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農村的調查報告

農村的調查報告

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通用16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寫好報告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農村的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

  一、研究目的

  1、實習目的及意義:

  在本次假期實踐調查中,我們應積極進行實踐調查有關情況,蒐集整理資料,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分析資料,以達到以下實習目的:

  (1)運用本專業所學知識深入調查,對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從而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2)透過實習對目前農村家庭收入的各方面的調查,更好的瞭解現在農村低收入家庭的現狀和特點,並深入分析農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從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盡一份力量,同時我們也從中受到啟發與教育樹立強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

  2、選題背景簡介:

  三農問題仍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農民成為社會關注的物件。國家號召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東營市正在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新的形勢對加強對低收入群體的保護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加農民收入是當前農村工作的主線,為確保東營市全面實現小康,該是加大對農村落實群體的支援力度,多渠道增加貧困戶的收入增強農村低收入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在這種形勢下進行農村低收入家庭情況的統計,並根據樣本進行分析。

  二、實習內容

  1、選題:農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狀況調查

  2、選定總體: 東營市三縣兩區低收入戶

  3、抽樣:選取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韓莊村五戶低收入家庭為樣本

  4、參考定義:

  恩格爾係數:食品消費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例。

  5、統計過程及分析

  (1)收集資料

  到東營市統計局進行有關資料的統計併到韓莊村村委會及此村有關低保戶家進行諮詢。

  (2)整理資料

  ①運用觀察法及相關的專業知識將收集好的資料進行彙總、整理、分析。②建立多種形式的統計表。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2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生活垃圾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種類上也日益增多。要提高農民的生活品質,農村的垃圾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為積極引導農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對農村垃圾實施無害化處理,各地大都在積極探索農村垃圾處理運作的新模式,農村垃圾處理方式正在由過去的隨意排放向無害化處理轉變。本文針對農村基層開展調研,探尋一條普遍適用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本縣農村垃圾現狀、垃圾處理方式等進行了調查,掌握了當前農村垃圾的實際情況,並在調查基礎上進行了深入分析,對農村垃圾的處理提出了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一、調查物件

  此次調查的物件主要針對自然村的村組幹部及村民,向他們發放了調查問卷並對其中的重點問題組織座談會,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二、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從全縣24個鄉鎮共選取80個自然村作為調查物件。採取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和專家訪談的方法,以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收集調查問卷的答案,實地深入調查目前農村垃圾處理現狀和方式,發現優點和存在的問題,與專業領域的專家進行交流,對現狀、原因、和解決措施進行深層溝通、探討。

  三、調查內容

  (一)垃圾的來源及分類

  農村地域廣闊,人口居住比較分散,各鄉鎮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等狀況存在著差異,農村垃圾的種類和數量相差較大。我們對抽樣的自然村進行了實地調查,按照農村垃圾的來源,主要分為四類: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是指農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在農村垃圾中所佔比重居於首位,約佔75%,農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廚餘垃圾、廢織物、廢塑膠、廢紙、陶瓷玻璃碎片、廢電池、廢電器元件以及其他廢舊的生活用品等。

  2.農業生產垃圾。農業生產垃圾是指在整個農業生產過程中被丟棄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農作物秸稈、殘留的花和果實、畜禽糞便以及生產殘留的地膜和棚膜等。

  3.建築垃圾。建築垃圾主要包括農戶建房、水利工程、企業建築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殘餘廢料。

  4.產業垃圾。產業垃圾主要指工業、農林業、畜牧業及醫療衛生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常帶有一定的毒性,能夠破壞整個人居環境並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其中很多產業垃圾應劃入危險廢物類別中進行安全處理,但從目前來看,產業垃圾在農村垃圾中所佔比例較小。

  (二)調查問卷的資料分析

  本次調查向全縣24個鄉鎮抽樣80個自然村發放調查問卷共計500份,收回486份,有效問卷486份。其中,年齡分佈為:13歲以下佔2%;13-20歲佔18%;20-40歲佔45%;40-60歲佔31%;60歲以上佔4%。受教育程度分佈為:小學文化佔43%;初中文化佔35%;高中文化及以上佔12%。

  1.垃圾的種類、數量及處理方式。在調查中,39%的人認為周圍的生活垃圾較多,生活垃圾中廚房廢棄物(剩菜剩飯、煤灰、沒用的食材等)佔52%;生產垃圾中的自辦作坊所產生的廢棄物佔31%。對於垃圾的處理方式,選擇隨意傾倒到垃圾圍的佔42%,選擇填埋的佔12%。由此可見農村對於垃圾處理的方式還需改進,人們的環保意識還需加強。

  2.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垃圾分類意識。對於垃圾分類問題,大多數(43%)的人不瞭解如何分類,只有10%的人能夠對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而且大部分(68%)的人不關注或很少(26%)關注環境保護的相關資訊。可見,對農村村民的環保意識還需加強,有關部門應該加大力度宣傳垃圾分類回收和環保的相關知識。

  3.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政策和宣傳教育。政府相關部門對垃圾處理的宣傳教育活動,46%的人們表示並不瞭解,21%的人表示只是偶爾有這種活動。環保意識並不是在短期時間內就能迅速養成的,所以政府相關部門應該經常舉辦一些關於環保和垃圾分類處理的活動,長此以往,才能起到更好的宣傳的作用。

  四、現狀分析

  (一)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

  農村的垃圾處理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和運作機制,呈現出處理主體個體化、分散化,技術水平低,處理簡單、隨意,環境汙染嚴重等特點。很多政策性法規在農村還沒有引起大家的關心,同時由於缺乏可操作性,往往不能得到較好地貫徹和落實,無法對農村垃圾回收管理給予統一、有效的制度指導和保障。同時環境保護是一項慢性的工程,在沒有制度硬性保障的前提下,基層幹部更多的傾向於出政績見效快的專案,因此農村垃圾處理問題還未引起高度重視。

  (二)產生量大、成份複雜、迴圈利用率不高

  農村垃圾主要以廚房生活垃圾為主,佔垃圾總量的56%,如動植物食品的去除物、剩飯菜、洗漱殘渣和油汙垢等;其次是以渣土為主,佔垃圾總重量的24%,組成成分包括建築、混泥土渣、燃料的灰粉、家禽糞便、動物食品骨骼等;隨著農村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化纖產品特別是塑膠垃圾所佔的成分以及處理成本也不斷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收集和運輸已無法滿足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農村垃圾一般由村內自行收集,垃圾的處理主要採取單純填埋、臨時堆放、焚燒、隨意傾倒三種處理方式,垃圾的迴圈利用率較低,且造成對環境的二次汙染。

  (三)保潔人員隊伍不夠穩定

  以我縣為例,24個鄉鎮340個行政村配備了1507人的保潔員隊伍,專門負責農村垃圾收集處置、維護村莊及河道公共環境的日常保潔等工作。據調查,1507人的保潔員隊伍中,年富力強的不多,因此只能簡單的對垃圾進行清掃,而不能真正發揮保潔員指導、監督、宣傳教育的作用。部分保潔員自我要求偏低,缺少工作的橫向比較,工作缺乏深度,不夠全面,致使垃圾清運、處置和垃圾箱外的垃圾清除不及時,垃圾的分類、堆放均不規範。

  (四)農村居民垃圾危害意識低下

  農村生活垃圾之所以隨意傾倒,一方面是農村居民傳統的`生活習慣,養成了生活垃圾房前屋後隨意傾倒的處理方式;另一方面是由於農村居民對垃圾造成環境嚴重危害的認識不足,缺乏環境保護的主動意識,給垃圾治理帶來了難度。

  (五)基礎設施不健全

  基礎設施建設是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基本物質前提。長期以來,農村公共財政政策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重視生產性投入,對農村的公共環境衛生的投入少,導致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基礎設施匱乏,管理也很不規範。

  五、可行性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制度保障

  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問題的有序進行,應從立法上完善,力爭使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因此需要嚴格立法,建立治理農村垃圾汙染的相關法律法規,在監管和懲罰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相應措施,填補農村垃圾處理監管法律上的空白,各鄉鎮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推動農村垃圾處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規範化軌道。

  (二)加大宣傳力度,強化環保意識

  全方位、多層次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健康知識宣傳及生態環境保護教育,提高農民對衛生保潔重要性的認識,引導農民群眾克服隨處扔垃圾的習慣,逐漸養成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同時,發揮新聞媒介的作用,透過各大媒體、宣傳單、宣傳畫,以及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宣講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環保意義,營造出一種人人宣傳、個個參與的管理氛圍,減少生活垃圾汙染的發生和擴散。政府組織建立宣傳隊伍,進村入戶,深入細緻地宣傳垃圾的危害性,讓群眾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環境衛生整治及衛生監督管理中來,變被動為主動,形成群策群治的良好局面。

  (三)創新多元化投入機制,增添基礎設施

  資金投入是能否真正建立農村垃圾處理長效機制的關鍵所在。以政府投入為主,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逐步推動和實現農村垃圾處理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良好治理機制,才是從根本上處理農村垃圾的重要保障。

  1.政府的財政投入提供資金保障。縣、鎮財政每年在預算中撥出專項經費,用於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縣財政根據各鄉鎮具體情況制定投入標準,每年進行農村垃圾處理的專項投資,各鄉鎮財政按自己的實際情況再給予補貼;在資金撥付上,實行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農村垃圾定點存放、按時清運、經檢查驗收達標的,按季度發放到鄉村。建議政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方面的資金投入,設定垃圾箱、垃圾圍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添置收集和運輸垃圾的各種車輛和工具,建立專門的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部門,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定點傾倒、集中處理、專人負責。對於地處偏遠、無經濟能力解決垃圾規範處理的農村,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專項資金扶持,建立片區垃圾集中投放點和填埋場,保證農村的生活垃圾都做無害化處理。

  2.村裡積極籌資,逐步實現村民自治。各村要透過“一事一議”制度,建立農村垃圾收費專案,同時採取“一事一議”籌資方式收取保潔費用,籌集垃圾圍建設、垃圾桶購買、清掃工具和保潔人員工資待遇等專項資金,有條件的村可以從村集體收入中解決衛生保潔費用。

  3.加強宣傳,廣泛吸納社會資金。農村垃圾的處理需要企業的參與,我們可以引導並鼓勵各類社會資金參與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逐步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運營主體企業化,執行管理市場化。同時,加強宣傳力度,鼓勵有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採取結對幫扶、社會捐助等形式,幫助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的村配建垃圾收集設施。

  (四)加強人員配備,規範執行流程

  要加強人員配備,確保分工合理、分工明確,同時,加強對有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和管理,規範操作程式,增強技術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規範執行體系、規範工作流程、合理確定分工。農戶負責定點投放,做好自家的環境衛生,並按照垃圾袋裝的要求,將垃圾投放在指定垃圾容器內,村組負責定時清收,將本村的垃圾及時收集和清運到鄉鎮垃圾綜合利用站,進行集中處理。

  (五)探索生態模式,鼓勵綜合利用

  提出對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為主,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對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則將沱江鎮周邊村組納入城鎮汙水統一處理系統,確保生活汙水處理率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清運率達到90%,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以上。

  (六)建立監管督查機制,確保常態化

  農村垃圾處理是一項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長期工作。把農村垃圾處理納入到農村基層組織的工作程式中,使其成為農村幹部工作的主要內容,即將農村垃圾處理工作任務細化分解到人、到崗,以確保農村垃圾處理工作的長效性。監督管理是常態化監管機制的重點,考核獎懲制度是常態機制長期執行的動力。各鄉鎮制定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加大對村、組垃圾處理的檢查力度。同時將農村垃圾治理工作作為鄉鎮領導幹部、村組幹部的考核指標,列入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年度工作實績考核,考核情況與評先評優、補助資金相連。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背景

