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瞭解沈從文;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等詞語。

  2、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結構,能準確說出文中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與特點,體會作者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和特點

  教學難點:

  人物描寫的方法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表現雲南民俗的散文,採用我校的課堂教學模式,要想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需要預習展示反饋三個課時才能完成。由於比賽形式與時間的限制,我對文字作了相應的處理,採用邊預習邊展示的形式進行教學。

  素質教育要求:

  語文教育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說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學生各種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為了體現新課標中“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採用閱讀寫作、讚賞激勵的教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法。

  課型:

  預習展示課

  教法:

  閱讀寫作法、讚賞激勵法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程式設計:

  一、課前準備:小組建設,分發學案

  (1分鐘)二、匯入新課

  老師唱著歌進入課堂,“月亮出來亮彎彎,亮彎彎……”同學們熟悉這首歌嗎?它就是雲南民歌。要想對雲南民歌有更多的瞭解,下面我們來學習沈從文的散文——(板書課題:雲南的歌會)

  (1分鐘)三、明確學習目標、展示要求與課堂評價(小黑板準備)

  1、學習目標;三個唱歌場面的內容與特點和作者的感情。

  2、展示要求:積極發言,聲音洪亮,儘量脫稿。

  3、課堂評價(只要你大膽發言,說對說錯都沒關係。)

  二、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一)整體感知,展現你敏銳的感悟力。

  (1分鐘)1、感知歌會:

  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作者寫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儘量用四字短語回答)

  第一種形式:山野 對歌

  第二種形式:山路 漫歌

  第三種形式:村寨 傳歌

  (二)探究質疑,提升你的分析理解力。

  (5 分鐘)(1組)1、說歌會: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種歌會形式,對有關文段深入閱讀,然後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喜歡的原因。(有不同意見可以展開辯論)

  溫馨提示:我喜歡的是第 種歌會形式,是因為

  (山野對歌: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山路漫歌:自然、淳樸的本色美 村寨傳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隆重:人多、時間長、盛妝))

  2、品讀歌會,體味雲南的美和作者的感情。((1)——(4)分組討論,2分鐘準備)

  溫馨提示:請同學們結合文章中所做的標註和提示反覆研讀課文後,進行回答

  (3分鐘)(2組)(1)文章第四段對雲南優美的自然風光有精彩的描寫,請同學們認真研讀後作答,這裡寫出了雲南的 景 美。

  (4分鐘)(3組)(2)文中寫了三種類型的人,年輕婦女表現了外貌才情 美;趕馬的女孩子表現了 青春活力 美;吹鼓手(歌庫)表現了 內在智慧 美。

  (4分鐘)(4組)(3)從演唱內容與特點方面看,第一種歌會形式美在 以情歌、故事進行對歌,比賽才情智慧具有對抗性 ,第二種歌會形式美在景色迷人的山路上唱山歌,淳樸自然,充滿情趣,第三種歌會形式美在場面宏偉,氣勢壯觀,是傳歌的盛會集中體現了雲南的歌美、民俗美、人情美、藝術美、文化美。

  (1分鐘)(4)從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雲南 人美、歌美、景美、民俗美、人情美、藝術美、文化美 的 讚美 之情 。

  (3分鐘)(5)現在雲南遭受罕見的乾旱,讀過課文後,你想對雲南人民說點什麼?你對雲南人民有怎樣的希望?(話不在多,能表達真情就行)乾旱是暫時的,你們一定能克服困難。我希望你們的歌聲依然美,生活依然美,明天會更美。

  (三)寫作實踐

  (2分鐘)1、學過課文後,你能把雲南比喻成什麼,最好用排比造句。

  雲南是詩歌的家鄉,雲南 是民歌的世界 ,雲南 是民歌的海洋

  雲南 是山鳥的天堂。

  (8分鐘)2、文章寫人很有特色,比如寫年輕婦女,描寫了雲南年輕婦女的性情,臉龐,白白的糯米牙,穿著打扮,特別是抓住雲南少數民族服飾的特色來描寫她們的衣褲、圍裙、鞋等美麗的裝飾,讚揚了雲南整個少數民族地區勞動婦女的勤勞、美麗和智慧。

  學習課文寫人的方法寫寫你身邊最熟悉的一個人,男女老少不限,能抓住其外貌持徵用幾十個字刻畫出來即可。

  頭戴一頂美羊羊圖案的紅色狗頭帽,穿一件白碎花紅棉衣,腳上一雙火紅色套鞋。聽到做操的廣播響起,小鳥一般飛向操場的,就是我那未滿三歲的大頭兒子。

  三、小結,宣佈課堂評價結果。

  板書設計

  雲 山野對歌 歌 美

  南 人 美

  的 山路漫歌 景 美

  歌 民俗美

  會 村寨傳歌 文化美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沈從文先生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筆下汩汩流淌而出,作者用他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雲南民歌演唱會。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學習本文,學會觀察民俗、民風,體驗生活,感悟平民生活中人性的光輝。

