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國小教育有感我們家長怎麼了

國小教育有感我們家長怎麼了

小學教育有感我們家長怎麼了

  做心理諮詢越久,聽到的有關孩子的抱怨就越多。

  老師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了,吵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成績不好,家長埋怨咱沒教好;成績好了,是人家孩子聰明好學。孩子早戀,是學校教育不到位;孩子曠課,是咱惹毛了人家孩子。孩子一到考試就焦慮,咱說適度的焦慮可以超常發揮;家長說,要不斷地加壓才好,壓力就是動力。咱佈置作業少些,家長說咱不負責;咱佈置作業多些,家長說咱不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咱說家長要配合學校工作;家長說,教育孩子是你們的事,我把孩子交給學校了,就沒我什麼事,不要天天找我麻煩才好。

  老師又說:作為教師,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是弱勢群體。誰都可以指責教育,誰都可以評價教育。而作為教育者的我,卻難以爭取到話語權。我每天緊張、認真地工作,沒有人看得到。我有一個假期,卻成了多少人關注的焦點------

  家長朋友們,聽了這些話,您的心裡有什麼樣的感受?

  同樣所為家長,我們都不願看到、聽到老師說一些咱孩子不好或者和咱孩子有關的不好的東西。不管他說的是否有道理,咱們心裡就是不舒服。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深知我們不能評價任何人。因為大家都在說、都在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大家也真的都是對的。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良知,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良心”。但大家都忽略了一個問題,我的良知和你的良知的有所不同,我的良知和社會的群體良知也未必完全相同。

  我們現在給朋友們分享一個真實的案例,只呈現事實,是非曲直,相信您的心中自有考量。

  主角是位小學三年級男生,在此我們隱去他和其父母姓名。

  第一次接觸孩子的母親,她和一些家長一樣,對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老師,乃至對自己的家庭都充滿了抱怨。世間所有的一切,在她的眼中好像都是黯然失色的樣子。

  下面一段文章來自這位孩子的父母在經過系統學習《如何做父母》家庭成長課程後,所寫的階段小結。

  作為家長,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學校生活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希望。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切漸漸變了。在孩子上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和孩子的老師接觸過幾次,就這僅有的幾次,讓我對老師也失望了,在與老師交流時,沒有聽到過老師正面的話語,我們的孩子在老師的眼裡,幾乎就是一無是處,導致了我不再與老師交流,很少再踏進校園。我們的家變得不再和諧,充滿了緊張的氣氛,我們在孩子的教育觀念上,有了很多的分歧,對孩子的態度也與剛上學時完全不同了。家裡的環境不再安寧,而是充滿吵、吼,孩子也像變了一個人,話也少了,變得愛哭了,學習時注意力也不集中了,本該很快寫完的作業,也要兩三個小時才能完成。我們的夫妻關係也很緊張,時不時地發生爭吵,也知道對孩子影響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家裡人的負面情緒也越積越多,造成了家不像家,夫妻不像夫妻,父母不像父母。

  而這一切,在我們系統學習朱老師的《如何做父母》課程以後,不僅找到了“病根”,而且我們所有的家庭成員開始慢慢地體驗和諧與幸福帶給我們的曼妙感覺。結婚十餘年,現在才感覺像是新婚;做父母近十載,現在才知道如何為人父母。學習後,慢慢明白了:原來婚姻就是兩個家族的結合與抽離;原來“父母”就是未經培訓就無證上崗的人,原來孩子就是家庭的“影印機”,原來孩子的問題就是我們父母問題的`投射,原來父母各自原生家庭中的多種模式會在孩子身上被克隆。最重要的,原來是我們改變了以後,世界都在改變,孩子也在我們潛移默化的成長中而改變。

  我不由得有些慶幸,雖然以往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產生了不良影響,但就像朱老師說的,“過去的就是過去的,就應該是那個樣子的。”我們突然好像明白了,所以也就放下了自責和懊悔,堅定信念,努力學習,完善自我,做孩子最好的父母。我們可以!

  不知道作為家長的您們看了這篇文章之後心中是何感受,或許會有所不解。當然,孩子的問題就是孩子的問題,但孩子經由我們父母而來。再加上我們目前的社會環境相對浮躁,家長的教育方式相對簡單和缺乏科學,導致孩子整體狀態不良。物有本末,忽略了這一點,做任何事都將失去了根基。社會環境我們短時期內無法改變,但家長可以透過學習改變教育方法,以此來影響孩子的整體狀態(包括生活、學習等諸多方面)發生改變,完全是現實又可能的。

  可能您記得這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不知道是哪位專家的名言,但大家都知道這句話。這就完全忽略了一個科學現實

【國小教育有感我們家長怎麼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