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憫農》語文教案

《憫農》語文教案

《憫農》語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憫農》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憫農》語文教案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理解古詩意思。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3、進一步鞏固給熟字加偏旁的識字方法。

  4、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理解古詩意思。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

  1、同學們,誰還記得《鋤禾》這首古詩?能給大家背一背嗎?

  2、這首詩選自《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第二首,板書課題:憫農(二)

  二、學生自學

  1、投影列出學習的步驟:

  (1)藉助漢語拼音讀古詩。

  (2)藉助工具書,查一查不認識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問題。(把問題在書中標寫出來)

  2、學生進行自學,教師深入到學生中間,回答疑難,解決問題。

  三、相互交流學習情況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粒、顆、閒、夫、餓、死”指名讓學生讀生字,對讀得不準確的地方及時提醒糾正。

  2、結合學生遇到的難字說一說記憶字形的方法,教師板書。

  死:第四筆是點,第五筆是撇。

  餓:熟字“我”加上“飠”就是餓。

  顆: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換上頁字旁,就是“一顆星”的“顆”。

  閒:裡外結構(或半包圍結構),先寫“門”,再寫“木”。注意最後一筆是“點”。

  3、動手書空,教師進行板演,易錯的地方用彩色筆標出來。

  4、師生共同介紹作者:李紳是唐代詩人。《憫農二首》是李紳流傳下來的最傑出的作品,思想內容深刻,對比鮮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理解,讓學生先說一說意思,相互補充,用投影羅列出來)

  粒:像米一樣細小而成顆粒狀的東西。

  粟:穀子,小米。這裡泛指糧食的種子。

  顆:小而圓的東西。

  閒:無事可做;空閒。

  夫:和農組成農夫,意思是:農民。

  猶:還。

  餓:肚子裡沒有食物。

  死:沒有了生命。

  四海:我國古代認為中國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內”指全國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意思,教師及時進行幫助指導)

  春種一粒粟:春天種下一粒穀物的種子。

  秋收萬顆子:秋天收下千顆萬顆的糧食。

  四海無閒田:天底下沒有一畝閒荒的土地。

  農夫猶餓死:仍然還有不少農民吃不飽肚子而被餓死了。

  7、讓學生自己練習說說全詩的意思。(先自己說一說,遇到問題主動與同學交換意見,或者向教師請教。)

  8、請學生在全班說說全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開展相互間的評價,及時補充,形成生生互動的氛圍)。

  四、指導朗讀

  1、聽配樂朗讀,然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2、與小組成員一起練習朗讀,相互評議,推選一名同學參加班級展示。

  3、小組選派代表在全班參加朗讀競賽,然後評議出最佳選手。

  4、全體同學伴著音樂進行朗讀。

  五、練習鞏固

  1、練習按照田字格書寫漢字。

  粒:左窄右寬,“立”字略短。

  顆:左右﹑寬窄﹑高低﹑長短一樣,“果

  ”字的最後一筆是點。

  “閒、夫、餓、死”讓學生說說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2、比一比,再組成詞語寫下來。

  天()拉()一顆()

  夫()粒()一棵()

  3、背誦古詩

  (1)自己練習背誦

  (2)指名背誦

  六、總結本課學習情況

  七、佈置作業1

  1、在生字本上抄寫難字。

  2、背誦古詩,讓家長評分,記錄在書上。

  附:板書設計:

  1憫農(二)

  李紳

  難字:顆閒餓死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透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開火車讀生字並組詞。

  2、同桌之間互相聽寫詞語,寫完後,同桌之間對照課本進行相互評議。

  3、背誦古詩:全體同學一起背誦,指名背誦。

  二、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1、讓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提問:讀懂了詩的意思,你有什麼感受?