  [學情分析]

  初中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散文閱讀能力,透過閱讀文字再現作者描繪的歌會場面應該是可以達成的。透過合作探究把握三個場合的不同內容和寫作手法,也不是太困難,在學生探究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點撥,學生完全可以感知的到。難點是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真正有所感悟。

  [設計思路]

  本篇課文用一課時完成。按照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賞析品味——拓展延伸四步教學,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為主要方式,組織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採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找出文章圍繞雲南的歌會寫了哪幾個場合的歌唱情景,重點寫了什麼,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雲南歌會的什麼特點。還要把握不同場合的歌唱又怎樣的特色。在寫作方法上,不同的內容是怎樣表現的。畫出文章中自己所欣賞的語段,透過反覆研讀,及比較閱讀體會文章寫法和語言上的特色。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課外收集有關民歌的資料,在拓展中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蹲踞、酬和、熹微、譬喻、淳樸”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學習運用“即物起興、引經據典、悠遊自在、龍吟鳳噦”等成語。

  2、瞭解沈從文及其創作概況。

  3、瞭解雲南的歌會,感受當地濃郁的民情民風。

  能力目標

  1、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領會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濃郁的民間文化氣息。

  3、延伸拓展,橫向比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引導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從教室走向社會,增加知識儲備。

  情感目標

  引導學生感受文中作者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之情,激勵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賞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揣摩課文所寫的三種場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體會內容和寫法上的差異。

  2、領略文中優美的意境,理解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

  揣摩語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寫和景物描寫的精妙。

  [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2、朗讀法。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教師宜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用心品味,讓學生與文字直接對話,與作者直接交流。

  3、討論點撥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一、情境匯入

  聽民歌《蝴蝶泉邊》後,老師匯入:同學們,這是一首雲南民歌,雲南是少數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每個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每逢集會或節日,人們總是聚在一起,即興歌唱,用歌聲表達自己對節日的祝福。雲南的歌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今天,讓我們走進《雲南的歌會》,來感受一下那裡的民風民俗。

  二、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循聲低和。

  教師抽查學生預習情況,督促學生積累詞語。

  (多媒體顯示)

  蹲踞(jù):蹲或坐。

  酬和(hè):用詩詞應答。

  熹微(xī wēi):形容陽光不強,多指清晨。

  譬喻(pì):比如。

  淳樸(chún):誠實樸素。

  即物起興(xìnɡ):開頭先詠他物,以觸發聯想,誘發文思。

  引經據典:引用經典中的語句或故事。

  悠遊自在:悠閒自在。

  龍吟鳳噦(huì):龍在吟嘯,鳳在鳴叫。

  2、作者寫了雲南歌會的三個場面,請用簡潔的話給三種形式的歌會擬一個小標題。

  山野對歌;山路漫歌;村寨傳歌。

  3、以“我最喜歡 場面,這裡 ”的對話方式,把握三個歌會場景,進行語言品味。這部分著重體驗作者描寫的側重點。

  三、合作探究

  1、 在“歌會”的大標題下,課文寫了三種不同場合聽到的民歌演唱,想一想,這三種場合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完成下面表格。

  場 面 內 容 寫 法

  山野對歌 對歌具有對抗賽性質,是才情智力的大比拼 重點寫唱歌人

  工筆刻畫

  山路漫歌 即興的自由歌唱,發乎性情,自然成趣 重點寫唱歌的環境

  以景襯人

  山寨傳歌 這是一次民歌的展覽,是一間民歌的課堂。雲南民歌場面宏偉,氣勢壯觀。 重點寫唱歌的場面

  點面結合

  2、提問:雲南的歌會與你透過電視或其他途徑聽過的演唱會、音樂會相比,有什麼特色?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會對雲南的歌會感興趣?

  明確:雲南的歌會淳樸自然,氣勢壯觀,融自然、人生、社會於一體,散發著泥土的氣息,泥土的芬芳,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是那裡的靈山秀水賦予他們美的歌喉,美的情趣。

  作者借寫雲南歌會,傳達他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從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而出。

  3、第四段用很多筆墨寫進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鳥的歌唱和“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麼關係呢,你覺得作者這樣寫有什麼意圖?

