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教學設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詩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兩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根據註釋自學、瞭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

  【教學重點】

  透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瞭解詩意、體會詩情。

  【教學難點】

  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1、出示《25、古詩兩首》,齊讀。

  誰知道是哪兩首詩?生交流。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一首《贈汪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理解課題,介紹詩人及汪倫、詩的背景

  1、“贈”是什麼意思?(送給)

  2、誰寫詩贈送給汪倫?(李白)你瞭解李白嗎?指名交流。

  那汪倫又是怎樣一個人呢?誰來談談你對汪倫的瞭解?

  3、李白為什麼寫詩贈給汪倫呢?這裡有個小故事,請你們自由讀一讀。讀完後,我請你們來說說原因。

  生自由讀,交流。

  你們還知道了什麼?

  4、過渡:那麼,這首詩寫了些什麼?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三、初讀古詩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按要求自學。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出示詞語,讀詞檢查。

  ⑵ 指名讀詩,其他學生認真聽,看他是否做到正確流利?

  (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⑶ 瞭解詩意:你讀懂了什麼?

  四、精讀詩句

  1、過渡:那麼,就讓我們再來讀讀詩句,體會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

  2、自由讀,思考:你從哪些地方體會到了他們之間的深厚感情的?把有關的內容畫出來。

  3、四人小組交流學習情況。

  4、指名交流,補充。

  ⑴ 一、二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 “欲”什麼意思?

  ② “踏歌”什麼意思?想象汪倫踏歌的歌詞會是些什麼。

  ③ 從“忽聞”體會到了什麼?

  ④ 誰能有感情地把這兩行詩讀出來,表現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深厚?

  ⑵ 三、四句抓以下內容指導:

  ① 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兩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麼體會的?

  (“深千尺”:說明了什麼?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什麼意思?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麼?

  “送我情”:這裡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倫送“我”的情深作比較,讓我們感覺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 誰能用“即使……也”這個關聯詞把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表達出來?交流。

  ③ 感情朗讀。

  ④ 出示背景圖,想象情景,進行表演。

  相聚須盡歡,分別不憂傷。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彼此話別。他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你們來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練習,指名演。

  5、配樂背誦:

  一首詩就是一幅美麗的畫,一首詩就是一曲動人的歌。此時,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頭,讓我們把對好友的深情用背詩的形式表達出來吧!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齊背。

  五、拓展小結

  1、世間離別情萬中,多有詩人訴心聲。除了這首《贈汪倫》外,老師還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離別詩。師讀其中一首。

  課後,同學們可以去查一些離別詩,我們在班會課上比一比誰找得多,誰讀得好?

  2、是啊,離別是傷感的,也是快樂的。讓我們緊緊握住手中這根友誼的繩索,讓它為我們放飛友誼的航船。齊誦《贈汪倫》。

  六、佈置作業

  改詩送給朋友。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2

  【教學任務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所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秋天景色的,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特有景色的喜愛之情。《贈劉景文》寫出了秋天百花凋零,但枝頭碩果累累的喜悅。《山行》寫出了滿山紅葉比二月紅花更紅、更豔的美麗深秋景色。教學上最主要是讓學生會讀、會背,感受秋天的氣息,領悟詩人內心的情感。由於兩首古詩原本都是出現在高段的語文課本里,所以在意思上只要求學生大致理解,不過高的要求。

  【學情分析】

  本課的學習物件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他們只學過《畫》、《靜夜思》等有限的、簡單的四五首詩。在課外也有一部分小朋友積累了一些古詩,但也只是會讀會背,對於詩的意思、詩的意境,並不能領會。但是他們又很喜歡古詩,因為古短,讀來琅琅上口,他們能很快背誦下來。教學時,我們的重點就應該放在古詩意境理解,不是一字一句的理解,而是明白大致的意思,感受詩人的情感,重點指導朗讀,讀出詩的韻味,讀出詩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劉、菊“等10個生字,會寫“於、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有積累、背誦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整節課以朗讀古詩為主線:先讀準、讀通古詩;再讀懂詩意,利用“畫一畫”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領會古詩的意境;最後透過感情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安排】

  一、“賽詩”匯入

  1、激發興趣:

  老師聽說,咱們班有一大批小詩人,今天可要好好賽一賽,看看究竟誰能稱得上是小詩人。⑴開始“賽詩”,評出小詩人。

  ⑵匯入:

  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許多的大詩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位大詩人所寫的古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並引導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的古詩,將學生帶入學古詩的氛圍中。

  二、初讀古詩

  1、活動板塊一:

  ⑴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⑵同桌相互聽一聽,看看他讀得對嗎?

  2、活動板塊二:

  檢查朗讀情況,指名讀一讀兩首古詩,注意正音。

  (重點:擎、猶、景、徑。)

  設計意圖:很多小朋友在上課前就已經將古詩背得滾瓜爛熟了,但是仔細一聽就會發現很多字都背錯了,所以還是很有必要讓他們藉助拼音再讀一讀,同桌相互查一查,再指名讀幫助正音。

  二、讀畫結合,理解古詩

  1、活動板塊一:

  想一想這兩首古詩寫的都是什麼季節呢?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

  (重點抓住:橙黃橘綠、楓林。)

  2、活動板塊二:

  找找畫畫,學習《贈劉景文》。

  ⑴介紹背景:

  我國宋朝有位大詩人,名叫蘇軾,號東坡居士,別人又叫他蘇東坡。一天,他和朋友聚會,其中一個叫劉景文的,學問淵博,詩又寫的好,蘇軾可欣賞他了,蘇軾喝著酒,非常高興,就寫了一首詩送給劉景文。你知道他寫的是哪首詩嗎?

