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

  總結在一個時期、一個年度、一個階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如何把總結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一歷史教學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

  新課程走過第一學段了,回顧翻過的一頁,有很多感觸和反思,現在圍繞這一學段有關的教學活動從以下七個方面做一簡要的小結。

  一、教材、教輔使用情況:

  1、教材:採用的是嶽麓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本教材一改以往按照章節體通史的形式編寫,而是按照“模組”加“專題”的形式(即模組單元體專題型)編寫。打破了傳統的時間順序和空間範圍,圍繞某一主題,採取縱向跳躍、橫向擷取剖面的方法,選取一些典型的歷史事實,進行更加深入的闡述和更具示範性的探究。其特點是內容精煉,跳躍性強,思維層次高,適合探究性教學的開展。從而給教學組織和實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

  2、教輔:採用的是中國海洋出版社高中新課標全程學習方略《世紀金榜》該教輔每一單元由單元整體感知、課程標準解讀、基礎知識梳理、主幹網路、要點歸納透析、素能綜合訓練、情境探究討論、課外知識拓展八個板塊構成,凸顯新課標精神。

  二、教學情況:

  1、從教師教的方面來看:由於教材本身內容豐富,學術性強,且採用模組這一新的編寫方式,還出現大量新知識,因而解讀及處理難度相當大,故造成課時與教學任務重的矛盾極為突出,這種狀況制約著重“過程與方法”這一新課標重要教學目標的實現;這種狀況又使所有的探究變得非常空洞而困難,課外探究更顯奢侈。所以如何理解新課程標準及如何把握教學深度廣度?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對課本知識進行有機、合理的整合?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所在。

  2、從學生學的方面來看:高一年學生歷史基礎知識普遍較為薄弱,學生對不少初中本該掌握的常識往往是“茫然無所知”,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也不當,再加上對歷史科固有的輕視態度,諸多因素都制約著學生的高中階段的學習。許多學生感覺學習歷史有困難,不知識怎樣記憶史實,再加上政治制度史本身內容的抽象枯燥,也加大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

  針對學生的這些情況,我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夯實基礎知識,採用問題教學法,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確保師生共建生態課堂,和諧課堂。

  三、問卷情況:

  本學段年段進行一次新課程教學情況學生問卷調查,其中涉及20個問題,具體的不再一一闡述,總體來說學生對我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效果持肯定態度。

  四、試卷情況:

  第一學段測試由學校備課組命題,試卷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選擇題,佔54分,重點考察學生對基礎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部分材料題,佔46分,側重考察學生運用知識、解讀材料、知識遷移、文字表達等能力;第三部分為附加題,佔15分,主要檢測學生感悟歷史的能力。試題較好地貫徹新課標的三維目標。

  五、成績分佈:(不含附加題)

  高一(1)班:

  到考人數99

  —10089

  —8079

  —7069

  —6059

  —5049

  分以下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5705181910564.973.78.88818

  高一(2)班:

  到考人數99

  —10089

  —8079

  —7069

  —6059

  —5049

  分以下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5839141410867.16920.79636

  高一(3)班:

  到考人數99

  —10089

  —8079

  —7069

  —6059

  —5049

  分以下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58171614119xx.465.513.89429

  高一(4)班:

  到考人數99

  —10089

  —8079

  —7069

  —6059

  —5049

  分以下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5811223146271.486.222.49437

  高一(5)班:

  到考人數99

  —10089

  —8079

  —7069

  —6059

  —5049

  分以下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

  5816151813565.56912.19438

  六、答題情況:

  (一)選擇題平均得40分,學生失分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基礎知識沒很好地掌握:選擇題絕大多數都是對基礎知識的考察,但由於學生對歷史不重視,沒去落實掌握,導致失分。

  2、對知識不理解或一知半解,造成大面積失分:這類知識在課本里還是在課堂上都是很顯性的重點,況且在教輔中也做過類似的題目,但在試卷中換了一幅新面孔,換了一種題法,有些學生懵了,不知題目所云,就糊亂選做答。

  3、沒能很好地理解題意,不知解讀關鍵詞:題目考察的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內容、實質、影響、作用等,學生對題中的關鍵詞不加理會,導致出錯。

  4、沒有養成良好的審題、讀題習慣:看題不認真,題乾和題枝沒看清楚,急於做答。這種本該拿到的分數卻造成失分,實為可惜。

  (二)材料題平均得27分,學生失分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不會看材料,更不知從何下手解答。

  2、不會結合題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資訊。

  3、缺乏知識遷移能力,不知將材料所提供的資訊和已學過的課本知識相結合,缺乏整合知識的能力。

  4、答題語言不規範。

  七、改進辦法:

  針對教學任務緊,學生基礎薄弱的實際,今後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1、課前要求學生結合教輔中的填空題做好預習工作。

  2、課堂上多從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出發,設定問題,分層教學,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動起來,同時要注意對基礎知識的落實,強調學生做好。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2

  我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新教師,自從20xx年8月參加工作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關懷下,在歷史教研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傳,幫,帶”幫助下,我的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專業也得到了成長。這學期我擔任高一3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

  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情況總結:

  一、教學情況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不易接受。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

  一方面,學生初中不重視歷史學習,而且考試是開卷考試,學生的歷史基礎相對較弱,到了高中學生還有些不適應,初中的觀念加上高中課程很多以及重理輕文觀念的影響,想學生投入學歷史的確有些難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講得太深,較多同學接受不了,所以說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較少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有時不太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經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認認真真地備課,鑽研教材和教法。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羅馬法的起源》的時候,這課的主題是“羅馬法”,概念抽象深奧難懂且枯燥,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故事性的法律案例,讓學生當回法官來審理案件,隨著學生審理同一個案件或新案件所依據的法律,進而闡述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以此來推動課堂教學。當講課之前,我拿出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也特別用功,所以這堂課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如果沒有認真備課,課堂氣氛就很沉悶,教學效果也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業餘時間,看一些有關師德方面的書,拓寬自己的業餘知識。在教學中,我不僅要教學生會學,還要教學生學會做人。給學生愛和鼓勵,讓學生在愛的沐浴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況

