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電影>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精選37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集結號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

  燈光亮起,觀眾們起身,不少女觀眾用手輕輕拭去淚痕,可見剛才這一場《集結號》令大家多麼地傷感,悲憫。

  故事情節並不複雜: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解放軍某部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領僅存的47名戰士接受了一項狙擊戰的任務,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由於寡不敵眾,戰友相繼犧牲,但是集結號一直沒有吹響。穀子地成為這場戰爭中唯一的倖存者,他懷疑是自己沒有聽到集結號而葬送了戰友的生命。在後方醫院裡,穀子地發現由於部隊番號的變動,自己和犧牲的47名戰友已經失去了身份,成為失蹤者。帶著強烈的內疚,以及幫助戰友找回榮譽的信念,穀子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後,穀子地重回當年的戰場,發現物是人非,只有他知道煤窯場下面躺著47位血錚錚的烈士,只有他一個人承受著真相……

  主人公穀子地無疑堪稱英雄,他執著、仗義、勇敢。為了追求一個迷團的解開,還當年戰友一個名分,他全然不顧別人的白眼與奚落。可是,如此英雄,卻不能掌控個人的命運。當年“誤”將英勇的九連作為“失蹤”處理的張政委雙肩已扛上了兩槓四星的時候,曾經的谷連長、後來淪為朝鮮戰場的炊事兵,卻在礦上瘋狂的挖掘那47具屍體。沒有人理解他,最多隻有些許的同情。如果不是司號員小樑子、張政委,特別是後者的出現,也許劇中谷英雄的悲劇會一直演到老死。

  我也深為周圍觀眾的悲意所感染。我在想,大家的淚水,究竟為誰而流?難道只是為了虛構的人物穀子地?不,不是的,這淚水,還為了我們的父輩、祖輩,也包括我們自己。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

  我看了《集結號》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只有四個字的評價:非常震撼!

  《集結號》的內容是這樣一個故事: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為撤退訊號,整個連都打光了,也沒聽見集結號響,穀子地也被炮炸暈,在死人堆裡得以生還,之後漫長的歲月裡,他尋找原來隊伍的遺涵…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呼而活著…….

  首先,我對那些日本人非常痛恨,他們搶奪民糧,殺人放火,後來被八路軍殺死,真是罪有應得,活該!活該!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指導員為救一名小兵被敵人炸成兩半,呂寬溝為一塊表放棄自己的生命,可惜!可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王金存用最後一口氣炸燬了兩輛敵人坦克,全連人都死了,就剩穀子地一人,還繼續戰鬥,佩服!佩服!

  《集結號》真讓我感動,它告訴我們:只要國家強大,就不會讓別的國家攻擊。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

  今天下午,全校師生彙集一堂,在階梯教室觀看戰爭電影《集結號》。很多同學都沒看過,感覺耳目一新。我目不轉睛凝神觀看,生怕疏漏了一個情節,這部電影真是精彩。

  故事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當時的中國與國民派反動派做殊死的較量。穀子地連長率領著他的九連,起初有一百多人,與敵人交戰一場後犧牲了一大半,只有47人活著。人手少,危險多,穀子地連長率領著47人投入了更加殘酷的堅守戰中,他們用大炮,手榴彈轟炸敵人的戰鬥坦克,炮聲震撼著大地,處處濃煙滾滾,地上躺滿了犧牲者,場面十分慘烈,土地、河水都被鮮血染紅。那,是先烈的血!

  戰士們一個接一個的犧牲,整個連隊以集結號為命令,沒聽到號聲絕不後退,可是號聲始終沒有響,連裡的47位戰士都十分守紀,一切命令聽指揮,就像天空中的大雁,飛行中不管怎樣變換隊型,都會排列得整齊有序,這就是紀律。

  最終全連47人除了連長谷子地以外全部犧牲,穀子地帶領的九連用47位戰士的鮮血換來了整個戰爭的勝利,為中國解放戰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勳。

  看玩電影我十分感動,那些烈士是那麼的勇敢,面對侵略者的炮火毫不畏懼,一切聽從指揮,鬥志如鋼。是啊!人的生命確實來之不易,我們應該讓有限的生命變得有價值,那些戰士寧可捨去生命,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熱血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犧牲自己,卻把幸福安定的生活獻給了人們,這就是有價值的。人不能自私,只顧自己,在我們生活中也是這樣,有什麼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當別人需要時,就應該給予幫助。

  我們應該學習烈士們勇敢無畏的革命精神。平時上課發言,有許多人不敢舉手,不敢挑戰難題,這些都是一些微乎其微的事,但我們都缺乏膽量,更何況烈士們面對的是極具殺傷力,足以奪命的炮火呢!其艱難程度是無法衡量的。

  《集結號》這部戰爭電影在我心中播撒了勇敢智慧的種子,陶冶了我的情操,革命烈士們,我向你致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4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看著《集結號》,我不覺想起了這首《夢駝鈴》。

  “嘟嘟嘟……”影片在一聲機關子槍聲下拉開了帷幕。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九連勝利地打敗了敵人,指導員卻被敵人給炸死了,連長谷子地不顧違反軍紀處分的後果,命令手下下令將俘虜的頭目給槍殺了。之後,穀子地受到了嚴厲的軍紀處分。

  連長谷子地為了戰友情誼,一氣之下不顧處分殺死俘虜,他為了死去的兄弟,寧願受到嚴重的處分,這讓我深深感動。

  第二次阻擊戰開始了。在敵人的第一次進攻之前,戰士們緊張地準備著麻袋、炸藥包等物品。忽然,敵人出其不意地給戰士們來了一陣可惡的炮彈,然後就是瘋狂地進攻。在打退敵人的第一次進攻之後,兩位戰士看見連長的手錶壞了,就冒著生命危險進入敵人的屍堆中,為連長去找手錶。就在取得手錶的一剎那間,一顆子彈穿入了一位戰士的胸間。雖然那位戰士快不行了,但他卻仍然帶著期望地眼神,一步一步地挪動身體,去拿那塊丟在地上的手錶。當手表終於拿到手的時候,那位戰士也放心地閉上了雙眼。

  一塊手錶,一位戰士!不就是一塊手錶嗎?那位戰士卻把它看成自己的生命一樣!他捨生忘死地為了讓連長戴上一塊新手錶,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為了兄弟情誼而犧牲自己的生命的場合,不僅催人淚下,而且還使人挖心般地痛。這種感受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是不能用眼淚來代替的。兄弟啊!我們在坐的哪一位又曾為兄弟姐妹犧牲過、付出過呢?“兄弟如手足”。這句話在《集結號》中表現得最為突出,他們之間的情誼是多麼地感人啊!

  讓我們珍惜親情,珍惜友情,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吧!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5

  悠揚的號聲響起,壯士們卻已經不在了。

  戰場上,九連戰士們頑強地與人數和裝備遠遠超過自己的敵軍抵抗,每個人抱著必勝的決心,端起槍,架起炮,與敵人殊死拼搏。

  一聲聲槍響,一陣陣炮鳴,叫醒了戰士們火熱的心。

  胡天八月即飛雪,淒涼的雪花隨著戰士們的鮮血落下,染紅了每一寸土地,刺骨的寒風伴著槍炮轟鳴的聲響,點亮了每個人的激情!

  炮彈打完了,子彈用光了,敵軍仍排山倒海之勢襲來。戰士們的鬥志沒有減退,他們亮出閃閃發光的刺刀,與敵人展開了肉搏戰。

  隨著士兵們一個接一個倒下,末了只剩連長和戰士王金存。伴隨著最後一顆炸彈的響聲,敵軍的坦克與奄奄一息的眼鏡書生灰飛煙滅。

  戰爭結束後,人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在烈士們用鮮血打下的土地上安居樂業。煤山堆起來了,礦洞建起來了,戰士們的英骨卻被永遠地埋在地底下。

  人們被金錢和利益衝昏了頭腦,有人為了七百斤大米,與發慰問金的軍人吵了起來,硬說自己失蹤的哥哥為烈士。他們不僅不緬懷英雄們,反而利用他們換取大米,甚至用戰士們血跡斑駁的鋼盔當尿壺,這是對先烈們何等地不敬啊!

  九連四十七名犧牲的軍人,竟被草草一個“失蹤”代替。他們從早上堅持到深夜,期盼已久的集結號卻遲遲沒有響起,大部隊拋棄了他們,他們卻仍孤軍奮戰。最後,不光是被人們忘記,就連團長穀子地,也被別人冤枉,被質疑。

  然而,九連的將士們的心血沒有白費。

  紀念碑前,莊嚴的軍人們齊刷刷地敬禮,而遲遲沒有響起的集結號,也在大雪紛飛的天空中飄蕩,傳到了每個人的心中。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6

  那飛騰的子彈穿過的是肉體,流下的是鮮血。別忘了,他們是烈士。

  最初愛上電影,便是因為《集結號》。頭一回熱切地感受到那烽火連天、硝煙瀰漫的戰爭歲月的殘酷,那令人感動的鐵漢柔情。相比起外國的高科技大片,純正的中國式電影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我們為之歡呼難忘的不是那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而是堅定不移的情懷。

  再次觀看《集結號》,才深刻地感受到這部影片給我留下的印象竟如此之長久。時隔三四年再觀這部電影,我依然沒有忘記那感人的每一幕。

  一位普普通通的連長,在十幾年中瘋狂地走遍全國各地,尋找那曾經的一三九團。1948年那一場死神的盛宴,他們九連為了抵禦進攻,全連47名戰士無一倖免,惟獨連長一人死裡逃生。但這僥倖得來的性命對他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戰爭結束之後,他在眾人懷疑、不解與逼問之中,用盡畢生的時間,為那群英勇的烈士們尋回他們應得的榮譽——他們是光榮的革命烈士!他要用自己餘生的時間,告訴所有的人,飛騰的子彈曾無情地穿透戰士們肉體,他們,是至高無上的烈士!

