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逍遙遊》讀後感

《逍遙遊》讀後感

《逍遙遊》讀後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逍遙遊》讀後感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逍遙遊》讀後感 1

  《逍遙遊》是莊子的一篇作品,在初中的時候就學過這篇文章,當時沒有那麼多感受,而現在再次讀這一個作品讓我又有無數的感慨。讀完後不得不佩服這個在兩千年的人的想象力豐富。

  莊子的眼中的逍遙是一種“無待”,就是不需要依賴任何外部條件達到逍遙遊的一種境界。莊子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他們都是“無待”之人。《逍遙遊》講了幾個故事,有一隻非常大的鳥叫鵬,它每一次起飛都要海上起很大的風。莊子認為要自由自在的話那就要學會擺脫束縛,而能夠看到九天之高的大鵬卻無法擺脫束縛,它沒有能夠做到逍遙。而嘲笑大鵬的蜩、學鳩、斥鴳,認識不到大鵬南飛的目的意義,它們甚至瞧不起大鵬。他們更加無法做到逍遙。

  作者還闡釋了目的和工具的相對性。一杯水可以浮起一根草,要想浮起一個杯子一杯水是不夠的。郊遊要一天的乾糧,周邊遊需要一兩天的乾糧,長途遊則需要更多的乾糧。工具有助於實現達到目的,反過來說,目的由受限於工具。人一旦有目的,也就受限於實現目的的工具。要想實現自由,那就要摒除目的,人生就不要有所求。無意義的意義,就是生命的大自由,就是像神人那樣,不關世事,自由自自地活在世俗之外。

  讀完《逍遙遊》我感受到莊子的想象力豐富,在我們的一生只能有一次,如果為一些小事束縛的話,是在是不值得的。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過完我們的一生,確實應該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我們要獲得真正的逍遙就要擺脫侷限性。雖然我們可能做不到“神人”,“聖人”和“至人”但是我們可以做好自己。面對逆境,我們應該將所有的事情看做非常正常。不要因為一時失意而讓自己失去信心。

《逍遙遊》讀後感 2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透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子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子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子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 3

  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遊》。

  小時候,曾在語文書上讀過簡化版的《鵬程萬里》,卻從沒有真正感受過“乘物以遊心”的逍遙,從沒有真正感受過那種“獨於天地精神往來”的淡泊。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願做一隻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願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於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遊》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遊”的狀態。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於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遊》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逍遙遊》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乎自然,莊子於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於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遊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遊……

《逍遙遊》讀後感 4

  莊子做逍遙遊主張要做到逍遙,那麼究竟什麼是逍遙呢?

  逍遙意為從容,從容地接待事物,從容地直面困境。

  蜩與學鳩笑鵬說:“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蜩與學就不明白鵬為何要乘風飛九萬里之高。同時鵬也不理解蜩與學鳩“控於地”的樂趣。這兩者對於事物都存有侷限性多,他們可以做到“化”,蜩化為鵬,鵬化為學鳩,也就可以相互理解了。由此,在遇到精神困頓時,若可以轉換角度看待事物,也就可以直面困境,從而超越了。同時蜩會學鳩並不瞭解鵬的位置,但做出評論這樣的妄加評論,不僅片面而且膚淺。

  斥鴳的志願在乎於蓬蒿之間,享受獨有的自得其樂。而鵬的志願卻在遠方的南冥同時鵬也有足夠的能力達成志願。人各有志,人的能力也不同,尊重客觀事實,即尊重困難所在,直面迎接。同時更要認清自己的能力,若能力不足以解決問題,那就體面地尋求幫助,這也是一種能力,在遭遇困境時從容地超越它,避免它成為更大的困頓。

  我們追求平等,但事物生來便有差別,學鳩之翅,鵬之翅大小之差甚大,經歷的風浪自然不同,坳堂之水與江河之水深淺差距懸殊,所負之物亦然不同。人的能力不同,自然做的事也不同。在其位謀其事。朝菌不必羨慕大椿,大椿不必小瞧朝菌,大年與小年,只不過是自然的'選擇罷了。人不必與他人比較,做事只需做好自己的本分,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結果即使不是最好,但也一定並非最差。面對困境時,也只需盡全力,盡力超越困境若是強迫自身,恐怕還會形成新的困頓,這樣便於從容逍遙相違背。

