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調查報告> 交通調查報告

交通調查報告

交通調查報告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交通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交通調查報告1

  一、基本情況介紹

  隨著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我國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受交通運輸需求和國家產業政策的影響,機動車保有量和機動車駕駛員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道路交通參與者的急劇增長給原本捉襟見肘的交通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道路交通違法行為和道路交通事故也乘虛而入。據公安部交管局公佈:20xx年我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死亡98738人人,傷殘469911人,直接經濟損失18.8億元,萬車死亡率為7.6,居世界首位,比交通高度發達的美國還高出2%之多。據有關部門統計,20xx年度,我縣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544起,死亡136人,傷殘881人,直接經濟損失163.992萬元,與20xx年事故四項指數相比,分別上升了58.68%、下降8.11%、上升27.5%、下降9.7%,佔全縣所有安全事故四項指數的98%、92%、96%、95%,居各型別安全事故第1位。道路交通事故已經嚴重危及我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穩定,引發了一些社會不安定因素,將直接影響到我縣招商引資的軟環境建設,甚至有可能制約我縣經濟的進一步高速持續發展。

  二、調查內容與分析

  (一)、寧強縣道路交通安全概況:

  寧強縣的道路交通事業已初步建立起一個以一條高速路(寧宿徐高速)、一條國道(G104線)、三條省道(S121線、S251線、S234線)為主幹線,各類縣鄉道路為分支的公路交通網路,具有一定規模的通行條件。據筆者調查統計,截止20xx年,我縣擁有高速路里程達80公里,國道里程達70公里,省道里程達130公里,縣鄉道路32條650公里,鄉村道路已達56條890公里,橋樑98座,有效地緩解了縣鄉道路擁擠的混亂局面,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為我縣的經濟跨躍式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交通安全執行保障。道路的迅速發展,我縣各類機動車保有量也呈大幅度上升趨勢。截止20xx年12月底,我縣擁有各類機動車89927輛,僅20xx年一年我縣各類機動車登記達7500輛;機動車駕駛員也呈高速增長態勢,現我縣擁有各類機動車駕駛員45000名,20xx年新增駕駛員11000名,以25%的速度增長。 人口的增加,機動車保有量的增長,駕駛員人數的增多,鄉村道路里程的延伸,導致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日益嚴峻,現有的路面有效警力和交通安全管理模式遠不能適應迅速發展的形勢需要。據筆者調查,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在如下薄弱環節:

  1、從道路現狀看,我縣一、二級國、省道路段較多,立體隔離設施、標誌標牌相對齊全;隨著“村村通”工程的實施,鄉村道路不斷延伸,但鄉村道路交通標誌的嚴重缺失給鄉村道路的交通安全提出嚴峻考驗。

  2、我縣城區道路多為平直、平行路段,有平交路口35處,其中燈控路口12個,電子監控路口3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路面警力的不足;但因資金投入和警力上的不足,仍有較多路口處於管理失控狀態。

  3、從警力分佈看,我縣公安交巡警大隊現有幹警99名,輔警220名。除去機關辦公人員,路面執勤中隊警力不到總警力的50%,人均管理公路達35公里,路面警力的嚴重不足,執勤交巡警整日高負荷運轉,致使路面安全管理的效能大打折扣。

  4、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單一,人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不高。雖然《道路交通安全法》關於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的措施有明確規定,但交通安全靠交警的思想根深蒂固,致使很多相關職能部門不能或充分發揮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以至道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當前影響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

  雖然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使道路交通流量迅速增長,但是現有的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還不適應迅速發展的人、車、路的需求。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影響我縣道路交通安全主要有以下原因:

  1、人的因素直接影響我縣道路交通安全。

  人,包括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等一切交通參與者,是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據筆者調查分析,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人的因素,20xx年我縣共發生此類人為因素起主導作用道路交通事故820起,死亡95人,傷殘550人,直接經濟損失110萬元,分別佔我縣交通事故四項指數的53.11%、69.85%、62.43%、67.08%。 首先是機動車駕駛人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無證駕駛、駕無牌車、駕車吸菸、撥打行動電話以及道路行駛中超員、超載、超速、逆向行駛、酒後駕車、貨運機動車載人等嚴重交通違法現象普遍。佔全縣駕駛人總數63.1%以上的二、三輪摩托車駕駛員,每年除了年度審驗或車輛檢驗能見到一面外,其它時間很難見到他們,長時間的不學法,致使其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認識不足,在道路行駛中主觀隨意性大,違法行為突出,上路隨意調頭、拐彎,不帶駕駛證、行駛證,駕駛證、車輛多年不審、不檢,特別是部分三輪載貨摩托車,受利益驅使用於拉客,此類現象我縣睢桃路上最為多見,雖經多次取締,仍屢禁不止。

  其次是機動車責任人(車主、單位負責人)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中沒有盡到應有的安全管理和車輛維修保養義務。據調查,多數車主交通安全法制淡薄,視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為兒戲,甚至指使教唆駕駛員多拉快跑,對路面執勤交巡警的安全檢查視而不見。另外,還有部分車主(負責人)受利益和金錢的驅使,為提高車輛的營運效率,與駕駛人定口頭協議,多拉多掙,多勞多得,致使車輛早出晚歸,人歇車不歇,“小車不倒只管推”,車況極差,病車上路是家常便飯,試想這樣的車輛上路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能有什麼保障?

  再次是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違法嚴重。因行人、非機動車駕駛人多未參加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和培訓,在日常的道路交通活動中,違反交通標誌標線的行為異常突出。行人闖紅燈、在機動車道內行走、駕駛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行駛或隨意穿插行駛在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道之間,行駛路線不定,導致路面交通險象環生,另外,非機動車載人、載物等違法行為也時有發生,對我縣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

  2、影響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二大因素,車的因素。車是指機動車、非機動車。我縣近年來各類機動車保有量呈逐年增長的發展趨勢(如前所述),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不難看到,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中,有較大比例的脫檢車、報廢車正與我們擦身而過。例如農用運輸車,可謂農民致富的“多用途車”,在城鄉結合部和農村,這部分車深受農民喜愛,既可農作,又可搞運輸,還時常充當“客運”、“貨運”兩大功效的運輸工具。但因為保險費、車購稅等問題影響,農用車註冊登記率不足60%,年檢率不足50%,安全設施普遍不全,安全效能普遍不高,農用車問題已成為各級公安交管部門關注的焦點、治理的重點。

  3、道路條件和道路環境是制約我縣經濟發展和影響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三大因素。人多、車多、路少,高峰擁擠已成不爭的事實。近幾年我縣的道路狀況雖大有改觀,但區域性路段在交通高峰時段仍不能適應交通需求,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例如我縣城區的元府路、八一東路、人民東街等路段。城區人、車混行,多車一道的狀況尤為突出,縣鄉道路里程的不斷增加而安全標誌的嚴重缺失依然嚴重,交通安全設施不能滿足當前道路交通安全的要求,這些都是影響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環境和發展,導致我縣道路交通事故高發的重要因素。

  三、調查建議

  從筆者本次調查結果來看,當前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多、車多、路況複雜而路面警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想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切實提高交通參與者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車輛的安全行車效能,完善道路的基礎設施,筆者認為必須想方設法走出一條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之路。

  走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之路,就要求交通安全管理部門及相關政府部門要認真依法履行職責,及時研究、探索預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長效機制,為保障社會和諧穩定,道路安全暢通,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環境。在此,筆者就推進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工作提

  出幾點初步建議:

  1、完善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機制。要設立道路交通安全委員會,對本行政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實行統籌協調,同時,制定交通安全的中長期戰略規劃,分析交通安全形勢,協調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汽車產業、交通運輸、道路交通基礎建設等工作。

  2、建立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管理機制。一是建立行政首長負責制;二是建立部門協作聯動機制;三是建立群防群管工作機制。只有責任明確,機制科學,才能做到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3、建立科學的交通安全宣傳模式。《道路交通安全法》關於加強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的措施有明確規定,要實現由交警一家唱獨角戲向社會各界共同參與宣傳教育的轉變,使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實處。

  4、建立交通安全社會化管理監督機制。要把各級政府、各個部門保障交通安全的情況納入目標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幹部政績考核範圍,對於交通安全措施不得力,安全責任不落實,管理不到位,道路交通事故多發,事故隱患突出的的單位,要實行“一票否決”,追究有關責任人員行政和法律責任。

  5、建立交通管理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自治。為強化對駕駛員的自我安全教育管理,應成立了機動車駕駛員協會,主要由機務、安全部門負責人組成,承擔駕駛員的日常安全學習教育,協助交警部門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宣傳教育和安全行車競賽活動。

  四、結論

  透過對我縣道路交通安全現狀的調查,我們不難看到我縣的交通安全形勢十分嚴峻,道路交通事故依然是影響並制約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社會因素。為緩解我縣的交通壓力,提高全縣人民的交通安全意識,確保全縣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創造安定和諧的經濟發展環境,就必須改善我縣嚴峻的交通安全形勢。只有堅定不移地實施交通安全的社會化管理戰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我縣的道路交通環境,才能維護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才能保證我縣經濟進一步健康、快速、持續發展。

交通調查報告2

  市信訪局:

  左右,我公司駕駛員駕駛大客車從上海返回途中,在行駛至交叉口時,因紅燈,大客車駕駛員在導向車道內正常停車等待。在等待過程中聽到車後一聲巨響,駕駛員下車檢視時發現一輛二輪摩托車(為套牌車)撞在大客車左下尾部,摩托車駕駛員及一名女乘客倒地受傷。駕駛員立即撥打110報案、120搶救傷者。目前,受傷摩托車駕駛員在市

  中醫院接受治療,摩托車女乘員在普濟醫院接受治療,兩傷者傷情較重,正在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後經調查瞭解,摩托車駕駛員,人,現年26歲,在泰打工;摩托車女乘員,黑龍江人,現年26歲,在崑山打工。事故發生後,我公司立即派人趕赴現場,搶救傷者,併到交警隊積極配合處理。從事故現場分析,我公司車輛正常停車等待訊號燈,摩托車是從車後撞上大客車的,按法理講,責任不在我方。目前,交警隊責任認定書尚未下達,交警部門只要求我公司在交強險範圍內墊付壹萬元費用。

  3月30日、3月31日、4月1日傷者家屬到我公司交涉,無理要求支付醫療費用。傷者家屬情緒激動,並在交警隊辦公室毆打我公司駕駛員,無理指責說:你不停車,就不會有事故發生。我公司要求家屬依法辦事,但傷者家屬置若罔聞,一再到我公司胡攪蠻纏。

  4月2日正是清明節假日運輸高峰期,傷者家屬在無理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條件下,於10時左右糾集數十人在南站車輛進出口攔堵大門,給旅客出行造成很大影響,旅客投訴不斷,嚴重擾亂我公司正常生產秩序。

