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本單元敘述人類從產生到公元1500年這一時段區域文明發生、發展和衰落的歷史,分為上古、中古兩個階段,涉及了大河流域出現的四大文明古國和地中海區域出現的希臘、羅馬文明等有趣內容。因此,透過圖片及相關影片激發學生學習本單元的興趣。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希波戰爭和亞歷山大東征等歷史事實,增添課堂的生動性。透過學生和老師蒐集相關資料,學生領略到世界文明的文學藝術的精華,明白三大宗教對世界文明史發展的影響,培養學生蒐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

  本單元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等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互動釋疑突破本單元重難點,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歷史的興趣。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6課洋務運動》教學反思在實施教學過中我有以下的反思與體會:

  1.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真實體驗教師的教學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這一課在八年級(4)班試講的時候效果不好,時間上還來不及。但在八年級(3)開課時教學效果卻較好。我認為主要是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導致這一結果。這引起我的教學反思,面對不同學習層次的班級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設計的問題要適合於學生的認知水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這一方面,以前雖有認識卻研究得較少,以後在教學中應多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映,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尤其是他們的知識掌握的程度,課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在教到杜甫的一句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一學生問道“老師,你不是說是冬天嗎,為什麼杜甫還說酒肉會臭呢?”首先同學能夠提出問題是值得老師欣慰的,我在肯定這位同學的同時引導學生認識杜甫說冬天的酒肉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使同學認識到杜甫對統治者的揭露和對百姓的同情,一位關心百姓疾苦的偉大詩人形象立刻展現在同學的眼前。能回答學生的問題是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在備課時我有意識地去收集了有關本課內容的相關資料,所以在學生問到時才能回答。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也時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除了需要教學智慧外,我認為教師豐富的知識是教學的基礎,只有教師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從容地引導學生邁入知識的殿堂,才能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不斷提高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課堂實效性的提高決定於課堂上各種教學資源的利用情況,如何激發課堂活力打造魅力課堂,我認為教師對教材資源的挖掘、學生資源的挖掘、教學方法的選擇、多媒體的利用等至關重要。教師應研究教材,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因而恰當處理教材。這節課在利用教學資源有以下特色:

  一、以主題立意的方法組合好圖片

  能呈現圖片不算開發資源,亂擺放圖片就象是農業的粗放經營,效率低下,所以本課以立意為線索,組合好圖片。如新文化運動的背景,突出袁世凱破壞民主共和,實行專制統治,恢復封建傳統秩序,在選擇圖片時,首先以對比的形式,把孫中山的理想,臨時約法的精神與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作對比,形成鮮明的對照,其次,袁世凱的倒行逆施用“跪”的圖片作為專制的象徵,以迫害婦女的“裹腳”作為愚弄百姓的象徵,讓學生更具體地認識新文化運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二、影片、音訊的適當剪裁和適當運用

  影片音訊資源能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和聽覺的衝擊,在選擇這些資料時要注意清晰度和實用性,避免時間過長。在選好素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剪輯和補充適當的文字介紹,本課《蘭花草》一曲是膾炙人口的一首旋律優美的歌曲,我並沒有直接把歌詞放出來,而是在播放歌曲的時候,把胡適的白話詩打出來讓學生欣賞,同時把有關詠蘭的古詩的文字擺在一起,讓學生一邊欣賞歌曲,一邊思考和歌曲相關的白話文革命的問題。

  三、以表格的配圖片的形式突出課本的重點難點

  本課的知識點較多,需要掌握的人物、時間不容易記住,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適當的將圖片與表格相結合,學生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課本的重點知識。如新文化運動的四個提倡、四個反對,在圖片的強力對比下再配以表格,學生不但掌握文字內容而且對內容有深刻的理解,這種理解的記憶比單純的機械記憶更加牢固更有效率。

  四、穿插活潑的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可以綜合考察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興趣。本課穿插了兩個課堂活動,一是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封建文化的衛道士和新文化的先鋒,學生必然需要體會和揣摩這兩個角色的特點,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學生就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把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另外一個課堂活動就是復活歷史過程,參與歷史過程,讓學生以記者的身份進入到當時的場景中,我總共分了三個情景,有《新青年》編輯部、記者寓所等等,透過具體的場景設定,學生如身臨其境,多了一份責任感也多了一份神聖感。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在當今教學改革的浪潮中,就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也包括顯性和隱性的歷史現象的內涵、外延、內在因果關係、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比較,提高學生再認史實的潛力。同時培養學生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歸納、綜合問題的潛力,不是單純的重複教材中的史實,而是對教材中所涉及史實的昇華、提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怎樣才能掌握好恰當的教學方法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所務必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過好識記潛力關

