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小學教育> 《中國小感恩教育》觀後感

《中國小感恩教育》觀後感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精選25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

  週六早上,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其中大樹與調皮的小男孩的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

  從前,有個孩子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到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長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砍了蓋房子。”又過了幾年,青年變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作為中年人我也應該到別處去看看。”大樹說:“你可以把握的樹幹砍了做成獨木舟。”中年人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人長出了一根根白髮,他來到樹樁前,樹樁說:“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更不會理我了吧。”他說:“不,現在我只想陪你一起曬太陽。”樹樁開心極了。

  這個人的一生都在像大樹索取,而大樹所要的回報僅僅是他的陪伴。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都是無私的,為了兒女,給予他們所有的一切。

  百善孝為先,我平常對父母索取的多,對父母的體諒少,常常因為飯菜不可口就大發脾氣,由於父母不答應我的要求就大哭大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架勢,現在我知錯了,應對父母懷感恩之心,尊敬老師,團結同學,孝心常在。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

  今天早上我觀看了于丹教授的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這一講。 看完節目之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于丹教授講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有一棵蘋果樹,一個小男孩經常來和蘋果樹玩,蘋果樹滿足了小男孩許許多多的願望。時光飛快的過去。小男孩變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蘋果樹玩了。當小男孩老了的時候,蘋果樹已經變成快要枯死的樹根,這時男人又回來了,蘋果樹卻什麼都不能給他了。蘋果樹只希望男人能陪他一會兒。故事中的蘋果樹就像我們的父母,他們總是滿足我們一個又一個的願望,而我們卻經常認為這是父母應該為我們做的,當我們的父母老了的時候,他們只是希望我們能多陪他們一會兒,這是一個多麼微不足道的願望啊!

  有句話叫“百善孝為先”, 意思就是說,孝敬父母在美德中佔據首位。一個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麼任何人都不願意和他交朋友。在我們所學的《弟子規》中“ 首孝悌” 也是要求我們做人必須要以孝敬父母為根本己任。

  透過觀看于丹教授的這次講座,我感覺在生活中父母對我們的付出實在是太多了,對我們的照顧是那麼的無微不至,而我們卻經常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我們對父母做的實在是太少了。我們的父母工作繁忙,還要照顧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他們是那麼的辛苦。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們要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父母也會感到非常舒心和快樂

  愛我們的爸爸媽媽吧,從現在開始!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3

  週六早上,我觀看了于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講座。

  于丹老師首先談到“孝”。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傳統提倡的行為,要對生活充滿感恩的心,感謝父母,尊敬老師。于丹老師透過《大樹和孩子》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孝?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的一種責任。父母就像那棵大樹一樣用全身心的愛,用自己的一生無私地給予孩子,但是故事中的孩子最後悟出了感恩。一個人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讓孩子在生活中懂得感恩,學會感恩,感恩老師!感恩父母!感恩身邊每一個個幫助和關心他的人!

  然後談到“仁”。仁就是要學會怎樣處理兩者的關係,要充滿愛心,和善待人。于丹老師講了人格教育,它是人際關係的扭動,需要靠行動上的態度來獲取。人的成長分為3個階段:分別是學業、閱歷、人格。其中閱歷與人格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夠得到。

  最後談到“自立、自強、自信”。 要有信心,有恆心與毅力,將來才會走向社會的最高峰。只要自強不息,成功就屬於你。我們要記住這世上知識很重要,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經驗,比經驗更重要的是悟性。

  看了這個講座,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感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這一刻做起!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4

  看完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之後,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們要心存感恩、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而不能忘恩負義!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更是盡心盡力的,不惜任何代價的!而我們,卻是怎樣回報的呢?從於丹的講解中,有一個事例是這樣的:有一個母親太溺愛自己的女兒,有一天,她自己在倒水時,一不留意燙傷了自己的手,當她將自己的手伸到正在看電視的女兒面前想尋求幫忙時,她的女兒竟然不耐煩地說:“快讓開,難道你沒有看到我在看動畫片嗎?”這難道就是我們對父母的報答之恩嗎?我們只明白索取,覺得父母給我們的一切都是就應的,可我們又給了父母什麼呢?同學們,你為下了班的父母端過一杯熱茶,還是為父母洗過一次腳?記得民間有一句俗語:烏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連動物都懂得感恩的含義,何況我們人呢?不,我們更就應懂得回報!