  本學期還有一項最大的挑戰期末考試。為此,本人和全體學生進行了共同努力,加強複習引考工作,並有針對性進行個別輔導,指導學生在最後階段的全力衝刺,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本人深知“學習無止境”,教學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後的歷史教學中,本人將繼續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更多的積累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以更好的適應未來的挑戰。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3

  我作為一名高一歷史新教師,自從20xx年9月進入淮濱二高工作以來,在學校領導和年級組的大力關懷下,在歷史教研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指導幫助下,我的教學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專業得到成長。堅持做到遵紀守法,愛崗敬業,關心集體,團結同志,關心愛護學生。

  這學期(文理分科後)我擔任高一3個文科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由於教學經驗尚淺,我始終堅持認真學習教育理論,不斷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成績,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受,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情況: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不易接受。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逐漸認識到:

  一方面,學生初中不重視歷史學習,而且考試是開卷考試,學生的歷史基礎相對較弱,到了高中學生還有些不適應,初中的觀念加上高中課程很多以及重理輕文觀念的影響,想學生投入學歷史的確有些難度;另一方面,有些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講得太深,較多同學接受不了,所以說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較少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有時不太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教材,備學生,又要備教法。本學期以來,我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教學方面。特別是鑽研業務和備課佔了大部分的時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上好一堂課,沒有備好課是不行的。備課時我能夠認真鑽研教材、教師用書 、課程標準,虛心向同教研組的老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一節課,我經常上網查閱相關資料,反覆觀看教學錄影,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時常和同組有經驗的老教師研究教學環節。

  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業餘時間,看一些有關師德方面的書,拓寬自己的業餘知識。

  在教學中,我不僅要教學生會學,還要教學生學會做人。先成才,後成人。給學生愛和鼓勵,讓學生在愛的沐浴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步步提高。

  二、教研情況:

  本人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教研活動,在本學期主動和前輩學習,各盡所能,共同探討新教材。本人堅持聽課並做好記錄,寫好教案。積極參加學校為新教師組織的培訓活動,並且積極參與名師公開課的學習,收穫不少。在向本學科及其它學科和班主任的請教中鑽研教學方法,學生學法,教學管理,教學組織等等,這些都對於教學工作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平時還注意在網上搜尋與教學相關的資料課件,聽網路課程,努力充實課堂。在給學生講解練習之前先就自己不是很明白的問題向組內老師請教或上網查資料解決,就知識,方法,技巧,思維等給學生予以指導。

  最後,本學期還有一項最大的挑戰——期末考試。為此,本人和全體學生進行了共同努力,加強複習引考工作,並有針對性進行個別輔導,指導學生在最後階段的全力衝刺,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學海無涯,學無止境。特別是作為一名新進教師,更應該努力學習,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質和教學水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以身作則,樹立榜樣。這是我近一學期來的最大感受。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4

  一學年來,在校長室和教務處、教研室的領導下,歷史教研組根據學校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提出的基本要求認真制訂教研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並積極開展教學、教研活動。我們堅持落實學校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依據大綱、活用教材、落實雙基、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揚學校教學工作"嚴、實、勤、活"的特點。按照新大綱、新教材的教育和教學基本要求,在抓好傳統常規教學的同時,藉助現代教育資訊科技,積極參與現代教育科研實驗,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具體工作如下:

  一、加強新大綱新教材的學習和研究,落實新的課程計劃

  開學伊始,教研組立即組織教師開展新大綱新教材的學習和研究,學習瞭解高中歷史新舊教學大綱和新舊教材的差異,明確新高中教材改革的方向與重點。具體表現在教學大綱的組成、教學目標的分解、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更新、教材表述方式的轉變、研究性學習的開展等五大方面。透過學習,使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觀、課程觀、評價觀得到轉變,更好地更新歷史學科知識,建立多元化的知識結構,努力使自己成為具有新型教學理念和知識結構的創新型教師,成為課程教材的建構者和改革者。

  二、加強教學計劃管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研組在組織教師開展新大綱新教材的學習和研究基礎上,根據高一、高三年級新舊教材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及早制訂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表。堅持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高一級備課組堅持每週一次集體備課活動,以老帶新,認真鑽研教材,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切實做到"三備、四定、五統一";教師能按學校要求規範地寫好教案,以備講課及檢查之用;作業佈置有針對性,能按照學校要求進行批改,及時檢查和講評;認真做好高中畢業會考複習工作,編寫專題練習進行強化訓練,鞏固落實所學知識。高三歷史科能根據本屆學生的特點,課堂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和重難點的突破,編寫具有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單元練習和綜合練習進行強化訓練,及時查漏補缺,鞏固落實所學知識;積極參與綜合科備課活動,研究和協調教學、命題、訓練各項工作;及早編寫綜合科一、二輪練習,做到高、中、低檔題合理搭配,全中有重點,實中有新意,以確保各輪訓練的效率和質量。

  三、以教帶研,以研促教,相得益彰

  一年來,課題組教師針對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內容進行課題研究的分工和協作,認真選擇實驗研究的教學內容,透過集體備課,制訂課堂教學設計方案,製作課堂教學課件,精心上好每一節實驗課。我組教師在備課、教案、學生作業等專項檢查中受到檢查組領導的高度評價我組的網路應用在學校堪稱一流水平,不僅體現在網路的製作技能上,在網路的內容上也是詳盡、豐富。李科明,王偉元老師,對歷史學科,網路傾注了大量的心血,能做到每週更新內容,並能根據發生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及時更換。

  四、深入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活動

  下半學期,教研組根據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要求,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和研討,確定本學年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具體做法、進度計劃和工作分工,做到有計劃、有時間、有地點、有內容,高效有序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一是開設研究性學習專題講座指導學生開展活動;二是從學校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師生合作,確定研究性活動課題,組織課題組,制定實施計劃;三是定時、定點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進展情況,幫助學生解決活動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如指導學生學會從網路或其它媒體蒐集有關研究課題方面的文字、圖片、資料等資料;學會進行社會調查、訪問;學會使用計算機整理蒐集、觀測到的資料,繪製各種統計圖表進行說理、析事,撰寫研究性學習小論文;學會使用計算機軟體工具製作簡單網頁或自己動手製作歷史模型等。