  明確:這一段是“山路漫歌”,寫“趕馬女孩子的歌唱”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這些寫景文字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充滿自然情趣的山野風光圖,為“趕馬女孩子的歌唱”創設了一個動人的場景,山鳥或悠揚或質樸的鳴唱,與“趕馬女孩子的歌唱”交相應和,互相輝映,交織成一支動人的山野田園交響曲。

  四、賞析品味

  1、請同學們說說,自己讀後喜歡文章的哪一段?為什麼?

  學生指出各自喜歡的句段,教師擇其精要,與學生一起探討品味。

  教師點撥學生從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的角度反覆品味其精妙。

  2、提問:第(1)段文字在人物描寫上有什麼特點?請閱讀沈從文《邊城》中描寫翠翠的有關片斷,試著比較一下,你更喜歡哪一段?為什麼?

  (多媒體顯示)

  翠翠在風日裡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

  學生細品兩段文字,討論交流。

  教師點撥:第一段重寫實,以工筆描繪為主,刻畫細膩真實,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裡行間。這段文字如同一幅人物肖像,寫面容、牙齒、衣飾,細緻生動,如在目前。

  第二段重寫虛,寫出了人物的精神風貌。作者運用比喻、擬人等手法,描寫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顯得飄忽靈秀,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

  兩段文字各有千秋,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物寫法。

  五、課堂小結

  沈從文先生以明淨、瀟灑、隨意的文字為我們勾勒了雲南特有的風景、風物、民情、民風,這些文字展示了雲南特有的淳樸自然的風俗人情,以一種抒情詩所特有的含蓄與優美的筆調熱情吟唱,令人回味無窮。這一切都源於沈從文先生對生活、人生的摯愛。讓我們用稚嫩的文字,吟唱家鄉的山歌吧。

  六、拓展延伸

  1、同學們,我們身邊也有著美麗濃郁的風俗文化,你能用上今天的描寫方法說給大家聽嗎?

  2、課外收集民歌民謠在小組進行交流,看看哪些屬於“見景生情,即物起興”,哪些屬於“用提問題方法,等待對方解答”,哪些屬於“唱其他故事,貫穿古今,引經據典”。

  附錄:

  教學流程

  過程:創設情境——整體感知——合作探究——賞析品味——拓展延伸

  方法: 聽一聽 —— 讀一讀 —— 想一想 —— 品一品 —— 講一講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才智 外貌 神態 人物美 ↘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山路漫歌: 花 鳥 人 環境美 →讚賞,歌頌了生活的美好、人生

  村寨傳歌:場面 特點 目的 風俗美 ↗的美好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3

  【設計說明】

  本單元所學習的內容是關於民風民俗的。本文在選材、描寫方面,有一個突出特點,那就是各有側重,這樣,不僅有條不紊,而且相互之間形成補充之勢,增強了內容的豐富性、廣泛性和深刻性,可以對雲南歌會、雲南風俗有一個“立體”的表現。學習本課,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在選材和描寫上的各有側重的寫作構思。

  當然,學語文,最要緊的是落實到語言上,在賞析語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不斷提升自身語言修養。所以,教學中,語言賞析、語言品味活動應該成為主體,這就要指導學生專注文字,在文字中去發現,去篩選,去品讀,去領悟,而不是丟開文字,作無聊的東拉西扯或者膚淺言論的重複。

  教學過程環節設計,要注意自然、得體。在學生預習瞭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匯入後,直奔三種歌會形式的品讀。在品讀中又緊扣文字,重在從文字中發現、篩選資訊,這就為整課學習奠定了基調,並突出目標。

  學生活動由易到難的安排,體現循序漸進規律。品讀第一種歌會形式,用課文關鍵語句填表,這相對比較容易;接下來品讀第二種歌會形式,學生活動較有提升,因為這裡面有一個概括、重組資訊的問題,但同學們也能依據要求、依據專案完成;品讀第三種歌會形式,難度繼續加大,不給專案,要求學生根據前兩種歌會形式品讀方式,自己去發現專案、自己去根據確立的專案篩選、重組資訊。但是有了前面的鋪墊,同學們也能有所創見和發揮。

  第五個環節,活動量雖然不大,但非常重要。一是對語言品味的進一步迴歸,暗示學生,欣賞文章,總是要“魂附文字之體”,下咬文嚼字的功夫。二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寫雲南的歌會,灌注全篇的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態度。三是體會和學習作者謀篇佈局的精緻,看似平淡的一筆,卻在不經意間,統攝了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調。四是打破教學往往從開篇切入文字的模式,讓學生能感受教師的創意。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瞭解雲南歌會的幾種主要形式,感受雲南人民喜愛民歌的民風民俗。