  鑑於以上情況,我公司認為事故發生,應由交警隊按照法律法規處理,只要交警隊認為我公司需承擔相關責任及費用,我公司當有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傷者家屬一而再、再而三到我公司胡攪蠻纏,妄圖用非法手段迫使我公司答應其無理要求,這是難以辦到的。現在的社會是法制的社會,不是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時代,是講法講理的時代,而且我公司本著人道主義精神,又墊付了兩萬元醫療費用,於情於理,恰如其分。

  我們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對該事故能夠秉公執法,依法處理。

  特此報告。

  二oXX年XX月XX日

交通調查報告3

  一、發生經過

  1.日期:200-年4月23日

  2.時間:上午6時30分

  3.地點:深圳xx18樓樓頂

  4.情況敘述:xx樓頂14號冷卻塔的木質結構塔頂以及部分外殼被發現徹底燒壞。起火原因和責任人不明。此事已報告警署和保險公司。出事原因待查。

  二、搶修措施

  事故已立即向警署、消防部門和保險公司彙報,並在現場拍下照片。目擊者的口供也已記錄下來。

  我們已與維修承包商就此舉行特別會議,安排人員進行搶修,清理現場。會議記錄參見附錄一。空調系統的正常供應和運作沒有受到影響。

  我們已與HVC(4)進行詳細討論,並制定具體措施,加強對保安人員和樓頂巡視的管理,並決定在大樓外圍以及樓頂死角處增設巡視點。

  三、調查結果

  夜間13時至早上7時,xx一般無需使用水冷卻裝置,因而其相關冷卻塔也不必運轉。

  操作員一般會關掉樓頂配電間內的配電板(見附錄二的啟動電路圖)。根據圖中所示,正如4月21晚發生的那樣,一旦把選擇開關調至“關”的位置,就會使主電源接觸點開啟,對外的電線和裝置便會斷電。

  附錄三中的照片可以說明冷卻塔電線被燒壞的情況。這些照片顯示,分線箱內部仍然清潔,而表面似乎嚴重燒壞。這表明,起火原因很可能來自外部,而不是由內部的電路裝置和電線引起。這從附錄中的照片可以得到證實,照片上顯示了冷卻塔內部控制器和開關裝置的情況 。

  我們曾懷疑事故由雷電引起,但現已排除了這一可能性,因為大樓完全受到避雷裝置的保護,而避雷裝置也定期接受檢查和維修。

  四、結論

  根據上述調查結果,我們的結論是,分線箱外部首先起火,繼而蔓延至冷卻塔的其他部位。因而我們認為,此次事件很有可能是人為的蓄意破壞。

  五、建議

  就短期來說,我們已決定在現有冷卻塔的木質結構部分刷上防火漆加以保護。具體的施工情況已和大樓總承包商共同商定,其他必要的工作正在安排。

  在安全方面,我們同意管理部門的意見,樓頂所有出口處均應安裝“detex”鎖和遙控警報器。此外,我們還認為,通向樓頂的通道應設有閉路電視機進行監視。

  從長遠來說,我們正在就使用ADS組合型冷卻塔的可行性進行研究。這種冷卻塔和我們現有的冷卻塔不同,由於塔身沒有木質結構部分,因而在防火、防日曬雨淋和防菌方面效果更佳。

交通調查報告4

  根據區人大常委會工作評議實施方案的安排,7月下旬至8月下旬,我們第三調查考評組一行5人,在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領下,透過聽取彙報、實地走訪、個別座談、檢視資料、問卷調查、民主測評等方式,對區交通運輸局三年來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調查考評。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三年來,區交通運輸局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堅持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獲得國家、省、市先進集體榮譽10多項,先進個人7人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運輸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交通發展活力不斷增強,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廣泛好評。

  (一)貫徹交通法規,嚴格依法行政。三年來,區交通運輸局不斷加強對交通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堅持依法行政,推動了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一是認真學習宣傳法律法規。在全系統開展了以交通法律、法規為重點的“五五”普法活動,確保執法人員行為規範和執法水平不斷提高。二是深入貫徹落實。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交通法規,開展了全區交通行政執法案卷評查活動,邀請人大代表視察,全面加強了執法監督,公路、水路無“三亂”現象。三是嚴格依法行政。嚴格執法人員資質管理,全系統188名執法人員整訓面達100%,並重新頒發了新的執法證件。開展行政事業收費專案自查自糾活動,制定了《沙市區交通系統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按照交通行政執法的“五統一”、“五個一律”、“五個不”和“十一條”等紀律要求,規範執法行為。

  (二)堅持執法為民,打造為民交通。三年來,區交通運輸局緊緊圍繞工作興區戰略,堅持執法為民理念,著力推進交通運輸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努力打造為民交通,改革發展成績顯著。一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全面超額完成“xx”目標任務。交通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億元,是“十五”投資的9倍。路網建設得到完善。全區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043公里,農村公路建設里程738公里,形成了“四縱四橫”為主骨架的農村公路網路。港口實力不斷增強,建設顯著加快,建成和儲備了一批重點專案,現代物流業得到大力推進。二是交通運輸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公路通行環境明顯改善。對國省幹道進行全面改造升級,建成省徑文明路和客運文明示範線各1條。農村交通面貌變化顯著,基本形成了農村公路“通村達組到戶”,農民群眾行路難、乘車難、過渡難問題得到明顯改善。成功保障了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期間交通運輸安全,全系統連續五年保持平穩安全態勢,被評為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三是交通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完成了水監體制、燃油稅、鄉鎮交管站等改革任務,解決了一些熱點、難點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荊通運業公司被表彰為全省國有企業改革先進企業和省優秀民營企業。堅持科技興路,區公路局裝置實力、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走在了全市前列。完成了“平原湖網地區幹線公路改建瀝青路面結構和材料研究”等科研專案,《智慧材料在橋樑結構中的開發研究》科研專案,被省政府評為“湖北省重大科學技術成果”。

  (三)執行人大決議,自覺接受監督。作為政府的工作部門,區交通運輸局在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履行職責的同時,自覺接受人大監督,不斷推進交通事業的健康發展。一是認真執行人大的決議、決定。對區人大每年透過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明確的交通工作任務,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每年均超額完成區政府承諾的為民辦實事交通建設的工作任務。二是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堅持每年都邀請人大代表對交通建設專案進行視察,聽取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三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件,做到見面率、回覆率和滿意率均達100%,被區人大常委會評為“支援服務代表履職先進單位”。三是認真對待人大工作評議。區交通運輸局對人大工作評議高度重視,及時成立“迎評”領導小組,制定方案,認真開展自查自糾,積極配合調查考評組工作,保證了評議工作順利進行。

  二、主要問題及建議

  調查中,大家對交通運輸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指出了問題和不足,主要是交通建設配套資金不足,農村公路養護需要加強,交通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還要加大等。據此,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大交通建設資金籌措力度。區政府要加大對交通建設的投入,交通基礎設施配套資金要列入財政預算並能夠及時到位。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交通建設。要積極向上爭取專案資金,管好用好交通專項資金,充分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要進一步宣傳交通法律法規,提高農民參與農村公路養護意識。要實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機制,加強對養護人員的業務培訓。深化和推廣農村公路文明示範線、農村公路養護示範村建立活動,大力推進農村公路養管規範化程序。

  (三)依法規範運輸市場距管行為。要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完善行業管理職能,加強對上的溝通和部門橫向聯絡,健全市場準入和退出等機制,依法規範交通運輸市場行為。

交通調查報告5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援下,“康莊工程”得到了快速發展,我國中部和沿海地區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各自然村、戶之間也基本聯點成線,極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於農村機動車及駕駛人數量急劇增加,交通參與者安全意識淡薄,道路交通標誌標線等設施匱乏,造成了農村道路交通秩序比較混亂,交通事故頻發。為了切實掌握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狀況,作者選擇了我國東部沿海一個縣的城郊結合村進行了抽樣調查,其交通安全隱患普遍存在,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現將調查情況做如下分析研究,旨在引起各級領導及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以儘快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實現和諧交通。

  一、調查的基本形式和內容

  (一)調查的基本形式

  1.問卷調查。本次調查選擇了我國東部沿海一個縣的城郊結合村,物件為居住在該村的常駐和外來人員,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收回問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

  2.家訪調查。調查組對50個村民戶進行了家訪,其中常駐人口家庭40個,外來人口家庭10個。調查中採取提問和反問的方式,對有關交通安全情況進行了瞭解。

  3。實地調查。對村內近50公里的道路進行了實地觀測,對道路交通標誌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和道路條件進行了統計分析。

  (二)調查的基本內容

  調查內容主要涉及村民擁有機動車與駕駛證的申辦狀況,對交通安全常識、交通事故、交通安全管理機制以及對鄉村道路安全評價和對今後鄉村道路建設的建議等。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村民對摩托車牌證制度漠視

  從問卷調查的情況看,調查物件中無車的6人(全部為女性),佔調查總數6。1%;有車的92人,佔調查總數的93。9%。在擁有機動車的人中,既有駕駛證又有車輛牌證的54人,佔55。3%(其中16人擁有汽車,駕駛證、車輛牌證齊全);有駕駛證沒有牌證的6人,佔11。1%;既無駕駛證又無牌照的32人,佔33。6%(其中摩托車佔90%)。從資料中可以看出,農村摩托車不上牌,駕駛人不辦駕駛證的現象比較突出。這些無牌無證的摩托車駕駛人,往往認為摩托車類似腳踏車,不需要太高的技術,自己在鄉間道路上簡單練習後就可以上路了,沒有必要取得牌證。同時,調查發現,農村汽車駕駛人申領了牌照後都能按有關規定參加定期檢驗,而其它車輛則處於失控狀態。

  (二)村民對交通法規認識不足、交通安全意識薄弱

  在調研中,設計了有關交通法律知識和安全意識的三個問題:

  第一,“您是否知道且學習過交通安全法規?”。結果是:“知道且學習過”的60人,佔調查總數的61。2%;“知道但沒學習過”的12人,佔調查總數的12。3%;“不知道且沒學習過”的26人,佔調查總數的26。5%。

  第二,“您是否認識所指定的交通標誌”(10個常見的交通標誌)。表示“全部認識”的24人,佔調查總數的24。5%;表示“部分知道”的58人(其中以認識2-3個者居多),佔調查總數的59。2%;表示“全部不認識”的16人,佔調查總數的16。3%。

  第三,“您認為喝酒後是否能駕駛機動車”。表示“可以”的22人,佔調查總數的22。4%;表示“不可以”的76人,佔調查總數的77。6%。

  透過問卷調查和交流發現,村民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識較為薄弱,導致了大量的交通安全隱患和管理工作難度。

  (三)村民對道路交通安全性認識存在偏差

  調查中發現,村民對農村道路安全性的認識與其實際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不一致。當問及“您近兩年是否在道路上發生過交通事故”時,表示“發生過”的70人(事故多以輕微碰撞和刮擦為主),佔總數的71。4%;表示“沒有發生過”的28人,佔總數的28。6%;當問及“你覺得在鄉村道路上行車是否安全”時,表示“安全”的60人,佔總數的61。2%;表示“不安全”的38人,佔總數的38。8%。也就是說,在他們認為安全的道路上,絕大多數人卻發生過交通事故。可見,村民對道路安全性的認識存在著偏差,這也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交通安全意識。

