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總結範文>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

  一、實數的概念及分類

  1、實數的分類

  一是分類是:正數、負數、0;

  另一種分類是:有理數、無理數

  將兩種分類進行組合:負有理數,負無理數,0,正有理數,正無理數

  2、無理數:無限不迴圈小數叫做無理數。

  在理解無理數時,要抓住“無限不迴圈”這一時之,歸納起來有四類:

  (1)開方開不盡的數,如等;

  (2)有特定意義的數,如圓周率π,或化簡後含有π的數,如+8等;

  (3)有特定結構的數,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式值,如sin60o等

  二、實數的倒數、相反數和絕對值

  1、相反數

  實數與它的相反數時一對數(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叫做互為相反數,零的相反數是零),從數軸上看,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所對應的點關於原點對稱,如果a與b互為相反數,則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絕對值

  在數軸上,一個數所對應的點與原點的距離,叫做該數的絕對值。(|a|≥0)。零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數,若|a|=a,則a≥0;若|a|=-a,則a≤0。

  3、倒數

  如果a與b互為倒數,則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數等於本身的數是1和-1。零沒有倒數。

  4、數軸

  規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做數軸(畫數軸時,要注意上述規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題時要真正掌握數形結合的思想,理解實數與數軸的點是一一對應的,並能靈活運用。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2

  1、正方形的概念

  有一組鄰邊相等並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質

  (1)具有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質;

  (2)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都相等;

  (3)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並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4)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有4條對稱軸;

  (5)正方形的一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兩個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兩條對角線把正方形分成四個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

  (6)正方形的一條對角線上的一點到另一條對角線的兩端點的距離相等。

  3、正方形的判定

  (1)判定一個四邊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據是定義,途徑有兩種:

  先證它是矩形,再證有一組鄰邊相等。

  先證它是菱形,再證有一個角是直角。

  (2)判定一個四邊形為正方形的一般順序如下:

  先證明它是平行四邊形;

  再證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後證明它是矩形(或菱形)。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3

  初二上冊知識點

  第一章 一次函式

  1 函式的定義,函式的定義域、值域、表示式,函式的影象

  2 一次函式和正比例函式,包括他們的表示式、增減性、影象

  3 從函式的觀點看方程、方程組和不等式

  第二章 資料的描述

  1 瞭解幾種常見的統計圖表:條形圖、扇形圖、折線圖、複合條形圖、直方圖,瞭解各種圖表的特點

  條形圖特點:

  (1)能夠顯示出每組中的具體資料;

  (2)易於比較資料間的差別

  扇形圖的特點:

  (1)用扇形的面積來表示部分在總體中所佔的百分比;

  (2)易於顯示每組資料相對與總數的大小

  折線圖的特點;

  易於顯示資料的變化趨勢

  直方圖的特點:

  (1)能夠顯示各組頻數分佈的情況;

  (2)易於顯示各組之間頻數的差別

  2 會用各種統計圖表示出一些實際的問題

  第三章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質:

  全等三角形的對應邊、對應角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邊邊邊、邊角邊、角邊角、角角邊、直角三角形的HL定理

  3 角平分線的性質

  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第四章 軸對稱

  1 軸對稱圖形和關於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

  2 軸對稱的性質

  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的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到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3 用座標表示軸對稱

  點(x,y)關於x軸對稱的點的座標是(x,-y),關於y軸對稱的點的座標是(-x,y),關於原點對稱的點的座標是(-x,-y)。

  4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一個三角形的兩個相等的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5 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

  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都相等,都等於60度;

  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推論: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個銳角是30度,那麼他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在三角形中,大角對大邊,大邊對大角。

  第五章 整式

  1 整式定義、同類項及其合併

  2 整式的加減

  3 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數冪的乘法:

  (2)冪的乘方

  (3)積的乘方

  (4)整式的乘法

  4 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完全平方公式

  5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數冪的除法

  (2)整式的除法

  6 因式分解

  (1)提共因式法

  (2)公式法

  (3)十字相乘法

  初二下冊知識點

  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質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不等於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變

  2 分式的運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減

  加減法法則: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異分母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減

  3 整數指數冪的加減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 反比例函式

  1 反比例函式的表示式、影象、性質

  影象:雙曲線

  表示式:y=k/x(k不為0)

  性質:兩支的增減性相同;

  2 反比例函式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個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個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條邊的平方,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 四邊形

  1 平行四邊形

  性質:對邊相等;對角相等;對角線互相平分。

  判定: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一組對邊平行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推論: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第三邊,並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對角線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所有性質

  判定: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推論: 直角三角形斜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2) 菱形

  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邊形的一切性質

  判定: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四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種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種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質。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同一個底上的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 資料的分析

  加權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4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麼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嗎

  如果三角形的三邊長a b c滿足a2+b2=c2,那麼這個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應用

  第二章實數

  1、認識無理數

  ①有理數:總是可以用有限小數和無限迴圈小數表示

  ②無理數:無限不迴圈小數

  2、平方根

  ①算數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即x2=a,那麼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數平方根

  ②特別地,我們規定:0的算數平方根是0

  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即x2=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0只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負數沒有平方根

  ⑤正數有兩個平方根,一個是a的算數平方,另一個是—,它們互為相反數,這兩個平方根合起來可記作±

  ⑥開平方: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a叫做被開方數

  3、立方根

  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即x3=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個數都有一個立方根,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③開立方: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a叫做被開方數

  4、估算

  估算,一般結果是相對複雜的小數,估算有精確位數

  5、用計算機開平方

  6、實數

  ①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的統稱

  ②實數也可以分為正實數、0、負實數

  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表示,數軸上每一個點都對應一個實數,在數軸上,右邊的點永遠比左邊的點表示的數大

