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

  新學期我又將擔任新一年的教學任務,區教研室又一次組織我們進行網上教材培訓,下面我就談談我的感悟。

  教研室組織的數學教材培訓對我的教學幫助很大,使我在教學中知道了應注重什麼,應注意什麼和這冊書的教學編排。

  這冊書的內容主要有:“解決問題”、“表內除法(一)”、“圖形與變換”、“表內除法(二)”、“萬以內數的認識”、“克和千克”、“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統計”和“找規律”。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對新課標教材有了一定的認識。透過學習,我深刻地認識到新教材不但對知識的呈現是有條理的,而且每個年級的知識銜接很緊湊。在二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完成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和表內乘法的學習,從二年級(下冊)開始將陸續學習表內除法以及千以內和萬以內的加減法。透過除法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拓展對錶內乘、除法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為繼續學習除法的筆算打好基礎。同時,也能進一步拓寬用除法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的範圍。萬以內的加減法是在萬以內數的認識以及100以內的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透過口算和筆算,複習了數和計算的有關知識,另一方面也為進一步學習萬以內的數與計算起了鋪墊作用。

  知識來源於生活而又服務生活。學知識是為了長本領。新教材及其注重讓孩子們體驗成功的樂趣。孩子們的最大樂趣是他們能用自己剛學會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問題了,那便是他們最大的喜悅。使學生體會到所學的數學內容與自己每天接觸的問題息息相關,並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解決數學問題。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感受到的是一個親切的數學問題,使他們樂於接收。

  透過這次教材培訓,我更深刻的認識到,誰也不能超越過程收穫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為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例如“統計”這一單元教師主要教會學生用不同的標準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的方法,提高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發展統計觀念,增強數學思維的邏輯性。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們的教育,要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眼中有教參,心中有學生。有些時候,我們總愛把學生成績差歸結為學生素質低,家長不配合等等。其實我們自己對教育、對教材、甚至對教學還缺乏必要地瞭解和正確地認識。培訓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培訓給我帶來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想,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的需求作為具體的載體,創造性的把握教材,爭取在教育教學方面有一個新的突破。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2

  20xx年x月xx日,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xxx版高中英語教材線上培訓的課程。此次課程圍繞英語基礎教育展開培訓,就老師們感到困惑和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解答,給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提供了很多實用而又有效的建議,為我們以後的教學提供了很多幫助。此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

  首先,xx教授就在主題意義探究中,促進學生“得意與得語”協同發展這個話題進行解讀。xx教授指出,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防止鐘擺現象,既不能“重意輕語”,也不能“重語輕意”,我們要敢於邁出自己教學的舒適區。接著xx教授提出了新課程教師的教學困惑及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並對新課程的語言知識教學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對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如何進行詞彙知識、語法知識、語篇知識和語用知識教學提出了詳細的指導,並促使我們思考得意與得語的關係,這對我們以後的教學有著實際的指導意義。最後的案例分析讓我們更加清醒的認識到,在教學中如何做到兩者的結合。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要不斷的創新,力求做到得意與得語兼得。

  xx教授就依託文字分析,做好新教材教學設計展開培訓。提出教師在做文字分析時所存在的問題和對應的解決方案。錢教授指出,在做文字分析時,要關注教學內容,要關注話題,圍繞主題進行教學,要引導學生理解或歸納提煉主題,還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從學生實際出發,將老師讀得轉化為學生所得。xx教授則就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以及如何最佳化課堂提問提出了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這讓我們開始反思原來的課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同時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激發學生的深度學習。

  本次培訓,讓我感觸頗深,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以後要努力的方向。作為一線教師,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更好地最佳化自己的課堂,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3

  x年3月,我很榮幸的參加了x年小學科學新青島版教材教法培訓,使我收穫很多,獲益匪淺。回首培訓的足跡,發現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了洗禮,教育科學理論學習得到了昇華,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獲得了新感悟,眼界開闊了,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角度,許多疑問得到了啟發解決……

  作為一位科學老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更應當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掌握現代教育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技術等)。梁海亮老師、申賢和老師、縣教育局的謝主任的精彩講座,精闢的論述常常回蕩在我耳邊。他們以鮮活的例項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曾經在教學中的困惑、迷茫得到了解決,以下是我培訓後的幾點感受:

  1、構建科學課堂文化

  課堂是學校教學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是學生承傳人類文化的基本形式。課堂既是一種研究的趨勢、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所在,甚至於專家們提出了“改革最終發生在課堂上”的觀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可以將課堂視為決定學校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而文化充盈於課堂之內、滲透於師生之間,文化是課堂的養分,離開文化,課堂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課堂中面臨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文化的問題,所以我們應切實可行的構建課堂文化。這將有利於深化課程改革;有利於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那麼構建課堂文化又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a、從“單向型教學”向“多向型教學”轉變,構建“對話文化”;b、從“記憶型教學”向“思維型教學”轉變,構建“質疑文化”;c、從“應試型教學”向“素養型教學”轉變,構建“團隊文化”。因此我們要從課堂文化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自己的科學教學課堂,結合傳統的課堂,結合課堂面臨的改革,以自己獨特的眼光,構建起適合新課程理念的科學課堂文化。

  2、科學課堂教學應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著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髮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透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絡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透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透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對科學與技術的關係、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準答案。

  3、拓寬學習視野,應用到教學中

  培訓活動雖然結束了,接下來我要做的是把所學到的知識授予同仁並大膽地應用到科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認真總結,及時反饋,不斷提高。培訓之後我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思想意識上樹立較強的終身學習意識和科研意識,要奮發圖強,不斷努力,不斷進取,不斷探索研究,不斷完善自我,相信終將有一天,我也將成長為“專家型”教師。

