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創業> 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

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

關於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1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一句古話對山區農民來說,正逐漸失去了說服力。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對生活和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需求。但地處安吉縣西南部的&&鄉部分群眾,居住在偏高、偏遠山區,由於交通不便,資訊不靈,導致思想陳舊,觀念落後,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成為我鄉相對貧困的弱勢群體。同時,由於居住環境的限制,要建房必須開山或者填土,人為的對山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和侵害,與縣委、縣府提出的“生態立縣,建設生態經濟強縣”這一發展思路不相諧和。因此,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推進中心村集鎮城市化發展,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促使山區農民向縣城等大城市遷移定居,實現山區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實現保水增綠,生態保護,順應新形勢下農民對生活居住環境的更高需求,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新時期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

  為此&&鄉黨委、政府根據縣委、縣府提出的“轉移致富”工作要求,結合本鄉的實際,於6月1日~6月15日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問卷調查,本文就調查所得情況作一分淺析與探討。

  調查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從這次調查的結果資料分析,不難看出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有著良好的基礎。首先,群眾對此項工作的支援率高,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僅有92戶農戶不願“下山居住”。其他590戶農戶對政府提出的“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都極為支援,支援率達86%。其次,打算建房的590戶農戶中,有82戶不打算在近幾年新建房,175戶打算今後1~2年內建房,141戶打算在3~4年內新建房,192戶打算在5年以後建房。 同時,願意搬遷的農戶多,在打算建房的農戶中,願意搬遷到本村中心村的農戶有333戶,佔48.8%,打算搬到本鄉集鎮的有12戶,佔1.7%,搬遷到本縣其他城鎮的有17戶,佔2.5%,縣城建房的62戶,佔9.2%。這說明在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試點工作能滿足廣大群眾的普遍願望。

  從調查物件的年齡結構分析,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總人口2615人,55歲以上的430人,佔調查總人口的16.4%,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壽命為70歲左右,這部分人在15年之後逐步走向自然消亡之列,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競爭日益加劇,這部分人從年齡和綜合素質上都很難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去適應市場,進行第二次創業。因此對這部分人應以適當引導為主,充分尊重他們自己的意願。20歲以下,589人,佔22.6%,且大多在校學習,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這部分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增強,絕大多數不會再走農業致富之路,而是透過務工、從商等途徑自然下山轉移。20~55歲之間的1596人,佔61%,這部分人正當壯年,思想觀念基本與當今時代同步,自身綜合素質基本適應當今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同時也積蓄了一定的資金,無論務工、從商,進行第二次創業都有較好的資本,因此,這部分人應作為“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重點。

  從勞動力結構分析,在這次調查的682戶農戶中,勞動力1627人,佔總人口的62.2%,其中外出勞動力36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22.2%,有外出勞動力農戶數為260戶,佔總戶數的38.1%。外出的這些人中,有的已在外創下了一片天地,適應了離開土地的新型農民的生活,有的也正逐步向新型農民邁進,為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作了有益嘗試,提供了有力的事實依據。

  從20xx年人均收入情況分析,全鄉20xx年人均收入為3231元,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105戶,僅佔16.4%,這部分農戶要鼓勵他們搞勞務輸出,增加收入,待資本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再全家搬遷下山。1500~3000元之間的351戶,佔總戶數的51.5%,這部分家庭透過一定的政策激勵和配套措施的實施,可以促使他們向中心村集鎮或向縣城轉移致富,3000元以上的農戶共226戶,佔總戶數的33.1%,這部分農戶已有一定的資本和能力,應以引導他們直接向縣城靠近,一步到位。

  雖然在這次調查中,農戶對“下山居住”工作都極為支援,滿意率達86%,但是在農戶的思想上也還存在著一定的顧忌和想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農戶經濟條件已成熟,也很想搬到中心村或其它集中地帶建房,但是又擔心集中地帶建房地基難以落實;二是一些農戶經濟條件尚不成熟,又迫切想建新房,缺口資金希望政府從多種途徑給予一定的支援;三是部分農戶擔心搬遷下山後就業問題難以解決;四是是部分農戶擔心搬遷建房後離責任山、責任田遠了,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初步思路

