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教學反思

《中秋節》教學反思

《中秋節》教學反思4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秋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教學反思1

  本課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的第一篇短文,和以往不同,本課重點是隨文識字。而且要對文章要初步認知。

  1.對自然段的認識

  其實從學生開始學習閱讀時,接觸最多的就是段落,由於本課是新單元的第一課,與第五單元的詩歌教學相比,識字的載體換成了文字更多,內容更具體豐富的文章,所以有必要讓學生從明確文章段落的結構和組成入手,先學會從整體上把握全文或全段內容。運用標點(。?!:"")認識一句完整的話,能正確分辨一段中有幾句話組成。

  2.抓住文章第一句話進行說話訓練。

  "中秋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在花園裡看月亮。"時間:中秋節的晚上,地點:在花園,人物:我們一家人。在做什麼:看月亮。這是一句典型的句式,抓住這個句子,讓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習作訓練。起到了作用。

  3.初步認識"比喻",並學會運用

  本課中有兩處比喻出現:"月餅就像天上的月亮"、"天上的月亮也是個大月餅"。讓學生透過實踐來感受,乃至學回運用,達到訓練的目的。例如:學生有的說,天上的月亮就像一個香蕉。天上的雲朵就像綿羊。等等。

  4、又又結構詞語的積累運用

  開學初,我們學習了AABB式的詞語,本課出現了"又大又圓、又香又甜",引導學生認識這種新結。

《中秋節》教學反思2

  雖然接觸宣傳畫課程已經有一個多學期了,但是以往都只侷限於聽課,自己執教今天是第一次,雖然前期準備很充分,也借鑑了很多同事的經驗,但在實施過程當中還是發現存在很多問題,存在很多困惑。

  本次活動,我事先尋找了很多關於中秋節的宣傳圖片,還找了一些全家團圓過節、買月餅、吃月餅的圖片先讓幼兒進行欣賞,目的在於讓他們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瞭解一些中秋節的習俗。在欣賞過後,孩子們對於“團圓”這個詞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印象卻不深刻,他們對於中秋節的概念還是停留在吃月餅,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經驗,對於團圓,由於全家人一直以來都在一起吃飯,本地人沒有特別的慶祝儀式,也沒有整個家族的人一起吃飯的習慣,所以孩子們還是很難理解,因此後面的宣傳畫製作環節也被侷限了起來,內容僅僅限制於全家一起賞月、吃月餅。

  在幼兒自制宣傳畫之前,我先讓他們觀看了我尋找的一些關於中秋節的宣傳圖片,讓孩子們尋找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徵——滾圓的月亮,結果孩子的注意力卻被其中幾張圖片上的嫦娥所吸引,話題轉到了嫦娥的身上,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回歸正題,但是還是有孩子對嫦娥念念不忘,影響了後面的創作活動。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把自己講的內容畫出來,我揣測了孩子的心理,事先準備了一些人物簡筆畫:抬頭賞月的人、吃月餅的人、圍坐在桌子旁邊吃飯的一家。考慮到時間比較緊張,這個環節我只是出示了這些簡筆畫,並沒有進行示範、講解,當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怕示範後,孩子會畫得和我一摸一樣。雖然我還進行了語言的提示,讓他們也可以根據自己所說的內容進行宣傳畫的創作,但在孩子們作畫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他們基本上都畫了我所示範的這三種類型,而且他們所繪畫的人物形象完全停留在自己原先的認知上,抬頭、吃、坐的動態基本上都沒有表現出來,有些孩子的`人物形象居然還是停留在蝌蚪人,教師的範畫不僅沒有發揮作用,而且還框住了孩子的思維。

  這使我非常迷茫,到底應不應該出示範畫?在出示範畫後需不需要仔細地講解?思考再三後,我覺得範畫還是應該出示,對於孩子們現場所說的其他內容,最好也能夠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這樣一來,孩子們才能夠將自己腦中的形象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出示範畫後,我覺得教師可以進行簡單的講解,並且提出作畫的要求,到底可不可行,要在下次活動中進行實踐。