  2、體會文章在選材上點面結合、各有側重的特點。

  3、賞析本文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在朗讀、品味語言的過程中欣賞雲南濃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風情,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2、理解作者表現民歌文化的幾種描寫手法: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及場面描寫。

  3、根據需要篩選和概括資訊。

  【教學條件】

  課文錄音投影儀PPT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主要是疏通字詞,粗知內容)。

  2、品讀課文2、3自然段,學習作者對“對歌”這種形式的描寫。

  教學流程:

  環節一:匯入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間歌唱活動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幾乎滲透到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據說,解放前的傈僳族人民“打官司”也是唱歌,原告、被告以歌唱申訴各自的理由,解決人也以歌唱進行裁決。就是現在,有許多青年男女,透過對歌,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設問:那麼對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呢?作為一個民俗研究者的沈從文老先生又如何用語言文字來活靈活現的描繪呢?(引入下一環節)

  環節二:品讀課文2、3自然段:

  抽生讀2、3自然段。(師)這是寫雲南歌會中的“對調子”(對歌),作者說是“生面別開”。那麼,請細品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現“對歌”的“對”,進而體現“生面別開”的?

  篩選資訊(可以直接在文章中勾畫批註),填寫下表:(可獨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角度

  具體內容

  對歌的地點

  對歌的內容

  對歌的形式

  對歌的性質

  對歌的結果

  對歌的人

  同學們交流後明確:

  角度

  具體內容

  對歌的地點

  山野密林中

  對歌的內容

  多是情歌酬和,也唱其他故事

  對歌的形式

  互不見面;有種種不同方式(或見景生情,即物起興;或提問題,待答解;或互嘲互贊);隨口而出

  對歌的性質

  機智才能的比賽

  對歌的結果

  分輸贏。不是高手不敢輕易搭腔

  對歌的人

  自豪、輕鬆、快樂

  性情開朗活潑,勞動手腳勤快容貌、衣著、打鞦韆

  設問1:第3自然段寫雲南年輕女子的勤勞、普通而美麗的服飾、愛好體育鍛煉,這些內容與對歌無關,作者寫這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師生討論後明確:

  說明當地人人會唱歌,普通勞動人民也多才多藝;突出雲南年輕女子的美麗、健康、聰明、幹練,生活情趣豐富,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表達讚美之情;同時也表現雲南獨特的民風民俗。

  設問2:比較閱讀,交流討論課後“研討與練習”二:這兩段人物描寫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你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師生交流後明確:

  第一段直接描寫人物的肖像,寫面容、寫牙齒、寫衣飾,真實細緻,如在目前。以工筆描繪為主,作者的態度隱含在字裡行間。

  第二段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著力描繪人物的神韻氣度,寫出人物空靈動人的精神之美。側重寫虛,文字飄忽靈秀,流露出作者強烈的情感傾向。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學習課文描寫“山路漫歌”“山寨傳歌”部分,感受雲南民俗之美。

  2、統整全文,品讀第一段,體會作者的深情以及構思行文的巧妙。

  教學流程:

  環節三:品讀課文第4自然段

  學生細讀第4自然段,看寫了哪些景物?記敘了什麼事?

  先找出來,再用“描寫了的(景物)”的句式概括出來,一個景物一句話。用“記敘了(什麼人)(做什麼事)”表述。(可獨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

  交流後明確:

  1、描寫了沿著山路的樹林、竹林

  2、描寫了開滿雜花的小山坡

  3、描寫了土坎邊上粉藍色的報春花

  4、描寫了碧藍的天空

  5、描寫了輕和的微風

  6、描寫了呼朋引侶的各種山鳥

  7、描寫了花茸茸、矗起頭頂花冠、瞪著油亮亮眼睛、撲著翅膀掠地飛去的戴勝鳥

  8、描寫了鑽天墜地的雲雀

  記敘了趕馬女孩在山路上唱悅耳動聽的山歌。

  設問:景物描寫多於山歌描寫,其作用是什麼?

  引導學生透過討論明白:

  這些優美的語句描寫出了當地優美的環境,突出自然之趣。用美的環境映襯美的人物和美的歌,表現山歌的自然淳樸的特色。自然環境之美與歌聲之美相得益彰,渾然天成,只有這一方水土才能孕育如此美妙的歌。

  小結:根據本部分所寫內容特點,用第一種歌會的概括形式(生面別開的對歌)概括:

  純樸自然的漫歌(可以有多種概括,老師應對學生比較好的概括予以肯定。)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漫歌、放歌、哼歌、聽歌等的不同)

  環節四:品讀課文第5自然段:

  看第5自然段第一句話,知道這是寫得又一種歌會形式——“金滿鬥會”。再看最後一句,“盛會難逢,參加後才知道原來如此。”原來像這樣,像哪樣?