  村民對交通安全的認識偏差還表現在對交通工具的使用上,當問及“拖拉機載人對交通安全存在哪些影響”時,一部分人表示“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方便村民的出行,對交通安全不存在什麼影響”;一部分人表示“交通法規不太懂,不知道存不存在影響”’;還有一部分人表示“拖拉機載人對交通安全存在很大的影響,一旦發生事故就有可能導致人員的傷亡”。

  在調查中還發現,除了農村道路、交通設施等是交通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外,人的因素非常明顯。農村人口趨向老齡化,所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同時,隨著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湧人該地區,給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增添了很大的壓力。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從車流量相對較小的中西部地區進人經濟較為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短時間內難以適應。主要表現在騎腳踏車隨意進入機動車道、任意跨越公路隔離設施、車輛橫穿道路等交通違法行為突出,這些都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

  (四)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前幾年,公安部推行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五進”工程,讓交通安全常識走近百姓家庭,但由於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村民的文化素質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停留在表面上,沒有針對農村的實際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建立農村交通安全宣傳陣地和有效平臺。

  (五)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力量有限

  在有些地方,雖然建立了村級警務室,事實上農村交通管理力量非常薄弱。本次調查的這個縣,有農村交警中隊6 個,配置警力37 人,擔負著17 鎮,街道辦事處的交通管理任務。農村交警中隊現有的警力配置,只能處於應付狀態,很難實現對農村 道路交通安全的管控,部分鄉村基本上處於失控狀 態。雖然每年要組織人員到鄉鎮道路對無牌,無證 車輛及其他交通違法行為進行集中整治,但管理的 覆蓋面畢竟有限,成效並不明顯。

  (六)農村交通安全設施不足

  “康莊工程”使農村道路不斷延伸,路面條件不斷改善,但交通安全設施嚴重不足。透過調查所知,個村約50公里的道路上,只有11 處設有交通標誌,沒有一處劃有交通標線,其達標率僅佔2O%。一方面,交通標誌標線等交通安全設施的不足,影響了道路資訊的提供,元法向交通參與者預告前方路況; 另一方面,發生交通事故後缺乏認定事故責任的依 據,交通參與者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同時,由於農村 道路缺乏科學規劃,事故多發路段較為常見。

  三,強化農村交通管理之對策

  (一)建立健全農村交通管理社會化機制 理順農村交通安全管理體制,是強化農村交通 管理的當務之急。必須建立由鄉鎮領導牽頭,各職 能部門協作,村幹部和企事業單位領導參與的交通 安全管理協調機制,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 主要抓,辦事機構具體抓,全體村民積極參與的交通 管理格局。把交通安全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和責任 人,建立詳細的交通安全考核制度。對已經暴露的 交通安全問題,組織公安,交通,工商,運管等部門進 行綜合治理,形成'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聯動, 齊抓共管,綜合治理"的社會化機制。 杜心全,沈純:農村交通安全調查報告

  (二)加強鄉村道路科學規劃

  鄉村道路規劃是交通管理的前提條件,各級政 府必須高度重視。透過政府的主動介入,鄉鎮,村委 會與規劃,建設部門一起做好鄉村道路的科學規劃。 對農村區域內的道路建設,要實行城市建設,公路部 門和鄉鎮,村民委員會的有機結合。交通管理部門 要改變原來"非市政道路'不管轄的做法,增強交通 安全的全域性意識。交通管理各職能部門,要主動與 鄉村和相關建設部門聯絡,介入規劃過程,發揮職能 優勢,提出科學,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完善規劃設計 方案,在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隱患。

  (三)加大農村道路管理執法力度

  鄉鎮交警中隊要加強對農村道路的交通安全管 理,科學安排勤務開展交通秩序整治,重點查處無牌 無證,拖拉機,摩托車,電瓶車等貨運機動車載人,超 載,不戴安全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減少交通安全隱 患。針對目前警力不足的現狀,一方面向素質要警 力,對公安交通民警進行農村交通管理業務培訓,突 出農村交通特色,培養適應農村交通管理的民警。同 時,加強對村警務室交通協管員的配備和專業培訓 工作,充分發揮這支力量在農村交通管理中的作用。 另一方面向社會要警力,'謦力有限,民力無窮"。結 合進鄉村,進學校,進單位,進社群,進家庭的"五進" 宣傳教育活動,發揮村,組長與村民的距離最近,生 活習慣最瞭解,溝通最方便等優勢,擴大交通安全管 理的覆蓋面和效率。

  (四)轉變宣傳理念,構建農村交通安全宣傳陣

  農村交通安全宣傳陣地是長期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地方,要改變以往單一的交通安全宣傳模 式。樹立交通安全宣傳長期性的觀念,建立村委會,小組長,戶戶聯合的交通宣傳網路,把村組告示欄建成交通安全宣傳的主陣地,透過全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和溝通,形式多樣,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交通安全宣傳,把交通安全知識融入到村民的 生活中,送到田間地頭,百姓家中,以改變農村交通 安全宣傳不足的局面。

  (五)加強農村交通安全設施建設

  1。加強鄉村道路標準化建設,嚴格按照國家四級 標準驗收。首先要完善對施工企業的監督制度,加大懲治力度,將不安全因素控制在施工中,確保道路 質量。同時,做好對現有道路的併線,開口等控制工作,減少交叉路口,儘量設定分隔帶,拓寬道路,清理 道路兩側障礙物,保證行車視距,確保交通安全。

  2。加強農村道路交通配套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 路交通標誌標線不足的現狀。對坡陡,彎急,路口,橋樑和穿越村莊,學校的路段,必須設定交通標誌和 防護設施,儘可能在人車流量較大的路口設定交通 訊號燈,以確保過往車輛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3。加強鄉村道路的維護工作。遵循修路,管護,受益相統一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實行適當報酬與 義務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把鄉村道路維護任務落實 到戶,明確到人,真正實現道路維護責任制。

  4。加強鄉村道路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治工作。組織公安,安監,交通等有關部門,嚴格按照全國道 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方案要求,對農村道路定 期或不定期地組織排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六)加強農村機動車管理工作

  1。認真做好農村機動車登記,檢驗和報廢工作。嚴禁無牌無證,無保險,報廢的機動車上路行駛,切實把好交通事故的源頭關。透過不問斷地路檢路查,發現不符合安全條件的車輛一律扣留,並從嚴處理。同時,交通管理部門要積極開展車輛管理服務上門,定期到農村進行車輛登記,檢驗和駕駛證的管理工 加強車輛交易場所的管理,控制報廢車輛等不法車輛的交易和流通渠道,把好車輛準人關。對違 法交易市場要堅決取締,嚴禁不合格的車輛進入市 場,以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確保車輛質量。

  2。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交通。根據農村道路的特 點和村民出行的需求,合理安排時問,在早晚趕集,節假日,春節等村民出行高峰期,加大運力排程,增加公交車輛,緩解村民出行難的問題,降低村民乘坐 非法營運車輛的機率,從而減少事故隱患。

  結束語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如何藉助"康莊工程"的大好契機,提高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創造和諧的交通環境,為新農村建設保駕 護航,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嶄新課題,也是公安機關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的本質要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一定要了解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現狀,正視農村交通安全問題,採取切實可行措施,確保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有序和暢通。

交通調查報告6

  一、基本情況。

  某縣濱江臨海,河網密佈、地勢平坦。全縣總面積1876平方公里,總人口110、9萬人,是全國有名的農業大縣。建國以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人民發揚自立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溝挖河,大力開展農村水利和交通橋樑建設,共開挖一級河5條、二級河20條、三級河384條、四級河1117條,同時形成農村交通橋樑3465座,其中縣屬橋樑623座,包括一級河道橋樑35座、二級河橋樑250座;鎮交界河道橋樑74座;墾區防汛橋樑264座。農村水利和交通橋樑等基礎設施的形成,為全縣人民安居樂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作出了巨大貢獻。

  二、存在問題。

  如東縣農村交通橋樑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具備了一定的基礎,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相關客觀條件的變化,一些問題和矛盾也逐漸顯露出來。

  1、橋樑損壞嚴重。目前絕大數農村橋樑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於執行多年,日久老化,基本上都已到了更新改造時期。在縣屬623座橋樑中,有280座屬損壞和危險橋樑。這些橋樑中有的橋樑橋臺基礎下沉或位移;有的雙曲拱橋主拱圈斷裂;有的橋樁斷裂、橋身扭曲變形、大梁鋼筋鏽蝕掛落、微彎板斷裂;有的無安全帶、無欄杆等等,險情眾生、人員傷亡事故時有發生,經鑑定,其中有63座橋樑必須立即拆除修建(不包括鎮內、村內橋樑),有37座橋樑必須維修。隨著農村機動車輛數量、噸位的不斷增加,農橋損壞程度越來越厲害,為了確保交通安全,一些危險橋樑不得不打墩限載通行,既影響了當地農副產品外銷,又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群眾要求改建危橋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2、資金投入不足。目前,全縣農村交通橋樑、公路、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靠各級政府和集體投入。欠債多、資金投入不足已成為制約改善農業基礎設施環境的重要因素。據調查統計,全縣將有970公里的道路需要新建或改造,共需經費43506萬元,其中20xx年需要完成鎮村道路321公里,共需投入資金8028萬,剔除省可補資金,縣、鎮、村各級需要投入4818萬元;全縣有30%的一、二級河及45%的三、四級河急需疏浚,工程量達3500萬方;當年急需拆除重建和維修橋樑需要資金1563萬元。而目前可用於農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十分有限。稅改前,全縣用於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在向農民收取的“兩工”以資代勞款中安排一部分;二是縣財政預算外資金每年安排800萬元左右;三是從收取的水利工程水費和水利資源費中安排一部分。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逐步深入,向農民收取的“兩工”及水利資源費已經全部取消,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只能用於償還村級債務和興辦一些村內的小型農田基本建設,已不可能拿出資金用於農村橋樑建設。縣鎮財政也十分拮据,確保運轉和加快的矛盾十分突出。

  3、管理體制不順。目前我縣農村公路和農村交通橋樑設施實行分塊經營、分塊管理的運作模式。即農村公路建設、維修及管理由交通部門負責,農村橋樑修建及管理由水務部門負責,導致在路橋規劃和資金安排上難以通盤考慮,缺乏科學性、合理性,路通橋不通的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在當前農村公路建設全面推進的同時,更給農村交通橋樑的更新改造增加了新的壓力。同時,縣、鎮、村之間橋樑管護責任制也不夠明確。