  ⑵我們來當小畫家:

  現在我們要把這首詩變成一幅美麗的畫,想一想:畫中除了有橙子、橘子,還應該畫上些什麼呢?請小組合作,一起到古詩中去找一找。

  ⑶小組彙報,老師做畫。

  ①指名彙報,根據彙報,完成整幅畫。

  ②在畫圖的過程中理解:

  荷盡、擎雨蓋、殘、傲霜枝。

  3、活動板塊三:

  指導朗讀。

  ⑴體會詩人的心境:

  詩人滿眼看到的都是百花凋零的景象,他的心情是不是很糟糕呢?為什麼?

  (感受到碩果累累的喜悅。)

  ⑵指導朗讀:

  你覺得古詩該怎麼讀呢?

  (試讀──指名讀──評議──齊讀。)

  設計意圖:相對於枯燥的古詩來說,圖畫就顯得有趣多了。透過讀古詩,找一找,畫一畫,塗塗色,師生透過反覆讀古詩,共同完成這幅畫。變枯燥為趣味,學生上著覺得有意思多了。

  三、學法遷移,學習古詩

  1、活動板塊一:

  總結學法:

  ⑴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第一首古詩的?

  ⑵讀一讀,找一找,畫一畫,指導讀。

  2、活動板塊二:

  用這種方法學習《山行》。

  ⑴小組合作學習,彙報:

  上臺展示本組的學習成果:怎麼畫的?為什麼這麼畫?齊讀古詩。

  ⑵理解:

  石徑斜、白雲生處、霜葉紅於二月花。

  設計意圖:剛剛用這種方法學了第一首古詩,緊接著讓學生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遷移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教學設計檢測

  1、《贈劉景文》和《山行》寫的都是()的景色,我是從()、()看出來的。

  2、秋天()、()都凋謝了,但是枝頭有()、(),還有滿山美麗的(),所以詩人還是覺得秋天非常的美麗。

  3、請你回家後收集有關於秋天的古詩,和大家一起分享。

  【小小資料袋】

  1、作者簡介:

  蘇軾:

  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人。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現上獨具一格。

  杜牧:

  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寫秋天的詩:

  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子夜吳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灞上秋居

  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循序漸進突破古詩教學。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3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掛圖。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3.《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三首古詩。

  第一課時

  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朗讀節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畫面中的景象表現了哪幾句詩的意思。

  2.學生討論,對上面的問題發表見解。

  3.質疑:還有什麼問題或哪些詞語不理解?老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趣味活動

  1.我說你讀。方法:

  a、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b、老師點掛圖上的景物,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2.字條連詩。方法:

  老師出示某句詩的字條,學生接續後面一句詩(多連幾次,讓學生基本會背)。

  3.情境背詩。方法:

  學生可自由下位,把詩背給最要好的同學聽。

  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指名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3.自己練習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拓展閱讀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雜詩》(唐·王維)

  第二課時

  課前遊戲,複習匯入

  1.說說知道的傳統節日,有哪些習俗。(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也可以以連線的方式出現節日、日期和習俗。)

  2.小組比賽背誦《夜書所見》。

  3.揭示課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理解“憶”的意思。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通詩文,可輕讀、大聲讀,可獨自讀、同桌齊讀、小組合讀。

  2.檢查朗讀,先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

  a、出示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b、以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古詩。

  c、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和直覺讀準節奏。

  3.自主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a、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古詩。可以自學,也可幾個人合作學習;用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等方法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b、交流學習收穫。

  c、質疑:有什麼不懂之處?老師重點指導“異鄉”、“異客”的意思。

  4.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趣味活動

  1.卡片連詞背誦。方法:

  請學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再連起來,試著背誦。

  2.詩句連對。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背相應句子。

  3.情境練背。學生當小小詩人,或加動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讀再上臺表演,達到背誦。

  4.賽詩會。方法:

  a、集體賽:每個小組背一、兩首古詩,一首課內的,一首課外的,看哪一組背得既響亮又流利。

  b、個人賽:每一小組派一名代表參加比賽,看誰背得最有感情。

  當堂作業

  1.出示生字卡片,組詞朗讀。

  2.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重點指導“異、插”的寫法。

  3.學生練寫生字,同桌交換,改正不足。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認識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1)小組彙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 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第2課時: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學目的:

  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揭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王維很有才華,他的詩被人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是詩人十七歲時離開家鄉,遠在京城長安寫的。

  二、初讀

  1、我們先把詩讀正確、連貫。

  2、教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

  3、請再讀題目,想一想,哪個字寫出了詩人離開親人的心境?(憶)

  圍繞“憶”字,你能提問,啟發大家思考嗎?(根據學生質疑,板書)

  (簡單的疑問根據詩題釋疑,重點為:“九月九日”:重陽節,古人有在重陽節這天插著茱萸,登高飲酒風俗;“山東”:指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與今天常說的山東不同。)

  三、精讀理解

  1、四人一組思考、討論黑板上的問題。

  2、全班交流。

  教師相機引導。

  如:第一句詩。

  ①“憶”是什麼意思?請同學們看看一二兩行,找找哪個字就是憶的意思?

  ②詩人會怎樣思念親人呢?(“倍思親”。“倍”:加倍)什麼時候“倍思親”?(“每逢佳節”,“逢”:遇到。)可見詩人平時怎樣?

  ③詩人為什麼會平時思親,“每逢佳節倍思親”呢?

