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的分類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八年級生物第六單元第一章第一節,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思路、板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評價與反饋等方面談談我的設計構想。

  一、教材分析

  透過前五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對各類群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瞭解了植物、動物以及細菌和真菌的主要類群的特徵,這就為學習生物的分類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的回顧、總結,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一個概括性的瞭解,從中學習科學的分類方法,同時也對後面將要學習的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教材中並未全面而系統地介紹生物分類的方法,而是透過活動讓學生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並介紹了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

  本節的重點之一是透過梳理所學的生物知識,學習生物的分類方法。引導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走出校園,走入社會調查,走進大自然實地考察。

  本節的難點是學生在嘗試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列舉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

  2.能力:在嘗試分類活動中,對動物和植物的主要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樹立分類的意識。

  三、教學思路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植物和動物的類群較多,知識容量較大。在設計本節課時,把重點放在讓學生體驗基本的分類方法上,透過學生的分類活動來學習分類的方法,利用小組學習的優勢,組內互助,共同解決這些問題。透過本課的學習,學生知道了按任何一個器官都可以對植物進行分類,進行科學分類主要是根據生殖器官進行分類。比如我們可以根據是否產生種子將植物分為有種子和無種子。根據有無花分為有花植物和無花植物。

  四、板書設計:

  第一章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一.生物分類

  根據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劃分為種和屬等不同的等級,並對每一類群的形態結構等特徵進行科學的描述,以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和進化關係。

  分類的依據是生物在形態結構等方面的特徵。

  二.植物的分類

  三.動物的分類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

  一.生物分類

  二.植物的分類

  三.動物的分類

  學生透過猜物遊戲,體驗分類的方法。

  學生髮表觀點。

  學生看書81頁。小組討論,複習這些植物的形態特徵。

  小組看圖討論,完成填空。彙報交流。

  小組交流。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圖片,小組合作對動物進行分類。

  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對比圖片上的動物,進行分析,得出多種分類方法:知道動物分類除了比較外部形態結構,還要比較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

  1、脊椎動物分為: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學生完成表1。

  脊椎動物: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無脊椎動物:

  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演示課件示各種書,設疑:有一張非常漂亮的滇金絲猴圖片,藏在其中的一本書裡。請你猜猜,最有可能在哪本書中?

  提問:你根據什麼選擇這本書?

  演示圖片。

  全世界生物種類繁多,要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都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一節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指導學生看書81頁。觀察這些植物的形態結構有哪些特點?

  出示討論題:

  1、菜豆、玉米種子的子葉片數一樣嗎?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如何區別?

  2、所有的植物都有種子嗎?

  3、所有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

  4、假根有什麼作用?

  5、平行脈和網狀脈有什麼特點?

  6、種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嗎?

  組織學生討論,看圖根據這些植物的形態結構方面的特徵進行分類,完成填空。

  在分類過程中遇到困難了嗎?是如何解決的?

  除了這些分類方法和依據,還有根據其他的方法分類的嗎?

  出示思考題:

  1、有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哪些類群?

  2、無種子的植物可以分為那些類群?

  3、能否把這些植物按照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進行排列?

  4、把種子植物排在最高等的依據是什麼?

  5、透過分類活動,你認為植物分類應考慮植物的哪些特徵?

  演示圖片示不同種類的動物,引導學生觀察,組織小組討論:如何對這些動物進行簡單的分類?

  看起來分類的方法有多種多樣,目前生物學家普遍採用的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係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即通常根據生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徵進行分類。

  出示思考題:

  1、對動物進行分類。

  將不同的動物類群按照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排列起來。

  2、彈塗魚、蠑螈和蜥蜴都是外型相似的生物,可是彈塗魚是魚類、蠑螈是兩棲類、蜥蜴是爬行類。請用你所學過的生物學知識,說明生物學家是根據哪些特徵把彈塗魚歸為魚類;蠑螈歸為兩棲類而蜥蜴歸為爬行類?