  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舒適安定的生活,那抗爭在一線的戰士們,可能上一秒還精神抖擻地豪言壯語,下一秒卻已粉身碎骨。他們沒有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但卻有著我們現在沒有的一切,那真正的同甘共苦的手足情誼。一個無人知曉的連長,可以為了犧牲的47個兄弟找回屬於他們的烈士稱號而不顧一切;而當下那些有著真正血脈親情的兄弟,卻會為了家族的遺產、權勢而勾心鬥角。就是這樣,當我們不斷躋身於高處時,總是會遺忘最初的肝膽相照。

  感謝那位連長,他用自己對戰友的真摯情感,告訴了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兄弟,真正的人世。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7

  在《集結號》這部影片中,我感到作為一名戰士他們的那種誓死服從命令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影片中,連長谷子地堅決地服從上級的命令,在僅有47人的狀況下,面臨超多敵軍,臨危不懼。當時,許多戰士以已經聽到了集結號為由,要求撤退。但連長谷子地仍然堅守著對團長的諾言,在聽不到集結號的狀況下,即使打到最後一個人,也不撤退。但事實上,並沒有人給他們吹號。在幾次交火之後,除了連長谷子地外,全連所有的人都犧牲了。即使此時,穀子地都在堅持戰鬥,最後被炮彈擊中,昏了過去。影片中那真實的戰鬥場面,戰士們潑灑的熱血,都給人一種強烈震撼,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熱血沸騰的感覺。

  在生與死的考驗下,他們堅守著陣地。這就意味著他們選取了死亡。這是一種怎樣的精神,怎樣的意志?對此我不敢妄加評論。對於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來說,我是無法想像他們所應對的究竟是什麼。我對於戰士們敢於犧牲的精神產生了一種由衷的敬佩之情。

  影片中,倖存下來的連長谷子地,歷盡千辛萬苦為戰友要說法的事讓人敬佩不已。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一點,他的行為實在讓我佩服。在證明戰友們烈士身份的當天,隊伍安排了一個相當莊重的場面,卻讓我的心裡湧起一些傷感。影片中充滿了濃厚的兄弟般的戰友情誼,使得影片更不缺乏感情色彩,讓人覺得蕩氣迴腸,讓人感到無比的震撼。

  這部影片開啟了我對我們中國軍人的無比崇敬的感情,我為我們的祖國擁有這麼出色的隊伍,這麼出色的軍人而感到自豪!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8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了最後一個人,也要給我接著打下去。” ——《集結號》對白

  電影一開始,戰鬥就開始了。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一百一十七人的部隊進攻國民黨部隊。招降失敗後,谷連長髮起了進攻,不料中伏,死傷慘重,幸虧最後還是攻下了。代價就是老指導員等七十一個腦袋。

  很快他們就又接到命令了。九連一行人要堅守汶河的一箇舊窯場,掩護大部隊撤退。當團長說出:“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了最後一個人,也要給我接著打下去。”我的心為之一震,鐵一樣的部隊,鐵一樣的死命令。而團長能給的幫助只有幾枚炮彈和一個名叫王金存的指導員。每個戰士都知道,如果一個營來守四個小時都難,更何況一個天殘地缺的連。

  不出所料,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敵人第一波進攻,九連勉強撐了過去,死傷了十三人。有兩個戰士偷偷出了去,在一個已亡的敵軍將領身上搶了一塊手錶。正當他們轉身走時,其中一個被敵軍打中,奄奄一息。當連長問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他們的回答很天真:“為了連長能有手錶看時間。”一陣沉沒後,那個受傷的戰士就死了,他毫無怨言。敵人第二波的進攻接踵而來。剩下的戰士頑強抵抗,終於擊毀敵方坦克,擊退敵人。焦排長受了重傷,躺在擔架上。他用微弱的聲音告訴谷連長他聽見了號聲,並讓他們趕快走。漸漸地,也開始有其他人說聽見了號聲。但谷連長只問第一次上戰場的王金存指導員。他堅定地回答:“沒有!

  我沒聽見!

  ”……最後,谷連長留了下來,大夥跟著留了下來,沒有人再提離開。結果不言而喻,全體陣亡,谷連長受傷昏迷被俘,得以倖存……

  從此,穀子地一直在為自己沒聽兄弟的勸說而自責。直到所有戰事結束,重遇當年的吹號人,才知道當年團長根本沒下令讓他給九連吹集結號,因為九連牽制住了敵軍的主力。穀子地整個人呆了……

  看到這裡,我覺得自己的眼眶都溼了。影片在莊嚴的號聲中結束,但我的心久久未能平復。這是一次心靈的震撼,不是因為戰鬥場面的宏偉,而是他們的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那種兄弟間鐵哥們的情義。我不知道這個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我只知道我被它感到,我知道我們的前輩就如他們一般,為我們的中國奮力戰鬥。他們是英雄。

  我不禁回想起電影中的那個片段:整個連只剩下谷連長和受傷的王金存,王問:“我沒給你丟人吧!

  ”谷連長沉默了一陣,說:“下輩子還做兄弟。”

  眼淚終於滑下……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9

  剛看完《集結號》回來,渾身有些發軟。因為電影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心靈震撼都太大了!一開場的一系列戰鬥場面,就給你強烈的視覺衝擊,因為拍攝的真實無比;疾步行進時腳步聲,戰鬥時槍的抖動,人的身體被子彈擊穿的場景,都讓人的神經繃的緊緊的。這時,你已感受不到誰是正義誰不正義,戰爭本身就是一種殘酷!戰爭本來就是不應該發生的。

  死守窯場的戰鬥,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想起,連長以下四十七人全部陣亡!後來真相大白,為了掩護大部隊的轉移,團長根本沒讓吹號;看到這裡時雖然也有點氣憤,也為九連兄弟們的犧牲可惜。但是戰爭就是戰爭,典型的舍卒保車戰術,似乎也無可厚非。這樣的事例在當年估計很多很多吧。

  想起了以前看過的另一部戰爭片《太極旗飄揚》,聽說《集結號》就是參照前者拍的戰爭場面。《集結號》講述的是一個群體,經過殘酷的戰爭,和平後去尋求本屬於他們的榮譽的故事。而《太極旗飄揚》首先描繪的是平民家庭的安靜生活,一對親兄弟如何因為戰爭而被捲入戰場,兄弟情深的故事。相對來說《太極旗飄揚》給人的震撼更大,因為是完全站在平民的角度去看待戰爭,讓你看到戰爭的殘酷,讓你看到肚子被打穿腸子流出來,讓你看到傷口沒有及時清理而生蛆;我想看了這部片,沒有人會再大言不慚的去鼓吹戰爭的刺激、好玩。

  珍愛生命,和平為貴!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0

  2020年,期待著下一場大雪,澆滅昨晚燃起的熊熊大火.

  昨晚,同學帶我去看了〈集結號〉。這是繼我上一次去電影院看馮小剛的作品〈手機〉、〈十面埋伏〉後的又一部劇作。在這之前,就聽說過這部電影種。種傳說,很多人都說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力作!而我卻對它不以為然,認為現在的電影都是一種炒作,過分的誇張與真正的藝術實際上有著天壤之別,往往是期望最終由失望收場。然而,就在我看完〈集結號〉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我錯了,不管歲月如何變遷,宇宙如何物轉星移,真正的藝術是恆古不變的。

  在〈集結號〉放映的時候,我和同學一直在討論著,看這部電影時感覺如何?當時,我們真的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當時的心情。在剛開始放映的時候,一場很殘酷的戰爭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軍人們用他們鐵一般的毅志、絕對的服從及誓死如歸的丹心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與其說觀眾是用眼淚看完這部電影的,倒不如說是懷抱著崇高和敬佩的心情將它牢牢地印在了心裡。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1

  1948年初冬,華東腹地,十幾分鐘的戰鬥,戰爭的殘酷展現地淋漓精緻:被炸的只剩一半的指導員、一槍過去只剩一截的手、合著泥土的血肉隨處可見。所有人灰頭土臉,斷臂殘肢,屢見不鮮。戰場只有黑、白、紅、灰、黃五色,黑的是牆,白的是雪,紅的是血,灰的是軍衣,黃的是人臉。戰鬥場面混亂,過程卻極為有序。面對敵人,他們臉不變色心不跳,挺起胸膛,站在灑滿鮮血的戰場上,濃煙滾滾,炮彈橫飛,喊殺聲、火炮聲,震耳欲聾,而他們沒有膽怯,血染戰袍,壯烈犧牲,為抗戰流盡最後一滴血。汾河阻擊戰。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最後一個人,也要接著打下去。就是這樣的一個命令,讓連長谷子地與他帶領的47名戰士銘記於心,他們堅守著為國家統一、為民族解放、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初心,不畏生死、捨生取義,堅守戰場、奮勇殺敵,為黨、國家和人民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團長給連長谷子下達狙擊任務,聽不見集合號聲,哪怕全軍犧牲也不能撤退。最終只剩下連長谷子穿著國軍衣服被當做傷員活了下來,國軍大敗,最終穀子被解放軍俘虜,但是每人相信他原來也是解放軍,人們覺得他在騙人,本可以領取十元回信鄉費,但就是因為有著讓全連死去的兄弟們瞑目,他跟隨大部隊抗美援朝,最終回到全連犧牲的地方,方圓十里已經被數十仗的煤炭場覆蓋,他開始沒日沒夜的挖掘。直到最後找到的番號。我們看到了昔日革命烈士的甘灑熱血的勇氣、為了國家、戰友不斷犧牲,感慨當下太平,當奴隸珍惜。

  什麼是永垂不朽,百度百科解釋:指光輝的事蹟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永垂不朽的是精神和事蹟,而不是犧牲的個人。而電影的主控思想在於說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當連長谷子地在煤礦山上一鍬一鍬的尋找他的部下遺體,不停的勞作已讓他灰頭土臉,但巨大的礦體未讓他喪失信心。

  《集結號》讓人們重拾戰爭的記憶,慘烈真實,讓老兵不被忘卻,任何一個民族都是需要英雄的,這些年輕的生命在聽到祖國的一聲號召之後立刻奔赴前線,捨生忘死,為國家尊嚴而奮鬥,他們每個人都是民族復興道路上的一座座豐碑,不管是活著的,死了的,都是值得我們這個民族敬重的英雄,不應該被遺忘。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2