  初中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在小學學了一些歷史知識,在某些方面有所瞭解,卻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識點的關係及基本歷史概念的準確記憶,但如果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或對知識點記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最好的辦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閱讀。教師用講讀方式與學生共同閱讀,弄清每一課段落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各知識點的表現、本質,初步建立起知識網路系統,做到合上書,使每個歷史知識點都歷歷在目,真正做到基礎知識過關。

  二、著力培養師生感情,注重情感教學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有一種“移情體驗”在發生作用,“移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影響過程,即將一個人的目的、知覺和情感跟別人暫時聯絡起來,使他們在作用上和情感上彼此融為一體。所以說,教師的言行舉止,感情的傾向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情感在教學時起著感染和激勵的作用。良好的情緒,能夠融洽師生關係及簡單氣氛,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學生對教師的認可、情感能使學生精力集中,教師在此時充分利用學生此時的精神狀態,使學生由自發喜歡聽課轉向自覺的學習需要上來。當學生學習成績不斷提高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會越來越濃。因此,從某個好處上講,注重歷史課堂情感教育,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的用心性、進取心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好處。

  三、精講,對歷史現象進行立體分析

  在學生了解和掌握歷史基礎知識後,教師在上課時,對每課都要進行精講,對歷史現象進行立體分析,這是很重要的一環,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去進行:

  第一,對歷史現象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分析。

  第二,對歷史現象進行宏觀和微觀的分析。

  第三,透過教材中的顯性知識發掘出隱性知識。

  第四,與歷史學科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分析。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細節能夠營造濃郁的歷史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一名歷史教師第一個任務就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願意、喜歡上歷史課。學生如果對歷史不感興趣,其他的也就失去了依託。所以我們就應該在日常的教學中把握細節,充分運用細節來營造濃郁的歷史氛圍,使學生能主動進入歷史課堂,有對歷史探究的原動力。

  如在學習“外交事業的發展”時,我在一開始上課就展示出教材上的一幅照片——《喬的笑》,就是喬冠華在聯大透過恢復我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後開懷大笑的照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動作。之後又介紹了照片的一些情況:這幅珍貴照片在新聞攝影展中獲得金獎,紐約某大報對喬冠華這縱情一笑也倍加讚歎,稱他為“大國家的大人物”。喬冠華的笑被西方媒體描述為:“震碎了議會大廈的玻璃!”因為喬冠華的表情是很誇張的,給人的視覺衝擊非常大。所以學生馬上就被吸引了。這時我適時設問:為什麼喬冠華部長會如此開懷大笑?學生很快就能從課本中獲取資訊:1971年10月25日,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這件事是新中國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是一件令我們自豪的事。圖片是無聲的,但圖片所帶來的情感的渲染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就在現場。這會使他們產生與喬冠華有相同的感受:為我們的國家高興、自豪。有了這樣的鋪墊以後,學生自然會對接下來的學習內容有好感,有求知慾。本來教學內容只是一個過程性的描述,一些結論性的語言,相對來說是枯燥的。用細節來刻畫特定的場景和物件,非常類似於電影中的“特寫鏡頭”。抓住了這個精彩瞬間,以情感打動學生,帶他們走進了歷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集中體現。它經歷了產生、形成、確立、完備、強化、衰亡的發展過程。這一整個過程又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即:秦漢至隋唐為第一階段,歷史進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為第二階段,其消極影響日趨突出。歷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都具有明顯的繼承性、共性和特殊性。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延續了二千多年,其影響十分深遠。

  客觀進步作用十分明顯,如維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發展;使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加快和科技文化進步;保證了中外正常的.經濟文化交流;在明清時期還為抵禦外國侵略提供了保證。消極作用亦很突出,如對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使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受到抑制;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間不惜血刃;宦官專權、外戚干政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伴生物;在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以後,它還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連著聽了兩天的課,說實話雖然有點累但是收入頗豐。同時也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

  每堂課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是充滿自信,充滿朝氣,臉帶笑容的老師,她(他)們和學生在進行友善的對話,氣氛非常輕鬆,令人感覺到老師和學生就置身於平等的、歡愉的情景,學生暢所欲言,臉上流露的自然的微笑。以前我們經常責怪學生沒有課前準備,這時我們是否反倒問問自己:我們準備好了嗎?

  在課堂上,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比較緊張的時候,我看到老師們都報以微笑的期待,或投以激勵的眼神,注重了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對於以前當學生回答不上來或比較緊張的時候,試問:我們給他們信心了嗎?我們鼓勵、表揚或肯定了嗎?

