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音樂>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彙編15篇)

  在日常生活中,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樂活動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學習歌曲《喂小鳥》,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學習藉助教師的表情、體態的暗示,體驗媽媽愛孩子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4、藉助已有經驗、圖片和老師的提問,理解並記憶歌詞。

  活動準備:

  1、將《喂小鳥》的音樂磁帶作為幼兒日常活動的背景音樂反覆播放,讓幼兒初步熟悉音樂旋律。

  磁帶錄製的順序為音樂遊戲順序:

  (一)小鳥和媽媽

  (二)鳥飛

  (三)餵食

  (四)鳥飛

  (五)大風

  (六)鳥飛

  2、幼兒已學會隨音樂做鳥飛和找食動作。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小兔和狼》。

  教師:兔子和狼一直是一對冤家。不過,兔子只要知道怎樣自我保護,就可以不怕狼,放心地玩遊戲。聰明的兔子們,我們一起唱著歌去玩玩吧!(教師帶領幼兒邊唱邊做與歌詞相應的律動。)

  (二)幼兒傾聽教師清唱歌曲《喂小鳥》,初步感知歌曲旋律和內容。

  1、教師:小鳥的家建在高高的大樹上。它們在和誰說話?它們說了些什麼?(教師以兩種音色分別模仿小鳥和鳥媽媽範唱歌曲)

  2、教師:是不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呢?再聽我唱一遍。

  (三)幼兒學唱歌曲《喂小鳥》第二段歌詞。

  教師扮演鳥媽媽唱第一段,然後用手勢及表情指導幼兒扮演小鳥學唱歌曲第二段。

  (四)分角色演唱歌曲《喂小鳥》,並隨音樂做找食和喂小鳥動作。

  教師扮演鳥媽媽,幼兒扮演小鳥。分角色唱完歌后,“鳥媽媽”隨音樂(二)飛一圈回到家中,按音樂(三)的節拍做喂“小鳥”動作,到每隻小鳥面前點一下頭,表示餵食,“小鳥”也跟著點一下頭,表示吃食。

  (五)演唱和表演歌曲。

  活動延伸:

  可以讓幼兒嘗試分組玩遊戲,即將全班幼兒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各請一位幼兒當鳥媽媽,來玩這個遊戲。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了避免孩子從頭唱到尾,在解決難點四分音符與感情技巧處理部分,我採用了談話的方法,讓孩子稍微休息了一會,使活動能夠動靜結合,孩子們的表現基本上完成了我預設的目標。當然了,本次活動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師和專家多加指點。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2

  活動目標:

  1、進一步學唱歌曲,體驗旋律的優美,能有節奏的做出相應的動作。

  2、對改編歌詞感興趣,產生邊唱邊表演的創作慾望。

  3、在禮貌、友好的對話中享受愉快、親切的情感交流。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學唱過歌曲《我學小馬跑》。

  2、小鴨、小鳥、小兔頭飾、《春天》音樂,雙響筒。

  3、課前請一位大班小朋友參加情境表演排練。

  4、場地佈置:小鴨、小鳥、小兔的家,森林。

  活動過程:

  一、 幼兒聽《春天》的音樂跟著老師做動作進活動室。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去森林裡遊玩吧。”

  二、 複習歌曲《我學小馬跑》

  1。“聽!誰跑來了?(另一教師用雙響筒發出馬蹄聲)是小馬跑來了。”

  2。“我們一起唱《我學小馬跑》這首歌來歡迎小馬。要用好聽的聲音唱。”

  3。“小朋友唱得真好聽,這一次我們邊唱邊拍手為歌曲打節奏。”

  4。“這次唱得更好聽了,小馬有跑得快和遠的本領,我們一起來學小馬跑,注意跟著音樂的節奏。”(鼓勵幼兒自由大膽的發揮。)

  5。“這位小朋友的動作做的很漂亮,我們一起來學學。”

  “小朋友真棒,學會了小馬跑的動作。”

  三、 創編動作。

  1、 大森林裡還住著許多小動物,它們都有各自的本領,你們願意向它們一學本領嗎?(願意)

  2、“我們一邊學小鴨走,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 方法同1。

  3、“我們一邊學小鳥飛,一邊再去找其它小動物學本領。” 方法同1。

  四、 今天,我們學了那些本領?(小鴨走、小鳥飛、小兔跳、小馬跑)你最喜歡哪種本領?(幼兒自由說說)

  五、“時間不早了,小朋友,學你最喜歡的小動物的本領回家吧!”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3

  活動目標:

  1、藉助圖譜,學習運用分角色、接唱等不同形式演唱歌曲。

  2、嘗試按原歌詞的格式和內容創編和替換歌詞。

  3、體驗合作歌唱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理解什麼是農場,對小動物的叫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

  物質準備:圖譜、小動物圖片、鋼琴。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激發幼兒興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農場。

  2、農場裡有哪些小動物呢?

