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通用19篇)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技下鄉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

  為全面貫徹落實區、市縣有關“三下鄉”活動相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面向農村積極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服務,著力提高農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提供強大精神力量。我局認真組織幹部職工下鄉開展林業科技服務和政策法律宣傳,下鄉推進強林惠農實事專案。我局就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特作如下總結:

  一、加強組織領導,執行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局各班子成員、各站所高度重視此次“三下鄉”活動,切實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林業局成立xxxx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此次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工作。“三下鄉”活動日常工作由局辦公室負責。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局辦公室牽頭抓好活動的總體策劃和組織協調,組織開展每一次的集中活動,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明確分工,落實責任。

  (三)精心組織,密切配合。結合各地的不同特點,講求針對性和實用性,突出活動主題,注重工作質量,講求工作實效,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做到人員、措施、責任三到位。各站所根據各自職責,按照“三下鄉”活動內容要求,擬定活動的具體內容,積極組織人員參與活動,準備好相關宣傳資料。

  二、豐富“三下鄉”活動內容,踏實開展工作

  此次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採取多種形式,集中活動與日常工作相結合,確保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集中活動主要指組織幹部集中在一個鄉鎮,現場接受諮詢,開展宣傳活動,集中舉辦技術培訓班。

  (一)下鄉開展林業科技服務和政策法律宣傳活動。組織林業專家、林業科技人員,透過現場接受諮詢、派發科普資料、舉辦培訓班、現場技術指導示範和開展技術幫扶等一系列措施,為林農提供良種壯苗培育、經濟林、速生豐產林栽培、林下種養殖、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技術服務。向群眾普及有關林業政策、法律法規知識,重點做好林木採伐、山林權屬糾紛調處、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髮放、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的政策法律的宣傳教育,現場接受諮詢和投訴,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引導群眾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迅速落實工作措施,快速跟進。

  (二)下鄉推進強林惠農實施專案活動。組織局班子成員、有關科室負責人、技術人員,到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現場進行督導、技術指導;加強美麗鄉村建設力度;對國家的強林惠農政策,跟蹤落實到基層,到林業經營者及林農手上。

  (三)下鄉調處山林權屬糾紛專項活動。在深入各地排查各地山林糾紛矛盾隱患的基礎上,組織開展山林權屬糾紛調處專項治理行動,集中調處和化解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及時調處一批積案,對重大的山林糾紛案件進行穩控,對容易引發群眾上訪的案件迅速引導化解,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

  三、存在的問題

  (一)宣傳方式單一。“三下鄉”活動宣傳過程中與本單位部門業務工作相結合,但是宣傳的方式過於單一,即使各部門之間能夠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式開展工作,但是創新活動方法和途徑還很欠缺,僅僅停留在集中講座這種方法上,無法保證“三下鄉”活動取得更好的實效。

  (二)缺乏長效機制。“三下鄉”宣傳活動意義深遠,能夠將知識帶給群眾,提升群眾基本的文化知識水平和文化素養,同時也能夠讓人民群眾深刻的瞭解各機關單位所做的工作及相關政策。但是,“三下鄉”活動雖好,缺乏長效機制,各機關單位僅僅在宣傳月舉辦這樣的活動,並沒有根據單位自身的具體情況而開展活動,導致成效不明顯,或者活動流於形式,停留在表面。

  要切實做到“綠色惠民”戰略意識有新增強,深入基層、深入地頭的作風有新轉變,就得深刻反思本單位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切實做好“三下鄉”活動計劃和總結,計劃跟著實際情況變,總結跟著反思走。我單位會繼續創新服務方式和內容,加強長效機制,努力使得服務林農的本領有新提高,推動全縣新一輪綠化大行動有新進展。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2

  一、領導重視,制定了計劃

  我局接通知後,庚即成立了以副局長鬍曉玲為組長的領導小組,科教科為牽頭單位,負責組織安排我局的科技“三下鄉”活動,機關各中心、執法隊和片站為協同配合。我局根據有關檔案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及時制定了郫縣20xx年農業科技“三大行動”實施方案(郫府辦〔20xx〕49號)和郫縣農村發展局20xx年科技“三下鄉”活動計劃。

  二、具體做法

  1、利用科技活動周和安全宣傳週活動,將相關農業科技資料和安全知識傳授給農戶,開展活動3次。5月15日,我局組織科教科、農技中心、農質中心等的科技人員在郫筒鎮老百姓花園參加了郫縣20xx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活動中,科技人員透過發放農業法規和技術資料,現場講解、技術諮詢等,引導群眾學科學、用科學,做依靠科學致富的技術型新型農民。這次活動中,群眾索取資料的積極性很高,我局科技人員對群眾諮詢的問題都進行了一一解答,共計散發各類農業法律法規宣傳資料和農業科技資料3000餘份,活動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6月2日,我農質中心參加了縣政府在郫筒鎮老百姓花園舉辦的集中宣傳活動,現場受理群眾舉報3起,接受諮詢5起,發放成都市實行蔬菜水果食用菌市場準入的知識問答220份、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員會關於成都市實行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的通知220份。

  2、充分利用趕場日、農民朝會日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各鎮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5次,分別到花園鎮、新民場鎮、友愛鎮和唐元鎮等鎮開展活動。

  3、按需培訓,有的放矢。根據各鎮農民的需求安排相關專家與農民進行面對面交流,接受農戶的現場諮詢,諮詢人數達3000餘人,有力地幫助群眾解決了生產、生活過程中的遇到的疑難問題。

  4、根據我縣農業生產現狀及技術推廣趨勢編印了相應的技術資料並適時給農戶。半年共組織農業科技人員70餘人開展宣傳諮詢服務,發放宣傳資料17000餘份。內容涉及食品安全法、成都市蔬菜水果食用菌實施市場準入、三類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的相關知識;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綠色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規程;韭黃生產技術、生薑生產技術、食用菌生產技術、常見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畜禽養殖技術;拖拉機駕駛操作技術、馬鈴薯、油菜和小麥聯合收穫技術、道路交通安全法、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農機田間作業安全規範和作業質量技術要求;農藥經營的相關法律法規知識、肥料的科學使用技術和農村戶用沼氣池日常維護與安全使用等等。

  三、活動形式

  為增加農民參與科技下鄉的積極性,使農民較為直觀、系統地掌握相關技術知識,我局採取以下方式進行宣傳:

  一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影象設施,編制印發各類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資料,應用多媒體到各鎮、村播放技術光碟,精心選派農業專業和科技技術人員為農戶現場答疑。

  二是透過專題培訓,電視、新聞、廣播、報紙宣傳,現場會,科技趕場,電話諮詢服務,發放技術資料等手段進一步擴大培訓面,把農業科技及時傳送到千家萬戶。

  四、活動成效

  半年來由於領導重視,農業專家和科技人員的辛勤努力,深入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進一步促進我縣特色優勢產業壯大發展。例如,唐元鎮錦寧韭黃生產合作社成員經過多次參加專題培訓和科技下鄉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成員的韭黃種植技術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認識,將理論知識積極應用於生產實踐。合作社採取了五統一的措施,運用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手段確保韭黃生產的質量和品牌運用效果。唐元韭黃不但進入了省內家樂福、麥德龍、紅旗連鎖等大型超市,塑造了唐元韭黃新形象,還開闢了西安、蘭州、武漢的省外市場。該基地已獲得四川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將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送科技下鄉活動的開展,進一步促進了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在農業科技示範基地的推廣與應用。1-6月,試驗、示範、推廣新品種16個;推廣新機具14臺·套;推廣新技術13項。其中,引進推廣的新品種有:F優498、蓉優188、岡優198、準兩優1102、德香4103、宜香305、一見鍾情甘藍、科萊白花菜、韓國探索蘿蔔、先花70、紅掌、美人指、紅葉石楠、金禾女貞、川金茹、平韭四號等;推廣的新機具有:動力機械、畜牧生產機械和植保機械等;推廣的新技術有:太陽能頻振殺蟲燈、性誘劑、水稻最佳化定拋、苦瓜堆式栽培、大棚漂浮水培育苗、容器苗栽培、高低噴灌、地布覆蓋、木腐菌廢料栽培姬松茸、黑色薄膜軟化栽培技術、水稻機插秧、土豆機械化收穫和生物發酵床養豬等。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3

  XX年7月12日到14日,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赴木蘭縣科技支農志願服務隊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們的收穫確實很多。與其說是科技支農,不如說是我們進行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活動。

  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科技支農志願服務隊由11人組成,帶隊老師為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路運才教授,黑龍江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院團委書記高健老師,團隊還包括本學院九名XX級以及XX級的各專業的同學。

  三下鄉期間,團隊與當地廣泛聯絡、密切合作,立足乃林鎮實際,從種植業、設施農業、養殖業出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開展了一系列支農活動以及學習活動。

  三天的時間了,我們分別的參觀了木蘭縣木蘭鎮聯豐村,華興村,松江村,東安村,西亞村,吉興鄉紅升村,紅豐村,以及現代農業集團――昊偉集團。

  木蘭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獨具木蘭特色的地毯、肥牛、柳編、石材、木材、優質米等六大產業形成規模。地毯集團分廠發展到24家,年產量達28萬平方米,被列入全省50個龍頭企業之一,獲得外貿出口權;肥牛集團有大型肥牛飼養廠50個,擁有國內一流的大型屠宰廠1座;柳編集團有總廠9家、分廠72家,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成為龍江柳編產品基地縣。六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5。2億元,佔工農業總產值的38。8%。

  此次活動,我們瞭解了當代農業與養殖業的發展,深入到農業生產一線中,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以及瞭解了現代農業的潛在力量,使我們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之中有一種深深地自豪之感。下鄉期間,我們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援,並且指派專人為我們安排行程,使我們能夠更加方便迅速有效率的進行此次三下鄉活動。

  三下鄉活動,不僅僅是一次科技支農的活動,同時,也是我們一行人鍛鍊學習的好機會,同時,也是讓我們瞭解最質樸的勞動人們的最好的機會,作為大多數都是農村生長的我們來說更是深有體會的,記得第一天下午我們第一次出去的時候,我們去參觀木蘭鎮聯豐村的棚室經濟的時候,帶領我們的阿姨真的是特別的熱情,送給我們剛剛摘下來的黃瓜西紅柿,切切實實的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質樸的人文氣息。

  從目的上來說,這次下鄉活動,我們圓滿的完成了我們既定的目標,參觀了迴圈農業,自動化的養殖業,還有就是從宏觀方面瞭解到我國的農業生產現狀。其中給我們感觸良多的是當地的一種種植方式:把散戶進行整合。這樣的話就可以很有效的進行統一種植,便於管理,這種方法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所以,我們不得不驚歎於當地政府的整合能力。

  在東安村,我們切身的感受了全自動智慧浸種催芽裝置,團隊一行人進入了一個類似大棚的裝置,裡面的溫度很高,據瞭解,裡面的溫度是智慧化裝置所控制的,超過一定的溫度就會自動停止,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減少人為的操作次數,能夠為農業生產提高很大的效率。在龍豐村崗子屯,我們參觀了當地現代的養殖業,其中我們對一種孵化雞蛋的名為箱體式孵化機進行了深入地瞭解。13日的時候,我們參觀了昊偉集團,這是一個現代的農業加工集團,在有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裡面的裝置,以及簡單的瞭解了工廠的運作。農產品加工機器,冷凍庫,製冷壓縮機等一系列的現代農業加工裝置使我們增長了更多的見識。吉興鄉紅升村是我們此次三下鄉活動的最後一站,在這裡,我們參觀了小尾寒羊的一個養殖基地,認真的學習到了小尾寒羊的養殖方法。而後我們又參觀了菸草種植基地,其中我們有很多的人幾乎都是第一次見到生長中的菸草。