  我們不僅僅僅只是對父母感恩,對我們身邊的同學,老師、朋友、還有幫忙過我們的好心人,也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個性是我們的老師。老師您每一天都在默默的奉獻著,為班裡的事情操心著,多累呀!您從來都沒有抱怨過,我們還是總惹您生氣,不好好學習。老師,您辛苦了!我們以後必須會好好學習,不會再惹您生氣了!

  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要學會感恩去報答,感恩是沒有界限的!讓我們每個人都報有一顆感恩的心吧,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5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六早上,我準時收看了湖北體育生活頻道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個節目令我印象深刻。

  你們知道于丹老師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嗎?哈哈,不知道了吧!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自立,自強,自信心。現在我就帶大家走進這個節目吧!

  我們先來看第一講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我們要有孝心,我們要孝順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為了下一代付出了很多,是他們給了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然後我們來看第二講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看了這一講,我覺得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伸出援手來幫助別人,這樣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你。有句話說得好: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最後于丹老師講到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心。聽了這一講我對自立,自強,自信心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老依賴別人。自強的意思就是堅強,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能放棄,要勇於面對,並要想方設法去戰勝困難,從小就要有自信,也要大膽的去展示自,相信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取。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懂得了怎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懂得了怎樣關心別人,還懂得了要做一個自立,自強,自信心的好孩子。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6

  週六早晨,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看完後讓我明白了作為孩子,一定要心存感恩之心,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所有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孝敬父母。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之本,立世之道。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賦予了我們的生命;是父母培育我們成長,使我們長大成人,這種恩比天高,比海深,需要我們一生一世來回報。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敬師長。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是他們傳授了我們知識,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世,是他們引導我們走上了人生之路,把我們培養成人,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用好的成績來回報老師。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回報社會。社會給了我們施展個人才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孩子要把感恩之心化作學習之動力,學有所長,學有所成;要把感恩之心凝聚成回報之源泉,努力學好本領,爭做有用之人,回報社會。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立世做人。懂得感恩是做人必備的優秀品質之一,是其它優秀品質形成的基礎,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懷感恩之心,就會對他人、對社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份欣賞。常懷感恩之心,就能使我們心胸廣闊,寬容豁達,對生活充滿愛和嚮往。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能夠生活在一個感恩的世界。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世界將變得更和諧,更友善!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7

  3月15日上午8點鐘,我在電視上觀看了《中小學生感恩教育》這部由於丹教授為我們講的短片。它雖然時間非常短,但給我的感觸卻非常非常的大。

  于丹教授首先講了“孝”,“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是從娘身上掉下來的肉,所以我們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這時,我想到了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遇難者的第三個電話》,文中,在生死關頭,銀行家愛德華毫不關心自己龐大的遺產,他最先想到的卻是自己的父母,這令我深深感動。愛德華的生命留言:“媽媽,我愛您!”多麼平常的一句話,可是卻包含了愛德華對母親的愛。在這裡,我想告訴大家一句名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所以,同學們,我們要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多陪陪他們,不要等到他們離開後才追悔莫及。

  于丹教授其次講了“仁”字。她說我們要多交朋友,不能一個人孤立玩耍,我覺得她說得很對。小孩子從小多交朋友並和朋友關係要好,這是為走進社會打好基礎。我現在就有很多朋友,所以我整天都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有朋友,會讓我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于丹教授還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就是說人生下來並無惡意,本性是善良的,經過父母的培養和成長的經歷會塑造我們不同的性格和本性。我覺得培養我們的性格和本性可以從日常習慣開始,比如尊老愛幼、勤儉節約、守時、早睡早起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品質。不要認為這是小事,良好的品格就是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養成的。

  同學們,我觀看了這個節目體會到了很多東西,你不妨也去看看,相信你一定會和我一樣,大有啟發!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8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關於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講座,受到了很大的啟發。

  首先,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我們不能像那個小男孩一樣,又是摘果子又是砍樹枝,還要砍樹幹,最後到老了才明白,回過頭來坐在樹根上,陪著老樹根看太陽。尊重、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懂得孝敬父母的人,沒有人會相信他在社會交往中能關心同學,體諒他人,更不用說對他人對社會奉獻了。父母不僅賦予了我們生命,更是付出了巨大的心血讓我們在溫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但就是在父母的關愛下越來越多的人卻忘記了孝敬父母這一做人的根本,而我們要做一個體諒父母,為父母緩解壓力,關心父母身體健康的人,我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孝敬父母的人,經常幫父母洗碗、倒垃圾、摘菜、搬東西。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領悟到了沒有信心的人與人交往時會很膽小,不敢說話,一點陽剛之氣也沒有,這樣的人往往不敢面對困難和挫折,缺乏自立精神。我們要做一個對自己有信心,勇於面對挫折、打敗困難,做一個敢怒敢言的人。這樣才不會讓生命之舟擱淺,才有可能托起生命的巨輪。

