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關於清明節的研究報告

  二、調查方法

  (一)上網瀏覽,瞭解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的習俗

  (二)透過多種渠道,知道清明節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資訊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上網瀏覽

  節氣清明 清明也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

  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書籍、報刊 清明節是哪天? 20xx年清明節是4月4號。 清明節作為我國傳統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點來計算的,春分點每過15天會有一個節氣,所以清明在陽曆4月4日至6日之間,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陽曆4月5日,也不是以農曆來決定的。

  清明由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四、研究結論

  (一)清明節不是固定在哪一天,根據春分點的變化而變化。

  (二)節氣清明與清明節不同。

  (三)原來清明節起源與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為忠臣和孝子——介子推。

  (四)在清明節人們紀念先人,同時也要多多植樹。

  五、結尾

  現在的中國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不能再迷信了。不能在清明節用火,要多多植樹,在文明社會里,我們要邁向小康社會,讓文明、衛生、科技伴我們成長!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2

  一、調查目的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作為小學生,我們更應該去深入的瞭解這個傳統節日,讓自己做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紀律,並且熱愛祖國傳統節日的少先隊員。

  二、調查內容

  (一)清明節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時代,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有一個年輕美貌的妃子驪姬。她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將來繼承皇位,就用毒計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驪姬的迫害逃離了晉國,一路上受盡屈辱。有一次,重耳因為飢餓暈倒了,大臣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後捧給重耳吃。就這樣,他們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終於在19年後回到了晉國,重耳後來成為歷史上很有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做了國君之後,對那些和他一起流亡的臣子進行了封賞。也許是大意了,他唯獨忘了介子推。後來有人提起此事,晉文公猛然想起,內心十分不安,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可是去了幾趟,介子推都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來到介子推家,卻見家門緊鎖,一問鄰居才知道,介子推已揹著老母親躲進了綿山。於是,晉文公便讓士兵上山去找介子推,可找來找去也不見蹤影。這時,有人出了個餿主意:乾脆放火燒山吧,火著起來,介子推就會自己走出來。於是,晉文公便下令燒山。誰也沒想到,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也沒見介子推走出來。等火熄滅後,人們再次上山尋找,發現介子推和母親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名為“介山”,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告知全國百姓,每年的這一天都要禁菸火,只吃冷飯。 第二年,晉文公和大臣們來到介山祭奠介子推,發現那棵燒焦的柳樹竟然復活了。晉文公為柳樹賜名“清明柳”,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二)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三)清明的詩篇、諺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諺語

  清明前後怕晚霜,天晴無風要提防。 清明有雨春苗壯,小滿有雨麥頭齊。 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溼了烏鴉毛,今年麥子水裡撈。

  三、調查結論:

  先人已逝,清明節祭奠以寄託思念;今人尚在,風雨過後更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善待眼前人,報答眼前人!先烈用生命換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好好學習,不要失去之後空自後悔!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街上擠滿了去祭祖拜祖的人。他們帶著花和錢之間。看到這種情況,想了解一下清明節的傳說和習俗!

  二、調查方法

  1.問父母或長輩分;

  2.網上查資料

  3.看報紙、書刊等。

  三、調查和資料整理

  1、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的由來。相傳春秋戰國時期,的妃子為了讓兒子齊繼位,圖謀殺害親王,被迫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國外以躲避天災。逃亡中,忠臣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用火燒熟,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到中國,成為君主,即春秋五大暴君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是旗人,但介子不想要名利,也不想下山。最後,晉文公釋放了火燒山,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在山裡被燒死。為了紀念介子推,這一天被定為清明節。

  2.清明節的習俗

  鞦韆、蹴鞠、放風箏、掃墓、砍柳、遠足、春遊

  3.清明節的詩

  十四首清明詩

  第一

  春雨清潤杏花,

  群山搖曳著柳樹和煙霧。

  東風解鬱接了我的意思,

  把心送進你的家。

  第二

  一抹春雨和心碎,

  沒有找到家鄉的計劃就飄。

  方羨慕的隨風飛去,

  天涯何處無芳草。

  第三

  聽著細雨滋潤房門,

  一年送一次春回。

  但是紙條被摺疊起來了,

  只有到那時,相思才開始化為灰燼。

  四、結論

  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我們應該弘揚民族文化。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我們不僅要懷念革命先烈,還要犧牲祖先,還要進行散步、春遊等活動。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4