  在下鄉活動之中,我們也跟隨我們的專業老師路運才教授對當地的種植業以及養殖業提供了專業方面的知識,在參觀玉米地時,路運才老師以及幾位同學到玉米地中產看生長狀況,透過詢問,發現了一些問題並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在參觀萬壽菊種植基地時,我們通過了解,知道了萬壽菊從種植到採摘再到出售一系列的運作,萬壽菊很漂亮,但是更加的讓我們注意到的是在田地中採摘的農民,在田地之中揮灑著汗水,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隨著時間的流逝,"三下鄉"活動在14日圓滿的結束,然而我們的征程還剛剛開始。儘管在此次活動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困難和阻礙,但在團隊的相互幫助和共同努力下,難題一道道被我們解決了。並且在學習之餘,我們也簡單的在木蘭縣參觀了一次,其中的辛酸與感動,我想也只有我們自己才能體會到。然而,這一切並沒有結束,我們將以此作為人生新的起點,懷揣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我們在腳踏實地地總結這些寶貴的經驗的同時,也不斷產生出新的願景。雖然離我們步入社會已經很近了,但當我們處理相關事情時仍然感覺自己是那麼的幼稚,我們大學生似乎還只是一群在象牙塔裡死讀書,不理窗外事的樣子。希望透過此次學習和摸索後,我們能將自身的經驗和體會傳播給每一個旁邊的迷茫的朋友們,按照社會的需求,從各方面培養自己的能力。積極參加以後的社會實踐活動,瞭解社會,認清自己的在社會中的位置,明確自己的目標,激發自己的熱情,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自己的意志和毅力,我們要戰勝的不僅僅是任何的困難,而且還有我們自己。

  此次科技支農活動,我們運用自己的理論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發現並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同時也從一線勞動者身上學到了許多生產經驗。團隊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讚譽。本次科技支農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4

  我於20xx年9月調入曹東莊小學工作,一直任學校教導主任,20xx年8月起任曹東莊小學副校長,20xx年9月至今一直分管學校德育工作。近年來在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近幾年來我校先後獲得《規範化管理示範校》、《安全管理先進學校》 、《德育工作先進集體》、《xx市優秀家長學校》等榮譽號,20xx以來我校連續被評為縣級先進文明單位。我們著重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發揮德育領導小組的核心作用。

  領導以身作則,工作中做教師的表率;建立起“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校長負總責,我主抓,以班主任隊伍為主,全員參與,形成網路管理。

  二、加強日常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風。

  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規教育。我校德育工作十分注重學生的常規管理,尤其是文明禮儀教育,全校以《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內容,開展“爭當文明之星”活動,以班級教育、自我教育為主,紅領巾文明監督員為陣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建設好兩支隊伍,夯實育人基礎。

  師德素養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我校近三年來開展了以“鑄師魂、展師風、重師能、樹形象”為主線,以發揚“敬業奉獻、勤業愛崗、樂業愛生、精業鑽研、創業開拓”五種精神為主要內容的重塑人類靈魂工程師良好形象的“塑形工程”系列活動。

  四、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渠道。

  主要是透過開辦家長學校,加強同社會各界的聯絡,建立校外德育基地,發揮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社會的育人功能,形成了一個校內校外處處有人教,在校在家時時有人育的主體德育網路。

  五、抓好課堂教學,注重學科德育滲透。

  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的教材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思想教育因素,尋找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結合點。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最佳化育人環境。

  建立書香校園營造氛圍。加強了對“雛鷹廣播站”、“德育長廊”、“教室板報”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最佳化校園文化環境,讓校園瀰漫書香氣息,為師生建立一個優雅的閱讀環境。深入開展各類讀書評比活動,如《中華經典讀本》的誦讀實驗活動;“讀一本好書”讀書活動;“看英雄故事、講英雄故事”徵文活動;並要求積極撰寫讀後感,先在班級中開展評比活動,再參加學校的評比。學校還以班級為單位,適時舉辦組織讀書知識競賽、讀後感交流、讀書徵文、經典篇章誦讀、演講比賽、詩朗誦等活動,定期開展我是 “小詩仙”評選活動,推動全校讀書活動的深入開展。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5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會議精神,從去年冬天到今春開展的“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已告一階段,現將活動開展情況作以下總結匯報。

  一、活動開展情況

  我縣“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群眾科技素質、實現“三增一穩”為目標,以科普宣傳、科普培訓、科普示範、科技服務為手段,集中活動與分散型“科技下鄉”活動相結合,高層次專業技術知識理論培訓與農村實用技術操作培訓結合,實用技術推廣與試驗示範專案結合的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工作。由科協牽頭,集中開展“三下鄉”大型活動1次,出動宣傳車輛3輛(次),宣傳推廣農業新技術3項,印發各種農業技術資料1.5萬多份,科普掛圖、莊浪縣科技成果展牌展覽6幅,分散活動10次,分六個活動小組,分別組成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科協6個科技下鄉服務小分隊,宣傳農業技術6項,發放技術資料1.2萬份,下鄉鄉鎮18個,入鄉宣傳面達100%,下鄉科技人員達106人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5期,培訓人數820名,在縣廣播電視臺《科技園地》欄目,播發科技稿件達5份,播放科技錄影帶3部。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是一項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識的一項宏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為了切實搞好這項工作,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縣委、縣政府對活動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科技下鄉”活動的具體內容,我們按照安排,抽組由分管領導、科技骨幹組成的精幹隊伍開展科技下鄉工作。把黨的溫暖送到群眾心上,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民手中。

  2、充分利用基層科普網路組織,開展科技宣傳和科技服務。農科站、林業站、畜牧站、水管所、農機站、鄉鎮科協、協會等基層單位,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民增收問題,舉辦良種培育、蔬菜種植、科學施肥、果樹、經濟林栽培、修剪、畜禽養殖、藥材種植、農業機械操作、維修、保養技術等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宣傳、講座,專門為群眾提供科技致富資訊,開展科技服務。透過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宣傳活動,密切了黨和群眾關係,充實了群眾文化生活,使群眾真正得到了好處。

  3、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是“科技下鄉”的主要內容,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按照省、地業務部門要求,由縣科技領導小組統一分解任務,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具體組織實施,由縣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團委、婦聯、黨校、農廣校、農職中、電大、科技局、科協等部門的科技人員和專業教員,具體承擔培訓任務,進行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

  4、是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在“科技下鄉”宣傳和科技培訓推廣工作中,我們始終採取“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輻射帶動”的形式,及時總結經驗,對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表彰推廣、對缺點和不足進行檢查督促,指導、保證“科技下鄉”工作在全縣經常的順利的開展。

  1—4月份集中“科技下鄉”活動告一段落後,經常性的科普活動還要經常進行,今後要進一步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法》宣傳和科普進社群宣傳的集中和分散活動,把科普宣傳工作融進各項社會活動中去,成為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6

  校團委號召貫徹執行團中央發出的關於組織開展全國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為了響應上級機關和校團委的號召,也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投身社會實踐,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充實自己,我院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對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精密部署、統籌安排,形成了廣大學生踴躍組隊,碩士博士積極參與,專家教授鼎力相助的局面。學院在經費上根據每隊申報情況劃撥100-200元的活動專款。同時,制定規章制度,加強安全防範意識,要求嚴格遵守《關於加強農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安全的要求》有關規定,不做違法亂紀及違反社會公德有損學校形象的事。

  本次社會實踐我院共收到兩個年級的暑期社會實踐報告128篇,學生社會實踐參與度達到了100%!針對報告,我們積極組織人員仔細閱讀,並對其進行篩選,選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活動。同學們參與社會實踐的基地很廣泛,最“熱門”的是基層農村,各地的市區、鄉鎮也是重點,還有各類工廠、公司等地方,也都留下了我院同學的足跡!

  我院共組織了75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其中有國家級重點隊1支,省級重點團隊2支、校級重點隊9支,其中包括2支博士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團,22支科技興農服務團,11支“攜手農和”服務團,14支大學生支教服務團,16支就業見習實踐團,1支實踐創新服務團,3支科學發展、共建和諧宣講團,6支食品安全知識宣講團。我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大致可以概括為三大活動版塊:

  一、由院領導和老師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

  1、“博士生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團”

  為了向農民朋友傳播科學知識,推廣農業科學技術,促進我省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切實為農民朋友做實事辦好事,我院精心組織了兩支以相關學科教授、博士、碩士為主體的服務隊伍。

  7月17日,服務團在院團委副書記易振老師的帶領下,奔赴方城縣清河鄉。他們在鄉主要街道設立服務站,發放“菸草病蟲害防治技術”、“菸葉烘烤技術指南”、“玉米大田期栽培管理技術”、“小辣椒生產技術”等科技宣傳系列材料3000份,政策宣講系列材料XX份;時逢雨季,隊員們冒雨造訪,針對農民家庭收入、醫療保險、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進行了細緻深入的調查,比較全面地瞭解到農民在生產、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同時也對各農戶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給予了細心的解答;在實踐之餘隊員們還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給老人們帶去了心靈上的溫暖。

  7月17日,由院團委魏振老師帶隊的另一支服務團奔赴方城縣拐河鎮進行社會實踐。“送科技解民憂”:服務團一行九人在拐河鎮政府的支援下,於鎮中人群密集的地方設定了諮詢臺,對農民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詳細解答,併為過路的農民發放關於玉米、花生、丹參等當地農作物種植的技術指導和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宣傳資料;“入田間論生產”:隊員們結合專業優勢,深入田間對農民朋友進行實地指導,解決他們在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困難,並針對當前水災問題,介紹了一些災後保收的辦法;“開講座搞宣傳”;在鎮政府禮堂,高致明教授作了關於丹參種植的講座,隊員們走村入戶進行政策宣講,調查“三農”政策在農村的落實情況。

  2、“依託藥材專業優勢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二、由各班級自我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院由班級學生自己組織的70餘支實踐小分隊,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其中有一些很具代表性:

  支教:

  1、“愛心拓展”實踐小分隊

  孩子的未來就是國家的未來,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就是為國家帶來美好的明天,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拓展他們的素質,我院煙工2班組成的“愛心拓展隊”赴河南省新密市小星星學校,進行以“支援農村教育拓展學生素質”為主題的支教活動。口語訓練----7月15日,隊員們走進教室,從基礎的26個字母到簡單的英語對話,教的不亦樂乎;文藝課堂----7月16日上午,一場才藝表演在班級裡舉行,《寶蓮燈》《菊花臺》《同一首歌》《隱形的翅膀》等經典的、流行的歌曲從裡面流溢位來,下午,小老師教給孩子們摺紙鶴、折星星;互送祝福----是離別,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孩子和隊員們都有著不捨,祝福也就在所難免,隊員送給孩子們禮物,孩子在隊員們隊服上留言,不同的方式傳遞同一種祝福。隊員們以豐富多樣的方式給孩子們送去了知識和歡樂。

  2、“文馨組合”實踐小分隊

  7月15日,隊員們來到馬家小學,恰逢學校放假,學生們都已返家,在校長的幫助下,他們聚集了20多名學生,但在上課期間卻有不少學生出去上網玩遊戲,對於這些隊員們感到很心痛,他們提醒家長們注意,呼籲更多的人能夠真正重視“未成年人不準入內”這一規定。

  3、“陽關小學”實踐小分隊

  7月15日,該團隊到焦作市博愛縣清化鎮官莊村和倒槐樹村進行支教活動,在倒槐樹村小學,隊員們當起了小老師,課堂上他們教給孩子們課業知識,課下,隊員們給他們講述自己的見聞,給他們看一些各地的照片,為了讓孩子們得到全面教育,隊員們自願做起體育老師,教他們籃球、乒乓球的基礎動作和技巧,休息期間隊員們來到田間親身感受種田的樂趣。支教結束時,校長還特別給隊員們寫了封感謝信。

  4、“孩子之星”實踐小分隊

  7月16日,小分隊奔赴臨穎縣王夢鄉李拐村開展活動,隊員們剛到達目的地,就被當地的貧困震撼了,這裡一輩輩人都想走出去,卻為貧困所絆不能實現。隊員們不僅教給孩子們課本上的知識,還給他們進行了一系列感恩教育,讓他們明白父母的不易,使他們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鄰里,感恩一切值得感恩的人。