  今後,我會一如既往,將自己的全部心血傾注於“科學”教育事業上,使自己真正起到一個科學教師的作用。為科學課美好的明天繼續加油!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4

  新課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驗的課堂上呈現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生命的活力。透過學習七年級數學校本培訓,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由於老師對課程標準中教育理念的認識還存在一些偏差和模糊。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我們該從什麼出發去匯入新課?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諮詢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這就要求數學活動必須關注學生的個人知識和生活經驗,要從學生出發去匯入新課,而不是從教材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總是先複習鋪墊到了新知識的"前沿陣地",然後在新舊題的對比中很自然、順理成章地進入新課教學。這種僅從教材知識體系,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看似設計嚴謹的匯入,不僅難以馬上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新知的狀態,而且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會到學習新知的必要性。久而久之,極易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課堂上盲目表揚好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這就需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與表揚獎勵,使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樹立信心。於是,課堂上出現"好"聲一片,不管學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學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處,便盲目地進行表揚獎勵。由於教師理解上的偏差,認為課堂上不大張旗鼓地進行表揚獎勵,就是與新的教育理念相違背。甚至有的教師認為,只要對學生肯定了、表揚了、獎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調動起來了。其實表揚獎勵也應有個"度",千萬不可濫用。如果濫用表揚獎勵,那麼表揚獎勵就會喪失其應有的意義和價值,會讓學生"迷失自我"。

  "做數學"與"說數學"誰更重要?

  你做過的你記住了,你說過的卻忘記了。正如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指出的"學習數學的唯一方法就是做數學。"在數學教學中無論知識或技能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做數學"的活動。目前,許多課堂教學學生髮言熱烈,一節課學生都在搶著說,有的甚至不翻書本一下,筆不動一下,課堂熱熱鬧鬧,課後反饋卻不盡人意。因此,在課堂上要講究節奏,該動眼觀察時就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該動腦思考時就給足時間安靜思考,該動手時就給足空間讓學生動手操作,該動筆練習時就要求學生練習,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有機結合,使課堂思看結合,說寫結合,動靜搭配,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總之,新一輪課程改革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們期盼著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越來越精彩。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5

  新的學期,學校安排我擔任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本次新教材培訓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它讓我係統地認識五年級教材的編排及意圖。特別是聽了馬神廟小學老師講解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材解讀”,我反思了自己這兩年來對於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到了五年級,由於有了前面的基礎,教材對“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呈現特點,及具體的目標都有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的與課文、口語交際、習作及單元主題的整合發展到既有整合,又有分離而獨立為一個單元組。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遨遊漢字王國》,這是一個以綜合性學習為全部內容的學習單元,其要求與過去的綜合性學習差別很大。無疑,這是對《課標》重視“綜合性學習”的最好詮釋,對老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確實,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不僅是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更是語文教學改革的難點,其中有許多問題亟待我們深入研究、切實解決。在教學中,我們對小學語文綜合學習教學上確實有諸多困惑。

  新課標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主題,有不少與我們這裡的學生生活實際相距較遠,學習起來有很大的難度。農村學生的生活環境封閉,視野比較狹窄,致使學生成功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變得非常艱難。有時,對於一些綜合性學習只能像上閱讀課一樣簡單地給學生講講就罷了,根本達不到語文課程標準對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所以,在聽完老師的教材解讀後,我收穫頗多。是的,對於我們農村教學資源缺乏可以採用“替代品”;或者在教學綜合性學習時將部分主題的活動內容簡化;或者讓學生自行開發主題,設計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內容來替換那些陌生的有難度的話題。透過這些方式,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近了,每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儘量落實,讓學生能積極投身到活動中。而且,農村小學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學生蒐集資料的渠道非常狹窄,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資源匱乏!我所任的教學班,只有幾位學生家裡有電腦,超過70%的學生家中甚至連一份可閱讀的報紙都沒有,學校上網的條件也非常差。這也導致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很難開展及落實。為幫助學生積累資料,我教給學生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得資料。農村學生體驗語文與生活的聯絡並不會比城市裡的孩子差,甚至還有許多優勢,如對大自然的認識,對農民生活的瞭解,對父母親情的感受等。透過調查訪問、觀察體驗的方式蒐集這類主題的資料,應該是非常容易的。或閱讀書報雜誌時,做筆記等。這雖不能完全滿足農村中學學生開展綜合性學習的需要,但也不失為解決困難的一種辦法。

  綜合性學習是本次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出現在我們的教學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它、思考它。上面所述內容,是我執教綜合性學習兩年來的一些體會和認識,不足之處,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6

  人教版新的初中語文教材對於貫徹《語文課程改革標準》之精要令人內心折服,之廣博令人眼界大開。與過去的教材相比,有一些新的語文教育理念。這些新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吸收了多年來語文教育改革中的經驗教訓,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強調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更注重語文課的人文性,注重語文學科的文化內涵。

  我覺得要從根本上體現新課標的教學精神,教師必須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興趣課外多讀書。而這也的確是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問題。要努力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敢問,敢辯,啟用他們創新的慾望,使學生主動求學的慾望高漲,由此獲得的教學效率也極高。新課標要求我們老師要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角,而教師的角色定位應該是一個對話者,一個教學活動的平等參與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的是導演而非主演的角色,起到的應該是穿針引線的作用而非僅僅是傳授而已。所以作為老師,要學會的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鼓勵他們積極地去思考發現問題以及給予學生方法上的點撥,而不是充當他們可靠的柺杖。