  播放本段錄音,學生聽讀本段,看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這一盛會的?——快速圈、點、勾、畫,提煉相關資訊。(模仿前兩種方式)(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相互補充),逐步完善:

  歌會地方——村子住處院子兩樓和長長屋廊下(村寨)

  參加人數——鄉村男女老幼百多人

  人物身份——村子口擺小攤賣酸泡梨的、城門邊挑水洗衣的、打鐵箍桶的工匠、小雜貨商店的管事、鄉村土醫生、閹雞匠、趕馬女孩、農民、賣針線花樣的老太婆。

  唱歌內容——《十二月花》、本地好聽曲子

  唱歌聲音——舒捲張弛不定,龍吟鳳噦

  歌會時間——一連三天才散場

  歌會功能——表面說是避疫免災,主要還是由老一代把記憶中充滿智慧和熱情的東西,全部傳給下一輩(傳歌)

  典型代表——一個七十多歲的吹鼓手

  ……

  將這種歌會形式概括為:熱鬧壯觀的傳歌(可以有多種概括,老師應對學生比較好的概括予以肯定。)

  環節五:品讀課文第1自然段,結束

  設問:作者懷著怎樣的感情寫雲南的歌會?

  討論後明確:——讚美、歌頌

  這種感情在文章第1自然段就表現了出來,讀讀看,哪些字詞是關鍵?

  先自己誦讀,揣摩。然後明確“本”、“早”、“更加”三詞需重讀。

  在教師範讀和學生齊讀中體味“本”、“早”、“更加”表達的情感。

  結束語:

  作者構思巧妙,用一句話統領後邊對三個歌會形式的敘描,表現雲南人美、歌美、民俗美,抒發自己的讚美之情。大家可以借鑑這種寫法。

  【可以佈置一個寫作練習:課外調查家鄉的民俗(如信仰、婚嫁、壽誕、衣食住行等),寫一篇介紹家鄉民風民俗的短文。】

  附:板書設計

  雲南的歌會

  沈從文

  山野生面別開的對歌人物美

  山路淳樸自然的漫歌環境美

  村寨熱鬧壯觀的傳歌風俗美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瞭解雲南民歌悠久的歷史文化及歌會的民情民風,瞭解沈從文及其“邊城派”文學的特點。

  2、積累“譬喻、引經據典、酬和”等詞語,並學會運用。

  3、深刻領會文中優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對雲南的熱愛之情,及雲南歌會的文化氣息。

  4、培養學生利用網路收集、歸納、處理資訊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比較三個場合的不同情景以及作者的詳略得當的佈局。

  【教具準備】

  遠端網中八年級下冊《雲南歌會》CAI課評、MP3及下載歌曲《小河淌水》。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1、匯入:

  同學們,彩雲之南指的是?(雲南),它是我國聚居了最多少數民族的省份,那是一個水美、山美、人美歌聲更美的地方。今天,老師就要帶著大家遠赴雲南,去感受一下那裡的風土人情。

  點選課件(雲南歌會圖片展),瞧,他們個個精神抖擻、意氣風發、笑靨裡盛滿了柔情蜜意,他們幸福得像花兒一樣。非常幸運的是,我們班上也有一位雲南妹子,她就是×××,請她為我們獻上一首雲南民歌,好嗎?

  2、揭題:

  感觸著這份快樂,讓我們走進這篇美文《雲南的歌會》

  二、新知探索

  1、作者概況知多少:

  ⑴本文作者是誰?關於他你瞭解多少呢?抽學生就課前自己從網路、圖書等蒐集到的資料彙報。

  ⑵點選課件上的作者簡介,然後予以補充,並著重介紹《邊城》。

  2、處理生字詞,掃清閱讀障礙:

  ⑴邊點選課件邊抽學生讀生字,說生詞含義

  ⑵生齊讀

  3、品讀與體味:

  ⑴生自由組合並選擇喜歡的段落朗誦表演。

  ⑵師予以點評。

  ⑶這是一篇極富情趣的散文,以教師練而又富有表現力的文字描繪了雲南歌會的三個場面,請用簡短的語言對這三個場面的盛況予以概括。然後點選課件補充學生的發言。

  ⑷在這三個場合的描寫中,洋溢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抽生概括,然後點選課件予以訂正。

  ⑸小結。

  總而言之,本文就是洋溢著對自然、對人生、對藝術的品和鑑賞,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筆調中汩汩流淌而出。

  4、小組合作,精讀美文美句:

  ⑴生自由分組,然後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場面進行自主學習。

  ①山野對歌:

  作者是透過什麼方式表現山野對歌的?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呢?由此可見這一部份是側重寫唱歌的人。

  ②山路漫歌:

  A、這一部份的句子十分出彩,可以品析一下嗎?

