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

  本週在幾件大事中經歷了歷練,上公開課、上實驗性歷史課、抽測、學習成功學、和上美術課。這些事情都是我的目標,是我必須要完成的。公開課在微笑中上完,課本內容學習完成,而同步學習在課堂上沒能學習完成,說明課堂學習效率要繼續提高,爭取在最短的時間裡完成最多的事情。歷史課需要試驗一堂課上即能完成課本能容又能完成同步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而在教學過程中,屢屢沒能做到完成,需要用第二節課上的一部分時間來處理上節課上剩餘的內容,因此在課堂上需要控制好課堂節奏,兼顧好優秀生的進度和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的進度,多鼓勵和激勵這些學生,加強努力求贏爭第一的思想,對後進生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和給予適量的學習任務以利於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並且要對後進生給予足夠的輔導,逐步樹立信心,增強努力求贏爭第一的思想。

  本人對成功學的學習需要進一步進行實踐和運用,對學生多激勵和鼓勵,從心理上進行疏導學生在學習中的不滿和怨言,消除,為學生鼓足士氣和提高學習積極性提供心理支援。上好美術課,是調節本人心理和工作情緒的一塊重要的領地,接受藝術的薰陶和增強笑對人生的力量,增強人脈談資和人脈關係資源。為教學不斷努力學習和實踐,多重複實踐,多吸取經驗教訓,是教學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證。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2

  每一次複習都會有很多收穫,也會發現很多不足。

  歷史複習課上,主要是讓學生針對七年級下冊的重點知識進行了梳理與鞏固,透過學生的表現來看,本節課中預設的目標(即學生能明確問題的要點,加以落實鞏固)完成較好,學生都能自主參入到學習中去,順利的完成問題的梳理,展示環節,多數同學能熟練地複述知識點,複習效果較好。

  反思課堂,存在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1、時間分配再合理。複習課中知識梳理階段時間可以放短,這樣有時間讓學生相互檢查一下複習的成果,也可將能力提升題當堂完成,從而上一節完整的複習課。

  2、評價點撥要到位。在課堂上時常忘記給學生及時的評價。

  3、課堂設計要精要細。課堂細節也是衡量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關鍵。如:匯入的創設、課堂語言的精煉、評價的激勵性等我都需要注意、學習、提高。

  透過這上覆習課我些許體會到一點幸福,我作為老師看到學生會學習的幸福;看到學生自己體會學習快樂的幸福。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3

  本學期以來,我在教學工作和成績方面,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透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和考試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下面我對初中歷史教學作以下反思,與大家共勉。首先,把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透過縱向聯絡及橫向聯絡,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新課程理念倡導下的歷史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生“學會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我是這樣組織的:

  在匯入新課上,讓學生聽大家較熟悉的《鳳陽花鼓》並提出問題,用這種方式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並使學生對要學內容有個大概瞭解。

  提出問題後,不再是教師給出答案,灌輸知識,讓學生單純背誦,而是讓學生主動閱讀課文動腦筋思考、歸納,並在小組合作交流,然後透過師生互動,予以分析、總結,找出答案。

  在整個教學思路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討論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閱讀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教學目標,實現能力教學目標和情感教學目標的要求。

  在上課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考察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關注學生概括能力和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和努力實踐,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有成功感,相信並肯定自己。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力求體現備課思路,引導學生在輕鬆自然的課堂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整節課我較滿意的是學生的交流討論、歸納和表演非常主動活潑,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能力、用聯絡的觀點綜合分析對比史實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生用辯證的兩點論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

  當然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改進,比如課前複習提問環節時間稍長了些,而本節課最後的相關練習又稍顯少了些等,但總體上還是比較滿意的。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

  1、在需要學生們記憶的地方增加了新增效果,使同學們能清楚的瞭解、掌握本節課需要記憶的地方;

  2、在瞭解鄭和的基礎上,透過分析討論鄭和在航海途中會遇到的危險?同學們能對鄭和下西洋及鄭和本人作出公正的評價;

