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傳統節日> 《傳統節日我知道》班會方案

《傳統節日我知道》班會方案

《傳統節日我知道》班會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能無誤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的內容和形式都要圍繞著主題來展開,最終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意義。那麼優秀的方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節日我知道》班會方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班會主題: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二、班會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三、班會地點:

  310

  四、班會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我國的傳統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裡,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但是,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資訊科技不斷髮達的今天,人們忙著工作,幾乎慢慢的忽略了這些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節日,就算知道今天是這個節日,但是不知道這個節日是幹什麼或紀念什麼的。所以透過這次主題班會,鼓勵大家多瞭解這些傳統節日。

  五、班會過程:

  1、班長講話,提出班會的主題——關於“清明節”。因為馬上就清明節就要到來了,這也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國家法定休息的節日之一,所以班會主要是關於清明節的主題班會。

  2、提出主題,班會繼續開展,團支書向大家介紹了關於清明節的一些知識。首先,清明節的來歷,清明,夏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因此得名。”接著講了清明節的由來以及有關的一些活動,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了!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3、班上同學發言,講了自己對清明節的瞭解,主要是在節日習俗方面,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還有古代詩人“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名句。清明時節活動多種多樣,有踏青,蹴鞠,掃墓,祭拜,盪鞦韆,放風箏,植樹等,不同地方都不大相同,但是掃墓幾乎是每個地方都有的,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關於清明節吃的食物,清明節要吃青的食物,清明時節,江南一帶有吃青糰子的風俗習慣。青糰子是用一種名叫“漿麥草”的野生植物搗爛後擠壓出汁,接著取用這種汁同晾乾後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揉和,然後開始製作糰子。糰子的餡心是用細膩的糖豆沙製成,在包餡時,另放入一小塊糖豬油。團坯制好後,將它們入籠蒸熟,出籠時用毛刷將熟菜油均勻地刷在糰子的表面,這便大功告成了。青糰子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吃起來甜而不膩,肥而不腴。青糰子還是江南一帶人用來祭祀祖先必備食品,正因為如此,青糰子在江南一帶的民間食俗中顯得格外重要。

  六、班會總結:

  最後,班長這次班會進行總結,由於清明假期馬上就到了,同學們可以一起出去踏青,感覺一下初夏的氣息和清明節日的氣氛。再次說明傳統節日是經過祖祖輩輩就傳下來的,作為後人我們應該重視這些節日。班會最後,班長讀了一首和清明節有關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藉著這首詩,更好的表達出了清明時節的氣息,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群人,在清明那天,冒著小雨,拿著祭品,在去墓地的路上行走著,去掃墓的情景。

【《傳統節日我知道》班會方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