  B、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部份中作者花了大量筆墨來寫景,而真正寫唱歌的部份卻很少,這是否是作者偏題了呢?

  C、這一部份是側重寫環境。

  ③金滿鬥會:

  “金滿鬥會”與前兩種歌會形式相比,難得之處在哪裡呢?

  生分小組彙報自己的學習情況,師點選課件幫助學生訂正答案。

  三、民歌文化賞析

  生活中有歌就有歡樂,有歌就有美,融民間文化精髓的民歌更是人們表達生活中豐富情感的最直白的方式,請你透過哼唱,體會一下它與流行音樂及音樂會的不同之處?點選課件,師生共同評析。

  四、美句賞析

  點選課件中的優美句子,抽學生談談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師予以補充和肯定。

  五、尾聲

  對於本文,如果同學們還有什麼需要深入探究的,可以去查閱課件中的網址,或者讀讀《邊城》。

  最後,讓我們在優美的雲南民歌《小河淌水》中結束今天的學習。(播放MP3音樂)

  教學反思

  一首雲南民歌《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結束。以歌曲開始,以歌曲結束,前後呼應。

  縱觀整堂課,我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三個方面:一是朗讀,二是透過細節的揣摩,引導學生品析文中的描寫,激勵學生關注民歌之美,感受美好生活。體會雲南人民“活”的生活狀態、自由性情,淳樸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熱情積極的生活態度。三充分呼叫了現代教育技術於教學中。

  首先說朗讀。這篇文章語言清麗優美,洋溢著那種純樸、寧靜、遠離城市喧囂的濃郁的文化氣息,同時又體現出了生命活力、生活熱情。所以在本文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朗讀的訓練,課堂上始終伴隨著各種形式地讀,如對課文中幾幅畫面的通讀,全班讀,分組讀,個人瀏覽,跳讀等,在朗讀中感悟雲南歌會的美,感受人物美,環境美,服飾美,民歌美,風俗美。

  再說說透過細節的揣摩,感受雲南人民熱愛生活、歌唱生活、創造生活的熱情和活力。在自己的作文中學會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同時是藉此勾起學生課外閱讀沈從文著作《邊城》的興趣,以便更全面瞭解雲南風情。

  語文新課程還指出:應探究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是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滲透和整會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課,我充分呼叫了現代教育技術於教學中,創造了聲樂渾然一體的絕妙之境。讓學生在美聲中賞析美文,在美文中聆聽美聲。

  課後,我仔細反思了整個教學過程,發現了其中有很多不足之處:

  第一、教學過程過於緊湊,課堂時間倉促,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相對較少。

  第二、教師的課堂語言雖幽默但還不夠精美,有時顯得較為囉嗦。

  第三、因為時間的限制,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沒有得到很好地激發,老師的講解用時過多,與學生的對話交流還不夠充分。教師與學生的配合不夠完美。今後要大膽放手給學生。

  第四、學生放聲朗讀的不夠,過於拘謹,以後要多培養學生的放聲朗讀。

  總之,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不但從評委那裡聽到讚賞和中肯的建議,在同行那裡收穫了很多教學上的東西,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學就是引領學生透過閱讀智慧的言語去體會詩意的人生,感悟作品的意義,陶冶學生的性情,淨化學生的心靈,提高整體文化修養,塑造高尚的人格,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併發揚光大。路漫漫其修遠兮,語文同仁將上下而求索。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5

  講授篇目

  《雲南的歌會》

  一、教材分析

  《雲南的歌會》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課文。第四單元所選的五篇課文介紹了我國部分地區的節目風俗和民間軼事,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學習這個單元,能夠引導學生關注民俗,學會從生活中發現無窮樂趣,還能增強學生的民族感情。

  《雲南的歌會》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寫,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裡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讚賞。

  二、學生特徵分析

  1、我所教的學生是佛山禪城區南莊三中八年級網路實驗班的`學生,一人擁有一臺電腦。對資訊科技掌握得較好,每位同學都能較熟練地運用網路查尋收集有用的資料幫助學習。

  2、南莊是農村,這裡的經濟雖然發達了,但學生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且又多忙於生意,對孩子學習上的關注比較少,因此,學生的的文化素養不是很高。

  3、因為習慣於說粵語,學生普通話的表達不是非常流暢規範。

  4、學生思維活躍,肯動腦筋,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尤其對藉助網路學習的能力較強。