  二、關於此次調查的基本情況

  1、調查時間:20xx年7月20日至25日,為期5天。

  2、調查方法:問卷法和訪談法。

  (注:共發放400份問卷,實際收回380份,有效問卷350份)

  3、 調查地點:xxxxx

  三、調查分析

  針對新農村建設程序中存在的環境題目,我們實踐隊共發出400分調查問卷,收回380份,有效問卷350份。題目“你以為目前貴村環境題目主要是甚麼(可以多選)”透過分析,做出以下統計表:

  汙染種類 秸稈燃燒 生活汙水 產業廢水 固體垃圾 其他

  問卷份數 310 215 260 288 104

  比率 88.6% 61.4% 74.3% 82.3% 29.7%

  由此不丟臉出,目前徐莊鎮及三堡鎮存在的主要環境題目集中在秸稈燃燒、固體垃圾、產業廢水及生活汙水。針對以上環境題目,我們繼續分析,並透過網路、書籍得出其危害。針對此應用所學專業知識給出自己的解決方法,並對村民進行宣講,希看引發領導的關注,進步村民的環保意識。

  1、生活汙水、產業廢水的危害

  生活汙水是人們平常生活中產生的各種汙水的總稱,其中包括廚房、浴室等排出的汙水和廁所排出的含糞便汙水等。除家庭生活汙水外,還有各種集體單位和公用事業等排出的汙水。而產業廢水的特點是量大,成份複雜,難處理,不容易降解和淨化,危害性較大。總的說來具有以下特點:懸浮物含量高,可達100-30000 mg/l;生化需氧量(bod)高,可達200-5000 mg/l;酸、鹼度變化大,ph低至2,高至13;溫度高,可高達40℃,造成熱汙染;易燃,因常含低沸點的揮發性液體,如汽油等易燃汙染物易著火成水面火災;多種多樣有毒有害成份如油、農藥等。透過分析調查問卷,不丟臉出,未經處理的生活汙水排進自然水體會造成水體汙染。水汙染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病原物汙染

  病原體汙染主要來自生活汙水、醫院汙水、垃圾及地面徑流等方面。病原微生物的特點是:數目大、散佈廣、存活時間較長、繁殖速度快、易產生抗性,很難消滅。傳統的二級生化汙水處理及加氯消毒後,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此類汙染物實際上透過量種途徑進進人體,並在體內生存,引發人體疾病。

  ②需氧有機物汙染

  有機物的共同特點是這些物資直接進進水體後,透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資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程序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在缺氧條件下汙染物就發生xxx分解、惡化水質,常稱這些有機物為需氧有機物。水體中需氧有機物越多,耗氧也越多,水質也越差,說明水體汙染越嚴重。

  ③富營養化汙染

  富營養化汙染是一種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資含量過量所引發的水質汙染現象。水生生態系統的富營養化能透過化學汙染物由兩種途徑發生:一種是透過正常情況下限定植物的無機營養物資的量的增加;另外一種是透過作為分解者的有機物的增加。

  ④惡臭

  惡臭是一種普遍的汙染危害,它也發生於汙染水體中。人能嗅到的惡臭多達4000多種,危害大的有幾十種。惡臭的危害表現為:妨礙正常呼吸功能,使消化功能消退;精神煩躁不安,工作效力下降,判定力、記憶力下降;長時間在惡臭環境中工作和生活會造成嗅覺障礙,損傷中樞神經、大腦皮層的興奮和調理功能;某些水產品染上了惡臭沒法食用、出售;惡臭水體不能作游泳、養魚、飲用,而破壞了水的用處和價值;還能產生硫化氫、甲醛等毒性危害。

  ⑤酸、鹼、鹽汙染

  酸、鹼汙染使水體ph發生變化,破壞其緩衝作用,消滅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自淨,還可腐蝕橋樑、船舶、漁具。酸與鹼常常同時進進同一水體,中和以後可產生某些鹽類,從ph值角度看,酸、鹼汙染因中和作用而自淨了,但產生各種鹽類,又成了水體的新汙染物。由於無機鹽的增加能進步水的滲透壓,對淡水生物、植物生長有不良影響,在鹽鹼化地區,地面水、地下水中的鹽將進一步危害土壤質量。

  ⑥地下水硬度升高

  高硬水,特別是永久硬度高水的危害表現為多方面:難喝;可引發消化道功能紊亂、腹瀉、孕畜流產;對人們日用不便;耗能多;影響水壺、鍋爐壽命;鍋爐用水結垢,易造成爆炸;需進行軟化、純化處理,酸、鹼、鹽流失到環境中又會造成地下水硬度升高,構成惡性迴圈。

  ⑦有毒物資汙染

  有毒物資汙染是水汙染中特別重要的一大類,種類繁多,但共同的特點是對生物有機體的毒性危害。

  水體汙染對人體健康及水生生物的影響非常大。人喝了被汙染的水或吃了被水體汙染的食品,就會對健康帶來危害。因汙染物排進水體後,水生動物、植物就會漸漸對其吸收並在物體中有所積累。假如是急性中毒則會使生物很快死亡,這會引發人們的留意,但是很多情況下水體中的中毒則是慢性的,常常不能被人所留意,假如人吃了這些食品,會使毒物在人體內進一步積累,長時間下往人們得病則屬必定。

  2、生活汙水、產業廢水的防治

  防治水體汙染已成為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透過分析,參考徐莊鎮及三堡鎮現有的環保設施,隊員們提出了以下幾種措施:

  ①建立生物氧化塘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黃橋村在水體汙染防治方面做得很好,他們採用了生物氧化塘,利用高科技援用生物防治法,防治水體汙染,且已獲得明顯效果。據當地村幹部先容,幾年前村莊的水體汙染嚴重,河裡的水基本上都是玄色的,嚴重影響農業澆灌。現在黃橋村透過特殊的渠道,將生活汙水及產業廢水引到生物氧化塘,透過微生物的降解等將汙水變淨水。同時採取,工廠就近原則,行將汙染較嚴重的板材廠等建在氧化塘旁邊,可以隨時處理。我們以為此種方法非常值得其他村莊鑑戒。

  ②利用高科技,採用新裝備

  首先應改革生產工藝和裝備,減少汙染物,避免廢水外排,進行綜合利用和回收;必須外排的廢水,其處理程度應根據水質和要求選擇。一級處理主要分離水中的懸浮固體物、膠體物、浮油或重油等。可採用水質水量調理、自然沉澱、上浮和隔油等方法。二級處理主要是往除可用生物降解的有機溶解物和部份膠體物,減少廢水中的生化需氧量和部份化學需氧量,通常採用生物法處理。經生物處理後的廢水中,還殘餘相當數目的cod,有時有較高的色、嗅、味,或因環境衛生標準要求高,則需採用三級處理方法進一步淨化。三級處理主要是往除廢水中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機汙染物和溶解性無機汙染物。經常使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和臭氧氧化法,也可採用離子交換和膜分離技術等。各種化學產業廢水可根據不同的水質、水量和處理後外排水質的要求,選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③釜底抽薪,進步人們環保意識

  俗語說“治標不治本,是不管用的”,也就是說要避免水體汙染就要從源頭著手,而不管何種汙染,回根究竟是人們自己釀成的,因此要根治必須要進步人們的環保意識。村政府應當進步宣傳的力度,同時對汙染嚴重或汙水超標的工廠,應當給予嚴重的處罰。

  四、後記

  此次暑期實踐,實踐隊中很多環境專業的學生應用所學的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建設中的新農村提供可行的環保方案。最後呼籲大家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進熟悉汙染和破壞環境的本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汙染,增進人類與環境調和發展,進步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4

  一,農村政治文化

  長期以來,人們對中國農業和農民的關注,多側重於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很少有人關注和深入研究鄉村政治問題而國家的政治穩定與和諧很大程度上由農村政治狀況來決定。農村的政治狀況也制約了三農問題的解決不。

  就我村而言,農村社會秩序相對穩定,但是存在村幹部行為失範,甚至有村幹部在與民爭利時採取非法手段,以致村幹部與村民關係緊張,村幹部與村幹部關係緊張。甚至有村幹部身在其位,不謀其事。尸位素餐有村民如是說到。就我調查到的而言,在農村,缺少優秀村幹部。有文化的、懂高科技的、有知識的農村幹部鳳毛麟角。而村幹部的整體素質也不高。

  要建設新農村,建設和諧社會,發展農村經濟,我們就必需把村幹部的整體素質提高。搞好村幹部與群眾關係。使大家力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搞好新農村的建設。

  二,農村地區經濟

  構建新農村河-蟹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經濟建設是農村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是毋庸置疑的。

  我村位置雖位於新邵偏遠之地。但交通順暢。有217省道貫村而過。這給村裡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要想富,先修路,便利的交通給村裡的大理石礦工業帶來了發展的希望。

  我村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人均收入也越來越高。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我村聲名遠揚。

  工業發展較快,但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夠,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務農人員也不多,農民增收渠道單一。我村在養殖業,種植業上的發展都不盡如人意。

  三,農村文化

  構建農村河-蟹社會,經濟發展是根本,而文化建設是關鍵。對建設新農村而言,農村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軟動力。

  在這個寒假期間,我就我村的文化建設進行社會實踐調查、瞭解。我村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時,廣大村民積極參與,激發了農村文化建設活力,極大地豐富了農民精神。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建設新農村地重要任務和目標。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領域。我們的社會經濟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農村改革極大的解放了生產力,農村文化建設卻相對滯後,這就制約了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程序。

  我們村早年就建立了自己的娛樂中心,村民們的踴躍參與,也使我村組建了一支屬於村裡的鼓樂隊、腰鼓隊、健身操團。而每晚參加了健身團的村民們都會聚集在娛樂場地一起跳舞,健身,構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也充分展示出了我村文化建設的新精神,新面貌,新風采。

  農村文化建設對農村經濟建設起重要作用,沒有農村文化建設,也沒有完整的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要搞好農村文化建設還需要以少數文藝愛好者帶動多數村民,以營造一個新的農村文化氛圍。

  四,醫療衛生

  農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是我國全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河蟹。

  而合作醫療制度能提高整個社會醫療衛生服務的利用率和公平性。合作醫療能為大多數農村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與自費看病相比,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在花費相同成本的條件下,能享受更多的醫療衛生服務。

  在農民患大病時能給予醫療保障費用。以防止農民看病不起,一致農民因病致貧,因病反貧現象。

  這種現象在我村也存在。我村僅一個衛生所,農村衛生所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技術不精。水平只能居於中等或偏下,且醫療裝置也不全。對鄉村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

  加強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添置醫療裝置,提高衛生服務是當前重中之重,才能解決農村醫療衛生的困境。

  五,生態環境

  中國環境保護事業,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很好成績。尤其是在城市汙染防治方面。但是,中國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則仍然是個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農民大眾的生活環境保護問題也日益突出。環境問題大致有如下三點。

  1,資源問題

  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使自然資源遭受嚴重破壞,我中源鋪村是遠近聞名的工業小村,工業的飛速發展使我村對大理石的需求量增加,大理石資源被過度開採,破壞了山上大多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2,工業汙染鄉鎮工業對農村環境汙染的比重逐漸增大。就我村而言,工業發展較快,工廠建立較多。而礦石粉廠在生產產品時,會產生大量粉塵,造成嚴重的大氣汙染。大理石廠也可能排放出大量有害物質。若不經處理就排放,則嚴重汙染河水。

  我國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外保護沒有完全統一起來,工業企業在給村裡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環境的嚴重破壞。