  5、“和諧之風”實踐小分隊

  7月15日,“和諧之風”小分隊來到了臥龍區,隊員們來自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年級,甚或已走出校門,他們走在一起是為了同一個目的—支援農村教育。隊員們給當地的孩子講解知識、輔導作業,還為他們帶去了筆和作業本,在支教期間,隊員們來到孤寡老人家裡,陪他們聊天,為他們打掃衛生、燒火做飯。用隊員們自己的話說“能用幾支筆幾個本子讓孩子露出天真的笑容,能用自己些須的付出換來老人們開心的微笑,我們覺得值了”

  6、“愛心之隊”實踐小分隊

  7月17日,在南陽臥龍區靳崗鄉的新寺村,“愛心之隊”支教小分隊開始了他們的活動,在支教過程中,隊員們全身心的投入進去,從課前的備課到課堂上講課再到課後批改作業,每一步他們都做的十分認真。

  7、“暖春”實踐小分隊

  8、“星星之火”實踐小分隊

  今年星星之火團隊在王涵的帶領下來到了駐馬店市泌陽縣進行支教活動,在泌陽他們到逸夫小學進行了七天的支教活動。此外,他們還參觀了泌陽菸草局,走訪了農戶,見到了有名的泌陽花菇,這期間他們拜訪了泌陽民間文化大師,受贈圖書25冊,在泌陽他們受到了縣領導和百姓的一致好評,並且被當地媒體報道。

  9、“天宇”實踐小分隊

  7月16日,在隊長張振國的帶領下,小分隊來到南陽市臥龍區陸營鎮冢頭東村進行義務支教活動,隊員與孩子們從陌生害羞到熟識再到大膽交流,從師生到朋友,在此過程中,既教給了孩子們知識,又在無形中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10、“愛心支教”實踐小分隊

  7月14日,隊員們來到灣子育新小學,在梁新芳校長的支援下,她們走進教室,為五年級的學生們上課。剛開始為了與孩子們拉近距離,隊員們就給孩子們講述自己從小學到大學的經歷,與他們談理想,在感情不斷的拉近時,隊員們才開始教課,數學、英語、語文等每一門科目都被隊員們認真的教授,在給孩子們傳授知識的同時,隊員們也感染了他們身上的青春活力。

  11、支教先鋒隊

  小分隊在衛輝市太公泉二中為留守學生進行學業指導,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針對該校師資不足狀況,主動協助該校的正常工作;協助做好“兩基”驗收達標相關工作。

  12、“送愛心”實踐小分隊

  7月15日,小分隊在隊長徐豔豔的帶領下來到中牟縣謝莊村進行支教活動,第一天隊員們帶著買來的本子和筆,一家一家的拜訪,為每一個孩子送上一個本子和一支筆,從第二天開始,隊員們開始給孩子們輔導功課,並且把相關的知識教給他。

  13、“滴水微塵”實踐小分隊

  小分隊在登封市的一個農村進行支教活動,在當地,孩子們上學需要走很遠的路,隊員們感動於孩子們學習的熱情,盡心教給他們每一門他們能教的課程: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甚至是書法與健康教育。課餘時,隊員們帶著孩子們到山間和田地裡,給他們講述一些植物的辨別方法。

  食品安全知識宣講團:

  1、大學生農村服務小分隊

  小分隊在高望鄉嘴頭村,針對當前農民的安全消費意識淡薄,食品安全知識匱乏,商戶只重價格不重質量,農村地區的食品安全監管不力等方面,以發放宣傳頁等方式進行宣傳,並提出合理建議。

  2、“滿心曦望”食品安全宣傳小分隊

  隨著天氣逐漸變熱,食物變質現象時有發生,人們某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危害了自身的健康,為了滿足人們對健康知識的渴求,小分隊到金說區各小吃店和人流集中的地區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大家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度,希望每個人都能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3、“健康一百”食品安全宣傳小分隊

  針對夏季氣溫高、溼度大,食物易腐敗的特點,“健康一百”小分隊分別赴安陽縣張家莊和信陽市平橋區肖王鄉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講,為當地農民提供健康資訊,另一方面也對當地農業結構、人口及勞動狀況、經濟水平等一些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受到當地領導的大力支援,參加了肖王鄉的村幹部考核。小分隊受到當地領導的表揚,並且被《信陽廣播電視報》報道。

  4、“健康相伴”食品安全宣傳小分隊

  5、“民生之隊”

  7月17日,小分隊在隊長張朝中的帶領下到達安陽市滑縣,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宣傳,18日-19日,隊員們在街道上散發宣傳頁,20日,隊員和村民們共聚康莊村委會議室,對於農村農業政策和農業發展方向作了研討。小分隊受到滑縣和安陽市電視臺的報道。

  三、由學生自行組織的自我社會實踐活動版塊

  有些同學在假期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尋找實踐機會,實踐的形式也非常豐富。他們有的進入學校實習,有的對農民收入情況進行調查,有的對農村現存的問題進行調查,還有的對自己家鄉的環境問題進行了調查等等。這些內容之新穎,行為之創新,思想之廣博,是今年暑期實踐的一個創新點,而且大一學生不乏其人。他們有的還自己開培訓班當老師,我想這樣實踐過的學生學起來理論知識時,轉化為能力聯絡實際方面會做的很好。同時這說明了他們具有很強的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為他們以後適應激烈的社會發展潮流做好了鋪墊。也有的同學利用假期去打工,一方面為自己積攢了物質上的財富,更重要的是鍛鍊了他們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

  這次的實踐活動,我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受到包括網路媒體在內的國家級報道16次,省市級報道48次,縣級報道4次。由於上交材料比較多,在社會實踐材料整理過程中我們也走了很多彎路,現總結出材料整理流程,為以後更好地工作提供了便利.

  總括以上的實踐活動和成果,我們可以看到我院此學期暑假社會實踐活動戰績非常輝煌,遠遠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因為有許多學生在假期真正地進入了社會參加了實踐,將理論聯絡實踐,達到了學校對“學以致用”的要求,並且隊員們在實踐中發揚肯吃苦、能吃苦的精神,在社會上為我校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借鑑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進一步做好我院的其他各項學生工作。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7

  20xx年春季,永新縣農業局按照《吉安市20xx年春季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市農業局科教科的指導下,結合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和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工作,積極開展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將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送到農村、送給農民,切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打下堅實基礎。現將我縣春季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彙報如下。

  一、組織領導

  按照省農業廳、市農業局統一部署,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局科教股牽頭,分解任務目標,落實活動專案,各單位一把手領導親自抓。及時制定送科技下鄉活動方案,農技幹部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指導群眾抓好春熟作物田間肥水管理,幫助和指導群眾開展春耕備耕生產。

  二、成立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

  全縣組織了糧食、經作、畜禽、農機、果業、農資、農產品質量安全、漁業、農村能源、農村政策宣講、雜交稻種子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生態農業生產、科技資訊進農家等14個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春耕備耕科技服務下鄉活動。

  三、力抓行業科技下鄉

  全縣共開展高產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農作物病蟲害標準化專業防治示範、園藝作物標準園建立、機插秧推廣、養殖標準化示範建立、水產健康養殖、生態家園富民行動、種業科企合作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科技指導、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提升、“12316”資訊進農家等行業活動13項,參與各項行動的人數70餘人,組織專家及農技人員136人,透過科技下鄉活動,農業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農業部門和農技人員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全縣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20人,共開展農民培訓或舉辦講座35期,培訓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創業人員(合作社和經紀人為主)152人,農業科技示範戶和種養大戶315人,普通農民8320人,發放技術資料14000冊、光碟800塊,贈送種子3.5萬元,贈送魚苗0.15萬元、農資1.5萬元,展示新型農機5臺套。透過科技培訓,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促雙增”的熱潮。

  五、狠抓典型帶動

  在市農村能源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的指導下,重點開展春耕備耕農村沼氣技術指導科技服務活動,組織沼氣技術專家,下鄉開展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全力實施“335”農村沼氣技術指導,即:“3個活動地點”,把活動放在埠前鎮、懷忠鎮、高橋樓鎮等重點鄉鎮沼氣示範村;“3種活動確保”,活動期間發放資料、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5大活動目標”,一是確保農戶學會沼氣池啟動及進出料技術,二是確保農戶學會沼氣池日常管理及故障排除技術,三是確保農戶學會沼氣池日常安全使用技術,四是指導農戶開展沼氣綜合利用,確保農戶學會春耕備耕期沼液浸種技術,五現場解決部分沼氣農戶在使用沼氣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確保農戶正常使用沼氣。透過送科技下鄉活動,切實解決農民在使用沼氣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透過示範村的輻射效應,以點帶面,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沼氣的使用率和綜合利用效益。

  六、積極搞好農業資訊釋出。

  確保開通118熱線和政府資訊網,利用鄉鎮綜合站服務視窗,推介釋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供科技下鄉活動材料和照片。目前,向《井岡山日報》、江西農業資訊網、吉安農業資訊網等網站撰寫科技下鄉活動等新聞報道材料,刊載資訊10餘條,江西衛視播放春耕備耕科技下鄉採風報道1篇,在《江西省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簡報》上刊登稿件3篇。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8

  歷時兩個星期的社會實踐結束了,從中我們團隊的每個成員都得到了鍛鍊並且感受頗深。現在回想起來依然是那麼美好。

  6月23號考試結束後,24號我們就開始了準備工作,從服裝道具,到調查材料,各個方面去完善我們的科技文化下鄉小分隊。我們此次實踐活動包含了兩方面:

  1、科技下鄉:這一點,我們準備了大量調查表都是關於農村家庭電腦的普及情況。另外,我們還到市區的商業街轉了幾家電腦專賣店,向經營的老闆詢問了電腦的相關資訊,同時老闆也非常贊同我們的行為,希望透過我們向學校的同學們來宣傳自己的品牌,並希望能與我院達成長期的合作關係。

  2、文化下鄉:這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也是我們感觸最深的實踐。前期,我們同梁任旺小學取得了聯絡,並且得到了梁任旺村的書記和學校校長的支援。在接下來的準備工作中,我們積極備課,充分地準備自己的材料,分工寫好我們的計劃書。為了讓小學生們更好地接觸計算機,我們團隊還用上了自己的筆記本和投影儀。為了讓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我們不僅開設了語文、數學、外語等基礎課堂,還開設了計算機、體育等生動形象的第二課堂。課堂內容豐富多彩。

  村裡小學正處於放假期間,為了讓孩子們充分利用這個假期,29號,我們團隊全體成員驅車前往梁任旺村,挨家挨戶地進行了家訪,反響遠遠超過了我們所能想象的。家長們都非常贊同我們的實踐工作,孩子們也迫不及待想聽我們講課。30號,是小學生到校拿報告書的時候。早上五點多,我們坐車來到校園裡,現場給孩子們報名,孩子們蜂擁而至,現場的氣氛很好。付炳軍同學在紅旗下給孩子家長和學校的老師們做了一次演講。贏得了所有人的贊同,正式上課從七月一號開始。

  7月1號,一個不能忘卻的一天,是我們人生第一次以老師的身份給孩子們講課。孩子們都特別聽話,特別渴望知識,課堂上他們專心聽課,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我們每個人都感到無限的欣慰。在第二課堂上,我們帶領孩子進行身體素質拓展,首先做一些體育課上的準備活動,孩子們好像有些莫名其妙,呵呵,動作對他們來說好像有些彆扭,身體拉到他們都喊疼了,接下來就是他們淘氣的時候到了,唉!三個籃球、一副羽毛球,男生女生分成兩大派,男生人多,幾個籃球根本不夠用,就要到女生們那裡去搶羽毛球打,女孩子們就找我們出面,於是大孩子們與一群小孩子爭奪籃球的火爆場面就此拉開序幕!第一天圓滿結束,也是支教期間最累的一次!