  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感悟到了與社會上的人溝通,交朋友也是很重要的。你的朋友越多好處就越多,如果有困難和朋友一起開解,痛苦就會減少一半,如果快樂和朋友一起分享,那快樂也會增加一倍。所以我們要善於與人合作、溝通、交朋友。

  透過講座,我想,我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不斷的完善自己,做一個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自強自立的好少年。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9

  我是一個很任性的男孩子。今天早上我觀看了“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節目,裡面的于丹老師講到:

  一位教授帶著他的是個學生去上了一堂心裡活動課,教授說:‘你們必須要經過一間漆黑的屋子,屋子裡有風險,你們要一個挨一個緊跟著我,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是!“他們開始走進去了,在漆黑的小屋子裡面,同學們都小心翼翼的緊跟在教授後面,就在這時同學聽到一聲”吧嗒“,原來是教授開了一盞燈,同學們一看驚呆了,原來剛才走過的是一條狹窄的獨木橋,獨木橋下面有幾十條鱷魚等著吃。這時,在教授的催促下有兩個同學冒著生命危險返回了。還有八位同學,教授又開了兩盞燈,那八位同學又往下看了一下,有一張細細的網,於是,又有六位同學返回了,還有兩位膽小如鼠的同學不管教授怎麼勸導也不過去。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海邊,我們來到了海邊,媽媽與弟弟來到了沙灘上,挖一個水坑讓我洗腳,我到泥巴里去抓螃蟹,沒抓幾隻螃蟹,我又看到了一隻比我抓到的更大的螃蟹,我想也沒有想,不料一腳踏進去,被陷進了海泥裡,我用力的掙扎著,怎麼也拔不出來,這時媽媽又離我很遠,周圍又沒有一個大人,我想:我放棄鞋子,把腳拔出來,最後在我的努力下把腳給把出來了,我垂頭喪氣的走回了沙灘,把這一件事告訴了媽媽。媽媽不但沒有責怪我,反而誇獎我,能在危機時刻,勇敢處理困難。最後我光著腳丫回家了。

  我很尊敬這兩個同學,同時後面那六位同學經過教授的鼓勵下也走了過去,如果我們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也要像那十位同學走獨木橋一樣,我們要刻苦學習,要戰勝學習中的困難,做一個名副其實的好學生。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0

  無論是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還是成年人,人格健康總是人生的基石。人格包含:堅強的意志,敢於拼搏的勇氣,寬容、謙虛、善良、自信心、交往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制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高尚的品質等等。一個人人格健康,猶如擁有一片沃土,它會使每一粒知識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一個人人格不健康,它的內心猶如一片荒漠,即是給它栽上豔麗的花朵,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會凋謝。所以,一個人只有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擁有健康的思想,才會清楚地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人生位置,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

  一碗米的價值因人而異,一個孩子的空間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師和父母能夠幫助他發現最大的價值空間,更重要的是他自己來認知自己的生命。

  于丹教授說得對,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了我們的不朽,我們的墓誌銘。觀看于丹教授的講座,讓我領悟到的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種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同時,我們還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寬恕自己,學會放棄,坦然與淡定地面對這個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遺憾。寬恕他人,更需要一種無畏的胸懷。這時,你會發現,身邊充滿了真誠、熱情和信賴。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其實只要我們從中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終身享用。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1

  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師的講座,告訴了大家怎樣去感恩父母。

  她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孩,4、5歲時,去一棵大樹下摘樹葉,拔樹枝玩,有時他不高興了,就會在樹上刻字。到了小學時期,孩子來到樹下一臉不快樂,大樹就問:“孩子啊,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嗎?”孩子說:“你看別的孩子有足夠的學費,有錢去買玩具玩,而我卻沒有。”大樹說:“那這樣吧!你摘下我的果子去賣錢,就有交學費和買玩具的錢了。”孩子高興極了,每年秋天都來摘果,然後就不來了。到了成年階段,孩子又回到樹下開心不起來,再也結不出果子的老樹問:“孩子,你把書都念完了,還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你看我的同齡人都有家了,可我沒房來迎接我的新娘。”老樹說:“你看,我有很多又大又壯的樹枝,你可以把它們砍了然後去蓋房。”孩子聽了馬上砍了老樹所有的樹枝走了。孩子到了中年時,又一次不開心的回到老樹下,樹幹問他:“你又有什麼不開心的事啊?”孩子說:“我總要看看遠方吧!我的朋友都飄過大海去了遠方,而我卻不能。”樹幹想了一會兒說:“你可以砍了我的樹幹,做一個木筏去遠方。”孩子聽了興沖沖地把樹幹砍下拿走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頭上長出了白髮。一天,他來到樹前,樹根說:“我沒了果子,沒了樹枝,沒了樹幹,你就不會再陪我了吧?”孩子說:“該去的地方我都去了,現在,我就想陪著您曬太陽。”

