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1

  3月14日上午第二節課完成了3.1農業的區位選擇的教學。教學的班級為搞20xx級11班,該班為普通班,學生構成大部分為成績中等和中等以下學生。根據教學設計理念、課堂的形式以及學生課堂接受的情況,反映教學完成情況較好。現我將本科的教學情況反思如下:

  (1)課堂基本設計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為指導,運用“6+1”模式進行組織教學。以農業區位因素及變化為重點,以傳授方法為主。透過學生自學瞭解農業基本的區位因素以及澳大利亞混合農業的基本區位。具體內容進行突破如下:

  ①以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亞牧羊景觀圖並結合其位置分析,理解農業區位的概念。

  ②以農業區點陣圖為依託,分析農業區位因素,並啟發同學從多個方面去分析區位因素。

  ③透過合作探究,讓學生更清晰的理解農業區位因素是怎樣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確區位因素分析具體達到的點。

  ④透過分析地中海式農業隨著區位因素的變化,農業區位發生改變的情況,理解農業區位變化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⑤透過澳大利亞混合農業區位因素和特點的分析讓學生掌握分析材料進行區位分析的方法。

  (2)成功之處

  透過上課時學生的變現、課後《限時練》的反饋以及認真觀看教學影片總結成功處如下:

  ①設計思路明確,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在導學提綱和課件的設定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能自主學習和討論探究。如導學提綱上設計了對水稻種植、立體農業和園藝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分析,學生能夠根據作物生長條件,分析氣候、地形等方面因素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②對“6+1”模式運用比較熟悉。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課堂情況,根據知識體系和學生的接受能力,能夠靈活的運用“6+1”模式進行教學。具體安排是12分鐘自學,5分鐘討論,3分鐘展示,15分鐘教師精講,後5分鐘進行知識遷移和知識總結。可以說沒有固定的沿用死板的時間安排。

  ③以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為匯入,貼近生活激發學生興趣

  本課的匯入我是以距離富順縣城由近到遠農業景觀的變化為背景,啟發學生尋找原因,開始本課的學習。

  ④知識的傳授具體清晰。

  教學思路清晰,知識點處理到位,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該課內容。

  (3)不足之處

  ①語言不夠精美

  在表述知識,講授知識的時候所用形容詞有的不是很合理,如對區位的描述中位置和因素的表述不夠乾脆,重複和累述較多。

  ②由於知識量太大,對於知識的處理時還不夠細緻

  這重點表現在農業區域因素的分析上,要分析到點,儘量的細一些,如水稻的種植我只很籠統的說了怎麼分析,具體分析到什麼位置,答題時怎麼答都不夠深入。

  ③前松後緊,時間的把握性不是很好

  由於內容多怕完不成教學要求,所以在後面階段有點強進度,造成澳大利亞混合農業沒有很好的展開。一部分知識也主要是由我講授的形式傳授。

  (4)再教注意事項

  ①進一步合理安排課堂的各個環節。

  如合作探究、展示、講評在什麼時候進行的問題,我準備這樣安排,根據知識的框架在知識輪到該討論時就討論,討論展示後立即進行點評,這樣更尊重學生的認真過程,更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完整。

  ②知識該細化的細化

  區位因素的分析是本節的重點,特別是分析方法的傳授對後面的學習幫助很大,因此在學生展示後點評中就把分析方法和答題方向給學生介紹清楚。

  ③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本次上課影片回家觀看後進行了語言最佳化,平時上課多錄影片,積極進行教後反思,上課多注意用詞。多進行閱讀,多練習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本次公開課自己得到了極大的鍛鍊,也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讓自己的教學水平有長足的進步。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2

  這節課我把表演的.舞臺讓給了學生,從收集資料、小組討論到交流發表意見,都放手讓學生們完成,我只是充當了策劃者、引導者、答疑者的角色。我希望透過課堂內外的合作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作為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及用發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地理問題的意識。透過本節教學,也讓我發現: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們能夠自己去表演;給學生一個問題,他們能夠自己去探索;給學生一個方法,他們能夠自己去運用。

  在具體分析農業區位因素的時候,我把教材上的順序進行了處理。教材上先列舉出各個影響因素,再透過活動進行練習;為了讓學生能自主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我將活動穿插在區位因素的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分析活動,得出一個一個的影響因素,最後把所有的影響因素進行歸納。這樣由現象到結論的處理,一方面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自己分析出結論的成功喜悅感,進而激發興趣,增加自信。從後面的反饋練習中,可以看出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的效果很好。

  本節學習的重點是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透過對農業區位的分析,使學生學會運用地理思維看待農業問題,明確自然、交通、技術、社會、政策等因素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條件。

  1.該節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設想,突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上課過程中,能夠關注每一位學生,設計的問題,力求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面向全體。

  2.教師在明確課標要求基礎上,做到精講多練。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把握課標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學中合理選擇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充滿興趣,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農業區位因素的內容。貼近生活,重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根據教學內容的差異恰當地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參與和探究,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教師提出的問題調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科思維能力,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有效地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

  4.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得當,充分體現學科知識與資訊科技的整合。

  5.在本次教學中,由於時間的關係,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時間還不夠多,在下次教學時要注意這一問題。

【《農業的區位選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