  4、能對戚繼光領導的抗倭鬥爭作出公正的評價,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

  5、能過教學,同學們能悟出“落後就要捱打”的真理,只有透過我們的努力,才能讓祖國強大;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後緊。比如課前複習提問環節時間稍長了些。

  2、不能正確地給戚繼光本人一個公正的評價,只能讓學生被動的接受戚繼光是一位民族英雄。

  3、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多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鼓勵學生相互合作、努力實踐方面還有欠缺。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5

  近日,我執教了一節《華夏之祖》的公開課,上完之後,感覺不甚良好,雖然不排除一些客觀原因,但回首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失誤頻頻,怎一個“差”字了得。

  首先,未體現“自主”的教學理念。雖然學生是以小組的形式學習的,但在展示環節,我並未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話題投放形式太過單一、刻板,如請學生講述堯、舜、禹的故事,完全可以讓一個組的學生自由選擇講述,而不是先講堯,繼而舜,再而禹。學生講述後,也未引導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互動、補充。教學內容顯得單薄,不夠豐富。

  其次,對學情認識不夠。未充分考慮七年級的學生只上了兩節新課,學習歷史的熱情、能力都相對底下,從而對學生預習情況把握不準,對學生學習、展示能力不能有準確的認識。要求學生進行表演“禪讓制”的環節,課前沒有進行必要的指導,導致學生空有表演的熱情,卻不知怎樣表演,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使課堂氣氛略顯尷尬。

  再次,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落實不夠。要求學生合作探究“什麼樣的人才能被推選為部落聯盟會首領?你覺得堯、舜、禹有什麼優秀的品質值得你去學習?”原本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各抒己見,這本是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絕好機會,我卻沒有充分利用,三言兩語,輕描淡寫的敷衍了過去。

  最後,教學未有激勵措施,評價方式單一。原本打算獎勵給學生的幸運星因為時間匆忙忘記帶到課堂,雖然少了物質獎勵,但整堂課下來,我也很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沒有對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獨到的見解表示過由衷的讚揚,對學生缺乏激勵性評價。評價方式也都是自己在絮絮叨叨,沒有引導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互評,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氛圍壓抑、沉悶。

  當然,失誤還有許多,在此不再一一列舉。總之,這堂課是失敗的。但也帶給我太多的反思,反思是為更好的成長,它讓我找到了自己的軟肋,也讓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俯下身子,求真務實、腳踏實地的去鑽研、實踐。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6

  本週在上《蒙古的興起和元朝的建立》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作了充分的預習,然後透過課件把知識作了系統的整合與歸納,並注重了新舊知識的連結,同類問題的“串聯”。學生在展示基礎知識時我適時的新增追問,當學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時我曾問道“第一次統一蒙古草原的是誰?”學到元朝滅亡南宋時我曾問道“和南宋並立過的政權有哪幾個?”“在中國古代史上元朝是第幾次完成統一?”“到現在為止我們所學的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有哪幾個?”學到元朝運河時我把隋朝、元朝的運河圖同時投放出來,並追問道“兩朝運河有何異同?”當學到元朝的行省制度時我又問道“省級制度始於元朝,那縣制始於哪個朝代?”當這些問題適時丟擲時,同學們有時面面相覷思考著什麼,有時議論紛紛商議著什麼,此時我看得出來學生的思維閘門被開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學生的互助有實效、學生的討論有意義。我深深感到在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適時的追問能讓學生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下課了,一位學生喊道“這節課怎麼快呀?”我暗喜、我暗道“你投入了”。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7

  昨天在七2班,我感覺歷史複習課上的特別扭,課堂上提的問題沒人回答。我發了一通脾氣,說你們班每一次歷史考試總是倒數第一,並揚言今後再出現這種情況,堅決不客氣。

  課後我冷靜下來,和同事議論了這件事,他們也給我出了許多好主意。針對這種情況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大家寫一下歷史課的感受,和對老師的建議,而且我覺得任何事只要動腦筋思考,就會不斷完善。