  (1)學生默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在書中畫一畫有關的語句。

  (2)自己組織語言練習說一說。

  (3)結合自己的體會說一說

  (學生可以結合詩句的內容說明:農民在萬物生長的春季撒下了種子,他們要為莊稼澆水﹑施肥﹑除雜草,每天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風吹日曬,到了金色的秋季,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換來了糧食的豐收,但是他們不能享用自己創造的社會財富,他們吃不飽﹑穿不暖,乃至餓死﹑不能生存下去。)

  (結合插圖的內容說明:這農民一家人各個骨瘦如柴,穿著破舊的衣衫,那位婦人的懷裡抱著一個嗷嗷待哺的孩子,農夫站在一邊面露難色,無可奈何。)

  3、教師小結: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二十個字,就揭露了當時的社會,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辛勤勞動創造了那麼多的社會財富,他們是值得歌頌的﹑讚揚的。但是他們沒有權力享用自己創造的社會財富,不合理的社會使他們貧困無助、凍死餓死﹑不能生存下去。這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讀古詩

  1、配樂聽老師範讀並評議誦讀情況。

  2、伴著音樂自己練習朗讀。

  3、在小組內參與朗讀,互相學習。

  4、師生共同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四、練習鞏固

  完成書中的第4題。

  五、總結

  六、佈置作業

  1、檢查第4

  題,進行自評。

  2、把《憫農二首》背給家人聽。

《憫農》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掌握本課的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詩歌,背誦詩歌。

  ★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賞析詩歌的語言特點。

  ★瞭解古代勞動人民悲慘生活,教育學生尊敬勞動人民,尊敬勞動成果。

  教學重難點

  嘗試自讀,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絡舊知匯入

  1、複習《憫農(一)》

  2、板書課題,學習“憫”字。

  (設計意圖:《憫農》是一首組詩,聯絡舊知有利於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憫”字的學習意在培養高年級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和習慣。)

  二、初讀求節奏

  1、誰來給大家流利地讀讀古詩?

  2、古詩文是有韻律的.,自己試著有節奏地讀一讀。

  3、配樂範讀古詩。

  (初讀環節透過流利讀、節奏讀、配樂讀這三個坡度地讀,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三、品讀悟情感

  1、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有哪些學習古詩的好辦法。

  2、根據學生的需要提供註釋。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試著讀懂詩句的意思。

  4、交流彙報

  (1)交流一、二行詩

  ① 指名讀,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賞析詩句的語言特點,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數字誇張的詩句?

  ③語言訓練:仔細觀察圖,說說從春種到秋收需要經歷一個什麼樣的過程? ④男、女生輪讀這兩行詩。

  (2)交流三、四行詩

  ① 交流詩句的意思

  ②這兩行詩運用了什麼手法來寫?我們還知道哪些含有對比的詩句?

  ③創設情境對話:糧食都到哪兒去?

  ④觀察圖,瞭解時代背景。

  ⑤語言訓練:被活活餓死的農民,臨死前會說什麼? 我們發出了怎樣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讀這兩行詩。

  (在學生讀懂詩句意思的基礎上,引入時代背景、連結相同寫法的詩句,意在引導學生感悟詩歌語言特點,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詩句表達的情感。語言訓練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與文字對話、激發情感。)

  四、小結

  1、師小結

  2、佈置作業

《憫農》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透過看圖和朗讀,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的意思,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導學生欣賞詩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知道勞動人民是財富的創造者。

  教學難點:

  封建社會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學過程:

  一、吟唱古詩,引出詩題

  1、同學們,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學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麗燦爛,千百年來,以其精湛的語言,深邃的意境而膾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詩不僅能誦讀而且能吟唱,我們每天下午上課前,總要吟唱一首古詩,來放鬆頭腦,陶冶情操,誰來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飯前,都會聽到廣播吟唱一首什麼詩?《鋤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鋤禾是李紳寫的,也叫《憫農》,這是第一首,唱了這首古詩,李紳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農民種田很辛苦,我們要愛惜糧食)

  2、是呀,古代勞動人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生活卻怎樣呢?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李紳寫的古詩,板書課題:憫農(二)。誰想來介紹介紹詩人。

  (收集資料要注意篩選,懂得抓關鍵。大家要向他學習哦!)

  二、初讀古詩,讀通讀順

  師:詩中要告訴我們什麼呢?請聽課文範讀。

  師:再請一個同學讀讀這首詩,注意是否讀準字音,字正腔圓。(指明評價)

  師:老師想考大家,讀了題目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呢?

