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首先感謝三所學校的領導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學習與交流的機會。透過這次活動,我在其他老師身上學到很多知識,這在我以後的教學中可以說是一份寶貴的財富。衷心希望以後有更多的機會進行交流與學習!下面是我關於這一課的說課——

  一、說教材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內自讀課文。第三單元是名人故事單元,學習這類題材的課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探尋人物的足跡,學習他們的精神,這樣才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本課敘述的是音樂巨人貝多芬,學習這篇課文,營造審美氛圍,從貝多芬的肖像入手,讓學生對貝多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受。 “相由心生”,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靈世界和獨特個性的折射,激發學生對人物做進一步的瞭解。貝多芬對待扼運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在苦難中造就的偉大品格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薰陶感染作用。

  二、說目標

  根據課文內容與教學實際,我設計了本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人物的肖像描寫的技法——“形神兼備”。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過程和方法:

  1、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2、引導學生從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頑強的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學習運用勾勒外貌和語言描寫刻畫人物的寫法。

  三、說過程

  1、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激情匯入,然後介紹他的生平。透過這個環節,讓學生了解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響。

  2、本單元的重點就是透過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為此我設計了第二個環節——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透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這對精讀品析課文做了有利的鋪墊。

  3、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學生精讀課文品析人物形象。為此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我從 看出貝多芬是一個 的人。學生透過教師引導對課文的資訊進行細緻的篩選,從而對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個立體的感知。

  4、人物形象的感知如此的立體,這得益於作者對人物形象的精到的描繪,特別是對人物肖像的描寫。在教師的指引下,學生再讀有關貝多芬的肖像描寫的句子,總結描寫的要點,並進行實踐環節:請學生進行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我適當點撥寫法得失。

  5、語文在於積累,教師要實時指導學生知識的遷移,為此我先設計了一個問題——你還知道哪些像貝多芬一樣,身患疾病,不向命運低頭,自強不息的強者?你瞭解他們多少故事?勾起他們探求這些人偉大事蹟的渴望,並結合教學實際,我選取了《名人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世界——無聲 無光 無語》《我的生活——海倫凱勒自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幾篇勵志書籍,讓學生課外閱讀。

  四、說教法

  1、根據張志公先生關於語文課“是以知識為先導,以實踐為主體,並以實踐能力的養成為依歸的課”的思想,我確定了自己閱讀教學的課型——“五步推進式”教學模式,即“資料助讀-整體感知-精讀研討-學練鞏固-積累遷移”。這種教學模式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即對閱讀材料由淺入深的理解過程。從教讀過程來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是運用知識進行訓練的過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也都得以體現。

  2、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興趣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匯入,教師利用鮮活的導語,引起學生的興趣,自然的轉移到教學的活動中,是一堂課順利進行的前提保證。為此根據本課的特點,在課前播放貝多芬的代表作《命運》,一是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二來也為學生探究本文做了心理準備。

  3、以讀為本,運用各種朗讀法,欣賞品味文章。“讀書百遍,其意自見”文章的語言比較地生動傳神,也有一些含義比較深刻的話,不可能光靠著語言的傳達給學生,在這種說不出、道不明的情況下,只有透過學生多次的朗讀來引導他們自主地欣賞品味這些語言,教師靈活地運用快速閱讀、默讀、齊讀來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和其中的內涵,在讀中培養朗讀能力。

  4、重視學生能力的養成,文字就是例子,教師要善於運用這些例子對學生進行寫作能力的指導,本課就利用學以致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得到“漁”。另外,語文在於積累,教師應依據所學知識,引導學生知識遷移,轉化學生的智力和能力並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知道,不僅在課堂上、在教科書中學語文,還要在課堂外、在生活中學語文。

  5、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創設有助於師生對話、溝通的教學情境,營造民主、和諧、互動、開放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的興趣。教師採用激勵語言引導學生主動、合作學習,組織多種形式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髮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說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賞識學生、全員參與、共同發展的目標,為此,老師就必須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運用鼓勵性的語言和手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教師始終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即使學生的答案不夠準確甚至完全錯誤,教師也會面帶微笑地鼓勵他們,點評要適宜。這樣就能全員參與積極提高。事實上我的學生也真的讓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我們班級中的學差生,讓他們在一個寬鬆和諧的氣氛下,勇敢地表現了自己。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2