  其實,我們的父母一直像這樣滿足著我們,我們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讓他們也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2

  今天,我觀看了一部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恍然大悟,學習固然重要,可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感恩,學會做人!感恩你我他,將快樂裝進口袋。

  其實現在的我都莫以為然的接受了長輩那無限的愛,卻忘記了自己因有的職責——感恩他人,早已把感恩從心靈深處擠走,把那無限的愛視為理所應當,當看了于丹老師專題講座《中小學生感恩教育》才知道我錯了,我在希望別人給予時,沒有動自己的感恩之心,就像于丹老師說的故事一樣“一個小女孩在看電視,她的媽媽手受傷了,拿給她看,她一手推開了媽媽,說;別打擾我看電視!”就這一個我們以為一個微乎其微的細節,卻傷害了我們最愛的媽媽,其實完全可以換種方式,溫柔得吹吹媽媽的傷口,問一問還疼不疼?其實這樣的小動作還有很多,都發人深思。我們也曾有過許多這樣的案例,媽媽的嘮叨,爸爸的嚴厲,都是為了誰?在所有人心裡都是嚴父慈母,我也不例外。媽媽總是順著我的性子,那代表性的嘮叨也尾隨其後,當我難過時會安慰我,當我失敗時會鼓勵我,當我受傷媽媽比我更痛苦;爸爸不會跟媽媽一樣噓寒問暖,但那嚴厲的神情中流露出愛,至今我還記得那天,我被一個男生欺負了許多次,爸爸忍無可忍,星期五爸爸找到他和他的家長處理了這件事。以前我還以為他們不在乎我,甚至還發過脾氣,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之極。我想感謝親愛的爸爸媽媽,是你們生了我,撫養了我,呵護了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

  我還有感謝教育過我的人,感謝幫助過我的人,感謝傷害過我的人。

  感恩你我他,路漫漫,要經歷的還有很多,先學會感恩再說。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3

  今天晚上,吉林省教育頻道播出了于丹老師《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講座,主要分為三大部分:學會感恩、學會獨立、學會面對挫折。

  講座中,于丹老師引用了論語裡的一句話,“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對於任何知識,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去做我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學生。

  于丹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許多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學會如何面對挫折。故事中說有這樣一對兄弟,他們靠賣陶罐為生。有一天,他們裝了滿滿一船的貨物,想去大海的對岸賣陶罐,但途中遇到了巨浪,陶罐全都碎了,哥哥哭起來。弟弟獨自一人來到街上,他發現這裡的人都在裝修房子,街上有很多商人在賣建築材料。回來後他就把所有的陶罐砸得粉碎,對哥哥說:“咱們賣馬賽克吧!”沒想到,賣馬賽克掙的錢比賣陶罐還多。

  透過這件事我知道了:只有靈活運用自已的思維方式,才能找到新的出路。

  聽了于丹老師的講座我懂得了,做人要學會感恩,學會獨立,學會面對挫折,學會承擔責任和愛。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4

  看了于丹老師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節目後,我不禁思考,感恩,到底是什麼呢?

  感恩,顧名思義,就是感謝別人給予的恩惠。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條件,學會感恩,常懷感恩之心,是進步與文明的體現,是構建和諧人際關係的根基。值得感恩的不僅僅是對上蒼,我們對父母、親朋、同學、社會等等都應始終抱有感恩之心,我們的生命、健康、財富以及我們每天享受著的空氣、陽光、水源,都在我們的感恩之列,一位盲人曾經請人在自己的乞討用的牌子上這樣寫到:“春天來了,而我卻看不到她。”我們與這位盲人相比,進一步說與那些失去生命和自由的人相比,目前能這樣快快樂樂地活在世界上,誰說不是一種命運的恩賜,我們還能時常憤怒得發抖而總去抱怨命運給自己的不幸和不平嗎?所以,儘管苦難不能忘記,罪惡必須得到懲罰,但我們也的確應常懷感激之心並努力回報那些給予我們恩情的人。