  當然,在備課方面,包括教材的處理,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對不同課型的處理,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如對詩歌單元的處理以學生多讀為主,在反覆誦讀中去品味詩歌,而對文言文的處理則是要穩打穩紮,要求學生的翻譯要落實到字詞句,一點也不能馬虎。另外從聽課中我也漸漸領會到講課重要的是要解決重點難點,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面面俱到反而容易造成重點不突出。而教學手段也是為教學目的而服務,不能因為注重形式而忽視了內容。因此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要逐步學會合理處理課材,對教學內容進行取捨,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設計教學思路,並且要能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自己教學的內容。

  另外,我也深切地體會到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平時的知識積累與教學經驗的積累是多麼重要。知識儲備足夠了,才能很好地駕御課堂。因此在工作之餘仍需不斷地讀書充電,更新知識,加強自己的個人修養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才能輕鬆自如地駕馭課堂,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恰到好處地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在師生雙邊交流、在學生答與辯的過程中達到教學目的`。

  新課改精神要落到實處,紮實有效,需要我們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今後,對於自己的教學我還需要不斷地反覆地學習——實踐——反思——調整,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真正適應新課標要求也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地成長成熟,不斷地產生積累靈感。讓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共同攜手並進,創造明天的輝煌吧!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7

  20xx年3月,我非常幸運地參加了由x縣進修學校組織的x縣生物教師教材教法培訓,在培訓學習中,聆聽了進修學校副校長白劍林老師和李小芳老師的報告,他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同時結交了一群優秀的同行朋友,一起探討了不少疑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進一步認識到了不斷更新自己知識結構的必要性。透過這次培訓,感受頗深,收穫頗豐,對教育教學工作又增加了許多新的認識。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總結如下:

  一、更加堅定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念

  我參加工作的時間不長,是20xx年元月份才開始上班的,在暑假的時候我參加了繼續教育培訓和公修課培訓,從中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同時這學期我又學習了計算機模組,“國家培訓”還有教材教法培訓,每一次培訓都使我受益匪淺。使我對教育教學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尤其是教材教法過關培訓,使我認識到老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在學生學習知識時要讓學生感受到快樂,而不是逼著他們學的。同時我更加深入地懂得了作為教師的責任,進一步明白了自己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價值,更加堅定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念,對自己的心態作了一個很好的調適,樹立了新的正確的教育觀,並能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教學工作中。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全腦優勢的運用)

  以前,每次只有看到自己所教的班級、科目考試成績出類拔萃時,就會產生一種幸福感和自豪感;反之就會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而且,對學生從來都是學習好的我說話都是微笑著說,而對於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說話就帶著態度,可以說我自己能感覺到學生對我有偏見,我自己也很矛盾,可自從聽了老師講的全腦優勢後,我懂得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只是表現的地方不一樣罷了,對學生我也有了新的看法,不再單純的看學生的單科成績,而是會拿著學生的成績單跟學生一起分析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然後我們一起想解決辦法。作為班主任,以前排座位可以說沒有根據的排,可現在不一樣了,排座位以前,我利用全腦優勢圖測出每個同學的優勢大概是哪個部分,例如有些同學屬於“理智之家”或“組織之家”,而有些同學屬於“感覺之家”或“實驗之家”,將他們排在一起,建立了學習互助合作小組,學生的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老師的話語也使我懂得了要勇於面對自己,保持一顆平常心,以良好的心態來勤奮工作,這樣,每天就能感受工作生活中的樂趣和獲得新的生活體驗。

  三、教學方面(自主學習)

  在以前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師的教”而轉,“一切以教學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同時也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資訊、符號。李老師《以自主為主導的課型》的講座,使我真正認識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現在的教學中,就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學習者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自己制定學習進度,參與設計評價指標。當然,對於農村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把握好放手與推手的時機,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學習掌握的內容,教師不會越俎代庖;學生自己學習不能掌握相關內容時,在老師的幫助下,點撥下才可以掌握,如果老師發現學習內容存在“我有你沒有”,“我懂你不懂”,“我能你不能”時,就要做學生學習的“推手”。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我讓學生自主學習,稍微有點難理解的我會引導學生來學習,推學生一把,取得的效果很好,而且對於我自己來說還比較輕鬆,學生也輕鬆。當然,我現在才是慢慢的自己適應,並讓學生適應,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會達到滿意的效果。我會盡量學好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引領並配合學生去積極探討和學習,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目的。

  四、對《生物課程標準》和生物教材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新課程為何特別注重研究創新?新課程新在哪?老師的講座分別講了知識及其分類、知識層次、知識的掌握層次,讓我深刻認識到我們應該把一類知識歸類,使學生對於每個具體的知識形成整體的印象,對學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雖然,以前在學校上學時老師講過三維目標,但一直以來我沒有實踐過,但老師將過後,我試著去運用,在讓學生掌握了新知識後,還儘量去上升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例如在《探究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影響》這個問題時,除了讓同學知道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危害,還告訴了學生以後該如何處理廢舊電池。以達到教學目的。以前上課我從來都不會區分什麼是事實性知識,什麼是概念性知識,什麼是程式性知識,但現在我會教給學生方法,然後讓他們自己找出來,使學生形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理解認同生物學的原理(如:生物的遺傳變異、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等);在能力方面,提高他們的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習慣;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有環境保護意識。領悟到了教材版塊的處理與課標的關係,但真正領悟新課程理念的時候,我們知道並非所有的版塊都需要老師去講解,很多的版塊在學生的探究中自然就內化了,各個版塊之間其實是相容的,老師完全可以進行整合,可以自由的處理,這樣一來,我們就別再是講教材,而是真正用教材了。

  五、學習了先進的經驗和方法(教案)

