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讀後感

傳統文化讀後感

傳統文化讀後感11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傳統文化讀後感1

  今天的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新的東西,價值觀念以及思想文化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在這如此高速發展的世界裡,流行的東西很多很多,可它們就像過眼煙雲一樣轉瞬即逝。真正能讓人銘記於心的是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作為新青年的我們不能一昧地追求潮流而把先輩們留下來的優秀文化拋之腦後。如果一個人把根都忘了,又談何發展呢?國家也亦是如此。

  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留下的優秀文化數不勝數,有堪稱奇蹟之作的萬里長城,有耐人尋味的唐詩宋詞,有賞心悅目的蘇州園林......可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的開放,有些人開始漸漸變得崇洋媚外了。其實並不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吸引人,而是沒能得到很好的宣傳。即使如此,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也不會隨時間的流逝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應該用現代人能接受的形式去弘揚我們的優秀文化。

  在沒有手機的時代裡,人們表達思念的方法是寫信,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內心的情緒。在當今的資訊時代,人們表達內心情緒的方式更多的是打電話、發信息。相比之下是更便捷了,可我卻覺得少了些許的韻味。打出來的字始終沒有親手一筆一劃寫出的字來得有魅力。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裡,講的更多的是快、方便,而我們也應該在這樣的基礎上發揚語言文字的魅力。

  前段時間的《朗誦者》和《一封家書》就很好地把語言文字的魅力融入到了我們的現代生活裡。以朗讀的方式把文字流露出來的感情讀活了。這兩檔節目播出之後深受大眾的喜愛,人們總能從朗誦者有感情的朗誦中找到感情的共鳴,彷彿親身體驗了執筆者寫信時的心情。文字的魅力就是這樣吸引人。

  中華文化,是由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組成的,我們要棄其糟粕,取其精華。這樣,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會似種子一樣紮根在我們的心中,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用優秀的現代文化去澆灌它,使其慢慢地又長成一棵新的參天大樹。時代在進步,但傳統不能忘。

傳統文化讀後感2

  聽了王財貴教授講了中華傳統文化,讓我深受教育,他經典的演講升入人心,開始重新反省自己到底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多少。

  王財貴教授其中的一句話告訴我們應該從小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不要做文化的侏儒,是啊,在當今這個社會有多少人知道學會感恩和孝道,知道感恩的真正含義,知道怎樣生活才道德,怎麼樣做人才不會失去尊嚴。現在的我為人母親了真正體會到了做父母的不容易,熟話說”養女才知父母恩“真是一點都不假。弟子規 ,我們可以發現首孝悌是當頭第一篇,“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就是告訴大家要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沒有父母,當然就沒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情友情愛情,世界就會是一片孤獨和黑暗。這些道理都很淺顯,但是生活中,我們在理所應當的享有著這些的時候,卻常常少了一顆感恩的心。 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道德準則,很多人,很多事,其咎都源於不會,不願感恩。的確,中國的文化傳統讓我們很難從口中說出“媽媽我愛你;爸爸我愛你”。然而,這不應該是藉口。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所以,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朋友的幫助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常常是細小瑣碎卻無微不至,不僅常常被我們覺得就應該是這樣,而且還覺得他們人老話多,嫌煩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何況父母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為,父母是上蒼賜予我們不需要任何修飾的心靈的寄託。

  當我們遇到困難能傾注所有一切來幫助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受到委屈,能耐心聽我們哭訴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犯錯誤時,能毫不猶豫地原諒我們的人,是父母。

  當我們取得成功,會衷心為我們慶祝,與我們分享喜悅的,是父母。

  百行之首,以孝為先。讓我們好好孝敬我們的父母吧!

傳統文化讀後感3

  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便如滔滔江水一般湧現在我眼前,中華五千年可歌可泣,不可計數的風流人物便漂浮在我腦海。彷彿有一股強大的磁力吸引著我,促使著我往下讀。

  當我讀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時,我感到了團結合作之重要,力量之強大。

  這是無可厚非的,無論是作戰,還是實際生活,無論是人,還是動物,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代。團結永遠都是如此重要。比如就拿日本侵華事件來說,如果當年國共兩黨沒有聯合起來抗擊日本,如果當年全國人民沒有團結起來一致對外。我想日本的陰謀就早已得逞了,哪裡還會有新中國,哪裡還會有中華民族,哪裡還會有現在活得如此幸福的你我,中華傳統文化哪裡還會得以傳承?還有,螞蟻搬食物相信大家也不以為奇了,但是大家可否有想過,如果它們沒有團結起來的話,又怎能將比自己大數十倍甚至上百倍的食物搬回洞穴了呢?

