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1

  一、課堂上老師的主導地位不能丟

  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的空間。但其實,新教材的內容更要求教師對教材理解得很透,抓住重難點,能很好地啟發學生思考,而不是一味地讓學生自己看書探究,尤其是我們農村初中學生,他們的自學能力,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教師更要講得精,更要善於引導,放手之前要先看學生的水平如何。比如現在我教的有兩個ab班的學生,a班的同學很活躍,設定問題就不能太放手否則課堂就會成為菜市場,毫無章法;而b班的學生比較安靜,我們得讓他們有話講,適當地設定幽默環節否則課堂就會成為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比較理想的教法是老師一定要擔好引導者的職責,引導思維活躍的學生掌握正確的思考方式,而對於沉悶的課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經常採用各種提問方式去激發學生表現慾望。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成為一名教師,光有愛心還遠遠不夠,愛心只是是作好稱職老師教好書的前提。所謂身正為範,學高為師,要作一個好老師,不僅要能得學生心,還要在各方面都能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無論是工作還是學識上都應該讓學生佩服,這樣學生才會對你產生信任感,才會甘心聽從你的教導,才會喜歡上你的課。老師對學生的承諾一定要做到,比如學生那裡收繳到的一些小物品,一定要在承諾的時間內歸還,否則在學生心中的信任度就會大打折扣,學生對老師沒有信任感後,無論你實施的什麼制度和提出的建議,學生會容易產生抵抗情緒,管理和教學工作就很難開展。

  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和課堂管理

  備課既注重知識的落實,也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上課前儘可能地做好充分的準備,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這樣在時間的支配和知識上的引導,我們都能盡在掌握。上課過程中重視啟發學生思維,我經常讓學生做到三動既多動腦、動口,動筆,拿著筆上課,改掉部分學生把手放在口袋裡上課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課堂上出現了違紀,應親自參與管理,不能一味地推給班主任,否則威信只會建立在班主任那裡,次數多了,學生只會厭煩你。

  四、學生的作業檢查要落實

  除了每天上交的作業紙作業以外,對於練習冊和一些輔導作業,檢查任務就交給小組長和科代表,我在班上成立了數學興趣小組,確定小組長,由小組長來檢查,小組長的作業由科代表來檢查。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2

  本人於20xx年月11月25日至30日參加了越城區小學數學教師專業發展(90學時)集中培訓,聽了許多教育專家和名優教師的講座,受益匪淺,特別是寧波市十九中黃偉建老師的講座,引發了我更深的思考。

  黃老師與我們交流了

  (1)初中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2)對學生的評價

  (3)幾個與初中相關的小學數學知識點

  (4)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

  (5)小學數學競賽五個方面的內容

  對初中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人格障礙能力喪失、習慣不良、基礎缺乏 )進行了具體的分析,使我受到了一定的啟發。

  黃老師說,初中數學教師要了解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初中數學,這樣才能促進中小學數學有效發展。希望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經常對話,彼此學習和交流。初中數學教師要學會小學解題方法,小學數學教師要了解初中數學的基本要求,會解小學奧數題。作為經常教小學高段數學的我,非常贊同黃老師的觀點,並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

  如在教學“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時,我就想:如果在小學能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並有一定解決簡單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初步能力,那麼對今後在初中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的學習將會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因此,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們能適應“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我利用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如:玩過的各種玩具、形態各異的盒子、學習用具等來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再透過折、剪、疊、做等各種操作活動使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透過自制物體模型來解決一些簡單的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實際問題,如透過自制長方形框架,使學生知道它的可變性以及它的特性,自制三角形框架,知道它的穩定性等,自制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等模型,學生很容易理解並求出長方體、正方體的稜長和,表面積及體積,圓柱體的表面積和體積以及圓錐體物體的體積等,解決一些有關這方面知識的簡單的實際問題.(如浴池的四周與底面鋪瓷磚問題、魚缸的表面積及體積、求煙囪的表面積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小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知識方面的問題,獲得對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

  學生們透過實踐——理論——實踐這樣的思維訓練後,既可減輕在中學學習相關知識的負擔,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用多種思考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有關面積不變的數學問題。如:平移法、等底同高法、整體減部分法、割補法、重疊法、轉換等知識在不同的環節進行了一定的滲透,特別在趣味數學班中滲透更為明顯。(如正方形的邊長是圓的半徑,正方形的面積為4平方釐米,求圓餘下部分的面積是多少?我在引導學生時,不但從正方形的面積等於半徑的平方著手,還用了把小正方形擴大4倍轉換成大正方形的方法,把問題轉化成正方形與內切圓之間的關係,充分運用課本中探究的正方形與內切圓的面積之比:200比157進行引導,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解題思路。)

