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總結範文>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吧。那麼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

  1、靜電感應:把一個不帶電的導體放入電場中,導體的兩端分別感應出等量正負電荷的現象。

  2、靜電現象:靜電一般由摩擦產生,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分別帶上了正負電荷,它們之間就產生電勢差。電荷積累到一定數值時,帶電體就發生放電現象。

  3、靜電平衡狀態下的導體

  ⑴處於靜電平衡下的導體,內部合場強處處為零。

  ⑵處於靜電平衡下的導體,表面附近任何一點的場強方向與該點的表面垂直。

  ⑶處於靜電平衡下的導體是個等勢體,它的表面是個等勢面。

  ⑷靜電平衡時導體內部沒有電荷,電荷只分佈於導體的外表面。導體表面,越尖的位置,電荷密度越大,凹陷部分幾乎沒有電荷。

  4、尖端放電

  導體尖端的電荷密度很大,附近電場很強,能使周圍氣體分子電離,與尖端電荷電性相反的離子在電場作用下奔向尖端,與尖端電荷中和,這相當於使導體尖端失去電荷,這一現象叫尖端放電。如高壓線周圍的“光暈”就是一種尖端放電現象,避雷針做成蒲公花形狀,高壓裝置應儘量光滑分別是生活中利用、防止尖端放電。

  5、靜電遮蔽

  處於電場中的空腔導體或金屬網罩,其空腔部分的合場強處處為零,即能把外電場遮住,使內部不受外電場的影響,這就是靜電遮蔽。如電學儀器的外殼常採用金屬、三條高壓線的上方還有兩導線與地相連等都是靜電遮蔽在生活中的應用。

  6、電容器

  ⑴任何兩個彼此絕緣而又相距很近的導體都可以構成電容器。

  ⑵把電容器的兩個極板分別與電池的兩極相連,兩個極板就會帶上等量異種電荷。這一過程叫電容器的充電。其中任意一塊板所帶的電荷量的絕對值叫做電容器的帶電量;用導線把電容器的兩板接通,兩板上的電荷將發生中和,電容器不再帶電,這一過程叫做放電。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2

  電學

  1、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金屬導體裡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規定正電荷的定向移動方向為電流方向。

  2、電流表不能直接與電源相連。

  3、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安全電壓應不高於36V,家庭電路電壓220V。

  4、金屬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溫度越高電阻越小)。

  5、能導電的物體是導體,不能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錯,“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條件下導體和絕緣體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7、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溫度(溫度有時不考慮)。

  8、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都是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9、利用歐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個量是對同一段導體而言的。

  10、伏安法測電阻原理:R=U/I伏安法測電功率原理:P=UI。

  11、串聯電路中:電壓、電功、電功率、電熱與電阻成正比並聯電路中:電流、電功、電功率、電熱與電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觸低壓帶電體,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13、開關應連線在用電器和火線之間、兩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燈泡比“220V40W”的燈泡電阻小,燈絲粗。

  15、家庭電路中,用電器都是並聯的,多並一個用電器,總電阻減小,總電流增大,總功率增大。

  16、家庭電路中,電流過大,保險絲熔斷,產生的原因有兩個:①短路②總功率過大。

  17、磁體自由靜止時指南的一端是南極(S極),指北的一段是北極(N極)。磁體外部磁感線由N極出發,回到S極。

  18、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個大磁體,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

  20、磁場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針靜止時N極的指向②該點磁感線的切線方向。

  21、奧斯特試驗證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電生磁、電流的磁效應),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磁生電、發電機)。

  22、電流越大,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性越強(有鐵心比無鐵心磁性要強的多)。

  23、電磁繼電器的特點: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無磁性(自動控制)。

  24、發電機是根據電磁感應現象製成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法拉第)。

  25、電動機是根據通電導體在磁場中要受到力的作用這一現象製成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

  26、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②切割磁感線。

  27、磁場是真實存在的,磁感線是假想的。

  28、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有力的作用。

  光學

  29、白光是複色光,由各種色光組成的。

  30、光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31、光是電磁波,電磁波能在真空中傳播,光速:c=3×108m/s=3×105km/s(電磁波的速度)。

  32、在均勻介質中光沿直線傳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手影)。

  33、光的反射現象(人照鏡子、水中倒影)。

  34、光的折射現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彎折、水中的物體、海市蜃樓、凸透鏡成像、色散)。

  35、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說反射再說入射(平面鏡成像也說“像與物┅”的順序)。

  36、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條光線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7、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於鏡對稱(左右對調,上下一致)像與物大小相等。

  38、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實像,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實像倒立,虛像正立,物在凸透鏡一倍焦距以外能成實像,小孔成像成實像,實像都是倒立的,能用眼睛直接看,也能呈現在光屏上。

  39、放大鏡、平面鏡、水中倒影是虛像,虛像是正立的,只能用眼睛看,虛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

  40、凸透鏡(遠視眼鏡、老花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近視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41、凸透鏡成實像時,物如果換到像的位置,像也換到物的位置。

  42、在光的反射現象和折射現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43、凸透鏡一倍焦距是成實像和虛像的分界點,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縮小像的分界點。

  44、眼睛的結構和照相機的結構類似。

  45、凸透鏡成像實驗前要調共軸:燭焰中心、透鏡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凸透鏡成的像在光屏的中央。

  熱學

  46、熔化、汽化、昇華過程吸熱,凝固、液化、凝華過程放熱。

  47、晶體和非晶體主要區別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而非晶體沒有。

  48、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放熱溫度不一定降低(晶體凝固)。

  49、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一定增大,因為溫度是內能的標誌;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如晶體熔化。

  50、在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但溫度不一定升高;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小,但溫度不一定降低。

  51、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①液體表面積的大小②液體的溫度③液體表面附近空氣流動速度。

  52、水沸騰時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會根據圖象判斷)。

  53、霧、露、“白氣”是液化;霜、窗花是凝華;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幹是昇華。

  54、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不停息的運動著;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55、分子間有引力和斥力(且同時存在);分子間有空隙。

  56、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做功和熱傳遞(等效的)。

  57、沿海地區早晚、四季溫差較小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暖氣供水、發動機的冷卻系統)。

  58、熱機的做功衝程是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壓縮衝程是把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59、燃料在燃燒的過程中是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60、熱值、密度、比熱容是物質本身的屬性。