  從而理解“獨在異鄉為異客”

  ④朗讀指導:“是啊,詩人所處的環境是陌生的,看見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獨、寂寞呢?讓我們讀出詩人寂寞的,極度思念親人的感受。(指名讀→評:突出獨、異、倍→範讀→指名讀、評議)

  如:第二句詩

  ①詩人極度思念親人,想到兄弟們幹什麼?(生齊讀三四行)有什麼不理解的字詞?(標出字:遙、遍,說字義)再說句意。(板書:登高)

  ②詩人在家時,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可見獨自在外,多麼遺憾啊。他知道家鄉的兄弟們此時此刻也一定在思念著詩人呢。現在,就請你們做詩人的弟弟妹妹,說說家鄉的兄弟們會怎麼想,怎麼說?

  3、朗讀指導,並背誦。

  ①自由練讀

  ②配樂範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③練習背誦。(師生接龍背→指名背)

  四、拓展總結

  1.今天就是中秋節,我們寄宿在學校,不能回家,就讓我們說一說對他們的思念吧!

  學生暢所欲言。

  2.寫字指導

  重點寫“異、遙、插”字

  板書設計:

  9、古詩兩首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景物 思鄉之情 憶

  人物 追憶童年 思念親人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會認“廬”等9個生字,會寫“吳”等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的實物投影。

  2。課件。(瀑布映襯青山、飛流直下的情景)

  3。生字卡片。

  第 一 課 時

  (學習《望廬山瀑布》)

  情境匯入,理解詩題

  1。(投影展示插圖)老師以優美的導語,把學生帶進詩的意境。同時隨機講解“香爐”“廬山”等詞語。

  2。理解詩題,認讀生字“廬”“瀑”。(注意“瀑”的讀音)

  3。齊讀詩題。

  吟誦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吟讀,用筆圈出生字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自己讀完以後再讀給同桌同學聽。

  2。結合插圖思考:詩人站在哪裡?看到的是什麼樣的景物?

  3。夥伴之間交流,老師隨機點撥。

  4。組織交流或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進行指導,結合課件的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紫煙”“遙看”“飛流直下”等詞語。

  5。老師小結:詩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著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產生了一種想象──這飛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一樣!(學生齊讀後兩行詩句)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圖文對照,熟讀成誦

  1。讓學生看圖讀文,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

  2。練習背誦,可同桌之間互相背。

  鞏固生字

  出示“廬”“瀑”“爐”“疑”,用卡片檢查學生認記情況,用組詞的方式理解字義。

  學寫生字

  1。出示下列要求會寫的字:爐、銀、煙、流。

  2。啟發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記憶字形,老師點撥。

  3。重點指導“流”字。(提示:“流”右邊的上半部分與“雲”的區別,右下部分三筆之間的間距要勻稱)

  4。學生先觀察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第 二 課 時

  (學習《絕句》)

  複習匯入

  1。小組比賽背誦《望廬山瀑布》。

  2。填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揭示詩題“絕句”,簡要說說詩人杜甫。

  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生字表的拼音讀準字音,再讀正確、讀通這首詩。

  2。同桌互讀。

  3。指名朗讀,齊讀,注音糾正讀錯的字音。(如“行”不讀xíng;“泊”不讀pò)

  圖文對照,理解詩意

  1。老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觀察插圖,思考:畫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樹,黃鸝,天上飛的白鷺,山上的積雪,江面上的船)

  老師在學生回答後板書:黃鸝白鷺雪船

  2。看圖思考:詩人是站在哪裡看到這些景物的?(結合理解“窗含”“門泊”兩個詞語的意思)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釋疑。(先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不理解的詞句,根據學生的提問師生一起答疑)

  4。看圖讀課文,想象詩人欣賞大自然美景時的心情。(讓學生帶著感情再讀課文)

  活動激趣,記誦詩句

  1。找對應的詞語,老師讀一個詞語,要求學生找出與它相對應的詞語。(如兩個—一行黃鸝—白鷺翠柳—青天窗—門西嶺—東吳千秋雪—萬里船)

  2。師說生讀。(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相對應的詩句)

  3。讀詞連詩。(老師出示詩中任意一個詞語,學生背出相對應的詩句)

  4。情境背詩。(讓學生扮演詩人,指點畫面上的景物吟詩)

  5。集體背誦。

  識字、寫字,完成課後練習

  1。出示要求認識的字“鷺”“含”“嶺”“泊”“吳”,引導學生交流記字方法,練習組詞語。

  2。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吳”“含”“窗”“嶺”“鳴”“絕”“泊”“柳”。

  3。啟發學生說說自己記憶方法,識記字形。

  4。重點指導“窗”與“柳”的筆順。

  5。老師範寫。(注意把字寫美觀,提示容易寫錯和不容易寫好的字)

  6。學生先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再書寫,老師巡視。

  7。完成課後“我會填”的第2道填空題。

  課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試著背一背。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語。

  2、背誦兩首詩。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是重難點。

  教學準備:

  收集兩首古詩的有關資料;背誦春天的古詩。

  教學安排: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詠柳》)

  一、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許多詩人透過詩歌來讚美它,誰來背背有關春天的詩歌?(指名背誦)今天我們還要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一起走進迷人的春天,看著他們分別讚美了春天的什麼?

  二、先學習《詠柳》,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詠、絛",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絛”“妝”“裁”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碧玉妝成一樹高"這句裡把什麼比作什麼?(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

  (2)“綠絲絛”指什麼?為什麼說柳技是“綠絲絛”?(想象體會柳技的綿長和柔軟)

  (比喻修辭手法0

  (3)說說自己對“不知細葉誰裁出”的理解和體會(體會柳葉的小巧整齊,體會大自然的偉大神奇)

  (4)“二月春風似剪刀”又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麼比喻?