  我說課的主題是“如何解讀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說課的物件是《音樂巨人貝多芬》。下面我結合課文就這個問題,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方面作一具體說明。

  一、教材

  1、教材地位

  這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個單元全是寫人的文章,但寫法又各不一樣,《鄧稼先》重在全面介紹,是一篇完整的人物通訊;《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音樂巨人貝多芬》則重點介紹,前一篇聚焦在人物言與行的特點上,後一篇集中反映人物外在與內心的矛盾衝突;《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則重在寫人物出場。教學應該圍繞四篇文章各自的特點,設計出單一而明確的目標。

  2、教材解析

  《音樂巨人貝多芬》以女傭的介紹、“我”的觀察和貝多芬的自述三個視角,以“我”的採訪為主線,刻畫出了一個外表孤獨、邋遢、暴躁而內心卻充滿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爭的音樂巨人形象。文章透過外貌、語言和動作描寫以及正面和側面描寫相結合等多種手段,為我們展示了人物矛盾而豐富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偉大同時也無比真實的音樂巨人形象。

  二、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1、快速閱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2、透過語言文字,把握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

  3、克服寫作的概念化,寫出人物真實的個性。

  情感價值觀目標:品味語句,感悟貝多芬與厄運抗爭的頑強精神,培養學生堅強樂觀的人格。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語言文字,把握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

  2、教學難點:透過人物外在的表象把握人物內在的個性特徵。

  四、教法學法

  教法:品讀法、抓中心句、討論與探究法。

  學法:品味、分析、討論。

  五、教學過程

  (一)猜測形象,引發人物思考。

  1、看《貝多芬像》,猜測貝多芬是個怎樣的人。(帥氣、浪漫。)

  2、聽《命運交響曲》,把握貝多芬的內心世界。(充滿了不屈與抗爭。)

  3、讀課文,你從文中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貝多芬。(表面孤獨、邋遢、暴躁,實則內心充滿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爭。)

  【看圖的目的是讓學生想象貝多芬外在的形象,聽曲的目的是讓學生感知貝多芬內心的不屈與抗爭,而課文展現給我們的則是一個外表與內在極其矛盾卻又高度一致的人物形象。這一環節用意就在讓學生感知人物外表與內在的這種雙重性,為後續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明確文章層次。

  1、你從課文中讀出了怎樣的一個貝多芬?(表面孤獨、邋遢、暴躁,內心充滿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爭。)

  2、文章是如何向我們展現這些內容的?(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女傭的介紹、“我”的觀察和貝多芬的自述。)

  3、從寫作的角度這三個方面有什麼不同嗎?(“女傭的介紹”屬側面描寫,“我的觀察和貝多芬的自述”屬正面描寫。)

  4、人物性格在文章前後有什麼不同?(女傭介紹和“我”眼中的貝多芬是孤獨、邋遢、暴躁的,貝多芬自述的內心充滿激情、渴望理解、不屈抗爭。)

  【本環節意在整體感知課文,分清文章層次、明確內容展開方式、把握人物個性,為後面的`深入探究打下埋伏。】

  (三)品讀探究,把握人物核心。

  1、當貝多芬看到客人在紙上寫下的“我們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訊息帶給萬千觀眾,使他們瞭解您真實的好靈魂。”時,他為什麼眼裡閃動著淚花?(他內心孤獨,他渴望得到理解。)

  2、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了貝多芬的孤獨?(貝多芬的孤獨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對待客人的態度、雜亂無章的環境、邋遢不整潔的衣著、悲苦的面部表情、孩子對他的模仿與嘲笑。)

  3、這樣一個孤獨的貝多芬內心裡卻充滿了激情和不屈,你從下面這兩句話裡讀出了人物怎樣的心態?