  三、對策建議

  1、積極探索並形成多元化的農村橋樑投入機制。農村橋樑建設和危橋改造,資金來源是個難點。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農村橋樑建設中資金投入的困境,必須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多元化的投入機制。一是要用足各項扶持政策,積極向上爭取農村橋樑建設方面的配套資金;二是要進一步加大本級政府的財政的投入力度,儘可能安排更多的資金用於農村橋樑建設;三是透過橋樑冠名權轉讓、受益地塊土地收益金提留和社會募捐等途徑向社會籌集。

  2、要透過創新機制,落實農村橋樑管用責任制。明確各級橋樑的建管主體,實行分級投入、屬地管理,制訂、完善責任到人的管護制度,建立農村橋樑建設、管理、維護的良性執行機制。

交通調查報告7

  1關於腳踏車與軌道交通換乘調查問卷的設定

  1.1調查物件的選定由於此次調查的目的是調查居民是否能夠接受軌道交通與其它交通方式換乘的交通方式,並且著重調查出行者對於腳踏車與軌道交通換乘的傾向。因此,在選擇調查物件的時候,儘可能地接觸到社會各個年齡段,各個階層的出行者,只要是能夠獨立進行出行的出行者都在調查的範圍之內。

  1.2調查問卷的編制根據國外軌道交通換乘研究以及對軌道交通服務水平的評價指標,查閱多個關於軌道交通換乘交通的著作,編制了這項調查問卷表。本研究的調查問卷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個人資訊,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工資收入、主要出行目的、住址與市中心間的距離、一般的出行時間等方面的調查,能夠初步瞭解被調查者是經常性的出行還是偶然性的出行,是生存性出行還是生活性出行。出行的特徵目的不同,對於交通方式的選擇有比較大的影響。第二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個人出行資訊,包括本次出行出發地、出行目的地、出行所需的時間。第三部分為關於腳踏車與軌道交通換乘方面的資訊,包括被調查者是否會選擇軌道交通換乘的交通方式、意向乘坐哪種交通工具換乘、能夠接受的中間換乘時間、到達目的地的時間、出口離目的地距離,透過這方面的調查可以看出軌道交通換乘方式會被哪些出行者接受,出行者傾向於用哪種交通工具與軌道交通換乘,如果採取軌道交通換乘,最關心的是哪些因素,在軌道交通建成之後,規劃附屬設施,改正交通設施、政策方面的不足,引匯出行者乘坐環保的交通工具出行。調查問卷的調查方式採取被調查者自己答題和調查人員根據調查表內容,中間穿插一些相關問題,最後根據被調查人員的實際情形,在其意向的選項前打對勾的形式。

  1.3調查地點的選擇透過查閱關於軌道交通換乘交通的相關方面的著作,瞭解到進行軌道交通換乘的地點應該在軌道交通出站口附近。西安市規劃中的軌道交通線路一共有6條,其中2號線已經開始運營,1號線正在興建;2號線規劃的車站一共有21個,分別為:北客站、北苑站、運動公園站、行政中心站、鳳城五路站、市圖書館站、大明宮西站、龍首原站、安遠門站、北大街站、鐘樓站、永寧門站、南稍門站、體育場站、小寨站、緯一街站、會展中心站、三爻站、鳳棲原站、航天城站、韋曲南站;1號線規劃的車站有19個,分別為:後衛寨站、三橋站、皂河站、棗園站、漢城路站、開遠門站、勞動路站、玉祥門站、灑金橋站、北大街站、五路口站、朝陽門站、康復路站、通化門站、萬壽路站、長樂坡站、滻河站、半坡站、紡織城站。因此根據地鐵線路的沿線線路以及現今車站客流量的分佈情況,調查地點分別選在了西三環三橋(1號線),東二環金花路(1號線),南二環外小寨立交(2號線),北二環方新村(2號線)調查地點的選擇兼顧了地鐵1,2號線的沿線趨勢,並且在西安市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有涉及,離西安市城市的遠近距離也有區別。調查地點的選擇比較全面。

  1.4調查時間的選擇一天之中,人們出行的時間段是不同的,調查時間的選擇要反映出一天之中出行的高峰時段,可以根據這些時段做出更適宜出行的政策。因此調查時間分別為上午、中午、下午、晚上。

  2調查問卷的分析

  資料收集起止時間為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共獲得有效資料1000份。採用Excel軟體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首先,對樣本進行初步分析,包括被調查者年齡結構與平時出行的一些基本問題分析等。瞭解到出行者對軌道交通換乘交通方式的看法,以及如果採用軌道交通換乘的交通方式,應該從哪幾部分重點考慮等問題。最後根據對調查問卷資料的分析整理,找出對此專案影響比較多的專案,進行具體分析。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200份,回收問卷1134份,回收率為94.5%,其中有效問卷1000份,回收率為83%,有效樣本整理如表1所示。

  2.1基本資料分析本次調查抽樣有效問卷回收中男性為487人,女性為513人,男性比例為48.7%,女性比例為51.3%,調查樣本性別比例較為平均。由於所選的調查物件是具有獨立出行能力的出行者,用年齡段大體區分他們的社會屬性(比如年齡為12歲以下,具有獨立出行能力的一般為小學生,這一人群出行具有很大的群體性),調查結果為:年齡小於12歲的有63人;12~18有116人;18~24有278人;24~60歲有507人;60歲以上有36人。出行者的社會屬性和年齡也有很大的關係,年齡24歲以下的絕大多數調查者為學生,人數有341人,在所調查的出行者中以上學作為主要出行目的的有239人;24~60歲的人有578人,這個年齡段基本上屬於工作年齡,以工作作為主要出行目的有512人;大於60歲的人數有81人;除此以外,購物176人,旅遊46人,其他27人。被調查者的出發地和目的地對其選擇交通方式和要花費的時間有很大的影響,透過調查,大體可以看出來:人們出行的趨勢大體是從家裡往市中心集中。在所調查的物件中,出行出發地在一環以內的有183人,二環以內的有163人,三環以內的有420人,三環以外的有235人;出行目的地在一環以內的有434人,二環以內的有273人,三環以內的有217人,三環以外的有76人。在所調查的人群中,出行小於30分鐘的有176人,小於1小時但是大於30分鐘的有587人,大於1小時的有237人,出行時間對其是否願意選擇軌道交通換乘以及選擇哪種交通方式與軌道交通換乘有很大的影響。

  2.2問卷調查的分析與結論基於上述對調查人員基本情況以及出行的目的地,出行所需要的時間,家距離市中心的遠近調查,發現很大一部分的出行者出行時間都在較長時間出行之列,共有764人出行時間大於1小時,因此對於軌道交通這種快速大運量的交通工具,是很受出行者的歡迎。在關於是否會選擇軌道交通與其他的交通工具換乘,有743人表示會選擇軌道交通換乘,257人表示不會選擇軌道交通換乘。而在選擇哪種交通工具與軌道交通換乘,有126人選擇了步行換乘,342人選擇了腳踏車換乘,425人選擇了公交車換乘,107人選擇了私家車換乘。雖然腳踏車作為一種私人交通工具具有方便、靈活、無汙染的優點,但是腳踏車出行停車難,行駛以及停車安全性差,使得很多出行者對腳踏車出行心存顧慮。而相比於公交車,雖然定線定點,但是除了從家裡走到車站這點比較不方便,其餘出行者就不需要考慮。所以在選擇與軌道交通換乘方面,大多數人選擇了公交車與軌道交通換乘的方式。所以誘匯出行者選擇腳踏車與軌道交通換乘,就要給腳踏車出行創造一個良好的交通環境:腳踏車交通政策,腳踏車專用車道的修建,腳踏車停車設施規劃以及組織規劃方面做好工作。在願意選擇軌道交通換乘的交通方式的743位出行者中,能夠接受的中間換乘時間小於5分鐘的有608人,換乘時間小於10分鐘以內的有95人,換乘時間小於15分鐘的有40人,換乘時間大於15分鐘的0人;在選擇軌道交通換乘中,期望到達時間與平時出行時間長些的有0人,與平時出行時間相當的有38人,比平時出行時間節省10%的有85人,比平時出行節省30%有620人。期望軌道交通換乘路程1000米以內的有548人,1000米至20xx米的有141人,大於20xx米的有54人。圖1、圖2、圖3分別給出了表示出行者能夠接受的中間換乘時間、期望到達目的地的出行時間、出站口離目的地的距離遠近。由圖1圖2可以看出來,中間換乘時間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以及行走的路程儘可能短,由圖3能夠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軌道交通出站口離目的地的距離在20xx以內是人們可以接受的換乘距離。出行者在選擇了軌道交通換乘方式之後,對這三方面因素的看法比較集中,也是最為關注的問題,因此將換乘時間、到達目的地的時間以及換乘交通的可達性這三方面因素作為評價與軌道交通換乘交通方式的指標,建立模型,進而預測出哪種交通工具作為換乘工具是最經濟、方便的換乘交通工具。

  3小結

  本章透過對腳踏車與軌道交通換乘方式調查問卷的設定以及調查活動的展開,分析有效調查問卷,測算出出行者選擇交通工具與軌道交通換乘的最為關注的因素,並將被訪者關注的三個因素,即換乘時間、到達目的的時間以及換乘銜接可達性作為軌道交通換乘的主要考察因素。這就為常規交通工具與軌道交通換乘銜接提供了規劃方向。

交通調查報告8

  【摘要】

  學校門口在學生上學放學時常常發生交通擁堵,學校學生比較多,家長接送子女,學生安全狀況令人擔心。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確定本次校外活動的主題——校門口交通擁堵現狀的調查研究。透過調查研究,問卷調查,找出校門口交通擁堵的原因。並結合學校、家長提出的建議提出解決辦法。

  【關鍵詞】

  校門交通擁堵調查交通安全

  【選題依據】

  學校門口在學生上學放學時常常發生交通擁堵,學校學生比較多,家長把汽車隨意停放在路邊接送子女,學生安全狀況令人擔心。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確定本次校外活動的主題——校門口交通擁堵現狀的調查研究。

  【研究價值】

  透過本次調查研究,瞭解造成學校周圍交通擁堵的原因。並針對這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研究內容】

  1、學校門口存在哪些交通隱患。

  2、造成學校門口交通擁堵的原因。

  3、學校、家庭和社會如何行動起來改善學校門口交通擁堵現狀。

  【調查方法及過程 】

  本次研究主要採用了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和隨機訪談等方法。在學校範圍內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在校外對部分家長進行訪談,到交警隊虛心聽取交警叔叔的意見,並實地考察了學校周圍適宜停車的場所。最後,我們對所得的資料進行整理 分析,提出一些建議。

  活動一:統計校門口高峰時段車流量、家長違規停車開車現象。

  為了解每天上放學時有多少車輛會經過學校門口、有多少車輛違規停車。在明確分工後,進行實地考察,並拍攝照片。我們堅持週一至週五每天兩次進行測量上學放學時段20分鐘的車流量和違規停車情況。由於車流量較大,我們綜合科技小組同學分別進行測量,再取平均值,以求獲得更準確的資料。另外還進行對學校旁邊的流動小販、小吃攤等進行了記錄和彙總。

  在短短的20分鐘內,我們校門口前就有500輛左右的汽車穿梭在馬路上、200多輛次違規停車。平均不到3秒就有一輛汽車透過校門口的斑馬線,而同學們就是在這500多輛汽車中走過馬路。學校教師在學生上學和放學時會在校門口維持秩序,有時也有交通警察執勤,在校門口過馬路的同學基本安全。但是在校門口較遠地方停車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安全意識淡薄,過馬路在車輛中穿梭,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再加學校一側為建築工地,給我們師生上、下學進出校門帶來安全隱患。學校門口道路寬闊,行人橫過馬路時,沒有黃閃訊號燈,使得人流量和車流量彙集,造成行人橫過馬路時人車爭道等混亂擁擠情況的發生。 活動二:制定和分發交通擁堵問題調查問卷,採訪家長、交警。

  為了調查學校門口交通堵塞的原因,我們制定了調查問卷表,對學校學生、家長、交警進行交通安全問題調查問卷。發出160份調查問卷,收回151份有效問卷,並對問卷進行分析研究。

  活動二:實地考察學校附近是否有合適的停車場或停車泊位。

  門口平時車流量不多,但是車速快,家長在此接送子女,一方面加劇了交通擁堵,另一方面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有沒有更合適、更安全的停車場所呢?