  花兒,你要感謝小草,是它願做你的陪襯品,襯托了你的五彩繽紛,小草,你要感謝大樹,是它願做你的替代品,為你遮擋了洪水侵襲。大樹,你要感謝大地,是它願做你的滋養品,給了你肥沃的土壤,能讓你在這片黃土地上點綴自己的色彩。

  早上,國旗下講話的老師向同學們述說感恩的知識。人們幫你,你要感恩,花兒為你綻放甜美的笑容,你要感恩;新鮮的水果為你解渴,你要感恩。我們要帶著感恩的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你才會更受尊重。

  感恩,一個熟悉的字眼卻又不是一個熱門的話題,我感謝父母,生我養我,給了我家庭的溫馨;我感謝老師,教育我輔導我,給了我淵博的知識;我感謝周圍的每一個人,給了我人間的真情、友情和親情。

  一顆感恩的心永存人們心間,它是黑暗中的火焰,給人們光明;它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給人們滋潤;它是沙漠中的一弘清泉,給人們期待。俗話說得好:“受人點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有的人甚至說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為了報恩的。我贊成他的觀點,我們的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一出世父母就有恩於我們,我們要懂得以德報德,以恩報恩,讓恩情融入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更加溫暖,讓世界多一份愛,恩情滿天下!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而不要成為那冷酷無情的動物,感恩是人類的傳美德,讓我們把這美德代代相傳,讓世界充滿愛!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5

  今天,按照學校要求觀看了于丹老師主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于丹老師主要講了兩個主題:一是感恩教育,要培養孩子的孝、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承擔愛與責任;二是人格教育,要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在社會交往中獲得自信與愉悅,成就別樣的人生。

  類似講座聽了不少,聽時熱淚盈眶,心潮澎湃,過後,依然迷茫。一直認為,對孩子的教育比任何一項任務都要艱難,這不是一個模具的誕生,這是一個生命的成長,結果莫測。就象我們雖已為人妻、為人母,依然無法預知自己的將來一樣,我們亦無法預知孩子的將來。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他力所能及的硬體環境,給他愛,盼望著他無憂無慮的成長。沉思後,還是擠出些體會來。

  體會一:教育趁早。“孝為德之本”。中國幾千年來世代相傳一個“孝”字,孩子雖然不能完全體會到做父母的苦心與奉獻,但至少從懂事就應該明白好吃的父母都留著給他吃的小道理。就象于丹老師講的故事一樣,一棵樹把果子、樹枝、軀幹都給小孩子拿去,就象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孩子遲早會悟的,只不過早悟、早獨立,晚悟、自哀傷。而我們做父母的也是,早悟,早教他獨立,晚悟,對誰都是一種傷害。所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在孩子這張白紙上你起筆越早就竣工越早。

  體會二:放手是愛。懷胎十月,常常捧著本書看咋當媽,還興致沖沖買了個琴,自我修煉點音樂素養,自然胎教是少不了的。呱呱落地後,真是捧著、抱著,恨不得天天含在嘴裡、揣在懷裡。直到現在,俺的長輩們都說:“看寶兒,真穩,學走步時一邊走一邊自己喊慢慢慢。”和寶兒一起走在大街上,二年級的小夥子了,快到我肩頭,我還有太多的不放心,忍不住都要拉著他的手走。其實,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太乖,太循規蹈矩,做事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下一代不能再重蹈覆轍。有一天,聽寶寶說,他能自己打飯、自己睡覺、甚至能開導小朋友解開心中的難題,我滿是意外。所以,母愛,太多,就是溺愛,牽手是愛,放手亦是愛!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6

  週六的上午,我收看了由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老師講的《感恩教育》,這個講座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1、孝心。孝心是一個人的重要品格,如果沒有孝心不管這個人多麼優秀,他一定會被社會淘汰。在2004年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的田世國,因為他的怒親得了很嚴重的病,必須做植腎手術,田世國偷偷的把他的腎捐給了母親。還有賴樂進,他的父母都是盲人,他上學從不曠課,放學回家後他就跪著喂父母吃飯。正是于丹老師所說責任是一種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願望。

  2、感恩的信。在這個方面于丹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在小時候總是在一棵大樹底下玩,大樹也很高興,可隨著孩子的成長,孩子需要的越來越多,大樹也不斷滿足孩子的要求,當孩子已經老了,大樹已經變成了沒有用的老樹根,這件事告訴我們人要有感恩的信。

  3、自強、自信。自強、自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比如說登山,也許在登山的途中你會受傷,但如果你要堅持下來,到達山頂的時候,你會真正的感受到“海到盡頭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的含義。我們要記住這世上知識很重要,比知識更重要的是經驗,比經驗更重要的是悟性。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7

  “你們知道什麼是孝嗎?”于丹教授笑眯眯地問。這是雙休天的時候,我按照老師的佈置,觀看《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專題報告開始的第一句話。

  于丹教授透過《孩子與大樹》的動漫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孝敬父母,因為父母給了你一切!