  61、兩塊相同的煤,甲燃燒的充分,乙燃燒的不充分,甲的熱值大(錯)。

  62、固體很難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有斥力(木棒很難被拉伸,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63、蒸發只能發生在液體的表面,而沸騰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

  力學

  64、誤差不是錯誤,誤差不可避免,錯誤可以避免。

  65、利用天平測量質量時應“左物右碼”,槓桿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66、同種物質的密度還和狀態有關(水和冰同種物質,狀態不同,密度不同)。

  67、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體不能選作參照物。

  68、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其次是液體,氣體。

  69、樂音三要素:①音調(聲音的高低)②響度(聲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別不同的發聲體)。

  70、防治噪聲三個環節:①聲源處②傳輸路徑中③人耳處。

  7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

  72、力的作用效果有兩個:①使物體發生形變②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73、判斷物體運動狀態是否改變的兩種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個改變,或都改變,運動狀態改變②如果物體不是處於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運動狀態改變。

  74、彈簧測力計是根據拉力越大,彈簧的形變數就越大這一原理製成的。

  75、彈簧測力計不能倒著使用。

  76、重力是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

  77、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大於其中一個力,可能小於其中一個力,可能等於其中一個力。

  78、二力平衡的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

  79、相互作用力是;A給B的力、B給A的力。

  80、慣性現象:(車突然啟動人向後仰、跳遠時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離開腳後向前運動、運動員衝過終點不能立刻停下來,甩掉手上的水)。

  81、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時可能靜止也可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82、液體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體內部壓強越大。

  83、連通器兩側液麵相平的條件:①同一液體②液體靜止。

  84、利用連通器原理:(船閘、茶壺、回水管、水位計、自動飲水器、過水涵洞等)。

  85、大氣壓現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試驗、鋼筆吸水、抽水機等)。

  86、馬德保半球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托里拆利試驗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值。

  87、大氣壓隨著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氣壓高沸點高;氣壓低沸點低。

  88、浮力產生的原因:液體對物體向上和向下壓力的合力。

  8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適用於氣體(浮力的計算公式:F浮=ρ氣gV排也適用於氣體)。

  90、潛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變的,它就是靠改變自身重力來實現下潛、上浮和懸浮的。

  91、密度計放在任何液體中其浮力都不變,都等於它的重力,示數上小下大。

  92、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飛機起飛就是利用這一原理)。

  9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機械效率是有用功和總功的比值,他們之間沒有必然的大小關係、但“功率大的機械做功一定快”這句話是正確的。

  94、使用機械能省力或省距離(不能同時省),但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機械效率小於1)。

  95、有用功多,機械效率高(錯),額外功少,機械效率高(錯),有用功在總功中所佔的比例大,機械效率高(對)。

  96、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重物不變,減輕動滑輪的重也能提高機械效率)。

  97、測滑輪組機械效率時,彈簧測力計要豎直向上勻速拉動時讀數。

  98、降落傘勻速下落時機械能不變(錯),考察機械能變化時,劃出速度、高度的變化。

  99、用力推車但沒推動,是因為推力小於阻力(錯,推力等於阻力)。

  100、司機系安全帶,是為了防止慣性(錯,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如何提高物理成績

  1、專心上課

  學習物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不能死記一些結論。學生要獲得知識,上課聽講最重要,尤其是學新課時,一定要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聽懂,將這些內容的來龍去脈理解,融會貫通並記住。上課以聽講為主,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

  2、及時複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學好物理學生記得要及時複習,要記得牢,就要反覆強化。在複習過程中,要善記憶,會記憶,提高記憶效益。

  3、有效練習

  練習是掌握知識,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練習包括課堂預習、作業練習、實驗操作練習、單元練習及綜合練習等。數理化都是靠練出來的,一定要多做練習題,透過練習查漏補缺,溝通物理概念、定律之間的內在聯絡。

  4、解決疑難

  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動力,所以初二的學生在做題時,遇到有什麼疑難,一定要抓住不放,這樣才能提高能力,提高學習成績。對某些題目進行巧妙的設疑,多動腦積極思維,多質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和規律。

  5、系統總結

  培養自己學習總結的習慣,提高自己的總結能力。透過大量的題目分類,總結不同型別的題目的規律,從而不斷提高解題能力,提高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對提高能力和增強解題能力非常有益。

  學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1、見物思理,多觀察,多思考,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講的是“萬物之理”,在我們身邊到處都蘊含著豐富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識。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好奇之心,注意觀察各種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多抬頭看看天空,你就會發現物理中的“力、熱、電、光、原”知識在生活當中處處都有。一旦養成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習慣,你就會發現原來物理這麼有魅力,這麼有趣。!

  2、學會從“定義”去尋找錯因。打好基礎。

  對於基本公式,規律,概念要特別重視。“死記知識永遠學不好物理!”最聰明的學生都會從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尋找錯誤的根源,並且能夠做到從一個錯題能複習一大片知識——這是一個學生學習物理是否開竅的最重要的標誌!

  3、把“陌生”變成“透徹”!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勢能”“電勢”“電勢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納它,再透過聽老師講解、對比、應用理解它。要有一種“不破樓蘭誓不還”的決心和“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研究精神。這樣時間長了,應用多了,陌生的就變成了透徹的了。

  4、把“錯題”變成“熟題”!

  建立錯題本,在建立錯題本時,不要兩天打魚三天曬網,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尤其注意建立錯題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創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結在裡面,力求做到賞心悅目,讓人看了讚不絕口,自己看了會讚美自己的傑作。並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縮小一次錯題的範圍,最後錯題越來越少,直至所有的“錯題”變成“熟題”!以後再遇到類似問題,就會觸類旁通,永不忘卻。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3

  液化:霧、露、雨、白氣。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的冰柱。

  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生的。

  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

  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螢幕到投影儀的距離。

  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放大鏡的原理:u

  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

  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

  六種物態變化。

  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

  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吸熱。

  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串聯和並聯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錶。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並聯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

  串聯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並聯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

  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並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後再並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

  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

  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最為明顯。

  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

  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後再用1KWh=3.6×106J換算。

  電能表讀數是兩次讀數之差,最後一位是小數。

  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

  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可根據R=U2/P計算電阻。

  磁碟、硬碟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碟沒有應用磁性材料。

  電磁波的速度都等於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製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製成了發電機。沈括發現了磁偏角。湯姆生髮現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明了電話。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4