  二、理解歌詞,學習演唱歌曲。

  (一)、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1、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都有哪些小動物跟大家打招呼。

  2、用音樂把小動物叫出來。

  (二)跟著音樂,學唱歌曲。

  1、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和小動物們唱歌吧。

  2、分角色演唱歌曲。

  3、用接唱的方式演繹歌曲。

  三、替換歌詞,創編歌曲。

  1、農場裡除了有這三種小動物,還會有什麼小動物呢?

  2、它們會怎麼唱呢?或者會幹嘛呢?

  3、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四、結束語

  這首歌曲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在農場裡”。農場主說玩了一天,農場裡的小動物們要休息了,那我們下次再來和他們做遊戲吧!

  活動反思:

  孩子們給了我很大的驚喜,他們的很多想法都非常有創意,也是因為他們的創意擦出了我思想的火花,使活動變的更精彩。讓孩子發表自己的想法,為他們喝彩,才更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我們應該多多向孩子學習,相信他們的能力,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學會為他們喝彩。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習最基本的音樂文化知識技能技巧。依據孩子的實際能力設計教學內容,讓孩子在活動中真正有所收穫,切實落實教學活動的時效性。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4

  設計意圖:

  《如果我是一片雲》這首歌曲是由我們熟悉的《粉刷匠》改編的,因而歌曲旋律明快,且歌詞內容富有童趣,每句歌詞內容的後半部分有一定重複性,比較適合中班上學期幼兒學唱。整個活動中,模仿許卓婭提出的“傻瓜流程”,從簡單的故事匯入到傾聽歌曲,在傾聽過程中有層次的提問,然後新增味精,透過遊戲鞏固學唱;然後在遊戲中透過圖片的支架進行歌曲仿編,進一步熟悉和學唱歌曲。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和動作來表現歌曲。

  2.體驗小云找朋友的快樂。

  3.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歌曲匹配的圖譜。

  2.小河、森林、池塘、各動物形象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匯入我是天上的一片雲,我喜歡出去找朋友,我走走走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又走走走,又找到了一個好朋友,我還和他們一起玩了好玩的遊戲,那我找到了哪些朋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二、傾聽感受歌曲

  1.第一遍傾聽師:小云找到了誰?(出示圖譜)找到小魚、小蝦,做了什麼事情呢?

  2.第二遍傾聽你還聽到了什麼?(出示相應圖譜)

  3.第三遍傾聽老師來唱,你們來聽,還缺了哪張圖?

  4.第四遍傾聽現在我們看看找到的圖譜擺的順序對不對,我們一起檢驗好嗎?

  三、學唱歌曲

  1.看著圖譜一起學唱。

  2.撤掉圖片後面部分進行學唱歌曲。

  四、遊戲中學唱歌曲

  1.第一次“搶椅子游戲”:聽聽我在哪個字上坐下?

  2.邊唱邊玩“搶椅子”的遊戲:找找圖中哪裡錯了?

  五、遊戲中仿編歌曲仿編小云來到森林裡、池塘裡……

  活動延伸:

  小云還會去哪裡呢?引導幼兒創編

  附歌曲內容:

  5353|531|2432|5—|

  如果我是一片雲,我是一片雲。

  5353|531|2432|1—|

  我要漂到小河裡,漂到小河裡,

  2244|315|2432|5—|

  看見小魚和小蝦,小魚和小蝦,

  5353|531|2432|1—|

  我們一起做遊戲,一起做遊戲。

  活動反思:

  活動時,孩子們能被多樣的圖譜所吸引,正確地理解並用聲音優美地歌唱,活動目標有效達成。但是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活動氛圍並沒有預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更加活躍一些,也許孩子們也能被我的情緒所感染,使本次音樂活動的氛圍顯得更加活躍歡樂一些。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5