  當我看到大樹第三次對孩子說的話時,心中的敬重之情由然而生。它說:“孩子,你想出海看世面,就把我樹幹砍了,做成一隻獨木舟,然後乘著獨木舟漂洋過海吧!”聽了大樹的話,我的眼淚在我的眼裡直打轉。我想到大樹就是我們的媽媽啊!媽媽多麼偉大!當我們需要,媽媽們都會無私的滿足我們,甚至是媽媽的一切。記得,每次媽媽都是吧還吃的菜給我吃,而媽媽只是吃不好吃的上一餐吃剩的菜。我還記得,媽媽為了輔導我寫作業,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和娛樂時間,一心一意的培育我。想到這裡,我忍不住摟住媽媽,在她耳邊輕輕地說:“媽媽,我愛您!”

  接著往下看,慶幸的是,故事裡的孩子在大樹只剩下老樹根時,這位孩子有一個最大的心願,就是:天天都陪著老樹根曬太陽。他這麼想,也這麼做!這就是孝啊!當母親一無所有的時候,依然陪在母親的身邊,去關心她,照顧她!

  啊!感恩教育專題報告讓我受益終生!我一定做一個有孝心,有愛心,自強自立自信的人!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8

  今天,我觀看了《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專題講座》,知道了:責任並不是一種外在的要求,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願望。

  杜甫說過:“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于丹說:“有時候人的觀念、態度,會直接決定這個人的行為事蹟。成長其實不是填鴨式的接受長輩的觀念,而是讓孩子接受自己發現的結論。與其給人一堆金子,不如給人了個點金的金手指,天生我材必有用。”

  一個人在社會的煎熬歷練下舒展開自己的生命,並用自己的生命去成全社會,這就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相遇方式。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19

  今天,我看了一個于丹的專題講座,題目是:《小學生感恩教育》,我最喜歡的是關於孝心的講座。

  主要講了:

  1、是有些父母很溺愛自己的孩子,以為這是愛孩子,但其實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比如吉林市的`一位女士,她把女兒當公主,寶貝一樣的珍愛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異生活。有一天,這位女士在倒開水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手背上起了幾個水泡,火辣辣的疼。當時,女兒正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當她把燙傷的手伸到女兒面前時,女兒不耐煩地說:“把手拿開,別影響我看電視!”

  2、是在我國古代,就有“正為本,孝為先”之說,比如孔子把孝敬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哺育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英雄岳飛是孝敬母親精工報國的典範。在現代也有“孝為德之本”的例子年9月,田世國為了挽救母親垂危的生命,瞞著家人偷偷捐腎救母親,他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因此,他被評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這些都是多麼令人感動和敬佩的事蹟、名人啊!田世國叔叔有一句名言說得好:父母給了我生命,捐腎救母是做兒子的對母親的回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是呀!我們雖然不能像田世國叔叔那樣捐腎救母,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0

  今天是週末,可是我卻破例地起了個早床,因為我要觀看 于丹教授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

  這檔節目大約有三四十分鐘,主要講了我們應該要孝敬父母,爭做一個有愛心,樂於助人的孩子,並且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自立、自強、自信的人。

  看完節目後,讓我明白感恩是一種品德,我們要感恩我們的父母,是他們辛辛苦苦地撫養我們長大,並教我學習知識及一些做人的道理。而我最應該感謝的是媽媽,是媽媽給了我生命,把我帶到這美好的世界。雖然有時我會覺得媽媽嘮叨,而且偶爾還會打我,可是事後我也漸漸明白,正是媽媽的嚴格要求才會讓我逐步改掉壞毛病,慢慢地進步。而每當我受傷或者生病了,媽媽總是最著急的。

  最後,我想說在現階段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就是對爸爸媽媽最大的感恩。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1

  我觀看了與老師演講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的節目 。節目中,於老師生動的講述了孩子要有孝心、愛心、要做到自立、 自信、自強的人。看了精彩演講後,我深有感觸。