  5、本課是在八年級下冊的第四單元中的首篇課文,在這之前學生已學過不少散文,對於散文的特點已經有所瞭解,歸納概括能力也有所提高。但是,對於民俗內容卻缺乏瞭解,因此,在整堂課中我安排了三種不同方式的拓展閱讀,以加深學生對民風民俗的瞭解和對民風民俗的熱愛。

  三、教學目標分析: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掌握本文中所有的生字詞。

  2、培養在誦讀中提煉課文內容的能力。

  3、引導學生賞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及精彩的語言。

  4、深入瞭解當地的民風民俗,並且能當堂寫作。

  二、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透過反覆朗讀理清文章思路

  2、透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方式賞析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內容和特點。

  3、透過不同方式的拓展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民風民俗的瞭解和熱愛。

  4、通過當堂對當地民風民俗的打寫訓練,,使學生透過這兩個課時的學習,真正能得到聽、說、讀、寫的語文訓練。

  三、情感和態度目標:

  感受作者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學生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

  四、教學重點:

  賞析文中三個歌唱場面的描繪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有不同。

  五、教學難點:

  理解環境描寫對錶現文章主題的作用。

  六、教學策略

  一、課時安排:本篇課文用兩課時完成。

  二、教法選擇:

  第一課時:

  1、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2、雲南民俗,加深印象。

  3、瞭解作者,建構支架。

  4、字詞檢測,落實基礎。

  5、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6、小組合作,解構課文。

  7、師生互動,妙法點撥。

  8、民俗拓展,開闊視野。

  第二課時:

  1、情景假設,深問促思。

  2、合作探究,感悟內化。

  3、典型賞析,隨段拓展。

  4、課堂隨筆,知識遷移。

  七、媒體的選擇應用

  1、媒體的選擇:多媒體網路課件

  2、媒體的作用:A、創設情景,營造情感氛圍。B、學生拓展閱讀的平臺,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源,節省時間,最大限度的提課堂效率,使學生的認知廣度、深度和投入程度都得到加強。C、溝通課內學習與課外鑽研的橋樑。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景匯入,激發興趣。

  1、導語:我們知道民風民俗是我國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今天,就讓我們隨著沈從文的筆一起去欣賞《雲南的歌會》。

  2、讓學生觀看電影《五朵金花》中的經典片段《蝴蝶泉邊》(1分鐘)。

  [設計意圖: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認為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產生強烈的認知需要。在這裡教師用簡潔的語言直截了當的切入課題,並由學生所感興趣的情歌對唱入手,運用電影《五朵金花》中的經典片段《蝴蝶泉邊》營造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在短時間內集聚學生的有意注意。]

  二、雲南民俗,加深印象。

  1、過渡語:雲南的民風民俗,除了唱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內容,現在,讓我們來做進一步的瞭解。

  2、教師指導學生閱讀“雲南的其他風俗”。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產生強烈的認知需要。]

  三、瞭解作者,建構支架。

  1、過渡語:是什麼樣的人能做了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是誰能把我們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化做筆下美妙的風景讓每一個閱讀它的人都賞心悅目呢?,讓我們瞭解作者——沈從文。

  2、引導學生點選網頁“瞭解作者”。

  [設計意圖:“言為心聲”,透過文字可以瞭解作者。同樣,透過作者也可以瞭解文字,同時拓寬學生視野,從而瞭解作者的寫作風格和語言風格,為解讀課文做鋪墊。]

  四、字詞檢測,落實基礎。

  1、教師引導學生點選頁面“字詞檢測”,並要求學生把老師標示出來的生字詞齊讀兩次。

  2、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程度。

  3、讓學生自己提出還不明白的字詞。

  [設計意圖:加強基礎知識的落實和檢測。萬丈高樓平地起,字詞的教學一定要落實,特別是對於不習慣說普通話的部分地區。]

  五、自由朗讀,感知課文。

  1、讓學生放聲自由地朗讀課文。

  2、提出朗讀要求:看看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透過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讓學生的情緒與作者的情緒互通、共鳴,把學生帶到作者的情感世界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途徑。同時,帶著問題朗讀,避免了朗讀的盲目性,增強了閱讀的目的性,提高了閱讀效率。]

  六、小組合作,解構課文

  四人小組討論解決剛才老師佈置的閱讀題目——本文在“歌會”的大標題下,描繪了哪三個場合中唱歌的情景?每個場面各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羅傑斯的以人為中心的理論認為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樣安排既可突破重點,化解難點,又可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

  七、師生互動,妙法感悟。

  教師讓學生自主發言,展示自己本組討論的結果。

  [設計意圖:杜威指出:“要使教育過程成為真正的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教學過程是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活動所形成的過程。這樣安排,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

  八、民俗拓展,開闊視野。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讓學生在同類題材的拓展閱讀中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學能力。]

  第二課時:

  一、假設情景,深問促思。

  同學們,現在我們正走在去雲南旅遊的路途上,我們的導遊小姐告訴我們,我們即將要參加的一個旅遊景點正是我們《雲南歌會》所描繪的三個場景,遺憾的是我們只能三選一,同學們,你將參加哪一個歌會的情景呢?

