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文化> 國小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國小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接下來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1

  一、教材分析:

  小學“傳統文化”教科書共分六冊,其中二年級學習第二冊。本學年學習第二冊。課本共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經典驛站;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共分為18課。

  第一單元經典驛站:共17課。學習本單元,就要讓學生明白,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當然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國人。要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學習。正所謂千學萬學,學做中國人。

  第二單元藝術樂園:只有18課,學習這一課,要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透過第一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感悟到我們傳統文化的魅力,會聆聽到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

  2、透過第二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3、當學生知道這一切,使學生真切體會到:做一箇中國人,真好!

  三、學生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遇到問題能積極動腦思考。總的來說學生學習風氣濃厚,上課能專心聽講,積極動腦,主動大膽的回答問題。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能夠背誦課文,並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學措施:

  1、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學生對傳統文化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能使學生在學習中自願的學、主動的學。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優生幫助差生學習。

  2、採取讀、誦、記、背的方法,讀熟了,背過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來,悟出道理來。

  五、教學進度:

  教學進度 課號 內容 課時 周次

  一 《聲律啟蒙》(節選一) 2 1-2

  二 《聲律啟蒙》(節選二) 2 3-4

  三 《續小兒語》(節選) 2 5-6

  四 《增廣賢文》(節選一) 2 7-8

  五 《增廣賢文》(節選二) 2 9-10

  六 《弟子規》(節選一) 2 11-12

  七 《弟子規》(節選二) 2 13-14

  八 《幼學雜字》(節選) 2 15-16

  九 《中華改良雜良》(節選) 2 17-18

  十 《千家詩》(一) 2 19-20

  十一 《千家詩》(二) 2 1-2

  十二 《千家詩》(三) 2 3-4

  十三 《千家詩》(四) 2 5-6

  十四 《神童詩·卷首詩》(一) 2 7-8

  十五 《神童詩·卷首詩》(二) 2 9-10

  十六 《隨園詩話》(讀書) 2 11-12

  十七 《世說新語》(王戎識李) 2 13-14

  十八 格言警句 2 15-16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以前的學習中,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致使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三、教材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

  2、過程與方法

  1、學習傳統文化精髓。

  2、養成良好品德。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四、教材的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3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瞭解。對《三字經》、《弟子規》等的內容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對《論語》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傳統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我們生在中國,長在中國,理應把傳統文化及其精髓灌輸課堂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

  “經典驛站”部分主要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讓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三個部分。

  “名人長廊”部分主要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部分引領學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本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四、教學重難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五、教學措施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小學傳統文化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我任教四年級兩個班的傳統文化,學生們比較喜歡這門學科,但學生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大多數孩子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知識基礎,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但有的孩子不喜歡誦讀.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齊魯文化為主,反應中華傳統文化精髓。以誦讀原創經典、感懷名人志士、遊歷名山勝水、品味藝術之樂為基本活動內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脈相承,使少年兒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陶冶情操,開啟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綜合文化素養,激發愛國情感,培養民族氣節。

  (二)、教材結構:

  本冊教材包括蒙書誦讀、詩詞誦讀(一)、古城建築、、文學巨匠(一)、文學巨匠(二)、詩詞誦讀(二)、文學巨匠(三)、傳統工藝、陶瓷藝術共十個單元,34個課時。

  (三)教材編排原則: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透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本教材形式多樣活潑,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教學要以“活”為基礎,以“動”為特徵,旨在倡導研究性學習方式。

  3.要體現教學過程中的層次性,關注結果沒更關注過程。

  4.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5.注重評價的過程性和激勵性。

  四、教學重點:

  1.感悟繼承傳統文化。

  2.養成良好品德。

  3.欣賞濃郁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

  4.領略幾千年的民族藝術

【國小傳統文化教學計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