  1、距學校步行5分鐘左右的康泰路兩側有免費停車位,但很少有家長將車停在這裡。透過採訪調查,有些家長根本不知道這裡有停車場,有些家長嫌路遠,不願子女多走路。

  2、學校門前道路兩側有大約20個停車位,相對家長車輛來說遠遠不夠。步行三分鐘左右,在南北交接的康泰路和繁榮路上均有停車位。學校對面勤政路上車流量小,但沒有停車位,家長擔心違法停車。

  活動三:提出改善學校門口交通擁堵的對策

  1、學校方面曾經提出的解決方案:

  (1)分時段放學:為了緩解道路的擁堵狀況,採取了分時段放學的措施,即

  一、二年級提前放學。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家長接送的較多,錯開時間段,可以緩解擁堵狀況。

  (2)劃出家長禁止線,限時限車駛入:道路前劃出家長禁行線,在上學放學時段不許通行,避免人員擁堵到學校門口,造成安全隱患。

  (3)設立教師值班管理:每天有教師輪流值勤,對過馬路同學進行護送,勸阻越線的家長,人員密集時及時疏導,以免發生不測。

  (4)請交警大隊協助管理:請交警大隊派人員在高峰時段來協助管理。

  (5)嚴格控制上下學時間,避免學生因早到校及晚放學造成孩子發生意外。

  2、家長們提出的解決方案:

  (1)嚴格實行分時段放學,以錯開人流高峰。

  (2)勤政路剛改造好,路面寬廣,可和交警部門協商,規劃一些限時段停車位。

  (3)改善學校門口道路硬體設施,如加寬道路、增設行人過街訊號燈、附近交叉口實行訊號燈區域協調控制、設定隔離欄、減速帶等。

  (4)長遠規劃,可以考慮充分利用學校操場建立地下停車場,由政府投資,學校管理,徹底解決學校老師和家長接送車的停車問題。

  3、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

  (1)學校多開設交通安全課。透過課堂、講座和紹興安全教育平臺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強學生交通安全意識。並透過學生對家長的影響,提高家長遵守交通規則的自覺性。

  (2)劃出家長禁止線,高峰時段增加交警警力,加強管理疏通。在學校門口50M內,高峰期禁止車輛進出,學校的保安、值班老師協同交警管理,維持好學校門口的交通秩序,疏導人員和車輛。

  (3)嚴格落實分時段放學制度,並要求家長配合按時接送。錯開時間段,避免家長的車輛長時間滯留在校門口,以緩解擁堵狀況。

  (4)因地制宜,在學校附近爭取更多的停車位,讓家長儘量不要把車停在學校門口。學校附近的勤政路可規劃一些停車位。

  (5)鼓勵師生騎車、步行、坐公共汽車到校,減少私家車接送子女放學。 上述建議中有相當一部分需政府的關注和支援,否則很難落到實處。如高峰時段增加交警指揮,規劃停車位、改善學校門口道路硬體設施、利用學校操場建立地下停車場。政府的力量要比學校的力量大,如果政府能夠關注這個情況, 對這個問題的解決會有很大幫助。

  活動四:撰寫調查報告

  活動五:發倡議書

  【研究結論與分析 】

  透過調查我們瞭解到,造成學校門口交通擁堵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學校門口場地狹窄,停車位少,上下學車流量密集。而學校附近又沒有停車場,家長為貪圖方便往往將車停在主道或輔道上。

  2、校門口有公交站臺,過往乘客不遵守交通規則;學生在放學回家路上追逐玩耍,沒有注意環顧前後左右,道路交通安全意識不強;大型車輛、機動車太多,行駛速度較快,人行橫道前沒有按規定讓行。

  3、部分家長安全意識淡薄,缺少文明出行的意識,隨意停車、掉頭、隨意按喇叭、讓學生隨意下車, 造成車輛無法正常行駛,造成擁堵。

  【研究反思】

  透過這次調查活動的實踐與體驗,培養了我們認真務實的工作態度和分工協作的團隊精神,提高了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調查中,我們團結合作、勇敢與學校、家長、交警溝通,膽量和與人溝通的能力大大提高,讓我受益匪淺

交通調查報告9

  一、設定交通工程專業的必要性

  1、交通工程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交通工程行業是一個多元化綜合性產業,其服務範疇早已超出了傳統交通工程業的概念。它涵蓋港口(集箱)、公路、航空、鐵路(軌道交通)、橋樑、水路交通、管道交通、代理、報關、倉儲、物流管理和汽車維修等行業領域, 近年來,我國交通工程行業仍舊保持著快速的發展勢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才的緊缺已是制約企業、行業繼續發展的`關鍵瓶頸。據統計交通行業的需求量佔建築行業對畢業生需求量的60%,近年來還以增幅8%的速度穩步增長。

  未來的交通工程行業將以公路、鐵路(高鐵、地鐵、輕軌)、航空為主要方向,行業發展對人才需要也將側重於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從事交通運輸規劃、交通工程設計、交通控制系統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人才需求成直線增長。資料顯示,截至20xx年,我國交通工程行業從業人員約340.5萬人, 交通工程行業人才缺口已達15萬人。截至20xx年10月我國有各類交通類企業101857家,同比去年,減少186家,下降了0.18%;從業人員404萬多人,同比去年增加了50多萬人,增長了16.1%。因此按照行業目前的發展速度, 加之高等院校、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人才數量與質量一時難以達到企業要求,交通工程專業人才缺口將愈發明顯。

  2、地方經濟建設與發展分析

  經濟水平的提高意味著經濟活動的加強,必然導致原材料、產品和人員的流動增多及位移的增加,因而導致交通需求的增加。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運輸需求的增長是刺激運輸供給、促進區域交通發展的重要市場訊號。城鄉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將會使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區域交通的建設上來。公路網做為區域交通的重要子系統,必將得到更快的發展。

  公路交通建設影響區域經濟發展,交通工程專案的發展影響區域資源開發,交通工程專案的發展影響社會進步,交通工程專案的發展影響對外的聯絡,區位和交通條件是影響地區經濟發展,特別是推動地區工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良好的區位和交通條件是吸納投資的基本保證,因為原料、材料和產品的運輸都依賴於交通條件,而且良好的交通條件也保證了足夠的物流、人流和消費市場,它們

  也是促使其他相關產業鏈的有利因素。相比於公路,鐵路系統由於其運輸效率高, 因而更有助於吸引外來投資,從而能夠有效地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地區經濟發展應注重於有計劃的產業結構調整。河南省區域經濟的分析印證了產業結構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以第二和第三產業為主的地區其經濟發展水平也較高。此外,區位和交通則是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條件。河南的區域經濟發展表明越是交通條件優越的地區則經濟越是發達,鐵路沿線的縣域經濟普遍好於非鐵路沿線的縣域經濟。改善交通條件、調整產業結構,是落後地區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從促進河南省縣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來看,顯然,對於落後縣市而言,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加快經濟發展,努力追趕上週邊經濟發達的縣市,而改變產業結構、改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將是一些積極有效的舉措。從省級層面來說,應該加強對於東南部地區的投資,特別是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透過改變交通狀況來使這些地區更好地吸收外來投資,從而有效地促進地區經濟的發展。從固定資產投資的空間分佈來看,應該有計劃地向東南部落後地區適當傾斜,推動當地的工業化程序。從縣市級層面來說,各地政府應該積極地改變產業結構,努力發展第二產業,促進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縣域經濟的成長。隨著中原經濟區的建設特別是鄭州航空港的設立,對於交通工程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鄭州市正將形成1-5號地鐵線,城際、城軌、快速公交等也在進一步完善和管理化,最終形成智慧交通產業。

  3、交通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交通學科的發展正逐漸呈現出知識性、綜合性和以人為中心的特點。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厚基礎、寬專業、高素質、強能力的交通工程人才,同時要求交通工程專業的人才具有適應性強、綜合素質高,創新意識好的特點,應該成為工程系統型的複合人才。

  調查發現,交通工程行業從業人員的學歷結構主要有:大專、本科及以上,如表1所示,其中大專或高職畢業生佔40%、本科以上畢業生佔60%。一般企業均要求員工的學歷為高職以上畢業,大專或高職畢業的人員從事勘察、施工、監理、檢測、諮詢等工作,交通運輸專業本科及以上畢業生將在政府交通規劃、管理的主要部門、交通安全管理、養護與維護管理、監控與通訊管理、科研院所、教育部門和相關專業公司,從事交通行業管理、交通系統規劃與設計、交通營運

  的運輸組織、計劃排程、生產經營、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

  職稱結構主要有助理工程師、初級工程師、中級工程師、高階工程師,其中工程師佔有的比例超過50%。年齡結構主要分佈在20-45歲,20-30歲佔有的比例過半。

  交通工程行業從業人員主要分佈在合資、民營、國營、政府、科研院所、教育部門等企業,調研內容如下表1所示。

  4、相關同類院校該專業開設情況

  1)開設交通工程的學校:

  (1)重點本科

  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同濟大學、河北工業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江蘇大學、合肥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雲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長安大學、新疆大學

  (2)普通本科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海事大學、中國民航大學、天津城市建設學院、重慶交通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理工大學、石家莊鐵道學院、太原科技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科技大學、遼寧科技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吉林建築工程學院、黑龍江工程學院、南京工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蘇州科技學院、福州農林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山東交通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廣州大學、五邑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西南科技大學、西華大學、昆明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蘭州交通大學、寧夏大學

  (3)三本院校

  河北理工大學輕工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石家莊鐵道學院四方學院、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城建學院、吉林建築工程建築裝飾學院、黑龍江大學劍橋學院、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長安大學興華學院

  (1)交通工程專業

  《1》本專業培養具備交通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執行與管理等方面知識,能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從事交通運輸規劃、交通工程設計與施工、交通運營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人才