  小結:科學家們按照動物分類的基本方法,依據外部形態結構、內部結構和生理功能等特徵,已經發現和命名的動物有150萬種。

  作業:下節課室外觀察植物,進行分類。要求認真觀察,作好記錄。科代表分組。組長負責本組的紀律。

  六、教學評價與反饋

  在教學過程中,我把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鼓勵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然後透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正確性和練習的準確程度來反饋資訊進行評價與調節,針對反饋不理想的資訊,教師再做啟發性指導。

  總之,我的整個課堂教學設計體現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精神。為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設計力求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問題的解決,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主動地去觀察、分析、發現,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中,教師只起到了啟發、誘導、點拔的作用,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分析和說明,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屬於“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生物的多樣性的相關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章的內容定位是“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透過前四章的學習,學生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的瞭解,對植物和動物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瞭解了植物、動物的主要類群的特徵,這就為學習生物的分類打下一定的基礎。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分類和鑑別,既是對前面所學的生物圈中的各類生物特徵的回顧、總結、深化,從中學習科學的分類方法,同時也為認識生物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已經對生物界的概貌有了較的瞭解,對植物和動物有了許多感性認識,學生已經瞭解了植物、動物的主要類群的特徵。但對這些生物的分類方法還沒有系統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中會接觸一些分類的方法,對學習本節課有基礎。教師應重要的向學生傳授分類的思想和方法而不是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指示和技能。

  三、說教學目標

  1.嘗試依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徵進行分類;能說出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和依據。

  2.透過小組討論,建立起生物分類的方法模型,提高動手能力。

  3.意識到生物分類的意義。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設立,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設為生物分類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為說出分類的依據。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較好的達到學習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結合本節課的實際特點,以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我選擇以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提問法相結合,用多媒體的展示來激發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鼓勵並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為了讓學生成為學習上真正的主人,在本節課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我將著重強調觀察思考、分析討論、歸納總結,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課堂一開始,我會詢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在去動物園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動物園中場館的分佈,他們是隨機分佈的嗎?有什麼樣的劃分依據呢?當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之後,繼續設疑:同學們剛才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無意中已經應用了生物分類的方法,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對生物進行分類呢?讓我們以一個小小的分類學家的身份,來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徵對一些常見的生物進行分類吧!

  透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將學生帶入本節課的學習中,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

  2.新課展開

  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卡片。同時提出要求:觀察這些卡片有什麼特點?採用一定的方法將這些卡片分開。組織學生討論,各小組是按照什麼將這些卡片分開的。學生給出正確答案後進行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食物特徵的方法將看似雜亂無章的事物或東西整理出來頭緒來。從而引出“分類”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了方便,常根據事物既有差異性又有相似性的特性,把事物分門別類的整理,這個過程叫做分類。

  從日常生活中引入分類的感念,讓學生可以直觀的理解,同時為學習生物的分類做鋪墊。

  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生物(有動物和植物)。讓學生按照前面學過的方法,首先觀察各種生物的特徵,比較這些生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然後嘗試對它們進行分類。讓學生上臺操作多媒體來將不同的生物放入相應的框內。接下來讓學生思考,參照“探究竟”裡的方法,重新設計一個分類思路,把以上生物再分一次。這時學生可能會說出很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有的可能不太科學,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和相互評價,討論各自方案的優缺點,透過相互補充使分類方法更加合理,總結出分類的方法。

  多媒體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透過思考“探究竟”讓學生學會將知識進行遷移應用,真正做到“授人以漁”。

  最後教師透過PPT展示出不同人的圖片,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分類依據進行分類。讓學生明確分類的依據不同,分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明確生物研究中常用的的分類依據。

  3.聯絡生活

  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列舉一些有關分類的事例,以此訓練學生的分類方法和分類技能。

  4.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將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不足之處我將給予補充。課下蒐集資料,找一找生物分類學的相關資料,下節課和同學們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體現教材的知識點,我採用了提綱式的板書,直觀系統地展示了魚的分類和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便於學生理解掌握。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3