《中秋節》教學反思3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學生有著相當豐富的生活經驗積累。所以,在課前我注意讓學生收集相關的知識,目的是強化他們對社會的關注,培養他們對社會性問題的興趣。圍繞“中秋”這一話題在具體情境中,讓孩子們感受到濃濃的“中秋”氣氛,引發孩子們關於“中秋”的回憶,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他們異常的興奮,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去。一首首詩歌脫口而出,一個個故事娓娓道來,他們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享受著生活和學習的快樂。我本著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利用故事、歌曲、影片、詩歌等多種資料,引導學生在聊中學,在學中思,在思中問,在問中論,在論中得。

  1、多媒體課件製作較精美,使學生的注意力保持得更為持久。直觀形象的畫面使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中秋節的熱鬧、美麗。在古典音樂、精彩畫面中瞭解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2、教學環節構思上比較新穎,從欣賞《爺爺為我打月餅》入手,瞭解中秋知識,感受中秋的氣氛;你言我語話中秋,注重生活性,以自己家過中秋為引領,讓學生敘述看到了什麼,做了什麼,進一步感受中秋家人團聚的歡樂,瞭解家鄉中秋風俗。聯絡生活實際,結合蒐集的相關資料,瞭解我國其他地區的中秋風俗。由有關中秋的'神話故事,逐步深入到了解月相的變化,觀看月球探索。

  3、情感滲透深刻有高度,在學生講述和親人分離的情形時,已經觸動到了心底那根思念親人的心絃,教師能及時引導,你有什麼祝福的話想對他說?再透過書上齤臺灣詩人寫的一首詩歌《月之故鄉》,播放了根據詩歌改編的歌曲,師生共同傾聽,喚起學生心底那一絲絲感動,體會臺灣人那濃濃的思鄉情,熱烈盼望祖國統一的心聲。較好地激發學生的情感,提升中秋節的意義。

《中秋節》教學反思4

  我在申報中青年教師展示課以後,一直在定開課課題上反覆猶豫。高一年級每週一節課,進度非常的慢,按照正常課時開課那周是上地球自轉的概述部分,但我認為這部分內容,難度係數不高,只能以常規課的形式出現,沒有新意,一不能充分體現二期課改的理念,二也不能體現自己的教學水平,於是決定在前一節課“地球的夥伴——月球”專題的基礎上,對月相知識進行鞏固和拓展,並結合“民族精神”教育,開一節地理拓展課“過中秋”。以宏揚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為主線,結合上海過中秋地域文化,關注了生活中的地理。透過講一個故事、吟一首詩、唱一首歌和畫一幅畫四個“一”的活動貫穿學生活動。其中有對月相知識的鞏固和運用,有月食知識的補充,有學生才藝的表演,符合高中學科知識的鞏固和拓展,也符合我校的辦學思想“多元發展,自信成材”,也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提供不同的成功體驗,讓同學們過了一個生動活潑而又富有地理特色的“節日”,關注了促進學生髮展的地理。具有古典氣息的多媒體課件、豐富的網路資源和生動形象的Flash動畫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也營造出課堂上節日的氛圍,關注了與資訊科技相結合的地理。

  在教學設計方面,以節日文化切入,由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匯入我國的中秋節,然後由四個活動板塊漸次展開主題,最後以學生個人作品展示結束教學,將課堂學習氣氛推向一個又一個的高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注重學生參與,以多種形式開展課堂互動,寓教學於活動之中,體現學生地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但由於平時課時少,師生了解不是很充分,在相互交流上還有一定的距離感,學生普遍比較緊張,願意積極發言的同學不多,主要集中在個別幾個學生身上,也反映學生地理學習積極性差異較大,導致在課堂互動不夠全面。還有由於事先沒有去了解小組合作分配的任務落實情況,導致一學生在講月亮的故事時耗時過長,主題也有所偏離,使講故事這一活動不夠精彩,這就是我以後進行教學設計和開課準備時需要多加考慮的地方。

  學生繪畫作品卻讓我驚歎不已,思路非常開闊,設計也非常獨特,我臨時決定留下學生作品,並把它拍成照片放入學生成長手冊中的檔案袋中,同時我還後悔為什麼一個小組只讓完成一幅畫,抹殺了其他學生繪畫創作的慾望和成功的體驗,這也要在以後的課堂中要注意的,教師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成功搭建各種舞臺。

【《中秋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