  一、電荷

  1.帶了電(荷):摩擦過的物體有了吸引物體的輕小物體的性質,我們就說物體帶了電。

  輕小物體指碎紙屑、頭髮、通草球、灰塵、輕質球等。

  2.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①摩擦起電

  定義: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

  原因:不同物質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不同。

  實質: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使正負電荷分開。

  能的轉化:機械能→電能。

  ②接觸帶電:物體和帶電體接觸帶了電。如帶電體與驗電器金屬球接觸使之帶電。

  ③感應帶電:由於帶電體的作用,使帶電體附近的物體帶電。

  3.兩種電荷:

  正電荷:規定: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失去了電子

  負電荷:規定: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所帶的電。

  實質:物質中的原子得到了多餘的電子。

  4.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5.驗電器:構造: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作用:檢驗物體是否帶電。

  原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電荷量:定義:電荷的多少叫電量。

  單位:庫侖(C)

  元電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

  擴充套件:①如果物體所帶正、負電量不等,也會發生中和現象。這時,帶電量多的物體先用部分電荷和帶電量少的物體中和,剩餘的電荷可使兩物體帶同種電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著等量正負電荷被消滅,實際上電荷總量保持不變,只是等量的正負電荷使物體整體顯不出電性。

  二、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注:該處電荷是自由電荷。對金屬來講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對酸、鹼、鹽的水溶液來講,正負離子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從電源的正極到負極。

  電流的方向與自由電子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電流的熱效應。如白熾燈,電飯鍋等。

  (2)電流的磁效應,如電鈴等。

  (3)電流的化學效應,如電解、電鍍等。

  注:電流看不見、摸不著,我們可以透過各種電流的效應來判斷它的存在,這裡體現了轉換法的科學思想。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或物理問題我們往往要拋開事物本身,透過觀察和研究它們在自然界中表現出來的外顯特性、現象或產生的效應等,去認識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學上稱作這種方法叫轉換法)

  5.單位:(1)國際單位:A

  (2)、常用單位:mA、μA

  (3)換算關係:1A=1000mA、1mA=1000μ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㈠讀數時應做到“兩看清”即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看清每大格電流值和每小格電流值。

  ㈡使用時規則:兩要、兩不

  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標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危害:被測電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時,不僅測不出電流值,電流表的指標還會被打彎,甚至表被燒壞。

  選擇量程:實驗室用電流表有兩個量程,0~0.6A和0~3A。測量時,先選大量程,用開關試觸,若被測電流在0.6A~3A可測量,若被測電流小於0.6A,則換用小的量程,若被測電流大於3A則換用更大量程的電流表。

  ④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於一根導線。

  三、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鹼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說明:金屬導體中電流是自由電子定向移動形成的,酸、鹼、鹽溶液中的電流是正負離子都參與定向運動。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膠、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電”與“帶電”的區別

  導電過程是自由電荷定向移動的過程,導電體是導體;帶電過程是電子得失的過程,能帶電的物體可以是導體,也可以是絕緣體。

  4.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原因是:加熱使絕緣體中的一些電子掙脫原子的束縛變為自由電荷。

  5.識別電路串、並聯的常用方法(選擇合適的方法熟練掌握)

  ①電流分析法:在識別電路時,電流:電源正極→各用電器→電源負極,若途中不分流用電器串聯;若電流在某一處分流,每條支路只有一個用電器,這些用電器並聯;若每條支路不只一個用電器,這時電路有串有並,叫混聯電路。

  ②斷開法:去掉任意一個用電器,若另一個用電器也不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串聯;若另一個用電器不受影響仍然工作則這兩個用電器為並聯。

  ③節點法:在識別電路時,不論導線有多長,只要其間沒有用電器或電源,則導線的兩端點都可看成同一點,從而找出各用電器的共同點。

  ④觀察結構法:將用電器接線柱編號,電流流入端為“首”電流流出端為“尾”,觀察各用電器,若“首→尾→首→尾”連線為串聯;若“首、首”,“尾、尾”相連,為並聯。

  ⑤經驗法:對實際看不到連線的電路,如路燈、家庭電路,可根據他們的某些特徵判斷連線情況。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5

  物理導體與絕緣體

  說明1 本知識點的重點是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和異同。

  說明2 本知識點的難點是導體和絕緣體的不同。

  說明3 知道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和兩者的區別,知道二者並無絕對界限。

  說明4 本知識點的預備知識點是電流的形成。

  說明5 本知識點主要講述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和異同,它是研究電學重要的知識點。

  核心知識

  規則1:導體和絕緣體的概念

  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金屬、石墨、人體、大地以及酸、鹼、鹽的水溶液等都是導體。

  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橡膠、玻璃、陶瓷、塑膠、油等都是絕緣體。

  規則2:導體和絕緣體的用途

  好的導體和絕緣體都是重要的電工材料,電線芯線用金屬來做,因為金屬是導體,容易導電;電線芯線外面包上一層橡膠或塑膠,因為它們是絕緣體,能夠防止漏電

  規則3:導體和絕緣體沒有絕對界限

  表示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排列順序,可見導體和絕緣體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而且在一般情況下不容易導電的物體,當條件改變時就可能導電。例如,玻璃是相當好的絕緣體,但如果給玻璃加熱,使它達到紅熾狀態,它就變成導體了。

  規則4:導體和絕緣體的機理

  絕緣體中,電荷幾乎都束縛在原子的範圍之內,不能自由移動,也就是說,電荷不能從絕緣體的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的地方 初中語文,所以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相反,導體中有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電荷能從導體的一個地方移動到另外的地方,所以導體容易導電。

  突破物理“三重門” 期末輕鬆得高分

  對於生來說,作為新增學科,從入門到衝擊優秀 初中數學,需要經過三重門。第一重門是聲光熱。第二重門是力學。第三重門是電學。

  第一次入門,是上學期的物理入門。也可以理解為是聲光熱的入門。在聲光熱等過程中,同學們的主要是以感性為主。很多時候只要做好感性的認識,略加上一些理性的分析,就可以明白這部分的大體精髓。

  第二重門是力學。力學對於同學們來說,區別於聲光熱的根本特點就是思維方式的轉變。同學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思維狀態,轉向以理性思維為主的學習。如果說在第一重門的時候,同學們的成績普遍都很高,並且差距比較小。很難體現每個同學的真實實力.那麼到了第二重門的時候差距將明顯拉大,也將會是同學們快速提升自己脫穎而出的關鍵時期。

  第三重門是電學。電學是一門看不見摸不著的學科。對於孩子的理解要求更高。尤其是在入門的電路分析,對很多同學來說,入門較為困難。電學後期的綜合計算也將會是同學們衝刺優秀的攔路虎之一。