  在教學過程中,本人針對學生現狀及教材要求,做了兩個大膽嘗試,一是學生的客觀現狀:學生對七年級上冊知識的掌握程度較不到位,遺忘率較高;二是本節知識要求,學生是嘗試性地進行分類,避免又誤入老師怕學生不懂,詳講細講,結果學生吃不下,出現包辦的現象,我大膽採用了分組活動的方式。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談我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及我的課堂運作: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知識的基礎位置:

  1、在本章中的作用:要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核心是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而要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首先必須瞭解形形色色的生物,認識生物的主要類群,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因此本節知識是學好本單元的基礎。

  2、在《生物》中作用:本節知識將促進學生對一年半來學習的生物知識進行一定的歸納綜合,是考察學生也是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的一個好機會。

  (二)、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嘗試根據植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2)列舉植物的主要類群。

  2、能力目標:

  (1)分組競賽式活動,有效促進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的提高;

  (2)課前三分鐘猜一猜活動,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遷移能力、分析歸納能力等;

  (3)生活式的質疑,使學生進一步發展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透過多媒體教學、分組活動,增強直觀性、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競賽式分組活動,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激發學生的求勝心;

  (3)透過分類學習,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達到自覺保護的目標。

  (三)、本節重點、難點:

  透過分類活動來學習生物的分類。

  二、教學方法安排:

  1、《課程標準》中提到,“課程理念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以適應不同學校的條件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利用農村學校、農村學生的特點,以小組為單位,課前採集、收集常見植物,為課堂實踐提供素材,也為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條件。CAI課件的運用,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可一定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針對生物科學不僅是眾多事實和理論,也是一個不斷探究的過程。《課程標準》中倡導探究性學習,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堂課我大膽採用學生分組競賽活動的導學方式,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充分討論的時間、空間,教師主要起引導、指導的作用。競賽制的引入,有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好勝心理,促使他們更好、更主動地學習。

  3、設定了“課堂實踐”,讓學生親身體會了植物的分類,增加了感性的認識,使學生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4、“課堂延伸”的問題設定,為下節課的順利進行埋下伏筆,也讓學生有意識地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其意義。

  三、學法指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1、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前預習準備工作,為小組長提供了領導管理能力發揮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基本現狀,佈置學生課前複習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有目的地讓學生試著找出書中出現的植物類群名稱,儘可能以圖表的方式體現,課前檢查,並對小組長做適當的指導,如:書中有ABCDEF六類植物,而七冊書中只出現五類名稱,指導學生思考並引導他們如何藉助工具書或網路查詢所需知識。既節省了課堂時間,保證課堂的順利進行,也考察了學生的協作能力、綜合理解能力。

  2、課前三分鐘班長主持的猜一猜,學生參與程度高,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輕鬆帶領學生進入新課。

  3、設定“幫你想一想”,可有效引導學生建立思考的思路,幫助其分析、解決問題。

  4、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意在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協作等精神,以適應未來社會需要。

  四、教學主要程式:

  1、學生的課前準備,包括本節知識的預習和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複習歸納整理工作,主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

  2、以班長主持的課前三分鐘猜一猜匯入,輕鬆帶領學生進入新課,把本節課基本定位在一種寬鬆和諧互動的課堂氣氛中。

  3、透過P81的觀察與思考,讓分步活動完成P82的討論,在活動中引入競賽方法。第一步先完成第1題:幫書中的六種植物找到他們的家,配合CAI演示,幫學生直觀完成。第二步完成第3、4、5題,為使學生能順利完成,我設定了“幫你想一想”,幫助引導學生建立思考的思路,幫助他們分析、解決問題。活動中,各小組把本組的答案按從簡單到複雜的順序,由左到右排列,中間用箭號連線貼在卡紙上,各組用展示的方式給出答案。把第2題調整到第三步,學生在瞭解了類群名稱後,理解會較到位,完成的質量會較高。第6題則放在“課堂實踐”後來總結得出。