  五、教研組主要成果

  本年度,在我組李科明和王偉元老師的帶動下大部分老師學會了課件的製作。

  在課題方面,我校歷史教師一起進行了”探究性學習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課題的實踐。取得了交好的成績。在其它方面歷史組教師也一樣和它組教師一起為桃溪中學作出了貢獻。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5

  隨著新課改的展開和新課程的實施,原先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範圍和過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的課堂教學的要求和實施也必然隨之發生改變。透過教學實踐和實地調查,現就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實施策略談一些認識。

  第一、問題。

  1、初高中歷史教育現狀和知識的銜接問題。

  新課程的編寫採用了專題的形式。而這應建立在學生掌握通史的基礎之上。

  2、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問題。

  新課標在教學過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

  (1)新課標要求教學的知識應注重實用性。歷史教學主要是為了傳授歷史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為現實服務(學生個人修養的培養和對歷史的借鑑);

  (2)教學過程中以學為主,真正做到“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活動中採用探究式教學,引導好學生自主學習。還要注意將課程內容的實用性與不可迴避的高考應試教學的關係處理好;

  (3)講究把教學延伸到課外。課本的知識容量有限,很多現實有用的知識課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沒有涉及,教師必須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環境和提供自學所需用資料的介紹。如此這樣,在具體的教學操作中如何才能更好的去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呢?確實是個難題。

  3、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問題。

  因為新課程採用專題的形式編寫教材,所以專題內知識的完整性和本專題知識與其他專題的聯絡問題,都很難把握。而知識的系統性不強,要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並培養能力就不得不進行必要的補充,課時就顯得嚴重不足。

  4、高考方案問題: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新課程一方面主張實行學分制,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要求學生在高考中以成績論成敗,這無異於“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只要有高考壓力的存在,探究、創新、自主精神等等不在成績中明確反映的內容是不會被重視的,實施新課程的理想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

  第二、實施策略。

  (1)、要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創新思維、更新觀念是適應新課改的前提

  觀念的更新是一切創新手段實施的根本。沒有新理念、新定位、新角色,只有新課標、新教材、新知識,還是舊課程,沒有新成效。為此,應該重點轉變三個方面觀念:一是轉變對新課程的認識,即用新思維、新方法,不能守著舊框框、老套套;二是轉變自身角色,由傳授者變為啟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由師道尊嚴的“師長”變為與學生平等的“談話人”,精心營造民主與平等的新型角色關係,促使學生主動、創造性地參與教學;三是轉變對課堂教學的認識,即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歷史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也能充分發展,把歷史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2)、要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理念。

  新課程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樹立民主平等的師生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顧自己唱獨角戲,因為:一是學生一直處於聽者、被動的地位,沒有思考、參與的機會。二是學生一課聽到底,即使有興趣,也未免有疲勞之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學生聽課情緒和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聽課狀況,察言觀色,因勢利導。在備課時,要心中有數。準備的問題要具有針對性,並讓學生

  積極參與。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檢查了自己的教學效果,同時得到了學生對知識的反饋,也有利於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透過實踐,可見這樣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合理的巧用、妙用,能使課堂教學藝術更加多彩,有畫龍點睛、回味無窮之作用,讓學生淡化緊張疲勞,在愉快、歡笑觀念和習慣的轉變。重結果輕過程,只看考試分數,忽視學生對學習過程中的豐富感受和體驗,將不利於激勵和引導學生健康發展。過程評價可以體現在課堂討論、劇情表演、主題辯論、學生問答、提綱展示、課堂演講、社團活動、社會調查和社會考察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評價的及時性將給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添注了積極動力,非常有益於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效能。

  (3)增強教學的互動性

  這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又一重要體現。互動包括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需要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增強溝通交流。能實現教學相長的良性迴圈,培養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有力地推動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於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需要新的評價。拓展評價標準,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4)強化德育、全面發展是貫徹新課改教學的目標歷史新課標明確提出: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在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質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適時地結合教學內容,藉助各種手段“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愛國、愛社會主義等德育及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包括意志、理想、人格,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培養,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道德、知識等綜合素質,真正發揮歷史學科在學生全面教育中應有的、潛在的積極作用,讓學生學會立品、做人、做事。

  (5)、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面對新課程,歷史教師要以“博”、“精”作為自己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歷史教學改革和當今新形勢的基本要求和目標。一要擁有廣博的知識。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學科專業知識,否則是不可能教好該學科課程的。為了激發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興趣,拓展學生對本學科的更深刻、更廣泛的認識,教師還應對本學科的發展史及其發展的前沿知識有一定的瞭解。除了紮實的專業知識外,還要有較為廣博的文化知識,尤其是地理學和文學。二要掌握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歷史學是一門綜合性極強,涉及內容極廣,跨度極大的學科。

  而新課程的標準裡面的模組幾乎都是以專題的形式出現,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很難把這些知識傳遞給學生。借用多媒體則可以做到這一點。多媒體可以將文字、影象、動畫、影片等多種資訊組織起來,可以激發興趣,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閱讀、分析、運用的能力;也便於透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已提出問題。

  因此,要改變以往手抄式備課為電子備課。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應該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在大力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同時繼續挖掘和發揮傳統教學方法的積極作用,實現現代資訊科技與傳統教學手段的互動滲透和互相補充。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新教學觀念,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不斷反思,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有看清問題,才能堅定前進的方向,才知道該怎麼做。我們只能在充滿矛盾的現實中尋找出路,用智慧去化解難題,用機智去逾越障礙,用改革去實現目標!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6

  一、期中考試成績分析:突出成績的升降,淡化成績的優劣

  我們班在前半學期,在各個方面都有了不小的進步,老師們、學校領導都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表揚,我也感到我們班的同學都是可造之才,有很大的潛力。大多同學沒有辜負我們老師的期望,學習成績一樣有了較大提高。你們給了我們最好的鼓勵和配合,我代表我們班的全體老師向你們表示感謝,同時也代表老師們再送給同學們一句心裡話,同學們你們的進步就是老師最大的快樂。

  班級總體成績:

  我們班文綜有了較大幅度提升,但理綜較差,只要我們刻苦努力,會全面進步的。大多同學能努力學習,但也有部分同學在我們全班師生團結一致,全力以赴,為你們將來的前途命運而拼搏,為我們班的集體榮譽而拼搏的大形勢下,思想跟不上,行動跟不上,仍然處於麻木狀態,精力不集中,方法不對頭,態度欠積極,學習不主動,行動很遲緩,甚至違犯學校規定,不思進取混日子。

  二、個別同時期中成績退步分析。

  1、平時沒有養成細緻認真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答題粗心大意、馬馬虎虎,導致很多題目會做卻被扣分甚至沒有做對。

  2、準備不充分。毛主席說,不打無準備之仗。言外之意,無準備之仗很難打贏,一些卻沒有按照這句至理名言行事,導致這次考試吃了虧。

  3、沒有解決好興趣與課程學習的矛盾。自己有很多興趣,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明白的人,當然不應該同機器一樣,讓自己的興趣被平白無故抹煞,那樣不僅悲慘而且無知,但是,如果因為自己的興趣嚴重耽擱了學習就不好了,不僅不好,有時候真的是得不償失。

  綜上,同學們應平時鍛鍊自己,強迫自己養成細緻認真的習慣;把課堂學習放在學習的中心地位,並學有餘力地積極發展興趣愛好;考試前做好充分準備,打一場酣暢淋漓、悲壯徹底、問心無愧的戰役。

  三、下階段奮鬥目標:

  我們要開展“自我超越,苦學快進,爭創強班”活動,肯定成績,正視差距,團結一致,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熱情,更實的措施,更好的班風,更硬的學風,確保我們班學習成績持續快速提高,實現爭創強班的奮鬥目標。

  1、人生的理想信念自身的意志毅力學習的目標計劃學習的方法策略常規的紮實落實班主任任課老師班幹部和全體同學都要對照比較努力趕超

  2、學真東西、下大力氣只有挑戰極限,才能不斷超越自我,不是盡力而為,而是全力以赴。解決了思想問題,有了幹勁,關鍵是措施和方法,班級集體的措施,個人的措施,每個人的目標計劃和落實至關重要。

  3、敢於爭先進創強班苦學快進,爭創強班,必須思想積極,態度主動,計劃到位,方法最佳化,行為紮實高效。

  4、全體努力,不讓一個掉隊要爭創強班,必須繼續保持領先的速度,才能達到強班的位次,作為班主任要更加研究班級管理的思路、措施和紮實到位的管理,作為教師要進一步加強業務研究,在課前下足工夫,在課上講究方法,在課後加強知道,批改和自主學習的佈置要求和督察。作為全體同學,要向進步的同學學習,我們這55名同學,是好樣的。我們班全體同學要敢於下大決心,定實措施,下大力氣,不怕吃苦,超越自我,挑戰極限。我們挑戰極限,超越自我,爭先進位,爭創強班,一定要實現我們的奮鬥目標。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7

  這一學期,我擔任了高一年一至六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兼任高一歷史備課組組長,因為是初始年段和課改年段,深感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鬆懈。正是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使我順利完成了本學期的工作任務。現歸納總結如下。

  一、理論學習和教學研究

  根據本人所從事的具體教學工作和自己的實際,這學期我認真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文章,不斷變革自己的思想觀念,用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來武裝自己。

  首先,為打破自己原有的舊的思想觀念,轉變自己的心智模式,學會用系統思考的方法來指導具體的工作。透過不斷的修煉,我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我在教學中不僅僅只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更關心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不僅僅本學科的成績,更關注學生的整體、全面的發展。

  其次,認真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水平。本學期我深入學習了《歷史新課程標準》,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最後,積極學習探究式教學的有關理論和實踐探究式教學的理念。這一學期我認真的聽了學校各科老師的公開課,虛心學習他們的長處;同時,我還利用其他時間積極學習與探究式教學相關的理論,透過這一學期的學習,我對探究式教學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學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紮實做好與教學有關的各項常規工作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學期之初,我就認真研究高一歷史的教材,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編排,並和學科的教師商量,共同制定了較為科學的教學計劃。在實際的教學中我認真落實教學計劃,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計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使計劃達到更加的完善。

  2、認真備課,力爭上好每一節課。備課不僅是備教材,認真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備學法和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同時經常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談話,增強其學習的動力和學習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引到學生形成科學的解題方法。我總是在課堂上極力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課堂上來,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5、認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如上好公開課,定期檢查學生的作業,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等等。

  三、其它工作方面:

  在學校科協工作方面,由於不是正式編制內,所以我儘自己之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科普畫報的徵訂與張貼宣傳、科技室的初步建立等。

  總結工作的目的在於提取經驗教訓,促進後來工作能力和效果的提升,當然,更多的成就感和價值感必須在工作實踐中去體驗。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8

  一、在高中歷史新課程學習實踐過程中推動教師的發展與教學理念的轉變

  1、在學習實踐中的發展

  自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積極參加省、市、區各級各類新課程培訓,撰寫學習筆記和總結。透過學習培訓,歷史教師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和素養有明顯提高。同時學校和歷史教研組利用校本培訓、公開課、集體備課討論、自主學習、校際之間的交流研討等形式組織歷史教師進一步學習新課程目標、理念、教學要求。透過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實踐中提高,我的新課程教育教學理念,歷史課堂教學能力,專業素養都有很大提高和發展。

  2、歷史教師新課程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理念的轉變和實踐

  新課程改革首先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高中歷史新課程闡明瞭課程的六個方面的理念,指明瞭課改的方向和要求。在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我在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努力用新理念指導教學:堅持“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意識;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諧、民主化的課堂是新課程教學成功的基礎;良性的、多元化的、以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學評價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歷史教學的主體功能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教學中運用多樣化手段和方法,力求三維目標的統一;注重教學反思。教師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同程度地在教學當中加以運用,初步形成了師生互動、合作探究、歷史感悟、情景體驗、學生主體、師生平等、民主和諧等為特點的新型課堂教學氛圍。

  二、課程教學實踐

  1、以集體備課和課程整合實現課堂教學設計的最佳化

  面對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材,習慣於傳統教材和課堂的我,起初是惶恐不安的。設計一堂什麼樣的課才能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現實而迫切的問題。備感困惑的我和教研組其他老師在集體備課時商量討論,互相發現優點和不足,共同設計課堂教學。集體的智慧優化了課堂教學設計,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進者,推動了新課程課堂教學發展。