  3,農用化學品汙染

  在農村無法避免各類農藥化肥的使用。而農業化肥的大量使用,其中所含的N,P,K易造成水富營養化,使水面長滿水葫蘆,浮萍等水生生物。以致河水變質,河道淤塞。大量的N,P,K長期留於土壤中導致土壤變質。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5

  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的實施,農村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農村剩餘勞動力的隊伍日趨龐大,第一產業已經不能容納和消化這些勞動力,農村勞動力資源會在全社會各行業進行重新配置,如何儘早安置、有序轉移這龐大的農村就業隊伍,已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世界各國工業化程序表明: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是一個長期性、階段性的轉化過程。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農業勞動力會持續不斷地向非農產業轉移,特別是山區地區,耕地在逐漸減少,資訊閉塞,非農產業不夠發達,對轉移勞動力更是困難重重,進而制約農民收入的提高。

  我所駐的xx鎮xx村是位於富陽市以南約20公里,是靈橋鎮的一個經濟薄弱村。xx村地處山區,地理位置並不十分優越,但20xx年全村平均收入卻有5618元,具備典型的尚未開發的農村的特徵。作為xx村的農村工作指導員,我是帶著“盡己所能為提高農民收入尋求一個好的切入點”來開展工作的。兩個月來,我和村兩委的幾位同志透過上門走訪、座談等形式,掌握了制約xx村經濟發展的第一手資料;聯絡周邊地區的經濟情況和xx村的歷史,經過分析後覺得:xx村靠透過農業結構調整、培育農業特色經濟、搞實業辦工廠來發展經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見效也不會很明顯;xx村的出路在於高質量的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勞動力的關鍵在於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素質。

  一、xx村農村勞動力轉移現狀

  第一,轉移不夠。截止到20xx年12月,xx村農村總人口692人,勞動力總數約為370人,各類外出務工的勞動力有172人,佔全村勞動力總數的46。5%左右。xx村第二村民小組是全村外出務工最多村民小組,其總人口218人,勞動人口87人,外出務工55人,外出務工人數佔勞動人口總數的63%。第五村民小組則相反,總人口131人,勞動人口68人,外出務工17人,外出務工人數佔勞動人口總數的25%。

  第二,文化程度較低。xx村外出務工人員中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很大一部分甚至為文盲。以第二村民小組當前外出務工人員為例,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0人,佔70%;高中文化程度12人,佔13。8%;中專5人,佔5。7%;文盲10人,佔11。5%。

  第三,男性較多。xx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男性約146人,佔84。9%左右;女性約26人,佔15。1%左右。

  第四,技能較差。目前外出務工的人員中,只有部分受過正規專業培訓的勞動力,而這鴻世電器公司和電動工具廠。大部分未經過正規專業培訓的勞動力,主要分散在各造紙廠。

  在調研中我們還發現xx村外出務工人員年齡普遍在18~45歲之間,為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絕大多數湧向電器或造紙行業,從事簡單的低技能的體力勞動。外出務工人員地區分佈亦不平衡,絕大部分集中在附近的地方,較遠相對比較少。

  二、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的途徑

  1、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契機,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在農業內部就業

  隨著城鎮企業轉制改革,企業下崗人員增多,並且受基礎設施限制,城鎮不能容納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因此,發揮山區優勢,在保證糧食生產能力穩定提高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生態型農業,不斷拓寬生產新領域應成為當前的舉措。透過農業綜合開發,向農業深度和廣度進軍,以農業結構調整為契機,把一些中低產田改造好,種植一些適銷對路的農產品。根據調查,xx村在白揚尖曾有茶葉地200多畝,可以透過引資將其擴大,產出高質量的茶葉。因此,要堅持把農業放在經濟工作的首位,繼續加強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作用。

  一是增加投入,保障農業生產的後勁。對農業的保護和投入,要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開發山區山地資源,充分發揮農村勞動力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農業綜合開發與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強化農業地位有機結合起來,促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吸收更多的農村勞動力。

  二是最佳化農村資源配置機制。按照“保障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使用權”的原則,逐步建立科學規範的土地流轉機制,積極穩妥地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三是努力培育農村市場體系,培育一個包括商品市場、生產要素市場健全、開發的農村市場體系,重點是深化流通體系改革,就地轉移更多的農村勞動力。

  2、努力提高山區勞動力素質,增強轉移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

  前面所述,不管是已工作的勞動力,還是未就業的勞動力,xx村勞動力文化程度還是較低的。文化程度低下,只能從事重體力的第一產業勞動和一些傳統的、低水平的交通運輸和商業飲食服務業上,一些急需的第三產業如科技服務、技術資訊諮詢等行業嚴重不足,這就要求培養一支掌握科學技術的高素質農民隊伍,以擴大就業面。長期實際情況表明,勞動力素質高的地區,轉移勞動力的速度要高於素質低的地區,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方式的轉變,各行各業對勞動力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很多企業在招工時,不但要求管理人員要具有一定的學歷和技術職稱外,連一般工人也要各種的就業證書,這說明了提高勞動力素質的緊迫性。由於勞動力的自身素質決定轉移的速度與成效,所以加強農村青年的文化素質教育是勞動力轉移的關鍵。當前要圍繞農村經濟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實行基礎教育,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統籌。應根據具體情況建立各種成人教育中心、成人培訓

  學校。培訓農電技術人員,注意加強農村成人教育與實用技術培訓,實施“綠色證書”工程,切實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為農業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機會。

  3、完善勞務市場管理體系,確保剩餘勞動力順利轉移

  山區剩餘勞動力轉移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是近年來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但是很多勞務市場不歸範,招工既濫又亂,以招工之名行騙財之實屢見不鮮,甚至引發社會治安不穩定,特別是偏遠山區農村,那些缺乏文化的青年經常受騙。因此有關政府職能部門規範好城鄉勞務市場應下大力氣,建議全市甚至全國用工單位要透過政府部門統一招工,與外出人員簽定正式的招工合同,完善招工手續,明確勞動保障。

  規範管理好農村勞務市場,不僅可以避免上當受騙,也有利於外出勞動人口的計生、治安管理,防止盲目外流,造成城鄉混亂,增加外出人員不必要的開支,還可以進行集中專業技術培訓,提高勞務工的素質和效率,減少勞務浪費,避免造成農村無人種田等多種問題,這是當前農民企盼的一件事。應做到:

  ⑴加強資訊網路建設,積極發展勞動力職業介紹所。

  ⑵採取政府民間多種形式對農電進行職業培訓,增強適應能力。

  ⑶對勞動力轉出地人員進行跟蹤服務和管理,以保護輸出地農村勞動力的合法權益。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6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對於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構建和諧農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廣大農民群眾過上一個積極健康的精神生活,這確實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一、基本現狀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現實要求,更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精神動力。近年來,南江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緊圍繞“農民致富奔小康”這個中心,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呈現出了積極、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勢。,我縣共建立省級文明村1個,市級最佳文明單位2個,市級文明單位3個,市級文明社群1個、集鎮1個、村2個,縣級文明單位(社群、村)2個。

  (一)思想觀念不斷進步

  近年來,隨著農村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良好的行為習慣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費逐步增多,休閒方式逐步多樣化。就是在邊遠鄉鎮,也有不少群眾自發組織起來,唱歌跳舞,健身娛樂,“壩壩文化”較為火熱,村級文化活動也開始發展。由於農村廣播、電視事業的發展和廣泛開展宣傳政策法規及“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的開展,農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識不斷增強,運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覺性不斷提高。

  (二)活動形式日趨多樣

  正月初七“燈火節”遊園活動、萬名群眾環城長跑、中國四川光霧山紅葉節等主題突出、參與性強的群眾性文體活動,各文藝宣傳團體創作編排的金錢板、音樂快板、歌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農民讀書節”和“迎奧運、促和諧”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等,使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題入村入戶,深入人心。

  (三)陣地建設更臻完善

  加強了鄉鎮文化站和農村文化大院建設,新規劃建設了12個鄉鎮文化站,為光霧山鎮鐵爐壩村、元潭鄉字型檔村、侯家鄉姜家大院捐贈圖書20xx0餘冊,並建立了規範的圖書閱覽室。加強了縣內趕場老年柺棍宣傳隊、南江鎮女子秧歌隊、長赤鎮腰鼓隊、元潭鄉嗩吶龍獅隊等民間文藝團體建設,豐富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傳統文化頗具特色

  我縣精深的紅軍文化、獨特的楹聯文化、豐富的民俗文化等凝聚了十分厚重的文化底蘊。南江詩詞楹聯學會發展會員137名,建成了4個楹聯文化村,完成了300副永久性對聯入戶懸掛,相繼在5個村、2個鎮、1所學校、2條街道、2個景區開展了楹聯文化建立活動,為南江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確定了“舀火紙、爨壇戲、雜耍、說春”四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專案。

  二、存在問題

  我縣精神文明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南江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相比,都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重視不夠,認識偏差。一些鄉鎮,尤其是經濟和基礎建設較為落後的鄉鎮,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精神文明建設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對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認識不足,在幹部隊伍建設、裝置資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經濟建設,忽視精神文明建設,沒有做到兩者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同獎懲,使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形成了“兩張皮”。

  2、投入不足,基礎薄弱。一是缺經費。目前鄉村兩級財政十分困難,無法籌集到資金建設文化陣地,有發展之心而無建設之力。鄉鎮以上各級投入以“送”為主,送戲送書送電影等,用於精神文明建設的資金不多,經費投入明顯不足。二是缺陣地。邊遠鄉鎮大多缺乏文化設施,就連一些原本已經建設起來的文化設施,也因缺乏足夠的資金,沒有很好的保養和管理,無法發揮作用;大部分邊遠鄉鎮沒有文化站,村沒有文化活動室,社沒有圖書閱覽室,使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缺少載體,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難以開展。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7

  一、農村沼氣推廣建設進展情況

  從調研情況來看,全縣農村沼氣推廣建設工作得到了縣、鄉各級的高度重視,呈現全面鋪開、點面整體推進的態勢,正處於攻堅階段。雖然目前工作推進力度非常大,措施紮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任務要求差距較大,全面完成任務尚有不少困難和問題。

  二、工作推進的幾個特點

  全縣上下在推動沼氣建設中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1、領導重視。從縣委、縣政府到各鄉鎮和職能部門,各級領導幹部都高度重視沼氣推廣建設工作,並將其作為行政一把手工程來抓。

  2、措施紮實。縣政府決定拿出150萬元專款用於沼氣建設補貼。各鄉鎮和村也都克服困難,多方籌措資金,出臺了程度不同的補貼和激勵扶助措施,千方百計推動此項工作。

  3、強化責任。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責任狀。各鄉鎮把沼氣建設工作與鄉、村兩級幹部的考核掛鉤,強化責任,嚴格獎懲,形成了層層有壓力,人人有責任,上下抓落實的良好氛圍。

  4、善於創新。在按照有關要求推廣單戶建池的同時,我縣結合實際創新出了聯戶建池的新模式,有效降低了沼氣建設成本,擴大了沼氣使用覆蓋面。

  三、存在的問題

  農村沼氣推廣專案在實施過程中,縣、鄉、村三級所付出的努力、做出的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應當肯定的,但其推進的艱難和麵臨的困難及存在的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糞荒的出現給我們的沼氣推廣工作帶來了先天不足。沒有穩定的糞源,不僅嚴重製約沼氣的推廣進度,而且會影響到已建成沼氣的持續執行。如果沼氣必須靠買糞來維持,那麼沼氣建的越多,糞價就會越高,沼氣執行的成本就會越高。如果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此專案難免再蹈八十年代初推廣夭折的覆轍。同時,按照沼氣執行勤添料、勤出料和新鮮糞的技術要求,買糞既不經濟也不符合技術要求。因此說,買糞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糞源短缺的問題。一池三改是建設沼氣工程完整的工藝體系,其中改廁與改圈解決的就是糞源問題,而我縣已建成和在建沼氣使用者中,同步完成或在建改廁與改圈的只佔總數的不到4%。糞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沼氣推廣的瓶頸。