  義務教育階段作為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通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小學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發展奠基。因而,小學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為,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初中老師要面對現實,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較差的學生的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衝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

  總之,小學與中學的數學界限不能劃得太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儘量挖掘與中學知識的銜接點,使學生們能順利進入中學的學習。今天的教與學都不能侷限於課本,要放眼於未來,把學習新理念融於教與學中,讓學生在學習今天知識的同時,為明天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合格人才。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3

  中考是初中教學的指揮棒,它決定著我們初中教學的方向。xxx老師從中考命題的角度解讀了《課程標準》,透過課本題與中考題結合,就“中考考什麼?中考怎麼考?”的問題給出了答案。張老師以20xx年中考題為例子,幫我們了命題的根源及命題的思路。20xx年中考題中有半數以上的題目在課本上能找到原型。原來課本就是本源,是基礎。xxx老師向我們展示了中考命題的演變過程,每一次題目的設定和演變都體現著命題人的良苦用心:從單一考查到綜合考查,從資料的收集、整理到採納,從數學的應用性和實用性上,無不滲透著命題人的心血。

  我們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中考命體又何嘗不是這樣?命題老師處處想的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以及學生的基本活動經驗。中考題源自教材,以考查學生能力為主。看來,我們教學的方向應該以教材為主,拓展變式,在培養學生能力上多下功夫。

  郝老師則在初三複習策略上給予了具體的指導。從學校層面,到教研組層面,再細到教師個人。郝老師說中考複習的根本任務是幫助學生提高。她說,一要促成學生的課堂參與,二是功夫用在課堂之外,成於落實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最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養學生良好的數學習慣,讓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

  郝老師還分別對複習課和講評課給出了具體的教學模式。她說複習課不是新授課,課前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梳理很有必要,老師選題要精,選題要在提出問題上下功夫。郝老師建議當堂檢測,及時反饋,以提高複習效率。至於講評課,郝老師認為講評課的順序應該先“評”後“講”,分類評講,講評課不能就題論題。透過測試講評,要對教學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查缺”容易,“補漏”需要老師精心準備。

  xxx老師高屋建瓴,從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給我們作了精彩報告。馮老師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新理念給我們就核心素養與舊的教學模式作了對比。同時對數學的六大核心素養作了深入,明確了我們的教學任務。馮老師還透過基於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學設計例項給我們做了示範。他認為,任何一個教材中的內容的設定我們都要看到它的作用和意義。比如課本中的章頭圖作用是什麼?怎樣利用?都是課題,都值得我們思考。馮老師要求我們用六大素養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我們就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課堂。

  我認為,數學核心素養,就是學生把所的數學知識都排除或忘掉後剩下的東西。透過教學能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和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意識的能力。

  xxx老師則透過具體生動的例子告訴我們怎樣對習題進行研究。許老師通過幾個幾何的例子給我們展示了一題多解的探索過程。透過習題的變式及拓展,讓學生的數學課堂變的有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存在感,讓學生的價值得以在探索中得到體現。

  今天聽了幾位專家的報告,我終於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其實,數學學習並不難,難的是我們怎樣把學生引入正確的學習軌道,怎樣讓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老師精心設計是課堂教學很關鍵的一環,學生主動參與是高效課堂的保證。在各個環節下足功夫是每個教師應做的,也必須要做好的。

  透過網路遠端教學培訓,我的數學教學理念發生很大的變化,我的學習感受很多。聽了專家的精彩的講解,我深受啟發:在課堂教學中,學會了更好地設計教學,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如何上好各種型別的課,怎樣追求課堂教學的藝術。培訓中我認真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煅煉自己,對課堂教學有了很深的體會和思考。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4

  為期一天的初中數學教師培訓會,得到了興福中學的大力支援。會議安排的緊湊有序,在劉克光老師風趣幽默的引導帶動下,與會老師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無論從知識上,還是從思想上,都給我們以啟示。會後,再去回顧培訓過程,感受頗多。

  1、出示目標保證質量

  簡潔的會議日程安排後,劉老師及時給出了學習任務,做好評課發言準備,會後寫出學習心得。有了學習任務,就有了學習壓力,制約了原先那種學習就是放鬆的思想,現場秩序出奇的好,老師們認真傾聽,捕捉亮點,思考疑惑,才有了評課時的躍躍欲試、精彩發言,成為會議的一大亮點。用劉老師的話講:這是幹教研員以來會場秩序最好的一次。