  經過幾天的教學,我們與孩子們逐漸熟悉了,我們的教學也趨於自然和有針對性。每次坐車回宿舍我們都會互相講講今天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談論孩子們是我們每次坐車最幸福的事情了,常常也會惹得車上其他乘客一陣歡快的笑聲。淘氣是孩子們的天性,漸漸地,他們將天性發揮到了極致,不光男生打架,女生都加入了課間的戰鬥,獅吼功的威力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向他們使用。我總是覺得每一次的戰爭都是由男孩子發起的。實在讓我忍不住的時候,也罵他們,看他們哭我心裡也不好受,都在私底下和他們道歉。小孩畢竟是小孩,哭過也就忘了。時間一點一點在我們不知不覺中流過,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和孩子們在一起玩耍是最開心的時候,好像自己也回到了童年!一起打籃球,一起追逐,一起打羽毛球,一起看電影,一起照相……很多現在想起來都是歷歷在目的。

  7號上午是我上的最後一堂課,課上我們把以前學過的知識總結了一遍,講授了好的學習方法和做人準則,分發了我們自費買來的棒棒糖和巧克力。孩子們也為我們準備了綵帶和禮物,那一句句“老師不要走,我們會想你們的,您要多來看我們!“我們會好好學習的””“老師,您走了還會來嗎?”“老師,您的號碼是多少?”無一不觸動了我們感動的淚腺。我們拍照、留電話、留qq成了最後的留念。那天正趕上下雨,課間時我們一起去校園裡淋雨,不知哪幾個小孩開的頭,竟然開始玩泥了,手裡拿著泥巴往別人身上蹭。看到這裡,我們也加入了戰鬥。滿手的泥巴、瀝瀝的細雨、奔跑的身影,匯成了我們最美好的記憶。可憐我們的衣服,白的變成了黑的,臉上都是泥巴,但心裡卻是甜蜜蜜的。因為我們知道,這是我們最後一次在一起玩耍了。走的時候,孩子們送我們到村口,一聲聲再見,似乎瞬然之間變成了一雙雙手拉著我們動彈不得,淚水再也抑制不住,再見了,孩子們!祝你們有一個愉快的回憶!

  回想這幾天所發生的,從開始的疑惑,到後來的艱難再到最後的不捨。這麼難得的體驗,今生恐無法忘懷。讓這份美好的回憶珍藏在我們心中,我們會記住你們的:梁任旺的孩子們,你們是最可愛的!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9

  四川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匯聚脫貧攻堅新功能”活動走進南充儀隴。今(22)日,首場集中示範服務活動和送文化下鄉慰問演出在儀隴縣新政鎮初級中學的校園內啟動,看節目、領春聯、送福字、專家義診,現場一片熱鬧喜慶的氛圍。

  本次“三下鄉”活動由省委宣傳部及省文化廳、科技廳、衛計委等18個部門聯合主辦,共計450多人參與,以元旦春節期間惠民樂民為重點,在1月份集中啟動。今(22)日首場集中服務和文藝演出啟動後,活動還將持續到31日,在儀隴縣多個鄉鎮村社進行。

  活動現場,省級18個部門分別向當地做了捐贈,包括圖書、電腦、法律宣傳資料、學生文具、體育用具、農用有機肥、種子、藥品等實用物品。

  同時,四川省歌舞劇院、四川川劇院、四川曲藝研究院、四川交響樂團、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的演職人員還準備了多個精彩節目,歌舞、魔術、小品、川劇變臉等貼近四川本地的節目內容深受現場群眾喜愛。

  此外,華西醫院、華西口腔醫院、省醫院、省中醫院等十多家醫院派出的醫務人員還將開展義診、巡診,以及送醫入戶、做白內障手術、培訓基層醫務人員、辦健康講座等,為群眾送去健康。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0

  “一個個秀麗的鄉村,一張張淳樸的笑容,一滴滴辛勞的汗水”,現在回想起送科技下鄉時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從中整理收穫頗多。湖南寧鄉,這個人傑地靈、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地方,記載著我們一路走過的身影,也記載了我們一路上的感動與自豪。

  秀麗鄉村的淳樸民風

  坐在前往目的地的大巴上,我不時地往窗外瞭望,一路上的風景是如此地美妙,到處都是高山圍繞,九轉十八彎。朦朧的朝霧還沒有散去,讓沿途這些山清水秀的鄉鎮更是夾雜著一絲柔和與神秘。車子幾經輾轉,帶著我們嘹亮的歌聲停在了下鄉的第一站——偉人故里花明樓。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和急促,一切都顯得那麼的和諧。看著那漂浮的朵朵白雲,聞著那清新的陣陣稻香,聽著那悅耳的聲聲鳥鳴,彷彿也在歡迎我們“送科技下鄉”隊伍的到來。

  在眾多熱心村民的帶領下,我們高舉著迎風招揚的隊旗,走在田間的小路上,一股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湧上我們的心頭。每到一個農戶家裡,他們都會拿出自家收藏的花生或是酸棗片給我們吃,他們的淳樸與熱情都深深的打動著整理我們。有個老爺爺看到汗流浹背的我們,更是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話語來鼓勵我們。而且從他口中我們聽出,他對我們當代大學生有著很大的信心與希望。

  依山伴水的養殖環境

  隨著我們拜訪的村子和養殖戶越來越多,漸漸的,我們對當地的養殖情況也越來越瞭解。他們養殖經驗大都很豐富,在養殖上也有一些土方法,對於防治一些基本的疾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這裡依山伴水,養殖的自然環境很好。通常走訪一家養殖戶,別人給我們指路的時候都會說:要從這裡左拐,那裡右轉,還要過了哪個山溝等。而且,走完一家去另一家的時候,又要沿原路退回才能有去其他養殖場的路。雖然這樣交通並不便利,但確能夠有效的控制流行疾病的傳播。

  在東湖塘鎮一養殖場,我們遠遠的就看見高聳的樟樹,綠綠蔥蔥;細小的小河,清澈見底。如果不是看到一排排整齊的豬舍,還真不會相信生活在這麼優美的環境下生活的會是那些小白豬。有時候我也暗暗尋思,對於那種難於防治的傳染病,像前年的高熱病,用這種天然屏障來防止疾病的傳播也不失為一種良策。

  引領航向的科學技術

  在養殖場的走訪中,我們刻意調查了這些年來,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功效。養殖戶的文化水平,養殖整理的品種結構,養殖保健技術及防疫措施等都有了很大的改進與提高。特別是今年年初在寧鄉舉辦的金豬運動會和養豬業發展高峰論壇,既提高了農戶養豬的信心,更讓大家注意到了科學技術在養殖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有的養殖戶還特意花重金聘請專業技術人員來管理養殖場,在流沙河鎮我們就碰到了我校的一名師兄,多年前受聘來到了當地的養殖場。我們還了解到當地的畜牧局多次從外地引進了一些優良品種,也加大了對基層獸醫工作者的培訓。像這整理樣一些措施,在提高養殖業的經濟效益方面起到了顯著的作用。我們也相信,這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都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1

  寒潮來襲,陰風陣陣,風雨交加。雖然天公不作美,但依然擋不住村民們參加三下鄉活動的熱情。年是“三下鄉”活動開展20週年,1月21日上午,我市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在鶴上鎮蓮花村、文武砂鎮嶼北村舉辦。市領導王命發、鄭寬挺、曾志雲、王勝勇、李瑞芳、朱梅端和來自市紀委、宣傳部、文明辦、新聞協調辦、總工會、團市委、婦聯、科技文體局、科協、教育局、衛計局等單位和部門的200多位工作人員,為基層群眾送知識、送服務、送歡樂。

  文藝演出歡快激情

  首先“三下鄉”文藝演出在歌曲組合《中國人的宣言》中拉開大幕。具有地方特色的理論進閩劇《和諧茶座》,將傳統藝術和現代理論有機融合,借閩劇唱腔頌今日長樂新風,煥發出了新的時代活力。不同風格的男聲獨唱《過火》、女聲獨唱《紅梅贊》、童聲獨唱《幸福像花兒一樣》的精彩演繹讓現場觀眾聽得如痴如醉;奔放富有節奏的音樂快板《道德模範報超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伴隨著靚麗的舞蹈《鮮花陪伴你》,整場演出落下帷幕。

  “這場演出場面可真美!”來自蓮花村的林大娘訴記者,她和女兒今天很早就從家裡趕過來看節目,她是第一次在自己家門口看到這樣的大型活動,感覺很新鮮。

  老照片回味鄉愁

  “看著一張張老照片,彷彿又回到了從前的時光,一幕幕往事湧上心頭,品味到了淡淡的歲月芳香,這些老照片太讓人覺得彌足珍貴了”村民李大爺告訴記者。

  蔣濱建文化工作室展出的20幅老照片,以記住鄉愁為主題反映了長樂各個歷史時期的自然風光、民俗風情、衣食住行、生產生活、典型人物、重要事件、舊村鎮民居、老字號商店、老工藝製作等全方位展現長樂的歷史風貌和發展變遷。

  郵展描繪光輝歷程

  這次郵展共展出數十個展板,展板以郵票為畫卷,展示了郵票世界的異彩紛呈,包括介紹了中國共產黨誕生走過94年的波瀾壯闊的光輝歷程和輝煌歷史,展板前市民三五成群地交流觀賞著,享受著這場郵品世界給人帶來的文化盛宴。

  山水作品交流文化

  閩山水作品展彙集了我市一批優秀工筆畫家的精品力作,囊括山水、人物、花鳥等作品,為民間書畫文化的收藏交流提供收藏知識文化服務,現場精美的書畫欣賞及古玩免費鑑賞吸引不少市民前來觀看、諮詢成,為今年三下活動的一個亮點。

  今年“三下鄉”活動比往年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大型文藝演出、令人喜愛老照片展、珍郵展覽、閩山水作品展、反映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文明道德圖片展,讓來自鄉鎮的市民大飽眼福。

  除此這外我市的文藝工作者、科普工作者、醫務人員、司法工作者、書畫家、集郵協會人員等在現場開展了科技諮詢、農技服務、農普諮詢、醫療義診、健康諮詢、計生服務、法律諮詢、圖片展覽、圖書展銷、電器修理、義務理髮、春聯書寫、書刊贈送打折等一系列惠民服務活,現分發的春聯、健康藥品等各類宣傳禮品,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

  村民王大叔手捧著幅墨跡未乾,留有香味春聯,一臉上洋溢著幸福他說:“當場揮毫書寫的春聯,更有文化氣息,拿回家張貼特別有意義”。

  剛剛接受義診領好藥品的李大爺開心地表示:“平時很少出門,這次借‘三下鄉’活動,來這裡義診看看感冒,真是方便不少”。

  當天下午,“三下鄉”活動還走進了古槐鎮嶼北村,為那裡的群眾也帶去了溫暖和歡樂。此次活動還慰問了兩個村共20戶困難群眾,給他們送上生活必需品和慰問金;給村委會送去了液晶電視、圖書等物品,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

  “三下鄉”20年

  年是“三下鄉”活動開展20週年,20年來,無論風雨都不能阻隔“三下鄉”的腳步。一直以來,長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持續開展“文化進萬家”、“送歡樂下基層”、“全民閱讀”等活動,積極探索“常下鄉”、“常在鄉”的有效路徑,切實把“三下鄉”活動落實到位。如今的長樂,到處湧動著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的熱潮,大力宣傳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了農村文化科技衛生公共服務水平,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和好評。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2

  樂的秧歌扭起來,震天的鑼鼓響起來。今天,北京在大興區禮賢鎮黎明村文化大院舉辦北京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20週年活動,為農民群眾送去文藝演出、醫療義診、科技體驗等現場服務,並以此為標誌,正式拉開年“三下鄉”活動序幕。