  由於三重門的本身特點,第一重門聲光熱入門較容易。所以同學們容易在意識形成物理拿分容易的感覺。而實際上物理的真正入門是在力學及電學。對於同學們來說,三重門的意義各有所在。聲光熱的入門同學們要務必做好初二上學期的期末,爭取。因為等到下學期的四輪將主要針對的是力電部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爭取初二上學期物理期末。源於初二下學期的力電部分的難度,需要同學們做好準備,積極應對!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6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3.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於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

  6.平面鏡成像特點:(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裡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汙染。

  9.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後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1)為什麼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便於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能夠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怎麼移動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怎麼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動蠟燭B直到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射

  10.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11.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於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12.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

  透鏡

  13.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實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

  (1)等高共軸調節: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三者中心調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4.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於照相機內的膠片。

  15.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7

  一、參照物

  1、定義:為研究物體的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2、任何物體都可做參照物

  3、選擇不同的參照物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結論可能不同。同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於所選的參照物,這就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二、機械運動

  1、 定義:物理學裡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2、 特點:機械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

  3、 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⑴時間相同路程長則運動快 ⑵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⑶比較單位時間內透過的路程。

  分類:(根據運動路線)⑴曲線運動 ⑵直線運動

  Ⅰ 勻速直線運動:

  A、 定義:快慢不變,沿著直線的運動叫勻速直線運動。

  定義: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度等於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透過的路程。 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 m/s 運輸中單位km/h 兩單位中m/s 單位大。 換算:1m/s=3。6km/h 。

  Ⅱ 變速運動:

  定義:運動速度變化的運動叫變速運動。 平均速度:= 總路程總時間

  物理意義:表示變速運動的平均快慢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4、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5、力的測量:⑴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⑶彈簧測力計: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7、力的表示法

  四、慣性和慣性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第一定律內容是: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慣性:

  ⑴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五、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

  3、力和運動狀態的關係: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為0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8

  第一章物態及其變化

  1、物質存在的三種狀態:固態、氣態、液態。

  2、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為另一種狀態的過程。物態變化跟溫度有關。

  3、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表示。

  4、溫度計的原理: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製成的。

  5、攝氏溫度的規定:在大氣壓為1。01×105pa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而把水的沸騰溫度規定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稱為1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6、溫度計的使用:

  ⑴讓溫度計與被測物長時間充分接觸,直到溫度計液麵穩定不再變化時再讀數,

  ⑵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拿離被測物體,

  ⑶讀數時,視線應與溫度計標尺垂直,與液麵相平,不能仰視也不能俯視。

  ⑷測量液體時,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體溫計:量程一般為35~42℃,分度值為0。1℃。

  8、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9、固體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有固定熔點即熔化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如:金屬、食鹽、明礬、石英、冰等

  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化溫度變軟、變稀變為液體。如:瀝青、松香、玻璃

  10、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汽化有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

  11、蒸發是隻在液體表面發生的一種緩慢的汽化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發生。

  12、影響蒸發的因素:液體的溫度、液體的表面積、液麵的空氣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溫:在需要降溫的物體表面,塗一些易揮發且無害的液體,透過液體蒸發吸熱來達到降溫的效果。

  14、沸騰:在一定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15、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從外界吸熱。

  16、沸騰的現象:從底部產生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液麵破裂,放出氣泡中的水蒸氣。

  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液麵氣壓越小沸點越低,氣壓越大沸點越高。高原地區普通鍋裡煮不熟雞蛋,就是因為氣壓低,沸點低造成的。

  高壓鍋是利用增大液麵氣壓,提高液體沸點的原理製成的。

  17、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

  18、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19、所有氣體溫度降到足夠低時都可以液化。氣體液化放出熱量。

  20、常用的液化石油氣是在常溫條件下,用壓縮體積的辦法,使它液化儲存在鋼瓶裡的。

  21、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昇華吸熱。

  22、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凝華放熱。像雪、霜等小冰晶都是凝華形成的。

  23、生活中的物態變化:

  雲:水蒸氣在高空遇到冷空氣,液化成小水滴或凝華成小冰晶,集中懸浮在高空中。

  雨:雲中的小水滴、小冰晶下落,冰晶吸熱熔化成小水滴與原來的小水滴一同落到地面。

  霧和露: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雪和霜:水蒸氣直接凝華成的小冰晶

  24、衛星外部整流罩塗有特殊物質的作用:物質熔化和汽化都吸熱,降低衛星溫度保護衛星。

  25、電冰箱的電動壓縮機用壓縮氣體體積的方法把氣態製冷物質壓入冷凝器中使其在冰箱外部放熱液化,被液化的製冷物質透過節流閥進入冰箱內部的蒸發器迅速汽化吸熱使冰箱內溫度降低。

  第二章物質的性質

  1、長度的測量,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

  2、誤差:是指測量值與被測物體的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在任何測量中都存在,誤差的產生跟測量的人和工具有關,只能減小不可避免。通常採用多次測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而錯誤是應該且可以避免的。

  3、量筒和量杯的使用方法:首先放在水平桌面上,讀數時視要與凹液麵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水銀應與凸液麵的頂部保持水平)

  4、質量:物體內所含物質的多少叫物體的質量。

  物體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與物體的形狀、狀態、和位置的變化無關。

  5、質量的測量工具:檯秤、天平、戥子、地中衡等

  6、托盤天平的使用: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鑷子把標尺上的遊碼撥至左側零位置,

  調節橫樑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橫樑在水平位置平衡。將物體輕放在左盤上,右盤放砝碼。

  用鑷子撥動遊碼,使指標指在中央刻線上,記錄資料。砝碼用畢必須放回盒內。不能用手捏砝碼。

  7、密度:在物理學中,把某種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

  公式:ρ=m/v

  8、奈米材料:將某些物質的尺寸加工到1~100nm時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與較大尺寸時發生了異常變化,稱為奈米材料。

  奈米方法處理後的領帶具有自潔性,不沾水也不沾油。

  奈米方法處理後的物質也有抑制細菌生長的功能。

  9、鋰電池的特點:體積小、質量輕、能多次充電、對環境汙染小。

  10、記憶合金:主要成分是鎳和鈦,它獨有的物理性質是:當溫度達到某一數值時,材料內部的晶體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導致了外形的變化。