  4、“課堂實踐”活動,讓各組選派一名選手(小組長可協助),對他們帶來的植物進行實際的分類,以比賽的方式進行。老師視具體時間情況,作適當的點評,若時間充裕,可較詳細介紹分類的方法及回答學生的疑難,若時間不允許,可先簡單、靈活從中尋找植物分類的依據是植物的根、莖、葉、葉脈、果實、種子等(學生先總結,教師引導、補充)(即完成討論題第6題),學生疑難可延伸到課後討論。

  5、CAI出示“課堂延伸”題目,讓學生明確任務,促進學生對分類知識的理解及應用,同時為下節課的順利進行埋下伏筆。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4

  1、說教學目標

  根據“花的結構和型別”這一節在本書中、本章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認為,透過本章的教學,首先要掌握花的基本結構,認識花的主要部位是花蕊;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還要使學生學會解剖和觀察花的基本結構的方法;此外,還要培養學生愛護花草樹木,保護自然環境的美德。上述教學目標的確定,一方面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本知識,另一方面是為了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素質教育思想。

  2、說教學內容

  “花”這個器官在植物的分類上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被子植物的分類單位中,“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單位,而每科植物的形態特徵主要表現在花和果實上。因此“花的結構和型別”不僅是第六章第三節的關鍵性內容,也是全書的重點內容之一,不講清楚花的結構,學生對後面學習“傳粉和受精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不能很好地加以理解,在第十九章講“植物的有性生殖”和第二十章“植物的遺傳和變異”與花的結構有密切的關係,就是第二十二章中講“植物的主要類群”時也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花是生殖器官之一,與繁殖後代有關,花之所以屬於生殖器官,是在於它具有進行生殖所不可缺少的部分,即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的傳粉與受精就在這裡完成,花的其他部分都是對花起保護作用或其它輔助作用的。因此,我認為本節的教學重點是:雌蕊和雄蕊的組成和作用,講課時一定要突出花的主要部分,即雌蕊和雄蕊,防止學生把花被——特別是花冠看成是花的主要部分,因為學生一提到花,就聯想到美麗的花冠,甚至認為沒有美麗花被的花,就不是花。這一節內容中有許多學生比較陌生的名詞,如花托,花柄、花萼、花葯、子房等。為了讓學生更形象的掌握花的結構,認準各結構名稱,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課本安排了一個實驗,要求學生透過實驗掌握桃花的基本結構和主要部分,以求獲得感性認識。我認為本節課的難點是在於有條不紊的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解剖實驗,在實驗中,學生真正理解花的主要部分,至於有些植物的花,為什麼能夠吸引昆蟲,為什麼具有芳香的氣味,學生也是感興趣的,但根據《標準》要求,製作簡單介紹。

  3、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書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七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結合生物學科的實驗性、直觀性強的特點,也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利用直觀教具,積極使用電教手段,我是這樣選用教學方法的:(1)、講授與投影演示結合;(2)、觀察與實驗結合;(3)、討論與綜合歸納相結合。因為本節教材內容不算太多,課堂內容不是很大,整節內容就是圍繞花的結構和分類來講述,我認為有足夠的時間來讓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和實驗。我首先採用第一種方法介紹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及講花的分類;然後使用第二種方法指導學生邊觀察實物邊解剖邊認識其結構和功能,並區分花的型別,在解剖的時候強調花蕊的結構。

  4、說教學程式

  一、複習舊課,設定懸念

  首先複習與本節有關的內容,如營養器官,生殖器官的組成,讓後提問:花是屬於植物的生殖器官,為什麼呢?它是不是進行生殖、繁殖後代的作用呢?要了解這些問題,首先要學習花的結構(引入課題)。

  二、激發興趣,引入新課

  先放幾張花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各種不同的花,同時強調各種植物的花形狀各異,美麗芳香,五彩繽紛,裝扮著大自然,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再向學生說明儘管這些花形狀、大小、顏色各異,可它們的結構和組成卻基本相似,進而匯入新課,這是在黑板上板書:“花的結構”