  由此,我想,在我們的工作中,是不是也嘗試著這樣做,以求獲得更好效果。

  2、潛心觀察激發思維

  只有潛心觀察,善於思考,才能產生思想的碰撞,靈感的生成。從十多位老師的發言中,我們能感受到這一點。如曹王的老師在兩節課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歸納出了兩種課型的一般步驟和上課流程,並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令現場的老師佩服。

  3、善於捕捉及時整理

  只有善於發現,隨時捕捉,才有所感,既而有所發。聽同一節課,甚至同一個問題,由於大家觀察的角度不同,想法的不一致,認識上就會有差別。

  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多數老師找個清淨的地方進入了夢香,也有老師在樹蔭下聊天,留意一下,你會發現,更有老師,樂此不疲,學習在繼續,他們在會議室裡,伏案整理筆記,因此有了評課時的慷慨激昂,也贏得了同行們讚許的目光。

  4、用心傾聽精彩點評

  十多位老師的評課,劉老師都給出了精彩點評。我們聽過不同層次的課,有感卻不知道從何而發,劉老師的點評正好彌補了這種不足。每位老師評完課,劉老師先是給予肯定,然後將評課老師的觀點給予歸納,讓我們聽得心服口服,他總是強調,我們評課不分對和錯,只有適合和不適合。劉老師還不失時機的丟擲問題,供大家探討,正是這種拋磚引玉,使得會場氣氛一度高漲,老師們爭先發表自己的看法、觀點,使問題的探討進一步深化,解決的方案也進一步多樣、細化。

  5、自我反思學以致用

  每次學習,我們都會認識到自身的一些不足和差距,都會給我們一些啟發,都會感受到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就淡忘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看著感動,聽著激動,缺少行動。這是影響我們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跨越這個障礙,把認識到的貫徹到日常工作中,學以致用,才能促進個人成長。

  學習能開闊一個人的眼界,豐富一個人的內涵。一天的培訓結束了,帶給我們的思考是久遠的,需要我們把感受體現在日常工作中,對自己負責,為學生奠基。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5

  一、主動才能得到收穫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我們要有“道”可傳,有“業”可授,時能解“惑”,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徑。課程團隊給我們組織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動才能搶佔先機,唯有主動才能取得豐碩的研修成果。這種主動包括主動學習課程影片和文字資料,主動參與線上研討、班級研討,主動學習、收集、整理平臺上每日發表上傳的好資料,同時主動做出自己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主動接受專家的引領,主動與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進步

  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關起門來用心鑽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遠關起門來搞建設,我們還要嘗試走出去和引進來,這種走出去和引進來就是交流的過程。而交流是我們學習成長的催化劑,很多平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可能因為對方的一句點撥就有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肖伯納說,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朋友之間相互交流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了。但我覺得我們很可能不單單因為交流有了兩種思想,我們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過程中產生多種思想,所以這遠非一個“一換一”、“一換二”的交流,而是“一換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這種交流就包括很多種,比如你讀文字資料,從文字資料中獲得知識和思想,你將寫出的文章發表出去,別人讀你的文章而與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穫;又比如我們給別人評論,會吸引來作者或其他學員回覆,然後再回復下去,或者參與班級研討和線上研討,這種交流就是一種非常及時的交流;甚至我們還可能由此而結交些許好友,大家相約著面對面交流。總之,交流讓我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讓我們收穫更多的思想,也讓我們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當然,在主動學習和主動交流之後我們還要學會主動反思和總結,這個過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課程標準是統帥

  我認為對課標的正確落實源於對課標的準確理解。但反觀現狀,我們對課標在教學中本應有的地位已經忽視很久了。對課標的重視不夠,首先體現在駐守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身上,我們很多老師已經很久沒有(甚至從來沒有)認認真真看過課標了,更遑論研究解讀課標。很多老師平時教學往往就看兩本書:教材、教參;新老師可能再加幾本優秀教案之類的書;熟悉教材的老教師可能連教參都不翻了。其次,正如吳老師文中所言,課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專家對“課標”做過許多的解讀,但是進入到操作(教學實踐)層面或環節時,可能很快就脫鉤了。課標的實施出現了專家解讀熱後的斷層器和真空期。其實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是我們教學設計對照的標杆、教學評價依託的依據。我們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編制都是源於課標的,課標才是最高統帥,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往往侷限於教材和教參,甚至對教參中“對應的課程標準”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說課評比、優質課準備等比較“重要”的事時才想起翻翻課程標準對這一課是怎麼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認真學習複製的影片和文字資料,張開思維的觸角,學人所長,取其精華的同時我也在對比思考,在對比中,我發覺我對教材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膚淺,這也是我們年輕老師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沒透過對比,自己往往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我覺得如果對《數學生活》不熟悉的話,參加這樣的研修就會困難重重,難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這就好比去聽一堂自己根本沒有看過、沒有備過、沒有講過的課,效果肯定不會太好。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開始給自己多安排了一項任務:迴歸教材,認真研讀。透過認真研讀,再將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掌握與研修結合起來,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後來的學習也證明我的這個反思是對的。