  《2》主要課程:交通土建方向主要課程:工程製圖、工程測量、土木工程材料、結構力學、結構設計原理、橋樑工程、基礎工程、線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隧道工程;交通規劃管理方向主要課程:交通規劃、系統工程、道路運輸組織、交通控制與管理、交通流理論、交通工程設施設計、道路樞紐設計、城市軌道交通、智慧運輸系統、城市客運交通

  《3》畢業生適合在公路交通運輸系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國家重點工程建設及工程施工建設企事業單位、交通土建等大中型企業、研究單位和從事公路A.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土木與交通學院

  交通工程領域的規劃設計、生產、施工、管理、科研和教學等方面的工作或到國內外有關教學研究單位相近學科繼續深造。

  B.天津城市建設學院 土木工程系

  (1)交通工程

  《1》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交通工程和系統規劃、設計與控制等方面知識,獲得從事現代城市和區域交通規劃、設計的基本能力,能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從事交通規劃設計、交通控制系統開發、管理等方面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

  《2》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主要學習交通工程專案設計與管理方面的系統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技能,受到交通運輸規劃、管理與交通工程設計方面的系統訓練,並具備在交通管理及道路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軟體的研製與開發、道路橋樑施工與管理及監理工作領域工作的初步能力。

  《3》主幹課程: 交通土建工程(包括工程測量,選線設計,道路工程),交通控制工程(包括電路分析,類比電子技術,數位電子技術,交通訊號控制技術,智慧交通系統等),運籌學,運輸經濟學,交通規劃原理,城市交通管理與控制,高速公路建設與管理。

  C.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

  (1)交通土建工程方向

  《1》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工程力學、工程地質、橋涵水力水文、道路工程勘測設計、路橋施工技術、道路結構、橋涵結構設計基本原理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現場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土木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在公路管理部門、勘察設計單位、路橋施工企業、路橋工程監理單位、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從事技術、教育或管理工作的高階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

  《2》專業主幹課程: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工程測量、路橋工程施工、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結構設計原理、橋樑工程。

  《3》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學生畢業後可在公路管理部門、勘察設計單位、路橋施工企業、路橋工程監理單位及政府職能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從事技術、教育或管理工作。

  D.河南理工大學 採礦工程學院 交通工程專業

  《1》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工程力學、交通工程學、交通設計、交通規劃、道路勘測設計、結構設計原理等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獲得交通工程師基本訓練,具備交通工程師的基本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能在交通規劃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勘察設計單位、路橋施工企業、路橋工程監理單位、職業技術學校等單位從事技術,為維護城市交通秩序提供人力保障。

交通調查報告10

  一、調查時間:1月16日下午2:30

  二、調查地點:柳園路和文軒路的十字路口

  三、調查方式:街頭觀察

  四、調查人:高曉宇

  五、調查目的:透過調查聊城市東昌府區交通安全情況,發現存在的交通安全問題,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提醒大家“珍愛生命,安全出行”。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工作、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交通工具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方便。然而在大家感嘆社會進步的同時,它也給我們帶來了災難,一個個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飛馳的車輪下,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轉眼間支離破碎,特別是那些還沒有踏上社會的中小學生,也遇到了這樣的災難,親人哀傷的呼喚,始終留不住弱小的生命。當目睹過事故現場慘不忍睹的受害者屍體和拋灑在路上的灘灘血跡,聽到過受害者或受害者家屬痛苦的呻吟及嘶心裂肺的哭聲,每當此時,你心裡會覺得難受嗎?

  為了瞭解文明交通問題,我來到聊城市東昌府區柳園路和文軒路的十字路口,我先觀察了大體情況:發現在1小時內只有2/3的人遵守交通規則,還有1/3的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突然,我的眼球被一群十四、五歲的少年吸引過去,馬路這邊明明是紅燈,而他們卻毫無忌肆,在車水馬龍中飛奔到馬路對面。唉,這也太危險了吧!我轉過身,又看到了驚人的一幕:一輛豪華的吉普車“率領”著三四輛三輪車不看前面是紅燈,便闖了過去,我不由的為他們出了一把汗:有多少人在這一瞬間被奪去了生命啊!更可恨的是:一群六七十歲的老太太邊闖紅燈邊說話,如同置身於仙境,唉!我情不自禁的嘆了一口氣。

  人們都說,交通事故猛於虎。可是老虎再兇,也只能一口吃掉一個人,而交通事故則會一口吞噬幾個甚至幾十個人的生命。現在我向大家介紹一組數字:

  去年,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50萬人,其中中小學生佔了10萬多。而我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則無法謙虛地排在了世界第一。我國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都在10萬多人,平均每天死亡達300人,這真是一個比戰爭還無情,還殘酷的數字。

  再來看我們身邊發生的一些交通事故:比如,20xx年6月份我市某小學的一名學生在中午放學時,騎腳踏車橫過馬路被迎面而來的貨車當場撞飛致死。20xx年11月份,在某小學讀書的一名學生,他的家長用電單車載他上學時,在上學路上衝紅燈被貨車撞飛致死。20xx年12月份,某學生在星期六放假期間,騎單車上路在排沙圍路口被公共汽車當場撞飛致死。

  什麼是導致我們道路交通事故頻頻發生的原因?據交通警察調查統計,在所有的交通事故中,除極少數屬意外原因造成,75%以上的事故是駕駛員或行人的人為因素造成的。引發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無證駕車、超載、超速行駛、疲勞駕車、酒後駕車、強行超車、行人不守交通規則等。

  綜觀這麼多起交通事故,我們不難發現,我國交通事故頻發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們不珍惜生命,不遵守規則。生命對於一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應該愛護,應該珍惜。出入平安,這是大家都希望的所求心。然而,很多人卻為圖“方便”或為了眼前的利益而違反交通法規。殊不知,許多交通事故的發生往往源於某些不經意的違法行為。在他們當中,有一部分是對交通法規不甚瞭解,對安全常識掌握不多,有一些人是抱著僥倖心理,明知原故犯的。所以學習和遵守交通法是每一個人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使交通秩序安全有序所以必須履行的義務。有人比喻,道路交通法規是用親人的淚水,死者的血泊,傷者的呻吟和肇事者的悔恨挽來的。然而,社會上有些人卻不願學習交通法規,要他學也想學交通法規,而等到付出了金錢,鮮血或生命的代價才開始後悔當初沒有學習交通法規。可是,結果連生命也沒有了,後悔的資格也沒有了。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當你們在馬路上追打嘻鬧或隨意橫穿公路時,你們是否意識到災難會隨時降臨呢?

  我們平常騎車或走路、總免不了要橫過馬路,但在橫過馬路時,一定要看看左右來往的車輛,要確認安全之後再橫過,在有人行橫道或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的地方,一定要走人行橫道或過街設施。千萬不能因搶時間,搶速度而隨意橫穿。

  現在,我教大家學習三大本領:一會走路、二會騎車、三會乘車(這三個“會”的含義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走路時,要走人行道或在路邊行走,過馬路時,左右看,紅燈停、綠燈行,不亂跑、不隨意橫穿,不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攀爬欄杆,遵規矩、保生命。

  2、乘車時,等車停穩先下後上;坐車時不要把身體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車外亂扔東西。

  3、不要搭乘超載車,如摩托、拐的等。更不要坐農用車,尤其是人貨混裝車。

  4、12歲以下不要騎車。騎車時要靠右走,車速不能過快,更不能雙手離把,不逆行,不要騎英雄車。腳踏車後座不能載人,騎車拐彎時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發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幫忙。

  6、遇到交通事故,撥打122或110報警電話,同伴被車撞倒,要記下撞人車輛的車牌號,車身顏色或其它特徵。

  最後,我希望廣大民眾都行動起來,讓江北水城——聊城 更加文明,讓我們“珍愛生命,安全出行”吧!

交通調查報告11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工作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交通工具給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在大家感嘆社會進步的同時,它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災害。一個個蓬勃的生命消失在飛馳的車輪下,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轉眼間支離破碎。

  年前,我趁著與媽媽一起上街購物的機會,觀察了市區大致的交通情況。我認為,目前的狀況有待改善。

  我和媽媽乘著車,有一句沒一句地聊著,開往華聯商城。我們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恰好是紅燈,於是就停在直行的車道上。“3,2,1。”紅燈變成了綠燈,其他車道的車輛都已經陸續前行,而我們前面的車卻一動不動,像是沒看到指示燈。喇叭聲不斷響起,司機們紛紛表達著自己的不滿。第一輛車的司機聽到了喇叭聲,才緩過神,駕著車走了。媽媽說,那個司機一定是在看手機,沒注意到燈變了。於是,媽媽環顧四周稍稍提速,超過那輛慢速行駛的車,我透過玻璃窗看到,驚呆了,那位男司機一手拿著手機,手指在螢幕上滑動,一手控制著方向盤,臉上一臉笑意。

  開車就應該集中注意力,千萬不能玩手機。應該在到達目的地之後再一一回復,儘量不接電話或用藍芽連線手機接電話。否則因為分心而造成交通事故,傷害到自己、家人或朋友,就得不償失了。

  到了華聯,媽媽在對面空車位停好車,帶著我從人行道穿過馬路。進門前,我朝門外看了一眼,只見幾個青年男女有說有笑地從馬路另一邊走過來。他們沒有走人行道,而是直接橫穿馬路,過路的車輛不得不停下來,讓他們先過去。

  平時過馬路的時候,我們都應該走人行橫道,而不是橫穿馬路。過馬路之前,先看左邊有沒有車行駛過來,確認了安全再行走,走到中間了再看看右邊,一定要在安全的情況下到達目的地。如果橫穿馬路,會有安全隱患。

  除了這些,我還 看到有人邊走邊玩手機……這都是非常不當的行為,可能因為這些小細節,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我們必須遵守交通規則,保證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交通調查報告12

  據相關的調查報告顯示截止到20xx年上半年,全國400座城市中整體車速是呈上升的趨勢,其達到24.8km/h。

  據相關的調查報告指出,上半年最擁堵的城市是石家莊,高峰擁堵延時指數為1.87,意味著早晚高峰期的通行時間要比凌晨時間多出87%。

  哈爾濱、濟南和上海的交通不確定性比較較高,市民為保障各種情況下都能在預定時間到達目的地,需要每公里在平均耗時的基礎上多預留出2分鐘左右時間。

  多個二三線城市擁堵程度超過北上廣

  據相關的調查報告顯示,20xx年。全國400個城市平均擁堵延時指數為1.58,平均時速為24.8km/h。其中,一月份為最堵,因為臨近春節放假,當日全國平均車速為21.2AAkm/h。二月份的車速是最為暢通的,其車速達到29.4km/h。