  隨著農村公共文化科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日臻完善、農民群眾文化科技衛生基本需求的實現條件日益最佳化,活動組織方在“三下鄉”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1+3”公共文化政策、大學生“下農村”、志願服務等特色做法,為提升農業生產力、推動京郊農業轉型升級,推動京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京郊農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北京的“三下鄉”活動已形成了政府部門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彰顯首都特色的工作格局,京郊農村產業升級態勢良好、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農民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三下鄉”活動實現了“常下鄉”“常在鄉”。

  作為年北京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的開展地,大興區積極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提高群眾發家致富的本領,有效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的開展,實現了由部門參與向社會廣泛參與的轉變,由注重數量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3

  仲夏七月,蟬聲連片,熱浪滾滾。烈陽烤焦了南粵大地,汗水溼透了衣衫。7月8日上午,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12名隊員離開外藝,起航至“世界客都”——梅州,進行為期9天的支教活動。

  募捐

  為了獻出同學們的愛心,傳遞對山區學生的關愛之情,讓他們感受到幸福和溫暖,資訊科技系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在出發支教前組織開展了“為農村小學生獻愛心”募捐活動。

  此次活動於7月2日進行,在活動之前,就做好了宣傳和分工。活動當天,分別在五山校區的4棟、7棟、9棟的學生宿舍樓下和燕嶺校區的D棟宿舍樓下設定了募捐點,每個募捐點都安排了2名隊員值守,負責整理學生募捐的東西並做好登記。同學們對此次活動非常支援,在捐助現場,不斷有同學捐出自己的筆記本、筆、書籍、公仔、飯盒、以及有關亞運會的紀念品等,募捐活動完畢,經過清點,共募得三大箱物品,其中包括學習用具、生活用具、玩具。

  出發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在外藝的大地上,2011年7月8日早上8點在學校門口集中,從學校出發步行至火車東站,一路上我們帶著膝上型電腦、攝像槍、單反相機、投影儀,募捐物資以及個人行李推拉背提。熱辣辣的太陽也抵擋不住我們的熱情,漫長的路程也抵擋不住我們熾熱的愛心。終於,在9:15這一刻登上了開往梅州的火車,一路的火車顛簸,歷經5小時15分,終於到達梅州火車站,再轉2個多小時的小巴終於到達豐順縣大龍華鎮洋田小學。17時左右終於抵達洋田小學後,校長和老師對我們的到來表示非常熱情地歡迎,並告訴我們所住的地方以及一些要注意的問題。當天下午我們把衣食住行都安排在學校裡,由於學校比較落後,很多餐具都是從隊員——彭銀才家搬來的。廚房裡沒有菜、米,我們就去買;沖涼房裡沒有電燈,我們就點蠟燭。所有吃的東西,都是我們隊員自己煮的。大家都洗完澡後,就趕緊開會,準備明天開學典禮的各項注意事項和接下來這一個星期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種種問題,會議持續到12點。睡覺的問題,4個男生被安排睡在會議室裡,8個女生被安排到乒乓球室。簡單的安排出來之後,發現沒有床,大家都打地鋪。女生拉了兩條繩子,掛起了4個蚊帳,鋪了兩張席子,找來了一把風扇,接著就是席地而睡;男生沒有枕頭,就搬來報紙當枕頭,蚊帳掛不了,就直接蓋在身上。到後來,為防止小偷,男生還被安排了守夜。

  開學典禮

  七月的陽光是一把神器,瞬間就把黑暗解剖得支離破碎;公雞耐不住要報曉,先是一隻,兩隻,三隻……後來樹上的蟬也耐不住,終於放開了歌喉,一起謳歌清晨的陽光。7月9日早上8:00,我們開始進行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最有意義的第一天,在簡陋的課室裡進行隆重的開學典禮。學校內的教學設施比較落後,教學資源匱乏,我們將學校內僅有的三間簡陋的課室裡的書桌和凳子統一搬到了一間課室中,再將從學院裡和同學們手上借來的裝置全都用上場,音響、投影儀、筆記本把我們簡陋的課室裝飾的像一間多媒體課室一樣。開學典禮分成隊長介紹此行目的,學院宣傳影片的播放,老師們(隊員)的`自我介紹,課程的安排及學生分班等五個環節。開學典禮的第一環節,黃平康隊長重點介紹此次我院組織的情況,並對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進行簡單的介紹。緊接的是第二環節,老師們(隊員)和學生們的簡單自我介紹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為今後一週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課程的介紹讓學生們對本次支教的課程有了個初步的瞭解,本次支教開設的課程主要有資訊科技系基礎課、英語課、舞蹈課等三門主要課程,另外還有介紹關於近段時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事,如亞運會和大運會知識的教導、建黨90週年,以及每日早晨都有安排學生早讀朗誦文章等。最後,根據學生的年級和對他們的初步瞭解,以及我院資訊科技系的專業特色,將其分成了兩個班級,分別是由低年級學生組成資訊1班和高年級學生組成的資訊2班。再將我們的老師安排下去作為兩個班級的班主任,由班主任負責學生這一週的學習。

  調研採訪

  為進一步瞭解農村小學教育資源,黃平康、彭銀才、林楚雄、賴倍璇、廖金歡等成員於7月10日對當地的徑門中心小學,現豐順縣大龍華鎮中心小學進行調研。此次的調研主要物件是該校的部分老師和學生代表,調研內容是學校現代資訊科技教育的開展現狀。此次調研,分為兩大方式,一是以派發調查問卷的形式,將事先準備好的調查問卷發到部分學生和老師的手裡,讓他們填寫;二是以採訪的形式,採訪學校的校長或老師。

  透過此次的採訪和調查,我們對梅州市豐順縣大龍華鎮小學的資訊科技教育現狀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現代資訊科技迅猛發展,農村小學迫切需要開展這門課程,但卻有較多現今難以解決的問題,需要政府、社會共同關注、做出必要措施,做到真正地開展資訊科技教育。作為大學生,我們更要珍惜身邊優厚的教學資源,特別是資訊科技教育資源,同時,我們希望政府、社會能夠重視山村教育的發展,大力解決當地資訊科技教育的問題。

  支教

  在支教活動中,以開展各類計算機知識為主,簡單認識計算機、打字培訓、offic 辦公軟體培訓等專業課程;在音樂方面,結合英語、國語等專業,大膽嘗試開發專業方向,力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在舞蹈方面,結合剛過去的20xx亞運會以及即將到臨的大運會,我院亞運志願者與學生一起努力排練手語節目《一起走》和《隱形的翅膀》;在國學方面,糾正學生的普通話,學習各類古詩等。文藝匯演將我院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的活動成果展示出來,充分發揮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資訊科技系的專業優勢,同時體現出我院學生的精神風貌,檢驗學生綜合能力。

  7月11日,支教活動正式開課了。早上的課程主要是朗讀,安全知識,英語,計算機,音樂;下午主要是大運會的宣講會。由於在山裡接觸的人都是本地人土生土長的人,溝通主要以當地的客家方言為主,從他們朗誦課文的情況看,他們的朗誦時會帶有方言的口音,在普通話方面需要我們好好地去引導,特別是前鼻音、後鼻音、多音節等。在安全知識課上,由我隊彭銀才擔任任課老師,主要授予學生們遇到地震、火災、龍捲風、高壓電等求救方法,以及告知學生在山裡要注意的安全問題,如在下雨天如何避雷,不能在野外不知名的河流游泳等等。與此同時,資訊2班的安排課程是英語課,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在這一節課中他們主要學習雙母音、單母音、清子音、濁子音48個國際音標,透過單詞卡片教學更加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第二節課是大課,資訊科技課,由我隊賴倍璇和黃平康擔任任課老師。由資訊1班和資訊2班合併成了一個大班,主要給他們介紹了新朋友——電子計算機,其中的內容包括計算機的由來、計算機的發展歷程、計算機的組成以及認識桌面的圖示,讓學生對計算機有了基本的瞭解。第三節課是音樂課,由我隊黃如娜和羅燕鍾擔任任課老師。這堂課主要教導學生學會唱歌曲“一起走”,學生們都非常喜歡音樂,教會了他們這首歌之後,我們還用手語把這首歌曲串聯起來,一邊唱歌一邊用手語表示,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一節課基本可以學會這首歌! 下午14:30,大運會宣講課,宣講的內容主要大運會的知識為主,利用計算機給學生們及時瞭解大運會的最新動態,填補了學生們對大運會知識的空白,期間還穿插了有關廣州亞運會吉祥物的含義、理念、新增的運動專案等一些亞運會知識,課堂上還透過頒發禮物的方式來鼓勵他們回答問題,氣氛非常熱烈。此外,我們還在支教活動的每個下午開設一些興趣班,如offic辦公軟體班,美術班,體育班等。

  20xx年的廣州亞運,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堅守自己的崗位,以優秀的服務水平,親切的微笑為亞運增添了耀眼的一筆,他們是廣州亞運志願者。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和汗水展現了亞運志願者持有的風采,踐行了自己的諾言。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亞運志願者在亞運服務中也獲得了外界的好評,更有志願者獲得了優秀志願者的稱號。然而,本次支教,我隊有羅燕鍾、黃如娜、黃宗興、黃麗霞等四名隊員為亞運場館及城市志願者, 因此,於13日下午開始,我們給學生帶來了亞運知識、亞運助威操,並且將會對今年大運會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開設了一門課程為禮儀、亞運操的學習,由我係志願者羅燕鍾和黃如娜擔任任課老師。本課程的任務主要是讓學生學習日常生活禮儀、《一起走》手語操和亞運助威操。

  山區學生跟黨走

  鐮刀,割向金色的稻穀;鐵錘,打向激情的鋼鐵。7月黨旗飄飄,各地祝賀中國共產黨誕辰90週年。12日下午舉行建黨90週年宣講活動,由副隊長黃宗興主講。宣講內容主要有中國共產黨由來,黨旗介紹,八七會議,七七事變,抗戰勝利,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內容,以及介紹我院資訊科技系祝賀黨生日,參加“南粵校園黨旗紅”合唱比賽活動。透過此次宣講,一來也是為了使更多的人慶祝共產黨90年生日,二來加深了孩子們對共產黨的認識,培養了他們從小對祖國、對黨的熱愛。另外,透過影片所放映的共產黨的90週年的鉅變,讓他們更加加深瞭解中國共產黨這90年來走過了怎樣的風風雨雨,讓他們瞭解是中國共產黨給予了他們現在充實的生活,讓他們知道面對任何困難和挫折都要有中國共產黨員勇往直前的毅力,而不是自暴自棄。

  夜訪

  夜幕將臨,山裡的天空仍然格外地清晰,月亮格外明亮,並且能夠清楚地看到閃閃的星星。這些景色是山裡獨有的,是大自然獨有的美麗。蟋蟀的聲音清脆悅耳,田裡的青蛙呱呱地叫著,各家各戶都燃起了炊煙。2011年7月13、14日,我們吃完晚飯後,我隊黃宗興、賴倍璇、廖金歡、彭銀才、莊詩倩、黃麗霞、黃如娜等在黃平康隊長的帶領下,開始對洋田小學的部分學生進行兩天的家訪。從這兩天的家訪,我們從中瞭解到了更多的寶貴資訊。在這個淳樸的小山村裡,住著這一群淳樸的人們,他們說著客家方言,大部分常駐家裡的人們都不懂講普通話,儘管如此他們還是用他們的語言熱情地跟我們溝通。在談話過程中,家長們一致對我們此行非常的支援,他們支援我們的支教活動,經過這周的學習,家長也從孩子身上看到了我們的教學成果,對我們的教學很滿意。家長說孩子們喜歡上學,即使是放暑假了,他們還是很想回到學校裡學習。每到一個孩子家家訪完後,我們都會讓家長說一句話,那就是對孩子們的寄望。從中,家長們對孩子們有共同的寄望,那就是希望他們能夠讀好書,將來考上好大學。家訪中有一句話觸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那就是志勇的父母還說到:“生活再苦再累,我們也會供他上到大學!”這些話語讓我們在場的所有人都為之感動!

