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得體會> 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心得體會

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範文

  我們心裡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期學習了《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有了更深的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此課程的結構由三條軸線、四個方面架構而成。三條軸線:兒童與自我,兒童與自然,兒童與社會;四個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

  一、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指出:“本課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生活性。

  2.開放性。

  3.活動性。”

  其中“活動性”提出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透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只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透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而教學活動應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教師要善於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二、《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實教學內容”和“拓展教學空間”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克服脫離兒童生活實際,說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絡起來。要知道小學生並不是一無所知的,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在現實生活中,他們經過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教育,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品德與社會》課正是在學生這樣的發展基礎上建構,並予以繼續教育與培養的。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就是可利用的課程資源。

  一張閤家歡的照片,可以回憶起濃濃的親情;解讀自己的名字,可以體會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某一次隊活動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有助於理解團結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師應十分了解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善於發掘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學習的主動性,也能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