  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

  1、參照物:要描述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要選定一個標準物體做參照物,這個選中的標準物體叫參照物。

  2、運動: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改變叫做機械運動,簡稱運動。

  3、位置變化:一指兩個物體間距離大小的變化,二指兩個物體間方位的變化。

  4、相對靜止:運動方向和運動速度相同的兩個物體稱為相對靜止。

  5、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國際單位制是米/秒,常用單位:千米/小時。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9

  1, 電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線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開路:斷開的電路;短路:將導線直接連線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3、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4、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5、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6、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7、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8、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9、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 移動的電荷;

  10、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膠,純油(自由電荷大部分被原子核束縛住了,所以才不導電的),純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

  11、電流表的使用規則: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12、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國際單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電壓表的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14、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乾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我國規定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36、24、12、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15、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國際單位:歐姆(ω);

  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00千歐; 1千歐=1000歐。

  16、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17、滑動變阻器:

  a。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b。 作用:透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c。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閉合開關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18、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i=u/r。 公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19、電功的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時為電功的單位,俗稱“度”符號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電能表是測量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少的儀器。

  a、“220v”是指這個電能表應該在220v的電路中使用;

  b、“10(20)a”指這個電能表長時間工作允許透過的最大電流為10安,在短時間內最大電流不超過20安;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0

  初中物理的知識點總結

  汽化

  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汽化現象分為:沸騰、蒸發,兩種形式都要吸熱。

  沸騰和蒸發的區別:

  1.沸騰:

  ⑴沸騰現象:例-水沸騰,有大量的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

  ⑵沸騰規律:液體在沸騰時,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

  ⑶液體沸騰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熱。

  ⑷有關沸點知識:

  ①液態氧的沸點是-183℃,固態氧的熔點是-218℃。-182℃時,氧為氣態。

  -184℃時,氧為液態。-219℃時,氧為固態。-183℃氧是液態、氣態或氣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紙鍋將水燒至沸騰。(水沸騰時,保持在100℃不變,低於紙的著火點)

  ③裝有酒精的塑膠袋擠癟(排盡空氣)後,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膠袋變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氣。酒精沸點為78℃,高於78℃時為氣態)

  2.蒸發:

  ⑴蒸發現象:

  ①溼衣服放在戶外,很快就會幹②教室灑過水後,水很快就幹了

  ⑵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

  ①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風加快了身上水的蒸發,蒸發吸熱)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斷蒸發,留在杯中的酒精溫度低於40℃。(蒸發要向周圍環境和液體自身吸熱。)

  ③在室內,將一支溫度計從酒精中抽出,示數會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發吸熱,使溫度計中液體溫度下降,蒸發結束後溫度回升到室溫)

  相信上面對物理中汽化的知識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給同學們的學習上面很好的幫助。

  中考物理知識點:透鏡

  關於物理中透鏡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透鏡

  透鏡:透明物質製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對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學元件。

  分類:1、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2、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

  主光軸:透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透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

  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

  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後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

  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透鏡對光的作用:

  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

  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

  透過上面對物理中透鏡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的學習物理知識。

  中考物理知識點:凸透鏡成像規律

  下面是對物理中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內容講解,需要同學們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內容知識哦。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

  實驗:從左向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光屏。1、調整它們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線(光具座不用);2、調整它們,使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鏡成像規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質 應用

  u > 2f f<υ<2f 倒立縮小實像 照相機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實像 (實像大小轉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實像 幻燈機

  u = f 不成像 (像的虛實轉折點)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虛像 放大鏡

  凸透鏡成像規律口決記憶法

  口決一:"一焦(點)分虛實,二焦(距)分大小;虛像同側正;實像異側倒,物遠像變小"。

  口決二:

  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

  如果物放焦點內,正立放大虛像現;

  幻燈放像像好大,物處一焦二焦間,

  相機縮你小不點,物處二倍焦距遠。

  口決三:

  凸透鏡,本領大,照相、幻燈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實小,二倍焦內倒實大;

  若是物放焦點內,像物同側虛像大;

  一條規律記在心,物近像遠像變大。

  注1: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注2:照相機的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於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並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上面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知識點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考試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識點:眼睛和眼鏡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眼睛和眼鏡內容的知識學習哦,供大家參考。

  眼睛和眼鏡

  眼睛:眼睛中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於凸透鏡,它把來自物體的光會聚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的像。視網膜上的視神經細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訊號傳輸給大腦。看遠處物體時,睫狀肌放鬆,晶狀體比較薄(焦距長,偏折弱)。看近處物體時,睫狀肌收縮,晶狀體比較厚(焦距短,偏折強)。

  近視的表現:能看清近處的物體,看不清遠處的物體。

  近視的原因:晶狀體太厚,折光能力太強,或眼球前後方向太長,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前。

  近視的矯治:佩戴凹透鏡。

  遠視的表現:能看清遠處的物體,看不清近處的物體。

  遠視的原因:晶狀體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後方向太短,致使遠處物體的像成在視網膜後。

  遠視的矯治:佩戴凸透鏡。

  眼鏡的度數:100×焦距的倒數( )。

  上面對眼睛和眼鏡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物理知識,爭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識點:照相機和投影儀

  下面是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的內容知識講解,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

  照相機和投影儀

  照相機:

  1、鏡頭是凸透鏡;

  2、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大於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投影儀:

  1、投影儀的鏡頭是凸透鏡;

  2、投影儀的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的傳播方向;

  注意:照相機、投影儀要使像變大,應該讓透鏡靠近物體,遠離膠捲、螢幕。

  3、物體到透鏡的距離(物距)小於二倍焦距,大於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實像;

  以上對物理中照相機和投影儀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會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識點:顯微鏡和望遠鏡

  同學們對顯微鏡和望遠鏡很熟悉吧,下面我們來看看它們在物理中的應用。

  顯微鏡和望遠鏡

  顯微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目鏡都是凸透鏡,它們使物體兩次放大;

  望遠鏡由目鏡和物鏡組成,物鏡使物體成縮小、倒立的實像,目鏡相當於放大鏡,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對顯微鏡和望遠鏡知識點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學們會考出很好的成績的哦,好好學習吧。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1

  一、槓桿

  1.槓桿

  (1)槓桿: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就是槓桿。

  (2)槓桿的五要素:

  ①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固定點(O);

  ②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F1);

  ③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F2);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l1);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l2)。

  2.槓桿的平衡條件

  (1)槓桿的平衡:當有兩個力或幾個力作用在槓桿上時,槓桿能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則我們說槓桿平衡。