  7、二次根式

  ①含義: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開方數

  ② =(a≥0,b≥0),=(a≥0,b>0)

  ③最簡二次根式:一般地,被開方數不含分母,也不含能開的盡方的因數或因式,這樣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簡二次根式

  ④化簡時,通常要求最終結果中分母不含有根號,而且各個二次根式時最簡二次根式

  第三章位置與座標

  1、確定位置

  在平面內,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一般需要兩個資料

  2、平面直角座標系

  ①含義:在平面內,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座標系

  ②通常地,兩條數軸分別置於水平位置與豎直位置,取向右與向上的方向分別為兩條數軸的正方向。水平的數軸叫做x軸或者橫軸,豎直的數軸叫y軸和縱軸,二者統稱為座標軸,它們的公共原點o被稱為直角座標系的原點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座標系,平面內的點就可以用一組有序實數對來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兩條座標軸將座標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時針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座標軸上的點不在任何一個象限

  ⑤在直角座標系中,對於平面上任意一點,都有唯一的一個有序實數對(即點的座標)與它對應;反過來,對於任意一個有序實數對,都有平面上唯一的一點與它對應

  3、軸對稱與座標變化

  關於x軸對稱的兩個點的座標,橫座標相同,縱座標互為相反數;關於y軸對稱的兩個點的座標,縱座標相同,橫座標互為相反數

  第四章一次函式

  1、函式

  ①一般地,如果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和y,並且對於變數x的每一個值,變數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麼我們稱y是x的函式其中x是自變數

  ②表示函式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法、關係式法和圖象法

  ③對於自變數在可取值範圍內的一個確定的值a,函式有唯一確定的對應值,這個對應值稱為當自變數等於a的函式值

  2、一次函式與正比例函式

  若兩個變數x,y間的對應關係可以表示成y=kx+b(k、b為常數,k≠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式,特別的,當b=0時,稱y是x的正比例函式

  3、一次函式的影象

  ①正比例函式y=kx的影象是一條經過原點(0,0)的直線。因此,畫正比例函式影象是,只要再確定一點,過這個點與原點畫直線就可以了

  ②在正比例函式y=kx中,當k>0時,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而減小;當k<0時,y的值隨著x的值增大而減小

  ③一次函式y=kx+b的影象是一條直線,因此畫一次函式影象時,只要確定兩個點,再過這兩點畫直線就可以了。一次函式y=kx+b的影象也稱為直線y=kx+b

  ④一次函式y=kx+b的影象經過點(0,b)。當k>0時,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而增大;當k<0時,y的值隨著x值的增大而減小

  4、一次函式的'應用

  一般地,當一次函式y=kx+b的函式值為0時,相應的自變數的值就是方程kx+b=0的解,從影象上看,一次函式y=kx+b的影象與x軸交點的橫座標就是方程kx+b=0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組

  1、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

  ①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共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兩個一次方程所組成的一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組

  ③二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

  ①將其中一個方程中的某個未知數用含有另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出來,並代入另個方程中,從而消去一個未知數,化二元一次方程組為一元一次方程,這種解方程組的方法稱為代入消元法,簡稱代入法

  ②透過兩式子加減,消去其中一個未知數,這種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叫做加減消元法,簡稱加減法

  3、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

  雞兔同籠

  4、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

  增減收支

  5、應用二元一次方程組

  里程碑上的數

  6、二元一次方程組與一次函式

  ①一般地,以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為座標的點組成的影象與相應的一次函式的影象相同,是一條直線

  ②一般地,從圖形的角度看,確定兩條直線相交點的座標,相當於求相應的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解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組相當於確定相應兩條直線交點的座標

  7、用二元一次方程組確定一次函式表示式

  先設出函式表示式,再根據所給條件確定表示式中未知的係數,從而得到函式表示式的方法,叫做待定係數法。

  8、三元一次方程組

  ①在一個方程組中,各個式子都含有三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1,這樣的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

  ②像這樣,共含有三個未知數的三個一次方程所組成的一組方程,叫做三元一次方程組

  ③三元一次方程組中各個方程的公共解,叫做這個三元一次方程組的解。

  第六章資料的分析

  1、平均數

  ①一般地,對於n個數x1x2.....xn,我們把(x1+x2+···+xn)叫做這n個數的算數平均數,簡稱平均數。

  ②在實際問題中,一組資料裡的各個資料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計算,這組資料的平均數時,往往給每個資料一個權,叫做加權平均數

  2、中位數與眾數

  ①中位數:一般地,n個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於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叫做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②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資料叫做這組資料的眾數

  ③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描述資料集中趨勢的統計量

  ④計算平均數時,所有資料都參加運算,它能充分地利用資料所提供的資訊,因此在現實生活中較為常用,但他容易受極端值影響。

  ⑤中位數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資料的資訊

  ⑥各個資料重複次數大致相等時,眾數往往沒有特別意義

  3、從統計圖分析資料的集中趨勢

  4、資料的離散程度

  ①實際生活中,除了關心資料的集中趨勢外,人們還關注資料的離散程度,即它們相對於集中趨勢的偏離情況。一組資料中最大資料與最小資料的差,(稱為極差),就是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

  ②數學上,資料的離散程度還可以用方差或標準差刻畫

  ③方差是各個資料與平均數差的平方的平均數

  ④其中是x1x2......xn平均數,s2是方差,而標準差就是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⑤一般而言,一組資料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資料就越穩定。

  第七章平行線的證明

  1、為什麼要證明

  實驗、觀察、歸納得到的結論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因此,要判斷一個數學結論是否正確,僅僅依靠實驗、觀察、歸納是不夠的,必須進行有根有據的證明

