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對話教學設計

對話教學設計

對話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對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話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⑴ 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⑵ 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⑶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⑷ 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對話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建立“提示語的”概念,讓學生了解提示語的幾種形式,並會用上兩種以上。

  2、讓學生了解提示語在中間時,標點符號的正確打法。

  3、讓學生知道寫對話時,要講究格式。

  二、教學重點:

  會使用不同形式的提示語寫對話,做到格式和標點的正確。

  三、教學難點:

  會用提示語在中間的形式來寫對話,能將提示語寫得生動、具體。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孩子們,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快樂學習之旅吧!知道李詠叔叔嗎?知道李詠叔叔現在主持的一個新欄目“詠樂匯”嗎?看來很多孩子都像老師一樣喜歡李詠叔叔。今天啊,老師也要在這裡模仿李詠叔叔,過一把當主持人的癮。“詠樂匯”呢,每期都會邀請一位社會精英作嘉賓,我今天也要邀請一位小嘉賓上來跟我交流。這個份幸運會落到誰的頭上呢?誰都有機會,因為你們的學號全都在這裡。(拿出“幸運罐”。)我請一位幸運小使者來揭曉這個秘密。(使者上臺抽出幸運者。)

  祝賀你!準備好接受我的採訪了嗎?

  你覺得自己最棒的是什麼?是怎麼練成的?有什麼好經驗分享給大家嗎?

  好,謝謝你接受我的採訪,還給大家分享了你的成功經驗。

  孩子們,剛才我們這樣的交流,就叫“對話”。看來啊,對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沒有對話我們人與人之間就很難進行交流。如果用文字把人物的對話生動地記錄下來,就叫“對話描寫”。(板書:對話描寫)那麼怎樣才能把對話寫得生動、具體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寫好對話。

  (二)範文引路,揣摩寫法

  1、出示例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提示語的用法

  (1)我們先來讀一讀一位三年級學生寫的作文。先默讀,再抽生讀。生邊讀邊想:例文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2)這篇短文裡寫得最多的是什麼?(對話)

  (3)看來不僅在生活中對話很重要,寫作文時寫好對話也很重要。第一,寫好對話能幫助我們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二,寫好對話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敘述一件事情。

  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怎麼樣?好,好在哪裡?

  (4)大家再仔細觀察,這位小作者在寫對話時,運用了幾種提示語的形式?分別是哪幾種?

  在對話描寫中,告訴我們話是誰說的,怎樣說的這樣的語句叫提示語。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運用了提示語有在前面的、後面的、中間的,以及沒有提示語的這幾種形式。

  (5)對比觀察,提示語豐富的重要性。(課件出示只有一種形式的提示語的對話,內容還是和剛才一樣。)你們覺得哪篇文章好?為什麼?

  所以我們自己在寫對話的時候就要注意這個問題,儘量變換一下提示語的形式,就不會顯得幹吧、死板。

  (6)還有什麼發現沒有?有這樣一些詞,如果我把它們去掉,試試看,會有什麼感受?

  看,提示語裡每個表示說的詞語如:“說”、“喊”或“回答”的前面都有修飾的詞語,告訴我們說話者是怎樣說的,怎樣喊的,或是怎樣回答的。發現沒有?對比去掉修飾語跟不去修飾語的不同效果。透過學習這篇作文,我們知道了提示語的不同形式,知道了提示語要寫得生動、具體才好。那你們能不能學著寫一寫呢?

  小試牛刀一:

  接下來我們要分角色表演。仔細聽聽,是幾個人在講話,哪幾個人,年齡有什麼特點。

  大人:沒洗乾淨的東西是不能吃的!

  孩子:不要緊。

  大人:吃不乾淨的東西是要生病的。

  孩子:我知道啦。

  聽清楚了嗎?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想象在題單上給這段對話加上提示語:想想她們是在什麼情況下說這些話的,說話時會有什麼樣的動作和表情。

  交流展示自己的作業。師生共同評價。

  2、再次出示例文,感悟標點符號的用法。

  大家再看看,你在標點方面有沒有什麼發現?

  (如果提示語在中間,“說”後面是逗號。

  如果提示語在前面,“說”後面打冒號。

  如果提示語在後面,“說”後面打句號。

  明白了標點符號的用法了,能試著標一標嗎?我們再來完成一個練習。小試牛刀二:

  我們再來看看這篇文章,它在格式上有什麼特點呢?

  (每個人的話都是另起一行來寫的。)

  對了,孩子們真是善於觀察的孩子,我們發現了作者在寫每個人的話時都是另起一行來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呢?(強調對話的重要,使我們看起來清楚明瞭,提示語形式多樣時,分段寫才能分清是誰說的話。)

  我們在寫對話的時候,也像他這樣來寫,好嗎?

  3、教師小結。(理清學生思路,提示重點。)

  透過閱讀,觀察,我們發現了這篇對話描寫寫得好,好在這幾個方面:首先,作者運用了四種形式的提示語,非常豐富,而且提示語中用了形容詞,顯得生動、具體;在標點符號方面,他特別注意了提示語在中間時,“說”後面要用逗號;他還很講究格式,把每個人說的話都另起一行來寫,讀起來清晰明瞭。如果你們在寫對話時做到以上幾點,一定也能寫得很好。想試著來寫寫嗎?

  (三)學以致用,巧妙遷移

  1、下面請觀看一段啞劇。我請一位同學來和老師配合表演這段啞劇,老師扮演媽媽,同學扮演孩子。誰願意來爭取這個機會?(與請上來的同學簡單交流一下。)

  剛才我們根據人物的語言想象出了人物的動作表情,現在我們反過來要根據人物的動作、表情來想象人物的語言。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透過我們的表情、動作,想象我們會說些什麼。

  (啞劇:媽媽下班回家,打開了她平時常拿的包,從裡面拿出一樣東西……)

  想想: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地點,我們會說些什麼呢?看誰想象的人物語言有意思。(默想半分鐘。)

  心裡有底了嗎?現在請根據你的想象,把這段對件事寫下來吧!同桌比比,看誰寫得又快又好,開始!

