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1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時已經對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

  面對資訊多變、資多彩的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裡生成的各種各類資訊,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餘或其他條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

  而在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2

  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使的習慣培養,搞好也成了我們平日的重頭戲,及時調整教學狀況查漏補缺,讓不僅在課堂教學中有收穫,在輔導中也能拓展思維。

  大量的輔導,必然規律帶來量的增多,尤其是低年級,不批改是根本不行的,低年級必須面批面改,自己也能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在漂亮的字上畫個圓圈,在乾淨的本子上畫朵小花或者小五星。班級38名同學,每位同學的本上都留下我認真批改、圈圈點點的痕跡。也正是因為種種原因,學生很願意把自己的作業本整理乾乾淨淨讓我欣賞,讓我評價。在批改輔導中,我特別注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本著上課多叫幾次,批改多圈幾次的原則,把更多的`機會送給他們,只要他們肯努力,我願意這樣去做,不厭其煩。

  還記得和學生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清楚流利地表達,還記得學生清脆悅耳、富有情感韻味的朗讀,讀課文各種不同的表演,識字也很有趣,可以加動作或者表演,如:“躲藏”我躲起來。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朗讀能力、書寫習慣正在學生身上紮根,這又一次讓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就會展現什麼,同時也就收穫什麼。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3

  以下我將以這一年的工作經驗,談談我在新教師崗位上的工作體會。

  一開始,我主要是做生物實驗員的臨時工作,對實驗室的裝置一點都不熟悉,有些實驗的準備工作也不紮實,作為一名新老師,我真的覺得很仿徨,幸好,這時組裡的其他老師給了我很多指導和幫助,我在實驗室裡添置了許多與新課程理念有關的新裝置和藥品,同時又補充了其他消耗較多的裝置,修理實驗室桌椅,組織學生打掃衛生,積極準備實驗,合理安排實驗時間,較好地完成了實驗室工作,同時,我還統計了實驗室的資產,迎接並順利通過了省領導對實驗室的驗收。

  我在第二學期主要從事高儀年齡的生物學教學工作,在教學工作中,我主要做以下工作:

  深入細緻地備課,熟悉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力圖抓住重點難點,使教學內容簡單易行,同時自己製作或借鑑網上較好的教學課件,將傳統講授教學模式與現代教學模式相結合。

  二是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一般第一堂課總覺得不太流暢,我會及時從中得到經驗,在下一堂課講得更好一些。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4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寶貝,我們都盼望著她們茁壯地成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除了老師之外,父母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和在學校中所受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同樣至關重要。

  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最深的體會是:

  一、父母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我是一箇中學老師,平時在家裡靜靜的看書的景象給兒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個榜樣,使他明白只有勤奮努力才會夢想成真。如果光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透過言傳身教教育孩子禮貌待人,遵守各種行為規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要主動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愛好,經常帶孩子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假期帶孩子出外旅遊增長知識,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尊老愛幼、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等一些好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作為家長的我,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如在乘坐公交車時,讓座與老人和孕婦,平時經常帶著他看望爺爺和奶奶,從小使他養成尊老愛幼、禮貌待人的良好品德。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社會上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有其父,必有其子”,都說明了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示範引導作用的重要性。

  二、營造相互友愛、和睦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

  家是孩子們日常主要的活動場所,家庭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言行舉止要文明,絕不能經常在孩子面前拌舌頭吵嘴,那樣會使孩子產生恐懼、自卑甚至厭惡的心理。不僅會疏遠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同伴之間還可能會出現偏激行為現象。給孩子一個安全、舒適、溫暖的家,是教子的第一步,家人之間要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在這方面,我們是以實際行動讓兒子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道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陽,家人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幫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的要求,從不在孩子面前說一聲:“不”。祖輩、父母過分的溺愛嬌慣,造成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適應能力較差,任性,怕苦等問題。所以在家庭教育中,我耐心的向兒子講一些道理,比如:給她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並付諸於實際行動,讓她知道尊敬長輩的道理;告訴她幫助別人是件很開心的事,讓她知道應該助人為樂;在和小夥伴之間嬉戲時要相互謙讓等等。我注意教育他知道勞動的光榮,並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假期我帶著他參觀勞動工地,讓他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使他養成了尊重勞動者的良好品德,同時養成了勤儉節約的習慣。