  在聽課中,給我印象較深的一個學案是鄭志霞的《競爭不忘合作》,她學案的設計就是《王曉梅同學成長的日記》五則材料,整堂課就圍繞王曉梅的煩惱、競爭等展開,整堂課非常明晰的一條主線,解決問題時結合學生自己的親身體會讓學生感受到理論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樣即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如果課堂練習設計全是書本的題目,有時比較缺乏生活的“味道”。那麼,試問一下:學生對於枯燥的題目他們會感興趣嗎?如果興趣都沒有,那能談得上能力的培養嗎?

  看到他們,我好象看到了自己,看似簡單的一堂課,背後凝聚著教師多少辛苦的付出。上課的教師儘量想要上出新意。我真心希望我們老師創造出自己的風格。說了這麼多,其實也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挑別人的毛病都會挑,輪到自己也未必能行,的確如此。不過,我還是很高興能從課堂上學到很多,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經常談到學生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或許影響其一生,終身受益。可往往忽視了老師的某些行為習慣。

  就如上節課(視導聽的)中,面對學生精彩的展示,我的鼓勵性語言太貧乏了,只是用了幾句“你太棒了”,我自己都感覺太俗,但當時不知什麼原因隨口就這麼幾句,其實,面對較難的題目極個別同學到講臺展示時我應該多變換鼓勵性語言,如:“你真有膽量,不簡單!並且你思維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

  可是由於平時上課沒有養成習慣,才會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老師課堂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至關重要的。真可謂:“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習慣就是素質,習慣影響人格”。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兩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透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活的活動,是師生透過課堂對活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應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查,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

  歷史學科的特點確定了歷史教學有創於其他學科,長期有效地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做好及時有效地反思。反思可以是課後,還可以是課前。如教學設計完成後,可以想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課堂效率是否高,學生會不會產生牴觸情緒,師生交流是否會順暢,授課的進度,內容與時間分配在實施過程中會不會產生不協調。同時,學生的反思也是課後反思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回顧一節課自己學會了什麼,有什麼缺憾,如何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豐富而又有個性。

  經過了三個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此刻,學校電化教學手段比較齊全,就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能夠採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總結過去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向持續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二、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教學中,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此刻就應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明白,“讀史能夠明志,學史能夠鑑身”此刻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構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理解教育影響,從而到達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三、在教學中反思存在的不足

  1、透過學生進行教育反思

  一個好的教師就應具有敏銳的觀察潛力。如果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突然表現異常,那肯定是教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

  2、透過教師本身進行教學反思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課堂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的時間比較多,但教師必要的引導,適當的點評,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師在引導、點評時不流暢,時常卡殼,使得學生滿腹疑慮,這就意味著教師對待課堂的準備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了。

  3、透過請同事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進行反思

  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如果教師對自己的課作了精心準備,上課時得心應手,往往很難覺察出自己還存在著什麼不足,但如果青銅市或教學專家來聽課以後,總是能找到自己還需改善的地方。

  4、透過閱讀教育專著和教學文獻來進行教學反思

  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老師。經常閱讀中外教育專著和優秀的教學案例,從

  中吸取營養並經常與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比較,不斷反思,使自己不斷提高。

  在十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從未間斷過寫教學反思,我的課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成為了他們最感興趣的課程之一。

  四、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潛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潛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平邑之行後上的展示課,真真體會到古人的話是句真理: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上不知道,一上,破綻百出!

  下面先就這一節課談談我的設計思路。本節課正好是期末複習的第一節課,所以上課之前,我先給同學們樹立了考試複習的自信與信心。然後,讓同學們自己背誦(我認為這是最基本的一個環節)、完後相互檢查,這一過程大約持續了20分鐘。接下來請了3位同學分別講述這3課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並帶有對學生的複習檢查),她們的自信與課外拓展是我所不能及的。接著就是對同步上面的練習加以鞏固,最後是反思收穫(學生不僅收穫了知識,還總結了複習的一些技巧,如前後聯絡,和做題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一節課下來,看似很滑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學生在提問與展示時,沒有體現弱者優先、機會均等的原則;在練習鞏固時,直擊中考會更有高度,等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在以後的課堂中會逐漸地改正與完善,我的目標是爭取讓每組的8號達到這3位同學的水平,那樣就實現了共產主義了。所以,革命尚未成功,我仍須繼續努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緊張的教學生活就要結束了,回想這半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很多的收穫,自己也在這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成長。歷史學科本來就是很枯燥的,在素質教育過程中,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成了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在教學中我總結了一些經驗,當然也有不足之處,現在與大家分享。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能積極的探索,敏銳的觀察,牢固的記憶和豐富的想象;才能具有創造性。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因此,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故而教學效果很好。