  這次李老師不僅從理論知識上闡述了寫教案的含義,如何寫教案,而且聯絡具體的課例清楚地介紹了寫不同型別教案的每一個環節和步驟,每一個環節具體要寫什麼,同時上課時該用那種方法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這些都使我對備課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備課與上課不同,需要我們結合教育理論方面的知識來設計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和思路。同時上課時包括這樣幾個步驟:匯入新課,學習探討,鞏固知識,其中匯入新課是為第一次集中反饋做好鋪墊,學習探討是為第二次集中反饋做好鋪墊遷移,鞏固知識是為第三次集中反饋深化知識。在重新認識了備課的基礎上,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與構思,對我們自身的提高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李老師對《教材分析和教法建議》的講座中,介紹了理念下的教法建議,要求貫徹一種理念,落實三維目標,運用分層遞進教學法:分層練習,分層的問題設計,組成臨時的同質班,組成課內外的異質組,分層作業,課後練習卡。還有教師進行有效教學的五種教學行為:“清晰授課、多樣化教學、任務導向、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過程和確保學生成功率”,使我對教材和教法有了新的認識。

  這次培訓,給了我許多思考和心得體會,並將我帶入一個廣闊的實驗天地。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更新觀念,改變教學策略,注意師生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的情感處於積極的、自由的,寬鬆的心理狀態,讓學生自主的參與課堂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思維上都能進入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我也清醒地認識到,專家與名師,之所以能成為專家與名師,是因為他們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與他們辛勤的付出、不斷地積累總結分不開的,“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是他們的最好寫照。在下學期的培訓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以豐富自己的課堂,提高自己的的同時也提高學生。

  感謝x縣教育局組織這次學段教材訓練,感謝所有給我們授課的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把所學到的運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8

  20xx年x月xx日下午,北師大出版社和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教材編寫組採用線上形式舉辦20xx春季高中英語教材培訓。在xx市一高英語教研組提前宣傳下,我們xx餘位教師認真觀看並學習了此次線上培訓,並決定在此次培訓之後積極發表個人感想及學習心得。透過這次培訓,我們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了怎樣在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理念,探索新方法新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實現學科適應學生身心發展。這次培訓我最大的收穫是,在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博士生導師王薔教授,以及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錢小芳副教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基礎教育一分社王琦主編三位資深教育教學工作者的引導之下,我對於英語教學過程中得意與得語關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在王薔教授的《在主題意義探究中,促進學生“得意與得語”協同發展》的直播中,她強調課程標準將主題語境分為三大塊: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在詞彙的教學過程中,對於怎麼避免傳統的枯燥的乏味的機械的教學,如何在詞快和語篇背景下讓學生在理解語篇的情況下,讓學生學會輸出。對於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困惑,以及“得意”與“得語”之間相互制約的關係及新課程的語言知識教學內容進行了探究。

  王教授指出,為了理解和表達意義,追求意義驅動人們去使用語言。得意即獲得語言形式所表達的意義,而得語即獲得表達意義的語言形式,語言的形式和意義的表達也具有相互制約關係。缺少語言知識,意義表達就會力不從心,詞不達意。

  那麼,如何做到既“得意”又“得語”呢?王教授透過展示兩個“得意與得語協同發展”的教學設計例項,給教師們進行了生動詳細的示範。最後總結得出,在日常教學中,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學生在得意和得語方面的掌握。

  首先,在詞彙的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詞語的結構和文字的語境理解詞語的意思,藉助詞典等資源,學習詞語的用法,並大膽使用新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結合主題語境,不斷地復現有關詞語,其中包括教師自己的課堂教學話語和學生髮言、對話、討論的話語,比如在小組活動前,教師提示相關詞語運用的要求,有意識地促使學生在討論中使用新學的詞語。教師還可以根據主題,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梳理詞彙。教學中要注意詞塊的呈現,幫助學生關注動詞片語、介詞片語、名詞片語、形容詞片語和副詞片語的習慣搭配和表達。

  其次,在語法知識的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在語境中呈現新的語法知識,在語境中指導學生觀察所學語法專案的使用場合、表達形式、基本意義和語用功能,並透過課內外和資訊化環境下的練習和活動,鞏固所學語法知識,在語境中幫助學生學會應用語法知識理解和表達意義,引導學生不斷加強準確、恰當、得體地使用語言形式的意識。在練習和活動的選擇和設計上,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圍繞形式意義,採用和設計不同型別的學習實踐活動,以既有層次又強調整合的多種教學活動。

  最後,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學習不同的書面文體,如記敘、說明、新聞、論述等,及其特有的文體結構和語言表達特徵。瞭解和學習這些結構和特徵,有利於學生恰當地使用書面語形式進行交流。同時,教師還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社會習俗,在交際時,避免冒犯對方的文化禁忌,從而有效地實現與他人的溝通與合作。

  總之,透過這次的網路學習,我認識到在新課程理論的推動之下,作為新時期的年輕教師,必須時刻更新英語學習和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英語學習意義和價值,不斷創新知識,改善和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的新環境,充分認識到得意學習和得語學習二者應遵循各有長處,各取所需並要相結合的特點,為英語教學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9

  透過這次線上培訓,我感到受益匪淺,下面我將談談感觸最深的一點:

  處理閱讀教學中的詞彙。我校學生的英語水平整體不高,因此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是擔心學生單詞不認識、文章讀不懂從而耽誤時間,於是在閱讀之前就先教單詞,但這又與我的理念——儘量讓學生自己解決生詞相矛盾。對於這點我一直很糾結很矛盾。這次培訓給我指明瞭方向——不要為完成教學進度而教學,而要儘可能讓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或改變。

  可借鑑得具體做法:

  藉助詞彙表。讀前教師不要解釋所有的生詞,讓學生自己在閱讀的時候檢視後面的單詞表,達到弄懂全文的大意;第二、三遍度的時候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梳理文字主要資訊。

  小組合作閱讀。對於長文或難文可以運用合作閱讀的方式,每個組員閱讀其中的一段,然後組長組織大家一起來分享或闡述對文章的理解,這樣特別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閱讀的興趣。