  這是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反應了那炮火紛飛的年代戰士保衛祖國奮不顧身,用生命換回的和平顯得無比的難能可貴。在現在和平的年代觀看那個時代戰爭的場面,給我們的觸動很大,現在的和平時代是那時多少戰士用生命換來的,作為我們現在的莘莘學子該如何把握,如何銘記歷史,如何把握現在,如何展望未來。

  影片的高潮是這一個連的戰士頑強抵抗,敵人的狂轟濫炸,始終堅持下去,服從上級下的命令——沒有聽到集結號不可以撤退,在看著一個一個戰士都倒下的時,有些戰士違心的說聽到了號聲,因為他們明白這樣下去整個連都會全軍覆沒,他們只是想留下一些人不至於沒有一個存活,可是連長卻肯定說沒有吹,號聲沒有吹,得繼續堅持作戰下去。他們是軍人始終保持了軍人最崇高的品質,最後這個連堅持作戰四十多個小時,終於完成了使命。

  可是最後也只有穀子地一個人活下來了。但是在戰爭結束後,才知道號角聲從未吹響過,犧牲的戰士也以失蹤人士記入,這對作戰到最後保護軍隊撤退做出重大犧牲的戰士是多麼的不公平啊,不過令人欣慰的是,最後那些犧牲的戰士還是得到了應有的榮譽。他們犧牲換來了大部隊的安全撤離,為解放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人民感謝他們,也會永遠的記得他們的。在四十多名烈士的墓碑前吹響了那嘹亮的集結號,戰士們你們可以休息了,你們的使命完成了,可以安息了。

  影片中的場面真實,音樂極具震撼力,生動的反應了那個時代,戰士用血肉之軀換和敵人的英勇作戰的場面。這個真實的戰爭例子,將歷史生動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不要忘記過去,銘記和平的來之不易。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3

  “嗚——,集結號吹響了,這個號聲不僅僅僅是代表著撤退,還帶表滿腔的熱血和一份沉重的職責。

  這部電影,讓我懂得生命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兄弟的情誼,在我看來命其實是不能拿來和兄弟的情誼相比的,就算自己寧願用性命來交換也是不可能的換得到的,就像這部電影一般。

  戰爭,是一場血腥的盛宴,一旦踏進去就要做好隨時獻出生命的準備,但對於電影中的穀子地其實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就他們九連屬於四十七個弟兄的榮耀和屬於他們的情誼。

  1948年淮海戰爭打響,他們的戰鬥空前的激烈,穀子地接收任務去阻擊敵人,掩護大家撤退,約定撤退後吹響集結穀子地才能撤退,沒有集結號,就算打到只剩一個人最後一顆子彈都務必打下去。

  之後,他帶著九連躲進一箇舊窯廠,迎接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每次敵人的進攻,都被他們奮力擋下去,經過一次次的廝殺,47個弟兄也變得越來越少,當日本人派出戰車時,有他們做出奮力一搏,好些兄弟都在這次戰爭中身亡,就連穀子地的耳朵也被炸聾了,最後只剩幾個弟兄了,但集結號還是沒有吹響,之後晚上敵襲,所有兄弟都陣亡了,就只剩下穀子地一個人逃了出來。看完他們在窯廠裡打阻擊戰後,我感慨萬千,這樣的兄弟情誼,大無畏的精神,也只有在那種時候才能見到吧。穀子地是那麼的講信用,沒聽到集結號就算死不走。

  之後他到了一個休養院裡面,養好身體後就去找那些兄弟的屍體,但是怎樣找也找不到,他看見有戰爭又加入到裡面,剛開始別人炮手的團長十分輕視他,覺得他就是一個老兵油子,之後穀子地救了那個團長一命,團長去指揮炮手去了,就從此再也沒見著。幾年後,穀子地又遇到一個他兄弟的媳婦,看她孤家寡人又帶到那個炮手團長那結良緣,團而且長本來就對那次的恩情十分感激,之後也一向再幫穀子地找,最後找到了他們團長的墳墓。

  最後他找到了那個就窯廠,但是沒有人想信那你面還埋著幾十俱戰士的屍體,他就不停的挖,別人都以為他是瘋子,但是他不計較外人的語言,一向挖,最後最後挖到了那幾俱屍體,找回了屬於他們九連的榮譽。

  當我看完這個電影后,也是熱淚盈眶,真的,這部電影讓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心中的感慨,這部電影完美的詮釋了身先士卒和鞠躬盡瘁這兩個詞,還有穀子地的重情重意,令死也要找回兄弟們的榮耀,證明九連個個蓋定個,都是烈士!

  我必須要學習他們的九連的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對戰友的尊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4

  “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為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的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著打下去!”

  “是!”

  團長的命令,連長的回答,構成整個故事的核心。影片中,王金存說:“連長,我沒給你丟人吧。”他說完之後拉響了炸彈,將窯洞口炸燬,避免敵人發現兄弟們的屍體。

  這是我暑假觀看的一部經典影片中令人難忘的鏡頭——《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團長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為連長的穀子地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因為無人證明被定為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穀子地代表九連線受了遲來的勳章,三次鳴槍祭奠之後,司號員終於吹響了軍號……穀子地是執著的,他只是固執的尋找和回憶,即使是那樣慘痛和悲壯的記憶。他的執著換來了勳章證明;換來了集結號的再次吹響;也來了47名戰死計程車兵們“烈士”稱號、47位戰友的平等。我被情節深深地震撼了,一個一個不僅僅是高聲吶喊口號的真英雄,每一個都是有著最淳樸原始的愛國情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士形象。殘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也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集結號》讓我瞭解了執著的人性,讓我知道了戰爭帶來的無情代價,讓我領悟到戰爭的殘酷,我們少年兒童生在和平年代是多麼幸福!

  看了這部電影,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我們今天這和平安寧的幸福美好生活,少不了無數先烈們的奉獻和鮮血。我們今天在這裡重溫歷史、緬懷先輩,為的是更好地牢記歷史,珍愛今天的和平生活。

  將來祖國的繁榮富強定將有我的一份力量!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5

  西方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多表達戰爭對於人類的摧殘這一普世價值觀。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基於兩種固定模式:例如二戰,是生命的一種莊嚴的光榮;例如反侵略戰爭,那是戰爭對於被侵略國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馮小剛的《集結號》彷彿推開了一扇追求迴歸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選擇了一個大膽的題材——內戰。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往往以喚起民眾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熱情為目的,因而以反侵略為主題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長放大到抗戰之後的國共兩黨的內戰上來。馮小剛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僅停留於戰爭對於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戰爭中人類對於真實人性的迴歸。他將這種人性的迴歸以相對於抗戰來說規模更小的內戰來體現。則更加凸顯出了戰爭中人性的真實光輝,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

  其次,作為一個戰爭片,他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戰爭場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戰爭的規模中凸顯人類反抗精神的偉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細節上,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實在的行為,近乎於固執的性格刻畫出了穀子地這樣一個形象。在讓人不經意間為穀子地而感動,“讓弟兄們些口氣兒!”一句樸實的話,卻讓另一個人火了,當對方吼道:“你能負責嗎?”時,穀子地就以堅定的近乎於固執的口氣說道:“我負責!”短短的三個字“我負責!”,卻是擲地有聲,撼動人心。

  第三,馮小剛在電影中大膽地還原了人性的真實,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貫穿全片的就是兩個字“真實”。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是戰士不在英勇無敵,刀槍不入,很多的戰士都只是剛一露面就犧牲了。我們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場面,因為在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馮小剛自己就曾說過:“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的才是真正的英雄。”

  當真實的戰爭已然從我們的心頭煙消雲散,除了傷痛和榮耀,我們記住了什麼?我們又忽略了什麼?我們應該忽略什麼?我們又應該記住什麼?我想,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它應該在每一位觀眾的心中吹響迴歸最真實的人性的集結號。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6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讀高中的時候,當時老師為了讓我們勞逸結合而選擇了放電影的形式,遺憾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對電影裡面的情節印象越來越淡,連主人公的名字都不記得,依稀記得的是他在倖存後找尋自己的部隊,為戰友恢復榮譽過程中的艱辛與辛酸。時隔幾年,我又重溫了這部電影。

  故事一開始就是穀子地率領九連47名戰士在汶河岸掩護大部隊撤退,在對抗敵人時,全連戰士義無反顧,直到集結號響,事實上集結號並沒有響,也不會響。在沒有聽到集結號吹響的情況下,就算剩下最後一人也要堅持打完這場仗,這就是穀子地接到的命令。在武器力量懸殊的條件下,九連仍然完成了阻擊任務,但47名戰士全部犧牲,僅穀子地倖存。影片大部分是在敘述穀子地尋找自己的部隊,但找到後才發現他的47名付出生命的兄弟戰友全部被國家認為是失蹤(失蹤包括戰死、被俘、逃跑)。一想到戰友們在戰場上英勇抗敵不怕犧牲的場景,他的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發誓要找回他們的榮譽。影片結局是國家在開發的時候發現了47具白骨,這才證實了當時的戰爭並給予了他們應有的榮譽。

  整部電影中,真正感動我們的,不是那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而是連長谷子地為戰友求證、為戰友爭取榮譽的過程。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7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影片的名稱叫:《集結號》。

  這部電影講述了穀子地連長奉命率領九連在汶河陣地阻擊敵人,不聽到集結號聲不能撤退,最後除了谷連長,他的47名戰士全部英勇犧牲的事蹟。事後,47位戰士都被定性為“失蹤”,他為了給47位兄弟討回公道,不斷寫信上訪,並且一直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戰友的遺骸。最後,他終於找到了部隊,還了他47位兄弟“烈士”的光榮稱號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裡,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九連的戰士阻擊敵人時的景象。穀子地連長和九連的戰士一共只有48人,而他們要阻擊的卻是幾萬人的國民黨的一個師。谷連長說:“要阻擊幾萬人四個小時,我看一個營都夠嗆,更何況我們只有半個連!”但是,穀子地的上級對他說過“就算你們只剩下一個人,也得給我繼續阻擊下去!”就這樣,他們以“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阻擊了一天一夜。最後穀子地連長身負重傷,其他戰士全部陣亡。他們這種嚴格執行命令,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拼死戰鬥到最後一刻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從這部電影中我明白了,戰爭是殘酷的,戰友的情誼卻是比親兄弟還要親,每一個戰士的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8

  昨天晚上又看了一遍《集結號》,閒來無事便又看了一遍,這一次感觸跟之前都不太一樣,總結出來就是七個字“信仰,兄弟情,信仰”!