  2、出示“寫作提示”:我們在寫的時候記住做到這幾點。

  3、老師巡視指導。

  4、交流展示,師生共評。

對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認識本課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能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苗的見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見解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①向大家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

  ②向大家推薦一些書目:《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

  利用課餘時間讀讀。

對話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透過賞識《“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人物對話,品味人物對話中父母的語言,體會提示語在表現人物個性中的效果。

  2.瞭解對話提示語的四種表現形式。

  3.能根據提示語的位置恰當地使用標點符號。

  4.能夠根據具體的語境靈活交叉運用不同的提示語寫好人物對話。

  教學重點

  品味對話提示語在表現人物個性中的效果。

  教學難點

  能夠靈活交叉運用不同的提示語寫好人物對話。

  教學準備

 課件、作文紙、字典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習作內容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了課文,我們感受到父母的鼓勵和批評都飽含著愛。這節課我們仿照課文中精彩的人物對話,也來寫一個對話片段。(板書:仿寫人物對話)。

  二、品讀精彩片段,體會提示語的精妙。

  1. 我們先來回顧課文的對話片段。自由讀課文5-14自然段,思考:這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快到八點鐘時,父親終於推門而入。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詩吸引住了。我緊張極了。

  “這是什麼?”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詩。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上前說道。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父親開始讀詩。

  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個小時。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把詩扔回原處。

  我的眼睛溼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麼意思!” 母親嚷著,“這不是在你的公司裡。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我不明白”,父親並不退讓,“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麼?”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衝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飯廳裡,父母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

  2.交流;誰能用簡練的話說說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針對巴迪寫的詩父母發生的爭吵)

  3.交流:對於巴迪寫的詩,父親的觀點是怎樣的?

  作者成年後,再看這首詩,他有什麼感覺?

  (板書:父親 實事求是)

  母親呢?(板書:母親 鼓勵兒子)

  4.小結:父母因為觀點不同而發生了爭論(板書:爭論)。

  5.比較對話。

  出示:

  快到八點鐘時,父親終於推門而入。他進了飯廳,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詩吸引住了。我緊張極了。

  “這是什麼?”父親說。

  “親愛的,發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寫了一首詩,精彩極了……”母親說。

  “對不起,我自己會判斷的。”父親說。

  我把頭埋得低低的。詩只有十行,可我覺得他讀了幾個小時。

  “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父親說。

  我的眼睛溼潤了,頭也沉重得抬不起來。

  “親愛的,我真不懂你是什麼意思!” 母親說,“這不是在你的公司裡。巴迪還是個孩子,這是他寫的第一首詩,他需要鼓勵。”

  “我不明白”,父親說,“難道這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麼?”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衝出飯廳,跑進自己的房間,撲到床上失聲痛哭起來。飯廳裡,父母還在為那首詩爭吵著。

  (1)大家看,我把對話做了一些修改,讀一讀,有什麼感覺?

  (2)交流:這樣寫感覺怎麼樣?

  (3)小結:只用“說”,雖然也能清楚地表達父母的觀點,但是像課文那樣,讓人物帶上動作、表情來說話,揣摩人物的心理來寫話更能讓人置身於爭論的情境中(邊說邊板書:動作、表情、心理)。

  三、賞識美文,加深對話的認識。

  ⒊《羚羊木雕》節選

  “那隻羚羊哪兒去了?”媽媽突然問我。

  媽媽說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的桌子角上。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把它送給了我的好朋友萬芳。

  “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我小聲地說。

  “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我把它收起來了。”

  “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

  “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

  “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

  “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想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 “那麼貴重的東西怎麼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著喊了起來。

  1.快速默讀。思考:這個爭論的片段中,媽媽的觀點是什麼?“我”呢?

  2.交流:這個爭論的片段中,媽媽的觀點是什麼?“我”呢?作者張之路同樣也讓人物帶上動作、表情來說話,揣摩人物的心理寫對話,讓我們清楚地瞭解到人物對事情的態度。

  四、自主創作人物對話

  1.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過因為某件事跟別人意見不一致而發生的爭論呢?

  2.交流(商場裡、馬路上、家裡、學校、公交車上、菜市場……)?

  因為時間關係,咱們在寫的時候最好是開門見山,直接進入爭論場景。

  3.學生起草,老師巡視。

  4.全班交流。

  (1)指名讀。

  (2)交流:你聽出來了嗎?他(她)是因為什麼事與別人爭論?

  (3)老師引領學生具體修改。

  (4)小結: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要想你的文章出採,就要捨得花時間精力修改潤色。

對話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1、會寫本課的生字,辨別形近字並進行組詞,讀準易誤讀字的字音,掌握課文中較有特點的多音字的字音、字義與組詞。

  2、能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出現的生詞的意思;

  3、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

  情感與態度:激發學生對讀書學習的熱愛之情。

  一點:激發學生對讀書和學習的熱愛。

  一線:緊扣對話,聯絡實際。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一、新課匯入

  童年時的“竊讀”,讓“我”從書中得到了很大的樂趣。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篇課文《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二、初讀課文

  思考

  1、“小苗”和“大樹”分別指誰?(簡介季羨林)

  2、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都不一樣。你發現這篇課文與以往我們學過的課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訪談錄)

  (“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課文寫了小作者張鍅與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次採訪記錄。)

  三、模擬採訪

  結合插圖定好人物對話的基調:

  苗苗:稚氣、禮貌。

  季老:親切幽默、平易近人。

  四、按部分朗讀課文,逐層學習

  1、他們談了些什麼內容?