  2、技術力量薄弱。調查發現,全縣已建成裝料的沼氣池能正常使用的比例很低。社城鎮頂村在去年就開始沼氣試點,群眾積極性也比較高,建成22戶,但是使用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去冬今春以來,能正常產氣使用的僅僅只有20%左右。鎮村兩級多次邀請技術員察看指導,也找不到不產氣的原因,拿不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在鎮村兩級的努力下,該村今年只新發展了6戶,僅佔去年發展數的1/4強。蘭峪鄉屯村已建成15個15立方米的沼氣池,先裝料1池,但至今不能點火,技術人員也搞不清是什麼原因,餘下的14池就一直空著,不敢裝糞,在等待觀望。

  技術力量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沼氣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儘管沼氣是一項成熟技術,但沼氣工藝流程長、影響因素多,單單靠培訓幾次農民很難從根本上解決面臨的技術問題,需要有較高技術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和必需的技術裝備作為支撐。只有技術指導和服務的水平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沼氣點著了、燒旺了,沼氣建設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而我縣目前的沼氣技術力量僅僅是領取了省級沼氣技工合格證的107名沼氣池施工人員。縣農業局雖然也組織了服務隊伍,並深入一線跟蹤服務,千辛萬苦,但他們與農村持證上崗的技工屬於同批次同課時培訓,僅僅是文化程度比他們高而已,理性認識多於感性認識,甚至在建池操作技能上還不如農民技工,給農民提供有效的技術服務心有餘而力不足,技術水平的提高成熟尚需要一個階段與過程。沼氣使用、管理和維護全能技術人才嚴重缺乏,不能為農民群眾正確使用沼氣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與支援。比如,雲竹鎮趙莊村的兩個沼氣使用者,一樣的糞料,同一天裝糞,一戶正常點火,一戶則是啞火,搞不清是何原因,增加了群眾對沼氣技術的迷惘和不信任。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8

  教育改革的春風已吹遍中國大地,基礎教育工程已經被列入國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輪課程改革已付諸實施,素質教育的號角早已奏響,可是,當前農村小學的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我利用暑假的時間來到農村Xx小學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小學教育的現狀。

  Xx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由原來簡陋的土坯房子改建為磚瓦房,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體設施上,一改過去破舊的拼湊起來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我認為目前農村的小學教育仍存在許多弊端,主要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一 學校規模小,硬體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Xx小學在校舍及硬體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小學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Xx小學還沒有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裝置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缺乏資金買新的。

  二 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在Xx中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資訊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學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為生活所迫紛紛外出務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三 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裡。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為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為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四 村級小學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去的Xx小學,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裝置落後,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因此生源逐年減少,大多數學生就讀於一所鄉級小學。撤併村級小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但目前農村小學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小學生年齡小,每天老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

  五 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六 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七 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的小學教育情況實在是不容樂觀,農村小學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部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小學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是農村小學走出困境,為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9

  我對**縣**鎮10個行政村已婚家庭的婚姻家庭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隨機抽取1000例已婚家庭婦女名單。先後走訪了民政辦、計生辦、法庭和婦聯,發放調查問卷,深入村組座談,瞭解調查物件的結婚、離婚等家庭情況,全面分析了婚姻家庭存在的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婚姻家庭狀況調查的基本情況

  在1000例調查物件中,初婚者佔78%,再婚者佔8.5%,喪偶者佔5%,離婚者佔1.5%,存有離婚動機的佔15%,離婚率呈上升趨勢,人們對離婚的態度漸趨向寬容。

  法院案卷資料顯示,離婚案件佔其民商事案件的27.5%。

  從調查問卷的座談情況看,110戶家庭存在家庭糾紛,夫妻感情不和,有的還存在婚姻危機,不穩定家庭佔11%;婚前性行為發生率高達25%;75%人對婚外性行為持排斥批判的態度,部分人持理性態度。

  二、農村婚姻家庭存在的問題

  1、家庭暴力是導致婚姻家庭破裂的導火索。

  對外開放以來,受西方文化影響,西式婚戀和性觀念傳入我國,並逐漸從大中城市人群滲透到農村外流人員,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非婚同居、試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

  家庭暴力問題,一直是婦聯組織關注的問題。家庭暴力近幾年處於小幅上升的趨勢。調查表明,家庭暴力的發生率居高不下,被訪者中有15%的夫妻之間經常發生動手打架的現象,37%的人表示偶樂發生此類行為。家庭暴力在農村家庭中的發生率要遠高於城市家庭,對於家庭暴力,大部分人持否定態度。面對家庭暴力時的應對策略,第一選擇為“逃離現場”。人們對家庭暴力這種既反對又猶豫,與傳統觀念有關,也有法律意識淡薄等方面的原因,當然還有不鬧散家庭的現實考慮。這說明,反對家庭暴力是一個長期的艱鉅的任務。XX年至今,該鎮婦聯和派出所接待家庭暴力案件13 件,佔信訪總數的29 %;家庭暴力的直接受害者都是婦女、老人和兒童,尤其是婦女。它不僅給婦女帶來了極大的身心傷害,由此引發的婚姻家庭問題也成為影響家庭和社會不穩定的因素。有一位婦女長期處於受暴狀態,但由於受害人受傳統的“婦道”影響,被丈夫打了,卻不敢說、不敢講,所有痛苦自己一人承擔,直到被打傷了,才開始反應。這一例很有代表性,這是農村家庭暴力長期存在的原因,如果受暴者在一開始就透過法律途徑制止,家庭暴力造成的後果就會大大減少。

  2、非法同居、婚外情上升,成為婚姻家庭的主要問題。

  XX年至今,在婦聯接待的上訪案件中,非法同居有婚外情的佔 28 %,這個問題已經成為影響婚姻家庭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80%是丈夫有婚外情,集中在35-50歲年齡段;女性佔20%,大多數在30-40歲年齡段。這類問題的受害者大多數是女方。有一例上訪婦女,明知自己的丈夫與第三者非法同居,卻不敢提出離婚,反而哀求不要拋棄她,雖然丈夫不和她離婚,但也不履行丈夫的責任和義務,還經常打罵她。

  3、丈夫不履行家庭義務,有的甚至離家出走。

  丈夫離家出走,是婚姻家庭中出現的一種新問題。這類案件共有4例,都是因有外遇離家出走,有的有外遇後想方設法卷錢遠走高飛,然後就莫名其妙的離婚。有一位婦女,離婚後,又與某男青年認識結婚,婚後男方花言巧語,一點一點的把女方的積蓄騙走後不知去向,給這名婦女帶來了很大的痛苦。還有一名婦女與男方於XX年結婚,婚後生一女孩,在孩子剛滿6個月時,男方提出到駕校學駕照,在學習期間又與一女子好上了,在妻子不知詳情的情況下,又商量買一輛大車,由於沒錢,丈夫以好好過日子為由就勸妻子到孃家借錢,妻子信以為真就與孃家借了7萬元,錢到手後丈夫就消失的無影無蹤。給妻子、女兒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痛苦,既丟了人又丟了錢,最後人財兩空。

  4、由於家庭關係處理不好導致婚姻失敗。

  在農村,大部分青年結婚後與公婆一起生活。有的新婚婆媳關係難以度過“磨合期”。某村一婦女,剛結婚婆婆就說這說那,挑媳婦的毛病,丈夫也不太會做工作,還比較傾向母親,從而導致剛結婚就離了婚。透過調查資料可以發現,家庭代際關係存在著錯位問題,尊老不足,愛子有餘是具體表現。一方面農村家庭對老人的需求相對重視不夠,導致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難以得到有效的滿足,同時,子女往往要求老人擔負起照看孫子和承擔小家庭家務勞動的責任,導致老人負擔過重;另一方面,子女對自己的下一代投入了過多的精力和財力,甚至發生了“過度關注”的問題,引發親子之間的衝突。

  在子女教育問題上,仍存在不少問題。第一,父母過多地參與子女的問題解決,有越俎代庖之嫌,而對子女獨立性的培養重視不夠。第二,家長們雖然注重子女道德素養的形成,但對子女的創造性、合群方面的需求常常被忽視。第三,在子女培養上的功利性明顯,“出人頭地”成為父母對子女的最大希望。第四,親子之間較嚴重的矛盾主要發生在孩子上學方面,比例高達42%,農村家長們過於重視子女的學習。雖然近幾年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已經在減輕學生負擔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在整個教育制度沒有根本改變的條件下,能否實行下去,都還是問號。

  5、生活困難成為婚姻家庭出現問題的又一誘因。

  有的家庭非常困難,婦女沒有收入,在家庭中沒有經濟地位,為了靠男方的收入來維持生活而忍受沒有感情的婚姻,對於一切不順心都要忍受,從而導致家庭暴力、丈夫的婚外情等現象頻頻發生。

  三、農村婚姻家庭現狀產生的原因

  1、歷史原因。中國社會經歷了漫長的封建時期,封建思想在一些人的頭腦中根深蒂固,尤其在農村,大男子主義、男尊女卑等封建殘餘還有滋生的土壤,並且直接影響到婚姻家庭。妻子被打是“家庭內部問題”,“離婚不光彩”,到頭來,家庭矛盾越演越烈,輕者離婚,重者發生傷亡事件,給家庭、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2、社會原因。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經濟條件好了,生活改善了,開始尋求一些刺激的、新鮮的東西,於是,有些人(大多數是男性)染上了“吃、喝、嫖、賭、毒”等惡習,有了這些惡習,勢必要給家庭帶來一定的影響,出現婚姻家庭矛盾;有些人玩起了“閃電式結婚、閃電式離婚”,對婚姻神聖的殿堂卻來去自由。

  隨著農村人力資源流動,一些人選擇到外地打工或發展,從此開始了“孔雀東南飛”的生活,大部分婦女在家務農,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和老人,男人外出打工、掙錢。不少男人掙到錢卻忘記了糟糠之妻。有的丈夫在外養了“小女人”,妻子卻不肯提出離婚,於是,寧可什麼都忍受,寧可當保姆。

  3、法制建設方面的原因。我國法制建設是穩步發展,但是,還有相對不完善的地方。在婚姻家庭問題上,受道德約束的地方多,而受法律約束的少。新《婚姻法》尚不夠完善,缺乏對婚姻善意一方有效的救濟措施。

  四、改變農村婚姻家庭狀況的對策與建議

  1、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婚姻家庭觀。我們要充分發揮各媒體的作用,加打力度宣傳社會主義婚姻家庭觀,要對市場經濟大背景下的婚姻家庭觀念進行積極的引導,大力開展一些弘揚家庭美德、良好道德的活動,倡導社會新風,建立和諧社會。

  2、普及法律知識,強化相關法律求助措施,加大維權力度。加強《婚姻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要將這些法律納入普法總體規劃,要採取多種形式,讓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婦女弄懂、弄通相關法律,提高維權意識,學會運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3、加大調研力度,從源頭上作好婚姻家庭的穩定工作。婚姻家庭問題關係國計民生,我們要深入調查研究,挖掘影響婚姻家庭的原因,探索解決婚姻家庭問題的路子,從源頭上預防和制止家庭矛盾的發生。建立相應的社會服務機構,為群眾提供幫助。建立一些諸如婦女庇護所、婚姻家庭服務熱線,目的在於當人們的婚姻家庭亮起紅燈或出現問題時,她可以找到相應的地方或部門去傾訴、去討教、去尋求幫助,使其儘快地擺脫困境,走出誤區,避免不必要的問題和糾紛發生。公安機關發現家庭暴力要及時出警;司法機關要出臺相關整治措施,提供法律援助,解決她們打官司難的問題。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0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隨之提高,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一個農業大國的形象立足於世界,儘管我國的工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農業依然需要更強更好的發展,那也就意味著對農民的文化水平和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麼目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如何?農民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嗎?帶著這些疑問,我利用暑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十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夠對新型農民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用的資訊。