  (設問修辭手法)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

  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

  生: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4、悟詩情

  (1)寫作背景介紹。作者奉詔回鄉,百官送行,仕途順暢。回家看到此柳樹,滿目之景,皆欣欣向榮。

  (2)這首詩借歌頌柳樹來讚美春天的勃勃生機。

  四、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學習《春日》)

  一、複習匯入

  指名背誦《詠柳》,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學習《春日》,自讀完成以下要求

  1、把詩歌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泗、濱”。

  2、指名讀詩,提醒讀準“勝”“泗”“濱”

  3、根據註釋瞭解詩歌的大意。

  4、小組交流:互相釋疑,討論難點。

  5、介紹朱熹是著名的理學家。

  三、朗讀古詩,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指名讀詩句,說說自己對詩意的理解。(一二兩聲長,三四兩聲短)

  2、全班交流,相機點撥:

  (1)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不僅是尋找美景,還因為這裡是孔子曾經講學的地方,朱熹也是來求聖人之道)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2)“萬紫千紅”是說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說說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理解,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1)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以讀代講,師生合作:老師朗讀散文,學生用恰當的詩句來對答。

  師:在一個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邊尋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煥然一新了,全沒了冬日的蒼白和蕭瑟。

  生:勝日尋芳漸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師: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後。你看,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到處萬紫千紅,百花爭豔,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

  生: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4、作者的寫作方法。

  1、2兩句寫景,34兩句明理。就像我們寫作文,1、2兩句敘述描寫,34兩句寫感受。

  5、拓展描寫春天的詩。《春日》、《送春》......

  四、背誦古詩。

  第三課時

  (複習舊知;指導書寫生字;交流古詩)

  一、指名背誦《春日》,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識字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詠、碧、妝、裁、剪、濱、紫

  2、出主識記字形,集體交流:

  提醒: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絛,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裁,與衣服有關,裡面是衣字: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妝,梳妝,女人常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3、先描寫觀察重點筆畫,再集體交流:

  “裁”是半包圍結構,裡面“衣”字的最後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書寫練習。

  四、拓展閱讀: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互相交流,背誦。

  五、作業:

  背誦古詩給家人聽,默寫古詩。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高

  綠

  詠柳{多}二月春風似剪刀

  細

  春日

  ↓

  萬紫千紅總是春

  教學反思:

  一堂古詩課想要上得很豐滿,我覺得有兩點是必須的,一是寫作背景,一是同題材詩歌的拓展延伸。在這一刻的教學中我注重了這些方面。首先介紹賀知章寫作這首詩的背景,他奉召回鄉,百官相送,仕途順暢,所以整首詩飽含著欣欣向榮的讚美之情。第二首詩介紹“泗水濱”時,補充介紹此地是孔子絃歌講學之地,因此“尋芳”也是指他尋孔聖人之道。課後拓展環節結合“中華經典誦讀”讓學生學習了《春日》《送春》等詩歌。好的古詩課應橫有寬度,縱有深度,也許有些知識對孩子來說還稍顯難度,但能給他們自學詩歌一個指引。

  不足之處是應該在學習完古詩之後再整體總結一下古詩的學習方法,讀詩文、解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這樣的方法總結之後更有助於學生以後的古詩自學。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後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儲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裡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於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麼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藉助註解,初步瞭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麼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麼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麼意思?(學生講後,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裡指淮河以北被金兵佔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麼?(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透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這首古詩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從題目可知許的內容為詩人在鄉村的所見所感,是一首風箏詩,描寫了春光明媚,麗日和風,兒童沐浴著春光呼吸著新鮮空氣,快樂的放風箏的情景,詩歌就像一幅畫美麗的通俗畫。

  教學理念:

  以讀為主,以評價促發展,在讀與評價相結合中感悟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從而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中發展學生的個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瞭解生字組成詞語的大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能聯絡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大意,在朗讀、感悟中想像

  詩中描繪的情景。

  情感目標:

  藉助課文的語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農村兒童生活的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透過朗讀感受詩篇的語言美,情景美,達到熟讀成誦,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初識意境。

  師:今天老師先請同學們欣賞一段優美的樂曲,同時觀賞老師為你們作的畫,好嗎?

  (師放古箏樂,按詩句描繪的景物順序展現畫面)

  1、整幅詩課文插圖

  2、草長鶯飛

  3、拂堤楊柳

  4、水澤散發的霧氣

  5、兒童歡樂放風箏

  6、迴歸整幅詩文插圖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看到了什麼景緻?

  生:我看見了翠綠的草地。

  生:我看見了黃鶯在飛舞。

  生:我看見柳條在隨風飛舞(擺動)

  生:我看煙霧,不是水霧。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風箏。

  生:……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我國清朝詩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內看到此情此景,僅用了四句話就寫下了這千古傳頌的《村居》課件演示古詩內容,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感知意境。

  1、釋題:在鄉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於描寫自然景物。

  2、聽錄音讀。

  3、自由讀,要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讀後檢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師:怎樣記住這些生字寶寶。

  生:舊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變成鄉村的村。

  生:順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導書寫,生描紅、臨寫。

  6、指導朗讀、正音。

  三、細讀詩文,感受意境。

  1、師:請同學邊讀邊觀看畫面,哪些詞的意思自己理解,還有哪些不懂的詞語,分別做上記號。

  2、師: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在組內提不懂之處,依靠大家的力量解決問題。

  春煙:春天水澤草木蒸發的霧氣,拂堤:柳枝很長,下垂著,像撫摸著堤岸。

  紙鶯:風箏。

  3、師:根據你對詩文的理解,能說一說詩文的大意嗎?