  (具體談了“閱讀、偏科、學習外語、積累古詩文”四個內容。)

  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思考、討論與交流。

  2、在苗苗與季爺爺的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由回答,只要能依據課文內容來修正自己在學習中的態度、方法與習慣即可。)

  預設

  (1)“閒書”問題:

  ①在苗苗對季老的採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在討論看閒書。那麼到底“閒書”指什麼,“正課”呢?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②從他們的談話中你瞭解到閱讀有哪些好處?(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結合自己的體會,還有什麼益處?老師也特別喜歡閱讀。我想這樣說,“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開啟知識的大門”。你能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③教師小結:看來,“閒書”不閒,著名詩人也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2)偏科:結合自己的學習。

  (3)學好外語:遊學、交流、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4)古詩詞積累:語文書上、中文經典。

  3、你們現在知道題目的真正的意思了嗎?

  (表面上與二人的名字密切相關,“小苗”指苗苗,“大樹”指季羨林。實際上“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會成都的內容。)

  五、拓展延伸

  採訪一位自己身邊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交流採訪要注意什麼,怎樣寫訪談錄。

  板書設計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訪談錄

  閒書不“閒”

  不要偏科

  學好外語

對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功能:問候和道別/自我介紹

  2、掌握語言: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

  3、掌握詞彙:too,boy,girl,Ms,good afternoon

  4、理解複數的概念。

  教學重點:如何利用新學的句子擴充套件對話

  教學難點:在原來學習的基礎上再增加語言的量比較難。

  教學用具:錄音機單詞卡圖片

  教學步驟:

  準備匯入:

  1.複習第一模組的語言點。在黑板上寫出下列對話:

  A:Hello,How are you?

  B:I’mfine,thankyou.

  2.告訴學生老師要說:“Hello。”他們要參照黑板上的例子回答。

  3.在教室四處走動,向一個學生問好,他/她要以B的身份回答。多做一些例子。

  4.讓學生分組做練習。要求他們與身邊的三個同學練習。

  活動1:聽音指圖

  1.讓學生開啟書看圖。指著圖用中文問他們是否能說出圖中人物的姓名(Sam,Daming,Lingling,Amy)。

  2.用中文就故事提問,如:孩子們在哪?為什麼老師要叫Daming“Ming”?孩子們為什麼笑?

  3.放錄音。再放一次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錄音邊指著相應的對話泡。

  4.舉起師的書,指著書上的人物,讓學生說出他們的姓名。

  教學技巧:

  讓學生做一個自己的名字牌,如果可能,讓他們放在桌上或粘在校服上。向不同的同學問候,打招呼。比如:“Hello…。”現在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互相打招呼。可以讓他們按角色名字來表演,而不用他們自己的名字。

  活動2:聽音說話

  1.讓學生看第二幅圖的對話。放錄音,每句後停頓,讓學生跟讀。解釋“too”與“also”意思相同。別人說:“I’m fine.”時,我們要說:“I’m fine,too.”

  2.讓學生合上書。指著自己書上的人物,擋住對話泡,看學生能否記住人物說的話。讓學生五人一組,朗讀課文。

  5、利用男孩,教讀boy再利用多個男孩教讀boys讓孩子們感知複數。同理可教授girl.

  6、學生表演對話。

  作業:1、聽錄音兩遍並背誦對話。

  2、與同學表演對話。

對話教學設計7

  【教材內容】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一單元第2課(需一個課時)。

  【教材分析】

  本文為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這一老一小,一個是德高望重學有建樹的著名學者,一個是剛開始求學的小學生。他們倆在年齡、閱歷、學識上有著巨大的懸殊,卻在平等和諧的氣氛中就閱讀展開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要努力培養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還要進行古詩文積累。這些不僅使苗苗受益,也使讀者受到啟發。

  【學情分析】

  本文作為略讀課文,且是對話形式的訪談錄,沒有複雜的句式、過多的修辭和深奧的詞句,完全口語化,放手讓學生自學,自讀自悟。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理念】

  閱讀是學生個體化行為,所以自讀自悟是閱讀的基礎,在略讀課中教師更應放手一些,要藉助閱讀提示,圍繞課文重難點,提出一兩個思考問題,讓學生在自由讀中積極思考,然後討論交流,理解課文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獲得自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學生談談自己最喜歡的作家。

  2、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同學採訪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麼。

  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3、互相交流:

  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指名讀導語,明確學習要求。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2、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互相評議。

  3、彙報:

  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三、自主閱讀,深入感悟

  1、季羨林先生對於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⑴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⑵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⑶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尊敬崇拜溢於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2、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對話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懂得桌椅來之不易,初步培養愛護公物的好習慣。

  2、學會本課的12個生字;理解“對話、椅子、現在、旁邊、生氣、愛護、木料、容易、工夫”等10個詞語的意思。

  3、學會看圖用“愛護”寫一句話。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5段中桌子說的話。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看圖,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2、學習生字詞。

  3、學習課文第一段。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會說話,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篇課文中的桌子椅子卻說起話來了。

  出示課題:9桌椅的對話說話和對話有什麼不同?(對話是指兩個或更多的人之間的談話)

  課文中是誰和誰在談話?學習“椅”,備實物區別凳子和椅子,說說“椅”為什麼是木字旁。

  看了課題你有什麼想法?

  1、桌子椅子為什麼事情說起話來?

  2、它們說了些什麼?

  二、教師範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容,學習生字詞。

  1、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想想能用什麼好辦法記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組交流用什麼辦法來記住生字。(引導學生用熟字來幫助識記生字。)

  3、檢查字詞。

  重點正音:嘆(tan)壞(huai) 疼(teng)

  重點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試讀課文。(分段讀)

  5、齊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來到教室門口,發現了什麼奇怪的事情?