  當我讀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時,我明白到,道義比生命更為重要。

  我國從古至今這樣捨身取義的例子也不以為奇。文天祥,一個家聞戶曉的英雄人物。他之所以可以這樣流芳百世,也只是因為他在生命與道義面前選擇了道義,拯救萬民於水深火熱之中。但如果當年他沒有捨身取義而苟且偷生,他是否還能名垂青史呢?我想,中國的歷史不也隨之而改變嗎?他也必將遺臭萬年了吧!還有20xx年為救不慎溺水的遊客而壯烈犧牲的鄭益龍。他也在道義與生命面前選擇了道義,而犧牲了生命,成為受萬人敬仰的英雄。但如果他當時沒有勇敢下水去救人而袖手傍觀的話,那名遊客的命運又將如何?

  讀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品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我品味到歷代風流人物的可歌可泣,不畏犧牲,不畏艱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民族精神,與經典同行,與中華傳統文化相伴終身。

傳統文化讀後感4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獨具特色的精神風貌。想到中國,我心中敬佩之情就油然而生。什麼尊老愛幼,什麼執著追求,都是我們中華兒女的代名詞。風流人物、九州風景、民間故事、藝術符號、八方習俗、文學瑰寶。都反映了我國的傳統與改革。我沉浸在這一則則故事裡,猶如置身於廣大的海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記載了許許多多,有神話、有歷史、有藝術、有瑰寶。其間我最喜愛那美輪美奐的民間故事。那牛郎不顧那洶湧奔流的銀河,同兒女拿起糞瓢去舀那天河的水。皇天不負苦心人,他們那堅強而執著的愛情,感動了皇母娘娘,終於允許他們相見一次。這讓我想起一句話:把愛情去掉一個字,那就是愛。是啊,這就是純真而堅韌的愛啊!梁山伯與祝英臺到死都要相見,在墳墓裡化作一對鴛鴦鳥,飛到高高的樹上去了。那扯下的裙角,化作蝴蝶,也化作心裡沉澱的愛意了。

  如此美麗的愛情,如此純真的愛,也值得我為之感動。但還是文學瑰寶更對我的胃口。我同書本一起探討誰才是《三國演義》的“一號人物”。《三國演義》我看過,但不過草草翻了一下而已,根本不記得什麼“計”。這個故事裡卻貶低諸葛亮,抬高反派曹操的身價。其實也不算是貶低抬高,事實證明就是這樣。諸葛亮表面謙虛內心卻十分狂傲,不但編造歌謠搞當地個人崇拜,還廣告揚名,即使屬下是個能人。反而曹操卻真實得多,他是一個生來就有領袖能力的人,也是個浪漫主義者,他乾的那些壞事,也多半是“不得不”的。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周瑜氣量小,心胸狹窄,恨不得殺死處處都勝過他的諸葛亮,就是教科書也是這樣說。其實並非如此。殺諸葛亮是為了護國家的安全,是替大眾著想。這樣一分析,我想你也改變了傳統的看法吧。

  九州風景也是美麗的很。天空灰濛濛的一片,連火紅的果實也沾染上了一絲素白,草尖上幾滴霧氣凝成的水珠,映出遠處朦朧的山峰。走在這樣的霧裡,連衣服都會溼淋淋的。這樣輕幽淡雅的風景,無不顯露出中華秀麗的自然風光。

  這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真是令人興奮難以忘懷啊!

傳統文化讀後感5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的篇名叫《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文章的題目一下子就使我感到了茫然,仔細品讀下來,才有所觸動,有所感覺。

  “沒有祖國,就沒有幸福。每個人必須植根於祖國的土壤裡。”雖然這是引用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的名言,雖然只是那麼短的一句話,但它已經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不可動搖。

  接著作者的那一段極富表現力的排比句更是令我心潮澎湃。作者是這樣寫的:

  對於祖祖輩輩“生於斯,長於斯”的祖國,誰能不懷有最自然,最深厚的感情呢?哪個兒女不把對祖國母親的這份強烈情感融入生命,並使之成為生命中一首激情高昂的主題歌呢?當楊利偉坐上“神舟五號”升空時,誰不為祖國的成就而感到震撼和自豪呢?當奧運健兒們站在奧運會最高領獎臺上時,誰不為祖國取得的榮耀而感到驕傲呢?