  在為時半個月的調查中,我們透過將農戶對“下山居住”存在的想法和顧慮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宣傳引導,使農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二是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勵農戶下山居住。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強宣傳,進一步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對“下山居住,創業致富”的認識,使群眾“想下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僅有的生產資料與現時生產水平不相適應,“靠山靠水”難以跟上教育生活等消費支出。城市經濟逢勃興起,城市已成為資金、人才、技術、資訊的集聚地,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為農民在城市創業提供廣闊天地。透過宣傳和引導,使農戶充分認識到“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是實現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載體,是推進中心村、集鎮城市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二、 科學規劃,進一步完善現有土地兩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中心村建設規劃),使群眾“能下山”。①規劃要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要充分考慮今後20年內經濟社會發展對居住帶來的影響(前瞻),充分考慮以生態、旅遊及產業結構調整對居住帶來的影響。②村及村民小組管理體制的調整過程中,只保留基礎良好,發展潛能較大的中心村,大幅減少自然村落,做大做強中心村,適勢兼併行政村。③下山新建房以縣城遷居為重點,同時增強&&集鎮居住功能,實行梯度轉移,把家庭條件好、素質高的部分農戶作為下山居住工作規劃的重點物件。

  三、 促進增收,進一步加大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提高遷居經濟實力,使群眾“移得動”。①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堅持發展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高本地就業能力。②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透過技能素質培訓、勞動力資源資訊收集、企業結對等形式使更多人走向市場、走向集鎮,達到異地致富的目的。③加大教育投入,使我鄉的下一代有更多的人走向高等學府,實現教育脫貧。

  四、政策引導,進一步激發農民下山居住的積極性和增強異地致富的信心,使群眾“住得穩”。落實合理的土地生產資料流轉政策,放寬農戶原承包土地,荒山荒坡等生產資料的多種流轉形式。完善合理的建設用地徵佔政策,放寬農戶遷居條件,按“統一規劃,自願有償,有序推進,梯度轉移”的`原則,積極鼓勵“下山居住”。制定各項社會配套措施,放寬遷居農戶的就業、就醫、子女就學、勞動保障戶籍等同等公民待遇,解決遷居戶的水、電、通訊等生活問題。出臺系列配套政策,幫助解決搬遷戶建房、戶口遷移等手續,制定統一的補助標準。

  最後,在“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過程中做到四個結合:即把“下山居住”工作與生態立縣、建設生態經濟強縣工作緊密結合,把“下山居住”工作與勞動力轉移工作緊密結合,把“下山居住”與科教興農工作緊密結合,把“下山居住”與社會各項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解決山區群眾就業難、致富難的問題,逐步向寬裕型小康社會邁進。

關於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2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一句古話對山區農民來說,正逐漸失去了說服力。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對生活和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需求。但地處安吉縣西南部的&&鄉部分群眾,居住在偏高、偏遠山區,由於交通不便,資訊不靈,導致思想陳舊,觀念落後,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成為我鄉相對貧困的弱勢群體。同時,由於居住環境的限制,要建房必須開山或者填土,人為的對山林資源和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和侵害,與縣委、縣府提出的“生態立縣,建設生態經濟強縣”這一發展思路不相諧和。因此,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推進中心村集鎮城市化發展,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

  二、三產業轉移,促使山區農民向縣城等大城市遷移定居,實現山區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跨越式發展,實現保水增綠,生態保護,順應新形勢下農民對生活居住環境的更高需求,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已成為新時期政府做好“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

  為此&&鄉黨委、政府根據縣委、縣府提出的“轉移致富”工作要求,結合本鄉的實際,於6月1日~6月15日在全鄉範圍內開展了“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問卷調查,本文就調查所得情況作一分淺析與探討。

  調查的基本情況及分析

  從這次調查的結果資料分析,不難看出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有著良好的基矗首先,群眾對此項工作的支援率高,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僅有92戶農戶不願“下山居妝。其他590戶農戶對政府提出的“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都極為支援,支援率達86%。其次,打算建房的590戶農戶中,有82戶不打算在近幾年新建房,175戶打算今後1~2年內建房,141戶打算在3~4年內新建房,192戶打算在5年以後建房。同時,願意搬遷的農戶多,在打算建房的農戶中,願意搬遷到本村中心村的農戶有333戶,佔48.8%,打算搬到本鄉集鎮的有12戶,佔1.7%,搬遷到本縣其他城鎮的有17戶,佔2.5%,縣城建房的62戶,佔9.2%。這說明在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試點工作能滿足廣大群眾的普遍願望。

  從調查物件的年齡結構分析,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總人口2615人,55歲以上的430人,佔調查總人口的16.4%,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壽命為70歲左右,這部分人在15年之後逐步走向自然消亡之列,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競爭日益加劇,這部分人從年齡和綜合素質上都很難離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去適應市場,進行第二次創業。因此對這部分人應以適當引導為主,充分尊重他們自己的意願。20歲以下,589人,佔22.6%,且大多在校學習,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這部分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不斷更新,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增強,絕大多數不會再走農業致富之路,而是透過務工、從商等途徑自然下山轉移。20~55歲之間的1596人,佔61%,這部分人正當壯年,思想觀念基本與當今時代同步,自身綜合素質基本適應當今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同時也積蓄了一定的資金,無論務工、從商,進行第二次創業都有較好的資本,因此,這部分人應作為“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重點。