  生:敘述詩意(大概詩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長,黃鶯飛舞的時候,拂堤岸的楊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裡一樣,孩子們放學後,早早地回到家裡,趕忙趁著春風放起風箏來)

  四、吟誦詩文,品評意境。

  師:請同學們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同桌間互讀詩文。

  生:練讀,相互糾正。

  師:請你推薦一名同學到前面來讀給大家聽。

  生:吟誦詩文。

  師:誰能再評一評,透過他的吟誦,你感受到了什麼?有什麼建議嗎?

  生:評價。

  (1) 他晃著頭,我感受到柳樹在風中搖擺很美、

  (2) 他的笑得再開心些,就更能體現孩子們放風箏時的興奮心情。

  師:那你能來試著讀一讀嗎?

  生:有感情的吟誦。

  師:誰來給他評一評。

  生:他讀的聲音很響亮,要是把醉春煙讀得慢一些會更好。

  師: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煙這幾個字讀的聲音再拉長一些(師範讀前兩行話)是這樣嗎?

  生:是的。

  師:從老師的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生:我感受到柳樹在飛舞,整座山村到處是霧氣……

  師:誰願意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試讀,同桌比讀、男女賽讀。

  五、賞讀詩文,進入意境。

  師:放古箏樂曲,吟誦古詩,生閉眼想像畫面。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在你的頭腦中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我看見風箏飛得很高,美極了。

  生:我彷彿聽見黃鶯在歌唱。

  生:我聽見小朋友在歡笑。

  生:……

  六、欣賞畫畫,昇華意境。

  1、回放課件,生齊誦詩文。

  2、詩人寫出了我們兒童生活的樂趣,你喜歡這首詩嗎?

  看畫面,練背誦。

  七、拓展作業,張揚個性。

  1、把《村居》這首詩描寫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同學聽。

  2、為古詩配畫。

  3、吟唱詩。

  以上任選一題

  板書:

  村居

  草鶯飛 醉春煙 兒童學

  拂堤楊柳 早春 竟放紙鶯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1、認字、寫字。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圖片、錄音朗誦、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傳說白居易16歲時自江南赴長安應試舉人,拿著自己的詩作去拜訪當時的大名士顧況。顧況看了他的姓名,笑說:“長安米介正貴,在這裡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開白居易的詩作,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不由得讚歎道:“能做出這樣的詩語,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聲大振。這節語文課,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草》(板題)。這是從原詩中擷取的一部分。

  二、範讀課文,學生領會

  師範讀古詩,生認真聽生字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把“枯”和“榮”分別貼在相應圖片的下面,並說出理由。

  ⑶ 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離離”。

  ⑷ 誰知道“歲”是什麼意思?

  ⑸ 指導朗讀。讀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遼闊。

  ⑹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⑴ 你怎麼理解“燒不盡”、“吹又生”?

  ⑵ 指導朗讀,讀出野火的無情、野草的頑強。

  4、配樂誦讀全詩:

  個人讀;

  評價讀;

  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

  (男女生比賽讀。)

  五、指導書寫

  1、認讀“枯、榮、燒”。

  2、練習組詞,並用“光榮”造句。

  3、觀察每個字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講解、示範、指導。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你還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詩作

  七、課堂總結

  (略)。

  第二課時

  一、匯入揭示課題

  1、出示插圖:

  你看到了什麼,用完整、連貫的話說一說。(指名說),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當時看到這一情景又是怎麼說的吧!

  (聽錄音誦讀全詩)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板題,生齊讀課題)

  2、學習生字:

  宿 徐

  3、組詞:

  宿: 住宿 宿舍 宿營

  徐:請姓徐的同學(或認識姓徐的人的同學教大家識記這個字)

  4、你知道課題是什麼意思嗎?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古詩,要把字音讀準。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三、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把字音讀準。

  2、幻燈出示“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蔭”: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圍景色如何?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小組討論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請同學們畫一畫再現新市徐公店吧!

  (生畫畫)

  ⑷ 指導朗讀,生認真體會。

  ⑸ 生練讀、指讀、評價讀。

  3、幻燈出示“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⑴ 生誦讀詩句。

  ⑵ 此時此刻,你眼前又呈現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學生先說一說,再畫一畫,最後讀一讀詩句。)

  4、配樂誦讀全詩,體會感情。

  5、你能把古詩編成一個連貫而完整的小故事嗎?小組合作試一試。

  6、背誦詩句。

  四、指導書寫

  1、認讀: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翹舌音。

  3、同桌互相練習組詞。

  4、用“追逐”造句。

  5、觀察每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6、師講解、示範、指導。

  7、生描紅、臨摹。

  五、課堂總結

  (略)。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有、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2、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帶領學生感悟古詩中的意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準備】

  1、用幻燈片出示2首古詩。

  2、學生配詩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引入

  1、師:學習了前面幾篇課文,和你的所見所感,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2、師: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講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

  認讀生字“古、詩、首”。

  4、指名讀古詩名(題目)。

  比較“春”和“村”的發音。

  二、自學生字、自讀古詩

  1、生自由讀詩:

  師:一邊讀古詩,一邊把生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生字,檢查自學情況:

  師:要來讀一讀嗎?一定要讀準字音。

  ⑴ 區別平、翹舌音:詩、首、處──村、醉、散。

  ⑵ 字形:

  ① 古:十+口; 聞:門+耳

  居:屍+古; 童:立+裡

  ② 詩:訁字旁; 醉:酉字旁; 忙—忄旁

  3、口頭擴詞:

  古( )( )( ) 聲( )( )( )

  多( )( )( ) 處( )( )( )

  知( )( )( ) 忙( )( )( )

  4、同桌抽讀生字。

  三、書寫指導

  1、引導生觀察書寫、掌握要領。

  2、師範寫,生觀察:

  “古”字橫要長而凸。

  “多”要寫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學生寫成一左一右。

  “處”字是半包圍結構,要強調“包住”—把捺拖長。

  “忙”字左邊豎心的“豎”要寫的垂直且稍長。

  四、課外作業

  查詢有關詩人、古詩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欣賞匯入

  1、生看課文插圖,聽師配樂朗誦: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古詩兩首》,願意聽老師先來讀一讀嗎?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那你們也想來讀嗎?