  三、處罰孩子要適當,積極引導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兒子在小時候,有一次和我們去商場玩,當他在玩具櫃檯看到許多好看的玩具後,吵鬧著要買很多貴重的玩具,我買了一些,但他仍不滿足,哭鬧不已,我耐心的說服,他就是不聽,我很生氣地打了他,打得很重,回家後我繼續對他進行教育,直到他認識了自己的錯誤,以後他再也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兒子上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字很不認真,我讓他把寫錯筆畫的字重寫10遍,他陽奉陰違,仍馬虎了事,結果我怒不可遏地打了他,事後等心情平靜下來,兒子說他已經盡力了,一時難以改變,我教育他做事態度要端正,同時我也向兒子認了錯,同時指出他敷衍了事是不對的,兒子也認了錯,現在我和兒子有時像朋友一樣聊天,其樂無窮。

  孩子的心田是敏感的,撒下什麼樣的種子就會開出什麼樣的花果,就會有什麼樣的收穫,因此,我們應該在孩子們心中撒下美麗、善良、友愛的種子。讓美麗、善良、友愛的花開滿孩子的心田。不要讓“望子成龍”的心理變成孩子的壓力,順其自然,因材施教,讓孩子快快樂樂地成長,要相信:是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5

  田野裡,只有成熟而飽滿的麥穗才是低下頭的,而那些昂頭挺胸的往往是那些不成熟不豐富的穗子,成熟的也應該是這樣,明亮而不刺眼,謙遜而又虛懷若谷。成熟的教師都要虛心,更何況作為新教師的我們。

  在本週中,我本著向優秀教師進行學習的目的,聽了一節一年級的圍棋課,受益良多。聆聽優秀教師講課,我從中感受到了一股從容不迫的教學風度和深厚豐富的教學語言,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

  在課堂上,教師用“仙鶴”和“小魚”貫穿整個課堂,老師扮演仙鶴媽媽,語言生動幽默,吸引著們的注意力。為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老師實行了獎勵制度,把班上的學生分為三組,在黑板上畫了三條直線,比作糖葫蘆的棍兒,哪個小組回答,就讓回答問題的小組給自己組畫上一顆糖葫蘆,這樣的方法使得學生回答問題非常積極。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方便記憶圍棋的各種規則,老師用小學生感興趣的兒歌來學習記憶,並且在學習之後,用各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方式進行鞏固。整個課堂非常的活躍豐富。

  聽完這節課,不論是在教學方式還是教學語言上,我都學到了很多技巧。使我開闊了眼界,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使我更加明確了今後在教育、教學方面具體需要努力的方向。深刻體會到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任重而道遠,應該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6

  看了今天的影片,我意識到了“自主探究”學習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學生以後的發展,更是非常有利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透過啟發、設疑、嘗試、操作、解惑,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指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課後,我一直在思考: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如何用設疑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呢?

  為了體現自主探究的理念,在新課匯入時,教師可以透過適當設疑,把學生的思維引入對新問題的思考,讓學生由疑生趣,由疑生思,產生認知衝突,激發強烈的求知慾,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來。我想到了原先看的一節課,在教學“體積的意義”時,一位教師巧妙地利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問學生:“為什麼瓶子裡的水沒有增加,丟進石頭後水面卻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頓時活躍。學生有的說因為石頭有長度,有的說因為有寬度,還有的說因為有厚度,有面積等等。透過設定這一疑問,打破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運用設疑的方法,從學生的好奇、好問、好動、求知慾旺盛等特點出發,積極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的一種方法吧!

【最新教師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