  從勞動力結構分析,在這次調查的682戶農戶中,勞動力1627人,佔總人口的62.2%,其中外出勞動力362人,佔勞動力總數的22.2%,有外出勞動力農戶數為260戶,佔總戶數的38.1%。外出的這些人中,有的已在外創下了一片天地,適應了離開土地的新型農民的生活,有的也正逐步向新型農民邁進,為我鄉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作了有益嘗試,提供了有力的事實依據。

  從20xx年人均收入情況分析,全鄉20xx年人均收入為3231元,在調查的682戶農戶中,人均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105戶,僅佔16.4%,這部分農戶要鼓勵他們搞勞務輸出,增加收入,待資本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後,再全家搬遷下山。1500~3000元之間的351戶,佔總戶數的51.5%,這部分家庭透過一定的政策激勵和配套措施的實施,可以促使他們向中心村集鎮或向縣城轉移致富,3000元以上的農戶共226戶,佔總戶數的33.1%,這部分農戶已有一定的資本和能力,應以引導他們直接向縣城靠近,一步到位。

  雖然在這次調查中,農戶對“下山居妝工作都極為支援,滿意率達86%,但是在農戶的思想上也還存在著一定的顧忌和想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部分農戶經濟條件已成熟,也很想搬到中心村或其它集中地帶建房,但是又擔心集中地帶建房地基難以落實;

  二是一些農戶經濟條件尚不成熟,又迫切想建新房,缺口資金希望政府從多種途徑給予一定的支援;

  三是部分農戶擔心搬遷下山後就業問題難以解決;四是是部分農戶擔心搬遷建房後離責任山、責任田遠了,給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初步思路

  在為時半個月的調查中,我們透過將農戶對“下山居妝存在的想法和顧慮的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歸納,認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宣傳引導,使農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二是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勵農戶下山居祝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強宣傳,進一步轉變群眾的思想觀念,提高對“下山居住,創業致富”的認識,使群眾“想下山”。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農民僅有的生產資料與現時生產水平不相適應,“靠山靠水”難以跟上教育生活等消費支出。城市經濟逢勃興起,城市已成為資金、人才、技術、資訊的集聚地,隨著城市化的推進,為農民在城市創業提供廣闊天地。透過宣傳和引導,使農戶充分認識到“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是新時期實現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是實現生態保護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有效載體,是推進中心村、集鎮城市化建設的主要形式。

  二、科學規劃,進一步完善現有土地兩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中心村建設規劃),使群眾“能下山”。①規劃要具有前瞻

  性和科學性,要充分考慮今後20年內經濟社會發展對居住帶來的影響(前瞻),充分考慮以生態、旅遊及產業結構調整對居住帶來的影響。②村及村民小組管理體制的調整過程中,只保留基礎良好,發展潛能較大的中心村,大幅減少自然村落,做大做強中心村,適勢兼併行政村。③下山新建房以縣城遷居為重點,同時增強&&集鎮居住功能,實行梯度轉移,把家庭條件好、素質高的部分農戶作為下山居住工作規劃的重點物件。

  三、促進增收,進一步加大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提高遷居經濟實力,使群眾“移得動”。①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效益農業,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堅持發展傳統產業,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提高本地就業能力。②加大勞動力轉移力度,透過技能素質培訓、勞動力資源資訊收集、企業結對等形式使更多人走向市嘗走向集鎮,達到異地致富的目的。③加大教育投入,使我鄉的下一代有更多的人走向高等學府,實現教育脫貧。

  四、政策引導,進一步激發農民下山居住的積極性和增強異地致富的信心,使群眾“住得穩”。落實合理的土地生產資料流轉政策,放寬農戶原承包土地,荒山荒坡等生產資料的多種流轉形式。完善合理的建設用地徵佔政策,放寬農戶遷居條件,按“統一規劃,自願有償,有序推進,梯度轉移”的原則,積極鼓勵“下山居妝。制定各項社會配套措施,放寬遷居農戶的就業、就醫、子女就學、勞動保障戶籍等同等公民待遇,解決遷居戶的水、電、通訊等生活問題。出臺系列配套政策,幫助解決搬遷戶建房、戶口遷移等手續,制定統一的補助標準。

  最後,在“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過程中做到四個結合:即把“下山居妝工作與生態立縣、建設生態經濟強縣工作緊密結合,把“下山居妝工作與勞動力轉移工作緊密結合,把“下山居妝與科教興農工作緊密結合,把“下山居妝與社會各項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解決山區群眾就業難、致富難的問題,逐步向寬裕型小康社會邁進。

【開展“下山居住,創業致富”工作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