  活動目標:

  1、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體驗與他人合作的快樂。

  2、能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瞭解樂曲三段體曲式結構。

  3、能透過多種形式(語言描述、動作等)大膽的表現對樂曲的感知。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錄象、錄音磁帶、錄音機、道具。

  活動過程:

  1、欣賞第一遍音樂:

  “你聽時有什麼感覺?聽時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2、進一步理解音樂:

  這首《金蛇狂舞》是我們中國的'音樂還是外國的音樂?為什麼?”引導幼兒聽辨樂曲中的樂器特點。

  小結:這首音樂是我國明間一首很有名的樂曲,流傳了好多年,這首樂曲表

  現們熱烈、歡慶節日、舞龍、耍獅子的場面。

  3、分段欣賞:

  引導幼兒感受第二段的音樂表現的內容。

  如:兩隻獅子對話(透過節奏、音樂速度、樂句長短對比)越來越熱烈的對話語氣和越來越短的樂句結構。

  4、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對音樂的感知,各樂段特點進行表演。

  5、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運用多種步伐、動作表現對音樂的理解、感知。

  活動反思:

  《金蛇狂舞》是一節中班音樂欣賞活動,由於它的樂曲結構是幼兒不易掌握的,於是我採用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形象,分辨樂曲結構,幫助孩子去體驗音樂和表現音樂,解決了活動中的重點、難點。另外,在進行遊戲活動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引導下,藉助道具充分利用肢體動作表現音樂,可以說孩子們已經主動投入並沉迷在音樂之中,他們在主動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將活動達到高潮。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6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透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為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定,為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著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為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定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為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為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為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為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才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

  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和表現的機會,體現了強烈的人文關懷美。

  我們都知道,藝術活動須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不同的特點和需要,提供均等的表現機會。《花兒與蝴蝶》中教師按新《綱要》要求,為讓每個孩子都有動腦、動手和表演的機會,準備了豐富的操作材料。

  工具類:剪刀、鉛筆、水彩筆、膠水、固體膠、膠帶、別針

  材料類: 白紙、彩紙、亮紙、舊掛曆紙、舊報紙、硬紙板、皺紋紙、舊紗巾、絲巾、圍巾;各種顏色的線等

  在進行美工活動時,每個孩子既使是能力最弱的孩子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浩瀚好畫畫,就畫個漂亮的蝴蝶,做個頭飾戴上;小坤就用皺紋紙做個美麗的花環;亞雯呢,就拿紗巾別在兩隻小胳膊上,扇動著“翅膀”飛來飛去;思雨喜歡摺紙,於是就用彩紙折了蝴蝶背在背上......孩子們臉上掛著開心的笑容,專注於自己的作品中,甚至沒有一個孩子在打鬧,沒有一個孩子不歡樂。

  由此看來,美工活動確深受幼兒的喜愛,而且意義重大,對於發展幼兒手、眼、腦的協調性、手的靈活性以及形象思維能力都有良好的作用。但它必須依靠物質材料,與材料的接觸過程是幼兒認識世界的感覺經驗,透過改變材料表達美的情感。有心的教師往往不忽視這一教育契機,不辭辛苦為孩子準備種類眾多,數量夠多的材料,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玩玩做做中,學到知識,開發智力。讓每個孩子都有選擇的權力,表現的機會。一種強烈的人文關懷美昭然於眾。教師愛孩子,那就關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好孩子,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不同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反思:

  《花兒與蝴蝶》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一個“美”字,不容置疑,但美中亦有不足,在這許多“美”的畫面之後,卻殘留了一個不能稱之為“美”的場景:

  製作完成後,是孩子們的表演,然後整個活動結束,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離開了活動室。室內一下子靜下來。桌上有零亂的物品,地上到處是紙屑、殘頭等,一片狼籍。

  看到這個場面,你能說這是美嗎?只是一個小小的忽視,卻在人的心裡留下了一絲陰影。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感受美,體驗美,創造美,卻輕易放過了一個美的教育的良機。幼兒園的各項教育內容應有機聯絡,相互滲透。藝術教育也應與其它各科教學相融合。教師要善於捕捉教育契機,不時體驗教育的價值。

  如《花兒與蝴蝶》,當活動結束後,可引導孩子收拾整理好用過的物品,清理地上的垃圾,讓活動室重歸整潔。這就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教育契機:

  1、培養了幼兒的自理能力及愛整潔的習慣。

  2、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勞動本身就是美。

  3、增強了愛護環境的意識,進一步感受環境的美感。從這裡我們看到,幼兒園任何教育活動都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相依相輔,緊密結合。對孩子美的教育也不能侷限在藝術活動中。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美的人事物無處不存在,我們要勤于思考,善於挖掘,讓孩子充分去感受去區別,讓他們喜愛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意識到並彌補不美的事物,讓美走進每個孩子的心中,伴隨著他們和諧健康地成長。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7

  幼兒園的韻律活動,是指跟隨音樂進行的運用身體運動來造型的藝術表現活動,即通常所說的以身體運動為主的音樂遊戲、舞蹈、律動以及歌表演當中動作表現的那部分。

  在為這種活動選編材料的工作中,教師往往需要從三個方面來考慮“貼近(適應)”“離開(挑戰)”幼兒原有經驗的比例和度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分別是音樂、動作和內容。說到韻律活動的開展,往往浮現在眼前的是老師滿場又喊又跑的狼狽樣。可結果也不盡人意,難免有些失落。

  中班音樂活動《小雨和花》也是一節韻律活動,以春雨為背景,跟隨音樂用動作表現出春雨活潑歡快的樣子以及花朵在春雨澆灌後快樂的成長。體現了春雨對花朵的關愛和花朵對春雨的感激之情。

  在活動準備中,為了讓幼兒更好的感受樂曲的內容,形象的區分音樂的AB段落,於是我設計了課件《小雨和花》,在第一課時中,課件花朵的變化不明顯,於是我進行了再次的修改,第一段的開花改成花苞,等待小雨澆灌。在第二段小雨沒有了,落到了泥土裡,更便於幼兒表現小花的感受。比如花長大了,花變大了。

  在活動中,我吸取了第一課時的不足,在活動中透過聽一聽,做一做、演一演,循序漸進的引導幼兒表現音樂的內容。

  在第一環節,我重點引導幼兒傾聽歌曲的AB段落。由於課件的進一步修改,孩子能發現A段是小雨給小花喝水,小花在喝水,B段小雨落到了泥土裡,小花喝足了水,開心的樣子。

  在第二個環節,動作表現中,第一段,引導幼兒跟著音樂表現小雨落下來的樣子,小花喝水時,引導小花看著小雨做動作。在第二段,幼兒聽著音樂表現小花喝飽了開心的動作。在活動中,孩子能用誇張的肢體語言,比如不同的小雨落下來的動作,花越來越大,慢慢長高了等等。我在第一段的結束的地方設計了指導語:“小雨落到泥土裡,不動了。”形象的讓孩子自然過度到了第二段,並且為角色表演活動做好了鋪墊。

  在角色表演中,我請孩子兩兩合作,讓他們自由組合,分配角色,跟著音樂表演。在第一段和第二段轉換間,我運用了一定的提示語。但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學會傾聽,我提出了問題,讓孩子發現表演中的困難,“如果我不提示,你怎麼知道音樂的變化?”,讓孩子自己去傾聽,雖然有部分孩子還是有點聽不出,但是他們願意去傾聽了。孩子自己發現如何聽出不同角色的變化。

  在活動中,我給了孩子充分表現的空間。在聽一聽、做一做、演一演的過程中,孩子能更積極參與,願意聆聽,樂於創編各種動作,體驗了與同伴表演的樂趣。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8

  一、活動目標

  1.感知歌曲中音量大小的變化。

  2.會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唱歌,並能夠跟著伴奏唱歌。

  3.用簡單的身體動作感受和表現歌曲的歡快與愉悅。

  二、活動準備一張大貓和小貓的圖片、音樂《大貓,小貓》。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課題。

  "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上來了兩個客人,聽,(老師學小貓輕輕地叫,後出示小貓圖片)是誰來了呀?"小貓是怎麼樣的?小貓是怎麼叫的? 小貓叫起來輕輕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不好?(學大貓響亮的叫聲後出示大貓圖片)聽,這又是誰來了呀?為什麼說這是大貓呢?原來大貓叫起來聲音響響的,我們也來學一學大貓叫,好嗎?