  (2)槓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

  3.槓桿的應用

  (1)省力槓桿:動力臂大於阻力臂的槓桿,省力但費距離。

  (2)費力槓桿:動力臂小於阻力臂的槓桿,費力但省距離。

  (3)等臂槓桿:動力臂等於阻力臂的槓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

  二、滑輪的應用

  1.定滑輪

  (1)實質:是一個等臂槓桿。支點是轉動軸,動力臂和阻力臂都等於滑輪的半徑。

  (2)特點:不能省力,但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

  2.動滑輪

  (1)實質:是一個動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槓桿。支點是上端固定的那段繩子與動滑輪相切的點,動力臂是滑輪的直徑,阻力臂是滑輪的半徑。

  (2)特點: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且多費一倍的距離。

  3.滑輪組

  (1)連線:兩種方式,繩子可以先從定滑輪繞起,也可以先從動滑輪繞起。

  (2)作用: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動力的方向,但是費距離。

  (3)省力情況:由實際連線在動滑輪上的繩子段數決定。繩子段數:“動奇定偶”。拉力 ,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其中n是繩子的段數,h是物體移動的高度。

  4.輪軸和斜面

  (1)輪軸: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的槓桿,是一種省力機械。輪和軸的中心是支點,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軸半徑r,輪半徑R,則有F1R=F2r,因為R>r,所以F1

  (2)斜面:是一種省力機械。斜面的坡度越小,省力越多。

  三、功

  1、功

  (1)力學中的功: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裡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功的兩個因素:一個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另一個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透過的距離。兩因素缺一不可。

  (3)不做功的三種情況:①物體受到了力,但保持靜止。②物體由於慣性運動通過了距離,但不受力。③物體受力的方向與運動的方向相互垂直,這個力也不做功。

  2、功的計算

  (1)計算公式:物理學中,功等於力與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即:W=Fs。

  (2)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1J=1N·m;F表示力,單位是牛頓(N);s表示距離,單位是米(m)。

  (3)計算時應注意的事項:①分清是哪個力對物體做功,即明確公式中的F。②公式中的“s”是在力F的方向上透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F、s的單位分別是N、m,得出的功的單位才是J。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四、功率

  1、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

  (1)定義: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叫做功率,用符號“P”表示。單位是瓦特(W)常用單位還有kW。1kW=103W。

  (2)公式:p=W/t。式中p表示功率,單位是瓦特(W);W表示功,單位是焦耳(J);t表示時間,單位是秒(s)。

  (4)功率與機械效率的區別:

  ①二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機械效率表示機械做功的效率。

  ②它們之間的物理意義不同,也沒有直接的聯絡,功率大的機械效率不一定大,機械效率高的機械,功率也不一定大。

  五、機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有用的功叫有用功。也就是人們不用機械而直接用手時必須做的功。在提升物體時,W有用=Gh。

  2、額外功——W額外

  (1)使用機械時,對人們沒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額外功。

  (2)額外功的主要來源:①提升物體時,克服機械自重、容器重、繩重等所做的功。②克服機械的摩擦所做的功。

  3、總功——W總:

  (1)人們在使用機械做功的過程中實際所做的功叫總功,它等於有用功和額外功的總和。即:W總= W有用+ W額外。

  (2)若人對機械的動力為F,則:W總=Fs

  4、機械效率——η

  (1)定義: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機械效率。

  (2)公式:η= W有用/ W總。

  (3)機械效率總是小於1。

  (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①減小摩擦,②改進機械,減小自重。

  六、動能和勢能

  1、能量

  (1)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2)單位:焦耳(J)

  2、動能

  (1)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功能。

  (2)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運動的速度。物體的質量越大,運動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3、重力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的質量;②物體被舉高的高度。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單位:焦耳(J)

  4、彈性勢能

  (1)定義: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

  (2)單位:焦耳(J)。

  (3)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①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物體的彈性形變程度越大,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七、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

  (1)定義: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機械能是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量。

  (2)單位:J。

  (3)影響機械能大小的因素:

  ①動能的大小;②重力勢能的大小;③彈性勢能的大小。

  2、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1)在一定的條件下,動能和勢能可以互相轉化。

  (2)在分析動能和勢能轉化的例項時,首先要明確研究物件是在哪一個過程中,再分析物體質量、運動速度、高度、彈性形變程度的變化情況,從而確定能的變化和轉化情況。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2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①彈性: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②塑性: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③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援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①結構:彈簧、掛鉤、指標、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對於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 認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檢查指標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鬆手後,指標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注意防止指標、彈簧與秤殼接觸。測量力時不能超過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5)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說明: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 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製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 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牆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第八章 力和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⑴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⑵說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透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麼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2、慣性: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隻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利用慣性: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腳踏車蹬幾下後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5、力和運動狀態的關係: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受平衡力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運動快慢改變 運動方向改變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5、滑動摩擦力: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②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③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採用了控制變數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②減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

  ⑴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注意:壓力並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F = G

  ⑵方向: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於支援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P30圖9.1—3中,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液體的深度:液體中的某點到液麵下的距離叫做該點在液體中的深度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採用了控制變數法。

  3、壓強:⑴ 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⑵公式:p = F/S 推導公式:F = PS、S=F/p

  ⑶單位:壓力F的單位:牛頓(N),面積S的單位:米2(m2),壓強p的單位:帕斯卡(Pa)。

  (4)應用: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

  增大壓強。如:縫衣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⑴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⑵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⑶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⑷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 h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密 度ρ的單位用kg/m3,壓強p的單位用帕斯卡(Pa)。

  壓 強

  公式

  p = ρ g h

  適用範圍

  通用公式:一般固體

  一般液體

  一般思路

  水平面:F = G p=F/S

  先 p = ρ g h再 F = PS

  特殊思路

  圓柱形物體p = ρg h

  規則容器裝液體:F = G p=F/S

  3、連通器:

  ⑴定義: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⑵原理:連通器裡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麵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船閘、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三、大氣壓強1、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裡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後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後,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麵相 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A、實驗前玻璃管裡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後,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 支援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 g=1.01×105Pa

  3、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4、大氣壓的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5、沸點與氣壓關係: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 降低 ,氣壓增大時 升高 。

  6、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抽水機。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於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裡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液(氣)體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 方向:豎直向上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三、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運動方向