  這是對民族精神最生動的寫照,這是作者內心的真實感受,同時也使我聯想到年雅典奧運會劉翔在男子110米跨欄勇奪中國人渴望已久的金牌的一剎那,那情景始終在我的腦海裡呈現,環繞,難以磨滅。當他跨過最後一個欄,飛快地衝過終點,以秒的成績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奪得了在短跑專案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枚金牌時,我心潮澎湃,我想在這秒的時間內,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樣,猶如滔滔的江水。劉翔的那塊金牌裡面不但包含了他多年來的血汗和經驗的積累,而且還有激勵他邁向巔峰的那一份強烈的民族精神。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我們種種複雜的情緒都昇華了,自然地融合於節奏之間,變成了令人陶醉的旋律,民族精神。

  其實,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民族精神激勵著我們去努力掌握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鍛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多為國家做出貢獻。有了信心的支柱,就等於邁向了成功,有了正確的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高尚的愛國情操;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有了祖國,就等於有了光輝燦爛的未來。

  我們現在正處於學習階段,讓我們謹記運動員們的拼搏精神,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後為祖國的未來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請記住:有了民族精神,就等於有了靈魂。

傳統文化讀後感6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祖先留下的寶貴智慧結晶。其中許多思想精華、處世原則和哲理睿智至今仍是我們做人做事所遵循的標準。在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們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輕一代中尤為突出,所以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傳統美德,讓仁愛、孝悌重回到我們心中,讓忠誠、守信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中,使我們的社會安定和諧,國家興旺發達。

  透過對《道德經》、《弟子規》等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對修身、處事、接物等行為有了新的認識:一是對“孝”的認識。其實“孝”對我們這代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不難的,只限於物質上給父母買東西和給點錢,但格局不高,不能做到從精神上關心。缺少一份大愛,做不到“泛愛眾”,也沒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胸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子女,他們對“孝”有著嚴重的缺失,導致了他們的驕縱和不負責任,沒有了最起碼的道德。所以,我們在做好孝敬父母的同時,還必須讓子女知道這也是他們必須具有的品質,讓他們承擔自己該做的一切,把“孝”這種美德傳承下去,這樣才會從小愛上升到大愛,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二是從“謹信”做起。《弟子規》作為日常生活的行為守則,無論從“列典籍、有定處”,還是“房屋清、牆壁淨”等等,都告誡我們做每件事都要僅僅有條。我以前就是工作無計劃,想到哪就做到哪,毫無頭緒,且效率不高。透過學了《弟子規》,我就開始按月、按季制定工作規劃,工作時不再手忙腳亂了。三是講誠信。老子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只聽順耳的,而是做到誠實守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老子也說:民之不畏,則大畏將至矣。所以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在日常工作中,對職工要寬厚仁愛,不能一味的進行處罰和批評,而要有一定的讚賞和激勵,這樣才能凝聚人心,把工作做得更好。

傳統文化讀後感7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學期又過去了,寒假生活就要拉開帷幕了。寒假生活中我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本書,知道了中華民族是源遠流長的民族,她有著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有著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她是中華民族生息不竭的動力,更是中華民族奮進的源泉。

  本書主要分為:1、走進漢子2、古詩入門3、歲月時節4、詩詞賞析5、寓言故事6、福建概況這六個部分來介紹。漢字的由來也是經歷了一個個時間段的演變而來,漢字最初起源於圖畫,經過漫長演變逐漸簡化成篆形符號甲骨文,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後,命令以小篆為基礎,統一全國文字。小篆字型優美,圓整週到,但書寫太慢,不適應繁忙政務的需要,於是又出現了新字型—隸書。想知道漢字的神奇歷程可以閱讀相關書籍哦!

  中國不僅歷史悠久也有著許多我們傳統的節日,比如清明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人們扶老攜幼外出掃墓,祭拜先人,以寄託對祖先的懷念和哀思。再比如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竹葉包出香噴噴的粽子,同時還有插艾、系五色絲線、簪榴花、飲雄黃酒、賽龍舟和採藥的習俗。

  書本還介紹了寓言的典故如濫竽充數、畫蛇添足、杯弓蛇影等等的典故,想知道這些典故的由來趕緊拿起書本一起探索吧!

  最後書本介紹了我們福建的由來,“福建”的名稱,最早出現於唐朝。開元二十一年(733),設立福建經略使,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這就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福建省下轄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龍巖、三明、南平、寧德9個地級市,共有12個縣級市,44個縣,29個市轄區,福州即是福建省的省會被稱之為榕城。福建省是漢語方言種類最多、最複雜的省區之一,風俗習慣也各有差異,有著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之說。

  透過學習了這本書,讓我瞭解了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讓我們炎黃子孫把中華傳統文化銘記於心,永世相傳吧!