  第二天,我早早來到辦公室,作業已擺在我的桌子上。一個上午,我一直沒出辦公室。在那裡認認真真地閱讀同學們寫的內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後又根據同學們的要求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問題的原因:

  1、不會,懶得思考。

  2、缺乏自信,覺得答案不夠完善,不敢說,怕嘲笑。

  3、沒聽講,不知道老師的問題。

  4、太簡單的,不想回答;太難的又不會回答。

  二、學生困惑及急需解決的問題

  1、上課思想不集中。

  2、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整體上把握不好。

  3、如何答好歷史材料解析題。

  三、問題與解答:

  1、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

  老師講課要有吸引力,讓學生時刻關注老師,關注課上知識;不斷思考問題。特別是每一個問題的設計,都要深思熟慮,考慮到學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問,沒有任何的價值。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裡,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老師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願望。老師的思考能激發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嚮往。

  2、我自信我能行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裡有諸多的潛臺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有自信才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實力你會更自信。

  3、怎樣答好歷史卷子的材料解析題?

  仔細審題,讀懂題意。這是成功解題的基礎,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對題”“答非所問”的現象。同學們在答題時首先要讀懂題意,弄清材料所反應的歷史事件,確定中心。其次,要讀懂試題的設問,明確用什麼方法來回答什麼問題等。

  圍繞問題,尋找知識的落腳點。開放性試題的命題依據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為導向的。同學們在解題時必須以教材為基礎,以問題為中心向教材求索,尋“根”問宗,找出解答問題的相關歷史知識,切忌隨心所欲,想答什麼就答什麼。注重發散思維,全方位解答。正確運用發散思維是解答開放性試題最為重要的思想武器。

  我作為一個歷史新課程教師,在教材、教法、學生情況等把握不到位,應該多下苦功夫,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使學生苦幹加巧幹,考出優異成績。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8

  繁盛一時的隋朝一課,重點是隋文帝和大運河,難點是為什麼要開通大運河及其作用。課堂的環節很流暢,基礎知識落實的很到位。針對重點內容大運河,設計的動手繪圖,使班級的氣氛進入高潮。同學們很認真的繪圖,在他們認真的神情裡,我看到了希望。使得本課重點突出。為突破難點設計了兩個小組探究活動,大家積極的參與,結論很快得出。當對人物隋煬帝進行評價時,班級一團糟,無法控制。我剛提出評價歷史人物隋煬帝,話音未落。有同學說;功不可沒。還有同學站起來說:奢移腐朽,貪圖享樂,窮兵黷武,暴君一個······雙方爭得面紅耳赤。各自尋找論據證實自己的論點,非常認真。我在一旁靜靜的看,無心也不想制止他們。一會兒,在他們的爭論中,就把隋煬帝的功和過羅列的很清晰。

  本課留有遺憾:

  1、對於隋煬帝的評價在課上同學們爭論的很激烈,我也沒有時間給予總結。

  2、繁盛一時的隋朝這課。在課堂上“繁盛”體現的充分,而“一時”並沒有充分闡釋。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9

  教後記本課的教學內容所跨的時間長,涉及的歷史事件多,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側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

  1、以活動貫穿課堂,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探究問題的興趣。

  本課根據課文特點,設計了三個“小小故事會”,佈置學生根據之前所蒐集瞭解的和課文有關的小故事進行講述分享,增加感性認識。因為學生對三國時期及之後的這段歷史較感興趣,而且不少同學還透過電視等途徑瞭解過,所以提前佈置這項作業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會很難,但為了使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課堂上的講故事還要和發展性評價體系掛鉤,對於積極參與活動的同學應該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另外本課還設計了“我主淝水”的活動,學生模擬親自統帥前秦軍隊,認真考慮怎樣去努力打贏這場仗以更好地理解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由於是“親臨戰場”,而且要“改寫歷史”,任務艱鉅,能引起學生(特別是好動的男同學)的極大興趣,所以該情景的創設不但能製造良好的氛圍,還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而課堂中的小組討論則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分享,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運用史料教學,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本堂課引用了《史記》和《宋書》中的兩則材料,以此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在閱讀與理解材料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分析並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豐富了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在歷史的情景中感受歷史,有助於學生對歷史的理解,培養他們“論從史出”的思維習慣。