  因為信仰,穀子地帶著九連47個兄弟堅決執行劉澤水團長的命令,沒有集結號堅決不撤退;因為信仰,以焦大棚,王金存為代表的九連兄弟才拼死守陣地;因為兄弟情,姜茂財,呂寬溝要給穀子地找表;因為兄弟情更因為信仰,穀子地最後交代王金存“不能讓兄弟們落在敵人手裡”於是把炸藥包的引信放到了王金存手裡,自己則衝出去面對又一輪敵軍的進攻;因為兄弟情,穀子地在醫院找組織,在朝鮮戰場找組織,在當地找組織;面對醫院的質疑,面對縣委的質疑,穀子地內心翻江倒海,實在是氣不過,最後跟縣委的同志都抄傢伙了......

  穀子地不放棄,自己竟然住在煤礦,在煤堆裡挖兄弟們。最終找到了當時的司號手小樑子,得知真相的那一刻,穀子地真的撐不住了,但是因為信仰他知道劉團長這樣做的目的,他恢復了理智。

  趙二斗,這個穀子地後來結識的兄弟,一直相信他幫助他,幫他找組織,也是他最終帶來的好訊息,找到了組織,給47個兄弟追加為烈士。

  其實穀子地爭得就是一口氣:明明兄弟們是戰死的卻定性為失蹤。趙二斗也跟他解釋過,幾百萬的部隊,戰敗了整編,戰勝了也整編,真的不好核查,但是私下裡一直在積極努力的幫他找組織。

  最後的結局算是圓滿,九連連長谷子地跟47名兄弟找到了組織,犧牲的追加為烈士,活著的療養終老。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人生的信仰,都有自己人生的集結號,如果我們像也能像九連的兄弟,像穀子地一樣堅持堅守並踐行,相信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19

  直覺得馮小剛導演的影片都是上乘之作,我一直都很喜歡看他的作品,之前是因為看到它的預告片而對它有興趣,這次看了《集結號》這部電影,我感觸很多。我覺得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電影,等你回味起來的時候你會覺得,中國軍人的偉大和奉獻。

  其實戰爭就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的征途,就等於是隨時準備獻出寶貴的生命,然而對於連長谷子地來說,還有比自己生命更加寶貴的,那就是屬於九連四十七個弟兄的生命和崇高榮譽。死裡逃生的他用盡畢生的時間去尋找死難的戰友和同胞們,無論怎麼樣都要將這本就屬於他們的榮譽歸還給這群英雄。

  集結號開場就是一場巷路攻堅戰,第二場戰鬥是一場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阻擊戰,戰場上的戰士和日本敵人斗的不可開交,對於機槍和坦克的對戰,場景十分慘烈,畫面勾勒的淋漓盡致,在最後的撤退和狙擊的過程中,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穀子地的戰友假說聽到了號聲,唯獨只有他沒有聽到,因為這個,整一場的戰役只有穀子地存活了下來,壯烈犧牲的戰士終究因為煤礦開採而被發現,為了祭奠他們,那時都沒死的小樑子吹響了號聲,這是烈士的號聲,他們是真正的軍人,連長谷子地更是英雄,為他們而感動。

  那些小細節回想起來都覺得很吸引人再去看一遍,那些真實的東西很人性化,讓我覺得有種濃濃的情感在那一直流露著,對那些逝去的革命烈士和無數名英雄獻上崇高的敬意,希望有更多的人去關注,有所感悟。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0

  當喧囂的山城還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裡時,我卻走進了電影院,看了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

  近年來,馮大導演的電影向來以幽默,搞笑的賀歲劇作為主打,而且熱衷於公映前的大肆炒作,所以在《集結號》推出前後我就沒有認真關注過它。

  但這次給我的震撼和感受卻是巨大的。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太逼真了,一下子就把我帶入了戰火連天的年代,好像就發生在我的周圍。那紛飛的子彈和炮火把我給炸了,所以當時特別想哭,是真的害怕了。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最後一個人,也要接著打下去”。忘不了的臺詞,忘不了的命令,這是一個英雄下給一個英雄的命令。三營九連全體47人參戰,僅穀子地一人生還。戰爭的畫面讓我的心一次次遭受震撼。四次面對坦克,姜茂財選擇義無反顧地與敵軍的坦克同歸於盡,焦大朋被燃燒瓶燒死,呂寬溝為了給連長找一塊手錶被狙擊手射死,王金存從一個柔弱書生到一個戰鬥英……

  這是一部要用心去看的電影。面對死亡的挑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迎接還是逃避,然而戰場上計程車兵則只能選擇忠於職責。“槍林彈雨”這個詞以前對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了,而面對大熒幕,的確,我膽怯了。面對戰爭,我們會說“死亡是太容易的事”了,難的'是怎樣勇敢地戰鬥下去。生離死別是人所面對的最痛苦的事,而戰爭中,人們需要經歷的不僅僅是對死亡的畏懼,還有一次次戰勝痛苦的勇氣。

  戰爭不是兒戲。誰也不想去送死。當然,有比送死更不能接受的,就是白死。當47具英雄的屍體躺在大山深處,被說成所謂失蹤,當穀子地說:“本來都是爹媽給起好了名字,怎麼到最後都成了沒名兒的孩子了”那句話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儘管名字看來只是些虛無的符號,但往往許多時候,這對人來說很重要,這與別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穀子地,一個標準的軍人,有著軍人那種特有的執著和使命感!更多的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對上是絕對的服從,對下,藏在心底的兄弟情!一個好男人是不會隨意表達情懷的!

  不想多寫了,願我們的世界和平永存!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1

  一開場便是硝煙瀰漫、彈片紛飛,每一個鏡頭都似要扼住觀眾的呼吸,如同第五交響樂《命運》,每個節拍都能震攝人心。敘事的節奏快得像在與死亡競賽不是高潮迭起,而是一個不斷提高、不停壘升的浪頭,在升至極限那一刻轟然崩塌,造成毀天滅地的海嘯。這一刻,壯觀激烈的戰爭場面戛然而止,《命運》的第一樂章結束了,第二樂章在舒緩柔和的小提琴聲中輕輕展開,故事變成對一個人的講述,對惟一一個倖存者的娓娓道來。

  電影落幕,對觀眾的震憾卻仍未消失,這不是一部酣暢淋漓、雄壯到底的戰爭片,也不是一部字字血淚、催人淚下的回憶錄。但《集結號》卻表現出遠超過其篇幅的東西,如同一部短篇計程車兵史詩,只能令人肅然起敬。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戰士不再英勇無敵,也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主義場面,因為在導演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鏡頭從對準將軍改為描述普通士兵,英雄也怕死不會主動請戰、犧牲時更不會高喊口號。正在遼寧寬甸緊張拍攝《集結號》的馮小剛在記者探班採訪時表示:電影表現戰爭的方式有很多種,作為第一部大製作的戰爭商業大片,《集結號》也會凸顯英雄主義,但肯定不是傳統的主旋律戰爭片。馮小剛期望透過這部影片至少講清楚一件事情,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比較出來才是真正的英雄。

  《集結號》中的穀子地、趙蒙生和安德有相似之處,但又不盡相同。穀子地的痛苦中也有悔過的成份,他後悔在焦大鵬告訴他集結號吹響勸他撤走時,他卻要堅守。但穀子地更主要的是在堅持自己的信念,是要為死去的弟兄討回烈士的封號。與上述兩部作品相比,《集結號》後半部的反思要單純、直接得多,體現出一種最平民化、最純粹卻也最令人為之動容的強烈情感,會給人一種老兵回憶錄的感覺,這大概也是眾多影評質疑《集結號》的一個主要原因。戰爭片就該重戰爭輕回憶,回憶錄則該重回憶輕戰爭,《集結號》偏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不弄成了四不象?確實,前後兩段的反差有互相削弱的作用,甚至會令後半段顯得拖沓冗長,這是這種一分為二的手法難以避免的缺陷。然而,它所展現的十分獨特且難以替代的藝術效果卻是不可忽視的。看過電影便會了解,電影的重頭戲在後部,那麼為何要著力表現前部呢?按照一般回憶錄的模式,戰爭的描述就應是穿插在老兵的思緒中,有時甚至是略寫和淡化處理的。而《集結號》對戰爭不吝筆墨濃墨重彩,將其完完整整展示給觀眾,竟用了整部片子一半的時間,使人簡直要以為這是部單純的戰爭片了。這使觀眾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不是在聽什麼傳奇故事,而是親自見證這場真實的戰鬥,是在與主人公一起出生入死。這樣,當電影敘述到後半段時觀眾才會明白為什麼穀子地那麼痛苦又那麼執著,會更深刻地理解電影要告訴人們什麼。前半段,影院中沉默肅穆,慘烈的戰爭場面讓人們感覺到每一個犧牲都是壯烈的;後半段,觀眾們無聲垂淚,一個人的苦苦追尋令人們意識到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2

  《集結號》,這部馮小剛的返璞歸真之作,那也是一定要去捧場的。

  歷數以往在腦海中留有印象的戰爭片不多,可算得上佳作的更是廖廖,《拯救大兵瑞恩》曾以逼真的戰爭場面和生動的戰士形象深深打動我;而去年也有一部國產戰爭片《太行山下》讓我感動的落淚,就我這麼一感性的人,大概也是《集結號》這類影片的忠實受用者。