  2、努力培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大家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我們不能讓學生死讀書本,指導學生就某個知識進行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這樣就能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讓他們好學、樂學,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3、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經驗加上反思等於成長。在教學中我不斷總結經驗,查詢不足,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耐心指導,走進他們的心理,使之達到好學、樂學之目的,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我們學校自從課改以來,老師們為了打造高效課堂,一直在不斷實踐著,也就是課堂上解放學生,讓學生充分的張揚其個性。其間,有些老師也提到學生的積極性比以前提高了,可是總感覺整體上還是不夠,尤其在最近聽課與自己的上課中感觸更深。

  課上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展示的過程中能積極的參與進來,並且能提出問題,也能對其他同學的展示進行點評。但是有些同學還是積極性不高,我們認真審視一下有些學生為什麼缺乏興趣,往往會從我們教師身上找到原因。教師知識面狹窄,課堂上學生的求知慾得不到滿足,使學生喪失興趣;教師忽視課堂激勵評價的作用,不能為學生創造參與教學的條件,學生難以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喪失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興趣等,所以,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而且要充分的備學生。

  有人說過:“一個人如果失去了金錢,他只是失去了一點點;如果失去了毅力,他就失去了很多;如果失去了興趣,那麼他就失去了未來整個人生。”因此,我們要想上好一節課,就必須要探究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促進學生興趣的提高,從而實現教學過程的高效。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今天講了一節公開課,從上週接到這周要講公開課的通知開始,到今天正式開講,心裡一直都提著,今天總算是可以鬆口氣了,趁熱打鐵來消化一下各位聽課老師提供的寶貴意見。

  首先我自己覺得,本節課比較趕,導致有些討論也不能很充分的進行。高老師指出,在講《天朝田畝制度》一節時,情景模擬設定的不錯,只是如果課下就安排學生準備的話,效果會更好;還是在評價這個制度的落後性時,高老師指出對私有的否定也是其落後性的體現。

  跳過這節課本身,我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比如語言細節;黃老師特別之處,課堂應該有詳有略,新老師都有一個通病,總怕自己講不完,或哪個知識點沒有講到,以這節課為例,太平天國的過程就可以略過,本身這些知識點也不需要講解和擴充套件了,還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楊主任指出,如果是上一節優質課,本節課最大的不足在於,沒有起伏,過於平淡,沒有吸引學生的特點,比如語言、個人風格,如果只是講知識,沒有吸引學生的點,學生怎麼能被吸引到課堂呢?李校長也指出,要與高考相銜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迴歸教材。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上完《偉大的歷史轉折》這節課,就這一堂課而言,我對歷史的課改進行了一次實踐,如何創設歷史情境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本人有一點感想,總結有以下兩點:

  其一:充分的教學情境預設,使歷史課堂變得“鮮活”起來。我們知道,學生是一群鮮活的生命個體,而每個人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都不相同,再加上課前準備的程度不一,這一切都要求我們在備課時瞭解他們的知識儲備,瞭解他們的思維特點,情境預設要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這節課我先以1977年一個故事,來突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及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關係。請大家幫忙看書解答。透過追問,引導學生聯絡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刻的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多麼的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的意願,對歷史有了深深的認同感。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歷史課堂由“死去”變得“活來”。

  其二、及時感悟歷史,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歷史知識靜靜地躺在書本里和教師的腦海裡如何讓學生去思考?太多必需的“生成”需要我們去經營和促成。初中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那些具體的、直接的、新鮮的事物最敏感,而對那些抽象的、理性的事物卻感到乏味,甚至厭倦。所以我一直以故事作為這一課的主線,及時引發學生的思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順勢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生活發生了歷史性的轉折,你能想象一下會發生了什麼變化嗎?你有何感想?學生答完後我引導學生得出這樣的認識:這個故事的命運其實就是我們父輩命運的縮影,也是我們民族命運的縮影,經歷了黑暗,迎來了光明。希望同學們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始終相信那不過是“黎明前的黑暗”很快就過去的。這樣使學生會感到歷史對自己很有用,在歷史課上不僅是“熱鬧”,而且是歷史背後的人生感悟。

  【改進措施】

  在本節課的教學之中,有兩點遺憾。首先:課堂的節奏顯得過快、教師語速較快,給人造成了授課教師始終擔心不能完成教學內容的感覺。其次:課堂知識的前後聯絡並沒有指導到位,如建國後法制建設的發展等問題。因此,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是要堅持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進行“活史”教育。歷史雖然是過去的事物,但它與現實有著密切的聯絡。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夠體現這一點,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歷史與現實甚至與其自身確實聯絡緊密,能夠解決他們的疑惑,他們自然會覺得歷史有趣又有用,進而喜歡歷史,學好歷史。比如在講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的偉大轉折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活動:假如由老師當一名記者,調查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人們的生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老師設計提綱向全班同學調查。從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紹。學生的興趣很高,在活動中感受到了歷史的變遷。

  二是要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實施開放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並引導學生在課

【八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