  力的關係

  V排與V物

  密度關係

  下沉

  向下

  F浮< 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懸浮

  靜止在液體內部

  F浮= G物

  ρ物=ρ液

  上浮

  向上

  F浮> G物

  ρ物>ρ液

  漂浮

  靜止在液體表面

  F浮= G物

  V排物

  ρ物>ρ液

  4.從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決定於液體的密度、物體排液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及在液體的深度、運動狀態無關。

  10.3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

  1.浮力的應用

  1)輪船是採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浮力的。輪船的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輪船從河裡駛入海里,由於水的密度變大,輪船浸入水的體積會變小,所以會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變(始終等於輪船所受的重力)。

  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或下潛。

  3)氣球和飛艇是靠充入密度小於的氣體來改變浮力。

  4)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麵上來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計算:

  1)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稱量法:F浮=G物-F拉(當題目中出現彈簧測力計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3)漂浮懸浮法:F浮=G物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當題目中出現體積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一、功

  1、做功的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裡就說這個力做了功。力學裡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n 有力無距離: 搬而未起,推而未動,有力作用但沒有移動距離。

  n 有距離無力: 物體因為慣性透過一段距離,運動方向上沒有力對物體做功(踢球離開腳後移動的距離, 人對足球沒有做功)。

  n 力和距離垂直: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過了一段距離,但透過的距離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 方向上沒有透過距離,這個力對物體沒有做功。

  2、功的計算:作用在物體上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W=FS,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透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功的單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牛·米,不能寫成“焦”)單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於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說明:①功的原理是一個普遍的結論,對於任何機械都適用。②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③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然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離、或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④我們做題遇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不用機械時對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 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公式:P=W/t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W的單位:焦(J),時間t的單位:秒(s),功率P的單位:瓦(W)。

  4、單位:主單位: W ,常用單位 kW,它們間的換算關係是:1kW=103W

  5、推導公式:P =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υ表示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運動的速度。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率P的單位:瓦(W),力F的單位:牛(N),速度υ的單位:米/秒(m/s)。

  三、動能和勢能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②一個物體“能夠做功”並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動能 ①定義:物體由於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②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3、重力勢能 ①物體由於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②決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

  高度相同的物體,物體 重力勢能越大;質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4、、彈性勢能

  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四、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J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恆: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機械能守恆;近地點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小;遠地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一、槓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做槓桿。

  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槓桿,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硬物體棒)、受力(動力和阻力)和轉動(繞固定點)。

  槓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甚至是任意形狀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且是硬物體,都可稱為槓桿。

  2、槓桿的五要素:

  ①支點:槓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②動力:使槓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力的作用線:透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

  ③阻力:阻礙槓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槓桿的平衡條件:

  ①槓桿平衡是指:槓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②實驗前:應調節槓桿兩端的螺母,使槓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槓桿上量出力臂。

  ③結論:槓桿的平衡條件(或槓桿原理)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三種槓桿:

  名稱

  結構特徵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槓桿

  動力臂大於阻力臂

  (L1>L2,F1< F2)

  省力、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

  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槓桿

  動力臂小於阻力臂

  (L1,F1> F2)

  費力、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

  理髮剪刀、釣魚杆、鑷子、船槳

  等臂槓桿

  動力臂等於阻力臂

  (L1=L2,F1=F2)

  不省力、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1、滑輪是變形的槓桿。

  2、定滑輪:

  ①定義: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②實質:等臂槓桿。

  ③特點: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對理想的定滑輪(不計輪軸間摩擦)F=G物。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3、動滑輪: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②實質: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槓桿。

  ③特點: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動滑輪(不計軸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G/2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G動)/2。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2h

  4、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G動)/n。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nh。

  ④組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 n=(G+G動)/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後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第3節 機械效率

  1、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斜面:W有用=Gh

  2、額外功:定義:並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斜面:W額=fL

  3、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FS

  4、機械效率: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公 式:

  5、有用功總小於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於1。通常用百分數表示。某滑輪機械效率為60%表示有用功佔總功的60%。

  6、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7、機械效率的測量:

  (1)原理:

  (2)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3)器材:除鉤碼、鐵架臺、滑輪、細線外還需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4)步驟:必須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目的:保證測力計示數大小不變。

  (5)結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動滑輪越重,個數越多則額外功相對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對就多。

  ③摩擦,若各種摩擦越大做的額外功就多。

  8、繞線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響滑輪機械效率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3

  1、電路: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線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開路:斷開的電路;短路:將導線直接連線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

  3、電流的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任何電荷的定向移動都會形成電流)

  4、電流的方向:從電源正極流向負極.

  5、電源:能提供持續電流(或電壓)的裝置.

  6、電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如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發電機則由機械能轉化為 電能.

  7、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

  8、有持續電流的條件:必須有電源和電路閉合.

  9、導體:容易導電的物體叫導體.如:金屬,人體,大地,鹽水溶液等.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10、絕緣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叫絕緣體.如:玻璃,陶瓷,塑膠,油,純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 電荷

  11、電流表的使用規則:①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④絕對不允許不經過用電器而把電流表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實驗室中常用的電流表有兩個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電流值是0.1安.

  12、電壓是使電路中形成電流的原因,國際單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電壓表的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②電流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量程;

  實驗室常用電壓表有兩個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電壓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 表示的電壓值是0.5伏.

  14、熟記的電壓值:①1節乾電池的電壓1.5伏;②1節鉛蓄電池電壓是2伏;③家庭照明電壓為220

  伏;④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伏;⑤工業電壓380伏.

  15、電阻(R):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國際單位:歐姆(Ω);

  常用:兆歐(MΩ),千歐(KΩ);1兆歐=1000千歐; 1千歐=1000歐.

  16、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

  17、滑動變阻器:

  A. 原理:改變電阻線在電路中的長度來改變電阻的.

  B. 作用:透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C. 正確使用:a,應串聯在電路中使用;b,接線要"一上一下";c,閉合開關前應把阻值調至最大的地方.

  18、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公式:I=U/R.公式中單位:I→安(A);U→伏(V);R→歐(Ω).

  19、電功的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日常生活中常用千瓦時為電功的單位,俗稱“度”符號

  kw.h

  1度=1kw.h=1000w×3600s=3.6×106J

  20.電能表是測量一段時間內消耗的電能多少的儀器。A、“220V”是指這個電能表應該在220V

  的電路中使用;B、“10(20)A”指這個電能表長時間工作允許透過的最大電流為10安,在短時間內最大電流不超過20安;C、“50Hz”指這個電能表在50赫茲的交流電路中使用;D、“600revs/KWh”指這個電能表的每消耗一千瓦時的電能,轉盤轉過600轉。

  21.電功公式:W=Pt=UIt(式中單位W→焦(J);U→伏(V);I→安(A);t→秒).