  一、農村文化生活的現狀及特徵:

  (一)農民的娛樂方式單調,侷限於家庭娛樂方式

  電視是目前農村用於休閒的最主要方式,電視在農村的普及,極大地開闊了農民的視野,豐富了業餘生活。但由於電視反映農民尤其是農民娛樂的節目較少,其作用的發揮受到了限制。有些地方因為基礎設施落後,有線電視開通較少,只能收到地方僅有的幾個頻道,節目數量少、質量差。基層電視臺成為地方領導亮相的舞臺,一些部門賺錢的工具,而對群眾急需的農業生產技術,群眾渴求的文化生活問題關注很少。而且,虛假廣告的泛濫導致百姓上當受騙。

  打牌、打麻將和下棋也是農民重要的娛樂方式。打牌以前主要是婦女的娛樂方式,但現在一些年輕人也比較熱衷於此,且已經由以前的打“空牌”轉向“玩兒錢”了,但下注一般較小。中年男性的娛樂方式以打麻將為主,農村婦女當中也有不少以打麻將為主要娛樂方式的,其主要是經濟條件較好、空閒時間比較多或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婦女。打麻將只是為了娛樂和消磨時間,下注比較小。年輕人一般都是聚在一起“轉街”或打牌、打麻將,由於沒有特別適合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他們很容易轉向不良的行為,比如賭博、聚眾鬥毆。 串門可以說是農村最常見、最傳統、成本最低的休閒娛樂方式了。尤其對於農村婦女來說,串門更是她們業餘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

  (二)趕集、廟會、秧歌等傳統方式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

  集市是農村每週都有的,趕集也是農民業餘生活的方式之一。在農村,每個鄉鎮都有1 ~ 2個村設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 4天是集。在集市上,農民可以購買生活生產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閒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榮農村經濟的同時也豐富的農民的業餘生活。

  每個鄉鎮都有一個或多個村有每年一度定期舉行的廟會,並且曲陽縣城也保留著一年一度的廟會形式。每逢廟會,村裡張燈結綵,農民也趁此機會走親訪友。廟會期間,有踩高蹺、舞獅子、扭秧歌等各種表演,十里八村的全來助陣,到處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齊上陣,載歌載舞,其情其景堪稱是中國特色的鄉間狂歡節。另外,廟會期間都會請劇團唱戲,但是隨著人們觀念的轉變,對唱戲已沒有以前那麼濃厚的興趣,看戲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幾乎沒有。

  秧歌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之一。在一些農村,村裡會定期組織扭秧歌,村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大家湊在一起其樂融融。每到春節前後,還會組織秧歌隊去鄰村表演,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公共體育設施不足,體育鍛煉缺乏。農村的體育活動開展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農民主要參加的體育活動主要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秧歌等。但由於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的專門固定場地,農民平時很少開展這些活動,只有在春節前後扭秧歌、打球。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村鎮每年會組織比賽,例如靈山鎮有籃球比賽,縣城每年還組織舞獅大賽。但大多數農村,農民只能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場地開展一些簡單的活動。農村基礎設施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不能滿足村民的要求,影響了體育活動在農村的'開展。

  (四)賭博日益盛行,並有趨於氾濫之勢。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袋裡錢的增多及大把空閒的時間,賭博行為在農村越來越氾濫。並且,其涉及的範圍之廣,覆蓋了老人、成年人和兒童。在農村,人們普遍並不認為賭博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人們大多數認為這只是休閒娛樂的方式,有的甚至認為賭博是一種經濟實力、能力的表現及標誌。但是,賭博的危害是極大的。它會造成金錢的浪費和對財富不擇手段的追求。打牌還往往會造成家庭的矛盾以及對子女的消極示範作用。惡性的賭博往往還易滋生社會治安事件。

  (五)由資訊閉塞到網際網路時代的“萌芽”。透過調查,一些偏遠的農村資訊還比較閉塞,農民大多數對外部資訊的獲得還侷限於透過電視或偶爾去一次城市,資訊獲得渠道較少,嚴重影響著農民知識技能的獲得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但在一些相對較好的農村,近幾年網路逐漸得到發展,但在家庭中普及率並不高。僅有的一兩家網咖也只有十幾臺電腦,且裝修陳設簡單,設施落後。顧客中絕大多數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人幾乎都在玩電腦遊戲或聊天。電腦和網路本應成為孩子開闊視野、傳播文明的工具,但如果缺乏適當的管理和疏導,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農村網際網路的建設和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又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大的考驗。

  跟據調查結果來看,80%的村沒有體育鍛煉場所和體育器材;80%的村無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或閱報欄,即使有活動室的也是徒有虛名,經常鎖著門,活動工具簡單稀少,藏書缺少實用性,管理不到位;60%的村廣播雖然暢通,但僅限於會議通知和廣播找人,沒有從事文化宣傳和文化服務活動,不能起到活躍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90%的村無文藝宣傳隊(業餘劇團)。

  二、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沒有規範的文化活動場所。目前農村主要就是缺乏文化活動場所,農民的文化活動型別少,文化生活單一。 大部分農村沒有文化廣場,沒有圖書館,沒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多數人每天以看電視,打撲克來度過自己的業餘時間,只有少數的會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幾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晚年的業餘生活也只是在嘮嗑溜達中度過。

  (二) 目前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工作難,發揮作用不力。從調查問卷和我們走訪的一些鄉鎮看,大部分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運轉困難,組織文化活動少,門庭冷落,形同虛設。

  (三) 農村文化人才匱乏。目前不少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甚至一些中青年婦女也攜子伴夫外出打工了,因此導致大量農村文化精英流向城市,引發農村文化人才缺乏,農村基本上只剩下了“婦、老、幼”的人力結構,導致當前農村開展文化工作和組織農村文化活動陷入困境。多數從事文化生活建設的工作者存在“專幹不專”、“管文化的專職幹部不管文化”的現象。

  (四)“輕文化、重經濟”的體制性因素。部分鄉鎮領導只追求經濟發展,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專案和資金上,農村文化生活建設根本不納入地方的發展規劃,更擠不上財政支出專案,同時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考核多注重於經濟發展情況,對文化考核無硬性指標。因此形成農村文化建設出現“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五)資金不足,培訓不夠。由於鄉鎮財力有限,對於支援文化事業的投入資金少,因此致使一些文化基礎裝置無能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時無資金開展活動,同時因經費困難,上級文化部門很少組織文化專職人員的業務培訓,致使基層工作者綜合業務素質低,組織、協調及帶動能力差,出現農村文化活動開展難的現象。 三、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認識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省農村文化建設還存在許多困難,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供給不足,文化活動相對貧乏,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一些地方黨委和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沒有將農村文化建設真正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政府工作目標中。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要樹立農村文化建設遠大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

  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實現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努力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經過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農村文化建設綜合水平進入東部發達地區行列。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一縣兩館、一鄉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廣場、一人一冊圖書”的目標,並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切實得到解決。培養和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業務素質、人員相對穩定的新型農村文化隊伍。

  (三)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發展農村電影放映。免費為農民放映電影。鼓勵和支援有條件的鄉(鎮)、村積極發展固定放映場(點),恢復農村集鎮影劇院並建設數字化電影院。要不斷開拓農村電影市場,廣開渠道,透過開展科教片專場、愛國主義教育片專場、未成年人教育片專場、農民喜慶場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實現農村電影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通過幾年的努力,把我省農村電影市場真正啟動起來、繁榮起來,使農村電影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到20xx年基本實現全省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發展“農民書社”等農民自助讀書組織,為農民群眾讀書提供方便。實施送書下鄉工程,以政府採購形式,每年集中招標採購一批適用於農村的圖書,直接送到重點縣的鄉村文化站(室),方便農民群眾閱讀。改進報刊訂閱發行工作,縮短髮送時間,使農民群眾及時看到報刊。

  (四)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組織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民間藝術、民俗表演、民俗旅遊專案。

  (五)創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體制和機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縣文化館、圖書館的改革主要是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特點,人員能進能出,職務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機制。加強對農村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戶的免費培訓輔導,扶持獎勵民辦文化。

  探索農村文化設施執行管理新機制新辦法。統籌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的規劃建設和綜合利用,合理佈局,加強現有資源整合,努力做到相關設施能夠共建共享,著力解決農村文化設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1

  一、基本資訊

  南雁溝村是甘肅省金昌市列的15個嚴重貧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貧困水平為14%,現在已降至5.2%。該村屬於祁連山冷灌區,耕地面積4726畝,人均耕地約2畝。有9個村民小組,649戶,2394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304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基本都是患病老人和60歲以上老人。

  南雁溝村的主導產業是種植、養殖和農民工,主要從事農民工的約有1000人,佔總勞動力的90%以上。20xx年,貧困人口收入佔種植業收入的8.69%,佔養殖業收入的13.88%,佔勞動收入的73.22%,佔其他收入的4.21%。

  二、研究過程

  本次調查一般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調查為主。首先,我用了三天時間,集中精力做好了南巖溝村的精準扶貧工作,走訪了30多個典型貧困戶。然後,我調了六個人組成工作組,在村裡呆了七天進行專項調查,全面瞭解南洋溝村和97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和貧困原因。第二階段,篩選確認。按照國家貧困戶認定標準,逐一認定97戶貧困戶。最後確定20xx年南楊溝村已建卡97戶336人,20xx年脫貧64戶221人,124人33戶。第三階段是制定措施。確定了8項村幫扶措施,逐項明確了主要任務、工作目標、責任單位和責任領導、協作單位和完成時限;對貧困戶逐一制定幫扶措施,分別明確脫貧時限和幫扶責任人時限。第四階段,集中分配。召開現場集中分配會議,屬於面的救助措施由政府相關部門限期認領,屬於貧困戶的由聯戶幹部限期認領,並貼在牆上和掛圖上作戰。

  三、貧困原因分析

  (a)因病致貧。長期以來,許多村民在附近的螢石礦和煤礦工作。由於工作環境差,防塵條件差,患有塵肺病、矽肺病、內風溼等嚴重職業病。,導致勞動能力喪失,醫療費用上漲。目前,97戶336戶貧困家庭中,35.07%的人患有這種疾病和其他慢性病造成的貧困。

  (二)學習造成的貧困。受教育佈局調整的影響,所有初高中學生都在縣城或金昌市讀書,家長租房陪讀的現象非常普遍,大大增加了教育成本。根據調查,17.5%的貧困家庭因支援子女學習而貧困。

  (3)缺乏因素導致貧困。一是南煙溝村水資源短缺,灌溉條件差,種植業收入有限,以大麥和小麥為主。第二,貧困人口中近90%的年輕勞動力習慣於傳統的苦力型工作,如運礦、挖隧道,觀念陳舊,缺乏工作技能。第三,貧困農民貸款困難問題更加突出,已經成為制約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

  (4)自然規律導致的貧困。村裡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養老方式是土地養老和社會保障養老,其中一些難以自理,養老問題令人擔憂。因為流動兒童收入低,又要贍養學生,不僅生活費少得不能向父母頂禮膜拜,而且很少回家探望,使得留守老人經濟能力非常薄弱,同時又飽受思念子女和孤獨之苦。