  3、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結合。

  歷史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歷史,關注當今的社會問題,貼近學生生活。本課的教學核心內容是江南經濟的發展,教師利用學生身處南方的現實從自身的生活出發關注當今學生的生活狀況,使學生對歷史的理解更透徹明晰。在課堂教學的最後,教師引導學生透過這堂課的學習為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提些建議,並建議學生課後查閱資料瞭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口南遷與“八姓入閩”的關係,這些問題都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從而讓學生懂得學習歷史可以更好地為現實服務。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0

  上了《隋唐文化》這節課。透過創設情境引出本課學習主題,然後透過自主學習與探究完成學習目標,反思此課,我感覺最大的遺憾是學生學習的情緒由高漲走向平靜最後陷於低落。靜靜地思考,我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我組織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出現了偏差:只考慮了“我應該怎樣教”,而忽略了“學生想怎樣學”,課堂上完全按照備課時預設的進行,雖然備課時也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沒有給學生留出自主活動的空間沒有在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讓他們沿著自己的思路繼續前行,即沒有讓學生自己從身邊的、熟知的知識談起到引出未知知識,也沒有給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質疑的時間。

  課堂教學中應該為學生的活動留下空間,而且在具體的教學中要時刻把握著“學生想怎樣學”。不能用自己的問題牽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根本沒有自我思考活動的空間。教師可以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後把“發球權”交給學生,透過學生的自學、提問、爭辯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在此種開放、寬鬆的環境中思維也很活躍,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學設計外的問題,這樣才能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這節課,讓我體會到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時,要真正做到教師、學生的角色換位:如果我是學生我想怎樣去學,我想知道哪些問題……,我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實際相脫離,教學設計中雖然考慮了學生的因素,但在實際教學中又不知不覺地陷於“老一套”的以教師為主的做法中,這也是今後我應該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課程的理念切實地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而不是隻掛在口頭上。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1

  這學期我教初一歷史,用的是北師大版的教材,第一單元的課程已經結束,反思如下:歷史對於學生來說,是抽象的,尤其是初一的學生,只有使之形象化,才容易讓學生理解。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的時候,坐在下面的學生卻沒有應有的積極性,或者埋頭寫作業,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並不是學生對學習歷史沒有興趣,而是教師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上的參與性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今天,初中教學正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不斷進行著教育改革的嘗試,那麼,大膽解放思想,突破應試教育和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健全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以培養個體自學與創新能力為宗旨的歷史教學模式,是新課程背景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

  初一歷史教學主要講述是中國古代史的內容,時間間隔長,學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初一學生的能力看不懂,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都是教師“一言堂”,這其中古人的思想問題的教學更是許多老師的難題,講深了學生不易理解,講淺了學生沒有掌握。所以在教學思想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靈活應用教材,結合背景材料,最好能應用計算機課件,積極創設教學情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學習。我發現造成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師沒有給予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勵;

  (2)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缺少懸念和情景,沒有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歷史問題,讓他們進行分析與探究;

  (3)不能靈活使用教材,缺乏培養學生自學精神和創新精神的教學設計;

