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3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1

  在閱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裡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著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詢、分析資訊,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為了學生"作為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型別的課程。因此,作為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著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為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為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2

  今天,我參加了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培訓,對“整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

  首先,我想資訊科技與學科的整合雖然才起步,雖然有一些人對此有這樣那樣的偏見,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既然已身處資訊時代,身處網路時代,研究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應該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極而言之,我想可能我們的生活都在與資訊科技整合呢!何況我們的教育,何況教育中的學科教學!

  其次,今天聽了賈老師的的課,理解了整合是有層次的。這樣一想,想到我們雖然身處鄉鎮,網路條件也並不十分好,但也就敢談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這樣一個一般人認為十分新潮的問題了。我們研究的整合屬於剛起步的,屬於最低層的,所以我想,“整合是一個過程”“整合是有層次的”這樣一個觀念對我們很多教師來說是非常有用的,至少讓我們信心增強了不少。

  第三,我想整合除了是一些技術與方法問題之外,應該先是一個理念問題。有些事我們沒有改變,有些問題我們無法解決,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停滯不前。技術問題、條件問題,我們可能沒法一下子解決,但理念問題可能是我們可以先解決的問題。我們現在的教學強調了事實,忽視了問題。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強調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演示事實。

  資訊素養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 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資訊、加工、處理、傳遞資訊並創造資訊的能力。師範生的資訊素養是師範院校的學生根據社會資訊環境和資訊發展的要求,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對資訊活動的態度,以及利用資訊和資訊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既應該包括師範生對資訊基本知識的瞭解,對資訊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來的教學中所具備的資訊知識的學習,還應該包括對資訊道德倫理的瞭解與遵守。具體來說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資訊意識。

  即人的資訊敏感程度,是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各種現象、行為、理論觀點等,從資訊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評價。通俗地講,面對不懂的東西,能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答案,並知道到哪裡、用什麼方法去尋求答案,這就是資訊意識。資訊時代處處蘊藏著各種資訊,能否很好地利用現有資訊資料,是人們資訊意識強不強的重要體現。使用資訊科技解決工作和生活問題的意識,這是資訊科技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

  2.資訊知識。

  既是資訊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又是學習資訊科技的`基本要求。透過掌握資訊科技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應用它。它不僅體現著師範生所具有的資訊知識的豐富程度,而且還制約著他們對資訊知識的進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資訊系統的基本操作能力,資訊的採集、傳輸、加工處理和應用的能力,以及對資訊系統與資訊進行評價的能力等。這也是資訊時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處資訊時代,如果只是具有強烈的資訊意識和豐富的資訊常識,而不具備較高的資訊能力,還是無法有效地利用各種資訊工具去搜集、獲取、傳遞、加工、處理有價值 的資訊不能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無法適應資訊時代對未來教師的要求。資訊能力是資訊素質諸要素中的核心,師範生必須具備較強的資訊能力,不然難以在資訊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下去。

  4.資訊道德。

  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資訊倫理道德修養,要讓學生學會對媒體資訊進行判斷和選擇,自覺地選擇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內容,自覺抵制不健康的內容,不組織和參與非法活動,不利用計算機網路從事危害他人資訊系統和網路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這也是師範生資訊素質的一個重要體現。資訊素養的四個要素共同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資訊意識是先導,資訊知識是基礎,資訊能力是核心,資訊道德是保證。師範生作為資訊時代的教師,提高他們的資訊素養,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3

  小學資訊科技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旨在培養小學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創新精神和資訊素養,使學生逐步具有獲取資訊、儲存資訊、處理資訊和傳遞資訊的能力,以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學資訊科技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貫徹新課標理念上好資訊科技課,是廣大資訊科技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問題。下面我以自己從事小學資訊科技教學的一點體會,與同行一起探討:

  1、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

  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在學生的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總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樣的名言。

  我們學校的學生基本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對資訊科技一無所知。那麼,怎樣才能引導他們開啟資訊科技的大門呢?那就要靠學習興趣的激發。教學中我發現,資訊科技對農村孩子來說既新鮮又好玩,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剛開始都非常想學。但隨著教學內容的深入,有的內容需要去記憶或機械重複訓練,不僅枯燥無味且難度也增大了,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降溫了。長此下去,必然給資訊科技教學帶來不良影響。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2、活用教學形式,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農村經濟落後,學生家裡既沒電腦且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很少,學生上資訊科技課時難免有陌生感,對教學內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養學生興趣呢?關鍵是要讓學生了解、熟悉、喜歡資訊科技。

  ①、蒐集、整理、提煉資料,主辦各種資訊科技知識講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開天闢地”軟體對學生進行電腦知識講座,學生就非常感興趣。

  ②、利用學校宣傳櫥窗開辦資訊科技知識專欄,吸引學生瀏覽。

  ③、定期舉辦“資訊科技”知識競賽,在學生中營造學習氛圍。

  3、以“玩”促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愛遊戲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內容,我透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既適合小學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遊戲軟體應用於教學中,如:滿堂彩、翻硬幣、紙牌、彈珠等遊戲。

  例如在進行滑鼠和指法練習的教學中,我在簡單的演示後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玩中練、練中玩,利用“紙牌”、“掃雷”、“金山打字通”等遊戲進行練習,充分動手實踐。透過實踐,學生在遊戲中不但熟悉了滑鼠和鍵盤的基本操作,使單一、乏味的指法練習得到極大改善,提高了學生擊鍵的速度及準確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但遊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須嚴格控制,要選擇優秀並適合學生的遊戲,強調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

  4、創設情境,保持學習情趣。

  在教學中,可利用媒體創設、最佳化教學情境,藉助美好事物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慾望,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既明確了學習目標又指明瞭學習方向。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

【資訊科技素養類課程學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