  先佈置學生熟悉教材2分鐘,我認為,這一環節對生物課教學來說是必要的,因為,根據目前的狀況,學生不可能利用課後時間預習生物課,然後放ppt——花的基本結構,教師對照投影片邊介紹結構名稱,邊講述功能,邊板書花的基本機構和功能一覽表,尤其注重介紹雄蕊和雌蕊的結構和功能,突出強調“一朵花中只有花蕊與結出果實和種子有直接關係”,講到種子,學生自然會想到繁殖後代!即與繁殖後代有關係。從而說明花是生殖器官,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接著介紹花的型別。可以結合ppt對學生說,並不是所有的花都和桃花一樣是完全花,各種花有屬於各自不同的型別。同時板書:“花的分類”首先介紹向桃花一樣的既有雄蕊,又有雌蕊的花稱之為兩性花,還有水稻花、月季花、鬱金香等,同時板書:“兩性花”,然後結合ppt介紹一朵花上只有一種花蕊的花稱為單性花,如南瓜花、黃瓜花等,板書:“單性花”。最後介紹,有些花不能繁殖後代,花朵上沒有花蕊,稱為無性花,板書:“無性花”,舉例:八仙花、向日葵的舌形花、馬蘭等。

  三、鞏固新課

  1、利用圖片或花的結構模型指定1—2名學生說出花的基本結構,主要部分和他們的功能,學生回答過程中的錯誤和不準確的部分及時指正!

  2、觀察與實驗

  每組指定一位小組長分發實驗材料用具(花,小刀),再對照書本的實驗步驟依次解剖,尤其是觀察花蕊的結構。解剖子房觀察裡面的胚珠,並注意觀察子房在花托的什麼部位,再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解剖,教師來回指導。學生邊實驗邊討論:為什麼說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位?這時估計學生能很快回答出:因為一朵花中,只有花蕊與結出的果實和種子有直接關係,所以說花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

  3、隨堂練習

  四、小結並佈置作業。

  改通常使用的口頭小結,而是放放花的結構和分類的圖片及文字解說,使學生深刻、牢固的掌握新課。作業:練習冊相關內容。

  希望同學們能夠認真閱讀最新初一生物說課稿花的結構和分類,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5

  一、說教材及學情

  1.1教材解析

  “生物的命名和分類”是蘇科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章的第1、2節內容。第13章共有4節內容,本節在整個第四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學過的地面上的生物、水中的生物、空中的生物和土壤裡的生物等內容,都為學習本節作了鋪墊,本節內容也是對前面所學的各類生物的回顧、總結。同時本節為第3、4節學習作了適當的鋪墊,為後面將要學習的認識生物多樣性的本質、意義打好了基礎。

  第1節內容從學生所熟悉的生物的俗名入手,讓學生體會到生物俗名的不科學性,引起認知衝突,進而介紹生物的學名;第2節內容安排上是從超市分類擺放的商品引到生物的分類,進而引出科學的分類,再給自己熟悉的動植物的分類。兩節內容都注重了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絡,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的第八個一級主題“生物的多樣性”中的具體內容標準“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確定第2節為本章的重點和難點。

  1.2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學習生物已有近一年的時間,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基礎,對生物的命名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如生物的俗名,校園中植物標牌上的學名等)。但是,學生已有的生物學知識,並不是按照分類系統來學習的,其次,大多數學生將來並不從事生物學專業工作,對他們來說,重要的不是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而是分類的思想和方法。

  1.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說出俗名和學名的由來,說出生物命名的重要性;說出分類系統的七個階層及七個分類系統的關係和“種”在分類階層中的生物學意義;說出可被當做分類依據的生物特徵,知道當今生物學家用來分類的最重要依據。

  (2)能力目標:識別生物的俗名和學名;嘗試根據動物和植物一定的特徵進行分類;能夠在網路上查詢並提取有用資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小組合作交流中能夠發表自己的觀點。

  教學目標成因:依據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指導思想,創設有利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程實施環境,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提高生物科學素養。