  (4)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體現不夠。

  作為教育者應該掌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動向,學生的思維活動很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他們對所學內容興趣不大時,尤其是心理感到負擔,受到壓抑時,便處於抑制狀態。相反,熱烈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去,思維活動也會處於最佳狀態,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將得到極為充分的激發。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的課堂氣氛使師生對所教、所學的知識都會產生極大的熱情和興趣,而讓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調動學生積極性,達到這一狀態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作為課堂的指導者,應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透過巧妙新穎的教學設計,創設一些積極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扮演主角,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啟用課堂氣氛。因此教學效果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同以往的教學相比,這堂課最突出的特點是學生學習興趣極強,在下課以後,學生都還在爭論課堂上的問題,並且紛紛向我反映最喜歡上歷史課,喜歡這樣的教學模式,達到了新課改要求的讓學生自我學習,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大大激發了學生在以後學習歷史的興趣。很長時間以來,歷史教學中就存在學生學習興趣性的問題,事實上是我們被舊的教學模式所束縛,不敢創新,不相信學生的能力,不敢大膽開拓,沒有認識要使學生能夠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關鍵就是要讓他們有對學習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沒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活躍輕鬆的課堂氛圍,無疑於使學生在成長中先行失敗!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2

  回想一年來的教學工作,看到那些高低不一的分數,還有孩子們考後不同的神情,我想了很多。

  作為歷史老師我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怎樣教給他們?這一年來的教學工作告訴我,要讓孩子們學好你所教的學科,就得讓他們對你所教的學科感興趣。而在這塊教學沃土上,語、數、外幾乎站領了孩子大部分時間,他們會對歷史感興趣嗎?我該怎麼做?一邊教學、一邊嘗試、一邊反思,使我逐漸領悟到,只有愛學生,並懂得怎樣去愛,當他們願意與你交流,喜歡聽你講課時,說明他們已經對你所教的科目感興趣了。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習興趣,可以產生高度的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歷史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作為老師愛學生天經地義,特別是愛好學生一點不難,但要愛學困生,我們就要有耐心,要下一番功夫了。老師要對不同的學生選好切入口,如:瞭解他們的家庭,關心他們的學校生活,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這樣他們就會慢慢與老師親近,願意與老師交流。要提高歷史成績,

  1除了讓孩子們對歷史學科感興趣外,還應不斷探索和改進教學方法。

  針對新課程背景下試題較為靈活這一特點,我在今後的歷史教學工作中有如下設想:

  1、平時抓好培優轉差,對學困生應多與他們交流,瞭解他們的情況,多鼓勵,幫助他們理清知識點,讓他們看到希望;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耐心的教給他們學習歷史的方法;且建立幫扶物件,兵教兵,好帶差。80分以上的作為培優物件,嚴格要求他們掌握好知識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歷史的機會,自己給自己訂一個可行的目標,併為之而努力。

  2、多學習、多鑽研。取他人之長,多聽課,包括其它學科的,學習他們的長處,好的教學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根據不同的學生和不同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教案。

  3、教會學生學習歷史,在書上作圈、畫、勾、點、旁批,學會積極關注新聞、社會熱點,把最新資訊與課本聯絡起來,增加見識。

  4、在自己平時讀書過程中,有意識的收集資料,積累命題素材。這樣,每次作業可以佈置可供選作的自主命題。此題較為靈活,應多讓學生見之,熟悉題型增強能力。

  5、更加註重學以致用的原則,在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3

  “興趣的最好的老師”, 有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歷史課堂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注意力和較為穩定的學習情感。本課在匯入新課時就有意識的設定兩個小活動:猜謎語、班級小調查,讓學生饒有興趣的瞭解了鮮卑族,同時又激起學生學習孝文帝改革慾望。一開始就讓學生在輕鬆自然氣氛中進入新課的學習。