  生:“憫”是什麼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塊去了,你真是個善於發現問題的孩子。讓我們一起學習古詩,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讀悟結合,感受畫面

  1、師:俗話說:詩中有畫,畫裡有詩。(出示掛圖或投影片),現在自由小聲地邊讀古詩邊想象畫面,並把你讀懂的地方標註出來,讀不懂的提出問題,現在開始。(師巡視指導)

  2、師:現在四人為一個小組交流一下你的讀書心得吧。

  3、生:彙報讀書心得。(小組派代表先來說說你們讀懂的地方吧!)

  (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粟:糧食作物。泛指糧食種子。

  子:這裡讀第三聲,成熟的稻子。

  (2)從第一句詩中你還讀懂了什麼?

  (糧食獲得豐收。)

  糧食要怎樣才能獲得豐收呢?(要進行辛苦的田間管理)

  (3)你還感受到什麼呢?

  (從“春種”——“秋收”、“一粒粟——萬顆子”這中間要經過一系列的田間管理,如除草、殺蟲、灌溉、施肥等感受農民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你的領悟力太強了。

  (4)指導朗讀。那麼這句詩要讀出什麼感情呢?(勞動艱辛)對詩的不同理解就會讀出不同的韻味,誰來試試吧?(評價:讓我感受到豐收的不易,掌聲送給他)你也來讀讀吧!大家聽出什麼了?(同情)本句朗讀的節奏、重音建議。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師小結:讀得太棒了,讓我眼前彷彿出現了農民不畏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畫面(一片豐收的喜悅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讀讀這句,邊讀邊想象畫面。

  (5)“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國。無閒田:沒有丟棄不種的田地。

  猶餓死:還是餓死了。

  (6)誰有問題要問嗎?

  為什麼種了那麼多糧食又獲得豐收,農民還是活活餓死呢?

  是誰剝奪了農民的勞動成果?

  豐收的糧食哪裡去了?

  (7)你們預習時,有收集時代背景的資料嗎?誰來說說為什麼?

  (由於封建統治者殘酷剝削壓迫,使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是指:當時農民沒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糧食都被地主沒收了。因為種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給地主的也越多。)

  (8)此時你想說些什麼呢?

  師小結:本來粒粒糧食滴滴汗,但是,這些苛捐雜稅壓得人民餓的餓,死的死。這些社會現實詩人沒有明說,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會發現現實的另一面:那無數的糧食“輸入官倉化為土”的罪惡。這種社會太不公平了。

  (9)指導朗讀。那麼後面這句詩應怎麼有感情地讀呢?(既同情又憤恨)你來試試?哪個小組也來示範讀讀呢?(指名評價)讀得真好,你也來試試!(師評價:讓我彷彿看到一個痛恨統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讓我聽到你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之聲。)本句朗讀的節奏、重音建議。

  四海/無閒田,

  農夫/猶餓死。

  (10) 師先配樂朗誦,生再配樂朗誦。

  (11)學了這首詩你知道詩人要告訴我們什麼嗎?詩人所要表達什麼情感呢?

  (表達詩人對廣大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剝削者的強烈憤恨)

  (12)那麼詩題的“憫”字你理解了嗎?

  (有同情、憐憫農民之意!)

  四、再找組詩,拓展延伸

  1、觀看唱古詩影片《憫農2》學著唱。(大家想不想學唱這首古詩呢?)

  2、你還讀過哪些關於勞動的古詩呢?各描寫什麼勞動場面呢?

  a.《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b.《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五、教師總結,昇華主題

  同學們沒有不勞動的個體,只有不願勞動的思想, 敗的思想,違背規律的思想,這都將——受天地所摒棄。而愛勞動是最光榮的,因為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才能體現生命的真正價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深入骨髓的傳統和習慣,將會世代相傳。

  板書設計:

  憐憫、同情--- 憫農(二)

  春種-----秋收

  一粒-----萬顆

  無閒田 (艱辛)

  猶餓死 ( 同情、憤恨)

《憫農》語文教案4

  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註釋:

  禾:穀類植物的統稱。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稱。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禾、日、午、下、土、中”這6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汗、誰、知、盤、粒、辛、苦”的讀音。