  全國最堵的地方其實並非一線城市,多個二三線城市的擁堵狀況比北上廣更加嚴重。

  因為交通擁堵而造成的人均貨幣損失最高的城市為北京5056元/人,上海、深圳緊隨其後分別為4497元/人和4357元/人。

  研究發現,上半年,哈爾濱的交通不確定性最大,人們乘車出行為保證按時到達目的地,需要在平均耗時的基礎上,每公里多預留2.19分鐘。與此同時,濟南、上海、北京和西安的城市交通不確定性也較大,分別為1.93分鐘,1.77分鐘,1.74分鐘和7.73分鐘。

  在上半年,打車最難的城市為貴陽、莆田、呼和浩特、哈爾濱、南昌等等二三線城市。從上半年來看,工作日中8:00--9:00,18:00--19:00這時間階段是最難打到車的。而在節假日5:00--6:00和21:00--22:00是打車較難的兩個階段。

  由滴滴大資料對下半年擁堵情況京進行了預測,7月和11月的每個週五車速將在23km/h--24.5km/h之間,九月中小學前後和十一放假也會出現擁堵的現象。12月份的週五車速最低,在23km/h以下。

  由此可見,隨著經濟的不斷髮展,車子的數量也是越來越多。但是我們還是呼籲低碳出行,綠色環保。

交通調查報告13

  問卷調查方案及過程

  將規劃大綱中有關的問卷調查部分形成了一張調查問卷。於XX年4月15日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共派出6個小組,每組兩人,共12名學生參與。問卷地點為:天健園、研究生院、一食堂、商業街和各行政樓。每組分發問卷25份,共分發問卷150份,收回148份,其中學生121份,教職工及其他工作人員26份,外來人員1份。

  問卷調查成果與分析

  1)校園內出行方式

  在校園內的出行方式選擇中,68%的學生和62%的教職工選擇了步行;26%的學生和8%的教職工提到環遊車;騎腳踏車的學生佔8%和教職工的8%相同;有15%的教職工選擇在校內開車為主。不過,由於調查樣本的限制,教師中開車的比例應該會更高。

  可見,步行是校園內主要交通方式,環遊車為學生的主要輔助方式,機動車是教職工的主要輔助方式,而腳踏車是比較次要的交通方式。

  2) 校園內主要交通問題

  關於校園內的主要交通問題,學生提到最多的是“學生出門不方便”,有39%的學生提到,這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想。其次是“學生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證”,有35%的學生提到,說明學生們對自己的安全非常關注。第三為“學生上課不方便”,提到率為31%,說明近三成學生覺得從宿舍到教室不夠方便。再往下的選項為“行人和機動車相互干擾”和“交通意識淡薄”,分別有29%和27%的學生提及。

  而教職工提及最多的是“交通意識淡薄”(38%),說明教職工覺得學生和部分開車人的交通意識問題最大,顯示在對待交通問題的認識上師生有很大的角度差異。其次為“行人和機動車相互干擾”(31%),再其次為“學生出門不方便”(27%)。再往下,教職工們提到較多的兩個選項時“學生的交通安全得不到保證”(26%)和“停車找不到合適的地方”(26%)。

  對待交通問題,師生關注點不同。教職工開車的多,關注交通意識和安全問題,也瞭解學生出門不方便的問題,停車不便也是教職工重點關注的。學生們從自我的感受出發,對出校門的不便、去教室的不便、安全得不到保障等角度提出了問題。平衡師生之間的認識差異,合理照顧兩類人群的需求,是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

  3) 對門禁的態度

  對於目前的門禁刷卡系統,58%的學生和62%的教職工持支援的態度,由於覺得影響交通而持反對態度的分別佔16%和19%,其他人選擇中立。

  說明對於當前的門禁系統,大多數人採取比較認可的態度。

  4)關於五四大道沿線的管理方案

  五四大道目前區域性路段採取了分時段交通管制措施,針對五四大道交通管理問題,我們設定了選項,統計結果如下:

  現在管理的就挺好,繼續保持

  在一些路口增設紅綠燈訊號系統,規範路口的管理

  增設交警和志願者,管理好路口的人流與車流

  其他

  學生

  29(24%)

  51(42%)

  37(31%)

  10(8%)

  教職工

  3(12%)

  7(27%)

  12(46%)

  4(15%)

  在這個問題上,師生也有較大的分歧。許多教職工不希望延續現行管制方案,其中多數選擇採取較為柔性的措施管理;而學生們除了有約四分之一的支援保持現狀外,贊成紅綠燈方案的學生佔多數。教職工中雖然也有贊成紅綠燈方案的,但考慮到校園內的紅綠燈沒有監控系統和執法權力,支援度就沒有學生高。五四大道特別是校醫院到建工樓段是校園交通的矛盾集中段,對於這裡的管理方案,確實需要認真評估。

  5)關於新設護欄的認識

  校園新設的護欄主要功能為分隔車流與人流,同時有降低車速的作用。該措施得到60%學生和46%教職工的完全支援,還有29%的學生和35%的教職工在支援的同時希望略作最佳化。持反對態度的學生和教職工均不及兩成。

  說明目前新設的護欄得到了大多數師生的認可,只是可能需要在引起不便的區域性地方略作調整。

  6)關於機動車的看法

  對校內機動車,學生看法前三位分別是“車速太快,危險”(56%)、“ 機動車太多,建議限制”(25%)和“ 還好,老師開車比較注意”(15%);教職工看法前三名分別是“車速太快,危險”(35%)、“減速帶太多,開車不爽”(27%)和“還好,老師開車比較注意”(23%)。

  師生都認為車速太快是個問題,不過學生傾向於限制車數,教職工關注開車舒適度。當然,大家一般認為,教師們開車比社會人員會素質高一些。

  7)關於車輛的停放

  車輛停放我們分為兩個問題,一個是對亂停亂放地域的認識,另一個是對管理措施的調查。

  關於亂停亂放嚴重的區域,學生認為最嚴重的是食堂周邊(45%),其次為后街門(四號門)(44%),第三是商業街(39%),第四為教學樓(34%),其他地域提及數較少;教職工認為最嚴重的區域是商業街(38%),其次為食堂周邊(35%),第三是教學樓(19%),其他地域提及較少。

  對於車輛停放的管理,提及“在需要的地方增加停車位”的最多,學生有53%,教職工有58%;說明提供充足的停車位是最基本的措施。學生提及第二的是“部分地段請交警參與管理,對亂停車可能進行罰款等處罰”,佔42%;第三位的是“對亂停亂放車輛予以警告”(40%);說明學生們更傾向於嚴格的管制措施。而教職工選擇的第二選項為“如果附近沒有車位,引導到其他停車位去”(42%),第三選項才是“部分地段請交警參與管理,對亂停車可能進行罰款等處罰”(31%);說明教職工更偏向於柔性的管理措施。

  8)對校園環遊車的看法

  對校園環遊車設定的多選題學生們普遍多選,說明學生的關注度高。提及率高的選項依次是:“線路設定可以最佳化,比如行政樓、文法樓表示很不方便”(49%),“有時候等了半天也沒見環遊車”(40%),“對環遊車駕駛員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和服務意識教育”(36%),“建議仿照公交車站修建環遊車站點”(35%),“經常等到了環遊車卻無座位,上不去”(31%)。而教職工同樣對環遊車的線路設定最不滿意(62%),其次強調環遊車駕駛員的安全意識和服務意識的提高(42%),建議建公交式站臺的有35%。

  環遊車線路設定師生反應最大,是值得重視的問題。提高環遊車的服務意識,增加發車數量,新建站臺改善候車環境等都是可以考慮的改進意見。

  9)關於腳踏車交通

  腳踏車交通作為環保、健康、時尚的交通方式,贊同大力推廣的遠遠超過認為腳踏車太多的。師生共58人贊成,只有共7人反對。

  而關於校內公共自行車系統,共有46個(31%)師生表示沒有用過。認為公共腳踏車“借與還不方便”的師生共有52人,佔總調查人數的35%;認為公共腳踏車“借用時間太短”的共有30人,佔總調查人數的20%。

  另外在調查時和學生的談話中,我們瞭解到很多學生不願意騎車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車輛經常丟失。如果保安問題不解決,腳踏車的普及與推廣是難以實現的。

  10)關於商業街車輛管理

  關於商業街車輛管理,贊成“嚴格禁止機動車進入與停放”的比例最高,學生佔60%,教職工佔73%;認為“不妨允許車輛進入,規範停放”的學生有25%,教職工有“15%”;認為“應允許沿街商戶的車輛偶爾進入與停放”的學生與教職工佔總數的9%;另有佔總數9%的被調查者覺得無所謂。

  大多數人覺得商業街應該禁止車輛進入。

  11)關於對人行道的看法

  關於校園人行道的看法,提及“現有人行道的設定比較合理,無需大的調整”的人數最多,包括40%的學生和54%的教職工。其次為“人行道經常有其他車輛、障礙,需要整治”,有34%的學生和31%的教職工提及。另有佔總數22%的人提到“人行道臺階太多、太高,不利於行走,建議改進”,以及有20%的人提到“有的地方人行道寬度不夠,需要拓寬”。

  調查表明,師生對校區人行道基本還是滿意的,需要改進的地方是都是區域性的管理、維護、拓寬、改善等。

  12)關於交通安全

  交通安全我們分為兩個題目來問。

  在回答:“您在校園內覺得自己的交通安全有保障嗎?”的問題時,前三名的選項依次是“不好說,幾萬人的大學難免出點交通事故”(47%),“ 還好,校園裡的人素質較高,至少比外面要安全”(31%),“ 有,最近學校非常關注交通安全”(16%)。說明師生們能夠以比較達觀的態度面對交通安全問題,而且學校對於交通安全的重視大家也都感受到了。

  在回答“您認為校園內哪些交通現象有損交通安全?”的問題時,統計結果如下:

  選項

  高峰時段人多車多,交通混亂

  機動車速度太快

  學生走路、過路口不看車

  環遊車開太快

  社會車輛隨意進校園

  車輛亂停亂放

  缺乏有效的交通管理

  其他

  學生

  人數

  66

  49

  52

  53

  48

  31

  39

  3

  比例

  55%

  40%

  43%

  44%

  40%

  26%

  32%

  2%

  教職工

  人數

  14

  11

  14

  12

  12

  7

  7

  1

  比例

  54%

  42%

  54%

  46%

  46%

  27%

  27%

  4%

  “高峰時段人多車多,交通混亂”的提及率最高,共有80師生提及;其他選項如“學生走路、過路口不看車”(共66人提及),“環遊車開太快”(共65人提及),“社會車輛任意進校園”(共60人提及),“機動車速度太快” (共60人提及)。這些問題,都不可能是單獨某一方面能夠改變的。有的無法徹底改變,只能有序組織--如高峰時段大量的人車;有的需要有效的綜合治理才能緩解。

  13)關於交通教育

  關於交通安全與交通意識教育,學生中提及“對每一個進入校園的人,每一輛進入校園的車都要提醒注意交通安全”的最多,佔64%;而“重點加強對學生特別是新生的交通教育”的提及率第二,為52%;“重點加強對教師特別是開車的教師的交通安全教育”的提及率第三,為42%。教職工中對上述三個選項的提及率相差不大,而且都超過了42%。

