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書筆記>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1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說時,深深地感到魯迅先生不愧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巨人”。小說的每字每句看似簡單,可這都是魯迅先生字斟句酌的成果,細讀起來,可謂內含之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首先從《孔乙己》這題目說起,孔乙己是小說主人公的綽號,他做為“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人物名稱,這是對這一個人物迂腐可笑的性格的嘲弄,以這一綽號為題,無疑是給作品定下諷刺性的基調,還具有鮮明地反孔色彩。其次就落實到文章的每個段落,甚至每個詞,都是無可挑剔的。小說開頭介紹店的格局,是想透過它深一層的為下文窮人與富人的區別埋下伏筆。至於孔乙己第一次到店裡掏錢時“排出九文大錢”中“排”這慢吞吞的動作,既掩飾了他內心的不安,也表示他對幾文錢的珍惜,認真清點數目,等等。詞句的精湛無疑把文章中心內容更形象地表現出來。

  《孔乙己》篇幅不到3000字的小說,極其深刻的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心態,讓我們分明看到了這個科舉制度的犧牲品在悲苦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串長長的足跡,那麼在社會芸芸眾生中,人們為什麼對一個不幸者沒有同情,沒有幫助,相反只有鬨笑取樂呢?孔乙己是一個藝術形象,而他的藝術形象體現在店裡那麻木不仁的鬨笑聲中。由此揭示了孔乙己的一生活著無人關心,死後無人過問的悲慘命運。他,世界一個匆匆過客,匆匆地來了,又匆匆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人們對他的嘲笑。

  由此不由想起了自己身邊的生活,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已不再是什麼亮麗的風景線,更象是人們生活中義不容辭的責任;奉獻愛心,盛意款款,已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尊敬老人與互相友愛,應是每個人的高尚情操的表現,這樣的社會環境與那時相比,真有天壤之別啊!不管怎樣,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讓我們接受以前的教訓,面對明天的光陰,攜手走進二十一世紀!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2

  當我讀完《孔乙己》這篇短篇小說時,不由得暗歎了一聲!唉,真的是一個悲劇人物!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多麼矛盾呵,可見孔乙己對自己唯一值得“炫耀”的事是——他讀過書。儘管是老童生,這也是他唯一有尊嚴的地方。

  “‘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錢。”孔乙己竟天真地以為旁人不曉得他這些錢是偷來的,相當自信地掏錢,可真是自命清高呵!可是他的尊嚴被旁人毫不留情地摧毀掉了。“你一定又偷人家的東西了!”“什麼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被吊著打。”“孔乙己,你當真認識字麼?”“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老不到呢?”

  短衣幫一次又一次地幾次刺激到孔乙己,他不是面紅耳赤地辯駁就是不屑置辯。最後呢,沒法溝通了,將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小夥計以“討飯一樣的人,也配考我麼”的思維冷漠回絕了孔乙己。孔乙己依然懇切地教小夥計四種寫法的“回”字,迂腐可笑呢。

  這種惡狀他還能厚著臉皮待下去?這不是逼他往絕路走麼?他的自尊沒了,也沒人憐憫他,他除了喝酒,再也沒有物質上的享受,吃不飽,穿不暖,睡不香。餓得不行只好偷書,一旦被抓就嚐到苦果——腿被打折了。這下好了,他真走到絕境了,用手爬到咸亨酒店喝最後一次酒,然後在眾人的譏笑下離去……

  就這麼的結局,孔乙己的不幸人生到底是誰造成的呢?

  封建科舉!封建社會!簡直能害死人!但又是什麼造成這惡果呢?孔乙己這人就詮釋了當時所有的悲劇,而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反省與思考……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3

  我最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一篇短篇小說《孔乙己》。這一篇小說講了一個四五十歲的“童生”身上發生的事。

  小說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孔乙己首次出現時的情形。第一句“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描寫出孔乙己的奇特身份,揭示了他的社會地位。“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是個沒什麼錢的人,與小說開頭所說的喝酒主顧中的“短衣幫”差不多。但孔乙己又是“穿長衫”的,這又說明了他是“讀書人”,雖窮可又不願放下臭架子,死要面子,受封建教育之毒很深,不願與“短衣幫”為伍。因而,成為“唯一的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人。這欲“上”不能,居“下”又不甘心,和酒店主顧中的上層人和下層人都不一樣。