  (二)學習歌曲

  1.教師:我們問一問,大貓和小貓來做什麼呀?原來大貓和小貓帶來了一首歌曲送給小朋友,貓咪請老師給小朋友唱一唱(教師唱一遍,要求幼兒只聽不唱,欣賞一遍歌曲)

  2.教師:"好聽嗎?歌裡唱了什麼啊?"(引導幼兒用原歌詞回答,教師可以提示)

  3.教師:"我們再來聽一聽,歌裡唱的是不是和小朋友說的一樣,聽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輕輕的跟著老師一起唱。"(教師再唱一遍)

  4.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唱吧。"(教師提要求,幼兒不可以用嘶吼的聲音唱歌,然後帶領幼兒,放慢速度,一起清唱歌曲兩遍。)

  5.教師:小朋友唱得真好聽,可是老師覺得少了點東西,如果我們配上音樂和動作就更好聽了,小朋友知道貓的動作是怎麼樣的嗎?(幼兒展示動作)現在我們一起來跟著音樂邊唱邊加上貓咪的動作吧。(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做動作)

  (三)遊戲

  1.教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一個小遊戲,老師做大貓,唱大貓唱的,小朋友們做小貓,唱小貓唱的,唱的時候要把動作做出來,還要注意聲音大小的變化。"

  2.分兩組演唱(一唱大貓,一唱小貓),後交換。

  3.教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新歌,名字叫什麼啊?我們現在知道了,大貓和小貓的叫聲是不一樣的,那大貓和小貓走路的時候是不是重重的,聲音很大的?如果貓咪走路重重的、很大聲,就會被老鼠聽見了,那麼它們就抓不到老鼠了。我們小朋友以後在教室裡、在臥室裡走路的時候也要輕輕的,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別的小朋友和老師,對不對?"

  四、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媽媽還有小夥伴一起分享《大貓,小貓》這首歌曲,告訴他們大貓和小貓叫聲是不同的。

  教學反思:

  透過這次的音樂課,孩子們帶著頭飾,唱歌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僅僅把大貓小貓引進了歌曲了,還可以自己創編歌詞把其他小動物都請到了歌曲裡面,孩子們學習的**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目標完成的也很好,基本符合了《綱要》不僅要讓孩子們“學會”而且要“會學”的教育精神。課程上的流程也比較完整,只是中間的強弱關係我沒有太強調,孩子們唱的喝感受的強弱關係都不太明顯,這是一個小小的失誤,我將在第二課時強調這一點,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不是孩子做不到,是老師沒有要求到,在以後的歌唱活動中,我會反覆強調歌唱中各個注意事項,爭取讓孩子們養成一個科學的歌唱習慣。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9

  時間流逝,新的學期已來臨,此時,孩子們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本學期,我們班又插了不少新生,對於這些剛來幼兒園幾天的孩子,大家相互都不是很熟悉。為了讓小朋友之間能夠開心玩遊戲,本月在主題活動《我和朋友在一起》中,安排了《哈羅哈羅》這一音樂活動。透過這個活動,讓幼兒感受歌曲的歡快愉悅情緒與同伴之間伴舞的快樂。

  剛開始,我以一個娃娃引出話題,“小朋友,你們看這是誰?我們應該怎樣向他打招呼呢?”只聽到有小朋友們迫不及待地說:“你好”,“嗨”。“小朋友們真是太熱情啦,那我也跟他打個招呼把,“哈羅哈羅-----”。透過對話,來引出歌名,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同樣,我請每組幼兒找到好朋友,並相互學著打招呼,邊說邊揮手,來提升興趣。

  對於打招呼的方式,在平時的生活中,基本以“你好”為主,因此,讓幼兒以“哈羅”的方式,幼兒感覺比較新鮮、好奇,對於性格偏內向的幼兒來說,不敢大膽的打招呼,但在老師的多次引導中,才漸漸習慣。又由於班裡來了好幾名插班生,孩子們對於她們還不夠熟悉,因此,在對於(一新一老)這樣的一對搭檔中,孩子顯得有點不自然,因為,“以老帶新”的方式,對於性格外向的幼兒來說,極為有效。在針對一些情況後,後來我換了一種方式,就是調整了部分搭檔,就是一位開朗,一位偏內向,這樣,讓幼兒在一動一靜的帶領下,調動更大的氣氛。