  只有8%的人認為沒有必要再進行更多的交通教育或者無所謂。

  問卷調查表明,大多數被調查者贊成對進入校園的每一個人進行交通安全教育。不僅包括外來人員,也包括學生和教職工。

交通調查報告14

  關於大連城市交通問題調查報告 21世紀,作為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主要載體的城市,如何面向新世紀,更好地成為帶動所在區域走向現代化的火車頭,已成為我國許多城市的決策者們和普通居民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雖然城市不同,其存在的問題、面臨的任務和追求的目標亦不相同,但對於城市交通人們卻不得不給予足夠的重視。

  據專家預計,在未來幾十年內,以小汽車為背景的城市交通問題將有一個大發展,併成為城市問題的第一號難題。大連處於二線城市的前沿,城市交通問題尤為嚴重。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大學生目前對大連交通問題的見解,大連交通問題是一直困擾居民日常活動的一道難題,也是當前我國城市交通主要問題。

  (一)交通流量增長迅速,道路設施建設帶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90年代,我國高速度的經濟增長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大發展。從1985年到1995年,機動車的年增長率達12%—14%,個別城市甚至達到30%。據估計,北京市機動車增長率為15%,小汽車增長率達到42%。大連市民用機動車近15年增長9倍。上海市中心區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左右。

  與此同時,各大城市雖加大了城市道路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基礎設施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道路建設仍然滯後於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1980年全國城市道路總長2.95萬公里,1995年達到13.03萬公里,萬人擁有的道路長度由3.3公里上升7.0公里,人均面積由2.8平方米上升到7.3平方米,到1996年又上升到7.5平方米。但北京、上海分別僅為5.6、4.5平方米。儘管如此,與國外城市相比,反映道路擁有水平的人均長度和麵積指標仍然偏低。不僅低於發達國家同類城市的20平方米,也低於中等發達國家的10平方米水平。特大城市道路年增長率為2—9%,而機動車增長率普遍在15%以上。

  (二)公共交通發展緩慢,個體交通增長過猛。

由於道路擁擠,常規公共交通運營速度下降,公共交通服務水平和承擔的客運比例也不斷下降。這使部分公交乘客轉向其他交通方式,導致大部分城市的出行以腳踏車為主,交通結構個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一方面各種車輛大幅度增長,另一方面公共交通增長卻相對慢得多。1978年到1993年全國機動車數由186萬輛增加到2490萬輛,15年增加了12.44倍,差不多同期北京市的機動車也增加了10.5倍,其中私人汽車從無到有,從1987年的3490輛增加到1995年的60000輛,8年增加16倍,年平均增長率42.5%。而同期公共汽車僅由2.58萬輛增加到10.85萬輛,增加3.2倍。目前,我國大、中城市公交出行的比例只佔出行總量的17.2%和10.11%。因公交出行比例相對減少,個體交通工具出行量大增,造成道路利用率進一步降低,城市交通擁阻加劇,如此形成惡性迴圈。至1994年底,我國大城市腳踏車出行比例大體保持在50%左右。有些特大城市已超過60%。我國擁有4億輛腳踏車,其中1.8億集中在城市,年增長率繼續保持在10%左右;摩托車同樣在發展,特別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和部分內地城市增長迅速,有的達到50%——100%的年增長率。

  當然除了這一系列令人矛盾的資料增長之外我們國家政策中也正在積極的改善和麵對這一問題。

  (一)各級政府認真落實中央的“公交優先發展戰略”,有力的促進了城市公交的發展

  北京市於20xx年出臺了《關於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意見》,確定了“兩定、四優先、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兩定”即確定發展公共交通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確定公共交通的社會公益性定位;“四優先”即公共交通設施用地優先、投資安排優先、路權分配優先、財稅扶持優先;“三步走”——第一步,就低統一票制票價,最佳化提升地面公交系統;第二步,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實行全網低票價政策;第三步,對郊區公共客運進行改革,加快構建農村公共交通系統。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xx年9月頒佈了《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實施意見》,針對全省公共交通的資金來源、用地保障、市場監管等重大問題制定了保障措施,提出了公交場站與新建小區、開發區、大型活動場所“四同步”(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規定。

  (二)城市公交發展的硬體環境得到改善,服務能力不斷提高 近年來,各級政府加大了對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資力度,20xx年全國城市公交系統投資達604億元,比20xx年增長了68%,見圖1。

  根據《20xx年城市、縣城和村鎮建設統計公報》可知,20xx年末,我國城市擁有公共交通車輛37.9萬標臺,其中軌道交通車輛8636

  標臺。每萬人擁有公共交通車輛10.23標臺。計程車95.9萬輛,客運輪渡758艘,公共汽車、電車線網總長度14.37萬公里,比20xx年末增長50.00%。城市公共交通全年運送乘客769.8億人次,其中公共汽電車532.6億人次,佔69.2%;軌道交通22.1億人次,佔2.9%;出租汽車212.5億人次,佔27.6%;客運輪渡2.6億人次,佔0.3%

  全國200多個城市陸續開設公交專用道3216公里。北京、杭州、常州、濟南已開通巴士快速交通專用道(BRT),成都、天津、瀋陽等10多個城市正在建設巴士快速交通。此外,公交無障礙設施建設逐步加快,大大方便了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乘車需求。

  20xx年城市完成市政公用設施固定資產投資6422億元,佔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4.68%,佔同期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5.47%。其中公共交通分別占城市市政公用設施總投資的13.3%。

  20xx年~20xx年,全國各城市僅在公交場站建設方面投資就多達4000多億元。先後建成了深圳羅湖綜合交通樞紐、北京市動物園、六里橋等綜合客運樞紐,體現了零距離換乘、綜合運輸的思想。很多城市還設定了港灣式公交站臺和公交訊號優先系統,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高,方便了市民出行。

  20xx年底,中國內地已經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長春、大連、武漢、深圳、重慶、南京等10個城市開通軌道交通線路總計達30條(含有軌電車和磁懸浮線路),通車總里程729公里(含磁懸浮)。預計“十一五”期間全國將會建設1500公里左右軌道交通,總投資額在4000-5000億左右。

  隨著硬體環境的改善,公交的服務能力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近年來,各地公交企業先後開展了以“星級服務”為主的等級服務評定製度,制定了具體的考核標準和社會監督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勵機制。“無人售票制”和公交IC卡迅速普及,長三角地區部分城市還實現了公交IC卡的異地聯網互通。GPS、GIS等智慧化公交營運管理技術廣泛應用,公交車速和安全性顯著改善,很多城市開通了社群巴士,在城市支路上開通公交線路,擴大了公交線網的覆蓋面,方便了群眾出行。20xx年,北京市地面公交日均客運量達到1148萬人次,較上年增長17%;公交出行比例達到34.5%,較上年提高了4.5%。同時,地面公交平均運營速度15.2公里/小時,比20xx年提高了8.6%。

  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雖然有效的緩解了城市交通問題但是仍然有許多地方還不能令人滿意,因此關於調查後的意見分析也有一二可取之處。

  例如儘快建立一個交通一體化管理機構。 城市交通問題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協調性大,國外許多大城市都相繼成立了市一級的類似“交通委員會”的權威性機構,統管全市、建設、運營和管理,以便能夠把握城市全域性,進行綜合決策和目標控制。但中國城市交通的體制和機構設定從中央到地方卻缺乏綜合協調的機制,而是設定若干平行單位分管城市交通的不同方面:建設部門管理城市交通的規劃和建設,公安部門負責對道路上的交通流進行管理,真正的交通部門卻只管城外交通,而對城市交通基本不管。這樣不僅會造成內容重疊,任務重複,工作效率低下;也易形成都不管的“空白區”(如城郊結

交通調查報告15

  現今社會,交通問題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現象,因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既是時代的呼喚,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對大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情況做出調查,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一、 大學生交通安全的概念與現狀

  交通安全是指不發生交通事故或少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觀條件,即指交通參與者要嚴格遵守交通法規,進步警惕,不因麻痺大意而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交通安全是指大學生行走、乘坐交通工具時的人身安全。只要有行人、車輛、道路這三個交通安全要素存在,就有交通安全題目,也許只是一個小小的意外,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斷送美好的前程,甚至生命。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代大學生交通意識淡薄,結果不容樂觀。96。7%的人有過闖紅燈的經歷,固然大家都以為闖紅燈存在危險性,但實際上能過做到一直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少之又少。30%的受調查者以為我們應當自覺遵守交通規則,23。3%的人以為闖紅燈不以為然,46。7%的人是跟隨大家闖紅燈。66。7%的人是由於有急事闖的紅燈。這些數字是值得我們警醒的,我們更應進步交通安全的意識。

  二、 大學生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表現形式

  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思想麻痺和安全意識淡薄,很多大學生剛剛離開父母和家庭,缺乏社會生活經驗,頭腦裡交通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所以,發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幾種:

  (1) 行走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餘暇空閒時購物、觀

  光、訪友要到市區活動,這些地方車流量大,行人多,各種交通標誌眼花繚亂,與校園相比交通狀況更加複雜,若缺乏通行經驗發生交通事故的機率很高。難怪上海一所著名大學的校長說:“在各個大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少數學生書讀得越多,越不會走路,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越淡薄,不僅在校園裡亂騎車、亂停車,在馬路上違反交通規則也時有發生。”

  (2) 乘坐交通工具時發生交通事故。大學生離校、返校,

  外出旅遊、社會實踐,尋找工作等都要乘坐各種長途或短途的交通工具。全國各地高校大學生因乘坐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的情況時有發生,有時甚至造成群體性傷亡,教訓十分慘重。

  三、交通事故的預防

  1、進步交通安全意識

  大學生髮生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思想麻痺、安全意識淡薄。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遵守交通法規是最最少的要求。若沒有交通安全意識很輕易帶來生命之憂。

  目前,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還處於宣傳教育階段,遠未達到有計劃、有目標、規範化教育的層次,但安全教育決不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交通安全教育是維護大學生安全的一項基礎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保障的根本教育,它始終是貫串於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發生學生交通安全事故,不僅僅是個別學生受到傷害的題目,還會牽動學生家長,波及其他學生的情緒,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甚至還會影響到區域性地區的社會穩定。因此,我們要把做好大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進步到能否營造優良育人環境;能否維護校園和社會的穩定;能否實現高校的教育培養目標這一高度來熟悉,時刻把學生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擺

  在重要位置。學校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大教育力度,實現全員、全面、全過程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要始終貫串於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全過程中,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恆,使學生安全地度過大學生活時期。

  2、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除進步交通安全意識、把握基本的交通安全常識外,還必須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才能保證安全。以下兩點是大家必須把握並要在日常生活中嚴格遵守的。

  在道路上行走,應走人行道,無人行道時靠右邊行走。走路時要集中精力,“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不與機動車搶道,不忽然橫穿馬路、翻越護攔,過街走人行橫道;不闖紅燈,不進進標有“禁止行人通行”、“危險”等標誌的地方。

【交通調查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