  二、朗讀、體會、理解古詩

  1、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師:要想讀好這兩首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要做到“五不”,還要讀通句子。其次,就是要反覆多讀幾遍,因為古人能用很少的句子,表達很豐富的意思。最後,還要看誰的想象力豐富,一邊讀詩,一邊能在大腦裡作畫!

  2、生自願彙報讀。

  3、生賽讀(同桌賽、小組賽、男女競賽)。

  4、背誦古詩:

  師:一不留神,老師發現有好多同學在熟讀的基礎上,都可以背誦古詩了,來站起來,展示一下。

  5、交流理解、體會:

  師:願意把你們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體會用畫筆畫下來嗎?選擇其中一首作畫。

  間休:在作畫前,我想為大家朗讀一段文字(教材簡說)。

  交流詩畫,展開想象,暢談感受。

  師:誰願意帶著自己的想法和作品一起到前面來,給大家談談你的感受。

  三、完成“課後練習”

  1、生口頭擴詞:

  師:看看誰的詞彙量大,是我們班的“小詞霸”!

  2、動手實踐:

  師:希望利用週末或課餘的時間,同學們回家做一隻風箏,要記住的是,一定要自己參與動手哦!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首、眠”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多、知、忙”。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學生喜愛春天、喜愛大自然之情。

  【重點與難點】

  1、重點:認識字詞、背誦古詩。

  2、難點:理解意境。

  【課前準備】

  有關春天的圖片和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揭題

  1、透過這一單元課文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許多有關春天的知識。誰願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啟用學生對春天的感受,為進一步理解春天作鋪墊。

  2、師:柳綠花紅、鶯歌燕舞、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天不僅我們喜歡,許多古代的詩人也很喜歡,他們還寫下一首首詩讚美春天美麗的景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齊讀。

  學習“古、詩、首”三個字。

  二、學習《春曉》

  出示整首詩。

  1、讀通:

  ⑴師:這首詩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詩人孟浩然寫的。

  (齊讀詩題)

  很多同學都會背這首詩,請大家看拼音,認真讀一讀,呆會兒我們來比賽背詩,看誰能把每個字音背準。

  教學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才能較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自主性。

  ⑵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詩。

  ⑶指名背誦。

  ⑷認記漢字:

  (指名讀準詞──交流識記加橫線字的方法──組詞,猜字義)

  春眠春曉處處聞啼鳥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曉”引入,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讀讀第一句。(也可做做動作幫助理解)

  ⑵請同學們再把這首詩讀一遍,看看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討論學習:

  ①這首詩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鳥、風雨、花)

  ②春天,鳥兒怎樣?你從哪兒知道的?

  (理解“處處”“聞”“啼”)

  播放一段鳥兒鳴叫的錄音。耳聽鳴叫聲,想象鳥兒飛翔的畫面,讀好第二句。

  (體會春天所帶給人的美好、愉悅)

  ③詩中所描寫的花怎樣?

  (理解“知多少”,也可畫畫幫助理解)

  這花與風雨之間有什麼關係?

  花落了這麼多,你有什麼想法?

  (很可惜、很美)

  把你體會的情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

  3、吟誦:

  透過這首詩的學習,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樣的?

  朗讀全詩,背誦。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古、聲、多、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開火車認讀生字。

  2、背誦《春曉》。

  3、出示新課課題《村居》,讀題:

  學習“村、居”兩字,解題。

  二、學習《村居》

  1、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識記生字:

  醉春煙散學忙兒童

  (讀準音──交流生字的識記方法──隨機理解詞義,用“醉、忙”各說一句話)

  3、指名讀全詩。《古詩兩首》

  4、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先認真地讀古詩,看看圖,想想這首詩中又寫了哪些景物?用“──“劃出來。哪些地方讀不懂的用“?”標出。

  兩分鐘後(小組長記時)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討論解決解決。

  5、全班彙報交流:

  ⑴學習第一、二句:

  透過“長、拂堤、醉、春煙”的理解,感悟草、鶯、楊柳的形象。

  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誰能來說一說。

  指導朗讀:

  用輕緩的語氣讀,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學習第三、四句:

  同桌兩個互相說一說,你見過的風箏有哪些?風箏是怎樣放的?

  喚起放風箏的記憶,體味其中的樂趣。

  指導朗讀:

  讀出放風箏的快樂之情。

  6、吟誦全詩。

  三、再現生字。指導寫字“知、忙”

  四、拓展閱讀有關春天的詩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2

  教材分析:

  本課由楊萬里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和杜甫的《絕句》兩首古詩組成。兩首詩均為七言絕句,分別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和讚美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詩句情景交融,詩中形象生動逼真,是古詩中寫景名作。兩詩雖然都是寫景,但手法各異。《絕句》則以樸實自然的語句,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彷彿一幅生機無限的早春圖。教學中應抓住古詩教學的一般規律,圖文對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編寫特點,以讀帶講,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體會詩句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進而受到美和感染,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深切熱愛和讚美。

  教學目標: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並背誦古詩。

  3、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

  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的文化,其中古詩詞就是一個萬紫千紅的百花園,多少文人墨客在這裡揮灑筆墨,留下許多優秀的詩篇。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園,走進南宋詩人楊萬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是一種怎樣的境界,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楊萬里。

  二、初讀古詩理解詩句

  (一)初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注意斷句,讀出古詩的韻律美)課件出示古詩

  3、齊讀

  (二)理解詩句

  1、讀了詩句你看到了什麼?