  四、精確的扶貧計劃

  (一)開展醫療服務。組織塵肺、矽肺、類風溼性關節炎等職業病的醫療小組,開展職業病調查,提供醫學防治措施和治療建議,普及職業病防治知識。

  (二)開展科技援助。首先,組織窮人參加工作技能培訓課程,以提高他們創業和就業的能力。二是組織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貧困農戶的養殖能力。第三,組織電子商務知識培訓,及時建立電子商務平臺,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三)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維護和改造6.4公里河道,建設水庫等配套設施,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000畝。

  (四)發展富民產業。支援舍飼養殖業,新增農民30多戶,新增農戶10多戶,種植優質飼草1000畝,為留守農民不出鄉不出工增收創造條件,奠定良好基礎。

  (五)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整合農村危房改造、貧困戶建設等政策,建設40平方米左右的居家養老型集中居住區1個,規模50戶以上。

  (六)建設互助老年幸福之家。利用閒置校舍或農村民房建設敬老院,並將執行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每年執行費用3萬元,逐步探索建立長效執行機制。

  (七)積極協調解決融資問題。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農房認證,解決信用抵押不足的矛盾。第二,充分利用涉農貼息貸款政策為貧困人口提供金融支援。

  (八)建立社會救助機制。一是引入工商資本成對幫扶,將非公有制企業納入幫扶單位範圍,擴大幫扶力度。二是多渠道籌集村級救助資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一些經驗和思考

  準確的扶貧必須與“聚焦聯盟,重視工作,深化體制”要領,堅持扶貧幫困,不斷拓展內涵和層次,實現“漫灌”To & other精確滴灌”實質性的轉變。

  (一)保證物件的準確性,解決誰支援誰的問題。基礎不清、定位不準、針對性不足是扶貧開發中的突出問題。我們必須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即真正認定貧困、規範建檔建卡、實行動態管理、實行掛圖作業,並利用好人民申請、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宣傳監督、確認稽核五個屏障,準確認定貧困家庭、準確登記建冊、準確建檔建卡、準確實行動態管理“四精”,建立“戶有卡,村有書,鎮有書,縣有檔案,市有平臺”動態資料庫,實現基礎、問題、對策、責任和任務“武清”,從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取代優惠政策、區域政策取代家庭政策的現象,提高扶貧效果。

  (二)保證內容的準確性,對解決問題有什麼幫助。各方面統一是扶貧開發中的普遍現象。要因地制宜,按戶政策,深入分析貧困村和貧困家庭的貧困原因,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社會事業發展、搬遷安置和資金支援等扶貧措施,使建檔建卡工作與各項扶貧政策掛鉤,扶貧措施與當前貧困形勢相適應。以確保最需要幫助的人和最需要支援的地方。

  (三)保證目標精度,解決座標系問題。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同時抓住突破基礎設施不足、明確標杆內容標杆、關注完成時間節點三大事件,分層次推進,立體幫扶,確保按照鞏固優指標、提高優指標、解決弱指標的要求如期完成脫貧任務。

  (四)保證措施準確,解決如何幫助的問題。把握轉型模式,強化“造血”根據“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根據要求,從村到村量身定製救助措施,明確責任人、任務、標準、措施、時間節點,從而識別病脈,開好處方,抓好藥,提高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確保評估的準確性,解決定位問題。嚴格執行幹部村居制度。必須提及每一件事。如雙行動工作制,把雙推進精準扶貧成果作為幹部年度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定期檢查、專項檢查、暗訪等檢查考核制度,傳遞壓力,強化責任,引導幹部到扶貧主戰場錘鍊工作作風,增長才幹,做出貢獻。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2

  一、基本情況

  Xx村是丁聚英鎮最偏遠、貧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也是我市嚴重貧困村之一。該村位於武當山南麓,面積30多平方公里,人口稀少,人均收入較低。20xx年,村裡貧困戶數量為54.5%,現在已經下降到45.6%。全村耕地面積877畝,人均耕地0.8畝左右。有6個村民小組,310戶,1086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200多人,常住人口約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基本都是60歲以上的患病老人和留守老人。

  xx村主導產業為坡耕、小規模家庭農業和農民工,主要從事農民工約500人,佔總勞動力的60%以上。20xx年,貧困人口收入佔種植業收入的10.6%,佔養殖業收入的5.4%,佔勞動收入的71%,佔其他收入的13%。

  二、貧困的主要原因

  (1)交通和環境條件差導致貧困

  Xx村是丁聚英鎮比較偏僻的行政村,距離鎮中心較遠,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資訊閉塞。受自然條件、發展空間、區域環境、基礎條件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該村工業發展滯後,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後,村民收入普遍偏低。

  (2)缺乏產業支援和集體經濟薄弱造成的貧困

  xx村大部分村民外出打工,經常住在村裡的小部分村民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的留守人員,大部分從事種植養殖,但平均土地不到0.8畝,90%都是荒山,需要更多的經營投入,但產出較少,幾乎沒有收入;有的家庭養一隻豬,幾隻雞,幾隻羊,但由於交通和資訊條件,大多自給自足,無法形成規模,村民沒有收入;由於前幾年村部成立,村集體欠下近百萬外債,難以自保,更談不上供養村民。

  (3)自然災害造成的貧困和重返貧困

  這個村子的農民經濟狀況很差。如果他們遇到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如作物減產、水產養殖瘟疫、家庭成員突然殘疾或死亡或其他自然災害,他們可能會造成貧困或重新陷入貧困。在調查過程中,我瞭解到杜明山、曹學勝等20多名村民因病或災而致貧,這類貧困戶約佔全村的20%。

  (4)勞動力不足,家庭成員年老或殘疾,造成貧困的

  目前,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還不完善。對於農民來說,如果家庭中有殘疾、體弱多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成員,他們不僅不會為家庭的收入做出貢獻,還會增加支出,導致家庭長期陷入貧困,難以擺脫貧困。如果有長期患病或重大疾病的患者,不僅不能透過勞動賺取收入,醫療費用還很高,有的甚至負債累累。對於這個村的貧困農民來說,生病後往往是小病纏身,大病則耽誤。對於那些無法再承受或拖延的疾病,治療費用已經成為這些農民的沉重負擔。這些貧困戶被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疾病壓垮,沒有精力和信心脫貧。

  (5)勞動力文化素質差導致貧困

  幾年前義務教育不免費的時候,這個村很多窮人因為上學距離遠,家庭貧困等原因輟學,因為輟學而成為新一代的窮人。勞動力文化素質低不僅是貧困的結果,也是貧困的原因。調查結果顯示,村民勞動力文化素質較差,貧困人口文盲率超過20%,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不足6年,遠低於全鎮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家庭經濟的發展缺乏規劃、技術和管理能力;外出工作只能做一些建築、採煤等體力工作。,這是一些收入,但與其他人相比,收入差距很大。

  (6)貧困戶主觀扶貧意識差,沒有導致貧困的危機感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擺脫貧困的信心和決心。該村部分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下,思想消極保守,思維觀念仍停留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時期。他們沒有發展動力,安於現狀。各單位、各部門、各行各業踴躍向貧困戶捐款,部分貧困戶思想依賴重。甚至有少數人認為,要為他們捐錢捐物,國家要扶持。

  三、對策和建議

  (1)進一步促進生態移民的遷移。

  20xx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後,透過多方協調,xx村啟動了36名生態移民搬遷工作。辦法是農民和村民共同建設自己的專案,國家統籌資金,每戶補助3萬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項優惠政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財政支援和享受政策的家庭數量遠遠不夠,導致安置房建設進展滯後。

  建議整合多部門專案資金,加大支援力度,快速深入推進生態移民搬遷。楊家廟子、孫家院、徐家院、白義安、鍾靈5個院落高標準建成,全村310名村民全部集中居住,形成“一根線穿五顆珠”的新農村局面,既解決了農民的住房問題,又把院落建成了新農村景區,為未來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加大銀河路改造力度

  銀和路是xx村到集鎮的唯一通道,長約15公里,窄、彎、不平,路況較差。雖然今年上半年藉助3萬次“村村通”活動,對同村路進行了改造,搭建了錯車平臺,增設了標誌,但仍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

  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按照山區二級公路標準,改建銀和路,打通丁白路(丁聚營-白楊坪),改造寬3.5米的同村路,促進村內太渡湖、楊家廟子、白義安、李佳原、廬山、黃龍峽等旅遊資源開發,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脫貧

  (3)促進旅遊業發展

  Xx村地廣人稀,旅遊資源豐富。如何充分發揮這些資源優勢,促進產業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是本輪精準扶貧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卡建議進一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實現全綠覆蓋,形成青山綠水藍天的優美環境,為旅遊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透過土地流轉,在溝渠、溝谷等平坦地區或斜坡上形成了種苗、花卉、中草藥、雜果等種植產業:“春花夏蔭、秋果冬綠”實現整體景觀、景觀生態、生態產業化,既美化了環境,又帶動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促進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透過招商引資,開發太渡湖、楊家廟子、白義安、李佳原、會稽山、會稽山大峽谷等景點的旅遊資源,鼓勵農民發展農家樂、鄉村酒店、垂釣、健身等產業,為農民致富增加另一個渠道。

  (4)強化貧困戶的“輸血”和“造血”功能

  "扶貧的關鍵是幫助人民”。再好的優惠政策,再多的扶持資金,如果貧困戶無動於衷,扶貧工作就徹底失敗。

  對於此類物件,建議按照“一戶一法”的要求,逐戶量身定製救助措施,明確責任人、任務、標準、措施、時間節點,做到識別病脈、開好處方、抓好藥,提高救助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是繼續推進“金藍領”工程,為每個貧困家庭培養一兩個具有實用技能的勞動者,讓他們透過勞動增加收入,擺脫貧困;二是繼續推進“5541;工程,“輸血”與“造血”並重,鼓勵貧困戶利用山地農場等優勢資源開展種養業,增加收入;三是繼續推進收入“四對”幫扶和金融幫扶,解決一部分有能力脫貧的貧困戶的融資和辦理困難問題,為他們脫貧致富奔小康掃清障礙。

  (5)加大扶貧保護力度

  在xx村的眾多貧困戶中,有一類既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致富途徑的窮人。他們無法靠自己脫貧,比如“五保”老人、孤寡老人、殘疾病人等。如何對這類物件進行準確的扶貧,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問題。

  建議加大扶貧保障力度,充分利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等民生政策,為因病致貧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籌集資金,幫助其購買社保,讓貧困戶有醫療保障,有養老保障意識。負擔沉重的貧困家庭,透過獲得最低生活保障救濟、治療疾病、養老,可以看到脫貧的希望,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3

  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建設,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條件,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普遍歡迎,但工程建成後的執行維護正常與否、收費價格是否合理公開,更是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為全面掌握目前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建設和管理執行情況,促進我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委對全區範圍內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執行管理、供水價格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了我區20xx年10月以來陸續建成投用的66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這66處的設計日供水規模總量為25992立方米,解決和改善了23.8263萬農村人口飲水問題,工程主要分佈在23個建制鎮70個行政村(居),其中透過建制鎮供水企業擴容擴網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4個,實現獨立供水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62個;全區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至20xx年12月底共投入建設資金17982萬元;工程屬國有供水企業管理的有2個,屬建制鎮供水企業管理的有2個,屬於原撤銷的鄉鎮政府所在地的供水站(小水廠)管理的有13個,屬村集體管理的有40個,屬用水協會管理的有7個,屬個體管理的有2個。