  匯演展成果——洋田●曙光

  7月15日,是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最難忘的一天。為期一週的支教活動將以下午的文藝匯演展示來結束。上午放學前,我們結束了所有課程並將家長邀請函發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們通知其家長下午到場觀看文藝匯演。中午13點,我們在簡陋的辦公室進行緊張的會議,會議宣佈了個人匯演期間的任務和注意事項。緊接著就是把工作落實下去,在短時間內把我們簡陋的資訊2班課室裝搭建成一個“豪華”舞臺,並組織學生進行彩排。15點30分,文藝匯演正式開始,出席此次文藝匯演的有當地教師以及部分村民。經我們所有隊員和指導老師綜合意見決定,我們透過此次文藝匯演來展示我們的教學成果。文藝匯演以教學影片回顧,亞運會助威操,《水調歌頭》,《一起走》(手語),朗誦(《小池》、《望廬山瀑布》),《Big Big World》,《英文字母歌》,《隱形的翅膀》(手語)等節目為主,來突出我院各專業的特色。匯演後,當地老師與村民和我隊成員在辦公室進行談話,他們紛紛對我院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的活動表示肯定,給予我們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高度評價,並希望更多大學生在假期多開展支教活動。極大地鼓舞了我院師生積極參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當地老師和村民從我們身上感到了時代進步的氣息,資訊科技的迅猛發展,並希望山區學生讀上好大學,為山區人民作貢獻。學生們與老師積極參與各類活動,透過拍照、錄影片等方式進行留念,其後與老師暢談, 活動中洋溢位種種歡聲笑語,一直持續到夜深,學生們方肯離去。

  離去,返航

  七月的雨,時而雷電交加,來得毫無徵兆;時而纏纏綿綿,下個淅淅瀝瀝。7月16日早上,細雨無休無止地飄著,全體隊員帶著支教碩果準備返航。清晨,學生們早早的在隊員彭銀才家中等待了,當我們到達彭銀才家時,芬霞和彭蓉兩名學生的臉上早已掛上晶瑩的淚珠了,隊員的眼睛也紅透了。無情的汽車還是來了,我們不捨地上了車,窗外玻璃上不知道是淚水還是雨水一直流個不停。看著窗外的山和樹,一切都是那麼得陌生而熟悉。

  感人師生

  暑期實踐活動,是一段短而漫長的時間。9天,整個活動只有9天,對求知如飢似渴的學生和老師來說卻是一個漫長的回憶。在支教活動中湧現出許多感人事蹟。

  我隊隊員羅燕鍾及黃如娜等每天很認真地備課,晚上很晚了還在商量著白天上課學生出現的問題及討論尋求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當我們開全隊會議時,她們總結當天教學情況:在上課過程中,她們對學生的表現表示滿意,她們說,課堂上,學生認真,精神集中,勇於舉手回答問題,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能夠勇敢的舉手提問,這讓她們很是高興,她們覺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來上課的每位學生都十分渴望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能力比較強,每天教授的知識點和動作,他們都能很快地接受,並且透過反覆地練習從而記住。雖然上課有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如同學們動作的協調性,整齊性不夠好,跟不上音樂的節拍等,但老師和學生的堅持和努力,這些困難便迎刃而解了。課間十分鐘休息時間,同學們不願意休息,主動請求老師繼續教他們助威操,並在操場上自覺地排好隊形,看到學生如此的好學、積極,老師們都很感動,更加地用心地教導他們。

  在課堂上,學生們從不大聲喧譁、搗亂課堂紀律,也不會無緣無故缺席或者早退。上課認真聽講,精神集中,不懂的就問老師,並在實操計算機時,主動向老師提問。求知的慾望燃起了學生們要刻苦學習的動力,我們老師教的知識很快就能掌握。有時在課間休息時,還特意留下來跟我們的老師討論,或者練習舞蹈。

  彭鵬,一個缺少關愛、需要社會關注的孩子。因為受到他母親的影響,致使他的言語和行為都很怪異。在其他學生眼中,往往會遭到他們的歧視、辱罵,甚至還遭到學生們的毆打,沒有同學和他玩,通常都是一個人自己玩。在上課期間,我們全體師生都在課室裡上課,只有彭鵬一個人在課室外面獨自一個人玩耍,老師偶爾有空的時候才會跟他玩。在支教期間,彭鵬一直在我們老師辦公室裡玩,不敢走進課室裡和學生一起上課。彭鵬是個愛讀書寫字的孩子,據廖金歡瞭解,他只會寫橫、豎、圈圈,其他的都不會寫了,他還會說出自己名字的筆畫,就是不會寫出來。7月16日,是我們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離開的日子,彭鵬自己獨自一個人躲在角落哭泣。當我們到達梅州火車站時,接到彭鵬的電話,彭鵬在電話那頭一直說:“哥哥,姐姐”,隊員們心都酸了。沒有夥伴玩耍的童年,一朵祖國未來的花朵怎麼才能健康的綻放呢 ?

  整個支教活動集中了我院洋田小學科技下鄉隊全體師生的智慧,隊員們在活動中的辛勤勞動,為洋田小學播下了希望。隊員們除了在支教活動中堅持教學,還利用課間時間為我們的文藝匯演策劃活動,為整個暑期實踐活動添上“絢麗”的一筆。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4

  根據市農牧局《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業科技下鄉”工作的通知》要求,3月15日由市畜牧中心張波主任帶隊,組織市畜牧中心、市農技中心、市農科所相關部門的技術專家,先後到安西、敦煌、肅北、阿克塞四縣市開展了為期13天的農業科技下鄉宣講活動。宣講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和農牧工作會議精神,以“科技致富戶培訓工程”為重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強為目的,巡迴宣講農牧業科技知識24場次,培訓技術人員和農牧民1050人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1000多份,達到了送科技下鄉的培訓效果。現將工作彙報如下:

  一、培訓前的準備

  為切實貫徹市農牧局通知精神,做好以“科技致富戶培訓工程”為重點的“農業科技下鄉”工作,落實全市經濟工作會議、農村工作會議和農牧工作會議提出的任務目標,實現為“三增”提供技術支援和智力保障。農口各單位本著求真務實、注重實效、保證質量的原則,挑選單位上的業務骨幹進行事前培訓,明確了各自的分工任務和責任要求,精心準備培訓講義,認真編印了農民能看得見、學得會、用得好、用能富的《草畜產業物化服務指南》、《高產奶牛飼養管理技術》、《胚胎移植技術》、《有機無土栽培技術》、《穴盤基質育苗技術》、《育苗嫁接技術》等各種宣傳資料1000多份,並且部分資料配有CD演示光碟,為把科技資訊送到千家萬戶,落實到田間地頭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二、培訓內容

  按照酒泉市農業科技培訓安排,科技培訓的內容主要有設施種植業、設施養殖業、糧、棉、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勞動力轉移等五項。在此次宣講過程中,依據各縣市自身特點和基層需要,培訓內容做了不同的安排。一是在安西、敦煌兩個農業縣的不同區域和鄉鎮,根據產業發展的重點,進行了糧、棉、油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培訓,宣講了以創業意識、就業觀念、創業技能、經營理念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勞動力如何轉移,介紹了以日光溫室的管理、有機無土栽培、品種搭配、穴盤基質育苗、育苗嫁接技術為主要內容的設施種植業以及設施養殖業。二是在肅北、阿克塞兩個牧業縣對以規範化舍飼圈養、優良品種引進及改良、優質飼草料加工及調製、標準化生產和“一疫三瘟四病四蟲”綜合防治技術為主要內容的設施養殖業和勞動力轉移進行了重點培訓。

  三、培訓方式

  在“三春”期間,為搶抓農時,這次科技下鄉宣講安排的特別緊湊,科技人員進村如戶,深入生產第一線,深入田間地頭,給農民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資訊,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積極開展技物結合、集中授課、觀看錄象、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的培訓方式,結合各縣市科技培訓工作,共巡迴宣講農牧業科技知識24場次,培訓技術人員和農牧民1050人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1000多份,達到了送科技下鄉的培訓效果。

  透過這一次科技宣講,真正做到了想農民之所想,急農民之所急,送農民之所盼,教農民之所需,解農民之所難,不折不扣地把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送到農村、送到田間地頭、送到農民手中,切實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意識和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勢產品開發,為農民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奠定堅實基礎。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5

  一、六類示範基地建設

  全院圍繞科技服務工作,實施“百千萬科技成果示範工程”,重點抓好深州市優質小麥、玉米、牧草基地;冀州棉花示範基地;饒陽、阜城蔬菜生防示範基地和景縣節水示範等基地。全院建立百畝試驗田塊15個,累計面積1066畝,千畝示範方31個,面積16450畝,輻射示範36萬畝。其中:

  冬小麥新品種示範基地以自研成果衡觀35、衡5229、衡4399、衡136、衡216為主體品種,建立三級示範區。在省內建立示範基地20個,面積16940畝,省外示範基地37個,面積17.4萬畝。

  本院試驗站核心示範區,衡觀35面積 60畝,衡5229面積20畝,衡136、衡216面積各8畝。中心示範基地8個,示範面積4900畝。其中:衡觀35在深州榆科鎮、喬屯鄉示範2100畝;衡5229在深州、武邑示範1800畝;衡4399在深州護駕遲鎮前營村示範1000畝。

  玉米新品種示範基地 在深州市建立玉米新品種衡單311、衡單6272和金秋963示範基地共計2810畝。其中:衡單311在深州市前營示範230畝,平均畝產665公斤,突出表現結實性好,抗病蟲;衡單6272在深州市榆科示範580畝,平均畝產685公斤,表現結實性好,出籽率高,抗病蟲;示範區採用玉米螟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示範面積1000畝,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

  棉花新品種示範基地建設百畝以上示範田3個,當年共計示範面積740畝。主要以棉花新品種衡棉4號及豐產高效栽培為核心技術,同時結合青刈黑麥示範推廣。在冀州市小寨鄉皮村建立高效農業核心示範區100畝,在武強北代鄉西劉堤村、故城坊莊鎮呂疃村建立核心示範區300畝。建立棉草連作棉花中心示範區3000畝,向周邊輻射推廣1萬畝。

  牧草新品種及高效種植示範基地

  與奶牛養殖小區結合,開展飼用黑麥、小黑麥、高丹草新品種與林草間作模式示範,飼用黑麥、小黑麥與高丹草一體化種植模式。分別在深州護駕遲、鳳凰池;桃城區鄧莊;景縣龍華;邢臺鉅鹿;遷安市楊各莊鎮羅寨村落實高丹草500畝;飼用黑麥、小黑麥430畝。

  蔬菜生防技術示範基地 建成市縣級示範基地6個。其中饒陽3036畝、阜城1503畝、武強486畝、省內其他地區2096畝,共計示範7121.8畝。示範基地均採用放風口裝置防蟲網防蟲技術;應用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白x蝨和煙粉蝨;食蚜癭蚊防治蚜蟲等生物防治技術;熊蜂授粉技術;使用生物微肥及配方施肥技術防病促產和膜下暗灌、防病等一系列綜合技術措施。

  測墒節水灌溉示範基地 分別在深州護駕遲和景縣青蘭鄉建立了以衡觀35品種為主的小麥、玉米節水高產整合技術示範基地,在景縣建成“小麥、玉米節水高產整合技術”萬畝示範方。

  二、科技服務工作取得的成效

  全院建立新品種、新技術核心示範區31個,示範面積16450畝,輻射示範面積涉及359960畝。舉辦規模大小不等的技術培訓57場次, 發放技術資料94300份,受訓群眾16120人次。利用各種媒體宣傳33次。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13次,觀摩1140人次。

  (一)春季抗旱專項工作贏得社會贊同

  針對初春的特大旱情,我院科技人員及時行動,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從春節期間開始對旱情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制定相應管理措施,並在2月10日前將各項措施印成明白紙發放到各示範戶,現場指導1500多人次,培訓縣技術人員、鄉村幹部、農民代表共3000多人次,發放技術資料5萬多份,接受河北農民頻道、經濟日報、科技報、農民報、河北日報等採訪10多次,新聞報道10多次,同時給河北電視臺、河北科技報、衡水電視臺等各新聞媒體輸送了抗旱技術資料,為農民科學抗旱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新品種示範成效顯著