  孔乙己是一個在當時的社會中弱者,用眾人的鬨笑來貫穿這樣一個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喜劇的核心是悲劇”。我們乍一看孔乙己的故事,可能會哈哈一笑,笑孔乙己那臭架子以及他那性格。但是,當我們仔細去品讀這篇小說,會感到一種心酸。孔乙己這個當時的弱者,被封建文化和迂腐的科舉制度所迫害,成了別人眼中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見到了他,誰都忍不住笑話他,開他的玩笑。孔乙己一面是悲慘的遭遇,一面是別人的冷嘲熱諷。以樂寫哀,更令人體會到封建文化那“吃人”的面目和孔乙己的悲哀。

  孔乙己這個人,和范進有幾分相像。他們都是窮苦讀書人,除了所謂的“舞文弄墨”以外什麼都不會,還放不下心中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條。只不過范進最後中了舉人和進士,當了官罷了。從根上說,魯迅先生想表達的意思和吳敬梓是一樣的。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4

  魯迅的筆下,活躍著一個迂腐寒酸的文人——孔乙己。人們笑了他幾十年,也感慨了他幾十年。

  人們有時不免仰天長嘆:“科舉制度究竟殘害了多少人?有多少孔乙己似的悲劇?”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誰都想:捱過十年寒窗,有朝一日能夠揚眉吐氣,光宗耀祖。科舉制給人們帶來了升官的希望,也給人們帶來了痛苦的掙扎。曾記否,古時的范進,從年輕考到白髮,屢考不中,屢敗屢戰,偶然成名後喜極而瘋,又是多麼不正常而又正常的事。繼而,又出現了一個“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之人---孔乙己。”他在心底種滿了功名的野草,經周邊的風雨吹打,愈加瘋長了。對於他的愛慕虛榮,迂腐可笑,世人總是鄙視奚落,哪有人體諒他內心的悲苦。雖然封建社會這樣的多餘人不只他一個,但在孔乙己身上都可觀出他們的影子。孔乙己是他們的濃縮,孔乙己的悲劇是對科舉無聲的抗議。

  偏偏,孔乙己不知自己的處境、地位,奢求那些可望不可及的地位,常想著能夠過上紙醉金迷的生活,將死尚不覺悟。目光高高在上的他不願淪為一個自食其力的短衣幫,也不可能成為丁舉人這樣的幸運兒,只有當一個怪異的科舉棄兒。他沒有想到,自己所熱衷的科舉在蠶食著他的思想,蠶食著他的軀體。

  大概,他算是一個科舉狂吧。不願放下架子,不願脫下那唯一的長衫,不願失去“自己是讀書人”的信念。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5

  《孔乙己》這篇文章裡,最讓我痛恨的乃是那個丁舉人。此君屬於讀書人不假,可他雖也把四書五經研習得滾瓜爛熟(不然怎麼考上舉人呢?),於裡面的仁義道德卻未學到多少。同是讀書人的孔乙己迫於生計,偷到他家裡,被抓了個現行。他沒有同情心,不念在寒窗艱難的情分上放了孔乙己也罷,就送官吧,孔乙己並非滿臉橫肉為非作歹之徒,可能官老爺也不會怎麼為難他。

  可是不,膽敢在太歲爺頭上動土?可要出口氣!於是乎,“先寫服辯,後來是打。於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孔乙己就這樣被同是讀書人的丁舉人“治”成了殘疾!

  似要說丁舉人從來就是這般窮兇極惡可能也不符合實際。事實上,不管是生在官宦之家還是窮鄉僻壤,讀書人若不是走歪門邪道,總要付出相當的努力才能成正果。或許僅僅是幾年前,丁舉人也是一個寒酸的窮秀才,或是童生,也在咸亨酒家裡頭四文錢一碗的酒解饞,也想給小掌櫃講講“茴”字的四種寫法,也在大庭廣眾之下被人嘲笑……只不過,他的運氣比孔乙己好得多,中了舉人。看過《范進中舉》的人都知道,在封建科舉體制下,中了舉人是何等的榮耀啊!說虛的,是光宗耀祖;說實的,是財源大開、雞犬升天。

  為什麼舉人用敲門磚開啟富貴之門後便將一點仁心丟到腦後了呢?這固然與他的'個人品質有關,但封建等級制度的“威力”也不容小視。在搖身一變成為“舉人老爺”後,丁舉人揚眉吐氣,對那此還在科考漩渦中掙扎的昔日同道並沒有什麼同情心―為什麼有呢?既然讀書只是為了博取功名,那麼書中的內容並不重要。“富貴”乃是我命中註定,你們考不上就是考不上。孔乙己在他眼中僅僅是一個盜賊,自然免不了皮肉之苦。