  1.4重點、難點及其確定的依據

  教學重點:生物學名的含義;嘗試運用科學的分類方法根據一定的特徵給動物和植物分類。

  教學難點:認同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能說出可被當做分類依據的生物特徵。

  確定教學重難點的依據:依據《生物課程標準》的基礎性及選擇性原則,結合三維目標及學情分析、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確立了本節學習內容的重難點。

  1.5課時安排

  二課時(連上)

  1.6教學環境

  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師製作的多媒體網路課件、多媒體網路教室(學生人手一臺計算機)

  二、說教法

  2.1採用的教法

  網路環境下自主學習及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教學法。

  2.2採用該教法的依據

  該教法的選擇始終體現構建以學生在學習與發展中的主體地位為核心的主體性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引導者。

  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通訊技術可以為建構主義倡導的學習環境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援,使這種學習環境真正得以在課堂中實現。

  三、說學法

  3.1採用的學法

  在本課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課本和網路課件提供的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運用小組討論、綜合分析等方法完成學習任務。

  3.2採用該學法的依據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提出了“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論點。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透過教法的實施,體現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學法指導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願學、樂學、主動學、會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四、說教學程式

  4.1首先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播放《生物多樣性》影片。地球上生物迄今為止已經發現的約定俗成200多萬種,每年還有許多生物被發現,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寶貴資源,首先要認識它們,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

  4.2利用網路課件,進行個人自主學習。

  下圖是網路課件的內容:共有6個模組的內容(學生點選相應按鈕即可進入該模組的學習),其中前三個模組是供學生自主學習,後三個模組是小組同學合作完成。

  模組一:生物的俗名。例舉了同物異名和異物同名的幾種生物,同時提供了搜尋工具,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

  問題:你認為這些俗名的使用有何優點及弊端?

  模組二:生物的學名。簡單介紹了林奈的生平,有關林奈更詳細的內容作了連結,詳細講解了雙名法。

  問題1:人們平時喜歡用俗名而不用學名,為什麼?問題2:一種生物的俗名是多種多樣的,而學名卻是統一的,生物的名稱從多種多樣到全世界統一,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模組三:嘗試分類。按照動物的形態特徵,製作了嘗試分類小遊戲。

  問題:分析各種分類標準有什麼優缺點?

  4.3利用網路課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模組四:科學的分類。介紹了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生物分界的歷程和7界分類系統。

  問題1:人和貓、桃和小麥在分類上有哪些相同階層?又有哪些不同?問題2:生物分類等級從大到小,所包含的生物種類的數量有什麼變化?所包含的共同特徵是增多還是減少?

  模組五:給動物分類。簡單介紹了動物的類群,製作了動物分類小遊戲。

  問題:你們小組是如何進行歸類的?

  模組六:給植物分類。簡單介紹了植物的類群,製作了植物分類小遊戲。

  問題1:。你們小組是如何進行歸類的?問題2:你認為植物分類選用的標準主要是植物的哪些特徵?問題3:學習植物分類,認識了多種多樣的植物,你有什麼感想?

  4.4利用留言簿進行全班交流討論

  學生在留言簿中針對本節內容,發表感想,有疑惑的地方與老師和同學進行網上交流討論,網路的支援還可以將學習進一步延續到課後。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6

  各位老師,各位領導,上午好。我叫趙豔,來自於鎮江市第四中學。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物的分類》。生物分類涉及的知識面很廣,特別是對形態學知識要求很高,歷來是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新課標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對該部分要求“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意在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方法,而不是對生物進行屬或種水平上的鑑定。如何讓教學重點從掌握生物分類的具體知識和技能,改變為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我選擇了它作為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希望能得到各位專家的指導。

  對於生物的分類,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程式、綜述”這樣7個方面進行剖析。

  ㈠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類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七年級下冊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類”的第2節,是本章的重要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既是對各類生物特徵的複習,也是對生物類群的整理和歸納。學好本節內容,可以讓學生對整個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瞭解,並學習到科學的分類方法。