  影片到最後雖然終究不能讓我的眼角滲出一絲淚光,映前吹捧的戰爭場面也不過是輕量級的〈大兵瑞恩〉,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你掏錢去看的電影。為什麼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影片開頭便是一場激烈的攻堅站,韓國特效團製作出來的特效畫面效果雖然無法同老美同日而語,但唬唬像我這種對聲色並非很感冒的'觀眾來說還是夠了的。震撼的暴破聲,血肉橫飛的畫面,手提攝影帶來的真實感還是挺刺激的。同時影片臺詞也沒有丟掉一向視作賣點的馮氏幽默:穀子地的京片子說的是抑揚頓挫,很中聽。例如膩膩歪歪,什麼物件之類的臺詞估計不多時便會照例成為流行話。

  影片的戰爭戲第二個高潮便是那場狙擊戰,四十七個腦袋面對的是國軍大概一個團的兵力,雖然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卻是打的轟轟烈烈,革命勇士的光輝形象油然而生,老谷的那句“下輩子還做兄弟”估計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往後便進入文戲部分。

  文戲的第一站是抗美援朝,影片重點渲染了老谷和趙二斗之間的友情發展,再接下去王金存媳婦,也是片裡唯一的女性角色登場了,演員長的挺水靈的,可惜演技不怎麼樣,眼睛大而無神。不過儘管如此,導演還是安排她在戲裡起到了二次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二推推出了影片最後的二個高潮。

  第一回她告訴穀子地二斗幫忙找到了一三九團的現屬單位,於是上演了整部電影裡最煽情的一段戲;第二回她去礦場告訴穀子地找到了當年一三九團的張政委,後者已然升為首長,這時已至結尾。

  電影儘管沒有如期望中那樣令我感動,但處處透出馮氏那股玩命拍片的狠勁,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狠勁。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3

  兩小時零三分鐘,並不是每一刻充斥著激烈的戰鬥,卻是每一刻充斥暖暖的感動。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一場攻堅戰,很殘酷,但不是最殘酷。電影裡戰鬥最激烈的情節,還應屬於後面的防衛戰,各種槍林彈雨,各種血肉飛濺,前一秒還在談戰友,後一秒卻腦袋搬了家。這種場面想必不是多見的。

  但是我不想過多地提集結號中的戰鬥。明顯馮小剛導演也沒有把戰鬥作為重點去拍攝。整個戰爭的場面,僅佔用了不到一半的劇情,而更多的是描述連長谷子地四處奔波想為他的兄弟們平反的事。

  我不得不提到王金存,穀子地所在的九連代理指導員。他可以說是全劇中變化最大的了,從一個本身十分文弱的讀書人,發展成為了一名勇士。這種轉變的原因是見到了戰場的殘酷,從而使他變的十分強大。當然穀子地對他的引導也是少不了的。有句話特別清晰:“如果你害怕子彈,都盯著你跑;如果你不害怕,子彈繞著你跑”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確實使人振奮。

  整部電影是以穀子地四處尋找九連的戰友陣亡的證據。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因為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好久了,即使還有證據,找到的機率也不大了。當年血戰的那個舊窯廠如今已變為煤礦礦場被開發,而當年戴在弟兄頭上的鋼盔,竟然被工人用作尿壺。沒有什麼能使穀子地更心痛的了。遠望眼前無邊的墓碑,每個都寫著“無名氏”,這又是讓人何等心寒呢?於是穀子地開始瘋狂地去挖掘,想挖出多年前的歷史,也想讓47個兄弟們有個安慰。

  這是一部以戰爭為背景的電影,但它不是戰爭片。它沒有試圖去告訴你交戰雙方孰善孰惡,它只是在說“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縱觀全片,人性被更多地暴露了出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與熱愛。無論是敵我雙方,想必這種人性都是存在的。

  穀子地用他的努力為自己的兄弟正名了,但其他無數的英靈呢?我們要記住他們。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4

  年後,我看了集結號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只有四個字的評價:非常震撼!

  集結號的內容是這樣一個故事: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為撤退訊號,整個連都打光了,也沒聽見集結號響,穀子地也被炮炸暈,在死人堆裡得以生還,之後漫長的歲月裡,他尋找原來隊伍的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呼而活著……。

  首先,我對那些日本人非常痛恨,他們搶奪民糧,殺人放火,後來被八路軍殺死,真是罪有應得,活該!活該!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指導員為救一名小兵被敵人炸成兩半,呂寬溝為一塊表放棄自己的生命,可惜I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王金存用最後一口氣炸燬了兩輛敵人坦克,全連人都死了,就剩穀子地一人,還繼續戰鬥,佩服!佩服!

  集結號真讓我感動,它告訴我們:只要國家強大,就不會讓別的國家攻擊。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5

  臨近清明節,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戰爭片《集結號》,這部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我目不轉睛地看著電視,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生怕漏了哪一個環節。

  戰火紛飛的革命之路。故事發生在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給他的任務,要在汶河旁打一場狙擊戰,好掩護上級撤離。穀子地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命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但終究寡不敵眾,九連除連長谷子地外全員犧牲,但到最後一刻,他們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在焦排長臨死前說自己聽到了號聲,讓弟兄們趕緊撤退。但穀子地沒有聽到,堅持守在陣地,後來才發現大部隊已經撤離,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十分內疚。

  探求真相的革命之路。後來,他被當地解放軍當成反動派,他沒有辦法證實自己的身份。他想方設法加入了炮兵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在好友趙二斗的幫助下,終於證實了自己的身份,也為九連烈士們贏得了榮譽。可這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即便在自己兄弟的幫助下,也沒有順利地走下去,他面對的是當地人的不解和質問,以及自己內心的迷惘。當他站在觀察哨得知自己多年尋找的也許有個答案之時,他並不是高興,而是先確認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慶幸的是,終於能夠和這班逝世的兄弟們有個交代了!這正是我所佩服的執著!

  教育後人善始善終的革命之路。在我們面朝大海,感嘆春暖花開的時候,在我們漫步於春花秋月的時候,在我們盡情遊戲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現在這美好的生活是怎樣來的?我們是否想過這份安寧得來之前的戰火紛飛?烈士們面對反動派的炮火,豪不畏懼;烈士們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了祖國;烈士們把幸福安寧的生活給了人民。

  一位位視死如歸,善始善終的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和政治面前是如此渺小而無奈,但是終究用忠於革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信仰吹響了生命的號角,讓我們真正銘記住了那些逝去的英靈!

  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6

  《集結號》剛開始時,我看到了一個號角,我很奇怪,但是經過故事的敘述,我明白了,這個就是集結號,就是9連47個戰士和穀子地苦苦等候的集結號!

  戰爭,猶如一場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就等於隨時準備獻出寶貴的生命,然而對於穀子地來說,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就是屬於九連47個弟兄的崇高榮譽。他用盡畢生的時間去尋找死難的戰友們,無論如何都要將榮譽歸還給這群年輕的英烈。

  《集結號》講述的是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時發生的故事,訴說了1948年的淮海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的戰鬥空前慘烈。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為撤退的號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全連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座廢棄的舊窯場裡,47名戰士奮勇廝殺,終究火力懸殊寡不敵眾,穀子地親眼看著戰友們一個個死去卻無能為力。排長焦大鵬是穀子地的左右手,他在臨死之前說自己聽到了集結號響,讓穀子地帶著僅剩的幾個弟兄撤退,戰士中有人附和有人反對,大家對此產生了分歧。穀子地此時發現友鄰部隊早已撤退,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導致戰友們枉送性命。強烈的震驚和內疚之下,他攜帶炸藥包奔出窯場隻身前往敵軍戰壕。其餘戰士最終全部陣亡。

  看到這裡,我留下了感動的眼淚,當國民黨開著坦克來時,戰士姜茂才捨棄生命,拿著炮彈和坦克同歸於盡;還有戰士焦大鵬、呂寬溝 、陳泓旭、韓塏衍等等,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金存,他從原來上了戰場就嚇得尿褲子的文弱書生,到後來壯烈殉國的烈士,47條人命呀!就在戰場上灰飛煙滅了,可是他們的英雄事蹟我們應該知道並向他們致敬的呀!可是,最後只剩下9連連長谷子地尚在人間,醒來後才知道自己被解放軍當成敵方俘虜,並且自己原來的部隊番號已經取消,他不僅難以證明自己的真實身份,甚至戰死的47個弟兄都將被視為失蹤者,於是,穀子地設法加入解放軍炮兵部隊,跟隨隊伍的步伐南征北戰,他生存的唯一動力只是為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即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即使歷史已漸漸被人淡忘,那刻骨銘心的兄弟情誼卻絲毫不減,在穀子地的腦海裡,永遠鮮活的是自己那些兄弟們的影像:王金存,焦大鵬,姜茂才,呂寬溝……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裡人。與穀子地一樣執著尋找的還有孫桂琴,指導員王金存的妻子。直到遇到穀子地,她才確信自己的丈夫早已戰死他鄉。蒙受冤屈的兩人有著共同的哀傷與信念,他們一起踏上了求證之旅。當他們終於找到當年發生血戰的舊窯場,卻發現戰場遺址已因煤礦開採而面目全非。除了穀子地之外,沒有人知道,甚至沒有人相信就在這個窯場下面,躺著幾十名壯烈犧牲的戰士。穀子地發瘋似的挖掘如山的煤礦,無論如何他都要讓真相大白。也許他的努力感動了上天,他找到了兄弟們的屍體,並且裡面的47具遺骸被確認是中原野戰軍獨二師一三九團九連的全體戰士。最後,穀子地和他的47個戰友一同被授予戰鬥英雄的榮譽。

  看完了影片,我也早已淚流滿眶,是呀!這部影片不僅僅是記錄了穀子地他們的故事,更是反映了無數的革命前輩們 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應時時刻刻記住他們的英雄事蹟,把革命精神銘記在心中!