  2、詩中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畢竟、四時)相機理解前兩句詩的大意

  3、理解後兩句詩的大意。出示圖片說一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樣的感受?(引導學生說出荷葉綠得充滿生機,綠的無邊無際。荷花格外紅豔,紅得另有一種模樣)

  小結:這“無窮的綠”和“別樣的紅”給作者的視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難怪詩人走出淨慈寺就脫口稱讚:“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4、齊讀古詩課件出示

  三、體會詩情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古詩的大致意思。(討論)

  2、體會作者的感情。(引導說出作者是透過對西湖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對朋友的眷戀之情。)

  3、齊誦古詩。(創設情境:同學們就是楊萬里,在送別時讀給你的朋友林子方聽……)

  四、拓展學習

  1、回顧古詩。相機板書:送別詩西湖荷花

  2、小組為單位。上網查閱,自主學習

  3、交流彙報師生互動

  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不但學習了一首新的古詩,還利用網路瞭解到更多的知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善於利用身邊的學習資源,多發現,多查詢,吸收更多的知識,來促進我們的學習。最後讓我們再把這首古詩美美的吟誦一番吧。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絕句》,背誦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絕句》

  1、按自學四步驟讀一讀古詩。

  2、交流自學所得:

  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用什麼辦法記住生字(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字)──擴詞──展示讀,正音。

  三、朗讀感悟

  1、默讀古詩,如果用詩配畫的方式學習古詩,你覺得該畫哪些畫?

  2、交流理解,說理由,教師相機簡筆畫: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引導學生在賞畫、評畫的過程中瞭解詩句的大意。

  3、感悟語言之美:

  再讀古詩,說說詩中的語言又什麼特色?

  如: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學生髮現後再讓學生拓展。

  在語言的比較中,讓學生明白這首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為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

  四、美讀成誦

  1、自讀、小組合作推薦讀。

  2、配樂讀。

  3、背誦。

  五、書寫指導

  書寫剩下的字,強調“含”與“嶺”,一個不要多點,一個不要漏點,重點指導“窗、柳”。

  板書設計: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3

  【優秀教案說明】

  透過《古詩兩首》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沛發揮同學的主體作用,調動同學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最佳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保守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後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同學獨立考慮、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要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同學已知入手,研討未知。強調同學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後)。在兩首詩的教學中,適時地佈置自學環節,鼓勵同學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同學創立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效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同學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沛地讓同學自主學習,自悟,自得。

  第二首古詩相對而言易於理解,區域性同學在學前就有接觸。就本課而言,有學習第一首詩的基礎,所以應發揮這一優勢,調動同學的各種感官,深入詩文的意境,讓同學對古詩詞有昇華理解和再發明的空間。在課堂上,設計了讓同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自學兩首古詩,如說一說、讀一讀、畫一畫。這樣,從同學學習的需求動身,尊重同學的個性差別,激發同學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的興趣,令同學利用各種方式加深了對詩文的理解,更為同學品味詩句意境和理解後的再發明架起了一座橋。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只要體現同學的主體地位,還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學對某些難點會形成不同意見,發生分岐的理解。他們是爭辯會的辯手,討論會的論者,教師則是爭辯會的主席,既要鼓勵同學的獨立見解,又要在重點、難點之處,適時點撥指導,恰當地梳理問題,使同學在從辯到悟的過程中獲得提高。如,第二首詩中“含”的意思在全詩中至關重要,對同學來講,在帶入句中理解時又堪稱難點。在教學中,對“含”字的理解要走幾個回合。“含”的本意是包括,但理解至此只能是本義,教師要協助學在字的本義與詩句意境的融合中加深對“含”的認識。根據圖畫想一想詩人的位置,想一想詩人憑窗眺望的情境,從而昇華對“含”的認識。

  就古詩學習而言,教師還要注意引導同學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象,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的朗讀。如在第一首詩中引情入境,激情朗讀,大體可分五步:第一,自讀自學詩文,初步想象景象;第二,教師配樂範讀,同學感知瀑布的氣勢;第三,同學邊理解邊想象邊朗讀,依據詩句在頭腦中形成畫面,讀出氣勢;第四,欣賞有關廬山瀑布景象的錄影片,詩畫結合,引導同學融入意境;第五,結合影象和理解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發明性的朗誦。

  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還要注意課內外結合,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同學收集、處置資訊的能力。如,課前,讓同學查閱有關李白、杜甫兩位詩人的資料。課後,收集兩位詩人的其他詩篇,使同學由此和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同學資訊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沛發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只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了同學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設計與研討】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同學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願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生深思)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同學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透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瞭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只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聖”。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麼?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遊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聖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麼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

  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藉助字典或聯絡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開啟書,翻到51頁。依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同學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同學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同學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同學的差別,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是說瀑布從三千尺那麼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同學注意聽,和時發現同伴的優點。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彙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並不是真有三千尺那麼高,它是誇張。

  師:那你想怎麼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麼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麼壯觀!自身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同學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同學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裡,詩人為什麼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由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溫故而知新。這裡不但紮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透過運用,使同學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於提高同學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身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同學自身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生:為什麼這裡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同學)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麼“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譽的是,對同學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考慮,解答,不代替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大家怎麼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裡還有發生的意思,所以用同學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發生而後升起。明白了嗎?