  A、一株樹也比一個人好……(一方面體現了他在社會交往受到極大的約束,耳聾的他比不上一棵樹,因為一棵樹尚且可以諦聽大自然的聲音;另一方面,耳聾後的貝多芬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獲得了心靈的純淨和安寧,就心靈的純淨而言,社會中的人不如樹好)

  B、我——一座倒落了的火山,頭顱在熔岩內燃燒,拼命巴望掙扎出來。(正當他對音樂的理解更進一步,創作慾望旺盛之時,卻遭到耳聾的打擊,但是他不甘心就此放棄他的音樂事業,“拼命”與“巴望”則表現出他與不幸命運做鬥爭的決心。)

  4、作者是如何評價貝多芬這種境況的?(帶來了苦難,但同時也帶來了與人世的喧囂隔絕的安靜。)

  【這個環節的目的是抓住一些重要詞句進行品讀,深入體會人物外表與內心的矛盾與統一,並透過這個過程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四)讀寫結合,寫出人物個性。

  1、小結人物個性:貝多芬是一個外表樸素邋遢而內心高雅、外在冷漠而內心渴望被瞭解、外表厭世而內心充滿著熱情地人,這是一個矛盾的人,也正因如此,也是一個真實的人。

  2、學生寫作的概念化傾向:寫老師則無限關心愛護,寫父母則嚴愛有加,寫不出個性化的老師和父母,讓人覺得假,覺得不真實。寫出真實的人,寫出人的個性。

  3、《三國演義》人物的型別化特點。

  4、課後寫作讀後感,題目為:

  一個人物真實的內心世界

  ——讀《音樂巨人貝多芬》有感

  【這個環節的目的在於由“讀”延伸到“寫”,以學生寫作的經驗來加深對文章塑造人物豐富個性的理解。】

  附、教學板書

  外表的孤獨、冷漠一個矛盾的人

  內心的激情、不屈一個真實的人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3

  一、學情分析:

  名人們為人類歷史發展作出的突出貢獻,往往為世人景仰。七年級學生正處於人生道路的起點,他們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為自己崇拜的偶像,處處效仿。但是處於幼稚、懵懂的人生階段,他們常常認識問題不夠全面,又側重於感性認識,所以教師要作好引導工作。使學生懂得名人之所以成為名人,除了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更是在精神和品格上超凡脫俗,要學習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獻精神,學習名人的良好習慣和治學方法,從中獲得健康向上的審美享受。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1、掌握“重荷、深邃”等詞的讀音、詞義,並會正確運用。

  2、理清文章結構,瞭解音樂巨人貝多芬。

  過程和方法:誦讀法 討論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貝多芬不屈命運的安排,執著追求音樂事業的精神,逐步走進大師的內心世界。

  三、教學方法:

  導學結合,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

  課堂組織形式:小組合作學習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渲染氛圍

  聽一段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談談從這交響曲中聽到了什麼?(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苦悶—-絕望——不甘——抗爭……) (讓學生欣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意圖:匯入新課,課文與《命運交響曲》都表現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心理歷程。提示本節課的學法:透過欣賞音樂來領會文章的內容。)

  下面讓我一起走近《音樂巨人貝多芬》,去看看耳聾後的貝多芬,在生活中是個怎樣的形象?讀讀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走進貝多芬的心靈。

  (二)介紹貝多芬生平(幻燈片出示貝多芬簡介)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讀準字音

  重荷(hè)深邃(suì)門檻(kǎn)躊躇(chóu chú)磐石(pán)

  2、解釋詞語

  不見天日:看不到光明。

  躊躇:猶豫。

  深邃:深奧。

  (四)速讀課文 整體感悟

  1、根據提示補全客人來訪的全過程

  客人來訪→女傭開門→女傭介紹貝多芬的情況→(參觀貝多芬工作室)→(貝多芬下樓並和客人談話)→貝多芬和客人共進晚餐→(貝多芬回憶往事)

  2、你認為貝多芬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找出依據)

  明確: 獨立而驕傲、沉鬱而堅強、嚴肅而善良、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獻身音樂。

  五、拓展延伸

  1、像貝多芬這樣“透過苦難,走向歡樂‘的人還有很多,你能說出某個

  類似的人物嗎?