  相比他們,我們的生活可謂是好上一千倍一萬倍,我們就是在糖罐子里長大的,革命先輩們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獻給了黨,而如今在和平年代,我們不會在戰場上,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為黨作出貢獻,那就是學習,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應長得豔麗,長得高大,長得健康,為祖國盡一份力量!現在有很多學生拋棄學業,當上了不良少年,我真的感到氣憤,他們難道就沒有想過他的這一舉動會讓多少人傷心氣憤 ?除了他的父母,恐怕如果有回生之術,死去的革命先輩也會指著他,憤怒地說:“為了黨,為了人民,為了偉大的祖國,我們不惜犧牲自己,而你卻拋棄學業,你有沒有想過你的父母?有沒有想過祖國?有沒有想過我們這些死去先烈們的感受?”

  我一定要做一個品德兼優的好學生,長大後,為祖國和人民作出貢獻,不僅對得起父母的養育之恩和革命先輩的犧牲,更對得起我自己!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7

  犧牲小我,保全大我對麼?

  影片分兩部分。前部分,主要是戰爭慘烈的場面。穀子地連長帶著全連弟兄向陣地進發的時候,他回頭看向身後,鏡頭拉近,他眼神凝重,但心存希望。可是他不知道,他正帶著全連所有的弟兄走向絕望和死亡,因為,集結號永遠不會響起。

  影片後部分,穀子地無法從失去弟兄的悲慟和陰霾中解脫,他耗其畢生去尋找,盡力彌補失去戰友的遺恨。他悲憤地在團長的墓前哭喊,你們怕被敵軍咬死?我們全連弟兄都被咬死了!他執著的挖著汶河邊的煤礦,試圖挖到戰友的屍骨;他終老在汶河畔,終生守候著他的戰友。

  2小時零3分鐘,影片結束了,我悄悄拭去眼角的淚,想問,犧牲小我,保全大我,到底是不是對的?到底是不是該歌頌的?

  對於指揮戰略上看,犧牲小部分,保全大局是沒有錯的。兵書有云,丟卒保車。這樣能夠儲存大部分實力,以贏得最後的勝利。可是,在人性面前,這難道是對的麼?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都有生的權利,都有死亡的恐懼。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人是多麼的渺小。整個電影,似乎都在對這個進行反思。反思戰爭的殘酷,反思犧牲的價值,反思生命的脆弱,反思人性的執著。

  穀子地是執著的。他的人生故事在電影前半部分已經基本結束了,從那場戰役後,正如他所說,他的耳朵什麼都聽不見,那集結號的號聲在他耳邊響個不停。他的後半生是他前面慘痛人生的註解。他沒有家庭,沒有妻兒,他只是固執的尋找和回憶,即使是那樣慘痛和悲壯的記憶。

  再慘烈的犧牲,只能用烈士稱號和榮譽獎章來衡量,再痛苦的別離,也只能用大米的斤數來計算。逝去的就是逝去了,活著比什麼都好。戰爭是殘酷的,也許這正是影片試圖告訴我們的。

  集結號體現了導演和編劇的水準,是國產大片裡能把故事講好的一部。要想知道編劇劉恆有多牛逼,可以看看電影的原型小說,楊金遠的官司。這部一萬字的短篇小說慘不忍睹,連基本的短篇小說敘述手法都成問題,只能勉強稱之為一篇語句流暢的記敘文。而劉恆從這篇記敘文裡提煉出來的故事,和改編出來的劇本,比原著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細心的觀眾可以看一下電影中的對白和細節,“大聲吼你就不怕了”,“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還有拿到烈士追認檔案時,穀子地木然的臉和唯一的一句話:“等等,我得把臉先洗乾淨。”從中能看到點東西,一些國產大片裡不尋常得見的東西。

  要說到深度,集結號算不上有深度,太極旗飄揚裡那種錐心刺骨的傷痛和悲情是沒有的,甚至伯恩的身份裡那種對喪失身份的焦慮和壓迫感也沒有多少。穀子地這個人,被塑造成一個完全喪失自我,一心只為兄弟們存活的軀殼,以極為簡單的邏輯和堅持活在這個世界上。而與此同時,他的情感爆發在後半場太多,反而削弱了影片的力度。但是,這是可以原諒的,完全可以原諒的。誰都能想到,如果把戰爭渲染得再殘酷一些;把穀子地的身份轉變再加強一點,從戰鬥英雄變成叛徒俘虜甚至因此下獄;把結尾去掉,改為穀子地在紙錢堆裡燒掉追認烈士通知書,最後去汶河邊自殺,可能更為震撼。不過,那就不是大片了,而是一部最昂貴的國產地下電影。

  雖然是一部商業電影,但是馮小剛至少拍了半部很MAN的電影。至少戰爭場面裡的中國軍人行動如風,出槍迅捷,可以說得上是很“颯”。要說真有什麼缺陷,那就是太他媽像美軍了,太像兄弟連之巴斯通戰役,那些戰士過於現代,而沒有真正解放戰爭時農村子弟的質樸。可他們都是很鮮活的人,會恐懼,會悲傷,會貪生求活。軍人形象不再是傳統手法裡那種大無畏加點小毛病的模式:英雄在光榮中死去,生前他偷過甘蔗。穀子地槍殺戰俘,單憑這個情節就強於一打國產戰爭片。

  在三大導演裡,我還是最欣賞馮小剛。張藝謀在扮演明星,陳凱歌在扮演藝術家,只有馮小剛還是個拍片子的,至少他很聰明,知道往哪裡捅群眾會笑,往哪裡捅人民會哭。夜宴是他嘗試大片的開始,雖然非常不成功,但是在集結號上他迅速找到了正確的感覺。他懂得如何說好一個故事,能夠找到投錢的大頭,能整合手裡的資源,拍出一部80分以上的電影。馮小剛極少做90分以上的電影,但是他的幾乎每部片子都在80分以上,不服不行。先前,我擔心他的電影被投名狀擊敗。但是現在看下來,陳可辛怕是要擦一把冷汗。

  也許,集結號所有值得批評的地方,都蘊藏了一種可能性---馮小剛知道應該怎樣,但是他也知道只能怎樣。一個烈士等於700斤小米,也只有小剛敢在賀歲大片裡那麼拍。在這個意義上,在中國拍大片,張導和陳導我們都已經領教過了,真正值得期待的,還只有小剛。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8

  “看了集結號,我對當年解放戰爭的慘烈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穀子地帶領九連執行牽制敵人的任務,依託廢坑道,堅守陣地,打退敵人連續幾次的黑壓壓的進攻,血流成河,腦袋被削、胳膊上天,讓人看到戰爭的慘烈。但團長從佈置任務起就沒有打算給他們吹響撤退的集結號,戰爭就是這樣的無情,在敵眾我寡的困難時刻,需要區域性作出犧牲包括以鮮活生命作為代價時,有時也不得不作出的痛苦決擇。穀子地也明白這一點,以至向團長要什麼給什麼,要不到補充戰鬥員時還要了一個懦弱的“指導員”王金存。

  戰爭結束後,穀子地回到浴血的戰場故地,尋找烈士的遺骸和戰友的親屬,卻遭遇了無視這些犧牲的戰士的犧牲價值、不給他們烈士名義的不公正的待遇。穀子地悲天長嘯而又無能為力,只得把滿腔的怒火與悲愴化為在別人看來是不可理喻的行動,在煤矸石山上刨呀刨,他要挖出烈士的遺骸來證明“組織不相信”的事實。這裡,我們看到的一個硬漢內心怒火中燒而又無可奈何的內心世界,看到的是對戰友深情和連長責任的準確描述。我們的心也被一鎬一鎬的聲音所震痛。

  在幾次對穀子地進行身份甄別時,穀子地都滿懷巨大的委屈,壓制著沖天的火氣。明明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戰將功臣,在醫院治療時卻被懷疑是敵軍臨時換的服裝而冒充的;好不容易忍辱負重到抗美援朝第一線、到新疆戍邊幹農活,還逃脫不了政治上“組織的不相信”。面對毛頭幹部的居高臨下的審查,這是比戰爭摧殘生命還要痛苦的煎熬,穀子地這個死過好幾回的人,終於爆發了,他舉起椅子怒砸戴著有色眼鏡的那個審查自己的人。我們觀眾的情緒也由憋屈向著叫好轉變,同時也暗暗地為之著一把汗。

  這是在特定的年代裡什麼都可能發生的事。好在結局是大圓滿的,經過那麼多番曲折反覆,跌宕起伏,終於找到了九連這個番號,上級也承認了烈士與穀子地的歷史。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最後。

  我坐在電視機前,屏住氣在看著,沒有聲響。相信大家都會被此情此景所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感動。而此役僅僅是一場阻擊戰,場面便是如此的悲壯、慘烈,作為解放戰爭的一個縮影,使我進一步認識到當年的解放戰爭的艱苦卓絕。由此可見,我們新中國的成立、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由得為之肅然起敬。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29

  我想,就90後的大多數而言,對革命片少有感興趣的,包括我自己。也難怪,對只圖安逸,嬌生慣養的我們來說,那些炮彈橫飛的戰爭實在太遙遠了,遙遠的只能用“歷史”二字簡單概括之,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掀不起感情上的一似漣漪。

  如果有的選擇,我們寧願看的是諸如穿越小說裡更遙遠的風花雪月,或者眼下那些偶像們傾情演繹的麻雀變鳳凰。所以,《集結號》一開頭就把我給震懾住了。連長谷子地說“湊出六頂鋼盔”給去刺探敵情的兄弟們。但抗戰結束後,那些士兵們保命用的東西給挖煤的礦工們拿來充作夜壺。

  在現在,我想,這些頭盔都可以陳列在博物館壽終正寢了。只可惜它們不會說話,不能談起屬於它們的一段歷史,不論那是怎樣的驚心動魄或者雲淡風輕,都被時間的塵埃掩埋了。好容易打贏了,卻是沒人享受到勝利的喜悅。穀子地抱著給炸成兩截的指導員,捂著傷口也止不住血,悲痛之下,下令不準投降。字字泣血。可管什麼用,反動派不是人麼,還是打死他們一個就能救回一個兄弟?誰的血是冷的,誰的血不是紅的,誰的命沒了還換得回來……