  讀書人的“搖身一變”,在科舉的時代是屢見不鮮。甚至在今天,這種現象仍遠未絕滅。令人憤怒的“變異”意味著讀書人很多書是白讀了,這樣的悲劇值得我們深思……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6

  “大街上,一個人,用蒲包墊在身子底下。用手挪著一點點地向前走。他的背影是那麼孤獨。那麼悲哀,那麼蒼涼!”每當我讀起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時,這個場景便會在我的腦海裡若隱若現。

  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心地善良,飽讀詩書,卻連秀才都沒有考上。在當時科舉制度的毒害下,變得一無所能,潦倒貧困,連僅會的“之,乎,者,也”都成了人們的笑柄。窮得一無所有的他,偶爾也會偷東西。最終偷到丁舉人家裡。被打斷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孔乙己慢慢的死去。

  也許,在剛開始讀時,會覺得《孔乙己》這篇文章的語言風趣幽默。可是當你細細品味時,就會覺得《孔乙己》是“喜劇”中的“杯具”它表達了魯迅對當時封建制度的極度不滿。寫出了腐朽的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心靈的殘害。

  “竊書不能算偷”!這是孔乙己的經典話語,此刻人們聽了甚至會感到好笑,偷書不算偷嗎?當然是偷!可是,正是孔乙己的這句“竊書不算偷”,恰到好處地說明了封建社會的腐敗,讀書人的悲慘命運嗎?孔乙己想看書,沒錢買,偷書看,遭人罵。正相反,那些秀才,舉人們卻在深宅大院裡讀著一本又一本書籍,可是他們最終又做了什麼?誰也不明白。

  如今,封建社會已不復存在,在此刻的社會中,只要有才華,敢於展示,哪裡都是舞臺。金子無論在哪兒,都會發出耀眼的光芒。而此刻的一切,更讓我們為孔乙己這樣的人,心痛叫屈,飽讀詩書的人為什麼沒有展示自我才華的機會?

  我吶喊,為什麼孔乙己會生在封建時代,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我吶喊,為什麼無才之人能夠作威作福,有才之人卻總是找不到屬於自我的“伯樂”?我吶喊,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能夠眼睜睜地看著封建制度殘害人命,卻見死不救?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7

  孔乙己一篇,長短不過兩千餘字,寫的是魯鎮酒館狹小空間裡立著喝酒的長衫書生孔乙己,兩千字的短小篇幅,不夠寫完孔乙己的倉皇一生,難以盡述孔乙己的體貌性徵,卻將一個酸腐窮懶的失意書生形象描繪得淋漓盡致,初看孔乙己,覺得可笑而譏諷,再看孔乙己,只感蒼涼和悲傷。

  少不經事時唯記得孔乙己到店的鮮活氣氛,所有人都在調笑於他:那幫著短衫的、同孔乙己一般窮苦的底層工人,喝酒時苛於酒中是否摻水,點不起葷菜下酒,亦常常拖欠酒賬……便是這樣的一幫人,肆意地嘲諷一個滿腹經綸的讀書人,那時的我竟覺得好笑,樂於見孔乙己紅著臉同人爭辯的場景,他確實偷書無疑,同他們爭辯起,難以否認,又只能說:“竊……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嗎?”

  突然有一天,當我終於意識到自己的角度有所偏頗時,或而已是二十歲以後的事了。

  孔乙己的具體年齡,魯迅先生沒有提及,但以常識判斷,那個時代的讀書人,總該寒窗十載,再欲謀求功名,而我們恰恰也讀了十多年的書,也經歷著苛刻的高考,謀求自己的功名。從前無人敢說讀書無用,畢竟乾坤未定之時,任何人,都有可能一躍龍門魚化神龍,任何人,都有可能飛黃騰達功成名就。