  2、重點、難點的確定

  在本節課中,各類生物的特徵在前面都已經學習過,學生應能很(比較)好的理解和應用。而且新課標將具體內容標準定為“嘗試根據一定的特徵對生物進行分類”,所以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如何讓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

  3、課時的安排

  由於本節課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學生又是初次嘗試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本節內容將分成3課時進行。第1課時為嘗試分類和科學的分類,第2課時為給動物分類,第3課時為給植物分類。本節課我主要講的是第2課時。

  ㈡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②知道脊椎動物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

  2、能力目標:

  ①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②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

  (如何達到)

  a、利用學生前面學過的動物知識為基礎,以及書87頁的表格練習,讓學生知道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分成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及各類的主要特徵。再透過拖動動物圖片,強化學生的認識。

  b、透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的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透過填寫表格和拖動圖片,並且講出脊椎動物的分類依據,使學生進一步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透過為生物標本室的脊椎動物歸類,使學生親身體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

  c、透過分組對脊椎動物標本分類,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透過對生物標本室裡各種動物標本的觀察,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情感。(與b點結合介紹:同時~~;並~~)

  ㈢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本節課中,使學生自主的掌握分類的思想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從而真正學會分類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2個活動,第一個是藉助多媒體的動畫功能,讓學生拖動動物圖片,為動物進行分類,活動很有趣,但是要求學生講出拖動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徵);第二個是走出課堂,讓學生參觀標本室,參觀很精彩,但是要將脊椎動物歸類(同樣是根據主要特徵)。這樣的2個活動,學生很樂於參與,而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學生就主動的學會了分類的思想方法。

  ㈣教學方法

  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本著“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思想,我大膽的改變了課堂教學模式,採用了“課堂——標本室——課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為手段,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標本資源,採用了觀察法、演示法、討論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探索設計一個可以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去主動探求知識的場所。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主動探究式教學理念。

  ㈤學習方法

  “受人與魚,莫過於授人與漁”,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僅僅為了“學會”知識,更是為了“會學”知識。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培養。在本節課中,學生將透過多種途徑,如:觀察、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實踐等等,來開展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㈥教學程式(附課堂教學結構流程設計表)

  1、情境匯入(這部分需要2分鐘)

  a、處理:本節課透過播放各種動物圖片,引出“給動物分類”的內容。【呈現】

  (組織學生觀看並說出其名稱)

  b、優點:由學生比較熟悉的動物入手,透過精美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慾望,使學生一上課就融入學習和探究的氛圍中。併為課堂教學奠定了一個輕鬆、和諧的基調。

  2、區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部分需要5分鐘)

  a、處理:介紹科學家根據動物有無脊柱,把他們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然後提問:你知道圖片上的這些動物,哪些是脊椎動物,哪些是無脊椎動物麼?【呈現】

  (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

  (組織學生拖動圖片,將這些動物分成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呈現】)

  b、優點:由淺入深,透過有無脊柱這個簡單特徵,使學生初步嘗試著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再透過拖動圖片,進一步加深對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認識。

  拖動的過程,又使得課堂生動活潑起來,更好的吸引住了學生。

  3、對脊椎動物進行分類(這部分需要15分鐘)

  a、處理:介紹根據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一些特徵,又可以將它們分成許多不同的類群。然後提問:你能根據書87頁的提示,將這些脊椎動物分成5大類麼?哪5大類?分別有哪些動物?【呈現】

  (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填寫書87頁表格,得出結論。)

  邀請:你願意幫這些動物進行分類嗎?哪些是魚類?為什麼?

  (組織學生拖動魚類圖片,並講出魚類的主要特徵。【呈現】)

  同樣的方法,組織學生拖動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圖片,並講出主要特徵。【呈現】

  b、優點:透過填寫表格,發展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透過拖動圖片,進一步使學生學會根據動物的特徵進行分類,並且對脊椎動物的主要類群有所瞭解。拖動圖片很有趣,但還要求講出理由,這就使得學生既樂於參與,又更好的掌握了知識。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

【生物的分類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