  所以,在沉浸於研修資料何活動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們教學研究的一塊主陣地,這塊陣地要守住,還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勵之路,溫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認識了很多學員,也認識了很多優秀的老師、專家,他們都給了我誠摯的鼓勵,非常感謝他們!這次研修跟以往相比作業量、評論數大大減少,任務安排比以前更加科學,更加人性化。特別值得記住的是,在我們的研修平臺上,課程團隊、班主任、學員之間也相互透過“公告”、“花絮”、“評論”留言等方式傳遞著防風防雨的溫暖提醒:“集中研修可以臨時採取分散上網的方式進行”、老師考慮到大家研修時長期坐在電腦旁邊,找了些在電腦前就坐的小貼士和大家分享等等。我們在研修中知識得到提升,思想得到昇華,頭腦得到充實的同時,情感也時時受到關愛暖流的滋潤。這次研修,很值!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6

  昨天下午聽了鞏老師和邵老師的經驗,感覺很有收穫。特別是鞏老師所講的他自己在數學課上對小組的評價,感覺自己在這方面還欠缺不少。鞏老師是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幹。特別是她的那些評價方式有很多種。我們上課時對學生的評價只有一種就是哪個組做得好沒有錯誤就可以得星星。以後還要向鞏老師的做法學習。

  特別是鞏老師說的:老師講記住的有百分之五,學生自己閱讀記住的有百分之十,學生討論出來的百分之五十,動手實踐的百分之七十,學生教會別人的會記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從這裡面也看出我們要讓學生會動口說話。現在有很多同學會做讓他們說出做法的時候,他們很多時候會說自己不會說。我們要讓他們學會表達讓他們試著說,相信慢慢的他們就會表達了。

  現在的小組合作還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當把題目分到組裡後,這個組只關心自己組所做的題目,其他組的題目就不管了。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找出好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7

  5月10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興福中學舉行的全縣初中數學教師培訓會。在培訓會上,觀摩了九年級教師的試卷講評與複習課各一節,然後是兩位執教課教師談自己的備課過程以及教學的心得體會,從中我收穫了許多:

  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數學思想的滲透和學習方法的引導。

  我們教學不能是機械的教學,應該透過一個題的講解,教師從中提煉出題中蘊含的思想、規律和方法。要讓學生透過我們的講解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二、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把課堂教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有時候學生會有更好、更適合學生的解題方法,何樂而不為呢?

  三、處理問題要找準突破口,基礎知識要抓牢。

  複習一個知識點要把它放到一個問題中,以問題為載體,讓學生在解決應用的基礎上理解體會,達到複習的目的。

  四、講評試卷要按一定的流程:

  1、對試卷分析。

  2、自我改錯。

  3、訂正答案後學生進一步改錯。

  4、對重點題和錯題的講評。

  5、提煉方法。

  6、學生提出疑問。

  7、總結、整理所學知識和方法。

  總之,透過這次學習,我學到了很多,我也會努力把所學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8

  1、任何一個學生,他的心智、能力都是動態的,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發展,而且是錯綜複雜的,甚至是無法預知的;任何一個老師,他的能力,他的教育技巧,他認識和理解學生的能力,他的預知能力,他的判斷能力,他本身的知識,都是有限的,而不是無所不能,可以說教育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探索和學習的過程;所以作為一個老師,你就無法確定某個學生到底是不是已經無藥可救,即使你用盡你所知道的所有方法都教不好的學生,並不代表已別無他法。你搬不動的石頭,別人未必搬不動;現在搬不動的石頭,將來也不是一定搬不動。愛因斯坦三、四歲了還不大會說話,他父母甚至以為他是傻子;愛迪生小學時也被老師認為古怪,最後被逐出校園。結果他們都成了偉大的人。