  可偏偏現實殘忍,一如孔乙己一般,落榜之時一落千丈,從高貴的讀書人淪為乞兒般的存在。

  從前的我會覺得,孔乙己的悲慘命運盡源於自己的懶惰,窮苦和落魄皆因他不願靠雙手做些什麼謀生,可我從未想過,十年心血盡付東流是一種怎樣的打擊。

  一如曾經的舉人范進,十年考考十年,考白了鬚髮累彎了脊樑,忽然有一天成功的桂冠從天而降,卻活活將正常的人砸得昏沉,濃烈的喜悅沖斷了神經,最後竟落得個失心瘋的下場。

  所謂科舉,所謂寒門登天路,真可謂如履薄冰,險象環生。

  而那些不敢做夢的人呢?一個一個的魯鎮勞工,一個一個的中年閏土,他們自身活在疾苦之中,喝著最便宜的酒惶惶度日,他們嘲笑一個努力了十年的人,僅僅是因為他的失敗,他們以無知為殊榮,以平庸為驁傲,他們看不起讀書人,又或許,只是看不起失敗的讀書人。

  再看魯鎮的另一個讀書人,丁舉人。

  丁舉人,舉人舉人,自然是成功的讀書人,可他又哪有讀書人的謙恭和儒雅,他飛揚跋扈,在魯鎮可謂隻手遮天,僅因為孔乙己去他家偷書便動用私刑活活打斷了孔乙己的一條腿,魯鎮的人敬畏著他,每每談起,可謂是談虎色變。

  兩個讀書人天差地別的境遇,也許足以說明封建科考制度確能成就人,可能有所成就的終究是鳳毛麟角,更多的如孔乙己一般的人,只能成為科考制度的犧牲者。

  孔乙己十年染墨,心中自有經綸滿腹,可在魯鎮的天地裡,他躊躇滿志,孑然孤苦,就連說話都沒人能聽懂。

  人們不記得他說過的那些之乎者也,最多記得他每每到店排出的九文大錢,掌櫃的不記得他基本不拖欠酒賬的品行,心心念念著孔乙己尚欠十九文錢,人們總是嘲笑著孔乙己,可沒有孔乙己他們照樣活得不錯。

  這樣的酒館裡有何種人情味可言,又或者那個世界那個時代總是這般的冷漠?

  眾生皆苦,無人圖變革。

  孔乙己讀再多的書也一樣,他恃才傲物,連謀生的活計也不屑,養活自己且艱難,又如何以天下為己任?

  沒讀過書的人也一樣,喝著劣酒終日迷醉,沉溺在短促的美好和享受中,不願進取不願奮進,國家危亡時他們只是逃,刀俎下的魚肉,炮火下的螻蟻。

  而我從小以為,士人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可觀茫茫滄海,做到的又有幾人?

  孔乙己打破了我曾經美好的幻夢,我驚懼難安。

  我體恤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害怕自己成為他。

  孔乙己非大惡之人,他也曾善良地同孩童分食茴香豆,也曾熱切地想教酒館的小夥計識字寫字,可哪怕會寫四種“茴”字的孔乙己,也只是世人唾棄的失敗者。

  而人生,又是否只有成功和失敗兩條路?

  我不得而知。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8

  在魯迅先生的小說裡孔乙己讓我的印象最是深刻,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孔乙己是誰?他是魯迅筆下的一個人物嗎?不,他不是,我們身邊也存在著不少孔乙已。而讓我們仔細反思一下自己,有沒有做過看客。有人說過,一箇中國人和一個日本人相比,中國人是一條龍,日本人是一條蟲。而當一群人中國人和一群日本人相比時,中國人是一條蟲,日本人是一條龍。這句話的出現,就是因為中國存在太多太多的看客。

  魯迅先生十二歲時在魯鎮的一家酒館裡管酒。孔乙己是店裡的常客,為人很逗。因沒有進學,為人抄抄書,可他好吃懶做,不到幾天便將別人的書紙筆硯帶走了。吃酒的人只當他是笑柄。

  可他卻從不拖欠酒錢,在一月內一定還清。在中秋前幾天老闆忽然說:“孔乙己已經很久沒來了,他還欠我十九個錢呢。”後來吃酒的人說他偷了丁舉人的東西打了大半夜,把腳打折了。

  中秋過後,孔乙己用手走來了,要碗酒吃。吃完酒又在眾人的譏笑中走在手上走了。此後在沒見過他。

  魯迅先生所關注的不僅是孔乙己遭到的迫害和不幸,他更重視的是人們對孔乙己的不幸的態度與反應。這裡的人扮演的便是“看客”,把孔乙己的遭遇當作場“戲”。孔乙己不在了,想他也只能是“看客”茶餘飯後的笑料而已,一笑而過,可有可無。

【魯迅《孔乙己》讀書筆記】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