  透過示範基地建設和跟蹤技術服務、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的示範推廣,以及我們採取的示範與繁種相結合的方式,切實給示範戶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4900畝示範區,平均畝節水40-50m3,增產60-80kg,增收節支總額超過120萬元,共計節水20多萬方,為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作出了貢獻。

  在春季特大旱情之下,我院示範的品種均表現突出的抗旱優勢,特別是衡觀35,一般畝產達530kg以上,比當地一般品種增產60-100kg。武強吳寺村創畝產650kg的高產記錄。

  (三)生防技術示範助推無公害生產

  透過生防技術的實施番茄增產15%左右,茄子增產24.0%,授粉後沒有發現奇形果,黃瓜增產3%,大棚蔬菜平均增值1050元/畝,產生社會經濟效益700多萬元。示範區及示範輻射區使用的化學農藥普遍減少1/2左右,劇毒農藥全部不再使用,示範區90%以上的蔬菜質量達到國家綠色食品安全標準。

  (四)科技培訓服務提高了農民素質

  透過科技培訓解決了當地作物生產中存在的諸多技術問題,實現了增產、節本、降耗,提效。受訓農民系統掌握了新品種選擇、播種技術、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穫期確定等生產關鍵技術,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科技素質。小麥育種、節水技術、生防技術分別組織了全國、全省範圍的科技培訓。全年組織技術培訓57場次,受訓11266人次,進行田間技術指導60次,4860人次接受技術指導,發放技術資料達9.43萬份。

  三、科技下鄉服務工作採取的措施

  (一)與當地政府密切聯絡,爭取支援

  為更好地落實我院科技服務計劃,院領導重視,親自抓。我院與衡水市政府緊密結合,與衡水市農業局、畜牧局結合,先後組織召開設施蔬菜生物防治、林草間作現場觀摩會。得到衡水市、深州市政府主管農業領導、示範區所在鄉、村領導的支援,同時還得到市財政的經費資助。

  春天小麥抗旱工作、9月份區域性地區作物發生澇災,科技人員及時到災區調研災情,向衡水市主管副市長進行了回報,並在衡水日報發表文章,指導農民科學救災、減災,全力配合地方政府開展抗災減災技術服務。

  透過與政府結合,不僅很好的服務於地方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同時也提升了我們的服務能力、擴大了我們自身的社會影響。我們的服務得到當地政府的認可,XX年我院被授予衡水市科技下鄉先進集體。

  (二)樹標立牌,建立高標準示範基地

  只有讓農民能夠直觀的看到新成果的特點、優勢和增產的潛力,才能讓基地真正起到示範、橋樑、紐帶作用。只有讓農民親眼看到示範效果才能信服。在建立高標準示範基地的基礎上,製做13個展示牌,置於基地顯著位置,組織臨近各村領導和種植大戶進行參觀,讓農民能夠最直接的看到新成果的優勢。同時盛市、院領導多次到示範基地進行視察指導,有力地促進了示範基地建設標準。

  (三)採取多種方式,發揮各自優勢

  科研單位與種業公司聯合有效地提高了科技服務的效果。核心示範區與一般示範區由本院親自掌握,9個基地示範面積4980畝。輻射示範區與省內知名種業結合,共建立示範基地49個,面積18.6萬畝。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企業的繁種推廣優勢,實現示範繁種一體化,獲得雙贏。

  (四)科技宣傳與科技服務促進了成果轉化

  針對春季小麥旱情在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進行了小麥春季抗旱管理技術講座,在衡水電視臺新農村欄目舉辦了題為“今年的小麥怎麼管”的小麥春季管理技術講座。9月份中央電視臺7套播出了抗旱節水、高產廣適衡觀35的專題報道;8月10日至9月20日一個月在河北經濟頻道(2套)《天氣預報》片頭做有聲動畫廣告82次;8月1日至9月30日兩個月在衡水綜合頻道《衡水新聞》後做有聲動畫廣告120次;9月份在河北都市頻道做衡觀35短篇專題4次。就大災之年衡觀35的突出表現接受河北日報等多家報刊的採訪並刊登。使農民對新成果的應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五)組織現場觀摩,增進領導、農民對科技的認識

  5月份組織了衡觀35、衡4399小麥示範田“全國小麥產業體系小麥觀摩會”,全國小麥產業體系專家、省市各級領導200多人參加;同期與河北蘭德澤農種業聯合組織“小麥新品種衡4399大型觀摩會”,各級種子公司、種子經營、種植大戶等200多人參加。當年還多次組織了蔬菜生防、牧草種植、玉米品種、棉花品種、節水技術的現場觀摩會,每次都邀請各級媒體記者,給予真實充分的報道,讓廣大農民得到相應資訊,加速成果轉化。

  四、明年工作計劃

  1、繼續抓好以深州市“百千萬科技成果示範工程”為中心的科技服務工作,重點抓好榆科鎮東杏園、下博村,護駕遲鎮前營,喬屯鄉林鋪村、東大章等6個樣板田。

  2、抓好示範基地建設

  落實冬小麥新品種10000畝,玉米新品種衡單311和衡單6272各1000畝,棉花新品種衡棉4號1000畝。與玉米節水技術、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等相配套的玉米高產樣板田XX畝。

  落實飼用黑麥、小黑麥示範面積500畝,高丹草示範面積500畝。

  新建立以蔬菜害蟲生物防治技術與熊蜂授粉技術為核心的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基地1-2個,示範樣板500畝。一般示範XX畝。

  3、搞好科技培訓與技術指導

  針對當前科技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XX年將加大科技培訓力度,讓農戶更好的掌握技術的應用要點以實現技術的應用效果。結合國家小麥、玉米產業技術體系衡水試驗站的高產示範田建設,開展全方位的科技服務工作,重點做好深州市、景縣、桃城區、武強縣、安平縣的小麥、玉米高產示範和科技培訓工作。針對小麥生產情況冬前組織大規模的科技培訓1次、小麥生育期培訓1-2次,播前培訓1次。組織召開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培訓會1次培訓5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3萬份。

  4、組織召開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會

  組織小麥新品種衡4399、衡0628、衡216、衡136和玉米新品種衡單6272高產樣板現場觀摩各1-2次。組織測墒灌溉節水技術、蔬菜病蟲害生防技術現場觀摩會各1-2次。

  1)精心組織,強化力量,領導協調

  成立三下鄉領導小組,負責對三下鄉工作的組織實施、督導和檢查。隨時排程,以便及時掌握工作進展情況,發現和解決存在問題。成立技術指導小組,負責進行技術服務和指導。該項活動由主管科技服務工作的副所長陳秀敏同志負責主抓,選派知名專家6名,包括小麥專家、玉米專家、節水專家、棉花專家、牧草專家和生防專家參加此次活動。並準備隊旗與橫幅。

  2)結合新農民工程舉辦技術培訓

  組織具有副高階職稱以上的農業專家,深入示範基地農村進行技術指導,服務於示範區的6000戶農民。組織科技培訓5-6次,培訓XX人以上。組織科技大集和科技諮詢活動3-4次,發放技術資料3萬份。要求制定統一的技術方案,由有關專家負責編寫技術資料,形成統一的技術規範,編寫統一的培訓教材。分層次對鄉村技術員、示範戶進行技術培訓。

  3)開展科技扶貧送溫暖活動

  組織送科技下鄉,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活動,重點到四幫一扶貧村饒陽縣許堡和阜城縣魏王村進行幫扶。針對當地生產情況和農民需求,以技術諮詢為主,物資幫扶為輔。結合技術諮詢,捐贈作物新品種、蔬菜害蟲生物防治產品,擬捐贈價值7000元,為貧困戶捐贈人民幣3000元。

  4)加強媒體宣傳擴大社會影響

  為擴大科技服務與示範效果的社會影響,要加強宣傳,促進成果的轉化,提高專家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2次,利用cctv、hebtv、hstv、河北日報、河北科技報等媒體報道,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6

  XX年春季,永新縣農業局按照《吉安市20XX年春季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實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市農業局科教科的指導下,結合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和冬春農業科技大培訓工作,積極開展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將先進、實用的農業科技送到農村、送給農民,切實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競爭力增強打下堅實基礎。現將我縣春季農業送科技下鄉活動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彙報如下。

  一、組織領導

  按照省農業廳、市農業局統一部署,成立活動領導小組,局長任組長,局科教股牽頭,分解任務目標,落實活動專案,各單位一把手領導親自抓。及時制定送科技下鄉活動方案,農技幹部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指導群眾抓好春熟作物田間肥水管理,幫助和指導群眾開展春耕備耕生產。

  二、成立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

  全縣組織了糧食、經作、畜禽、農機、果業、農資、農產品質量安全、漁業、農村能源、農村政策宣講、雜交稻種子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扶持、生態農業生產、科技資訊進農家等14個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春耕備耕科技服務下鄉活動。

  三、力抓行業科技下鄉

  全縣共開展高產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農作物病蟲害標準化專業防治示範、園藝作物標準園建立、機插秧推廣、養殖標準化示範建立、水產健康養殖、生態家園富民行動、種業科企合作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生產科技指導、農技推廣體系服務能力提升、“12316”資訊進農家等行業活動13項,參與各項行動的人數70餘人,組織專家及農技人員136人,透過科技下鄉活動,農業公共服務水平提高,農業部門和農技人員整體形象得到提升。

  四、開展農業技術培訓

  全縣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20人,共開展農民培訓或舉辦講座35期,培訓農業社會化服務人員和創業人員(合作社和經紀人為主)152人,農業科技示範戶和種養大戶315人,普通農民8320人,發放技術資料14000冊、光碟800塊,贈送種子3.5萬元,贈送魚苗0.15萬元、農資1.5萬元,展示新型農機5臺套。透過科技培訓,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學科技、用科技,促雙增”的熱潮。

  五、狠抓典型帶動

  在市農村能源農業科技服務小分隊的指導下,重點開展春耕備耕農村沼氣技術指導科技服務活動,組織沼氣技術專家,下鄉開展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全力實施“335”農村沼氣技術指導,即:“3個活動地點”,把活動放在埠前鎮、懷忠鎮、高橋樓鎮等重點鄉鎮沼氣示範村;“3種活動確保”,活動期間發放資料、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5大活動目標”,一是確保農戶學會沼氣池啟動及進出料技術,二是確保農戶學會沼氣池日常管理及故障排除技術,三是確保農戶學會沼氣池日常安全使用技術,四是指導農戶開展沼氣綜合利用,確保農戶學會春耕備耕期沼液浸種技術,五現場解決部分沼氣農戶在使用沼氣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確保農戶正常使用沼氣。透過送科技下鄉活動,切實解決農民在使用沼氣過程中的實際困難,透過示範村的輻射效應,以點帶面,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沼氣的使用率和綜合利用效益。

  六、積極搞好農業資訊釋出。

  確保開通118熱線和政府資訊網,利用鄉鎮綜合站服務視窗,推介釋出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供科技下鄉活動材料和照片。目前,向《井岡山日報》、江西農業資訊網、吉安農業資訊網等網站撰寫科技下鄉活動等新聞報道材料,刊載資訊10餘條,江西衛視播放春耕備耕科技下鄉採風報道1篇,在《江西省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簡報》上刊登稿件3篇。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7

  ×年,××縣人事局按照科技強縣的戰略要求,緊緊圍繞服務經濟建設創新思路,強化措施,不斷規範完善職稱競聘制度,深入推進“科技下鄉”活動,有效地調動了廣大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援。文章轉載自網