  2、定義與命題

  ①證明時,為了交流方便,必須對某些名稱和術語形成共同的認識,為此,就要對名稱和術語的含義加以描述,做出明確的規定,也就是給它們的定義

  ②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

  ③一般地,每個命題都由條件和結論兩部分組成。條件是已知的選項,結論是已知選項推出的事項。命題通常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條件,“那麼”引出的部分是結論

  ④正確的命題稱為真命題,不正確的命題稱為假命題

  ⑤要說明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常常可以舉出一個例子,使它具備命題的條件,而不具有命題的結論,這種例子稱為反例

  ⑥歐幾里得在編寫《原本》時,挑選了一部分數學名詞和一部分公認的真命題作為證實其他命題的出發點和依據。其中數學名詞稱為原名,公認的真命題稱為公理,除了公理外,其他命題的真假都需要透過演繹推理的方法進行判斷

  ⑦演繹推理的過程稱為證明,經過證明的真命題稱為定理,每個定理都只能用公理、定義和已經證明為真的命題來證明

  a.本套教科書選用九條基本事實作為證明的出發點和依據,其中八條是:兩點確定一條直線

  b.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c.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d.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e.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f.兩邊及其夾角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g.兩角及其夾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h.三邊分別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⑧此外,數與式的運算律和運演算法則、等式的有關性質,以及反映大小關係的有關性質都可以作為證明的依據

  ⑨ 定理:同角(等角)的補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餘角相等

  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

  對頂角相等

  3、平行線的判定

  ① 定理: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② 定理: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簡述為: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4、平行線的性質

  ① 定理: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 定理: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③ 定理:兩條平行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簡述為: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④ 定理: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5、三角形內角和定理

  ① 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於180°

  ② 定理: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於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定理: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於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

  ③ 我們透過三角形的內角和定理直接推匯出兩個新定理。像這樣,由一個基本事實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這個基本事實或定理的推論,推論可以當定理使用。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5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

  (1)式子: 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 和 (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

  a2+2ab+b2 =(a+b)2

  a2—2ab+b2 =(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

  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

  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裡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 an+ bm+ 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 an)和(bm+ 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

  原式=(am +an)+(bm+ bn)

  =a(m+ n)+b(m+ n)

  =(m +n)×(a +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1.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2. 運用公式x2 +(p+q)x+pq=(x+q)(x+p)進行因式分解要注意:

  1.必須先將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且這兩個因數的代數和等於一次項的係數。

  2.將常數項分解成滿足要求的兩個因數積的多次嘗試,一般步驟:

  ① 列出常數項分解成兩個因數的積各種可能情況;

  ②嘗試其中的哪兩個因數的和恰好等於一次項係數。

  3.將原多項式分解成(x+q)(x+p)的形式。

  (七)分式的乘除法

  1.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

  2.分式進行約分的目的是要把這個分式化為最簡分式。

  3.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項式,可先考慮把它分別分解因式,得到因式乘積形式,再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如果分子或分母中的多項式不能分解因式,此時就不能把分子、分母中的某些項單獨約分。

  4.分式約分中注意正確運用乘方的符號法則,如x—y=—(y—x),(x—y)2=(y—x)2,(x—y)3=—(y—x)3。

  5.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帶符號的n次方,可按分式符號法則,變成整個分式的符號,然後再按—1的偶次方為正、奇次方為負來處理。當然,簡單的分式之分子分母可直接乘方。

  6.注意混合運算中應先算括號,再算乘方,然後乘除,最後算加減。

  (八)分數的加減法

  1.通分與約分雖都是針對分式而言,但卻是兩種相反的變形。約分是針對一個分式而言,而通分是針對多個分式而言;約分是把分式化簡,而通分是把分式化繁,從而把各分式的分母統一起來。

  2.通分和約分都是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進行變形,其共同點是保持分式的值不變。

  3.一般地,通分結果中,分母不展開而寫成連乘積的形式,分子則乘出來寫成多項式,為進一步運算作準備。

  4.通分的依據:分式的基本性質。

  5.通分的關鍵:確定幾個分式的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作公分母,這樣的公分母叫做最簡公分母。

  6.類比分數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7.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的法則是: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同分母的分式加減運算,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這就是把分式的運算轉化為整式運算。

  8.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9.同分母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只須將分子作加減運算,但注意每個分子是個整體,要適時添上括號。

  10.對於整式和分式之間的加減運算,則把整式看成一個整體,即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式,以便通分。

  11.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首先觀察每個公式是否最簡分式,能約分的先約分,使分式簡化,然後再通分,這樣可使運算簡化。

  12.作為最後結果,如果是分式則應該是最簡分式。

  (九)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引例:一數的a倍(a≠0)等於b,求這個數。用x表示這個數,根據題意,可得方程 ax=b(a≠0)

  在這個方程中,x是未知數,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數。對x來說,字母a是x的係數,b是常數項。這個方程就是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與以前學過的只含有數字係數的方程的解法相同,但必須特別注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去乘或除方程的兩邊,這個式子的值不能等於零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6

  二次根式知識點

  (一)一般地,形如√a的代數式叫做二次根式,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當a≥0時,√a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當a小於0時,√a的值為純虛數。

  (二)二次根式的加減法

  1.同類二次根式:一般地,把幾個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後,如果它們的被開方數相同,就把這幾個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

  2.合併同類二次根式:把幾個同類二次根式合併為一個二次根式就叫做合併同類二次根式。

  3.二次根式加減時,可以先將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再將被開方數相同的進行合併。

  (三)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二次根式相乘除,把被開方數相乘除,根指數不變,再把結果化為最簡二次根式。

  一次函式知識點

  (一)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且k≠0)的函式,叫做一次函式,其中x是自變數。當b=0時,一次函式y=kx,又叫做正比例函式。

  (二)一次函式的影象及性質

  1.在一次函式上的任意一點P(x,y),都滿足等式:y=kx+b。

  2.一次函式與y軸交點的座標總是(0,b),與x軸總是交於(-b/k,0)。

  3.正比例函式的影象總是過原點。

  4.k,b與函式影象所在象限的關係:

  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當k<0時,y隨x的增大而減小。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二、三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三、四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一、二、四象限;

  當k<0,b<0時,直線透過二、三、四象限;

  當b=0時,直線透過原點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式的影象。

  這時,當k>0時,直線只通過一、三象限;當k<0時,直線只通過二、四象限。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7

  1、變數與常量

  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叫做變數,數值保持不變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與y,如果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麼就說x是自變數,y是x的函式。

  2、函式解析式

  用來表示函式關係的數學式子叫做函式解析式或函式關係式。

  使函式有意義的自變數的取值的全體,叫做自變數的取值範圍。

  3、函式的三種表示法及其優缺點

  (1)解析法

  兩個變數間的函式關係,有時可以用一個含有這兩個變數及數字運算子號的等式表示,這種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變數x的一系列值和函式y的對應值列成一個表來表示函式關係,這種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影象法

  用影象表示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影象法。

  4、由函式解析式畫其影象的一般步驟

  (1)列表:列表給出自變數與函式的一些對應值

  (2)描點:以表中每對對應值為座標,在座標平面內描出相應的點

  (3)連線:按照自變數由小到大的順序,把所描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8

  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

  (1)多邊形的一些要素:

  邊:組成多邊形的各條線段叫做多邊形的邊。

  頂點:每相鄰兩條邊的公共端點叫做多邊形的頂點。

  內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多邊形的內角,一個n邊形有n個內角。

  外角:多邊形的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

  (2)在定義中應注意:

  ①一些線段(多邊形的邊數是大於等於3的正整數);

  ②首尾順次相連,二者缺一不可;

  ③理解時要特別注意“在同一平面內”這個條件,其目的是為了排除幾個點不共面的情況,即空間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9

  一、 在平面內,確定物體的位置一般需要兩個資料。

  二、平面直角座標系及有關概念

  1、平面直角座標系

  在平面內,兩條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座標系。其中,水平的數軸叫做x軸或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鉛直的數軸叫做y軸或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x軸和y軸統稱座標軸。它們的公共原點O稱為直角座標系的原點;建立了直角座標系的平面,叫做座標平面。

  2、為了便於描述座標平面內點的位置,把座標平面被x軸和y軸分割而成的四個部分,分別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軸和y軸上的點(座標軸上的點),不屬於任何一個象限。

  3、點的座標的概念

  對於平面內任意一點P,過點P分別x軸、y軸向作垂線,垂足在上x軸、y軸對應的數a,b分別叫做點P的橫座標、縱座標,有序數對(a,b)叫做點P的座標。

  點的座標用(a,b)表示,其順序是橫座標在前,縱座標在後,中間有,分開,橫、縱座標的位置不能顛倒。平面內點的座標是有序實數對,當 時,(a,b)和(b,a)是兩個不同點的座標。

  平面內點的與有序實數對是一一對應的。

  4、不同位置的點的座標的特徵

  (1)、各象限內點的座標的特徵

  點P(x,y)在第一象限:x0

  點P(x,y)在第二象限:x0

  點P(x,y)在第三象限:x0

  點P(x,y)在第四象限:x0

  (2)、座標軸上的點的特徵

  點P(x,y)在x軸上,y=0 ,x為任意實數

  點P(x,y)在y軸上,x=0 ,y為任意實數

  點P(x,y)既在x軸上,又在y軸上, x,y同時為零,即點P座標為(0,0)即原點

  (3)、兩條座標軸夾角平分線上點的座標的特徵

  點P(x,y)在第一、三象限夾角平分線(直線y=x)上,x與y相等

  點P(x,y)在第二、四象限夾角平分線上,x與y互為相反數

  (4)、和座標軸平行的直線上點的座標的特徵

  位於平行於x軸的直線上的各點的縱座標相同。

  位於平行於y軸的直線上的各點的橫座標相同。

  (5)、關於x軸、y軸或原點對稱的點的座標的特徵

  點P與點p關於x軸對稱 橫座標相等,縱座標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於x軸的對稱點為P(x,-y)

  點P與點p關於y軸對稱 縱座標相等,橫座標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於y軸的對稱點為P(-x,y)

  點P與點p關於原點對稱 橫、縱座標均互為相反數,即點P(x,y)關於原點的對稱點為P(-x,-y)

  (6)、點到座標軸及原點的距離

  點P(x,y)到座標軸及原點的距離:

  (1)點P(x,y)到x軸的距離等於|y|;

  (2)點P(x,y)到y軸的距離等於|x|;

  (3)點P(x,y)到原點的距離等於根號x*x+y*y

  三、座標變化與圖形變化的規律:

  座標(x,y)的變化

  圖形的變化

  x a或y a

  被橫向或縱向拉長(壓縮)為原來的a倍

  x a,y a

  放大(縮小)為原來的a倍

  x (-1)或y (-1)

  關於y軸或x軸對稱

  x (-1),y (-1)

  關於原點成中心對稱

  x +a或y+ a

  沿x軸或y軸平移a個單位

  x +a,y+ a

  沿x軸平移a個單位,再沿y軸平移a個單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0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定義: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並且B中含有字母,那麼式子 叫做分式。

  二、分式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同乘或除以一個不等於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三、分式計算:分式乘法法則: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分母。

  分式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四、整數指數冪:(1) (2)較小數的科學記數法;

  五、分式方程檢驗方法:將整式方程的解帶入最簡公分母,如果最簡公分母的值不為0,則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則,這個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這個解是增根,原方程無解)。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式

  一、形如y= (k為常數,k≠0)的函式稱為反比例函式;

  二、反比例函式的影象屬於雙曲線;

  三、性質: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一、第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減小;