  2、理解每行詩的意思和全詩內容,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內容。

  (二)能力教學點:透過學習古詩,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習生字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看圖,培養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使學生懂得農民勞動的艱辛,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實踐和創新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理解古詩內容,學習生字。

  難點:會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解決辦法:教師要透過範讀,領讀,指導學生讀好古詩,結合看圖,體會詩意。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學習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學,然後進行猜字、搶讀、找朋友的遊戲。

  五、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藉助拼音讀熟課文,理解字、詞意思,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並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練習背誦。

  2、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分析字形、學習生字,並練習默寫古詩。

  (二)整體感知

  這篇課文是一首古詩,全詩共4行,兩句,有兩幅插圖,第一句講農民頭頂烈日,在田間辛勤勞動,第二句講作者看到農民辛苦勞動後的感想:糧食來之不易,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艱辛勞動之苦。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啟發談話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吃的糧食是怎麼來的嗎?農民伯伯種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著他們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著老師一起去看看農民伯伯是怎樣種田的。

  (板書課題:4憫農)

  (二)初讀古詩,大致瞭解圖意。

  1、出示投影1

  圖上畫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

  2、出示投影2

  圖上畫的什麼人?在做什麼?

  3、藉助拼音讓學生讀準每個生字的音,把全詩讀正確,讀熟。

  4、使用生字卡,蓋上音節,檢查學生對字音掌握的情況。

  讀詩時,下面幾個字,指導讀準

  誰,翹舌音,讀shu0

  知,讀“zh9”,不讀“z9”

  5、指名讀古詩,教師予以指導評價

  6、教師範讀,指導讀

  (三)理解古詩內容

  1、學習第一句

  (1)指導學生仔細看圖,農民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做什麼?他怎麼樣了?

  (2)結合句子理解“日當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的意思(炎熱的夏天,中午最熱的時候,農民頂著烈日給禾苗鋤草。農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裡)

  (4)透過學習這兩句,你想到了什麼?體會農民勞動辛苦的情景。

  2、學習第二句

  (1)過渡語。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麼?

  (2)齊讀第二句,體會“盤、餐、粒粒、皆”這些詞語的意思。

  盤——碗裡

  餐——飯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話的意思,並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誰知道碗裡的飯,每一粒都是農民辛苦的汗水換來的)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指導朗讀,讀準字音和停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擴充套件:學習了這首古詩,你懂得了什麼?

  6、小結。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要尊重勞動人民,珍惜糧食。

  (四)指導背誦:出示憫農(二)讀一讀

  教學反思

  《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一首膾炙人口的感嘆詩。這首詩寫出了烈日下農民辛苦勞動的情景,在現代也賦予了新的意義,一切收穫都是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特別是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這首詩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早熟記於心,甚至達到倒背如流。對於這樣的古詩又如何進行教學呢?我想嘗試新的教學模式,以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幾點創新:

  一、獨特引入,貫穿線索

  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學科。語文教學我認為應從孩子們熟悉的語言故事入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學開篇就引入了孩子們熟悉的動畫人物“賣火柴的小女孩”,孩子們眼前一亮,我隨即匯入了和食物有關的課題《憫農》。然後以這一線索激勵學生為小女孩努力掙得食物,完成了“朗讀課文”“認讀詞語”“認識生字”等教學環節,學習效果較好。

  二、遊戲滲透,興趣濃厚

  在朗讀課文環節,我變換多種朗讀方式,如“自讀”、“同桌兩人共用一本書讀課文”、“指名讀”、“黃金搭檔讀”等。

  在認讀詞語環節,我加入了“小老師”進行指導,學生積極性很高,小老師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鍛鍊的機會。

  在認識生字環節,我重點滲透了“遊戲識字”,如:“快速反應站立讀”“擺長龍”“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車”“打撲克牌”“收麥子”等,又用“開火車”的方式進行了學習效果檢測。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新課改下的“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三、運用影片,突破難點

  在理解古詩含義時,有一定難度,我給學生播放了“小豬吃米飯”的影片,讓後發問“你喜歡小豬嗎?”,透過學生的回答,我適時地講解了古詩的含義,學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後播放了《宏都拉斯飢餓兒童》的影片,學生看後吃驚的表情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及時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想法,學生說了很多令我感動的話,也深刻的認識到了“珍惜糧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課主題。在評選出“表演小明星”後,我以影片“絢爛煙花”加以表揚,在歡快聲中結束了本課教學,學生感覺意猶未盡。