  這個學期,我們開展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調查研究》綜合實踐活動。經過幾周的調查研究,我們收集許多資料,實地考察,對本地清明節的習俗有了許多瞭解。

  一、小組成員

  xxx

  二、研究任務

  瞭解清明節起源;收集有關清明節的詩詞;瞭解民間清明節上墳祭祖的習俗;瞭解清明節飲食習俗等;透過親自實踐能更深入瞭解清明節。

  三、研究具體過程

  第六週:我們組織參加清明掃墓活動,緬懷先輩,祭奠為國犧牲的英雄們,並且實地考察瞭解當地清明習俗。

  掃墓過程及心得:清明節這天,我們來到了墓前,祭奠長眠在這裡的先烈的英靈。在莊嚴的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我們為烈士獻花、鞠躬,共同表達對烈士犧牲精神的無限敬佩。站在烈士墓前,我們心潮起伏,思緒萬千。革命先烈們有的為了民族獨立和國家尊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為了徹底埋葬舊世界,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而前赴後繼,英勇作戰,拋頭顱、灑熱血;也有的在和平建設時期,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獻出青春和熱血。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著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我們對偉大的烈士們進行了瞻仰,把手中的白花,把美麗的菊花花束送給了最可敬的英雄。

  第十五週:確定研究子課題,明確分工、商量研究內容,制定小組研究計劃。

  第十六週:根據研究內容分頭進行研究,小組定期開展研究情況交流,對不足的部分繼續研究。各組員整理資料,寫研究活動心得,寫小組研究報告。

  四、研究成果:

  (一)清明節的起源。

  經過我們小組成員上網或閱讀課外書,瞭解到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開始,清明是一個節氣,古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一直追隨著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晉文公。晉文公對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去請。可是,介子推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此後,每逢介子推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二)清明節(轉載於:廈門培訓考試網:近代史調研報告)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掃墓、植樹,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吃冷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

  成活率高,成長快。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三)我們透過親身實踐瞭解到的清明節

  透過這次綜合實踐活動,我瞭解了許多我原先不曾知道的新鮮事兒。比如:清明節的起源;清明節的習俗,知道了清明節可以放風箏、盪鞦韆、吃寒食……;知道了清明上墳是為了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懷念和感恩。我還收集了許多清明節的詩句,最著名的是杜牧的《清明》。我還了解了“胡”姓最早起源於舜,我的最早的祖先還是聖人呢!這是我們第一次真正的綜合實踐活動,我發現綜合實踐活動可以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裡自由翱翔。

  小結:

  歷史留下了很多值得後輩去思索的東西,最震撼人心的莫過於革命烈士陵園!多少留有名字的,沒有留下名字的革命先輩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獻出了生命,長眠於一座座墓冢,有些是高貴雍容的富家女性,有些是尚未成年的孩童!看著他們的照片,讀著他們的事蹟,內心的澎湃讓我們似乎對於戰爭年代的搏殺場面身臨其境,但我們明白,無論我們的想象力如何豐富,也想象不出先烈們在面對死亡的決絕!

  透過這次掃墓活動,我們的心靈確實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比起他們我們這一代真的是幸福的一族,生活在父母的疼愛和庇護下,還正享受著我們的青春。可能我們還會很不知足,看到這些怎能不讓我們震撼,是他們和我們一樣的青年為我們創造了今天的生活。

  對於生活於這個和平時代的青年來說,犧牲生命也許已經不必要了,他們用鮮血換來了祖國的解放。為了祖國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精神需要我們繼承。在這個追求物質的世界裡,人們都在為生計忙碌,很多人在忙碌中迷失了信仰。這時候的我們,也許應該走進那些為了某種信仰而不息犧牲生命的靈魂,感受

  堅守一種信仰的力量和快樂。

【清明節習俗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