  當k<0時,雙曲線的兩支分別位於第二、第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y值隨x值的增大而增大。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麼

  二、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 ,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經過證明被確認正確的命題叫做定理。

  四、我們把題設、結論正好相反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叫做原命題,那麼另一個叫做它的逆命題。(例: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十九章 四邊形

  一、平行四邊形:

  1、定義: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3、判定:

  (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2)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5)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定義)

  4、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於三角形的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二、矩形:

  1、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2、性質: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對角線平分且相等。

  3、判定:

  (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定義)

  (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3)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

  4、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三、菱形:

  1、定義: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2、性質: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並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3、判定:

  (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定義)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3)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

  4、S菱形=底×高 S菱形= ab(a、b為兩條對角線)

  四、正方形:

  1、定義: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或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2、性質: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3、判定:

  (1)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五、梯形:

  1、定義: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2、等腰梯形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性質: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判定:同一底上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梯形的中位線分別平行於上、下兩底,且等於上、下兩底和的一半。

  六、重心:

  1、線段的重心就是線段的中點。

  2、平行四邊形的重心是它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3、三角形的三條中線交於疑點,這一點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七、數學活動(教材115頁):

  1、摺紙多60°、30°、15°的角證明方法(重點30°角)

  2、寬和長的比是 (約為0.618)的矩形叫做黃金矩形。

  第二十章 資料的分析

  一、加權平均數:計算公式(教材125頁。)

  二、中位數:將一組資料按照由小到大(大到小)的順序排列,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奇數,則處於中間位置的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如果資料的個數是偶數,則中間兩個資料的平均數就是這組資料的中位數。

  三、眾數:一組資料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資料就是這組資料的眾數(mode)。

  四、極差:一組資料中的最大資料與最小資料的差叫做這組資料的極差(range)。

  五、方差:

  1、計算公式: ( 表示 的平均數)

  2、性質:方差越大,資料的波動越大;方差越小,資料的波動越小,就越穩定。

  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步驟:

  1.收集資料

  2.整理資料

  3.描述資料

  4.分析資料

  5.撰寫調查報告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1

  一.定義

  1.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即x2=a,那麼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叫做被開方數。

  2.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3.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求一個數的立方根的運算,叫做開立方。

  4.任何一個有理數都可以寫成有限小數或無限迴圈小數的形式,任何有限小數或無限迴圈小數也都是有理數。

  5.無限不迴圈小數又叫無理數。

  6.有理數和無理數統稱實數。

  7.數軸上的點與實數一一對應,平面直角座標系中與有序實數對之間也是一一對應的。

  二.重點

  1.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

  2.正數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其中正的平方根就是這個數的算術平方根。

  3.當被開方數的小數點向右每移動兩位,它的算術平方根的小數點就向右移動一位。

  4.當被平方數小數點每向右移動三位,它的立方根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5.數a的相反數是-a[a為任意實數],一個正實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一個負實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0的絕對值是0。

  三.注意

  1.被開方數一定是非負數。

  2.0,1的算術平方根是它本身;0的平方根是0,負數沒有平方根;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0的立方根是0。

  3.帶根號的無理數的整數倍或幾分之幾仍是無理數;帶根號的數若開之後是有理數則是有理數;任何一個有理數都能寫成分數的形式。

  以上就是數學網為大家提供的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實數希望能對考生產生幫助,更多資料請諮詢數學網中考頻道。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2

  平方根與立方根知識點

  平方根:

  概括1:一般地,如果一個數的平方等於a,這個數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就是說,如果x=a,那麼x就叫做a的平方根。如:23與-23都是529的平方根。

  因為(±23)=529,所以±23是529的平方根。問:(1)16,49,100,1100都是正數,它們有幾個平方根?平方根之間有什麼關係?(2)0的平方根是什麼?

  概括2: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0有一個平方根,它是0本身;負數沒有平方根。

  概括3:求一個數a(a≥0)的平方根的運算,叫做開平方。

  開平方運算是已知指數和冪求底數。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一個數可以是正數、負數或者是0,它的平方數只有一個,正數或負數的平方都是正數,0的平方是0。但一個正數的平方根卻有兩個,這兩個數互為相反數,0的平方根是0。負數沒有平方根。因為平方與開平方互為逆運算,因此我們可以透過平方運算來求一個數的平方根,也可以透過平方運算來檢驗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平方根。

  一、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正數a有兩個平方根(表示為?根,表示為a。0的平方根也叫做0的算術平方根,因此0的算術平方根是0,即0。”是算術平方根的符號,a就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a的意義有兩點:a,我們把其中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術平方

  (1)被開方數a表示非負數,即a≥0;

  (2)a也表示非負數,即a≥0。也就是說,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是非負數。負數不存在算術平方根,即a<0時,a無意義。

  如:=3,8是64的算術平方根,6無意義。9既表示對9進行開平方運算,也表示9的正的平方根。

  二、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的區別在於

  ①定義不同;

  ②個數不同: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而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只有一個;

  ③表示方法不同:正數a的平方根表示為a,正數a的算術平方根表示為a;

  ④取值範圍不同:正數的算術平方根一定是正數,正數的平方根是一正一負。

  ⑤0的平方根與算術平方根都是0。

  三、例題講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算術平方根:

  (1)100;

  (2)49;

  (3)0.8164

  注意:由於正數的算術平方根是正數,零的算術平方根是零,可將它們概括成: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是非負數,即當a≥0時,a≥0(當a<0時,a無意義)

  用幾何圖形可以直觀地表示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如有一個面積為a(a應是非負數)、邊長為x的正方形就表示a的算術平方根。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算術平方根的符號“”不僅是一個運算子號,如a≥0時,a表示對非負數a進行開平方運算,另一方面也是一個性質符號,即表示非負數a的正的平方根。