  人貴在自知,亦貴在知他人。對於自身與他人有了準確的定位,便不會輕易有困頓,即使擁有也會得體的解決與超越,在生活中悠然自得,在精神上獲得自由。在生活中的從容,最終會轉變為敢於直麵人生,輕鬆超越困境的勇氣與自得。莊子所述的逍遙大抵如此。

《逍遙遊》讀後感 5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千里也。——題記

  偶然間讀到莊子的《逍遙遊》:北海有一種魚,他的名字叫鯤,鯤身軀龐大,不知道它有幾千裡。變成鳥後,他的名字叫鵬,鵬的背脊,不知道它有幾千裡,展翅奮飛,它的翅膀像懸掛在天空的雲,這種鳥海水運動時就將遷移,藉助風力飛往南海,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大鵬向南海遷移的時候拍打水面,激起的水浪達三千里,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憑藉著六月的大風離開。而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天色亦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

  人亦是如此,覺得自己可以鵬程萬里,卻不好好行動起來,到頭來本以為自己與大鵬和鯤一樣高高在上,最後,卻是白日做夢,徒勞無功。

  還有一些人,不覺得自己鵬程萬里,卻比一般人都要用功,笨鳥先飛,最終扶搖直上,成為受人尊敬的偉人。

  看海天一色,是否也該想一想自己的行為舉止,做的每一件事是否滿意,過的每一天是否充實,只有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才能做好一切;只有認認真真的對待自己,才能真正地扶搖直上九萬里。

  所以,同學們你們是否憧憬學霸那樣的鵬程萬里,是否希望像偉人那樣扶搖直上,那你是否真正的做好了每一件事呢,如果沒有,那就請從現在開始,做好每一件事吧。千萬不要讓懶惰拖了你的後腿,不要讓各種藉口成為你的絆腳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鯤鵬一樣的存在!

《逍遙遊》讀後感 6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透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

  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

  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

  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 7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透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一由 的難得,

  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子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子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子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一由 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 8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逍遙遊作為莊。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學說的最高理想。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後倦極而返的心理經歷。

  作者首先透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覆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並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遊。

  接著塑造了一個神人的形象,使逍遙遊的“至人”具體化。莊。賦予了這個神人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質,她是莊。逍遙理想的完美體現者。然後則極為生動幽默地寫了莊。與惠。論辯有用與無用、小用與大用的情況。莊。認為小用不如大用,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所可用”,才能“物無害(之)者”,在“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永作逍遙遊。

  讀完全篇,可以理解到:逍遙遊是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這讓我想到:現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勾心鬥角,整天生活得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

  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咖,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

  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援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裡暢遊。

《逍遙遊》讀後感 9

  初讀《逍遙遊》,我以為只有鯤鵬才配得上是逍遙者,一飛沖天,扶搖而上九萬里;志存高遠,絕雲氣、負青天,登高望遠,馳騁於天地之間,豈不逍遙?

  再讀《逍遙遊》,我又覺得好像蜩與學鳩或者是尺鷃才是逍遙者。雖卑微弱小,搶榆枋而止,甚至時則不至,可又如何?想飛便飛,想停便停。不必等海運,也無須乘厚風,隨意自在,不亦是逍遙?

  今日又讀《逍遙遊》我恍然覺得之前都錯了,無論鯤鵬還是學鳩之類都可以逍遙呀,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在什麼處境就調整什麼樣的心態不就是逍遙嗎?鯤待海動風起之時便化而為鵬去以六月息者也,可是若風之積也不厚,負大翼也無力之時就踏踏實實沉潛於北冥海底,這是鯤鵬的逍遙。尺鴳雖騰躍而上不過數仞卻無需依仗隨意翱翔於蓬蒿之間,這是尺鴳的逍遙。如同我們,有三月之糧便適千里之外,去看看遠方的世界;僅三餐只滿便適莽蒼之遊,逛逛近郊的桃園,不也很好?可僅能這樣嗎?我又想到《為學》篇中那一窮一富兩個和尚,富者數年來欲買舟南下,猶未能也;貧者卻憑一盆一缽自南海回,因此遠近不是問題、窮富也不是問題,心甘情願才是逍遙。上古大椿、楚南冥靈雖有大年,立於世間看遍百態卻寂寞不能言。蟪蛄、學鳩雖是小年,卻呱躁喧虺身處紅塵好不熱鬧,大年也好小年也罷不都是隻是一輩子?誰也學不成誰的樣子,誰也不必羨慕誰。有多大的能力做多大的事便好。而至於一個人本身,少壯有力時可學習鯤鵬,扶搖直上九萬里;歲積力衰時不妨學習尺鴳,數仞騰躍飛之至便好。昨日有昨日的悲傷,明天有明天的歡喜,有什麼呢?什麼樣的處境調整什麼樣的心情便好。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飲水江河不過滿腹,鷦鷯如此,偃鼠如此,鯤鵬、學鳩、尺鴳、蟪蛄,你我亦是如此,誰能分得清誰更逍遙呢?