  2、心理學上有句名言“你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說明,人的自我評價對其本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一個人的自我評價,往往又是借鑑於周圍的人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會從周圍人對待自己的蛛絲馬跡中窺探出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高低,進而作為自我評價的依據,即覺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高,自我評價就高,覺得別人對自己評價低,自我評價就高,當然這些大多都是潛意識的作用,所以可以這樣說:“別人認為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曾有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實驗,經過測試,列出數十個認為是可以成才的學生的名字給該校的教師(實際上這些學生是心理學家隨機挑選的,教師不知道是實驗,只知道這些學生被認為是可以成才的),結果半年後,這數十個學生的成績都提高了不少,而其他學生幾乎都沒有進步。這說明,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在上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流露出來,在不知不覺中鼓勵或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被教師“看得起”的學生受到積極的暗示,從而變得積極和自信起來,被教師“看不起”的學生受到消極的暗示,從而變得自悲起來。所以我認為,有師德,熱愛教學,熱愛學生,真正稱職的教師,在他的眼中,每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

  ”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相信能爬上山頂的人,一定比只相信能爬上半山腰的人爬得更高,或者說爬上山頂的可能性更高。同樣,相信自己能教好所有學生的教師,一定比只相信能教好部分學生的教師,更有可能教好學生。堅信“沒有教不會的學生”的教師,當他們遇到頑固的學生時,他們會相方設法去教育,此方法不行,總結經驗進行改進,或另尋它法,像居里夫人一樣執著而自信。而不相信的教師,往往會草率地認為某個學生無藥可救,結果本來還有希望的學生,也因為教師的輕視和草率而變得更加自暴自棄,最終也許真的無藥可救了。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9

  前一段時間的初中數學教師培訓讓我受益匪淺,親耳聆聽了省市專家的報告,親自觀摩了幾位專家的公開課,真是耳目一新、大開眼界。它直接影響了我以後的課堂教學以及人生規劃。我以下主要就課堂教學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課改以來老師們通常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而且似乎每一節課都要用。公開課更是如此。新課程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各種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應運而生,有力地促進了學習方式的改變。但小組合作學習如果運用不當,則可能流於形式,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直接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我認為在引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選拔並培養小組長至關重要

  俗話說:“鳥無頭不飛,兵無將不勇。”沒有組長的組織和指揮,學習小組只是徒有其名,學生或盲目行動,或遲疑不動,根本無合作可言。況且學生自制力很差,貪玩好動,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就會導致課堂組織紀律散亂,教學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為了能有效地進行合作交流,選拔並培養小組長就顯得至關重要。

  首先,確定智力水平良好、發言積極、操作能力較強、表現慾望強烈的學生當學習小組的組長。其次,對組長進行有效的培訓:第一,督促組長積極主動地組織合作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意識;第二,指導組長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地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後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第三,指導組長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於回答正確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應問個為什麼,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冷場現象時,組長應帶頭先發言,起表率作用;第四,指導組長善於收集組員在交流中對同一道題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並及時準確地向老師彙報。從而培養組長的組織、安排、協調、歸納能力,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

  二、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可缺

  要在他們大腦中建立起合作學習的概念,教師必須事先做好示範。如在教學“機率”時,我先叫幾個同學作為幫手在講臺上演示,使整個操作過程和步驟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種模式,給學生導個向,最後才放手讓學生自由動手操作。這樣由於教師示範在先,學生合作起來才具有明確的方向性,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三、選擇恰當時機,是有效交流的保證

  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但是,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合作交流,而要選擇恰當的時機,才能保證交流的有效進行。一般說來,動手操作時,進行小組合作,使組員養成一種與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享成功的良好品質,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新教材有很多開放性的題目,其答案多樣化,而學生考慮問題比較單一,往往想不到多種答案,這時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學生間互相激勵,互相促進,在這種合作氛圍下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從而拓展了思維,同時也培養了向別人學習的好習慣。

  小組合作是課程改革所提出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都誤會了小組合作,認為小組合作是讓課堂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但各位老師們你們是否看到,我們所組織的小組合作除了製造了氣氛外,學生學習的效率如何?學生是否真的體現了合作精神?我看,很多時候都沒達到我們的目的。所以我覺得小組合作不能濫用,要慎用。這次小組合作,我們一定要考慮以下問題:

  1、要小組合作的內容一定是一個人無法完成,或者不能比較快的完成的,需要多人合作才能提高效率的活動。

  2、小組裡的分工一定要明確。

  3、一定要有足夠時間必去討論、分析、總結。所以我認為,一節課中最多不多於一次的小組合作就足夠了,我寧願費長一點的時間完成一次小組活動,總比搞多次的形式小組活動好得多。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10

  教育部頒發了義務教務課程標準,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理念,同時,全國各地紛紛開始了課改實驗,為此,我校數學研組也組織全體數學教師進行課程標準的學習,並要求教師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將新課標落到實處。透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和本人所教五年級兩個班的教學實況,下面就學習新數學課程標準,談一談我的一點體會和做法:

  一、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中師生應相互溝通和交流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以“教”為中心,學生圍繞教師轉。教師是知識的佔有者和傳授者,是;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交流,課堂中“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另外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生只是跟著教師學,學生的學變成了複製。缺乏主動和創造精神。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應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對教師而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輸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同時交往也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愉快,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狀態。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

  二、新課程標準下教師應充分理解和信任學生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於教師缺乏對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充分信任,在講課時,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教師的講為主的數學教學過程,佔用了學生髮表自己看法的時間,使教師成為課堂上的獨奏者,學生只是聽眾、觀眾,這大大地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實,在走進課堂前,每個學生的頭腦中都充滿著各自不同的先前經驗和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這就要求教師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觀念,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實踐、思考、探討、交流,讓他們有可說的問題,讓他們有充分發表自己看法和真實想法的機會。從而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並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當然,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也不能“放羊”,在學生說得不全、理解不夠的地方,也要進行必要的引導。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在講到某些重、難點時,由於對學生學習潛力估計不足,所以教師包辦代替的多,講道理佔用了學生大量寶貴的學習時間。即使讓學生自學也是由“扶”到“半扶半放”,再到“放”。葉聖陶先生說:“教者,蓋在於引導、啟發。”這就是說教師是指導者就不能“代庖”,教師因此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群體磨合後的智慧,必將大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另外,教師從講臺上走下來,參與到學生中間,及時瞭解到、反饋到學生目前學習的最新進展情況。透過學生的合作學習和教師的引導、啟發、幫助,學生必將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三、新課程標準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已經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幫助學生吸收、選擇和整理資訊,帶領學生去管理人類已形成和發展的認識成果,激勵他們在繼承基礎上發展;教師不單是一個學者,精通自己的學科知識,而且是學生的導師,指導學生髮展自己的個性,督促其自我參與,學會生存,成才成人。教師的勞動不再是機械的重複,不再是在課堂上千篇一律的死板講授,而是組織開展種。種認知性學習活動,師生共同參與探討數學知識;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知識的源泉,而是各種知識源泉的組織者、協調者。

  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觀是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看成是一系列資訊加工的過程,是學生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擴大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積累知識的過程。因此科學的數學教學應當注重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在展現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進而發展各種能力。教師應時時刻刻把這種觀念滲透到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不同型別的課型特徵,挖掘出教材知識背後所蘊涵的思維方式、方法,透過各種形式鞏固和訓練,最終達到學生能自如地運用,真正“會學”的目的。當師生之間建立起溫馨的情誼,課堂教學氛圍必然輕鬆愉快,學生對資訊的感受性、反應的敏捷性以及思維的活躍程度都處於狀態。

  同時,教師也會從良好的師生關係中,從學生對自己的熱愛與期待中,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真正體會到教學工作的意義和樂趣。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11

  透過八年級數學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要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必須在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上做好文章:加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此外,在數學教學中應滲透法制教育的思想,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

  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二、重視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的激勵作用。

  透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逐步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三、重視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啟智功能。

  透過觀察、思考、討論等形式誘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發展的全過程,儘可能增加學生的參與機會。在數學教學中,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進行比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進而真正參與到知識形成和發展的全過程中來。

  四、重視學習環境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透過創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學習潛能的釋放,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質量。和諧的師生關係便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即使有時學生說得不準確、不完整,也要讓他們把話說完,保護學生的積極性。

  交流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發展個性的機會,教師只有善於協調好師生的雙邊活動,才能讓大多數學生都有發表見解的機會。例如,在討論課上教師精心設計好討論題,進行有理有據的指導,學生之間進行討論研究。這樣學生在生動活潑、民主和諧的群體學習環境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啟發,在共同完成認知的過程中加強思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逐步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質量。

  五、重視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推動作用。

  透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透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儘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透過設計適當的教學程式,引導學生從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六、培養學生反思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

  實踐表明,培養學生把解題後的反思應用到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養成檢驗、反思的習慣,是提高學習效果、培養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解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必由之路,但不同的解題指導思想就會有不同的解題效果,養成對解題後進行反思的習慣,即可作為學生解題的一種指導思想。反思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各方面的培養都有作積極的意義。因此,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要求作業之後儘量寫反思,利用作業空出的反思欄給老師提出問題,結合作業作出合適的反思。對學生來說是培養能力的一項有效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反思解題過程是作業之後的一個重要環節,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七、多準備資料,認真備課。