  3、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義: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這個數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即如果x?a,那麼x叫做a的立方根

  (2)一個數a的立方根,讀作:“三次根號a”,其中a叫被開方數,3叫根指數,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

  (3)一個正數有一個正的立方根;0有一個立方根,是它本身;一個負數有一個負的立方根;任何數都有的立方根。

  (4)利用開立方和立方互為逆運算關係,求一個數的立方根,就可以利用這種互逆關係,檢驗其正確性,求負數的立方根,可以先求出這個負數的絕對值的立方根,再取其相反數。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3

  平方根:

  ①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正數X就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

  ②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個正數有2個平方根/0的平方根為0/負數沒有平方根。

  ④求一個數A的平方根運算,叫做開平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立方根:

  ①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於A,那麼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數的立方根是正數、0的立方根是0、負數的立方根是負數。

  ③求一個數A的立方根的運算叫開立方,其中A叫做被開方數。

  實數:

  ①實數分有理數和無理數。

  ②在實數範圍內,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和有理數範圍內的相反數,倒數,絕對值的意義完全一樣。

  ③每一個實數都可以在數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

  平面直角座標系

  平面直角座標系:在平面內畫兩條互相垂直、原點重合的數軸,組成平面直角座標系。

  水平的數軸稱為x軸或橫軸,豎直的數軸稱為y軸或縱軸,兩座標軸的交點為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原點。

  平面直角座標系的要素:

  ①在同一平面

  ②兩條數軸

  ③互相垂直

  ④原點重合

  三個規定:

  ①正方向的規定橫軸取向右為正方向,縱軸取向上為正方向

  ②單位長度的規定;一般情況,橫軸、縱軸單位長度相同;實際有時也可不同,但同一數軸上必須相同。

  ③象限的規定:右上為第一象限、左上為第二象限、左下為第三象限、右下為第四象限。

  平面直角座標系的構成

  在同一個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點的兩條數軸構成平面直角座標系,簡稱為直角座標系。通常,兩條數軸分別置於水平位置與鉛直位置,取向右與向上的方向分別為兩條數軸的正方向。水平的數軸叫做X軸或橫軸,鉛直的數軸叫做Y軸或縱軸,X軸或Y軸統稱為座標軸,它們的公共原點O稱為直角座標系的原點。

  點的座標的性質

  建立了平面直角座標系後,對於座標系平面內的任何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座標。反過來,對於任何一個座標,我們可以在座標平面內確定它所表示的一個點。

  對於平面內任意一點C,過點C分別向X軸、Y軸作垂線,垂足在X軸、Y軸上的對應點a,b分別叫做點C的橫座標、縱座標,有序實數對(a,b)叫做點C的座標。

  一個點在不同的象限或座標軸上,點的座標不一樣。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

  如果多項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沒有公因式的多項式就考慮運用公式法;若是四項或四項以上的多項式,通常採用分組分解法,最後運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為:“一提”、“二套”、“三分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個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否則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題目沒有明確指出在哪個範圍內因式分解,應該是指在有理數範圍內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結果,必須是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義: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的變形叫把這個多項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

  ①結果必須是整式

  ②結果必須是積的形式

  ③結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與整式乘法的關係:m(a+b+c)

  公因式:一個多項式每項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公因式確定方法

  ①係數是整數時取各項最大公約數。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

  ③係數最大公約數與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冪的積就是這個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驟:

  ①確定公因式。

  ②確定商式

  ③公因式與商式寫成積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準丟字母

  ②不準丟常數項注意查項數

  ③雙重括號化成單括號

  ④結果按數單字母單項式多項式順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寫成冪的形式

  ⑥首項負號放括號外

  ⑦括號內同類項合併。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4

  軸對稱

  1.如果一個平面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摺疊後,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

  2.性質

  (1)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

  (2)如果兩個圖形成軸對稱,那麼對稱軸是對稱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一次函式

  (一)一次函式是函式中的一種,一般形如y=kx+b(k,b是常數,k≠0),其中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特別地,當b=0時,y=kx+b(k為常數,k≠0),y叫做x的正比例函式。

  (二)函式三要素

  1.定義域:設x、y是兩個變數,變數x的變化範圍為D,如果對於每一個數x∈D,變數y遵照一定的法則總有確定的數值與之對應,則稱y是x的函式,記作y=f(x),x∈D,x稱為自變數,y稱為因變數,數集D稱為這個函式的定義域。

  2.在函式經典定義中,因變數改變而改變的取值範圍叫做這個函式的值域,在函式現代定義中是指定義域中所有元素在某個對應法則下對應的所有的象所組成的集合。如:f(x)=x,那麼f(x)的取值範圍就是函式f(x)的值域。

  3.對應法則:一般地說,在函式記號y=f(x)中,“f”即表示對應法則,等式y=f(x)表明,對於定義域中的任意的x值,在對應法則“f”的作用下,即可得到值域中唯一y值。

  (三)一次函式的表示方法

  1.解析式法:用含自變數x的式子表示函式的方法叫做解析式法。

  2.列表法:把一系列x的值對應的函式值y列成一個表來表示的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3.影象法:用圖象來表示函式關係的方法叫做圖象法。

  (四)一次函式的性質

  1.y的變化值與對應的x的變化值成正比例,比值為k。即:y=kx+b(k≠0)(k不等於0,且k,b為常數)。

  2.當x=0時,b為函式在y軸上的交點,座標為(0,b)。當y=0時,該函式圖象在x軸上的交點座標為(-b/k,0)。

  3.k為一次函式y=kx+b的斜率,k=tanθ(角θ為一次函式圖象與x軸正方向夾角,θ≠90°)。

  4.當b=0時(即y=kx),一次函式圖象變為正比例函式,正比例函式是特殊的一次函式。

  5.函式圖象性質:當k相同,且b不相等,影象平行;當k不同,且b相等,圖象相交於Y軸;當k互為負倒數時,兩直線垂直。

  6.平移時:上加下減在末尾,左加右減在中間。

  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等於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那麼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邊的性質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那麼等於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於斜邊的一半。

