生安全的內在原因,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絕心理性安全事故的發生。因此,我們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態,嘗試建立心理教育體系,開設心理教育課,建立心理輔導、諮詢站,設立內心傾訴信箱等,按少年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來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二、家校溝通問題

  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掌握所有學生家長的聯絡方式,收集學生資訊,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情況,主動聯絡家長,解決學生問題的同時還能贏得家長的信任,這十分有利於日後班級工作的開展。教師與家長的溝通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超越知識的智慧。它需要教師根據不同的家長,結合實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使雙方在溝透過程中達成共識,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無論運用何種方式、何種技巧與家長溝通,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和理論水平,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樑。

  三、力度問題

  班主任再要班級樹立威信,首先班主任言行舉止要一致,其次班主任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正人。班主任教師要樹立道德模範,方能以德感人,後以德服人;教育學生、表揚學生、指點學生要有適當的理由,不能有理無理都是一舉。要用不同的舉止來感染學生,說服學生,同時感情要真摯,以禮相待,相敬如賓,一切要在情理之中。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班主任率先垂範,不斷學習,為人師表,樹立形象,直接感染學生,影響學生,也在學生中樹立班主任的威信!最後,班主任要關愛學生,心愛護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溫暖,愛可以感化學生,也能在學生中樹立班主任的威信!

  四、細節問題

  班主任工作要細心,面面俱到,比如在教育學生行為習慣養成,就要從小事要求他們,比如教室衛生是否整潔,課桌椅下是否有紙屑,課桌椅是否擺放整齊,講臺物品擺放是否整齊等。班主任要樹立榜樣意識,及時表揚班上的好人好事,對於學生做得好的事情及時給予肯定。培養班幹部的管理能力,利用班幹部管理好班級。主動誇讚科任老師,配合科任老師的工作,共同形成一個團隊,做好學生工作。

  教育是一門科學,育人成才是一種精雕細刻的藝術,在工作中只有講究科學、創新、藝術,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的人才來。我將會把這次班主任培訓學到的經驗、方法運用於班主任的工作實踐中去,為了對學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紮實而有效地做好班級工作,對自己的班主任管理要不斷地反省,不斷地總結,不斷地進行創新。力爭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教育上稱職的優秀班主任。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4

  常規是幼兒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則。是幼兒園為了使幼兒的生活內容豐富而有規律,調動幼兒在一日生活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自主性和獨立性而採取的措施。常規把一日生活活動中對幼兒的基本要求規範化、固定化、制度化,讓幼兒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做、什麼時候不可以做、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藉以形成幼兒一系列神經聯絡,提高動作的自動化程度,減輕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緊張。小班幼兒規範的生活常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他們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基礎和前提,小班年齡段也是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必須從小班開始重視幼兒常規的培養,從小事抓起,從幼兒生活的點點滴滴抓起。下面有一些常規管理的經驗之談:

  1、根據班級情況制定適宜的班級規則。

  如早上入園讓幼兒跟老師和同伴問早問好,晨間活動的要求,洗手、排隊,就餐,午睡,喝水、上課、做操戶外活動的紀律、離園時的要求等等這些都是常規管理的內容。教師心裡對一日活動的這些環節心裡要有明確的要求,特別是新教師有時候眼睛是看著孩子的,但不知道怎樣引導孩子,有些情況需要老師介入的也熟視無睹。(就是我們有時候會說那個老師看的過去的,孩子都那樣了,她也不知道管管,其實有的老師是心裡沒數,她沒有覺得孩子那樣有什麼不好)班級兩位老師制定好計劃後把常規教育貫穿於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讓幼兒養成好習慣。

  2、班級兩位教師及保育阿姨統一要求。

  班級裡的兩位老師一定要一起管理常規,不可以這個老師這樣要求,另一個老師那樣要求或兩個老師一直是一個硬一個軟。這樣的話,孩子會感到無所適從。一個老師如果定下了一項要求,必須讓另外一個老師也知道,這樣兩個老師才能緊密合作。

  3、班級常規教育要持之以恆。

  當常規要求一但確立,就必須要天天堅持,時時注意,長抓不懈。不能一看到成果就立刻把注意力轉到別的事情上。或者有時候由於其他事情較忙,就忽略堅持管常規,(看見孩子鬧了吼一嗓子,孩子安靜了,繼續做自己的事情,再鬧再吼一嗓子,)以這種態度管理常規,孩子們對你的這種教育也會感到疲勞,常規自熱也是管理不好的。

  4、注意語言的簡潔,規範,富有情趣。

  有的教師愛說反話,例如:可以這樣做嗎?你再這樣?我讓你下位置了嗎?如果你直接說回到位置上,不可以這樣做,幼兒會更容易接受你的教育。教師的反話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對要求模凌兩可。另外老師在對孩子進行規則講解和提要求的時候,要注意語言的簡潔。講給孩子聽的話,應該是孩子一聽就能明白的。老師可以在向幼兒提出要求的時候一邊做一邊說,提高語言的示範性和直觀性。例如上課時候說:“把椅子轉過來,或者小手放好,如果教師給予直觀的示範孩子們肯定會更快地學會。一次提的要求不能太多太複雜,要突出重點,語速要相對慢一點。另外,老師還要儘量讓自己的語言生動有情趣。要用富有童趣的語言講解各種要求和規則,把要求和規則遊戲化,趣味化和情景化。例如教孩子用最安全的方法端小椅子的時候,我說小椅子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要把她抱在懷裡,像媽媽抱我們小朋友一樣,我們要照顧她,放下時也要輕輕的,我覺得這樣給幼兒講過端椅子的規則後,在地上拖椅子的情況沒有了。

  5、利用多種策略、手段培養幼兒常規。

  我們可以利用洗手兒歌、飯前握手歌等兒歌的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利用音樂來幫助幼兒養成自主、自覺地習慣,避免大聲的鈴鼓聲及教師的不斷催促聲。例如小3班排小椅子、開始結束遊戲、收拾玩具等都是利用音樂來養成常規的。小5、小6在收拾玩具時也是用的音樂。

  6、注重幼兒的全面教育與個別教育。

  每個教室都會有較特別的幼兒,比如特別皮的、特別嬌氣的,教師要根據孩子的特點做好教育工作,特別是有些特別調皮的孩子,在這個時間段一定要將他的常規時時刻刻關注好,教育好。

  7、重視教師的榜樣教育與暗示教育。

  孩子的模仿能力,可塑性極強。在幼兒面前,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舉止應自然大方,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教師要擅於用眼神、雙手來表達情感,批評、指責時顯得嚴厲點,表揚、讚許時面帶微笑、輕輕撫摸等,給幼兒一個暗示,這樣既讓幼兒容易接受,又不傷害到他們幼小的心靈。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直觀地告訴幼兒是與否、對與錯、美與醜、善與惡,真正做到言傳身教。

  只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時時提出常規教育的要求,慢慢的、自然而然的就會使其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一個班級的常規好與否,取決於班上的老師以及保育老師,班級常規好了,教室裡各項活動有序了,戶外活動安全意識也增強了,也能讓我們老師在工作中更輕鬆。

【班級常規管理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