  2、努力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最佳化歷史課堂教學

  在新課程歷史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努力貫徹新課程教學理念,打造精品課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拓展學生的發展空間、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拋棄舊的課堂教學模式,大膽創新,形成個性化教學。教學中努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不再把傳遞書本知識作為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而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學生“學”上,使學生“學會學習”。以教材為載體,讓他們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學到更廣泛的知識,掌握更科學的方法,培養能力,增長才幹。在教學中更多地運用雙向互動的教學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使教學活動更多地體現民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9

  本學期我擔任了高一的歷史任課教師,我們學校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加之珠海市歷史科目是不記錄中考成績的科目,而只是參考科目,學生對歷史的重視度不夠,基礎不好。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編排是專題式的,要求學生有比較好的歷史基礎。現在是高中的第二個學期,學生已經習慣了專題式的教材編排。某些同學對歷史學科的重視度也在增加。針對學生的情況,我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本學期我認為自己在歷史教學方面做的好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主張快樂教學。

  歷史課絕不是聽故事的課,但是在課堂中適當的補充一些歷史故事,或者鼓勵學生講出自己所瞭解的相關的歷史故事可以讓歷史課堂更具活力。班上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不是很好,但是也有一些對歷史特別感興趣的學生,課外看了很多和歷史有關的書籍。對這部分學生加以引導,就會在班級中起到很好的榜樣和帶動作用。上開學初有一個學生在歷史課上非常活躍,他在課上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歷史史實,尤其是世界史方面的知識瞭解很準確細緻。我也藉機給了他一個“歷史小王子”的稱號,在之後的歷史課上勇於表現自我的學生就增加了不少。在歷史課上透過分享式的教學增加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起,也讓課堂快樂有活力。

  二、對學生“低起點,高要求”,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鞏固。

  本學期還未分文理科,所以歷史學習的最重要目標仍然是抓基礎。基礎知識反覆鞏固和練習,加強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理解,提高其運用知識的能力。對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都要高要求。在課堂中儘量關注每一個學生,對於基礎差的學生透過談話,和設定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子”,增強其歷史學習的信心。

  三、注重學生搭建歷史知識網路的能力。

  在學期學習前就引導學生閱讀書本的目錄,瞭解本學期學習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的框架。在每個單元學習之前都會花一些時間指導學生構建本單元的知識框架。在每節課和每個單元結束時,由學生自己總結所學內容包括幾方面,相互之間有何關係。培養學生“大歷史”的意識。

  四、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這個學期聽了北大招生辦主任秦春華在我校舉辦的講座中講到,如今中國的中學教育不重視情感教育,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導致校園暴力事件頻有發生。這更加堅定了我在歷史課上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觀培養的心。

  五、抓緊時間為自己“充電”,多看書,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歷史有客觀性和主觀性雙重屬性。優秀的歷史課堂應該傳達有深度的歷史思想,要達到這個高度,要依靠老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的熱情和教學經驗。我現在是熱情有餘,所以這個學期主要從後兩個方面去努力,本學期看了《民主的細節》、《中國近代史綱要》風書籍,每週都去聽一堂優秀歷史教師的課,每週參加歷史組的教學活動,向有經驗的前輩們學習。

  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加強的地方有:

  1、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穫,做到因材施教。在課後,應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2、豐富歷史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教的再好,都不如學生自己掌握學習方法,主動學習的知識來的可靠。本學期是以此為目標的,但是做的還不夠,還需繼續努力。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0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在實行新課改後,高一年級的歷史課堂教學要達到怎樣的教學目標、完成哪些教學任務呢?我們認為關鍵在於擺正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問題。在新課程的教學大綱中,有許多教學內容,包括我們以前認定的重點主幹知識,現在都被冠以“瞭解”、“知道”、“感受”、“課外閱讀”等要求,一些章節的教學目標中還有“要求全體學生掌握”、“大部分學生掌握和少數學有餘力的學生掌握”的層次性教學目標。

  因此,課堂教學目標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據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及實際的教學時間來確定課堂教學的具體目標。如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瞭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其次注意到“簡述”和“瞭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瞭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後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

  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透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這樣的目標定位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能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而事實上高一學生由於學習水平、學習時間、學習目的的限制,不願意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地把握高一歷史課堂教學的目標定位,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轉換問題情境,將問題進行類化

  這是實現知識遷移的關鍵。問題情境是問題的呈現方式。一個問題的呈現方式與構建的認知結構越接近,就越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問題情境的轉換。

  1、對問題進行“變式”。“變式”是對問題的變換樣式,“變式”的目的是轉換問題的呈現情境和樣式,以使其與學生所構建的認知結構相接近,為知識的遷移和問題的解決做準備。如,20—年高考文科綜合試題長城題中的一問:“魏晉時期河西地區的繁榮與西漢以來對西北的長期開拓有密切關係,請參照材料(略)和所學知識分析漢長城如何促進了西北地區的發展。”

  這裡面的“所學知識”即是在平時學習中的書本上的知識,但是在教科書中卻沒有關於魏晉時期經營河西地區的內容,也沒有關於漢長城促進河西地區經濟發展的內容,這樣,本題便無法納入所建立的知識結構中。

  因此,需要將本題的呈現情境進行轉換,以接近或適應所構建的知識結構的情境。如,根據材料所知修築長城是西漢開拓河西地區(西北地區)的一個舉措,代表了西漢經營西北地區的努力和活動,因此可以將此題變換為“分析西漢、東漢為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發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響”,便可將該題納入到所構建的知識結構中了,可以順利地遷移“西漢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入侵、設定西域都護、使者校尉”等內容進行分析和回答。

  2、依據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將問題進行“類化”。“類化”是指將問題納入相應的同類知識結構中,並從這個結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的過程。在轉換問題的情境後,根據轉換後的問題與認知結構間的共同因素和聯絡,將問題與知識結構、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相“連結”,利用所構建的知識結構去“類化”這個新問題。如上題,問題的情境進行轉化後,便將該題“類化”到學生已構建的關於“西漢處理民族關係的舉措和意義”的認知結構中,在這個結構中易於找到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普及高中教育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連結”;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