  將目標化整為零。文章實在太難或長,可將文章分成2個甚至3個課時來讀,只是教師要依據課標將閱讀能力的訓練揉入到每節課中,並且每個課時的目標應該有所不同。

  這樣做剛開始學生和老師課可能會覺得耽誤時間,但長期堅持下去就會發現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有意識地去借鑑,結合自己學生的實際水平去探索。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0

  我參加了由龍巖市普教室主辦,松濤小學承辦的部編小學語文一年級新教材培訓,聆聽了市普教室胡和春、盧曉榮老師和莆田教師進修學院餘英老師精彩的講座,欣賞了松濤小學塗榮妹老師的課文朗讀示範。為時一天的學習,讓我收穫滿滿,對部編一年級語文新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部編一年級教材,從裡到外,散發出一個“新”字。書是大本的,裡面的內容也更新了不少。整冊教材內容有:“我上學了”,“集中識字”2個單元共10課,“漢語拼音”2個單元共13課,“課文”4個單元共14課,單元后面都有“語文園地”,“口語交際”4次,分別安排在園地一、四、六、八之前;每個園地後面都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第一單元后還有“快樂讀書吧”。

  拼音教學——把握拼音教學的工具性。拼音教學最突出的特點是“延後學習”。 教材改變了以往一進入語文學習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編排,而是將拼音內容安排在一個識字單元之後,以“情境圖”的形式呈現拼音字母,改變了以往單幅圖為主的方式,以“帶調音節”的形式呈現拼讀過程,加快了音節拼讀的熟練程度。由學生可以拼讀的音節組成的常用詞語。幾個詞語之間存在內在的邏輯關係。在詞語中學習個別漢字,進一步體現拼音學習的價值。

  識字教學——文化內涵更加豐富。識字教學仍然堅持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原則。全冊共認300字(比舊版減少了100個字),寫100字。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集中識字:識字一、二,共90個字;識字加油站,31個字。分散識字:漢語拼音,32個字。課文,147個字。識字、寫字編排科學選擇字種,高頻常用字、構詞能力強的字優先安排。寫字由簡單到複雜,由獨體到合體,體現字序安排的合理性。識字方式的多樣,體現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字理識字,傳統蒙學,看圖識字,事物歸類識字,反義詞識字,兒歌識字等。

  閱讀教學——突出“雙主線”。教材安排了14 篇課文,按“四季”“想象”“兒童生活”“觀察”分為4 個單元。既圍繞四個人文主題,又凸顯語文要素。對語文知識、技能訓練作了通盤考慮,努力體現語文學習體系與教學“梯度”, 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絡,以語文能力培養為主線,體現層級序列,增強實踐性、操作性。

  口語交際——訓練目標更加明確。四次的口語交際,每一次訓練都有不同的訓練點。從《我說我做》《我們做朋友》的遊戲、交友的交際活動,到《用多大的聲音》關注交際物件與語言環境,再到《小兔運南瓜》中的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著力創設真實的交際情景。

  綜合性學習——更加重視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本冊教材和以往最大的不同就同,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讀”和“快樂讀書吧”。“和大人一起讀”體現幼小銜接,是口語過渡到書面語的橋樑,體現親子閱讀、分享閱讀與無壓力閱讀。快樂讀書吧,將課外閱讀納入語文課程。激發閱讀興趣,提示閱讀途徑和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分享閱讀的快樂。這無疑是把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提到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

  教材變新了,是不是所有的都變了呢?並不是這樣。胡老師說,教材變了,但是語文教學傳統的內容沒有變,語文教學理念、目標、方法、過程、規律以及教學評價都沒有變,要求我們一年級的語文老師“不折不扣地認讀每一個拼音,牢牢固固認識每一個字,端端正正寫好每一個字,認認真真讀好每一篇課文,精心細緻養成每一個習慣。”在使用部編教材的過程中,我們應當領會教材編排意圖,把握教材特點,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真正使用好教材,發揮教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功能。

  1.拼音教學,應突出“為識字服務”之目的,不可任意拔高要求。拼音教學是為識字服務,關鍵在於會拼讀。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情境圖、帶調音節、音節詞和兒歌等進行拼讀訓練。

  2.識字教學應準確把握識字目標,在語境中學習鞏固運用,激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鼓勵“發現”意識,讓主動學習成為習慣,選用恰當的識字方法,如,字理識字,主要揭示漢字的構字規律,提高識字效率,讓學生物件形字、會意字有所瞭解,發現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在語境中復現生字,兼顧積累詞語和口頭表達。使生字的學習富有思維發展的價值。寫字教學要分類指導,突破難點,切實做好寫字指導。

  3.閱讀教學要針對文字個性,讀好課文。部編教材特別重視朗讀,不只是籠統地提出“朗讀課文”,而是針對文字個性,提出朗讀的不同要求。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帶著問題閱讀,前期適當滲透,後期重點訓練。要引導學生從圈詞到畫句,引導學生透過從文字中提取相關資訊來促進閱讀理解。

  4.把握每次口語交際的訓練要點展開口語交際教學。找準學生的心理素質突破口,以訓練學生的交際膽量為出發點,轉變評價的視角,建立常規交流機制,重視交際意識和交際習慣的培養,強化日常學習活動中的口語交際意識。

  5.發揮語文園地的功能,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舉一反三進行詞語積累,培養學生正確書寫習慣,重視閱讀興趣的培養,讓閱讀成為學生的快樂事情。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1