  “民族融合”這一概念,在初中歷史中是第一次提到,學生已有知識中缺乏對民族融合的認識。本課就透過四幀圖片讓學生獲得具體的感性認識,知道“胡人漢服”、“漢人胡食”這些現象,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對“民族融合”的理解,使學生獲得從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遷都洛陽,是本課主要內容之一,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孝文帝遷都的原因,以及在遷都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智慧,本課精心設計一個歷史短劇《孝文帝遷都》,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再現歷史生活場景,加深學生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拓展了學生視野。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是本課最主要的內容,如何凸現出來,是教學的一個重點。改革的措施學生很容易從課本中找出來,如果照本宣科講解,然後讓學生去背一背,難以獲得具體的認知,也增加學生負擔。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科學記憶,本課先開展一個活動:縮句遊戲,讓學生把每項措施濃縮為三個字。透過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嘗試的熱情,同時使學生能在輕鬆氣氛中掌握孝文帝的改革具體內容。歷史短劇表演:《一個北魏官員的一天》,頗具新意,讓學生再次穿越時空隧道,再現歷史場景,體驗作為生活習性日久的北魏官員當時是怎麼想,怎麼做的,怎麼看待這些改革措施。把學生放置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體驗人物的情感,認識到當時改革會遇到一定阻力。最終了解了歷史、感悟歷史。

  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也是歷史教學重要任務之一。本課又設計“你我之見”:評價孝文帝是千古罪人, 還是少數民族改革家。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讓學生思維在課堂上進行碰撞交流。透過討論,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評價能力,也培養學生客觀看待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然後適時加以引導,聯絡當前改革開放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充分發揮了歷史教學的史鑑功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認識到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只有堅持自己民族特色,才不能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傳統的歷史教學是單向灌輸式的教學,忽略了學生主體的活動過程,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本課教學設計,注重開展形式多樣課堂活動,猜謎語、小調查、歷史短劇、縮句遊戲、你我之見等活動,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讓歷史教學活動中動起來,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歷史,在無形中感悟歷史。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4

  《三國鼎立》一課的教學內容多,範圍廣,如果面面俱到,重點就不會突出。所以,我對教學內容有所取捨,“諸葛亮治蜀”這個問題放到了下一節課;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充滿矛盾、歷史上有爭議的曹操這個歷史人物,難點是如何正確評價曹操。本課涉及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這兩次戰役都與曹操有關,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同時也是教會學生分析戰爭勝負因素的極好例子。學生對有關戰爭題材的內容,特別是戰例比較感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分析戰爭成敗的因素上,從而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曹操這個歷史人物。

  要引導學生對戰爭勝負因素的分析,重要的前提是學生要讀懂課文,掌握更多的材料。引入新課之後,我要求學生閱讀第一個問題“官渡之戰”的內容,並提出從背景、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經過、結果等方面去把握官渡之戰,將此內容進行了板書。並特別要求學生把課本小字的內容也認真閱讀。在七·三班上課時,我直接要學生講一講戰爭的背景,也就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戰爭?從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來看,學生對戰爭背景的理解還比較有難度;學生在回答這個問題時,不夠簡潔或不得要領。看到這樣的狀況,我在七·二班的教學中,改變了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學生在看書以後,我設計瞭如下幾個問題:

  (1)東漢末年,黃河流域的軍閥主要有哪兩個?誰的勢力更為強大?為什麼?

  (2)曹操為發展自己的勢力在政治和經濟上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

  (3)官渡之戰是誰發動的?目的是什麼?當學生弄清楚這三個問題後,就解決了官渡之戰的背景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曹操戰勝袁紹的因素。

  然後讓學生思考為什麼會有如此意想不到的結果?學生進行充分討論,學生代表積極發言。學生們說到了這些原因:袁紹驕傲輕敵,不採納謀士的建議,導致謀士棄他而去;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政治上佔有優勢;招募流民墾荒,組織兵士耕田,經濟實力增強;重視人才,善於用人,採納謀士策略,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學生髮言後,我及時進行總結,指出: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有:雙方實力的對比;指揮者的素質;民心的向背;戰略戰術;戰爭的性質等等。在分析這些原因時,可將雙方進行對比。戰爭勝負不是僅取決於人多糧多,軍事的裝備和軍事的技術,更重要的是綜合實力的對比,包括政治、經濟、人心、謀略等。這樣,學生便能夠深刻了解、認識曹操了。