  一、科學設定崗位,嚴格競爭聘任,健全完善職稱評聘的競爭激勵機制

  ×縣現有專業技術人員人,其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人,中級專業技術人員人,是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前幾年,因職稱工作存在重評審輕管理的問題,專業技術人員普遍存在“職稱到手,什麼都有”的思想,個別人員甚至出現了“職稱到手,積極性沒有”的不良現象,失去了職稱評聘工作應有的激勵作用。針對這些問題,××縣及時調整工作重點,自年起,在全縣範圍內組織進行了三輪專業技術職務競爭聘任,逐步實現了職稱工作由以評審為主向競爭聘任為主的轉變。

  ×年,在第三輪職稱競聘中,以科學設崗為基礎,以編制數額和結構比例為標準,宏觀管理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設定限額,強化聘約管理,加強聘後考核,堅持優勝劣汰,全面推進雙向競爭聘任,收到了明顯成效。全縣共有人參加了競爭聘任,其中:聘任高階職稱人,落聘人;聘任中級職稱人,落聘人;聘任初級職稱人。我們重點抓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搞好動員,提高思想認識。

  專業技術職務競爭聘任,評聘分開,從某種意義上打破了專業技術人員的“鐵飯碗”,是人事制度的一項深層次改革。不少人存有疑慮,害怕競爭,不敢競爭,個別人甚至還有牴觸情緒。為此,我們專門召開了高規格的動員大會縣政府領導做了動員講話縣直主管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明確了競聘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為做好參評人員的思想工作,各單位在組織民主評議前向所有人員講明政策,全面公開競聘的目的、要求、方法、步驟,使大家端正了態度。對考評人員,提出了嚴格要求,引導他們出於公心,紮實認真地組織評議。對競聘工作中情況複雜、人員多、難度大的重點單位,主動深入進行指導,有效地推動了競聘工作的開展。文章轉載自網

  (二)調查摸底,科學設定崗位。

  能否科學合理地設定崗位,直接關係到競聘工作能否順利開展。我們在政策框架內,按照因事設崗、按需設崗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設定崗位。

  ⒈調查摸底。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人數、職務層次、從事專業、評審時間進行全面細緻的調查統計,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為全面把握崗位使用情況打下了基礎。

  ⒉分類指導。分類指導是科學設崗的有效措施。為儘可能地引入競爭機制又兼顧大局的穩定,分類制定了四條指導意見:一是實有人數達不到高限比例的,按低限確定限額;二是實有人數超過高限比例的,按高限確定限額;三是達不到低限比例的,嚴格人員考核,考核不合格或有其他問題的,予以降職或解聘;四是空出的職數,對政績特別突出的專業技術人員予以低職高聘。

  ⒊科學設崗。以縣編辦下達的各單位編制數為基礎,按省市規定的設崗比例,測算了各單位的高、中級職數限額。並結合直聘人員、退休人員、離職人員等空崗情況,稽核批覆了設崗方案。

  (三)嚴格程式,抓好組織實施。

  在具體操作中,全面推行“政策公開、條件公開、崗位公開、數額公開、程式公開、結果公開”的六公開原則。

  為嚴格工作程式,各單位成立了由一把手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單位人事科長、紀檢組長、專家和群眾代表為成員的評審組織,具體負責整個競聘工作。各單位都召開了全體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聘任動員會議,部署工作。每個專業技術人員自願提出崗位申請,提供參加競爭的證件和材料,交由評審組織審查。應聘人員結合本職業務工作,寫出述職報告,在一定規模會議上述職,進行群眾民主測評和專家評議。單位領導參照述職和民主評議等考核結果,集體研究確定擬聘人員,統一組織簽訂聘約,頒發聘書。

  人事部門重點是搞好面上指導和宏觀管理,主要嚴把了五關:一是各單位專業技術職務設崗方案和實施方案審批關;二是申請不參加競聘人員的資格審查關;三是各單位競聘委員會的組建關;四是落聘人員的稽核關。五是聘約的鑑證關。

  (四)簽訂聘約,明確權利義務。

  聘約管理是維護和保障用人單位和專業技術人員雙方責權的法律性文書,內容包括崗位職責、聘任年限、工作任務、工作條件、雙方的權力和義務、違反聘約責任及聘任雙方協商的其他條件。按照鑑定規定,逐一進行了稽核認證。

  競聘工作實施幾年來,尤其是××年度的第三輪競聘,成效顯著。目前,初步建立了較為規範完善的專業技術職務競聘制度,確保了聘任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實現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目標。專業技術人員面對競爭,由被動牴觸轉變為積極參與,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發生了根本轉變,競爭意識和緊迫感普遍增強。落聘人員紛紛表示,雖然落聘了,但心裡踏實,情緒穩定,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明確了自己今後的努力方向。現在,在全縣廣大專業技術人員中,已形成了一個努力學習、刻苦鑽研、人人爭先的良好氛圍。

  二、強化聘後管理,完善考核機制,“科技下鄉”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聘後管理、完善考核機制方面,我們以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科技下鄉”活動為載體,完善出臺了有關考核獎勵辦法,引導廣大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基層一線開展服務工作。一是規定下派人數、下派工作時間。每年各單位下派人員總數不少於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總數的三分之二,下派實際工作天數累計不得少於天。二是每年都進行總結考核,實行專項表彰。三是“科技下鄉”活動與專業技術評聘全面掛鉤。對在上個聘期內獲得市縣科技下鄉先進工作者稱號的名人員,在第三輪職稱競爭聘任中,直接辦理了聘任手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

  ×年度,科技人員踴躍報名參加下鄉活動,總數達人,比去年增加了。下派科技人員結合自身的技術特點,深入農業第一線,進村到戶,多渠道、多方式、多樣化地提供農業科學知識和科技服務,現場指導餘次,舉辦大、中、小技術培訓班個,走村串戶發放技術明白紙餘份,展示圖片餘張,出黑板報餘個,分期編寫技術簡報期,建立固定地點諮詢臺個,幫助建立技術協會個,創辦科技服務部個,培訓農業技術人才萬餘人,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熱烈歡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縣根據上級的檔案精神,結合本縣實際,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科技下鄉”工作中,初步形成了一套適合本縣特點的管理機制。但是,在崗位設定、規範程式、操作辦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還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今後,我們將強化措施,加大力度,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發揮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為××縣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貢獻。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8

  樂的秧歌扭起來,震天的鑼鼓響起來。今天,北京在大興區禮賢鎮黎明村文化大院舉辦北京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20週年活動,為農民群眾送去文藝演出、醫療義診、科技體驗等現場服務,並以此為標誌,正式拉開年“三下鄉”活動序幕。

  隨著農村公共文化科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日臻完善、農民群眾文化科技衛生基本需求的實現條件日益最佳化,活動組織方在“三下鄉”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了“1+3”公共文化政策、大學生“下農村”、志願服務等特色做法,為提升農業生產力、推動京郊農業轉型升級,推動京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京郊農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如今,北京的“三下鄉”活動已形成了政府部門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彰顯首都特色的工作格局,京郊農村產業升級態勢良好、農業生產力不斷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農民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三下鄉”活動實現了“常下鄉”“常在鄉”。

  作為年北京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的開展地,大興區積極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提高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提高群眾發家致富的本領,有效推動了農村各項事業的開展,實現了由部門參與向社會廣泛參與的轉變,由注重數量規模向注重質量效益轉變。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 篇19

  驕陽之下勇往直前堅定的步伐;困難之中朋友鼓勵支援的一個眼神;汗水之中面對勝利不曾被疲憊侵蝕的笑容當為期一週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漸漸離我們而去時,那些不曾忘記的記憶在腦中永久定格。

  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無數畢業大學生就業遭遇瓶頸。當人才市場人頭攢動看似人才膨脹時,好多企業卻苦求人才無路,眉頭緊皺為未來煩憂。是世有千里馬而無伯樂,還是伯樂雖有,但無良駒可覓?金融危機下的人才觀又是如何?

  何為人才?胸存韜略經天緯地者是人才,指點江山獨領風騷者也是人才。而我們無數人也正在夢想去成為這兩類人才。當我們知識越學越多自以為學富五車時,當我們越長越高自以為閱歷豐富時,我們漸漸孤芳自賞狂傲不羈,自信滿滿的將自己定格為人才。可是我們真的是所謂的人才嗎?當我們去採訪公司企業時,才發現在他們眼中,現在的一部分畢業大學生眼高手低,驕傲狂放,專業知識不紮實卻又不肯虛心學習。當今大學生怎能擔當起人才二字評價?是金融危機讓如今的大學生忙忙碌碌找工作卻一直碌碌無為呢,還是大學生的自身原因讓這個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大學生的真正價值?

  帶著種種問題我們採訪了幾家企業公司,以求金融危機下需要怎樣的人才。他們給我們的答覆大同小異。首先,態度決定一切。作為一個剛剛離開校園步入社會的畢業生,一定要謙虛謹慎,腳踏實地,肯虛心請教。畢竟在學校學到的大多隻是理論,而真正的技能卻要在動手實踐中學得到。所以,雖然我們畢業了,但我們仍時時刻刻要有一顆學習的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拓寬我們的視野,為成為真正的人才鋪平道路。二是,對於在校大學生,一定要踏踏實實學習,將基本知識掌握牢固,這樣我們才能在未來的就業中給自己增添籌碼。第三就是肯吃苦,現在的大學生太嬌氣,這是一企業負責人對當今大學生的評價。現在很多大學生在剛就業時一般被分到公司生產一線,但有一大部分人吃不了這個苦而選擇放棄另覓出路,結果每個公司都不適應,跳槽跳來跳去最後跳回家中賦閒。我們要擺正心態,認清自己,正確給自己定位。在公司任勞任怨,吃苦耐勞,這樣我們才有出頭之日。

  並不是金融危機讓大學生遭遇就業寒冬。只不過是金融危機下的社會,開始對人才進行一個篩選,他把更多的機會給那些真正有實力的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是金子你自然被刷下去。

  不要以為自己進了大學就以為前途無限,不要以為自己出了大學就是人才,如今的社會需要的是能夠創造價值的人。你無法給這個社會帶來價值,這個社會當然不能給你價值。我們與社會一直是互利共生的,有付出才有收穫。

  另外,在走訪中,發現不同企業面對金融危機有著不同應對措施。有的企業裁員減薪,以減小金融危機給自己帶來的損失;有的公司藉機低價收購原材料,對職員進行全方面培訓,但並不裁員減薪,而是穩定人心,儲備人才。金融風暴是一場危險中的機遇,一個公司同樣可以在金融危機中大力發展自己。這也同樣給了當代大學生一個啟示,面對困難,不能一味的退縮不前,我們要善於發現機遇,劍走偏鋒,挑戰自我,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中,我們一方面瞭解到了金融危機下的企業人才觀,另一方面也收穫到了友誼。驕陽烈日之下,一行十人或騎車或步行對一家家公司進行採訪。挫折一起承擔,困難一起解決,喜悅一同分享。無論是為了連累我們而在馬路上學騎單車的譚琮,還是統籌安排,為我們指明前進方向的張恆,無論是精明幹練的劉宇哲,還是幽默搞笑的羅娜,無論是做事踏實的李龍波,還是沉默不語但工作仔細認真的曾欽每個人都會給我們帶來感動,帶來歡樂,這個團隊也因有你們而變得強大。從公司預約到實地考察,從開始走訪到凱旋而歸,團結在我們這有了一個完美的詮釋。烈日下的一個個堅強的背影,流著汗水一張張堅毅的臉龐,郊外原野,巷口小路間的歡聲笑語,無法抹去的記憶不會隨時光的流淌而消逝。那天,我們每個人埋下一顆種子,今天我們收穫了整片森林。

  回顧三下鄉,有苦有累,有喜有悲,付出了很多,同樣也收穫了很多。短短几天,充實了自己,埋葬了空虛,對生活,對社會也有了一個更深的理解。雖然時間很短,但學到了一年都無法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同時,那份在同甘共苦中得來的那份友誼更是這一輩子最珍貴的感情。無論何時,我都會好好珍惜,閒來細細品味,也倍感愜意。

【科技下鄉活動總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