  衝動的穀子地記了大過,遇見了王金存——一個衝前鋒膽怯了的文化教員,一個之後成了他們連新指導員的人。最後,穀子地全連四十九的弟兄無一生還。只來得及記上這一筆的王金存問;“連長,我給您丟人了麼?”穀子地沒直接回答,摸了摸他的頭,說;“下輩子還做兄弟。”

  我第一次哭,便是因為看到這一幕。第二次哭,是首長一臉凝重,說了一句“委屈”。太委屈了,烈士全成了失蹤。太委屈了,那些盼著號響的誰都沒等到那一聲,集結號。太委屈了,沒辦法說清的委屈,再委屈也沒人知道了。

  還有片子裡,不能忘記的那些鏡頭。劉團長叫穀子地重複他的命令,他說;“還有呢?”怎麼忍心,他那麼冷靜得近乎冷酷地給了希望又叫人絕望,騙別人也想騙自己不成。在他墓碑前嘶聲大叫的穀子地,是他意料之外的生還者吧。有時候,活著比死了更痛苦。但活著,至少是活著啊,多少希望活著計程車兵連全屍都沒。

  穀子地說:“轟碎了就拼不回來了”。應該是見多了,習慣了,但聽的人是一陣揪心。就連穀子地自己也做不到麻木,那塊染血的手錶,他該攥在手心裡還是狠狠丟掉?有人被活活燒死,有人被坦克碾過,有人和敵軍同歸於盡。我忽然想到阿Q的帶些戲謔的一句話——革命,革誰的命?可不革命就是任人魚肉的命,革命是犧牲了別人的命,何其殘酷,多麼慘烈。

  還有那一段,為了那沒聽見的集結號。焦排長說聽見了集結號一直在吹。於是,聽力受損的穀子地固執地一問再問,好幾個人說聽見了。真的聽見了?還是說服了自己,所以聽見了。我沒有如此接近死亡邊緣的經歷,我不知道那是幻覺還是善意的謊言。但九連的指導員,那個被人瞧不起的貪生怕死的王金存清醒地回答,我沒聽見。最終,都認了,沒法子給九連留個種。註定了的,九連裡沒有懦夫,所以死光了,死絕了,死在了那個英魂永存的時代。斷了一臂的小樑子過意不去,揭開了真相。

  可事到如今,無可彌補了。哪怕穀子地再是犟,也只能死後和他兄弟劉團長討個說法去了。也許能一笑泯恩仇也不一定。最後的最後,九連全體烈士的墓碑前。小樑子終於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聲一定能傳到人心底去。我聽見了,最後一聲的集結號。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0

  《集結號》說的是這麼個事: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解放軍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領47名戰士接受了一項阻擊戰的任務,約定以集結號為撤退的號令,由於寡不敵眾,戰友相繼犧牲,但是集結號一直沒吹響,穀子地成為這場戰爭唯一的倖存者,他懷疑是自己沒有聽到集結號而葬送了戰友的生命。在後方醫院裡,穀子地發現由於部隊番號的變動,自己和我我的47名戰友已經失去了身份,成為失蹤者,帶著強烈的內疚,以及幫助戰友找回找回榮譽的信念,穀子地踏上了尋找真相的路,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後,穀子地重回當年的戰場,只有他知道煤窯場下躺著47位血錚錚的烈士,只有他一個人承受著真相......

  看完之後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致命的“真實”,一點假的沒有。看到這句話,你別以為《集結號》是我看過百部愛國主義電影后的第一部電影,圍繞著“真實”這個主題,我來說說自己看過<集結號>的感想。

  電影總的來說是分為兩部分,準確的說是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開頭的巷戰,開頭就搶得頭彩,讓觀眾感覺中國的戰爭題材也可以拍成像<兄弟連>這樣的效果。開始就要吸引觀眾,這是一般戰爭片慣用的手法,任泉的死已經起到了這個作用。第二部分就是阻擊戰,我認為這段投入的就是不如第一部分了,但這段是整個故事的起因,電影讓所有的觀眾與連長谷子地共同經歷了這段慘烈的30分鐘,讓觀眾的心與穀子地連在一起,為後來“真相”之路給觀眾的感動奠定基石。

  先說說前兩部分吧,雖然相比<兄弟連>這樣的經典還有相當之多的不足,差距很明顯。還有很多網友們提出電影相比真實戰爭的“硬傷”。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電影在描繪戰爭場面的進步,這裡我要說的是,真實的戰爭不一定給觀眾以震撼,要想渲染出電影要表達的效果,就得放棄一部分真實,在這點上要找個平衡,讓場面又不失真實,還要達到電影的表現力。所以那些說電影中那些不真實的朋友,希望你們明白,你們看的是電影,不要過分的較真。如果真要較真的話,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電影可言了!

  過了前兩部分,我把後面的故事列為第三部分,其實就是張涵予一個人的電影了,從朝鮮戰場開始吧,穀子地在醫院裡對於47名兄弟白白犧牲這事還沒完全放在心裡,所以從鄧超出現後,他還一如既往的當他的兵,當他手按地雷的最後時刻,他想到了47名弟兄,然後到他們那個世界去。

  故事的真實性從朝鮮戰爭結束後表現了出來:所有的人物的語言行為都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電影給人的感動也是從觀眾與穀子地共同經歷了那場浩劫,產生共鳴之後與和平時期現實的對比所表現出來。這才是電影真正感人的地方。

  回到“地方”之後,穀子地看到了“烈士”與“失蹤”的從待遇上的差別。這點估計大家都明白,“失蹤”就意味著逃兵,雖然都是人不在了,但這與烈士是本質的不同。這在點上,以中國的國情,老百姓按失蹤和烈士名單分糧,有些人為自己親人因“失蹤”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氣惱。所以穀子地決定為他47名弟兄找回應該有的榮譽。

  於是他帶著,那個金存的遺孀,去找了鄧超。這裡鄧超已經是團長了,這個團長可以說是當時那個年代,那個地區的“總統”,當時就是那樣,打過仗當地方守衛的軍官就是那個地方的最有權力的人,所以鄧超當時表現的就是,“在這個地方,我就是老大,現在谷大哥來了,以後我照你!”這樣的氣質。然後就是上面開始核查是不是有這麼一回事。這裡,那兩個官員所表現出來的官僚主義作風,說出來的話:“我們也要層層審批”都是解放後很有代表性的官腔。電影到了這,相信之前與穀子地共同“浴血”過的觀眾開始為穀子地鳴不平了,也開始掉眼淚了。可見第二部分的表現力是非常成功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在求上級不成的情況下,穀子地只能自己去找,自己去把他們挖出來。到此,電影就已經完全靠張涵予一個人撐著了,我覺得張涵予將來很難超越穀子地這個角色,表現的太到位了。直到找到了當初那個吹號的警衛員,所有人才瞭解了整個事件的真相。連長終於為這47名弟兄正了名,讓他們得到了應該得到榮譽。影片的結尾,連長向上級彙報了任務,述職之後,集結號響起。這個故事算是圓滿的結束了。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1

  鮮血承載著一份職責和勇氣,淚水蘊藏著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著對生存的期望。

  那聲悲愴的《集結號》遙遠了,“以前”已概括不了他的滄桑,唯有歷史,灰白的一段歷史,冰冷而又陌生的記憶,冷不丁經心激起情感上的一層漣漪。

  看完《集結號》思緒被帶到那個為人民幸福鬥爭的戰爭年代,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為戰爭全域性思考,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里哦按正名,穀子地張開了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向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後卻屹立著那些被遺忘的人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在這部影片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連長谷子地堅守上級所下達的聽不到《集結號》絕不撤退的命令,帶著47個弟兄死守汾河攔截戰壕,只為了爭取大部`隊撤退的寶貴時刻。當連中有人提出自我已經聽到《集結號》響了,可穀子地沒聽到,他懷疑自我耳朵被炮火震聾了,問代理指導員王金存他是否聽到《集結號》。這個文弱書生此刻彰顯了英雄本色,他說他沒有聽到,正因《集結號》根本沒有響。他沒有昧著良心講話,儘管他明白如果他說他聽到了穀子地也許會下令整個連撤退,九連也許就會留下種。最終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九連從47人到43人,再到十三人,最終圓滿完成任務只剩下連長一個人。爆笑谷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期望,可它並沒有響起。正因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時不能撤退;正因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終。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於一切,包括自我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年輕的一代,貪圖享樂,懶惰嬌逸。不必說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教師佈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是該反思一下了。我們應當明白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要加倍珍惜。

  如今,沒有了戰火紛爭,硝煙瀰漫,我們生活和平的年代裡,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時刻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這年輕的一代,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麼任務的話,那麼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發奮,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我是中原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是國`民黨俘虜時,還是得知獨二師軍`隊已經改編,穀子地說自我是總是說這麼一句。在他的心目中,群眾是最重要的,先是群眾其次才是個人。生活在物質橫流的社會,我們似乎變得很自私,太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關心群眾,或是忽視別人的感受。其次,沒有一個人是與社會他人隔離的,我們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要與別人交往,我們有各自的社會地位和身份,也隸屬於某個社團團體。《眾人划槳開大船》這樣唱到:“一支竹篙難渡汪洋海,眾人花匠開大船。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連。同舟共濟海讓路,號子一喊浪靠邊。”所以我們,年輕的一代,要增強群眾主義觀念,這也是建設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我們這麼做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垂不朽的。”這就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主題。經過穀子地的不懈發奮,最終讓那47個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終,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梁最終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有悽婉。誠實的名言

  這天,我也聽見那最終一聲《集結號》,你聽,它真的在響,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出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就應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轟隆隆的槍炮聲,血與火的拼殺,這是電影帶給我們的視覺震撼,也許沒多久,我們便會我忘記;但那一聲悲壯淒涼的《集結號》卻永遠響徹在我們心中,鞭笞我們奮發向上,勇往直前,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我,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2

  如果把九連的悲劇理解為區域性與整體的矛盾,或許可以讓悲傷的觀眾們釋懷少許。九連以自己40多條生命的捨棄,為大部隊千百人的生命贏得了儲存的時間和機會,即犧牲小我,保全大我(或曰“效率優先於公平”)。從邏輯上來講,組織似乎沒有錯。實際上,站在這一角度,馮小剛導演若不是旨在反喻,那麼《集結號》比數十年前王成高呼“向我開炮”的《英雄兒女》並無太大突破。但我想,馮導演決不是在簡單地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