  增強法制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如在一次函式的教學時,透過函式的表示式及影象等知識,可滲透《環境保護法》、各年的未成年人犯罪情況的相關的知識。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12

  透過初中數學新課程培訓,使我受益匪淺。總的說來透過緊張而又認真的學習所獲得的感想與心得體會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透過培訓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整體把握初中數學新課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體把握初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使我們清楚地認識到初中數學的主要脈絡,而且可以使我們站在更高層次上以一覽眾山小的姿態來面對初中數學新課程。整體把握初中數學新課程不僅可以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只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數學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有清晰地認識並把握好數學的主線,才能更好地將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所謂的主線即貫穿於某一階段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某種運算,或者新資訊的輸入。而當教師面帶微笑,懷著喜悅的心情進行課堂教學,學生會倍感親切,快樂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師自己的快樂情緒來影響和引發學生的快樂情緒,會使學生心扇敞開,思維活躍,可以更有效地接受資訊的輸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十分強調教師的這種情緒狀態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質,而在於激勵、喚醒、鼓勵。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麼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麼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麼能鼓勵人呢?只有生氣才能產生生氣,死氣只能從死氣而來。所以你要儘可能使自己習慣於蓬勃的生氣。”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話非常適合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以飽滿的熱情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振作他們的精神。興奮的情緒和振作的精神是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的必要條件。

  加強教材內容的情感處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富有情感地講授內容,給學生情感上的感染,使學生在接受認知資訊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傳遞。達到以橫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效果。

  (1)要善於把握、挖掘教材本身所蘊的情感因素。教師在鑽研教材和設計教法。學法時,必須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即既要備好認知因素方面的課(知識性、技能性、思想性),也要備好情感方面的課(情感性、體驗性、表情性)。而後者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往往被忽視。在數學教學中,首先應該用數學學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第二,可從數學學科應用的廣泛性入手,把枯燥無味的數字、符號、公式、法則、圖形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求知的情感。第三,抓住數學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邏輯美,誘發學生聯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動力,促使學生產生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第四,結合課本內容適當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史或有趣的數學知識,設計一些趣味性、探索性和應用性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自豪感。

  (2)要善於用語言來表達教材內容中的情感。過去一般的教學比較重視言語的通俗易懂、簡明扼要,只求準確、清晰。在理解了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後,現在的教學言語除了準確清晰外還應追求生動活潑、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以便使講課言語既傳神又傳情,達到科學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統一,當然,這要求數學教師具有紮實的語言功力。

  (3)要善於用表情來傳遞教學內容中的情感。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13

  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雖然我不能做到照單全收這些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學習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透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更新觀念的重要性

  時代在不斷進步,社會在不停前行。同樣,教育教學理念也在與時俱進,埋頭苦幹是必須的,但抬頭望天也是必要的。一味埋頭苦幹會迷失道路,偶爾抬頭望天才能看清方向。隨著初中新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很多教育教學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地暴露,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

  當前以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衝擊著各學科的教學。在網路理論下知識突破了原有書本的限制,不再以點的形式出現,而是以流的形式傳遞,使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對於我個人而言,培訓無疑是一場“及時雨”,不僅對理清新課改中的種種關係有幫助,而且對突破新時代教育教學中一些“瓶頸”問題提供新的解決思路與方法。

  二、透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師德的重要性

  教師不僅擔負著培養教育一代新人,而且要開發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能力,塑造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在新時期,教師的師德體現在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善於透過各種渠道獲取大量的新知識和新資訊,要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典範。我們作為骨幹教師培訓物件,更要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高尚的師德是本好的教科書,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青少年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我們要用自己良好的師德去影響孩子,給學生創設自由發展平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突顯其個性發展,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責任。教師要透過課堂教學,創設情景,給學生提供一個思維創新的平臺,使學生的興趣、個性等得到發展,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作好鋪墊。這也是培訓學習給我的啟示。

  三、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讓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相互學習的機會,還為我們建立了友誼的紐帶。大家將自己教學中的成功經驗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作為一名骨幹教師,我們要以紮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的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幷蓄,博採眾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四、培訓只是一個手段,培訓只是一個開端,學習永無止境

  今後我會將在這裡學到的新知識儘快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運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去,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地為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努力學習同行們的學習態度、求知精神、協作能力,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在這裡,使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從數學文化和素質教育的角度進一步認識了數學的價值、數學的美。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自己收穫不小,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透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培訓內容安排豐富多彩,和專家面對面交流