  這兩天參加全縣三、四年級的教材培訓,認真傾聽了各鎮代表教師對單元的分析以及專家團對專項問題的分析,各位老師不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給我們談自己的體會,還結合各年級的實際內容給我們分析,組織我們分組討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精神。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後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對於“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於老師的引導。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係。”為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為的劃分等級。在彼此的交往中,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要用微笑、點頭、注視、肯定的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方式進行鼓勵。而我們有些老師戴著有色眼鏡看後進生,但他們提出一個很幼稚或者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問題時,一個討厭的眼神,一個不在意的手勢,都會壓制孩子內心的質疑能力的發揮,讓他們的自卑心理在課堂肆意生長。還有,但後進生出錯時,其他學生的譏笑、諷刺,而老師又不能正確引導,這也會給後進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做學生時的故事:我上學的時候很調皮,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學習以外,就是從課本中找難題來難住老師,我每天都能找到我解決不了或者我的理解與答案不符的問題來難為老師,那是我一天裡最喜歡做的事情。結果老師不但不討厭我,反而很喜歡我。我問學生:知道老師為什麼反而喜歡我嗎?學生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你喜歡動腦筋吧。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聰明的大腦,沒有笨與聰明之分,對於同一個問題,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應該做個小老師幫助他才對。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觀察資訊窗中的資訊後,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是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後把有難度的共同分析。這樣既維護了後進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透過小組中優生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我這樣做的效果不錯。

  作為老師,對於後進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還要在課外下功夫。要多找他們談心,或者提前輔導他們預習教學內容。我班有個孩子很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很難看到他張口說話。於是我放學後和他一塊往家走,問他為什麼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邊走邊看的課本,對於新內容,我問他自己能看懂哪些,哪裡存在疑問,然後我對他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但我留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沒有幫他解決,然後告訴他,回家自己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根據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或者請家長幫忙解決,並且要求他明天上課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說出來。我對他說:這個問題肯定能難住很多同學。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出示資訊“種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種子,大約有100粒。”當我讓孩子根據資訊提問題時,我就用眼神示意他站起來,他小心翼翼的舉起手,我立刻就叫起了他,剛開始他都不敢抬頭,話都結巴了,其他學生一陣鬨笑,我鼓勵他繼續說下去,他好不容易把話說完。我把問題“種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其實這個問題是課本上的,我上課習慣讓孩子們不看課本)寫在黑板上,立刻問:誰能回答?孩子們都靜下來,大多拿出筆在本子上做著,一會有些學生說老師這個算式不對,除不盡。

  學生們都做成了:50÷6×900。然後我又讓那個孩子起來說說自己怎麼解決,看來他晚上請家長幫忙分析了,站起來說的頭頭是道,他列的式子是:900÷6×50孩子們都用新奇的眼光看著他,我看到他從心底浮上來的喜悅。在以後的課堂上,他一次比一次積極,敢說,敢問了,成績也趕到了中上游,家長打電話給說孩子現在好像變了個人,回家做完作業就預習下課找問題。聽了我這話,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都說“十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上,我們老師應該對孩子因材施教,對問題因題示叫。給每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順著自己方向發展。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2

  聆聽了各市優秀教研員或特級教師、名師、歷屆在國家或省裡獲得一等獎的教師現場點評。本次活動,課型豐富,有閱讀教學,有識字教學,有習作指導,還有口語交際;教材版本多樣,有人教版的,有蘇教版,有部編本,還有北師大版的;學段不同,從一至六年級每個學段的課都有,讓參會的老師們享受了豐盛的語文教學大餐,也讓我第一次聽到那麼高大上的優質課,受益匪淺,眼界大開,腦洞大開。

  一、成功的課——教學目標要清晰。

  教學目標主要指一節課要達到的目的或企望取得成效的標準,而不單指教什麼內容,進行什麼教學活動。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支柱和統帥,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都是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併為實現目標服務的。縱觀這13節課,目標明確,教(學)什麼、為什麼教(學)、教(學)到什麼程度、怎麼教(學),明確無誤,清清楚楚,13節課除《恐龍》一課“複述課文第二段,培養學生的複述能力”這一目標沒有達成外,其他的課教學目標達成度高,教學明明白白,過程清清楚楚。這些好課告訴我們,平時一定要吃透課標精神,研讀教材,瞭解學情,把握學段目標,把教學目標制定得準確、清晰,心有目標,才能胸有成竹,上起課來才不會“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裡算哪裡”。因此,教學中每堂課下來,要看看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用了哪些策略,學生學到了什麼程度,這樣才會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二、成功的課——教學生有方法地學習。

  沒有方法地學習,是機械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是高耗低效的學習。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古語: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這個資訊社會,搜尋引擎讓知識獲取變得簡單便捷,純粹的知識成為廉價的資訊商品。教學生如何利用書本獲取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教學生如何更好、更快、更有思考地獲取、理解、運用知識,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是一堂好課的標準,也是老師們追求的目標。本次的13節課,都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實踐,讓這生學會學習。

  如在《老人與海鷗》中,老師教給學生批註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初品細節,嘗試批註,寫下自己的感受,此是學生的批註是比較隨意的,有的是對一段話的批註,有的是對一句話的批註,有的只是隨意寫了幾個字;接著老師示範批註一處細節“餅乾丁”,抓住關鍵詞,品味作者為什麼要寫餅乾丁,運用假設、連結、比較等策略思考,達到內容與形式的融合;後來再讓學生體驗抓住關鍵詞,繼續批註,留下思考痕跡,最後展示學生的批註,分享學習收穫。分層批註,思維得了提升,實現逐步深入地閱讀。反思我們平時的教學,也有讓學生作批註,寫下自己的閱讀收穫、感受,但卻沒有對批註的方法給予指導、示範。