  最近有不少人在比較《集結號》和《拯救大兵瑞恩》。如果簡單地看,二者似乎相差甚遠,前者講述的是舍小我保大我,而後者講述的則是大我救助小我。但我認為,事實上,這兩部大片都在傳遞一種對人性、特別是對個人的關懷。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了同是炎黃子孫的兩方戰士以殘忍的方法互相殺戮,子彈鑽入肉體、滋滋作響的聲音始終在觀眾耳邊迴響,窄小的巷道里滿是斷肢殘臂,殺紅了眼的戰士甚至冒大不韙槍殺俘虜。特別是還有穀子地在為小我討回尊嚴時所經歷的種種窘境,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到,馮導演實際上是在以一種讓觀眾揪心的手法來提醒我們大家,關愛個人,關愛生命。所以說,稱《集結號》是中國版的《拯救大病瑞恩》,不無道理。

  中國歷史是一部崇尚集體主義的歷史。我曾赴某水電廠考察,多年前響應組織號召來到這深山老林的熱血知識青年們已是垂垂老朽,可如今世事已變,他們深為自己兒孫入學就業而發愁。我還曾去過一老國企,廠區外山腳下那一排排建於四五十年前的低矮房屋多屬於當年那些支邊的老員工,比他們晚進廠數十年的則住在旁邊的現代化建築裡。對他們來說,組織靠不住,子女又沒出息,可誰又會來拯救這些老年“瑞恩”呢?

  我並非試圖證明小我比大我,或者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區域性利益服從於整體,這完全正確。但我知道,觀眾們流淚的主要原因並非47名烈士死得偉大,而是因為整體利益滿足之後,區域性利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明明是烈士,卻被認定為“失蹤”;穀子地為烈士們積極奔走平反,除了受害者,卻沒有人真正當回事(劇中提到,老兵尋找部隊的信件有幾十萬封);還有一名受害者,他感到不平的原因卻是,“失蹤”者家屬的補償比烈士家屬要少很多。

  所以,我認為,觀眾們的淚水,是委屈的淚水,既為自己,就象活著的穀子地,也為逝去的先人,就象那47位長眠地下的烈士。其實,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向組織要求的並不多。由小紙袋裝著的那一枚金屬小片片,還有那向空中鳴放的槍聲,都足以讓受了多年委屈的國人淚如泉湧,淚如泉湧之後則是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繼續犧牲小我。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3

  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從戰爭全域性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連正名,穀子地展開了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直盼望到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就是如此簡單,這簡單的背後卻屹立著那些被人遺忘的英雄。沒有人生來是英雄,他們都是被那個年代所傲。為了革命勝利,為了人民幸福,即便是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在所不惜。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可它卻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士不能撤退;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於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那麼對於戰鬥在醫療衛生事業第一線的我們而言,什麼是高於生命,高於一切的呢?我的回答是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我們所選擇的事業飽含著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期望,作為一名以最廣大人民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我們理應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為了我國的醫療衛生事業,我們必將付出自己的一切,這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驕傲。

  “我是中原解放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無論是被誤會為國民黨俘虜,還是得知獨二師軍隊已經改編,穀子地介紹自己時總是說這麼一句。在他心目中,集體是最重要的,先是集體其次才是個人。在醫院這個大集體裡,我們都只是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為了塑造一個團結友愛的醫院,一個眾志成城的醫院,一個朝氣蓬勃的醫院,我們必須樹立一切從大局出發,一切以大局為重的理念,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為醫院的輝煌奉獻自己。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這部電影所要的表達的其中一個主題。經過穀子地的不懈努力,終於讓那47名被遺忘的弟兄得以正名,他們沒有失蹤,也不是逃兵,而是真正的烈士。最後,在九連全體烈士的墓碑前,團長警衛員小梁終於吹響了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悲愴而又悽婉。它彷彿在提醒我們,作為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人,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我知道,在我所奮鬥著的這一戰線上,集結號永不會吹響。在關乎著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這塊戰場上,我們必將義無反顧,傾力付出,做一個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的醫務工作者。九連的價值是使大部隊得以順利轉移,而我們的價值在於可以保護我們所熱愛的人民群眾的生命,保護我們的人民群眾可以健康幸福的生活著。我明白,只有當我們的努力使得人民群眾能夠免遭病魔折磨時,我們才可以無愧於那些為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我們惟有更好的努力工作,把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進行下去,才是對他們的最好的敬意。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4

  幕幕炮火連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屍骨無存、揹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捨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捨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於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後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為的是餘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麼,自己眼見為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噁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著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那裡有我頂著!”……(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裡,雖然許多地方採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為連長拿手錶,寬溝找到手錶後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於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但是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因此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於非戰鬥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並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樣怎樣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哪來什麼教條?哪來什麼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5

  昨日看了《集結號》,故事大意是:穀子地是9連連長,他率領9連47個弟兄奉上級命令去阻擊敵人。上級說,聽不到集結號,不許撤退,集結號一向沒響,9連的人除了他以外全部戰死;他用了他的後半生都來尋找真相;最終的真相是:上級為了大部隊的轉移,犧牲了這支部隊,集結號根本就沒響過!

  我喜歡是因為拍的真實!之所以認為真實,是因為很多情節真實地表現出了一個人面臨死亡的危險時正常人肯定有的恐懼心理,這是原先中國的戰爭片遇到這種情節時,所有戰士都舉手爭著上戰場,迴避反映在戰爭中人表現出來的恐懼和懦弱。因為在戰場上,肉體很容易象螞蟻一樣被開動起的來戰爭機器碾碎,成百上千的人會在一次轟炸中毫無反抗本事的死去,有一個場面是:很多人都聽見,但其實沒有響過的集結號時,多真實地表現出一個人、一個正常人肯定會有的恐懼。戰爭年代,英雄之所以能成為英雄,不是因為有崇高的使命感,而是因為別無選擇!

  “明明是烈士,怎樣就變成失蹤了呢?”這句臺詞給我的印象很深,雖然認為電影的前半部分是很晃動的戰爭場面與後半段穀子地找尋部隊的戲的風格有點不符,但我想馮導更期望經過前後的比較來反映出穀子地的這份認真,表現出一個戰爭年代平凡的人所煥發出的人性光輝!他為了讓戰友們得到安息,為他們的尊嚴在不斷地尋找……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6

  影片是以一場戰役揭開聚幕的,再來就是一場死守戰,看著戰士們逐一犧牲,那種慘狀震撼著我的心靈。中國的解放就是有千千萬萬這樣的同胞的光榮犧牲而換取得來的。看到穀子地為了還戰士們一個應得的榮耀於公道,他歷盡艱辛、契而不捨、勇於應對困難地尋找證據,擬獲得方方面面的支援。我想觀眾們都應當感到動容,最終他成功了,雖然他的成功離不開趙二斗的幫忙,趙二斗的傾囊幫忙及信任是他用生命換取回來的。

  我在看《雷霆救兵》《風語者》時就認為我國有著那個廣為人知的戰爭史,為何今年沒有人會拍成影片呢我們實在有太多的題材了吧到之後我看到了《集結號》的預告片,就感覺早應當拍了,所以一向很期待。此刻的學生們是否缺乏了這一途徑的愛國主義教育呢很感激馮小剛導演把我國的戰役搬上了大銀幕,先不要討論是否借鑑了好萊塢的戰爭片太多的拍攝方式,可是我們馮導要宣揚的是士兵們敢於為國捐軀、穀子地契而不捨的精神。他這種精神正正是現代的青年同志們所缺乏的。

  期望以後有更多類似的電影上映,讓新一代的青少年更多地瞭解我國的光輝歷史,瞭解我們的今日來之不易,是解放軍同志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換取的,讓他們更懂得珍惜與愛,作為沉悶的歷史教科書以外的另一教育題材。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 篇37

  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集結號吹響了,這是馮小剛表達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正逐漸失落的情懷。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屬於男人在質感,伴隨著這悲壯的號聲,被重新潤色,提煉。理想,勇氣,意志,信念,情誼……這些散發著光芒和硝煙的詞彙,象一枚炮彈轟入我們的生活。那些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失落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的權利……

  電影院是我除了發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結號》吹響。

  從進電影院至今,那悲壯的集結號,一直響徹在我的大腦,浸入我整個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著,充斥著。好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流淚了。對於感情戲,早已經麻木,而面對這樣鐵骨錚錚的的場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淚。原本此類題材一直覺得都不太適合我,所以當<亮劍>被朋友津津樂道的時候我並不熱衷,只是偶爾換臺的時候瞄上幾眼,人物刻畫也形象,也生動,但都激不起我的觀看慾望,習慣以愛情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義。

  馮小剛的賀歲片老是應一句:鐵打的葛優流動的女主角,永遠的黑色幽默,無論《大腕》無論《甲方乙方》等等。而這次來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他換上了很MAN的張涵予,也不再寫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了。殘酷無情的戰爭,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無回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計程車兵,一個丟失了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連長,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段不為人知的背棄故事……故事型別轉變了,但對於大多數百姓的觀眾仍是被感動著,被震撼著。

  我無權跟專業影評人一樣去評價《集結號》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內涵,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觀眾,按照我的個人習慣,我仍坐在電影院的角落,專心投入的去看導演演員等工作人員創造出來的作品。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直入心扉的緊張和恐懼,那些平凡普通如鄉下孩子的戰士,那麼多不知名的戰士犧牲都那麼的揪心……感動著,觸及心底,觸動靈魂。男主角穀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算一小人物,帶領一個連47個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狙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直至彈盡人亡。他一個人活了下來,他把所有的戰士的屍體都掩藏在窯裡,讓他們不至於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穀子地語。他穿著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為是戰俘,他被扭曲了,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個死去的戰士被定為“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到進入和平年代後,穀子地的後半生就是在為了給九連正個名,為了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了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鐵骨錚錚!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我永遠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用,也永遠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著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電影集結號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