  要點詮釋: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語言敘述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說成“兩條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應該說成“三角形兩邊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還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種判定方法。

  圖形的平移與旋轉

  1.平移,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將一個圖形上的所有點都按照某個直線方向做相同距離的移動,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圖形的平移運動,簡稱平移。

  2.平移性質

  (1)圖形平移前後的形狀和大小沒有變化,只是位置發生變化。

  (2)圖形平移後,對應點連成的線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拓展閱讀:初中數學提高解題速度的方法

  認真仔細審題

  對於一道具體的習題,解題時最重要的環節是審題。審題的第一步是讀題,這是獲取資訊量和思考的過程。讀題要慢,一邊讀,一邊想,應特別注意每一句話的內在涵義,並從中找出隱含條件。

  有些學生沒有養成讀題、思考的習慣,心裡著急,匆匆一看,就開始解題,結果常常是漏掉了一些資訊,花了很長時間解不出來,還找不到原因,想快卻慢了。所以,在實際解題時,應特別注意,審題要認真、仔細。

  做好歸納總結

  在解過一定數量的習題之後,對所涉及到的知識、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以便使解題思路更為清晰,就能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對於類似的習題一目瞭然,可以節約大量的解題時間。

  熟悉習題內容

  解題、做練習只是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學習的全部,你不能為解題而解題。解題時,我們的概念越清晰,對公式、定理和規則越熟悉,解題速度就越快。

  因此,我們在解題之前,應透過閱讀教科書和做簡單的練習,先熟悉、記憶和辨別這些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其涵義的本質,接著馬上就做後面所配的練習,一刻也不要停留。

  學會主動畫圖

  畫圖是一個翻譯的過程,把解題時的抽象思維,變成了形象思維,從而降低了解題難度。有些題目,只要分析圖一畫出來,其中的關係就變得一目瞭然。尤其是對於幾何題,包括解析幾何題,若不會畫圖,有時簡直是無從下手。

  因此,牢記各種題型的基本作圖方法,牢記各種函式的影象和意義及演變過程和條件,對於提高解題速度非常重要。

  逐步增加難度

  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都是從簡單到複雜。簡單的問題解多了,從而使概念清晰了,對公式、定理以及解題步驟熟悉了,解題時就會形成跳躍性思維,解題的速度就會大大提高。

  我們在學習時,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先去解那些看似簡單,卻很重要的習題,以不斷提高解題速度和解題能力。隨著速度和能力的提高,再逐漸增加難度,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5

  一次函式

  (1)正比例函式: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數,k?0)的函式,叫做正比例函式,其中k叫做比例係數;

  (2)正比例函式影象特徵:一些過原點的直線;

  (3)影象性質:

  ①當k>0時,函式y=kx的影象經過第一、三象限,從左向右上升,即隨著x的增大y也增大;

  ②當k<0時,函式y=kx的影象經過第二、四象限,從左向右下降,即隨著x的增大y反而減小;

  (4)求正比例函式的解析式:已知一個非原點即可;

  (5)畫正比例函式影象:經過原點和點(1,k);(或另外一個非原點)

  (6)一次函式: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數,k?0)的函式,叫做一次函式;

  (7)正比例函式是一種特殊的一次函式;(因為當b=0時,y=kx+b即為y=kx)

  (8)一次函式影象特徵:一些直線;

  (9)性質:

  ①y=kx與y=kx+b的傾斜程度一樣,y=kx+b可看成由y=kx平移|b|個單位長度而得;(當b>0,向上平移;當b<0,向下平移)

  ②當k>0時,直線y=kx+b由左至右上升,即y隨著x的增大而增大;

  ③當k<0時,直線y=kx+b由左至右下降,即y隨著x的增大而減小;

  ④當b>0時,直線y=kx+b與y軸正半軸有交點為(0,b);

  ⑤當b<0時,直線y=kx+b與y軸負半軸有交點為(0,b);

  (10)求一次函式的解析式:即要求k與b的值;

  (11)畫一次函式的影象:已知兩點;

  用函式觀點看方程(組)與不等式

  (1)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轉化為:當某個一次函式的值為0時,求相應的自變數的值;從影象上看,這相當於已知直線y=kx+b,確定它與x軸交點的橫座標的值;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當一次函式值大(小)於0時,求自變數相應的取值範圍;

  (3)每個二元一次方程都對應一個一元一次函式,於是也對應一條直線;

  (4)一般地,每個二元一次方程組都對應兩個一次函式,於是也對應兩條直線。從“數”的角度看,解方程組相當於考慮自變數為何值時兩個函式的值相等,以及這個函式值是何值;從“形”的角度看,解方程組相當於確定兩條直線交點的座標;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6

  一、分式

  1、兩個整數不能整除時,出現了分數;類似地,當兩個整式不能整除時,就出現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麼稱為分式,對於任意一個分式,分母都不能為零。

  2、整式和分式統稱為有理式,即有:

  3、進行分數的化簡與運算時,常要進行約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據是分數的基本性質:分式的分子與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不等於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變。

  4、一個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時,可以運用分式的基本性質,把這個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時除以它的們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約去,這叫做約分。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後,與被除式相乘。

  2、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

  逆向運用,當n為整數時,仍然有成立。

  3、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簡分式。

  三、分式的加減法

  1、分式與分數類似,也可以通分。根據分式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減法:

  分式的加減法與分數的加減法一樣,分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2)異號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變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加減;

  3、概念內涵:

  通分的關鍵是確定最簡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簡公分母的係數,取各分母系數的最小公倍數;最簡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冪的積,如果分母是多項式,則首先對多項式進行因式分解。

  四、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在方程的兩邊都乘最簡公分母,約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這個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簡公分母,看結果是不是零,使最簡公母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捨去。

  2、列分式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①審清題意;

  ②設未知數;

  ③根據題意找相等關係,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並驗根;

  ⑤寫出答案。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7

  (一)運用公式法:

  我們知道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互為逆變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是把多項式分解因式。於是有: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過來,就可以用來把某些多項式分解因式。這種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運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語言: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差的積。這個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時,各項如果有公因式應先提公因式,再進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須進行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不能再分解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過來,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這就是說,兩個數的平方和,加上(或者減去)這兩個數的積的2倍,等於這兩個數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這樣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兩個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點

  ①項數:三項

  ②有兩項是兩個數的的平方和,這兩項的符號相同。

  ③有一項是這兩個數的積的兩倍。

  (3)當多項式中有公因式時,應該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單項式,也可以表示多項式。這裡只要將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須分解到每一個多項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為止。

  (五)分組分解法

  我們看多項式am+an+bm+bn,這四項中沒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

  如果我們把它分成兩組(am+an)和(bm+bn),這兩組能分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別分解因式。

  原式=(am+an)+(bm+bn)

  =a(m+n)+b(m+n)

  做到這一步不叫把多項式分解因式,因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義。但不難看出這兩項還有公因式(m+n),因此還能繼續分解,所以

  原式=(am+an)+(bm+bn)

  =a(m+n)+b(m+n)

  =(m+n)*(a+b)

  這種利用分組來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分組分解法,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一個多項式的項分組並提取公因式後它們的另一個因式正好相同,那麼這個多項式就可以用分組分解法來分解因式。

  (六)提公因式法

  在運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個多項式因式分解時,首先觀察多項式的結構特點,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一個多項式時,可以用設輔助元的方法把它轉化為單項式,也可以把這個多項式因式看作一個整體,直接提取公因式;當多項式各項的公因式是隱含的時候,要把多項式進行適當的變形,或改變符號,直到可確定多項式的公因式。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8

  一、軸對稱圖形

  1.把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摺疊,如果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完全重合,那麼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就是它的對稱軸。這時我們也說這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成軸)對稱。

  2.把一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摺疊,如果它能與另一個圖形完全重合,那麼就說這兩個圖關於這條直線對稱。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摺疊後重合的點是對應點,叫做對稱點

  3、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的區別與聯絡

  4.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的性質

  ①關於某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

  ②如果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對稱,那麼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③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④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條直線垂直平分,那麼這兩個圖形關於這條直線對稱。

  ⑤兩個圖形關於某條直線成軸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麼交點在對稱軸上。

  二、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定義:經過線段中點並且垂直於這條線段的直線,叫做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也叫中垂線。

  2.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與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

  3.判定: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線上段的垂直平分線上

  三、用座標表示軸對稱小結:

  1.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

  ①關於x軸對稱的點橫座標相等,縱座標互為相反數;

  ②關於y軸對稱的點橫座標互為相反數,縱座標相等;

  ③關於原點對稱的點橫座標和縱座標互為相反數;

  ④與X軸或Y軸平行的直線的兩個點橫(縱)座標的關係;

  ⑤關於與直線X=C或Y=C對稱的座標

  點(x,y)關於x軸對稱的點的座標為___(x,-y)_____

  點(x,y)關於y軸對稱的點的座標為___(-x,y)___

  2.三角形三條邊的垂直平分線相交於一點,這個點到三角形三個頂點的距離相等

  四、(等腰三角形)知識點回顧

  1.等腰三角形的性質

  ①.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底邊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線合一)

  理解: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線就可以推知另兩線。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麼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

  五、(等邊三角形)知識點回顧

  1.等邊三角形的性質:

  等邊三角形的三個角都相等,並且每一個角都等於600。

  2、等邊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②有一個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個銳角等於300,那麼它所對的直角邊等於斜邊的一半。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9

  勾股定理

  在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Rt△)中(等腰直角三角形也算在內),兩條直角邊的長度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度的平方,這就叫做勾股定理。即勾的長度的平方加股的長度的平方等於弦的長度的平方。[1]如果用a,b,c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和斜邊,那麼a+b=c。

  簡介

  勾股定理是餘弦定理的一個特例。這個定理在中國又稱為“商高定理”(相傳大禹治水時,就會運用此定理來解決治水中的計算問題),在外國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或者“百牛定理”。(畢達哥拉斯發現了這個定理後,即斬了百頭牛作慶祝,因此又稱“百牛定理”)。

  他們發現勾股定理的時間都比中國晚(中國是最早發現這一幾何寶藏的國家)。目前初二學生開始學習,教材的證明方法大多采用趙爽弦圖,證明使用青朱出入圖。

  勾股定理是一個基本的幾何定理,是數形結合的紐帶之一。

  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如果用a、b和c分別表示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和斜邊,那麼a^2+b^2=c^2。

  勾股定理內容

  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也算在內)兩直角邊(即“勾”“股”短的為勾,長的為股)邊長平方和等於斜邊(即“弦”)邊長的平方。

  也就是說設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為a和b,斜邊為c,那麼a的平方+b的平方=c的平方a+b=c。

  勾股定理現發現約有5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中國古代著名數學家商高說:“若勾三,股四,則弦五。”它被記錄在了《九章算術》中。

  推廣

  1、如果將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看作二維平面上的向量,將兩直角邊看作在平面直角座標系座標軸上的投影,則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考察勾股定理的意義。即,向量長度的平方等於它在其所在空間一組正交基上投影長度的平方之和。

  2、勾股定理是餘弦定理的特殊情況。

【初二數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