  [設計意圖:布魯納的認知理論認為“創設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產生強烈的認知需要。”創設假想的問題情境,投石激浪,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有參與的時空。]

  二、合作探究,感悟內化。

  1、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討論,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盡情的提出自己的見解。

  2、教師來回巡查,可隨時參如學生小組的討論,也可馬上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

  [設計意圖:何克抗教授認為課堂:要處理好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的關係。羅傑斯的以人為中心的理論也說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這樣可培養了學生的討論合作能力,達到人人參入,共同進步的效果。]

  三、典型分析,隨段拓展。

  1、過渡語:現在,請同學們說說——你願意參加哪一種歌會的形式呢?

  2、激勵學生踴躍發言,教師引導學生圍繞人物、環境、場面描寫這三個重點來賞析。

  3、學生可隨意說出自己喜歡參加的場景,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內容的不同,引導他們隨即進行相關內容的拓展閱讀。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這樣安排有效地凸現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個個突破。學生在閱讀時能有的放矢,極大地節省了搜尋閱讀的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又迅速地達到了開闊視野的目的。]

  四、課堂隨筆,知識遷移。

  1、過渡語:雲南是幸運的,因為有了沈從文,我們就能品位到如此美麗而富於詩意的民風民俗,同學們,我們身邊也有啊!我們生活的南莊,也有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比如“南莊的粽子”、“賣懶”、“奇特的紅包”、“春節送禮的講究”等等,今天,就讓我們來做第二個沈從文,讓我們用我們的筆把我們南莊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記載下來,讓更多的人瞭解南莊,熱愛南莊!

  2、指導學生按要求打寫:

  要求:

  1、題目自擬,題目的內容要具體,不能太籠統。

  2、仿照本文中三個場景的描寫方法,有所側重的描寫其中一點。

  3、字數在300字以上。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寫”又是最高的能力。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鼓勵學生寫出當地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達到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值得肯定的地方:

  1、這節課體現了“跨越式”的基本教學理念,整個設計流程遵循了“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2、能很好地把握重點、難點,並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個突破。對人物、環境、場合的描寫教學挖得很深很細,能真正對學生的寫作起指導作用。

  3、這兩節課最值得肯定和推薦的是“拓展資源”的整合。黃文霞老師把拓展資源分成三大類,一類是雲南本地的民風民俗,一類是各民族的民風民俗,第三類是與本文內容和寫作手法相關的民俗閱讀材料。而每一類的使用時機、數量、側重點又各有不同。

  在時間的安排上:第一類本地的民俗放在“情景匯入”之後,開篇即進行拓展,不拘泥於形式,既可加深學生對雲南民風民俗的印象,又可激發學生了解雲南民風民俗的興趣和熱情,給學生營造了一種民俗特色的學習和思考的氛圍。分量不多,且短小精悍,學生閱讀時所需時間不多(3分鐘),這時的拓展實際上也起到了匯入新課的作用。第二類關於其他地區民俗的拓展,放在地課時的最後環節,其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再把侷限在雲南的視線拉長拉寬,讓學生的思維跳出“雲南的歌會”的範疇,放眼其他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風民俗,從而激發學生對民風民俗的熱愛之情,併為第二課時對“南莊的習俗”的描寫埋下伏筆。而第三類的拓展,又分別對應本文的三個描寫重點,分成“人物描寫的拓展”、“環境描寫的拓展”和“場面描寫的拓展”,且用不同顏色的字型標示了閱讀領悟的重點。在閱讀時間的安排上,又則一改以往多數在學完課文之後才拓展的習慣,變為隨段拓展。學生每賞析完畢一個歌唱情景中的重點描寫,馬上引導學生拓展閱讀與本文段描寫重點相關的資源,這樣,有效地凸現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在閱讀時能有的放矢,極大地節省了搜尋閱讀的時間,提高了閱讀效率。每一個拓展資源都分別有三個左右的拓展材料,保證了學生的閱讀量,又給了學生自主選擇的餘地。

  尚需要完善的地方:

  1、教師的語言可以再精練些。

  2、學生的普通話表達不夠流暢。

  3、沒有使用veclass中的討論平臺,建議學校的網路建設還要加強。

【八年級《雲南歌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