  (學生自由談論)

  2、多媒體播放舞蹈《千手觀音》簡單介紹演員情況。

  3、透過對貝多芬及這些與命運抗爭的人的故事的瞭解,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下面就請同學們寫下自己的感受。

  六、課堂小結

  貝多芬把苦難看做是上帝的禮物,希望我們像貝多芬一樣,去坦然面對苦難和失敗的挑戰,做一個真正的強者。下面老師送你們一首詩:

  《世界開始對你明亮了》

  ——獻給風華正茂、鬥志昂揚的同學們

  當你進入生命的春天

  世界開始對你明亮了

  像一條鋪著卵石的小溪

  吹著葉笛,搖著野花的鈴

  去追逐奔騰的江河

  童年的迷惑,天真

  讓位給勇敢的求知和探索

  人生不再是一部童話

  而是充滿現實的酸甜苦辣

  你會昂然地迎接這一切

  正如你身上的全部光彩

  來自青春的勇氣和力

  啊,沒有人去懷疑春天的美麗

  只會為春天的虛度而惋惜

  七、作業設計:推薦閱讀:羅曼羅蘭的《名人傳》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4

  說體現的思想:

  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二、在薰陶感染中培養學生頑強樂觀的人生態度;

  三、閱讀方法上,以抓要點精讀為重點:內容理解上,以深人人物內心世界為主;寫作學習上,以人物外貌描寫訓練為主。

  說教學設想:

  這一節課要展示審美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審美視點——審美視點延伸——審美體驗的內化”的基本環節。審美視點:營造審美氛圍,從貝多芬的肖像入手,讓學生對貝多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感受。審美視點的延伸:“相由心生”,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靈世界和獨特個性的折射,激發學生對人物做進一步的瞭解。審美體驗的內化:貝多芬對待扼運的態度,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和在苦難中造就的偉大品格對學生能起到一定的薰陶感染作用。

  教學主題:走進世界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學設計的兩大板塊:寫作學習上,以人物的外貌描寫訓練為主;內容理解上,以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為主。由對貝多芬出色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理解“音樂人生”和“苦難歷程”造就這樣一位巨人,也造就了他獨特的個性。

  說學生的課前準備:讓學生去查詢資料寫一篇小練筆《我所認識的貝多芬》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人物的肖像描寫的技法——“形神兼備”

  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從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寫進而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貝多芬不屈命運的安排,執著追求音樂事業的精神,逐步走進大師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重點:

  1.賞課文對貝多芬的外貌和語言描寫,感受貝多芬的形象和性格;

  2.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徵進行描寫。

  說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抓住人物外貌特徵進行描寫。

  說教學策略:

  教法學法選擇:導學結合,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

  課堂組織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說教學過程:

  1.匯入課文以後請學生簡要介紹貝多芬的生平、音樂成就及其影響,然後請學生對課文的彩圖——貝多芬像進行肖像描寫,感性理解肖像描寫。

  2.在整體閱讀基礎上,從外在感知人物形象。請學生仔細地對照聽讀課文,勾畫出有關貝多芬的外貌描寫的句子。用課件展示聽讀課文的(6----9自然段)要求學生對比一下自己所寫的和課文中所描述的有何異同,說一說肖像描寫要注意哪些問題。

  3.在細細品讀的前提下,從內在感知人物的精神,理解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徵。

  4.實踐環節:請學生進行三分鐘人物速寫(選取同班同學,描寫外貌,三五十字即可,不提及姓名,文成朗讀大家一起猜,同時我適當點撥寫法得失。)

  說得失:

  1.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

  2.學生蒐集的資料詳實,準備充分

  3.對學生的學法指導不夠

  4.課堂上缺少激勵性的語言

  5.受課件和教案影響過大,放的不夠開,課堂容量較小

【音樂巨人貝多芬說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