  有了這個鋪墊,同學們在學習第二個問題“赤壁之戰”中就顯得輕鬆自如,比較容易,課堂氣氛更活躍了。我們只用了較少的時間,教學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在分析兩次戰爭中曹操的一成一敗、一得一失中充分認識和了解了曹操,為正確評價曹操奠定基礎;同時,也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標準,我覺得不再是教給學生多少歷史知識,而是能否激發起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學生能否掌握學習歷史的方法。因為興趣和能力,要比知識本身重要的多,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認為,教會學生閱讀課文和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課文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是學習歷史的關鍵一步。

  新教材提供給我很多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需要我在教學實踐中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的轉變是基於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如何理解當今的歷史教學。我深知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會繼續努力,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15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只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才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才會有學生的發展。透過我這段時間的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帶來的益處。

  1、回顧經歷,積累經驗:

  (1)賞識的目光象陽光,照到哪裡哪裡亮:

  在上每節課時,我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著寶貴的經驗教訓。有一次,我在給七(2)班上完歷史課後,感覺非常愜意與喜悅,因為平時上課不聽講、很愛說話的兩位同學居然在那節課上從始至終保持積極狀態,後來,我仔細回憶每個細節,不禁豁然開朗:課前,我走進教室,對學生說:“哪位同學幫老師把圖片準備好?”這兩位同學就不約而同主動去做了,我在課上對她們熱愛勞動和樂於助人進行了表揚,學生報以鼓勵的掌聲。這兩位同學臉上洋溢著被肯定的自豪感,那堂課上的表現與以往也就大相徑庭了:潛心貫注的聽講,爭先恐後的發言,面紅耳赤的討論。針對他們的變化課堂上共響起5次掌聲,它緩解課堂的緊張氣氛,就象潤滑劑一樣,使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使學生感覺象做遊戲一樣,在愉快中獲得了知識。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為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

  (2)尊重和理解象明燈,指引教育邁向成功:

  由於歷史學科的特點,要求識記的知識很多,在日常教學中,為了很好的鞏固所學的知識,我採取的措施是,每節課在講新授課前,總是進行小測驗,不合格的同學要受到一定的懲罰。記得有一次測驗時,有一名同學早做了“準備”,當她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行動”時,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邊,輕輕的在她的桌上點了三下,這三下既有對她行為的提醒,又有對她行為的“包庇”,公佈於眾與尊重暗示中我選擇了後者。她當時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從這件小事之後,樓道中擦肩而過中多了一雙真誠而感激的眼睛,她在以後的測驗中沒有再發生過作弊現象,而且每次都考得非常好。我在教學反思中寫下:“即便學生有錯,也要給學生留面子,也要絲毫不懷疑他們自省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2、發現問題,尋找方法:

  有一次,在七(2)班課上,我有意識地貫徹新課標,上了一節以“討論”和“學生編演課本劇”為主線的歷史課。課前,由於我做了充分的備課和精心的課堂設計,所以我滿懷信心地走進了課堂,誰知那堂課上得亂七七糟,課堂秩序混亂不堪,課本劇的節目還沒上演就草草收場……從講臺上我灰頭土臉地下來之後,在反思記錄上我這樣寫到:“這節課我耗費的精力最多,但卻上得最失敗,究竟是為什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請教七(3)班的幾位同學,他們告訴我說:“老師,分組討論可有學問了。首先,你得選一個有威信、有震撼力的組長;其次,不能自由結組,平時混得不錯的哥們兒姐們兒坐在一起,可不就只剩下談天說地了!”我恍然大悟,此後,在課堂組織的問題上,我更加註意細節問題,把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儘可能想周全……我想,我的這一進步,不得不歸功於課堂反思的驅動力。

  透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你想跑得更快嗎?你想從眾多的競爭者之中脫穎而出嗎?那麼,在每天繁忙的工作之餘,請抽出一點點寶貴的時間來“反思”吧!

【七年級歷史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