  透過唱歌,來表達各自的心情;透過遊戲,讓幼兒開心的玩一玩;透過表演,讓幼兒有進一步的接觸。相信,在接下來幾天的時間裡,孩子們便會更深層的融入到班集體中。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0

  1、實物匯入,激發興趣,設計新穎特別。看著鼓譜,敲打節奏,並且用手指、手掌交換不同的部位敲打節奏,幼兒在濃郁、輕鬆的氛圍中掌握基本節奏,感受樂趣。

  2、幼兒的回答著實另聽課老師佩服與讚歎,這是平時經驗積累的表現。孩子們平時就得到了音樂的薰陶,情感的理解,所以這樣的`表現在意料之內。

  3、對笑臉表情解釋的機會應該留給孩子們,這樣能加深幼兒對兩段歌曲不同情感理解的印象。圖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看完圖譜就轉到對歌曲的學習好像太“對不起”這張圖譜了。圖譜原本的用意是服務於歌曲的學習,情感的理解。但是在這個環節中沒有充分利用好。

  4、學唱歌曲的重點是把歌曲學會,所有的“花哨”環節目的都是為了讓幼兒會學這首歌曲,但是恰恰遺忘了一個重要環節,那就是熟悉歌詞。教師如果用朗朗上口的語調和孩子們一起朗誦一下歌詞, 那麼孩子們也不至於學得那麼困難了。再次,教師應該適時“退隱”,一直帶真孩子一起唱,那麼孩子們有了依賴性,想都不想歌詞就跟著老師一起唱了。

  5、一開始就分兩半,孩子們還沒有反應過來呢,一開始應該讓孩子們一起演唱,一起來感受微笑寶寶所代表的兩段不同的情緒。等孩子們親自感受到了,再分開一起表演,這樣一來孩子們就有響和輕的經驗了。

  完美的開頭另人期待,但是由於熟悉歌詞的疏忽成了活動的敗筆。但是不管怎樣,我嘗試了,我便成長了。這次的選材經歷複雜、曲折,最終繞了一個大圈圈還是回到原點也是我和這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緣分。我想結果並不重要,只要在經歷後反思、總結就能得到更好的成長。孩子們表現的很出色,有老師表揚我的歌聲也很出色,這些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謝謝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有你們真好,讓我感覺到了溫暖!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1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繞腕組合動作。

  2、複習《勾繃腳》,要求用較規範的動作完成。

  3、喜歡律動活動,從中培養幼兒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教學準備:

  錄音機;《森林狂想曲》、《鋼琴曲》、《鳥飛》、《健康歌》音樂磁帶;墊子。

  教學過程:

  一、熱身運動《健康歌》

  幼兒手拿墊子跟隨老師聽音樂合節奏做熱身運動進場(幼兒自由散開,儘量舒展動作)

  二、導語

  (手機:鈴……)“喂,您好!哦,是小紅帽的媽媽呀,您很忙請我們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來 是嗎?好的,您放心好了。恩,好的,再見。” “小朋友,小紅帽的媽媽讓我們去她外婆家把她接回 來,我們小朋友願意嗎?”(願意)好的,讓我們採些水果和鮮花去好嗎?要採水果和鮮花要轉動手腕才可以,先看老師做一遍。(音樂)

  三、新授手腕組合

  A、教師完整示範動作。

  B、幼兒非步驟學習繞腕組合

  1、幼兒學習採蘋果的動作

  (動作要領:立直、拍腿、提腕、轉腕、壓腕)

  2、聽口令做一遍才蘋果的動作。

  3、學習採鮮花的動作

  (動作要領:跪坐、攤手、轉腕、推手)

  4、聽口令做一遍採鮮花的動作。

  C、聽口令完整跟老師連起來做動作。

  D、聽音樂合節奏跟學動作。

  小朋友真棒,都學會了採蘋果和採鮮花的本領了,好的,現在我們就去嘍!

  四、複習‘勾繃腳’

  “帶上我們的禮物,還要穿過一片森林才能到小紅帽外婆的家,小腳丫準備了”複習‘勾繃腳’音樂:森林狂想曲

  “外婆家到了,送給您外婆,外婆誇我們呢!小朋友真棒!小朋友,剛才我們的小腳丫走了 這麼久,一定累壞了吧?我們讓它休息一下吧!” 音樂:搖籃曲。

  五、退場

  “天黑了,我們還要送小紅帽回家呢,仙女讓我們變成了小天使飛回去。我們回家嘍!