  這便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吧。

《逍遙遊》讀後感 10

  前幾個星期,老師給我們發了一本書,名叫《童話莊子·逍遙遊》的書。這本書很薄。是一篇童話。只有差不多200頁。剛開始覺得很無聊。但一翻開書,就再也停不下來了。裡書面不僅有有趣的內容,還有好看的插圖。讓讀者一讀就好像進入了這故事的世界。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主人公施小惠為了抓蝴蝶闖入了一片柵欄,進去之後發現了,在一座石頭上坐著一個白鬍子老爺爺,自稱莊周。他把施小惠,誤認成了老友惠施。並把它和施小惠,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進行了一次對施小惠來說史無前例逍遙遊。這本書裡面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白衣老人莊周。因為他個性自由,與我的個性非常相像。我還覺得,作者把莊子寫的勝似神仙。莊子他是一個春秋戰國時期的人物,他跟梁山伯與祝英臺根本不是在一個時代的,而在這本書中,莊子卻認識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一同變成蝴蝶一起在天空中飛翔。此外,作者還在這本書裡,引用了許多《莊子》裡面的名言。讓讀者學到了很多莊子對生活方面的認識。不僅如此,作者還在這本書里加了一些自己改編的古老歷史神話故事。讓讀者讀起來既有新鮮的味道,也有古老的味道,回味無窮。

  說到《莊子》,我就想到了這句話,“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 我在許多文章中都看到有點評過。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天和地把萬物一起生下,萬物與我都是一個本體而沒有區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莊子的謙虛。

  故事中的逍遙遊非常精彩,但人生中的逍遙遊,還要比故事中光彩許多。而且,它,還在待續著呢……

《逍遙遊》讀後感 11

  近來正在學習莊子的《逍遙遊》一文,我初次接觸這篇文章是在很久以前的一次課外閱讀上,記得當時只是在偶然一瞥中看到了一句話:“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當時只是覺得震撼莫名,而其後的“莊子”和這篇《逍遙遊》便深深地印入腦海,近日再讀,依舊免不了對其中所蘊涵的深深的智慧而欽佩不已。整篇文章與開頭便以宏偉的視角展現出“鯤鵬展翅”的壯景,,那隻“水擊三千里”的大鵬給人以深深地震撼,而其後的說理,更是讓人感觸頗深。“大鵬,棲於北溟而乘風遷於南溟,世人皆見大鵬展翼之宏偉,殊不知其借風之力也。”大鵬鳥之所以能夠一飛沖天,固然有著其自身的能力,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承載他的風。如果沒有巨大的風力相輔,那大鵬就會像“置於坳堂杯水”之上的水杯,“焉則膠”,又怎能有其扶搖直上的九萬里之高呢?想到這裡,我不禁有所明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大鵬,都有著扶搖直上的能力,可為什麼有人成就極高,而有人則碌碌無為一生呢?答案很簡單,是風。

  《逍遙遊》中提到過:“適莽蒼者”,由果腹而返,“適百里者”,則“宿舂糧”,而“適千里者”更是要“三月聚糧”。而大鵬之飛,亦是須乘六月海動之風。“只有足夠充分的準備,才能有出色的成績”,這句話一直是不變的真理。在生活中,或許我們的理想就是大鵬,而我們所學習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就是承載我們的“六月海動之風”,只有儲存到一定的知識,才能厚積薄發,從而於六月海動而風起時,一飛衝而天,使“翼若垂天之雲”,直飛南溟,否則“風”不大,無力負起雙翼,起飛尚且不行,又何談遠行?故此,在我們生活中,應努力的儲備、積累知識,讓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有足夠托起理想雙翼的力量,只有這樣,方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否則一切都只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

【《逍遙遊》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