  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訊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總之,新教材教學中,我們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不斷更新。我們在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同時,也加強了集體備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1

  高一新課程教學,它是一次從教育理念到教學實踐的全面改革與創新,也是一次充滿智慧的挑戰。經過教學實踐,感到既有成功與喜悅又有許多問題與困惑。

  一、成功與喜悅

  一學期的教學實踐,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加深刻的教學感觸。

  (1)應以課程標準為依託,轉變課程理念,明確教學內容目標性。課程標準為教學依據的思想,凸顯公民教育的宗旨。集中反映了國家在歷史新課改中的政策與發展方向,體現了國家對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的基本要求。它有別於過去教學大綱時代片面注重和追求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專業性,教師只有透過對課程標準的認真學習、耐心研磨,才能理解解課程的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以及課程的內容標準、實施建議等內容制定的初衷,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材,指導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從而進一步全面提高全體國民素質。

  新課改要求教師做課程的開發者,在“一綱多本”的時代,如何在課標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具體內容處理教材,是課改中教學創新的起始點。

  在學習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首先明確本課學習內容要點是:“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瞭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

  其次注意到“簡述”和“瞭解”這兩個不同能力層次目標要求,進而明確“簡述”的是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瞭解”的是“多極化趨勢”既“發展”又“曲折”的特點,最後根據上下節的課標內容,把本節的時段確定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開本節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學習探討。在處理簡述四種政治力量的興起是有主次、輕重之分的,歐共體、日本、中國是本課的重點,不結盟運動則相對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講的;而簡述部分則可由學生根據教材和所學的知識自主學習。對歐共體和日本興起的原因可透過合作學習、共同討論得以完成。對“瞭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這一教學難點的完成,教師可以用講解法或材料解讀法來突破。這樣即可靈活處理教材和和教法,又緊扣課標要求完成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主體,轉變教學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有效性。

  歷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就談不上歷史教學改革,教師的美好願望也就無從實現。學生是否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是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歷史教師不僅要使學生能夠較好掌握運用知識,努力創設新的歷史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同時更應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引導和促進學生將傳統的歷史學習方式轉變為科學的新型的歷史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自己的主體意識、能動性和創造性以及合作精神不斷得到發展。

  在學習《世界多極化趨勢》一課時,以多媒體的手段透過講授法、討論法、材料學習法、觀察學習法、實踐學習法等多種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逐步地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透過設定問題情境,進行匯入新課和引導學生認識“歐共體形成原因”和“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原因”。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史料,並結合相關資料,以材料解析題形式,培養學生分析歷史材料的能力,並加深對歷史問題的認識。透過觀看“歐共體形成”的錄影,讓學生感性地瞭解歷史,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透過“中國和平崛起對世界歷史產生哪些影響?”的研究性學習小課題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精神,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效能,使教學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透過圖示教學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歷史發展的現象,使所學知識具體化、直觀化。透過“對戰後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我們有何啟示?”問題提出,將歷史學習從感性上升到理性,體現歷史教學的人文關懷。

  (3)以培養多元智慧為宗旨,轉變單一評價機制,增加評價標準的多樣性。

  課標中的評價建議明確指出:“遵循既注重結果,也注重過程的基本原則,靈活運用各種科學有效的評價手段,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評價。”

  鼓勵學生課堂上大膽提問創新,有時學生提問很有深度,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歷史的快樂,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思維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瞭解世界主要大國崛起的情況,理解教材的內容,思考當今中國路在何方,啟發學生為中華崛起而學習。觀看《大國崛起》的錄影或文字材料,並寫出觀後感的小論文。學生興趣很高,在觀看之餘,積極撰寫。寫小論文收穫的不僅僅是知識,更主要的是學生的心靈感化和愛國情結的昇華。

  二、問題與困惑

  在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主觀願望良好,但與教學實際總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教與學的問題和困惑主要有:

  (1)初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

  首先,現實中存在著學生初中歷史知識貧乏,導致進入高中以後,初中的歷史基礎嚴重脫節,嚴重影響高中教學的正常開展。其次,高中教材內容與觀點與初中相脫節或拔高。初高中教材版本多樣化,教學內容嚴重脫節,初中內容蜻蜓點水,高中內容要求入木三分,導致新課程“繁、難、偏、雜”。同時,有些觀點過於“超前”與初中所學的觀點存在著矛盾,使學生無所適從。

  (2)不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由於初中階段沒有打好基礎,升入高中以後,才開始真正把歷史作為一門課程來學習時,就不知如何下手了。不知道做課堂筆記,而還是等老師在複習時給他劃重點;大部分學生上課時雖然認真聽講,甚至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但一到考前複習時,就不知道如何自主複習、理解地掌握歷史知識。再者,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沒能透過平時的及時複習和適當練習來提升自己的歷史思維能力。

  三、對策與措施

  (1)、落實課前預習工作,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針對學生學習基礎弱、方法落後的特點,教師應努力改變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模式。採取開放式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課前就明白將要

  學習的知識,動員和指導學生去查詢相關資料,必要時進行社會調查實踐。這樣,在教學新知之前,學生不再是“零”起點,在學習時能使自己處於主動探索的地位上。讓同學在課前的學習活動中,儘可能多的瞭解到了課本上沒有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等,並透過充分有效交流,實現初級資源共享,為學生學好的新課奠定良好前提,形成學習良性迴圈,併為下次學習探索積累經驗。

  (2)、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合作教學觀念。

  新教材注視學生合作學習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教師的備課方式更應隨之而變。由於新課程在容量難度上和不同於舊教材,教學上初高中又有很大的差異。教師加強自身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素養的提高當然是首要的,同時加強集體備課、集體議課評課,才能更好的解決新教材中的諸多新問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種的集體備課不僅僅是校內的,而且應是校際的、地區間的、以至是更大範圍的;不僅是面對面的交流,也可以進行更簡便、快捷的網上交流。

  總之,新課改畢竟還是一個新事物,是一把“雙刃劍”,它給我們教師帶來了諸多的衝擊和挑戰,也給我們同一起點和機遇。我們只有堅定信念,迎浪而上,內強素質,大膽實踐,努力探索,定能笑傲江湖。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2