  2、看插圖1:這時丁丁感到怎麼樣?誰能看著圖說說丁丁這時的樣子。他心裡怎麼想?

  誰能連起來說說丁丁這時的樣子和想法?

  3、誰來讀讀這段課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語氣讀出來。

  4、看圖說說丁丁坐的是怎樣一張椅子,難怪這張椅子要嘆氣了,它是怎麼嘛氣的,誰來試試。

  5、齊讀第一段。

  五、鞏固字詞。

  六、書寫指導。

  椅、接、腿、護:左窄右寬

  第:重點指導“弓”的位置。

  七、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複習鞏固生字、詞語。

  2、看圖,朗讀課文,理解2——6段課文,懂得桌椅來之不易。

  3、學習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認讀生字和詞語。

  2、指名板書生字“第”說說有幾筆,“腿”說說是什麼結構,為什麼用月字旁。

  3、一天早晨,丁丁來到教室門口,發現了什麼奇怪的事情?齊讀第三段。

  出示句子,讀一讀,第3句跟1、2兩句比較,省去了什麼,為什麼要省去?其它還有什麼也起了變化?(第1句後面的句號改為逗號)齊讀合併後的句子。

  二、學習課文2——4段。

  1、椅子為什麼要嘆氣呢?出示句子,怎樣把這兩句話合併成一句話?

  2、桌椅為什麼事而說起話來?

  3、丁丁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4、桌椅對丁丁的行為滿意嗎,你從圖上哪兒看出來?

  5、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桌椅的對話?(批評、埋怨)

  6、分角色朗讀2——4段。

  三、學習課文第五段。

  1、旁邊的桌椅聽了後怎弱,齊讀第五段。

  2、旁邊的桌椅為什麼都很生氣?(引導學生看插圖1,連起來說說桌椅被丁丁損壞的樣子。)

  他們怎樣說?自由讀一張桌子說的話,思考:這張桌子說了幾句話,每句話講什麼?

  3、他們是怎樣誇獎自己的小主人的?一位學生讀第1句,理解“這樣”指什麼?這些小朋友為什麼都很愛護桌椅?齊讀第2句。

  4、看插圖2,誰能看著四幅圖說說工人叔叔做成桌椅怎樣的不容易?

  (1)工人叔叔在森林裡鋸樹。

  (2)把木頭運到工廠,工人叔叔把圓木鋸成木料。

  (3)工人叔叔用木料做成一張張桌子。

  (4)工人阿姨把桌椅漆得油亮。

  工人叔叔從鋸大樹到做成桌椅,要花很多時間,書上用了哪一個詞?(工夫)

  5、朗讀指導。(用讚美和誇獎的語氣)

  6、一張桌子說了兩句話,第1句誇獎了小主人很愛護桌椅。第2句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愛護桌椅,你能把這兩句話背出來嗎?(自由準備;個別試背;齊背)

  四、學習第六段。

  1、聽了桌椅的對話,丁丁怎麼樣?齊讀最後一段。

  2、丁丁為什麼低下頭,臉也紅了?

  3、丁丁以後會怎樣做?

  4、你認為丁丁是個怎樣的孩子。(損壞桌椅是不對的,但能改正還是個好孩子。)

  5、朗讀全文。

  6、課堂作業。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鞏固練習。

  2、朗讀,背誦課文,總結全文,懂得要愛護桌椅,培養愛護公物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詞,聽寫詞語。

  2、口頭組詞。

  護:愛護、保護、護士、

  壞:破壞、損壞、壞蛋、壞事

  料:木料、材料、顏料、資料、

  3、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4、進一步理解詞義。

  對話:怎樣叫對話?課文中是誰和誰在對話?

  工夫:這道題我花很多工夫才想出來。喧裡的工夫指什麼?你能用工夫說一句話嗎?

  二、分段朗讀,讀出不同的語氣。

  1、齊讀第一段,讀出奇怪的語氣。

  2、讀桌椅的對話,讀出批評、埋怨的語氣。

  3、讀旁邊的桌椅的話,讀出誇獎、讚揚的語氣。

  4、齊讀最後一段,讀出丁丁知錯的語氣。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熟練背誦一張桌子說的話。

  五、總結全文,指導行為。

  1、說說學了這課你懂得了什麼?

  2、怎樣做才是愛護桌椅呢?你是怎樣對待桌椅的?

  3、我們不僅要愛護課桌椅,還應該愛護哪些公物,怎樣愛護?

  4、指導用愛護寫一句話。

  5、課堂作業6,看圖說說誰對誰不對,為什麼?

  六、課外作業,

  做一做:給桌椅洗個臉。

  比一比:誰的桌椅保護得好,定期進行評比,給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紅花。

  板書設計:

  木料來得不容易

  桌椅 愛護

  做花很多工夫

對話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詞典,認識本課生字,讀懂詞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獲得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課前準備】

  媒體資源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溫習課文,匯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林海音的《竊讀記》,體會了小姑娘的竊讀感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苗苗採訪著名作家 季羨林先生的內容。讓我們去看看他們都談了些什麼?

  下面我們先聽聽本課的朗讀,教師播放媒體資源。

  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把生字新詞及不明白的語句畫出來,

  教師抽查學生,檢查學生對課文生字詞的瞭解。

  二 精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1、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說說課文內容。

  2、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問題?

  (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結合插圖,體會文中人物的年齡、身份與情感,並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老的崇敬溢於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

  三 全班交流,重點研讀

  1、全班交流,重點交流“閒書”問題:

  (1)在苗苗對季老的採訪中,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討論看閒書。那麼閒書到底是什麼,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同學們能從兩個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的歡樂,幫助寫作。

  (3)教師小結:看來,“閒書”不閒,閒書也能發揮它的優勢,幫助大家寫好文章。

  今天老師要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那麼請先愛上閱讀吧!