傳統文化讀後感8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叫“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讀後感9

  學習了《中國傳統文化》後,我在為人處事上學到了很多。“孝”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父母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教育我們,也許有的地方他們做的不能讓我們滿足,但是孝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忘記的。讓我們想想,父母辛辛苦苦養家,一切為我們著想,我們有什麼理由嫌棄父母?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愛我們,我們孝父母,沒什麼可說的。我們的爸爸媽媽都那麼愛我們,給我們完整的家,幸福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幸福和快樂。“念恩幸福一輩子,念怨痛苦一輩子。”生活中記得感恩,我們一個人根本不可能在社會上生存,有父母的教育,朋友的陪伴乃至以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人,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關切的眼神,都讓我們身上湧起一股溫暖。別人關心我們了,我們應該感恩。

  在法制比較健全的國家,按照法律制度處理就可以了。在中國十分普遍,每一起腐敗案件發生後,都有許多人在背後活動,找人講情。沒有人情,便辦不成事。各種事情的解決,都離不開人情。什麼事情都由領導說了算,結果只能脫離民意,自行其是,乃至以公家之權謀個人之私。這必然使民心受挫,社會正常秩序遭到破壞,在維護少數人的特權利益的同時,最大程度的損害了廣大百姓的利益。這嚴重影響了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體和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候,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像《聖經》文化和《古聖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

  所有的中華兒女們,讓我們把中國傳統美德送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傳統文化讀後感10

  放假了,自己在這短暫的假期裡擠出一下午的時間,觀看了同事給我下載的《中華傳統文化公益論壇》,大家知道現代人心腸通常比較硬,不太容易被感動落淚的,但看了此影片不易落淚的我也被其論壇感動了,淚不止一次滑落。

  公益論壇以原中央電視臺主持人陳大惠為代表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彙報團”三四十位老師以自己血和淚的教訓史真誠地奉勸世人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實實在在觸動了人們柔軟的靈魂,喚醒了人們的純善之心。其文化精髓之根本《弟子規》,被它所蘊藏的深厚內涵而打動,由於自己的無知,錯誤地理解了很多聖賢的教誨,我甚至叛逆地將一些傳統文化也曾一度看成為封建糟粕。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感到過“我們是驕傲的中華兒女”,覺得那是一句空口號。而此時我才明白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的真正原因;中華民族讓世界人民喜愛的真正原因:因為我們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著優良的文化傳統!造就了一代代賢良的中華兒女!

  看著影片感悟頗深:

  其一,懂得感恩。“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讓父母為我們而感到自豪,做到這些也算是給父母的一種報答吧。

  其二,找準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自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所以不用羨慕別人取得什麼樣的成就,獲得多少財富,過多麼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努力學習,積蓄力量,努力工作,貢獻社會”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把自己的夢想和對工作的熱情獻給熱愛的工作事業,做有用的人。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看清世事,既然認識到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方面,就應該從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做起,從自己的教育教學抓起,彌補上。以便讓我們培養的學生在走上社會後,不會因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敗。

傳統文化讀後感11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讀本》主要講了中國一些值得我們銘記與瞭解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這本書中,我猶如走進了歷史,看到了一個個鮮活而有血肉的人物,讓我第一次從一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歷史,去感受歷史,令我心潮澎湃。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句話是梁啟超在清華大學演講時的一句話,它,不僅僅深深地激勵了清華學子,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剛健寬厚的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我想,這句話不僅僅是精髓,不僅僅是清華大學多年來奉行的校訓,更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標杆和風向標。當我在完成某項任務時,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困難,瞬間有過放棄的想法,猛然想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句話,使我幡然醒悟,遇事不能知難而退,而應不屈不撓,永不放棄,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及時糾正錯誤,最終順利完成任務。

  “古代書法,筆下春風”,可算是讓我開眼界了。書法有楷、行、草、隸、篆體,有許多傑出的書法家,書聖王羲之,唐代著名書法家歐陽詢,北宋書法家蘇軾,他們的字龍飛鳳舞,抑揚頓挫,將中國漢字詮釋的多姿多彩,五彩斑斕,讓我在敬佩這些書法家的同時,又十分的自豪。老師常說,字寫的好與壞,代表著這個人的能力高低。所以,從現在開始,我要好好練習,從記筆記、寫作業開始,認認真真的寫好每個字,傳承我們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

  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我們一直在不斷探索,不斷髮現,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會完全瞭解這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並有更多的年輕學子傳承著令人振奮的中國文化。

  而我,現在雖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但沐浴在中國優秀燦爛的歷史文化長河中,肩上的擔子仍然沉甸甸的。做為炎黃子孫,我為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而驕傲,更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的今天而自豪。做為祖國建設的接班人,我要更加勤奮刻苦的努力學習,長大後接過建設祖國的接力棒,讓祖國更強大,讓中國文化永放異彩!

  簡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透過閱讀,小作者不但更深更全面的瞭解了中國文化,更樹立了為讓中國文化永放異彩而努力學習的志向。語言流暢,內容豐富。

【傳統文化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