  我是一名新老師,進校工作時間有點特別,我是在期中試後進入學校工作的,我接手的班級是高一(23)、(24)、(25)班,這三個班級之前都是非常有經驗的老師帶的班級。接手之前我瞭解過這三個班的具體情況,這讓我非常有壓力感,之前的老師教學非常好,這三個班的成績特別棒,我擔心我接手後會把他們帶偏了。我知道擔心是沒有用,最重要的還是要實際行動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把這三個班帶好。下面就是我上學期的一些工作總結。

  一、想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俗話說的好: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須有長流水。在當代社會,知識不斷更新,教學理論理念也要不斷的跟進,才能適應時代教學發展的需求。本人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在本人進校工作的這段時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論新觀念以及高考考綱考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為了儘快適應高中的歷史教學,知道高一學生學習歷史的心理和高一歷史內容在高考中的地位,我在網上購買過關於此方面的書籍閱讀,充分利用,借鑑、吸取書籍中的清華,提升自己,發展自己。學習的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見識,提高自己的教學理論。除此之外,我也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新教師回報課,並經常聽本科組有經驗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務水平。爭取每一節課都是自己上的最好的一節課。

  二、虛心請教。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論經驗、論知識都不如老師教,那麼現在的我最需要做得就是虛心向其他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在這裡我非常慶幸,在接手教學工作前,學校安排我們新教師到本科組去聽課,除此之外還得到備課組長的經驗指導,例如如何備課、如何寫好教案等等。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想盡快成為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就必須要不斷的學習,虛心請教,多聽其他老師的課,互相交流上課的思路,互換教案,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

  三、備好課。

  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想上好一節課就必須得備好每一節課。因而備好課是我在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每備一節課我都先認真閱讀幾遍教材,然後再結合考綱考點和這三個班的實際情況寫好教案製作課件。對於自己難以講解的地方向其他老師請教,儘量做到自己每講的一節課學生都能有較大的收效。

  四、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歷史實踐能力。

  新教師彙報課後,自己知道在教學中所存在的明顯缺點:講多練少,課堂是自己的不是學生的。新課程改革要求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學生的教學的主體,那麼自己的課堂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發展了。這就需要我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首先觀點,教師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並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發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

  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不同的訓練方法:探究法、小組合作法等。授之以漁的同時,也有意識的慢慢地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紮實、系統,有序、有恆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歷史實踐能力。

  不足:在自己知識經驗上還有待提高,在教學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還是沒有體現出來,基本上還是教師的一言堂,滿堂灌,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也不未真正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去講解每一節課,教學思路未能及時根據學生反映的情況進行更新。這些不足都是往後得細細的糾正的地方,希望在新的學期能有新的進步。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3

  回顧這一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一八個教學班的歷史教學工作,經過上個學期一學期得學習,學生有了一定的歷史認識,也掌握了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科學習習慣。但總體來說學生情況差別較大,良莠參差。教學中,既要讓普通班的學生能聽明白,又要讓重點班的學生能吃的飽。在本學期的工作中,付出很多也收穫很多。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神聖的職業,擔負著教學工作、教研工作及學生管理等多項任務。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這幾學期教學工作情況作如下總結。

  一、思想方面:

  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新課程改革等各項學習,關心學校發展,堅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指導思想,支援學校出臺各項方針政策,遵守勞動紀律,積極投入各項工作。

  二、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積極參加各種教研活動,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進行集體備課,為教學改革出謀劃策。然後根據要求,提前一週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教參,學習好大綱,。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積極查詢製作課件,準備、製作適應學生情況的學案。複習階段,把每一單元的知識框架、重點內容理清,講練結合,讓學生有個清晰的複習印象,掌握知識點,並學會知識的運用。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有難度的問題找優等生;一般問題找中等生;簡單些的總是找學困生回答。桌間巡視時,注意對學困生進行面對面的輔導,課後及時做課後記,找出不足。

  3、輔導

  利用輔導課及課餘時間對學生進行輔導,不明白的耐心講解,教給他們好的記憶方法,好的學習習慣,做到對所學知識鞏固複習,及時查缺補漏。並與家長聯絡,及時溝通情況,

  使家長了解情況,以便在家裡對孩子進行必要的監督。

  三、德育管理:

  德育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教師德育工作的秘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著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源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種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為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雖然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汙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才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學生們易於接受的方法進行教學,在輔導學生學習時,不僅要使優等生學好,也要使中等生學好,更要使學困生學好。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同時在學校我又採取讓同學教,小組互幫互助的方法,讓先進學生帶動後進生。

  經過一段時間的互助,他們的學習情況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師的責任不僅在於教授學生知識,更在於引導他們學會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為準則。

  四、個人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努力閱讀各種史學專著,以適應當前教育的形式,給自己充電,瞭解史學最前沿的一些動態。

  五、努力方向:

  1、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學生能自己解決的放手給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光讓學生學會知識,還要學會怎麼學,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3、 在教學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級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總起來說,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4

  關於本課,本人認為做得比較好的幾點:

  1、學情分析。本課涉及“英法資產階級政治學說”、共和制、總統制、聯邦制、邦聯制等政治體制的概念,但是學生基本相關知識體系和政治學科知識。因此在講解中需引入必要的政治概念。但坦率的講,說起容易做起難,就本課時間有限,不可能花大量時間來解釋政治概念,不然歷史課豈不是變成了政治課了。

  2、對內容的處理基本做到詳略得當,深入淺出。本課教學中,針對重點、難點,設計不同層次和不同角度的問題,刺激學生的思維,學習憲法內容時,力求做到條理化、簡單化。展示聯邦政府結構示意圖,讓學生分組精要地將各部分擁有的權力列出來,化繁為簡。而對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和勝利,對1787年憲法產生的背景需要進行一定的交代,而這部分知識只需一帶而過。

  3、課程內容問題化,注重調動學生主體參與。問題對激發高中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創新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將問題化整為零,將問題分解,讓學生閱讀教材,充分開展討論活動,使他們成為課堂上的積極參與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4、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本人設計了談談“美國總統的選舉過程”的話題,用這些較為現實的問題,讓學生藉助參考書目、網上資料等,瞭解美國政體的一些特點,學生都比較感興趣。