  四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 佈置作業

  介紹自己喜歡讀的課外書,為大家推薦一些書目。

對話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道寫人物對話的要求、格式和一些技巧。

  2、透過仔細的觀察,豐富的想象,根據對話人的動作、神態、表情等,加上適當的修飾詞來寫好提示語。

  3、明白不同的人會說出不同的話,寫出的對話要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徵、年齡特徵,符合人物的職業身份,揭示人物的思想面貌。

  4、能夠寫一些簡單的對話,並且格式正確,書寫工整。

  5、學會修改自己的習作,力爭文通句順,標點使用正確。

  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怎樣寫個性化的語言和提示語,學生在習作中能夠學以致用。

  教學準備:PPT課件。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而人離不開說話。你可知道,一個人每分鐘大約說多少個字?(120個。)這一天下來,少則幾十句,多得就有成百上千句了。這麼多話怎麼寫下來呢?今天我們就來個人物對話的描寫。(板書:人物對話)

  二、習作指導。

  (一)大螢幕出示《陶罐和鐵罐》中的片段,瞭解對話。

  國王的御廚裡有兩個罐子,一個是陶的,一個是鐵的。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嗎?陶罐子!”鐵罐傲慢地問。

  “不敢,鐵罐兄弟。”陶罐謙虛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東西!”鐵罐說,帶著更加輕蔑的神氣。

  “我確實不敢碰你,但這並不是懦弱。”陶罐爭辯說,“我們生來就是盛東西的,並不是來互相碰撞的。說到盛東西,我不見得比你差。再說……”

  “住嘴!”鐵罐惱怒了,“你怎麼敢和我相提並論!你等著吧,要不了幾天,你就會破成碎片,我卻永遠在這裡,什麼也不怕。”

  “何必這樣說呢?”陶罐說,“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有什麼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鐵罐說,“走著瞧吧,總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會鐵罐。

  1、這個片段學過嗎?它的課題是什麼?(《陶罐和鐵罐》。)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片段中寫得最多的是什麼?(人物的語言,也就是對話)這個片段共9個自然段,除了一頭一尾兩個自然段沒有寫人物的對話外,其餘的全是對話。

  2、仔細觀察這個人物對話,你又什麼發現?(說話的人放在了後面。)這話是誰說的,怎樣說的就是提示語。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喜歡把提示語放在前面。而作家在寫文章的時候,根據需要把提示語放在了不同的位置,這叫變化。我們在寫文章時也應根據寫作需要有時把提示語放在前面,有時放中間,有時放後面。當兩個人對話時,可以省略不寫。因為不寫我們讀者也知道是誰說的。

  3、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提示語的。看第2自然段,這話是誰說的,他是怎麼問的。“傲慢地問”表現出了鐵罐的什麼?再看第4自然段,當陶罐謙虛地回答後鐵罐又說了什麼?這說明了什麼?我們看到了一個驕傲、自以為是、狂妄的鐵罐。所以我們寫人物對話就要寫出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想想是什麼樣的人,他會說什麼話。

  4、看大螢幕,讀了上面的句子,你能猜出甲、乙、丙、丁的身份和性格嗎?個性鮮明的語言,能夠體現人物的不同性格、身份等特徵。

  (1)甲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並高聲嚷道:“耶!老爸太偉大了!”

  (2)乙悄悄地抿著嘴笑了,還羞澀地說:“這沒什麼了不起的。”

  (3)丙沉思了良久,清了清嗓子慢條斯理地說:“這個建議——我會好好考慮的。”

  (4)丁親切地拍了拍他的頭,柔和地說:“孩子,遇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才行!”

  甲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乙是個文靜、害羞、謙虛的孩子,丙是個沉穩、嚴肅的大人,丁則是個親切、溫和的長者。從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已經表現了甲、乙、丙、丁的身份和性格。所以不同的人會說不同的話。千萬不能說千篇一律的話,看著就讓人不舒服。

  5、我們除了寫好人物的語言外,還要寫好提示語。你看,他們每說一句話,或多或少、或明顯或隱藏,總會伴隨一些動作和神態,這些動作和神態往往同說話的內容是一致的。因此,在寫對話時對提示語作一些適當的描寫,不但增強了對話的表現力,而且更鮮明地刻畫了人物形象。

  6、提示語的位置在變化,那它後面的標點符號變化了沒有?當提示語在前面時,我們用——冒號;在中間時,我們用——逗號;在後面時,我們用——句號。

  (二)小練筆。

  1、一生表演其餘學生寫:一生大步走進教室,大聲宣佈一個好訊息:“我們班被評為優勝班級了!”

  2、請學生朗讀自己寫的句子,投影出示,看提示語放在什麼地方,標點用對了嗎?

  三、習作。

  1、匯入:在剛才的小練筆中,大家表現得可真出色,我們現在增加點難度好不好?請看大螢幕。

  【媽媽在做晚飯,沒有鹽了,叫我去買。我不肯。媽媽非要我去買。我只好去。】

  2、請大家評判,這段話寫得怎樣?(不具體。)

  3、想象一下。有人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寫作文實際上考的是你的想象力。請大家想象:媽媽叫我買鹽,她是怎樣叫我的?她會說什麼?想好了舉手。

  我不肯。我會怎麼做,會說些什麼?媽媽後來又說了什麼?我又是怎樣回答的?每個人的媽媽不一樣,你要寫出你媽媽的性格特點。每個孩子也不一樣,你要寫出你的與眾不同的回答。

  4、想好了沒有?會想象的人,才會寫好作文。習作兩個要求:一是寫好提示語,二是注意寫好人物的語言。

  5、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講評作文。

  1、有人問大作家葉聖陶是怎樣修改作文的,葉老說:“再念,再念,再念。”是不是隻念三遍?