  22、電功率(P):表示電流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國際單位:瓦特(W);常用:千瓦(KW)公式:P=W/t=UI

  23.額定電壓(U0):用電器正常工作的電壓.

  額定功率(P0):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

  實際電壓(U):實際加在用電器兩端的電壓.

  實際功率(P):用電器在實際電壓下的功率.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亮,易燒壞.

  當U < U0時,則P < P0 ;燈很暗,

  當U = U0時,則P = P0 ;正常發光.

  24.焦耳定律:電流透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

  成正比,表示式為. Q=I2Rt

  25.家庭電路由:進戶線(火線和零線)→電能表→總開關→保險盒→用電器等組成.

  26.所有家用電器和插座都是並聯的.而用電器要與它的開關串聯接火線.

  27.保險絲:是用電阻率大,熔點低的鉛銻合金製成.它的作用是當電路中有過大的電流時, 它升溫達到熔點而熔斷,自動切斷電路,起到保險的作用.

  28.引起電路電流過大的兩個原因:一是電路發生短路;二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29.安全用電的原則是:①不接觸低壓帶電體;②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30.磁性:物體吸引鐵,鎳,鈷等物質的性質.

  31.磁體:具有磁性的物體叫磁體.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2.磁極: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任何磁體都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極(N極);另一個 是南極(S極)

  33.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互相吸引.

  34.磁化:使原來沒有磁性的物體帶上磁性的過程.

  35.磁體周圍存在著磁場,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就是透過磁場發生的.

  36.磁場的基本性質:對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

  37.磁場的方向: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

  38.磁感線:描述磁場的強弱,方向的假想曲線.不存在且不相交.

  在磁體周圍,磁感線從磁體的北極出來回到磁體的南極

  39.地磁的北極在地理位置的南極附近;而地磁的南極則在地理的北極附近.但並不重合,它們的交角稱磁偏角,我國學者沈括最早記述這一現象.

  40.奧斯特實驗證明: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其磁場方向跟電流方向有關

  41.安培定則:用右手握螺線管,讓四指彎向螺線管中電流方向,則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線管的北極(N極).

  42.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電流的大小,鐵芯的有無,線圈的匝數

  43.電磁鐵的特點:①磁性的有無可由電流的通斷來控制;②磁性的強弱可由電流的大小和線圈的匝數來調節;③磁極可由電流的方向來改變.

  44.電磁繼電器:實質上是一個利用電磁鐵來控制的開關.它的作用可實現遠距離操作,利用低電壓,弱電流來控制高電壓,強電流.還可實現自動控制.

  45.電話基本原理:振動→強弱變化電流→振動.

  46.電磁感應: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導體中就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叫電磁感應,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應用:發電機

  47.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①電路必須閉合;②只是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

  48.感應電流的方向:跟導體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49.磁場對電流的作用:通電導線在磁場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

  是由電能轉化為機械能.應用:電動機.

  50.通電導體在磁場中受力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方向有關.

  電 學 特 點 與 原 理 公 式

  第六章 《歐姆定律》複習提綱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 V 常用單位:kV mV 、μV

  換算關係: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2、記住一些電壓值: 一節乾電池1.5V 一節蓄電池 2V 家庭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於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 ,符號:

  2、讀數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並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標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透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Ω。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Ω=1000KΩ 1 KΩ=1000Ω

  4、瞭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於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於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4

  熔化

  熔化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需要吸熱。

  1、熔化現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鍊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

  2、熔化規律:

  ①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

  ②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

  3、晶體熔化必要條件:

  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

  4、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

  ①萘的熔點為80.5℃。當溫度為790℃時,萘為固態。當溫度為81℃時,萘為液態。當溫度為80.50℃時,萘是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

  ②下過雪後,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

  ③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於-39℃,因此測氣溫採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於-39℃,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

  5、熔化吸熱的事例:

  ①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

  ②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

  ③鮮魚保鮮,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

  ④“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標準是:晶體有固定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而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

  常見的晶體有:冰、食鹽、萘、各種金屬、海波、石英等

  常見的非晶體有:松香、玻璃、蠟、瀝青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15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3、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4、天平讀數時,遊碼要看左側,移動遊碼相當於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物件;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援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7、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隻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隻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並不是慣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於。

  10、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於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11、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

  12、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

  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槓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標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

  17、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槓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19、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槓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20、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m2=10—4m2

  21、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麵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於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

  23、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F浮=ρgv計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並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25、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26、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

  27、機械能守恆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變大小先判斷勢能,再判斷動能的變化。

  28、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後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後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30、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

  31、內能和溫度有關,機械能和物體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物體一定有內能,但不一定有機械能。

  32、熱量只存在於熱傳遞過程中,離開熱傳遞說熱量是沒有意義的。熱量對應的動詞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固定不變的。比熱容越大:吸收相同熱量,溫度變化量小(用人工湖調節氣溫);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用水做冷卻劑)。

  34、內燃機一個工作迴圈包括四個衝程,曲軸轉動二週,對個做功一次,有兩次能量轉化。

  35、核能屬於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並不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7、當前人們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變(核反應堆)。太陽內部不斷髮生著核聚變。

  38、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鬆緊有關。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和用力的大小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用為區別不同的發聲體的,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來描述聲音的響度)

  39、回聲測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線要注意加箭頭,要注意實線與虛線的區別:實像,光線是實線;法線、虛像、光線的延長線是虛線。

  41、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生的。

  42、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

  44、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螢幕到投影儀的距離。

  45、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46、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

  47、液化:霧、露、雨、白氣。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的冰柱。

  48、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49、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

  50、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

  51、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吸熱。

  52、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53、串聯和並聯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錶。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並聯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

  54、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

  55、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並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後再並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

  56、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

  57、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最為明顯。

  58、串聯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並聯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59、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

  60、電能表讀數是兩次讀數之差,最後一位是小數。

  61、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後再用1KWh=3.6×106J換算。

  62、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可根據R=U2/P計算電阻。

  63、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4、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

  65、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製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製成了發電機。沈括發現了磁偏角。湯姆生髮現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明了電話。

  66、磁碟、硬碟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碟沒有應用磁性材料。

  67、電磁波的速度都等於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68、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

  79、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