  四、看圖表演,加深認識

  我請學生欣賞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在小組內挑選人員,上講臺進行表演,表演時老師負責攝像,學生積極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狀態表現出來,都想成為今天的“小明星”。我適時引導“要想成為小明星,平時應該怎麼做呢?”學生都能說出“要愛惜糧食”,我以總結的方式再次給孩子們強調“愛惜糧食,杜絕浪費!”。在此環節學生不僅需要自己組織語言,同時還要設計動作,這一過程更好的讓學生認識到現在提倡節約型社會,珍惜勞動成果、節約社會資源更是每個人的責任。

  五、不足之處:

  1、在欣賞圖片表演環節,由於前面環節進行的不緊湊,時間不夠用了,我只好以老師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片內容,告訴大家“這樣做對嗎?”“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未能進行完整表演,這是本節課的一大遺憾。

  2、本節課開始時,我已告訴大家要評選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進行完整表演,評選環節我只是以口頭表達的方式表揚,沒有在“絢爛煙花”的音樂聲中進行頒獎活動,這又是一處遺憾。

  也許,每次上完課多多少少都會有些遺憾,沒有遺憾就沒有下一次的亮點,更不會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長、進步,期待自己今後在課堂上的精彩表現!

《憫農》語文教案5

  活動目標:

  1、在會朗誦基礎上,理解詩的大意和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2、理解詩中“辛苦”一詞,並能說一句話,發展幼兒詞彙的運用能力。

  3、懂得糧食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來之不易,萌發幼兒熱愛農民的情感。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古詩掛圖、小米粒的頭飾若干。

  2、兒歌:《撿米粒》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別把它看不起,農民

  伯伯早出晚歸,忙著種田地,小小一粒米呀,來得不容易。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主題。

  1、圖片上有誰?在做什麼?

  2、當時的天氣怎麼樣?

  二、朗誦古詩,解釋詩意。

  1、指導幼兒朗誦韻律節奏及重讀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當太陽最熱的時候,有一位農民伯伯還在田裡鋤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裡。唉,誰知道我們碗裡的飯,都是農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勞動出來的。

  3、“鋤禾日當午”:“鋤”指鋤草的動作,“禾”指莊稼,“日當午”指到了中午太

  陽當頭照。中午太陽當頭照的時候,農民在地裡鬆土、鋤草。“汗滴禾下土”:農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裡,形容農民勞動很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盤”指碗,“餐”指糧食,“皆”都的意思。誰知道碗裡的飯,一粒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

  4、學習詞彙“辛苦”,來說一句話。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圖片)媽媽幹家務辛苦等。

  5、爸爸、媽媽、農民伯伯這麼辛苦,我們應該怎麼做呀?教育幼兒要從小愛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三、遊戲:(撿米粒)教育幼兒日常中要愛惜糧食。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想說、敢說、有話說的環境,幼兒在與環境、老師、同伴的互動中自主的、自在的發展,同時在進行此活動時我對教材內容全面、透徹的分析,從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難點進行教學,這樣就能較好的發揮作品的功能。

《憫農》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並會口頭組詞,會寫4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並試著背誦古詩。

  3、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1、學會8個生字,會寫四個生字“農、當、午、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古詩。

  教學難點:

  1、“農”、“當”的寫法

  2、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稻穗圖、小黑板、磁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今天,向老師有一個難題,想請小朋友們幫我解決一下。你們願意嗎?

  (出示“一碗打倒的飯”圖)學生觀察。

  這就是向老師遇到的難題,有個孩子每天吃飯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滿桌子都是。我想請會講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師給他講講道理。(……這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

  師出示“辛苦”,教讀。

  你見過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糧食嗎?

  老師帶來了一幅圖,就是農民伯伯平常勞作的情景,請小朋友翻開書,看看圖上都畫了什麼?

