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故事情深意濃,帶著些許傷感色彩,讚美了高尚的、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這篇童話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共有四次對話。第一次是鳥與大樹的對話,他們約定明年春天相見,小鳥再唱歌給大樹聽;後面三次對話是小鳥在尋找大樹的過程中分別與樹根、門先生和小姑娘之間的對話。孟老師執教的是第二課時,主要圍繞後面的三次對話展開教學,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幫助學生讀懂課文,讀懂文字背後蘊藏的感情。總的來說,我覺得孟老師這堂課是很成功的,特別在教學設計和細節處理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一、主題明確,流程清晰。

  同一篇文章,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堂課,一千個老師可能有一千種解讀,有一千種不同的上法。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讚頌鳥兒珍惜友情和信守誠諾的品質上,以此作為課堂教學的情感主線。先讓同學們自讀自悟,再著重品讀小鳥的三次問話,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急切的心情,教給學生朗讀方法,然後用已掌握的朗讀方法、採取分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學習文章的三次對話。透過與文字的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鳥兒誠信。

  二、讀中感悟,激發情感。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閱讀教學永恆的主題,“以讀為本”也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以對話為主,因此教學時應該以朗讀對話為線索,如何採用恰當的語氣讀是朗讀指導的重點。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加提示語讀、分角色讀等等,並將朗讀與默讀有機地結合起來,且對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儘量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讀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穫,不同的體驗。

  例如:為幫助同學複習,再現去年小鳥和大樹分別的情景,孟老師讓一個同學邀請他的好朋友一起朗讀小鳥和大樹的對話,這種形式的朗讀很快就把大家帶進了文字中。

  再例如:為了體會小鳥尋找大樹時一次比一次急切的心情,孟老師採用一種“填詞”的方法來指導朗讀。

  ①“立在這兒的那棵樹,到什麼地方去了呀?”小鳥的問樹根。

  ②鳥兒落在工廠的大門上,她的問大門:“門先生,我的好朋友樹在哪兒,您知道嗎?”

  ③鳥兒的問女孩:“小姑娘,請告訴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兒嗎?”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著急,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驚訝,有的學生體會到了小鳥的'失落、傷感,把這些詞語填寫進句子中,再帶著這種體會讀對話,就更容易幫助學生理解文字,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三、聽說讀寫,全面培養。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是密切結合而並存的,是相互依賴而起作用的。聽讀是基礎知識的傳授,說寫是基本技能的訓練,都是為了學生豐富知識、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孟老師在教學中不僅注重學生聽、說、讀能力的培養,還把“寫”進行了有機結合,紮紮實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回答問題時,老師告訴學生要把話說完整;在學生朗讀完畢以後,指導學生對朗讀進行評價;在體會課文蘊含的道理時,安排學生進行寫話訓練,把想說的話寫下來。

  四、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

  “以人為本”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以人為本,教師就要保證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孟老師在課堂上很好的落實了這一理念。課文中有小女孩回答小鳥的一段話:“火柴已經用光了。可是,火柴點燃的火,還在這盞燈裡亮著。”一個孩子在朗讀時把“用光了”讀成“用完了”,一個小小的錯誤,孟老師馬上給他糾正過來,說明孟老師一直在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無論多麼完美的一堂課,總能找到一些不足和遺憾。就這堂課來講,我覺得孟老師在這兩方面有待改進:一是老師包辦代替太多。當老師提問以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總是搶過話題代替學生回答。這也許是自己太緊張了,總擔心孩子們的回答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導致的。二是對文字的挖掘還不夠深入。例如在學習小鳥尋找大樹的三次問話時,小鳥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老師僅僅只是引導學生在第一次問話中體會到“驚訝”,在第二次問話中體會到“著急”,在第三次問話中體會到“失落”的心情,這種感悟是很單一的。其實小鳥當時的心情應該是很複雜的,一次次的希望,又一次次的失望,這應該是期望、失望、擔心、著急、難過、悲傷等多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老師如果能引導學生多方面去感悟,感受小鳥當時複雜的心情,對情感的體會就會更深入。

【四年級語文《去年樹》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