  第一,要學會做人,百善孝為先,我要孝敬媽媽、爸爸、姥姥、姥爺、奶奶……有時間就去看望他們,理解他們,讓他們快樂,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第二,要做到有愛心,愛我身邊的親人、老師、朋友、同學。

  第三,我要做到在家的事情在家做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學習上不用老師、爸爸、媽媽操心,我相信的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2

  週末我觀看了于丹老師做的一個講座,講座的題目是《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講座的內容分為了四個部分,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這部分的主要內容是教育我們要做個有孝心的孩子,中間還提到了岳飛、賴東進等幾個在孝這一方面的楷模人物。

  孝順是每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最寶貴的品質,“百事孝為先”,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意義。岳飛是南宋有名的抗金名將,同時,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正因為他的心裡有著對母親的深切的孝順和愛,才使他具備了對國家的忠孝和大愛,“精忠報國”這四個飽含深意的字就是他最敬重的母親刺在他的背上的。賴東進是某公司的董事長,他的父母都是盲人,母親還有點痴呆,可是他並沒有放棄父母,而是跪著給父母餵飯,一直持續到現在,他說,他要一直這樣去做,直到父母百年之後。

  無論是岳飛還是賴東進,或者其他孝順的人,他們都很好地履行了自己贍養父母的義務,秉承了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他們永遠是人們的楷模,將永遠被人們記住,他們的品質也將影響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懂得孝順,身體力行把這項美德傳承下去。

  人,這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就像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孩子們在年幼時,需要父母的撫養和培育,等父母老了之後又需要孩子的支撐和扶助,如果少了任何一筆,都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設想一下,如果在你年幼時父母拋棄了你,你又怎麼能夠舒適地活到現在?再想想,如果你在父母年老時拋棄了他們,他們又怎麼能夠老有所依、安享晚年?作為子女的我們,如果不好好贍養老人,可能配得起被稱之為“人”?但遺憾的是,雖然這只是很簡單的問題,有人卻仍然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孝義,經歷了華夏幾千年的傳承,自古至今都作為一座永不退色的豐碑在歷史長河中屹立,而其作為一種美德,更是中華兒女永遠不能缺少的品質啊!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3

  1、是有些父母很溺愛自己的孩子,以為這是愛孩子,但其實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比如吉林市的一位女士,她把女兒當公主,寶貝一樣的珍愛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異生活。有一天,這位女士在倒開水時不小心把手燙傷了,手背上起了幾個水泡,火辣辣的疼。當時,女兒正坐在沙發上看動畫片,當她把燙傷的手伸到女兒面前時,女兒不耐煩地說:“把手拿開,別影響我看電視!”

  2、是在我國古代,就有“正為本,孝為先”之說,比如孔子把孝敬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哺育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族英雄岳飛是孝敬母親精工報國的典範。在現代也有“孝為德之本”的例子:2004年9月,田世國為了挽救母親垂危的生命,瞞著家人偷偷捐腎救母親,他的事蹟感動了許多人,因此,他被評為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

  這些都是多麼令人感動和敬佩的事蹟、名人啊!田世國叔叔有一句名言說得好:父母給了我生命,捐腎救母是做兒子的對母親的回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是呀!我們雖然不能像田世國叔叔那樣捐腎救母,但我們可以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4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蘋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天天到蘋果樹下,他爬上去摘蘋果吃,在樹蔭下睡覺。他愛蘋果樹,蘋果樹也愛和他一起玩耍。後來,小男孩變成了個少年,不再天天來玩耍。一天他又來到樹下,很傷心的樣子。蘋果樹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說:“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想要玩具,可是沒錢買。”蘋果樹說:“很遺憾,我也沒錢,不過,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來賣掉,你不就有錢了?”男孩十分激動,他摘下所有的蘋果,一個也不留,高高興興地走了。然後,男孩好久都沒有來看過它。蘋果樹很傷心。有一天,男孩終於回來了,但他十分不開心。樹問他:“你怎麼了?”男孩說:“我的朋友們都成家立室了,我卻連房子都沒有,新娘也不願意嫁給我。”說完,就在樹蔭下哭起來。“抱歉,我沒有房子,”蘋果樹說,“不過你看,我的樹枝又粗又大,你可以把我的樹枝統統砍下來,拿去搭房子”。於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樹枝,高高興興地運走去蓋房子。看到男孩高興起來,樹感到好快樂。可是,男孩比以前更久不回來了。這棵蘋果樹再次陷入孤單和悲傷之中。一年夏天,男孩回來了,樹太快樂了:“來呀!孩子,來和我玩呀。”男孩卻說:“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揚帆出海,輕鬆一下,你能給我一艘船嗎?”蘋果樹說:“把我的樹幹砍去,拿去做船吧!”於是男孩砍下了它的樹幹,造了條船,然後駕船走了,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好快樂,但不是真的。許多年過去,男孩終於回來,蘋果樹說:“對不起,孩子,我已經沒有東西可以給你了,生不出果子來了。”男孩說:“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蘋果了。”蘋果樹又說:“我再沒有樹幹,讓你爬上來了。”男孩說:“我太老了,爬不動了。”“我再也沒有什麼給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樹流著淚說。男孩說:“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我感到累了,什麼也不想要,只要一個休息的地方。”“好啊!老根是最適合坐下來休息的,來啊,坐下來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來,蘋果樹高興得流下了眼淚。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不禁想到我們的父母就像這棵蘋果樹一樣呵護著我們,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不計回報的,父母對我們的教育都費盡心血,可我們平時又是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呢?想到這些,臉上頓時覺得火辣辣的。