  音樂:律動鳥飛碎步退場。

  教學反思:

  透過輕鬆活潑的律動形式把孩子帶到音樂的殿堂,調動孩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情感, 在學習歌曲時教師先範唱讓學生體會歌曲的情緒。讓孩子輕聲模唱從而感受歌曲的情感, 這樣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歌曲並能很好的演唱。為了發揮孩子創造力讓孩子自編動作, 使活動氣氛達到高潮。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歌曲,也發揮了孩子的創造能力,真正的達到了教學目的。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2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學習演唱歌曲。

  2、藉助遊戲和故事情節,理解歌詞的內容情節。

  3、在遊戲中體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緒。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青蛙、河馬的操作道具及與歌曲內容相關的圖譜。

  活動過程:

  1、教師邊操作道具邊以小青蛙的口吻講述歌詞中的故事情節。

  提問:故事中都有誰?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呀?

  2、教師誇張的表演範唱歌曲。

  3、教師出示圖譜,學習演唱歌曲。

  (1) 學習第一、二句歌詞。請幼兒跟隨教師邊自由表演動作,邊學習演唱。

  (2) 學習第三、四句歌詞。提問:小青蛙鑽進的大水洞是什麼地方?請幼兒跟隨教師邊自由表演動作,邊學習演唱。

  (3) 結束句,教師邊表演邊範唱,引導幼兒感受、理解結束句中漸慢的旋律,並學習演唱。

  4、教師與幼兒結合圖譜完整演唱歌曲。

  5、在教師的語言提示下,關注小青蛙高興、恐懼、放鬆的心理過程,並嘗試用表情、動作表現出來。“小青蛙捉迷藏的時候心情怎樣?聽到響聲時心裡怎樣?發現是一場虛驚,心裡又是怎樣?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表情來表現?”

  6、跟隨教師邊自由表演,邊演唱歌曲,注意用表情和動作表現小青蛙的情緒變化。

  活動反思: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慾望,使其產生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3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勇敢的孩子》,理解歌詞內容。

  2、樂意用不怕寒冷、堅持鍛鍊的精神鼓勵自己。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唱歌曲《勇敢的孩子》,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難點:樂意用不怕寒冷、堅持鍛鍊的精神鼓勵自己。

  活動過程:

  一、引入主題

  二、幼兒交流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在戶外鍛鍊的感受。

  三、欣賞歌曲

  1、欣賞歌曲第一段。

  2、欣賞歌曲第二段。

  3、教師完整清唱歌曲一至兩遍。

  四、幼兒學唱。

  1、引導幼兒跟著教師的琴聲,模仿大風的“呼”聲,哼唱歌曲旋律,並隨著節奏左右擺動身體,感受歌曲旋律及節奏的特點。

  2、幼兒跟唱歌曲數遍。

  3、請幼兒討論:演唱歌曲前兩句時有什麼不同,以個別或分組的形式進行演唱,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現。

  4、請幼兒邊唱歌曲邊表演動作,表現冬天不怕冷,勇敢鍛鍊的精神。

  5、請幼兒為歌曲取名。

  活動反思:

  這首歌曲學習之餘,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樂意用不怕寒冷、堅持鍛鍊的精神鼓勵自己。很多孩子到了天氣冷的時候就不愛做早操,透過這個歌曲的學習,讓孩子們樂意運動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活動也初步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4

  活動目標:

  1.學習與同伴協商探討用不同的樂器進行演奏,練習不同的節奏型。

  2.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節奏型,並把自己編的節奏型配合適宜的音樂進行表演。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紫竹調》音樂磁帶;鈴鼓;碰鈴;三角鐵等樂器;節奏卡。

  活動過程:

  1.教幼兒認識節奏卡上的各種節奏型。

  今天要在小朋友中選一個小音樂家,看今天誰打的拍子好就選誰。我們先認識一下今天的節奏型·····我們先來用手來打一下這個節奏型,一會誰打得好老師就發給他一個小樂器讓他成為小音樂家(帶幼兒用手打拍子),逐漸發給認真的幼兒,直到每個人都拿到樂器,然後帶幼兒用樂器再演奏幾遍進行加強》

  2.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節奏型,並把自己編的節奏型配合適宜的音樂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今天孩子們學得很開心,我讓每個幼兒都當上的小音樂家,都掌握的很好。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15