  2、自己念自己的作文。用心念。反覆地念,反覆地修改。

  3、生上臺念自己的作文,投影出示,師生交流,講評,予以打分。

  五、總結。

  請學生談這節課的收穫。

  同學們,我相信透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在讀書的時候,會關注人物對話,會關注作家是怎麼寫對話的。我更相信,你們描寫的人物對話會越來越精彩。

對話教學設計11

  一、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二、重點、難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感受讀書的樂趣、

  三、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佈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四、課時:1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麼?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註、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

  4、交流彙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瞭解到的?

  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2、各小組派代表彙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四、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五、拓展活動

  向大家介紹自己喜歡的書、

  六、教師小結: 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七、鞏固練習: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八、板書設計:

對話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默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重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繼續開展關於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準備材料《我的童年》,學生人手一份;課前蒐集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習過程】

  一、匯入

  1、各組交流一下讀書活動的開展情況。

  2、準備好課前發的材料:

  閱讀《我的童年》,談一談讀後的感受。

  3、比較一下《我的童年》和《竊讀記》的異同。

  4、讀一讀課前蒐集到的有關季羨林的資料:

  今天,就讓我們跟著苗苗一起走進季羨林先生家,採訪一下這位德高望重、酷愛讀書的老爺爺,聽聽他對讀書的見解。(板書課題)

  二、做採訪準備

  1、說一說自己想採訪的感興趣的讀書問題:

  (教師做好記錄)

  2、討論一下在採訪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禮貌問題、作記錄問題)

  三、讀課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2、在季老的話語中,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

  四、感悟課文內容

  1、季羨林先生對於讀書,提出了哪些見解?談談你對這幾點的認識:

  ⑴ 把文章寫好,要多看書。

  ⑵ 要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不要偏科,要學好外語。

  ⑶ 進行古詩文積累。

  2、這篇文章與以往的文章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篇文章是一篇訪談錄,一問一答式。

  我們在訪問愛讀書的人時,用這樣的記錄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學們把我們的讀書活動繼續進行下去,開展得豐富多彩。

  3、談談你對題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樹不僅代表著苗苗和季羨林,小苗還包含著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而季老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小苗與大樹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長、汲取營養,小苗才會長成參天大樹,像苗苗這樣的孩子們才能成才的內容。

  五、個性閱讀,獨特見解

  1、在小組內就感興趣的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還可以提出與文中人物不同的見解。

  2、形成小組意見全班交流,達成一些共識,得到啟發。進一步感受閱讀的樂趣,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3、談談你對閒書的認識。

  六、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

  1、同位倆分角色讀課文,讀完後互相評價。

  2、兩名學生分角色一問一答。

  3、全班對於他倆的讀進行評價,說出理由,如:

  我小時候,跟我一個妹妹一塊兒看,家裡的桌子底下有個盛白麵的大缸,叔父一來,我們就趕緊把閒書藏到缸裡頭,桌上擺的,都是正課。從中可以看出季羨林老先生親切幽默、平易近人,說得形象生動,聽來如臨其境。

  爺爺,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歡看閒書。有一回上數學課,我低著頭看《水滸傳》,一邊看,一邊背一百單八將的座次,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爸爸知道這件事後,頭一回打了我,雖然一點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後,我再也不看《水滸傳》了。從話語中可以感覺出苗苗的童稚與可愛。

  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對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與深深關愛。

  七、學技巧,指導綜合性學習活動

  透過讀這篇文章,說一說進行訪談活動還應注意些什麼。

  八、辯論

  對課上和寫作業的時候看閒書、學生偏科、背兩百首詩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等問題進行辯論,說出自己的見解。

  九、拓展

  1、調查一下本班同學閱讀的書目。

  2、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並做一份訪談記錄。

對話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3 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重點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準備]

  1.利用網路瞭解季羨林及其作品。

  2.瞭解《水滸傳》《施公案》《濟公傳》《古文觀止》等文章。

  3.蒐集關於讀書的名言警句。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興趣

  1.結合課題質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麼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瞭解。

  二、初讀課文,瞭解內容

  1.1999 年 8 月 21 日,苗苗同學採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去聽聽他們都談了些什麼。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麼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的尊敬、崇拜溢於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於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後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閒書”的問題:

  (1)在苗苗對季爺爺的採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討論看閒書。那麼到底“閒書”是什麼,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其實,我們已經從他們兩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走過愛讀書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說,“是閱讀,為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蒐集的關於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閒書”不閒,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麼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麼?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透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麼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六、作業(任選一、兩項)

  1.蒐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

  2.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作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

  3.調查一下本班同學的閱讀書目;採訪愛讀書的人,列一個採訪提綱,學習課文的寫法,做一份訪談記錄

  4.寫一個讀書推薦卡,把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同學。

對話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與通用機器人“對話”的途徑;

  2、掌握如何與通用機器人“對話”,學會用LOGO語言編寫程式指揮通用機器人執行。

  二、教學重難點:

  用機器人能夠識別的語言編寫程式,並運用模擬程式進行測試。

  三、教學準備:

  機器人跳舞影片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展示影片:機器人跳舞 師:同學們想想為什麼機器人能按我們的要求跳舞呢?它能聽懂我們的話嗎? 引導學生討論

  2、揭示課題:第十課 與機器人“對話”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學怎麼樣和機器人“對話”

  (二)講授新課

  1、給機器人請一個“翻譯”:

  瀏覽教材75頁,師生交流: 誰是機器人的“翻譯”? 通用機器人能聽懂我們學過的哪種語言?