  二、觀察圖畫

  1、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農民伯伯在鋤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齊讀“辛苦”,並貼在黑板上。

  3、你怎麼看出農民伯伯很辛苦?(頭上的汗珠一顆顆地往下掉。)

  4、今天,我們就要學一首配這幅圖詩——《憫農》。跟老師一起寫寫“農”。(師寫,生書空。)

  全班齊讀課題。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感知詩意。

  1.聽錄音

  小朋友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這首古詩,要聽清字的讀音,用右手的食指指著字,看誰最認真?如果會的同學能跟錄音機一起讀,也不必加以制止,追問一句:“你從哪裡學會的?”提示學生:我們可以從許多地方學習知識,希望小朋友們做個有心人。

  2.過渡:由於這首詩絕大多數同學都能熟練背誦,所以直奔本課的生字。這首詩你們會背了,裡面的生字你們都認識嗎?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中的生字詞,看誰學得又對又快。

  (二)認讀生字

  1.下面請你輕聲讀課文,用手指指著課文,圈出帶紅色音節的生字。

  2.引導學生回憶平時學習生字的主要方法:你們平時都用哪些方法來學習生字?(拼讀音節、問同學、問家長、問老師。)

  3.小朋友們歸納得真好,那就請你趕快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吧。(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點播。)

  4.學習完生字以後,請你給同桌讀一讀,注意用手指指著字讀。

  5、抽生教讀生字。

  6、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們讀出來嗎?(出示詞語:憫農 日當午 誰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讀,齊讀。

  7、在詞語中你認識了生字,那麼老師把生字單拿出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如果你認識就站起來大聲說出來。(當讀到“午”時進行擴詞,從而理解“日當午”。)

  8、現在這些生字都躲到詩裡面去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抽生讀課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著書,認真聽,聽他哪個字音讀準了,哪個跟你不一樣,等會兒請你給他指出來。

  9、齊讀。

  四、再讀課文,理解詩意

  1、剛才我們一起初讀了課文,同學們學得特別好,下面,請你們再讀課文,從課文中你知道了什麼?

  2、抽生答。(……我知道了農民伯伯很辛苦)

  3、你從哪些詩句中感受到了農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讀一讀。

  重點指導: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導方法:先透過做鋤草的動作體會辛苦應表現得行動緩慢,吃力,在朗讀時語氣應重而稍慢,基本領悟即可。

  4、師範讀全詩。

  5、齊讀。

  6、能背的同學背一背,不會背的同學可以再看看書。

  五、鞏固練習,指導書寫

  (一)撿稻穗遊戲,複習生字

  1、秋天來了,農民透過辛勤的勞動,莊稼獲得了大豐收。你們看:金黃的稻穗在秋風中搖擺,好象在向人們微笑。收割後,還有一些稻穗遺留在了田地裡,下面咱們一起去撿稻穗。你可以任選一顆,讀出後面的生字,然後放到籃裡。(師貼稻穗圖,畫籃子)

  2、抽生上臺拾稻穗,然後反過面貼於籃子裡。

  3、你打算把帶哪個字的稻穗送給誰?為什麼?

  (二)指導寫字

  (出示“農、當、汗、午”)

  1、你記住了哪個字?怎麼記住的?

  2、重點指導“當”,認識小字頭,學生認真觀察書上的筆順,然後書空。

  指導“農”,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筆?

  3.教師在田字格中書寫學生認為難寫的字。

  4.學生練習寫一個字,同桌互評,然後再寫一個。

  五、總結全文

  (板書)

  憫農

  辛苦

  教學點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古詩,兩三歲的小孩都會背誦,因此,讀背並不難,關鍵是要從中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從小要愛惜糧食。為此,教師在設計時可以圍繞一個“辛苦”,從幫老師解決難題引出“辛苦”,看圖瞭解“辛苦”,到讀詩句感受“辛苦”,從而把學生並不容易體會到的“辛苦”突破了。

  1、開頭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並樂於去解決。

  2、現在都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生字的學習,詩句的感悟,全是學生自主觀察,學習。

  3、透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快樂學習。

  4、如果能從生活中找到相關的照片,錄象資料,或讓學生聯絡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將更能從心靈上讓學生受到教育。

  5、朗讀的指導還要更細緻。

【《憫農》語文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