  設計思路:最近,我們班正在進行《熊的故事》主題活動,主題目標是嘗試用各種方式表述故事情節,對物體的大小多少進行比較或匹配。發現孩子們很喜歡熊這一動物形象,於是又給孩子們聽了《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有的幼兒會不自覺地扭動自己的身體,做各種舞蹈動作,看到有小朋友在這樣做,其他小朋友看到後,也紛紛模仿。於是,我就利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歌曲,在結合子主題“變石頭”裡,扮成各種小動物,跟著音樂邊唱邊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音樂一停,馬上就變成“動物石頭”,作一相關動物造型,動一下,就被“熊”抓走。

  活動目標:

  1、根據音樂,學會模仿各種小動物動作,音樂停止,保持原先動作。

  2、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頭飾一隻、創設一個“熊”的家

  活動流程:熱身運動—音樂遊戲《變石頭》——放鬆整理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小鳥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樹林裡面真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往樹林走,採上幾朵鮮花,再來跳一跳。要是大熊走過來,大家可別亂跑。

  2、師幼共做熱身運動

  跟老師一起來學小鳥飛,飛得高一點,再高一點,學小魚游泳,尾巴甩一甩,再來學蝴蝶飛,飛到花叢中。

  二、音樂遊戲《變石頭》

  1、幼兒複習音樂,可以跟著音樂做一些動物動作

  2、教師介紹規則:我們邊聽音樂,邊做各種動作,也可以找一個好朋友一起做,音樂一停,你們馬上就不動,變成一個石頭,要是動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誰堅持的時間長。

  3、教師扮演“熊”在家裡睡覺(也可以請一個小朋友扮演熊,來看哪個小朋友動了)幼兒進入創設的情景進行遊戲。

  4、師幼遊戲。(音樂一停,要馬上不動哦,動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遊戲。誰堅持到最後拉,那他就是冠軍,我們為他拍拍手。

  三、放鬆整理

  1、一起數數熊吃掉了幾個小動物?

  2、讓我們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腳來放鬆放鬆。

  個別化活動

  一、區角活動

  1、在計算角,投放一些熊的圖片,讓幼兒進行數數,或者提供些顏色不一的熊,讓幼兒給小熊進行排隊。

  2、在美術角,提供些參考圖片,讓幼兒自己畫小熊。

  3、在音樂角,聽音樂做各種動作,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配上舞蹈動作,自編自演。

  二、參觀活動

  給幼兒參觀其他班幼兒或者哥哥姐姐做遊戲時的情景,瞭解做遊戲要掌握的規則。

  個別活動引發的興趣及經驗:

  個別幼兒:個別幼兒對音樂遊戲不是很感興趣,但音樂也不敏感,聽到音樂停了,還再動來動去,即使不動了,堅持的時間也不長。

  多數幼兒:多數幼兒非常喜歡音樂遊戲,聽到音樂停了,馬上不動,而且還會擺不同造型,這次是站著的,下次就是彎著,每次都變換不同動作進行遊戲,而且堅持的時間很長,真像個石頭人。

  教師分析並對照自身資源

  個別幼兒: 個別幼兒對遊戲很敏感,很快就掌握了遊戲規則和要領,只要老師說一遍,就領會了教師要表達的意思,而且哪怕有別的小朋友逗他,他都不會動,遊戲意識非常強。

  多數幼兒:多數幼兒喜歡做遊戲,但規則意識不是特別強烈,需要老師語言上或動作上的提醒,比如說音樂停了,現在不可以動了等,動作上能夠有一些簡單的變化。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音樂遊戲活動,幼兒特別喜歡參與活動,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歌聲中,孩子們盡情地在遊戲著,音樂停了,馬上不動,音樂再響起,又繼續遊戲,直到剩最後一個小朋友,堅持到最後的就成了冠軍,並且教師為冠軍貼了個五角星,大家都想得到五角星,基本上都不動,在第二次遊戲時,最後還剩兩個小朋友堅持到最後,難分上下,就兩個都獎勵了五角星,兩個人臉上都很開心。但是,在遊戲過程中,有個別幼兒規則意識不強,明明已經被熊抓到了,坐在椅子上了,過一會,又過來遊戲了,看來以後,老師在遊戲時,要對個別幼兒多加強遊戲的規則意識。

【中班音樂活動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