  我想我們不僅僅要對父母感恩,也要對我們的教師感恩。老師每天早早到校,把知識傳授給我們,默默地奉獻著,為班裡的事情操盡了心,多麼的累啊!今後我們不能辜負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好好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老師。

  透過這次於丹老師的《感恩教育》,讓我深刻地明白了要學會感恩,感恩一切愛我們的人們!

  《中小學感恩教育》觀後感 篇25

  《中小學生感恩教育》觀後感這個週六,孩子學校留的作業,是安排時間和孩子一起收看于丹的《中小學生感恩教育》專題講座。于丹老師的演講分為3個主題:1、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2、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聽完這一堂課,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由其是第三講,現在的孩子都是在家長的細心呵護下成長的,家長把孩子們保護的滴水不漏,使他們根本沒有自立的能力,更不會有自強的精神和自信心了。為了孩子由此我有以下想法: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除了剛開始幾天可以去接送孩子之外,要試著鍛鍊他們自己去學校、自己放學回家。特別是早上上學,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走路或是坐公交車去,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獨立步行的能力,也能夠改掉孩子賴床的壞毛病。(說出這些,其實我是最放不下的,由於現在的社會,我不親眼看見孩子進校,就會胡思亂想,聽了這節課,為了孩子,我想我也要放下了)

  不要讓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過度依賴性,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除此之外,還要在能力範圍之內參與家務事的勞作,學會洗衣、做飯等基本的生活能力。(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小皇帝,怕磕碰了,怕孩子受委屈,洗個襪子怕洗不乾淨,凡是孩子要作的,家長都會替他們作好,從今以後,也是要孩子自已動手做這些利所能及的事情了。也要教孩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幫助別人。一個有愛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會。)假期裡,鼓勵孩子參加夏令營、遠足等活動,鍛鍊他們的膽量和自我生活能力是最有效的。期間的各種突發狀況也能夠讓孩子開動腦筋,勇於面對。(其實,每個假期都有這個想法,但是家長都忙於工作,只有犧牲孩子了,作為家長也得反思。建議學校,每個假期,提供一次孩子們外出的機會,不必太遠,國內、就近的山區也可)

  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較,也許家長是想使用激將法,可是在孩子看來卻是對自己能力的否定和不認可。長期處於這種比較狀態的孩子往往都會比較自卑,或者特別逆反。要多說鼓勵的話,即使孩子有做錯的地方,也不要只會一味地責罵,而是要給予正面積極的引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我就經常犯這樣的錯誤,看來做為家長的我要學的還太多)

  偶爾的也讓他們適應一下社會,瞭解要想生存就必須努力變得自強自立的道理,而不是隻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錢,花錢的理所應當,而不知道節儉,大手大腳的習慣了。

  還要適當的增加孩子的閱歷,我們的孩子現在還小,但也不能忽視。可以鼓勵他們接觸不同性格的孩子,不管是性格好不好,都要適當的接觸,讓他慢慢適應這個多變的社會,讓他分清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但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告訴他“人之初,性本善”的意義,讓他知道那些性格、習慣不好的孩子不是天生就這樣,都是一些長期以來不好的習慣養成的。

  我想說,家長們是時候放手了,讓孩子們自己去努力,一次不行,再來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他們自己確實有把握做好事情的時候,那他們就有自信了。如果再去作的時候,不用咱們說,他也一定會充滿自信的!只要我們做父母的有心、用心,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都是最棒的。

【《中國小感恩教育》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