  5、運用示意圖、表格和歷史圖片增加直觀性

  ⑴運用“聯邦政府結構示意圖”說明三權分立的狀況;⑵運用表格的形式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這樣做可以很好的豐富教學內容,增加直觀性,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習的興趣。

  不足之處:

  1、對提升學習方法、方式重視不夠。本課基本上以教師的講為主,學生有活動,但這些活動探究味道仍顯不夠,啟發學生的心靈就更難達到預期效果。就本課來說,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尚缺火候,問題的提出有陷阱意味,等著學生主動去跳。值得重視的是,探究性學習同目前傳統的教學實踐矛盾,究竟是用新方式改造舊模式還是完全進入新方式的領域,未能很好的轉變。

  2、從教學重點的制定看教學整體質量與水平。教學設計對教學重點基本分析到位。但具體怎樣展開,是對照課本直接找答案,還是由材料來得出答案,單方面的取一點都不合適,設想是讓學生結合課本與材料得出。而我們的學生往往抬頭看著幻燈片,就忽視了課本,這

  裡教學中更應留給學生充裕的閱讀課本的時間,如果可能應佈置相應的預習作業,把一部分內容提前學了,因為總體感覺一堂課時間不夠用啊!

  3、匯入環節的設計值得商榷。設計的一些問題進入學習,雖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也容易導致學生過於興奮而跑題,這樣就很難順利進入下面的學習中,因此這裡還需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

  4、複習鞏固環節是一大敗筆。本課如果要在一堂課的時間裡,既要留足充裕的時間分析重難點,又要使知識當堂鞏固,似乎是不太現實的,所以本節課只是草草收場,所謂的複習鞏固只是形式上佈置了一下當堂作業,大部分還要留到學生課後“自覺”完成。

  5、“論從史出”做得仍顯不夠。本課真正意義的史料只有一段。從本課總體上看,學生了解的美國曆史基本上是處於較低層次的,感性認識有些單薄,理性認知(政治學科儲備)不足,建立在這個樁基上的建築物是不太穩固的。

  如果說,教學設計體現的是教師的思維能力的話,那麼課堂教學更多的是體現教師的應變能力,診斷、矯正能力,教師如果在這些實踐方面的不足,相比教學設計方面,所顯示出的問題將會更突出。不足之處,對學生的點撥仍欠火候。與學生交流的時候,“接話”的能力尚顯不足。有時學生表述了自己的觀點後,教師沒有進行明確的反饋。語言方面有不經慎重思考就脫口而出的現象,如那麼,那麼等口語,這還需要教學經驗的累積。

  當然,從總體上看,本課仍然實現了師生之間比較和諧、自然的交流,課堂教學氣氛比較熱烈,師生互動比教學設計上體現的還要好。相信:多些教學語言的錘鍊,多些教學規範,多些教育機智,繼續發揚關注學生的感知和注重課堂呼應,努力營造和諧、民主、熱烈的課堂氛圍。

  教學如同電影一樣,是缺憾的藝術。應該說,盡善盡美的課是沒有的,反思過度有可能造成行為的弱化。所以反思到了一定地步,適可而止,不能追究不完,無窮無盡。一些問題,如果實在暫時想不清楚,不妨擱置,等待今後在實踐中有新的收穫和體驗後加以解決。就本課而言,實際上前面很多論述都不是封閉的,而是解決了一些問題後又帶出了不少的新問題。但整體設計上,有這麼兩個問題是筆者的困惑之處,需要說明一下:

  1、本課由於學生的知識基礎差、能力低,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事實上,恐怕他們很難理解共和制、總統制、聯邦制、邦聯制等政治體制的概念。對於這點,筆者認為從學生的表現來看,還大有潛力可挖。

  2、本課對華盛頓等重要人物如何來評價,只是一筆帶過,這樣處理,很難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學會分析人物的方法。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作為重點,這實際上等於全盤推翻了原有的教學設計結構,詳略因此而不突出。所以只能把它留到以後與其他重要人物一起作為一個研討專題來講,可能效果會更好點。

  “學海無涯”,作為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的同時,也是我們自我學習的過程,有效上反思能讓我們清楚的認識自己。反思不僅是缺點,更多的是優點,缺點固然能使人認清問題,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而多認識優點,更能使自己增強信心,善於學習(學習自己、學習他人),從而以百倍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15

  經過一學期的高一歷史新課程教學,我發現現在的教學目標與以前不同。現在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教學目標,我覺得自己首先要將知識條理化、線索化。現在的高一歷史新教材是按專題進行編排的,沒有按時間順序。因而學生很容易產生先講的發生的時間就早,後講的發生時間就晚的錯覺。這就要求我必須在講完一章,對沒有按時間順序編排的,要將一章的重大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講完一本書,排列出章與章之間的時間順序。

  其次為了讓課堂生動有趣,我必須多看一些與書本知識相關的歷史書籍。對我來說,透過拓寬知識面,我可以對歷史知識全面講解,讓學生準確深刻掌握歷史知識的作用。我現在面臨的高一新生,他們的自覺性不強,憑興趣學習,相當一部分同學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給他們上課,我如果只講書本知識,提不起他們的興趣;我講過多的故事,時間又不允許。 因而對我來說,上課如何做到既生動有趣又突出重點?我認為自己在抓住歷史書上的重點知識的同時,要多看相關的歷史課外書,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詮釋重點知識。這樣達到既節省時間,又讓學生覺得輕鬆、容易掌握,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再次現在的高一歷史書厚,時間又短。這期我用黑板板書講,感覺時間明顯不夠。我天天忙於講課,課後習題及檢測題都沒有時間評講,還利用了晚自習來講課,才在考前一週講完新課。下期的書有八章,共二十六節,期末考試要考高一上、下冊,時間只有四個多月。我不僅要複習高一下冊,還要複習高一上冊,還要適當練習一些習題。要完成任務,就必須用電子百板來教學。這樣就可以將不重要的知識用填空式簡略講過,重要的知識可提前補充材料來突出重點,訓練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講解全面的目的。下期我還要提高課件製作能力 以及多媒體教學的能力。當然為節省時間,下期在練習題上要精選那些典型重點題,達到做得少又練得好的效果。

  透過這期教學,我發現自己還存在許多不足,我會在下學期繼續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高一歷史教學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