  劉冰老師在執教《“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時,教給學生跳讀的方法——難讀難懂的外貌描寫跳過去,課件出示“頭上戴著攢珠髻,綰著掛珠釵,項下戴著瓔絡圈,裙邊繫著玫瑰佩,身上穿著窄裉襖,外罩銀鼠褂,下罩洋縐裙”並齊讀,說學生快速用一個詞形容王熙鳳給你留下的印象,“跳讀”不妨礙學生對王熙鳳的整體印象,但是會錯過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劉老師又教給學生“細讀”,品一品,對比剛才跳過去的內容,你現在看到了什麼?我想,今後學生在閱讀《紅樓夢》或其他大部頭的著作時,對於生澀難懂的內容他一定會用上“跳讀”的方法,但也一定不會錯過對精彩之處的“細讀”。

  《寫一個場景》習作指導課,教師透過影片、圖片讓學生了解什麼是“全景鏡頭”,什麼是“特寫鏡頭”,開課兩分鐘就運用“全景鏡頭”和“特寫鏡頭”寫一個場景,利用課文《開國大典》《慈母情深》中場景片段,瞭解“全景鏡頭”可以表現氣氛,運用“特寫鏡頭”突顯個體,經過兩次寫三次改,讓學生掌握“寫一個場景”的習作方法。

  在《乞巧》《嫦娥》兩首古詩的教學中,執教者教給學生運用對比方法評鑑古詩。

  教是為了不教,只有教學生有方法地學習,找到學習語文的“門道”並努力實踐,才能把語文學得更好、更透徹,才能學得輕鬆、學得紮實、學得愉悅。

  三、成功的課——教師該出手時就出手。

  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不再是絕對的權威、惟一的主宰者,而更多地扮演組織者、共同學習者的角色。但課堂上不是單純地讓學生你說、我說、他說就完事了,教師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教則教,教得有法,教得到位。在《丁丁冬冬學識字二》中,學生對“攵”只能說出名稱,至於它的構形和含義則不瞭解,也不理解與“手”有什麼關聯,此是地,執教者巧妙利用微課介紹反文旁,溯源“敬”字,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其形義。又如,五年級學生閱讀《“鳳辣子”初見林黛玉》》是有困難,尤其是課文中對王熙鳳的外貌描寫的片段,生僻難懂,讀起來磕磕絆絆,平時教學中大多數是讓學生機械地一遍遍熟讀,或教師領讀,劉冰老師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學情,大膽出手,進行戲曲化朗讀,和著“京調”的節奏,親自示範讀,那句帶著京腔的“丹唇未啟笑先聞”韻味深長,喚醒學生的潛能,享受文學審美帶來的情趣。在學生說“斂聲屏氣”是“大氣都不敢出”,後,劉冰老師隨文認識“斂”,告訴學生,左邊“僉”表示許多人聚焦在一起,右邊反文,又讀什麼?反文過去是怎麼寫的(教師在黑板上寫),上面這個是棍子,下面是人的手,就是用暴力手段讓別人閉嘴,讓所有的人閉嘴。從“斂”的字理文化側面感受到王熙鳳厲害非同小可。劉冰老師的這次出手可謂一“教”驚人,老師當講則講,講得到位;老師該講則講,講得專業;老師該講則講,講得有水平。而對於這點,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是在“先學後教”的課堂上,有些教師簡單地認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不能講、不敢講,一味地讓學生說,該引導的不引導,該指正的不指正,明顯的“不作為”行為。

  四、成功的課——課結束,餘音繞樑意未了。

  好課一堂課結課時不是草草收場,不是書到臨尾漸漸松,而是課了事未休,課終情更濃,課結意不停,不僅僅使學生的思維侷限於課內,還要使學生在課外仍然保持強烈的求知慾。劉冰老師在課的結尾,讓學生從一個平民老婦劉姥姥的視角去看王熙鳳,上上下下、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人對她五花八門的“背後稱呼”:觀丫頭、猴、鳳姐、鳳兒、璉二嫂子、璉二奶奶、巡海夜叉、醋罈子……學生正起勁地說著這一個個饒有趣味的名字,群情激昂。課卻到了尾聲,學生意猶未盡,如夢初醒。我想,課後這個班的孩子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讀或重讀《紅樓夢》,班級一定會掀起一股“紅樓熱”,也許還會有“小紅學家”呢!

  在《晏子使楚》課的結尾,老師問學生課前提的問題哪些解決了,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又產生了什麼新問題,沒有解決的問題推薦學生去閱讀《晏子春秋》。在《魚游到了紙上》課的結尾,老師問“你們覺得這篇課文學完了嗎?還有什麼要學的?”教師在結課時有意識地設定懸念,引而不發,讓學生帶著疑問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成功的一堂語文課,是一堂課的結束,也是學習的新起點,應該激發學生新的學習興趣,開啟新的學習之旅。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3

  2020年x月xx日下午2:00~5:00,xxxx高階中學的xx名英語老師在各自的家裡面透過遠端網路平臺參加了2020年春季xxx版高中英語教材線上培訓,這次培訓旨在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首先,xx教授主要討論了“得意”和“得語”協同發展的問題,分享了來自一線老師的建議和案例,我們收穫頗豐,決定學以致用。其次,xx教授要求做文字分析,要關注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理解或歸納提煉主題才有意義,才能吸引學生。最後,xx教授從教師的角度剖析課堂設計的問題,指出教學過程中提問最容易忽略的問題,以及如何改進和最佳化提問的藝術,講解很到位,接地氣兒。

  感謝這180分鐘的邂逅,它讓我目睹了大師上課的風采,感謝這180分鐘的相識,讓我領略了英語語言的魅力,這180分鐘帶給我們更多的是思考和啟發,停課不停學,在家更要學,教材培訓搭平臺,專業引領促成長。