  2、 給機器人釋出命令

  1) 進入通用機器人的程式設計環境 師:現在我們就來一起看看通用機器人的程式設計環境吧! 步驟:單擊“開始——程式——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通用機器人”

  2)帶問題自學教材76—79頁 要求:

  a、瞭解“通用機器人多語言教學系統”視窗由哪幾部分組成?

  b、怎樣在編輯視窗中編寫程式

  c、瞭解:機器人走一步的距離是多少釐米?

  d、試著編寫程式讓機器人“走邊長是50釐米的正方形”

  3)學生交流自學成果 師:程式用LOGO語言表達出來之後,機器人就能明白我們的意思了,那麼我們就用模擬執行一下,看看機器人是否真的明白我們的意思,並能正確執行了呢?

  4)學生活動:參看教材上的方法,執行編寫的LOGO程式

  5)探究活動 師:在第七課中我們學過用過程巢狀的方法編寫DIE程式,嘗試讓機器人畫一隻蝴蝶吧! 指導學生探究活動。 展示部分學生作品,並點評學生的程式編寫情況。

  (三)總結: 師生回顧學習心得:透過在“通用機器人LOGO語言教學系統”中編寫LOGO程式,我們已經可以讓通用機器人畫“走正方形”和“畫蝴蝶”了,其實機器人還可以做很多事情,只要掌握了它的程式語言,就能夠教會它按我們的命令做事。

  板書設計:

  第十課 與機器人“對話”

  一、器人的“翻譯”

  二、機器人釋出命令

  1、進入通用機器人的程式設計環境

  2、給機器人編寫程式執行機器人程式

對話教學設計15

  論文關鍵詞: 對話教學 課堂教學 設計原則 內容 設定

  論文摘要: 對話是師生的課堂生活方式,課堂中的對話具有知識、情感和精神層次。對話教學中的課堂教學設計要遵循“讓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讓想象與創造成為課堂的主旋律;讓互動與合作充盈著教學肌體”這些基本理念,堅持四原則:問題導引、尊重差異、貼近生活、關注生成。

  對話教學是指師生在民主、平等、尊重、寬容和愛的氛圍中,以言語、理解、體驗、反思等互動方式在經驗共享中產生知識和教學意義,以及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教學形態。這是一種尊重主體性、體現創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學。“面向生活世界,讓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舒展學生個性,讓想象與創造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學會溝通和分享,讓互動與合作充盈著教學肌體”是對話教學的基本思想,是課堂設計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引領下,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應堅持以下幾項主要原則,即問題導引、尊重差異、貼近生活、關注生成。下面筆者就四項原則的運用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1.問題導引,引領教學

  問題,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情景,一種“個體想做某件事,但不能即刻知道這種事所需要採取的一系列的行動,既定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存在著差距與轉換的障礙”。正是這種差距的存在和既定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成功轉換的召喚,吸引著對話教學的師生之間、人與文字之間的持續不斷的互動行為。換言之,問題是對話的焦點。也就是說,對話教學的核心是問題,沒有問題就沒有對話。因此,加強問題導引是對話教學課堂設計的關鍵一環。

  認知學習理論告訴我們,新的知識一定要結合學習者的認知水平,當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不一致時,就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以順應新的學習需要,並建立新的認知結構,作為進一步學習的基礎。例如學生對函式概念學習感到困難,這是因為過去所學習的代數式恆等變形,方程和不等式的解,都是透過運算來求得結果,著眼點是“運算”,而函式概念則是用變化觀點來考察數量之間的關係,其著眼點是“關係”,表達方式是解析式、表格、影象。原有認知結構不能和新的知識相適應,學習就會產生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問題導引,幫助學生調整改組認知結構。如對於以40千米/小時行駛汽車,試分析行駛時間與路程關係,可採取如下問題鏈:

  (1)讓學生分析這一問題中有幾個量變化。

  (2)若用s,t表示路程和時間,找出s,t之間的關係表示式。

  (3)找出關係式s=40t後,讓學生自己發現當時間t變化時,路程s也隨之變化,最後教師透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出函式定義,新的認知結構也就隨之形成了。

  數學問題千萬,情景變化萬千,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教學情境適當透過導引,營造學生思維空間,同時設計出由淺入深的一系列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攻克難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尊重差異,舒展個性

  巴赫金指出:“對話性是具有同等價值的不同意識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也就是說,真正的對話關係承認個體生命的同等價值,是同等價值的不同意識之間的“同意或反對關係,肯定或補充關係,問和答的關係”。可見,差異性是對話展開的基礎和前提,在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中,我們應尊重這種差異性(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行為習慣、性格等)併合理地引導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不應該用統一的教育目標來評價學生,而應走進千差萬別的學生世界。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應預想出課堂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從而預設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案,設計出動態的教學過程,給課堂提供彈性的教學空間。

  例如:“同底數冪乘法”一節課中,對於“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的性質的形成過程。有的教師是這樣處理的:先提出問題a ·a =?你能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嗎?得到以下過程:

  a ·a

  =(a·a·a)·(a·a)(根據乘方的意義)

  =a·a·a·a·a(根據乘法結合律)

  =a (根據乘方的意義)

  然後安排“做一做”:仿照上例,計算下列小題,說出每個運算步驟的根據。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原式與結果的關係猜想結論“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之後再推導公式a ·a =a (m,n為正整數)。

  以上設計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班上的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都會有所不同,對於“做一做”中的三個小題,有的學生每道題都仿照例題去做,有的學生做一題後就可以感覺或猜想到性質,而後邊的兩題就直接寫答案。同時上述設計也明顯束縛了一部分學生的手腳,沒有給學生“節外生枝”的空間,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無法發揮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要解決以上問題,教師可採用以下設計: "

  首先以問題情境引入新課:算一算:有一種電子計算機,每秒鐘可以做10 次運算,那麼10 秒可以做多少次運算呢?得到:

  10 ×10

  =(乘方的意義省略)