  (同學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湧,傾瀉直下。這麼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幹一覽無餘。那麼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身放開聲音讀一讀。

  (同學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放錄影,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同學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後集體背誦)

  師:透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麼《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身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同學自由練讀)

  師:對於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方能用自身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同學,讓同學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同學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彙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助?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同學)可以這麼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隻。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假如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麼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隻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閒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視窗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隻。

  師:(讚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麼?

  生:(搶著答)包括!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同學,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彙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隻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麼讀呢?你們試一試。

  (同學自由練讀)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讚許地)好啊!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同學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實物投影展示一同學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同學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深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裡。

  師:幹什麼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假如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麼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麼是畫不出來的呢?(同學們深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件(課文插圖,錄音),學生自帶水彩筆,做風箏的材料(棍子、彩薄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1、學了前面幾篇課文,你覺得春天是怎樣的?

  (指名說)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下面我們學習第一首古詩,誰能讀準?

  (板書:春曉,指導讀準“春”的讀音)

  二、初讀感知

  1、老師範讀。

  2、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分小組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4、誰勇敢地站起來讀給家長聽聽?

  (可多請幾位學生讀)

  三、再讀感悟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⑴ 你看到了什麼?

  (指名說)

  ⑵ 詩中哪裡講了鳥?讀給大家聽聽。

  (處處聞啼鳥)

  ⑶ 同學們,瞧(師指畫面:動畫演示鳥飛,鳥叫),你想說什麼?

  (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說)

  ⑷ 哪裡講了花?

  (學生讀出:花落知多少?)課件演示花落地的過程。

  ⑸ 學到這裡,一個疑問難住了老師:花怎麼頑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請小朋友讀讀整首詩,用一句詩來告訴我。

  (夜來風雨聲)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風吹雨打的原因。

  2、這麼美的畫面,大家一定很喜歡吧!那該怎樣讀這首詩呢?

  3、指導朗讀。

  四、讀詩想畫面,指導背誦

  1、把眼睛閉上,聽老師讀古詩,你的眼前浮現出什麼?

  2、指導背誦。

  五、擴充套件活動

  這麼美麗的畫面,拿出你們手中七彩的筆,畫出七彩的春天吧!

  第二課時

  一、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隻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雲外飄,

  可惜繩子栓住腰。

  2、這是什麼?

  (指名說)

  3、大家經常放風箏嗎?覺得有趣嗎?

  (指名說)

  二、揭題

  1、出示課件(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夥伴正玩得帶勁呢!

  2、詩人把他們寫進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三、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四、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

  (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

  (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

  五、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彷彿看到了什麼。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六、擴充套件活動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製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學習《望廬山瀑布》

  二、檢查“預習”,作者簡介

  (一)透過“預習”,你知道了什麼是唐詩。

  (二)預習中哪些詩句讀懂了,哪些還沒讀懂,並劃下來。

  三、讀《望廬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讀準:

  廬l*紫z!川chu1n

  四、出示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理解詩意

  (一)提問:這首唐詩是誰寫的?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知詩人。

  (二)“望廬山瀑布”是什麼意思?

  查字典“望”當什麼講?

  “望”與“看”的區別是什麼?

  “望廬山瀑布”就是遠看廬山的瀑布。

  分別查出“廬山”和“瀑布”的意思。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他在遊廬山時觀賞了瀑布,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二步:解詩題。

  (三)讀一讀古詩,弄懂詩句的意思。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三步:明詩意。

  逐詞逐句理解全詩,指導看圖。

  1.日照香爐生紫煙

  “日”、“香爐”、“紫煙”各指什麼?

  “生”是什麼意思?讓學生加以理解。

  日:太陽。香爐:香爐峰。紫煙:紫色的煙雲。生:升騰起(變成了)。

  太陽照射在香爐峰,高高的香爐峰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雲。

  2.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看”一詞說明作者站在哪兒觀察瀑布?

  離瀑布較遠。因為瀑布高大,遙看才能觀其全貌。

  “掛”、“前”、“川”各是什麼意思?放在一塊兒是什麼意思?

  掛:懸掛。前:前面。川:河流。

  掛前川:指瀑布遠看就像懸掛在山峰前面的一條大河流。

  遠遠望去,瀑布就像一條懸掛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3.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水流快、山勢陡。

  真有三千尺嗎?這是一種什麼修辭手法?

  (誇張手法)

  長長的水流,飛快地從山上直瀉而下。

  4.疑是銀河落九天

  “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稱為九天。詩裡形容極高的天空。

  “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

  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疑:懷疑。

  真讓人懷疑是天上的銀河流到了人間。

  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示無餘。

  5.讓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講一講它的意思。

  (四)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這是學習古詩的第四步:悟詩情。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教師要給學生範讀,要讀出語氣、感情。

  (六)學習有關的生字,教師重點指導。

  “廬”和“爐”是同音字,要區別字形,會應用。

  “紫”和“川”的讀音要讀正。

  在學習生字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已去分析、去記憶,培養自學能力。

  五、小結

  (一)你認為這首詩寫得好嗎?好在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麼?

  (二)出示掛圖,說說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察瀑布的?觀察的順序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出來的?

  (三)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細緻?

  “日照”與“紫煙”的因果關係?

  “飛流”、“直下”對流速水勢的觀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對瀑布的長、大、高的觀察。

  除觀察仔細、細緻外,本詩還有什麼特點?

  豐富奇特的聯想,如“掛前川”,“疑是銀河落九天”。

  本詩的寫作特點:觀察細緻有序,聯想豐富。

  學習古詩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讀、查、究、誦、賞。

  六、佈置作業

  背誦、默寫古詩。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文的意思。

【《古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