  從調查的情況看,供水企業管理的飲水工程執行的情況要好於村集體管理的執行情況;供水價格除建制鎮供水企業擴網擴容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外,均由管理機構自主定價,供水價格1-4.5元/噸,其中建制鎮供水企業擴網的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供水價格2-3.5元/噸,行政村(居)獨立供水的安全飲水工程供水價格1-4.5元/噸;取水水源主要來自溪河、水庫、泉水。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機制不健全,服務不到位。水價的制定未充分徵求廣大使用者意見,水價制定隨意性強,有不管用多少都要加底噸水現象。由於水價偏高,約20%的使用者不願意用安全飲水工程自來水,並出現了投訴信訪現象。工程沒有維修經費和大修基金保障,一旦主要裝置損壞,就可能因缺乏資金維修而停止執行。

  (二)水質難以保證。由於受制水工藝水平和缺少必要檢測裝置的制約,供水質量難以得到真正有效保證,水質只能順其自然。有時管道維修恢復供水後,因管網高低起伏並距離較長,用水戶在放水時有一部分數量較大的管道汙水,這部分汙水已進入使用者水錶計量,使用者認為這部分汙水不應該收費,部分遠端使用者反映強烈。

  (三)農戶普遍用水量少抬高了單位供水成本。由於受農戶用水習慣和農村經濟條件的影響,農戶用水主要用於做飯、飲用等,或者只在缺水季節才飲用安全飲水工程自來水。據調查瞭解,大多數使用者月用水量在4噸左右,這就造成整體用水量少,供水規模不大,難以形成規模效益,水費收入難以維持正常執行費用和管理人員工資。

  (四)管網維護投入大。由於受自然環境條件的限制,農戶居住分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管網分佈範圍較大,地形複雜,管網的執行維修難度較大,供水中的跑、冒、滴、漏難以及時發現,造成水損嚴重,增大了供水成本。

  (五)缺少有經驗的工程執行維護人員。目前,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的維護管理人員,絕大部分未經過相應的技能培訓,缺乏專業技能和管理知識,基本上不能滿足有效執行管理的需要。維修維護水平低、管理方式粗放,一旦裝置出現故障,維修困難,就會出現較長時間停水現象。

  三、建議意見

  (一)健全基層管理服務機制。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是政府投資建設,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應提高群眾的參與度。鎮、村兩級要完善農村飲水工程服務體系建設,鎮政府主要負責組織領導、協調監管工作,村委會主要抓好安全飲水工程執行、管理、維護工作。行政村獨立的飲水安全工程,應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公開選聘有制水技能、責任心強的管理人員。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安全飲水工程運行臺賬,實行專款專用專管。安全飲水工程的水價、電費、維修費實行公示制度,定期向用戶公示。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4

  農村衛生工作是我國衛生工作的重點,關係到保護農村生產力、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村社會發展和穩定大局。為促進我縣衛生事業的發展,年初,縣人大常委會把農村衛生工作列為今年一項重要的審議議題。審議前,組織了調查組,在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建平的帶領下,對我縣農村衛生工作進行了調查。

  先後聽取了縣衛生局有關工作彙報,深入走訪下各、福應等12個鄉鎮、街道,實地走訪縣人民醫院等5家縣級醫療機構和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分別召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13個相關部門及相關醫療機構負責人座談會,聽取意見,瞭解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政府及衛生部門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黨和國家一系列關於農村衛生工作的方針政策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建立健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農村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農村衛生工作情況調查報告由提供!

  (一)農村衛生工作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

  近年來,縣政府把農村衛生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列入縣“”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先後制訂出臺《關於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試行意見》等相關政策檔案。省、市、縣重視農村衛生事業投入,xx年共投入4450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1895萬元,加大了對公共衛生和醫療事業的投入力度。積極開展衛生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和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各鄉鎮(街道)重視衛生工作,明確分管領導,建立工作機制,強化工作落實,抓好本區域內的農村衛生工作。

  (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紮實推進。

  1、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成效顯著。“農民健康工程”是xx年省、市、縣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我縣全面開展農村公共衛生三大類12項服務,xx年為13萬多名農民進行免費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實行分類管理。該工程受到了上級有關領導的肯定,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先後進行採訪報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轉有序,三年來,已基本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執行機制。xx年,全縣參保人數33萬多人,參保率達78%,累計有近40萬人次享受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參保農民患者的醫療負擔。

  2、農村疾病預防控制有效開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高度重視非典、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預防工作,重點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實施免疫規劃,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95%以上。積極開展傳染病防治知識宣傳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全縣無重大疫情發生。

  3、積極做好農村婦幼保健工作。紮實開展“母嬰健康工程”工作,xx年孕產婦首次實現零死亡,兒童死亡率逐年下降。四是大力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衛生環境整治力度加大。目前,全縣共有560個自然村建起了自來水站,19萬多人用上了自來水,拆除露天糞坑8000多隻,建成公廁349座,完成4.7萬戶廁所改造。五是無償獻血工作成績突出。全縣無償獻血工作6次被評為省、市“無償獻血先進縣”。xx年10月,縣政府作為全國唯一的縣級單位榮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

  (三)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完善。

  1、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形成了7家縣級醫療衛生機構、18家鄉鎮(中心)衛生院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42個村級社群衛生服務站。

  2、對鄉鎮(中心)衛生院推行股份責任制改革,在中心衛生院全面實行經濟目標管理責任制。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改進服務模式,鄉鎮(中心)衛生院經營狀況得到了一定的好轉。

  3、農村衛生人員隊伍建設得到加強。嚴把人員入口關,嚴格要求,考錄優秀畢業生,充實到農村醫療機構。實施了鄉村衛生技術人員素質提升工程,透過開展“十佳駐村醫生”評選、舉辦各類業務培訓、組織各類學歷教育等形式,進一步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四是全力抓好醫療質量建設。制訂了《仙居縣醫療質量建設工作方案》,加強醫療單位自身能力建設,透過開展等級評審,提高了醫院的管理層次和服務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衛生工作的氛圍還不濃。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對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的意識及大衛生理念還不強,未形成農村衛生工作合力。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還不夠,廣大群眾衛生主體意識不強,缺乏保健康的理念和基本衛生保健知識,預防為主的思想還沒有形成共識,重治療輕預防的觀念仍然沒有改變。

  (二)農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還不夠強。

  1、醫療機構基礎建設滯後。我縣醫療機構普遍缺少發展規劃,經營場所十分緊張。縣人民醫院作為全縣最大的綜合性醫院,佔地面積僅40畝,醫療用房十分擁擠,遠遠滿足不了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xx年醫院遷建工程完成了工程立項和土地報批,但由於各種原因,至今未動工,嚴重製約了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中醫院、婦保院、精神病院等縣級醫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經營場所不足,精神病院房屋緊張、條件簡陋,縣疾控中心、城關醫院至今還在租用房屋辦公;多數醫療單位普遍存在設施裝置落後等問題,鄉鎮衛生院還沒有配備救護車,難於開展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

  2、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與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不相適應。全縣醫療衛生人才缺乏,特別是高學歷和高職稱人才嚴重缺少,在全縣1350名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學歷僅佔14.9%,高階職稱只佔6.8%;鄉村衛生技術力量更加薄弱,514名衛生技術人員,本科學歷只有16人,高階職稱僅有6人,中級職稱也只有96人,人才問題嚴重影響醫療技術水平、醫療質量和醫療可信度;基層醫務人員工作環境差、壓力大、工資低,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還未落實。

  3、醫療質量仍需提高,醫療秩序有待規範。醫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夠強,病人外流現象不少;醫療糾紛發生呈上升趨勢,醫~件時有發生,處理難度較大;個體醫療單位數量多,管理較難,打擊非法行醫難度大。四是村級衛生服務網路薄弱,全縣722個行政村只有42個村級服務站,群眾就醫不便反映較大。

  (三)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緩慢。

  1、疾病預防控制和婦幼保健工作還有薄弱環節。各類傳染病預防及重大疾病防治任務依然很重,群眾疾病預防觀念不強。

  2、食品安全隱患和藥品監管問題反映較大。農產品調入問題越來越突出,農產品檢測體系不健全,檢測設施裝置落後,糧食、蔬菜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問題突出。農村藥品供應網路不夠健全,藥品監管相對薄弱,群眾用藥安全難以保障。

  3、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任務艱鉅。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較為突出,橫溪、白塔等鄉鎮及周邊平原村、城郊結合部等沒有集中供水設施,直接飲用地下水,由於地下水汙染,飲水安全問題突出,群眾呼聲較大;露天糞坑仍普遍存在,改廁任務較重,有的村雖然建了公共廁所,但後續管理工作跟不上,沒有發揮作用;縣生活垃圾處理工程進展緩慢,城鎮、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運作機制缺乏,環衛設施缺少,垃圾處理問題突出;排汙問題沒有引起重視,排汙設施沒有配套,地下汙染嚴重。上述公共衛生問題的存在,致病返貧現象突出。

  (四)農村衛生投入相對不足。縣財政雖然每年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不斷增加,但衛生事業經費所佔同級財政支出比例卻不斷下降。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渠道不寬,數量不多。由於投入不足,制約著疾病預防控制、衛生執法監督、改水改廁等公共衛生建設以及醫療衛生單位基礎設施建設和裝置更新,影響了我縣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速度。

  (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夠完善。

  1、對農醫保的政策宣傳不夠,部分農民對農醫保的認識存在偏差,群眾參保積極性還不高。

  2、農醫保政策還不夠完善。群眾對門診報銷、在外地看病報銷手續、額度、參保率任務指標等意見較多。

  3、籌資難度較大。我縣外出人口較多,以戶為單位收取難度較大,部分鄉村幹部存在畏難情緒。有集體經濟的村由集體支付,影響村經濟發展,幹部反響較大。

  三、幾點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保健康促發展理念,營造全社會共同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的良好氛圍。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造福人民的一件大事,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縣政府要從落實執政為民的職責出發,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加強對農村衛生工作的綜合領導。要深入貫徹中央、省、市關於農村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制訂農村衛生事業發展規劃,明確目標,落實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在農村衛生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加強組織協調,形成相關部門、鄉鎮(街道)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要重視和加強對衛生法律法規政策及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衛生主體意識,增強預防保健理念,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做好農村衛生工作,營造保健康、促發展的社會氛圍。

  (二)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建設,提高醫療技術服務水平

  1、要加強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要對各醫療機構發展作出統籌規劃,明確發展規模。要高度重視縣人民醫院建設,儘快研究,科學確定建設方案,積極組織實施,加快解決目前縣人民醫院用房緊張的突出問題。重視縣級醫療機構和鄉鎮(中心)衛生院的發展,抓緊縣疾控中心、城關醫院的遷建工程建設,積極幫助解決縣中醫院、婦保院和橫溪、白塔、下各等中心衛生院的擴建問題,重視解決縣精神病院用房緊缺、醫療條件落後、經費缺少等實際問題和一些鄉鎮衛生院的危房問題。更新醫療機構的設施裝置,提高醫療檢查可信度,適應醫療發展需求。

  2、要加強醫療技術人員隊伍建設。醫療機構的生存與發展,關鍵取決於醫療技術水平,醫療技術人才決定著醫療技術水平。因此,要加大醫療技術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機制,改進人才引進和考錄政策,合理配置人才。加強在職醫務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中、高階醫師及執業醫師的從業比例,進一步提升醫療技術人員整體素質。重視解決醫療衛生人員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基本社會保障問題。

  3、要加強醫療質量建設,規範醫療秩序。縣人民醫院要培養和集聚高、精、尖醫療專家,不斷推進全縣醫療衛生技術上新臺階,減少病人外流。鄉鎮(中心)衛生院要加強醫療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全科醫術水平。加強醫療質量管理,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要重視發揮中醫藥在農村衛生服務中的優勢和作用,積極挖掘、收集和整理民間醫藥技術及祖傳秘方。要加強醫療衛生行風建設,抓好醫德醫風,增強醫務人員服務意識和職業自律意識。加強對個體醫療單位管理,發揮個體醫療單位方便山區群眾就醫的積極作用,堅決打擊各類危害農民群眾健康的非法行醫行為,規範醫療秩序。