  =(乘法結合律省略)

  =10 (乘方的意義)

  這樣引入與之前例的設計對比,設定了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便於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為後續教學埋下伏筆。

  然後安排“做一做”:仿照前例,計算下列小題,說出每個運算步驟的根據。 對於以上內容預設幾種不同的處理方案。

  方案一:與前例設計相同,學生仿照引例完成“做一做”之後,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結果中的冪與原算式中冪的底數和指數的關係,從而猜想出結論再推導。

  方案二:“做一做”中的三道題,如果學生只把第一題按引例寫完整過程,而後兩題直接寫出了答案。說明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用不完全歸納法猜想到了結論並運用了,這時教師可順勢提問:“後兩個小題的答案你是怎麼得到的呢?”從而引出性質再做推導,如果三個小題都直接得到答案也可這樣處理。

  方案三:引例中10 ×10 =?如果學生直接得到10 ,說明學生很聰明已經不需要教師“小步走”細緻的引導,這時教師順勢提問:“你的答案是怎麼得到的呢?”引導學生把他已經用了的性質說出來,然後用“做一做”中三個小題進行驗證,再推導。

  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教育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彈性教學方案的設計,需要教師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的準備,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隨機應變,從而給課堂提供彈性的空間,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的同時,使他們的情感得以昇華、個性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完善。當代多元智力理論也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而且這些智力在不同的人身上甚至同一個人身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性。如果用統一的要求培養個性和多元智力有差異的學生,勢必影響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確立差異教學觀念,承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差異精心設計差異性和選擇性的教學內容,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完善、自由和發展,力爭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最近發展區”的教學內容中取得成功,獲得輕鬆、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尊重多元,崇尚差異,追求個性,凝練特色是差異性教學原則核心。

  3.貼近生活,面向世界

  從教學內容的角度分析,“面向世界”指的是由科學世介面向生活世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教育學說,他認為:①有生活即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②教育必須作用於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③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決定教育,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更是透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正道出了教育的本源:生活是教育、學習、道德、創新之源。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生活的數學化”和“數學的生活化”去實踐,這樣才能使數學教學活動真正走進生活,同時生活也走進數學教學課堂。

  同時建構主義學習觀也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簡單地、被動地接受書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根據自己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對外部資訊主動探索,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師採取的教學方式,必須與生活零距離接觸,貼近社群、學校和學生實際,從中提取鮮活的生活素材,嘗試設定現實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去創設問題情境,既能使學生感到親切,又容易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達到有效教學目的。

  例如:有一位老師在講授《平面直角座標系》這節課時,他的引入是這樣的:

  師:大家看過電影嗎?

  生(異口同聲):看過。

  師:如果你的票是5排2號,你是如何找到你的位置的,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一位同學自告奮勇):先找到第5排,再找到第2號。

  師:如果把排號寫在前面,號數寫在後面,你的位置就可用一對有序數對(5,2)表示。那麼(2,5)可表示……

  生:第2排第5號。

  師:對。如果把位置看作一個點,那麼它在平面上的位置不就可以用一對有序數對來確定了嗎?今天啊,我們就來學習“平面直角座標系”。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學習“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電影票問題中蘊含著重要的數學規律,透過對排數、號數與位置關係的分析,同化為對平面直角座標系、點的座標的學習,使有效學習在情境匯入中得到落實。 "

  貼近生活必須處理好“走進”與“走出”的關係。教學設計要走進生活,是要解決與生活脫節的問題,以增強趣味性,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體驗知識對自身的意義;走出生活,意味生活化的教學設計不是複製生活內容,不是讓學生去重溫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而是讓學生學會建構、學會以數學的眼光來思考現實問題,把知識融入自身的經驗結構之中,生成新知識;在知識的建構過程中,鍛鍊自身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獲得生長和發展。

  4.關注生成,共享成功

  生成相對於預設來說,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來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動態生成的課堂是真實的課堂,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抓住課堂上即興生成的亮點,並以此作為活的教學資源。 教學的生成強調在時間和空間上給師生提供交流的可能,要保證充裕的“前理解”時間和對話時間,讓學生充分地去閱讀、去思考,自悟自得,深入地與文字展開對話。對話教學的課堂是開放的、動態的、生成的,具有許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僅僅滿足於“帶著問題走向學生”是遠遠不夠的。要使預設的問題要具有生命力,則必須要在複雜多變的課堂教學情景中不斷吸納即興的、始料未及的許多新成分。換句話說,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要加強對生成性問題的關注,加強對課堂中生成性問題的關注,也就是關注學生在對話過程中的所思、所惑、所感、所悟,並以之作為問題的生長點。

  對話教學是一種活動中的教學,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一些問題。首先在對話教學中師生要圍繞問題展開對話,讓教師、學生、文字之間發生多元的碰撞;其次在對話教學過程中教師少用指令性語言,多用商談性語言,同時要讓學生的正當要求能夠順暢表達出來;最後是尊重對話主體之間所表達出的真實看法或意見,在對話過程中,主體要表達的可能會是他們的一種偏見,但只要是真誠的,就是一種對別人和自己負責的表現,因此偏見並不是對話過程中要消除的障礙,真誠的偏見是對話發生的前提。對話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行為來自他們自己的思考,他們成為了自己的主人,也成為學習的主人。對話教學不僅使師生在課堂中能圍繞知識性的問題進行平等的探討,而且能使師生在課堂中獲得愉快健康的情感體驗,同時更能使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獲得道德上的啟迪,懂得學習對人生的幸福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浙江大學出版社,20xx.

  [3]張增田.對話教學的課堂設計:理念與原則[J].課程·教材·教法,20xx,(5).

  [4]餘子俠.陶行知[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朱軍輝.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情境匯入策略[J].考試(教研版),20xx,(2).

【對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