  本次培訓活動,即安排了貼近我們實際教學的課堂教學活動,又安排了生動的知名的專家講座,做到了理論聯絡實際,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我們坐下來和知名專家進行交流,有針對性地聽課,解決了自己在課堂教學中解決不了的問題,瞭解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論,課堂動態,專家們理論與聯絡實際的精彩講解,使我們聽課者備受鼓舞。

  二、培訓產生了思維的觸動,欲逐步更新教學行為

  透過理論與實踐的培訓,對我來說,受益頗多。從培訓中,我們感受到了濃濃課改的氣息,教師積極創新的意識;從專家的講座報告中,我們領略了數學最前沿的理論,怎樣才能成為研究型的教師。透過本次學習活動給我很大的啟示。

  數學教師應有的教學方式: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透過本次的學習,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學,如何進行同伴互助,怎樣從一個單純的教書匠轉變成一個“經驗型”的教師等等。這些理論對我來說很是及時,有了這些先進的理論,才能得出有效的實踐。正如專家所說:高標準要求自己,高水平引領學生,高境界體現價值,真正落實“根”的教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做的是:

  第一,自我反思。從以往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得失。

  第二,學習。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是提高自我素養的良好基奠,知識是財富,人生旅程是財富,教學經驗、過程與感悟更是財富。

  第三,交流。他人直言不諱的意見與建議可能是發現不足、認識“廬山真面目”的有效途徑。要聽真言,要想聽真言,更要會聽真言,久而久之對我大有裨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培訓還將繼續,我會抓住這次難得的機會,不斷提高理論知識,填充自己。因為自己以前實在是知識面較窄、積累也很少。於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抓緊一切有利時機來完善和提升自己,爭取再上一個臺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透過本次培訓使我深有感觸: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是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共同發展的課堂。它既注重了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注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的培養。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用自己學來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數學課堂教學,最佳化自己的課堂教學,創出自己的教學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教學過程的設計以及評價的方式都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這才是我的最終目標。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 篇14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侷限於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瞭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髮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髮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那麼應從哪些方面實現師生互動的反思模式構建呢?

  1、要求做好課堂簡要摘記。

  當前,老師講學生聽已成了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而要學生對教學的內容進行反思,聽是遠遠不夠的。要反思,就要有內容。所以學生就要先進行課堂簡要摘記。課堂簡要摘記給學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據。學生也能從課堂簡要摘記中更好的體驗課堂所學習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成了有目標,有策略的主體行為,可促使老師和學生進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動。有利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提高個人的創造力,所以課堂簡要摘記是學生進行反思的重要環節。

  2、指導學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課堂教學是開展反思性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反思性的學習。學生的實踐反思,可以是對自身的認識進行反思,如,對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及課堂中的內容,都可引導學生多問一些為什麼?;也可以是聯絡他人的實踐,引發對自己的行為的比較反省,我們可以多引導學生進行同類比較,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境界;也可以是對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或是周圍的一種思潮的分析評價,此外學生的反思還何以是階段性的,如:一節課尾聲時,讓學生進行一下反思,想想自己這節課都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當天睡前,反思一下今天自己的感受;或是一週反思一下自己的進步和不足等等。具體有以下五種方法:

  ①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②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透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瞭解同伴的理解,有利於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透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

  ③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透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適用範圍就有侷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後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並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範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④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於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敘述冗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最佳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透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絡的數學認知結構。

  ⑤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於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資料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作業錯誤的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理解基本概念,指導學生自覺地檢驗結果,培養他們的反思能力。

  3、從課後學習情況的反思及作業情況的自我反思中加強反思能力的培養。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抽些時間回顧所學的內容,摸索知識之間的一些規律和自己在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在作業中也要認真反思,尤其是在批改之後的作業,並要求學生仔細分析自己的對題和錯題,寫下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還可以寫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創新。

  4、幫助學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經常引導學生反思時,如每次只是這樣簡單地做一做,學生很快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就需要我們在每次引導學生這樣做的時候,給與其大量的鼓勵、啟示和評價,讓學生體會到自己這樣做的好處,使他們在這樣做的過程中,得到激勵和啟示,並在後面的學習中獲得成功。如:在平時,每次引導學生反思時,我都會大力表揚那些思考認真的同學,對一些同學能在反思的基礎上提出問題的,就引導大家都向他學習。我經常對學生說: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況下比以往有所進步,這就是的成功,那麼這個學生就是一個勇士了,因為他已能戰勝困難,獲得勝利了。讓孩子們感到自己在不斷地反思後,能夠不斷地成功,能夠經常地、認真地反思,那麼學生就會在反思中真正領悟生活和學習的思想、方法,最佳化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

【初中數學教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