  4、要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要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轉換機制、加強監管的原則,從解決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改革,完善醫療機構執行機制,強化公共服務職能,規範服務行為。要推進鄉鎮(中心)衛生院改革,合理配置資源,改進服務模式,形成有生機活力的用人機制和分配激勵機制,提高效率。加強村級衛生社群服務網路建設,擔負常見病初診治及預防保健任務。發揮社會個人舉辦的醫療機構作用,完善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提高整體效能。

  (三)進一步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為農民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公共衛生是人民健康的源頭。

  1、要加強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加強重點傳染病、職業病等重大疾病的預防控制,健全農村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處理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

  2、要加強婦幼保健工作。要認真實施母嬰健康工程,重視產科、兒科建設,加強孕產婦和兒童保健工作,提高出生人口基礎素質。

  3、要加強藥品、食品衛生安全管理。要建立健全農村藥品供應和監督網路,加大藥品購銷監管力度,組織對農村衛生機構的藥品採購渠道、質量、期限及藥價的檢查,保證農民用上安全、有效、價廉的藥品。要以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為載體,積極開展衛生綜合執法監督,加大對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及餐飲業的監管力度,加大對化肥、農藥、獸藥、飼料新增劑和生長激素等農業投入品整治力度,從源頭上防止農產品汙染。加強食品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儘快建立縣藥品農產品綜合檢測中心。

  4、要進一步重視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要加快橫溪水廠建設,及早解決橫溪、白塔等鄉鎮的飲用水問題,加強城郊結合部的自來水管網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城郊居民飲用水水質安全問題。要加強農村衛生戶廁建設,公共廁所建設要因地制宜,發揮已建公共廁所的作用。要抓緊縣垃圾處理工程建設,力爭如期建成使用。改善農村垃圾處理設施,提高處理能力,建立符合我縣實際的城鎮、鄉村垃圾分級處理運作機制。要重視鄉村排汙設施建設,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要充分發揮居民、村民的主體作用,引導建立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環境衛生,提高生活質量。

  (四)進一步加大投入,為農村衛生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1、要嚴格按照中央、省級有關農村衛生工作政策規定,增加對農村衛生的投入,其增長幅度不低於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衛生事業經費投入佔同級財政支出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每年增加的衛生事業經費主要用於發展農村衛生事業,保證衛生監督、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經費及農村衛生服務網路建設資金。

  2、要合理安排鄉鎮(中心)衛生院基本醫療服務經費和農村衛生事業發展建設資金,加強農村衛生經費管理,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衛生事業,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入體制。

  (五)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農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1、要進一步統一思想,切實提高廣大幹部群眾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認識,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宣傳和典型引導,提高農民的自我保障意識、互相共濟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提高參保率,減輕村級經濟負擔。

  2、要認真研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努力從管理制度上加以完善。對醫療報銷、手續辦理、報銷額度、參保率任務指標、定點醫院設定等問題,要專題研究,加以改進。

  3、要積極做好農醫保的籌資工作,形成有效的籌資機制,用好、管好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保證合作醫療資金有序運轉,發揮農村合作醫療的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農民健康水平。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5

  一、調查內容及目的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可以預言,人類經濟發展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於知識的生產、傳播和應用,知識將成為我們經濟社會發展的驅動力。科學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將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國家提出了一項強國戰略——“科教興國”,就是說要用科學、教育的快速發展,達到富民強國之目的。

  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再加之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因而農村教育更應改受到國家的重視,國家更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為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利用課餘時間對家鄉的農村的教育狀況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立程序。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群眾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調查方式及物件

  我選擇了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調查方式。透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資訊。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重點採用實地訪問法,正是想透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瞭解當地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在訪談物件選擇上,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調查時間:20xx年3月

  四、調查結果: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的分析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很不足的,20xx年教育投入僅佔GDP3.32%的比例,20xx年為3.28%,2004年是2.79%,20xx年是2.16%。而絕大部分的經費主要投入到到高等教育上,從擴招、學校擴建、廣招名師教授、“爭創一流高校”等等;此外城市中小學教育也是投入的重點,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等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在城裡興辦“示範校”、“視窗校”,不遺餘力地將大部分的財政投入到已經很好的學校裡。經過層層克

  扣,最後才輪得到農村的中小學受蠅利的恩惠,到達農村中小學的財政撥款幾乎是微乎其微。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更加劇了農村中小學受教育情況的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都是農村學校師生所不敢想的,遠端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為了夢想。

  現狀二: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

  學校還需要在教育設施上支出一筆巨大的費用,有的學校為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小學、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教設陳舊、師資匱乏、教學裝置陳舊。而城鎮的中小學,教學活動豐富多彩,教學設施和活動場地可以說是配備完善。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差距呢?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學校總會希望學生儘量得到更好的教育,因此,不得不花費一些本就不多的經費,來儘量滿足學生的需要。這樣,本就貧困的學校就更加貧困。

  現狀三:師資力量薄弱,優秀資源的流失

  農村的中小學除了中心小學師資力量相對較為好一點以外,其他村小學沒有幾個是個正規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民轉公”的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著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且教師整體素養不高,普遍缺乏現代教育知識與理念。與城市教師相比,農村教師學歷不高,創新意識不強,科研能力較差,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停滯不前,沿用長時間來逐漸形成的一些習以為常的觀念、思想和方法,嚴重影響了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推行。

  其次,教師專業結構不合理,課程單一。由於部分學科教師不足,許多老師不得不身兼數科教學。語文老師教數學,數學老師兼勞衛,非英語專業的老師在參加短期培訓或“自我鑽研”後就走上了英語教學講臺。另外像體、音、美等“副科”在缺少教師的情況下不得不由“主科”教師兼代。農村許多學校的體音美老師都是如此半路出家的。而且這些“副課”往往流於形式,有時上,有時不上,有時“理所當然”地被挪用來上主課。另外身兼數科教學的老師往往會因超負荷工作而

  影響本學科的教學質量。致使農村小學的素質教育在起跑線上就遠遠落後於城區小學。

  另外,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教師樂進城,難下鄉。首先鄉村居住、交通等諸方面條件不如城區,另外在教學上缺少外出學習、交流和晉升的機會,許多師範院校的畢業生不願下鄉工作,勉強去的也不安於現狀,隨時想調入城區。“教而優則入城”,在鄉村小學中教學上取得成績的骨幹教師更紛紛要調入城區學校以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農村學校成了培養老師的地方,成為向上走的踏腳石。高素質人才不願下鄉,鄉下也無法長期留住人才。這是一直阻礙和困擾農村小學教育的實質性難題。骨幹教師流失使本來已處於弱勢的農村學校猶如釜底抽薪,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拉大了城鄉間的距離。要想提高農村教學質量可謂是舉步艱難。

  農村教師發展正面臨著嚴峻的形勢和困難,這一系列狀況如不及時改變,會嚴重影響農村教育的普及與提高。如何使農村教師跟上教育與時代發展的需要是我們必須思考並解決的問題。農村教師素質亟待提高農村孩子對優秀教師的需要迫在眉睫。

  現狀四: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中國的教育一直都是應試教育,“考試是教師的法寶,分數是學生的命根”。農村中小學教師更是無法走出應試教育,每到期中、期末考試區、縣、鎮級教育管理部門拿中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進行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本來就沒有師資、教學環境、教學裝置方面優勢的農村中小學面臨更大的壓力,師生都是苦不堪言。

  現狀五: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智育方面都成問題的農村學校怎還顧得重視德育的教育,因而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援。學校缺乏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教育使得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缺失,造成一些農村中小學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

  現狀六:進城求學,造成農村學校生源緊張

  近幾年,隨著農村經濟發展,部分農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雖然農村一些中心學校條件也相應有所改善與提高。但是一些思想進步且有經濟條件的農村學生的父母對孩子都寄予厚望,捨得教育投資。農村家長往往為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許多家長紛紛送孩子進城求學,只為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農村中小學的生源開始減少、好的生源也被城市吸收了,農村中小學面臨很大的辦學壓力。與鄉村小學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城區小學人滿為患,。“學生少,課堂氣氛弱,學生競爭意識差,同時也引發了教育資源閒置和浪費的現象。”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於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於優質的師資被抽調到城裡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進城求學,孩子得到較為優質的教育,但家長得承擔巨大的經濟負擔。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著

  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農村學校面臨的衝擊與日俱增。

  五、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為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採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提高農村學校教師的待遇。

  據調查,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因而需要政府重視農村人口的教育,解決農村學校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透過財政撥款支付修建教學需求的硬體設施,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鼓勵廣大的師範畢業生下鄉服務農村基層,完善相關的管理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

  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的形成。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鼓勵大專學歷的師範院校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對策三:重視德育,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小學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學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髮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和思想、學業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並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思想道德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要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機統一於教材之中,積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和形式,把傳授知識、訓練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結合起來。努力營造出寬鬆、和諧、愉悅的“三位一體”德育教育環境,為培育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礎。

  對策四:深化教育改革,徹底改變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局面。

  農村中小學教育要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國家要著力改革農村中小學課程,設定一些體現農村教育特點的實用性課程,使之在提高農村人口整體素質的同時還能更好地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對策五:有力實施減負控輟措施。

  針對農村學生輟學的現象,一方面要加大義務教育宣傳和實施力度,確保困難學生不會因貧失學;另一方面要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樂學善學,確保學生不會因厭學而輟學。同時,要完善學校辦學水平評估機制,切實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教育督導評估序列並不斷提高評價指數。從而把“減負控輟”工作納入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四位一體的工程中,最大限度的控制學生流失,最大限度的促進農村教育的發展。

  六、調查體會

  農村教育是中國教育最為基礎和龐大的部分,直接關係8億多農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改變農村教育的薄弱現狀,應引起國家、社會及每個人的積極關注。農村教育任重而道遠,國家需要對農村教育加大重視程度、投入資金建設、推進切實可行的措施。辦好農村教育這件大實事,必須每個人攜手努力,讓我們期待農村教育取得很好的成績,期待未來的農村教育能促進國家的發展。

  透過這次考察活動,我不僅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有了較為深入的瞭解和分析。同時,還增強了對教師事業的熱愛和嚮往,增強了發奮學習、努力完善自己,為報效祖國、促進教育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農村的調查報告 篇16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5日到20xx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

  調查物件:荒佃莊中心小學,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著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為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小學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小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我的家鄉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為了瞭解家鄉中小學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於荒佃莊鎮的一所小學——荒佃莊中心小學、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階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小學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小學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為教學樓,寬敞明亮,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體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一)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於城市重點學校的發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於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於農村衛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於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麼多師生來說,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檯二張,單、雙槓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著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基本沒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裝置(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閒置,這和城市學校裡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裝置,每位老師配置一臺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為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為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誌等。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說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小學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而剛畢業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鍊一兩年後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為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著培養新型人才的艱鉅任務,談何容易,而為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小學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後

  農村中小學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為主,缺乏“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口頭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於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於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核,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髮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於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鍊,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瞭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著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著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小學,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為任性,在學校裡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小學生,迷戀於網咖,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小學,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初中畢業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小學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展。

  二、改變農村中小學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一)保證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為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督管理,堅決杜絕發放過程中的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小學地區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透過銀行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鎮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裝置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小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才會有資金的保障,才會慢慢發展起來!

  (二)減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至於成為“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為以後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小學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透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四)從學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於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籲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小學更加健康發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瞭解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中小學校的配合,我對家鄉農村中小學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瞭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才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農村的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