  三位教授的傾囊奉獻,理論聯絡實際,分享典型案例的設計,操作性強,讓老師們面對教材心中有數,為老師們使用,解讀,挖掘教材作出了示範,極具有教學指導意義,更加強化了老師們在課堂中主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老師們的課堂中去,活躍思維,活躍課堂。

  三位教授分別從對文字教材的理解和語篇研讀,教學設計和課堂提問的藝術,實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更有針對性,給老師們的上課指明瞭方向,注入了活力,讓老師們學有所思,學有所得,學有所感,學有所悟,將學到的教育理論自覺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有幸搭乘xxx版高中英語教材線上培訓專列,讓我們在這裡播種,耕耘,思維得到碰撞,收穫和成長,疫情阻擋不了xx回高英語人的學習,提升的熱情。

  在網路培訓平臺,老師們靜心聆聽,聚精會神地邊聽,邊做筆記,邊思考。第二天影片集體備課我們又探討了這次培訓,老師們表示將學到的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理念,應用到以後的英語教育實踐中,為xxxx高階中學英語教學騰飛注入新鮮的活力。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4

  透過這次新課程培訓,我受益匪淺,使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明確了方向,解決了我在平時詞彙,語法及語篇閱讀教學中的一些迷茫和困惑。基於得意和得語協同發展的目標,首先,在今後的詞彙教學中,不能單純,孤立地講授詞彙,要結合語境,以詞塊的形式呈現,並透過層層任務滾動浮現,同時引導學生查字典自主學習詞彙,根據主題引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並透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練習和鞏固,從而幫助理解,內化和運用。語法的關注也是如此,要樹立形式-意義-使用的三維動態語法觀,不僅需要準確和達意,還要做到得體,需在豐富生動的語境中呈現,並設計不同型別的學習實踐活動,同時引導學生藉助語法書,詞典等學習資源自主學習,從而更好的體會和掌握。

  另外兩節語篇閱讀教學設計的示範,對今後如何進行文字分析,處理好詞彙,語法和語篇的關係,開展合理有效的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先找到合理的切入點,引起學生對該主題的關注,之後透過問題的設定,並對問題的回答做好支架,或簡要介紹文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及使其做好讀前話題和詞彙的準備,之後透過對文章的整合,並分段設計合理的任務,引導學生分段閱讀,有效獲取並梳理關鍵資訊,透過不同部分的多樣性及循序漸進的任務設計,並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達到對主要資訊快速有效的提取以及圍繞該主題的知識體系的建構,並引發學生對文章的深入思考,起到觀察,理解,內化,運用的目的。另外要有意識的滲透有關語篇的基本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語篇意識,把握語篇的結構特徵,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不同語篇題材的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及關注語篇的各個組成部分及語言是如何表達的。

  今後還要根據學生水平,適當放慢教學進度,設計分層任務,提供必要的課堂指導和學習支援,加強示範。另外針對課堂提問的問題設定,我也很受啟發,提問一定要開放性,準確性,層次性,啟發性,系統性,要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最佳化學生學習,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總之,這次新課程培訓使我瞭解到教師需要不斷的學習,吸取新的教學理念,深入瞭解自己的學生,認真鑽研教材教法,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設計,努力去適應新時期教學的發展,高效的完成我們的教學任務。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15

  學無止境,教無止境,這是本次學習最大的收穫。

  一、咱們的老師非常用心,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有許多好的辦法。

  在我們的教學過程,存在著對教材的解讀不夠細、不夠深的問題。這就是對文字的研讀的問題。(這位領導用了文字這個很專業的詞)。去年推門聽課,發現了不少問題。大家要注意公開課與常態課的區別。有許多常態課講得很好。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這當然需要過程。老師的成長是怎麼成長起來的。把更大的時間用在自己的成長上來,大部分老師聽得很認真,記得很仔細,這其實是尊重他人與尊重自己的表現。既來之,則安之。試想一想,你在那裡認真聽、認真記也是把時間花去了,你在那裡“討論,說其他的一些事”也是把時間花去了,你為什麼不珍惜時間?(在什麼時間幹什麼事,這正是一個重要的話題,一些人總是不能在什麼幹什麼事,總是來個錯位,這是很可笑的。)如何發揮教研組的力量,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這是重點檢查任務。看看咱們的教研組是怎樣開展活動的。

  二、提高課堂效率,抓教學重點與難點,根據學情而定。現在由40分鐘變為35分鐘,不提高教學效率是不行的。課外預習這是一項工作,不能以零起點開始上課。要進行教材的研讀,進行有效學習。老師的有效工作最終體現在孩子的有效學習上。反思我們的教學課堂哪些事情應該是學生乾的,要進行很好地落實,尤其是對整篇課文的讀,將讀進行到底,首先是課文課上的讀,第二是課外的讀。

  在此過程中,我們就會發現,老師的引導是很關鍵的,也是很講學問的,“跳一跳,摘桃子”的說法,很好。由於在《想別人沒想到的》這一課開始老師沒有抓住畫師的出題目的,所以在後來的過程中,老師一再強調“畫師是透過駱駝來畫多的”,但這時學生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所以總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編者的意圖,不能真正領會進行想象的力量,而是在一開始透過一個小故事就告訴了學生“創新”。這其實是很成問題的,因為對於學生來說,“創新”這個詞對於學生來說就是一個問題,這一個詞並無助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到“看問題應該從不同的角度,想問題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特別是小徒弟實際是利用的人們進行想象的空間,透過畫面上沒有的,表達出了畫後可能含有的,而正是這種想像的力量使徒弟的畫得到畫師的稱讚。小徒弟難能可貴的是超乎平常,用一種超常的辦法表達的無限的可能。這種透過“無來表示有的能力”,是一種大智慧的表現。其實所有的廳奇思妙想妙就妙在進行充分的想象。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在這些很可愛的文字後面有著深刻的道理。

【教師教材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