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回顧文字:

  1、上節課,初讀了課文,瞭解了文章的脈絡,學習了本課的第一、二小節,還認識了許多生字新詞,你能準確認讀這些詞語嗎?

  出示:察訪 飢餐渴飲 曉行夜宿

  焦急、破敗、斷垣殘壁

  降臨、啃乾糧、長年累月

  皎潔、尋訪、筆墨紙硯

  你能選用同行中的詞語說一句或幾句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話嗎?(交流)抓住關鍵詞的能夠幫助我們更清楚地複述內容。

  2、剛才是分行來看,如果把這些詞語做為一個整體,你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李時珍的這番經歷嗎?板書“苦”(同步口述:為採草藥【寫草字頭】,夜宿古寺【寫古字】,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苦”?板書“?”)

  3、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那個夜晚,走近李時珍,探詢答案。開啟書,認真閱讀課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記號。

  二、精讀文字,走近李時珍: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學生讀文、勾畫。(四人小組交流)

  2、組織學生交流──(隨機進行,預設如下)

  a、住之苦

  (1)結合學生髮言出示“李時珍輕輕推開門”一句。

  (2)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苦”從何來?結合感受說具體。並結合感受讀一讀。

  (3)這是怎樣的一幕,讓我們一起輕輕推開門,出示圖片(灰塵、斷垣殘壁、青苔、蜘蛛網)。

  ──這就是那破敗的古寺,你們看,這裡到處是(灰塵)。

  ──就連斷垣殘壁上也(佈滿了青苔),青苔多嗎?誰再來讀讀。

  ──讓我們再走近些,你看,屋頂上有(蜘蛛網),窗戶上有(蜘蛛網),就連佛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4)此刻,你的感受是否更真切了?再來讀讀這段文字吧,齊讀。

  (5)從住的地方來看,李時珍的經歷真可說是“苦”。

  b、吃之苦

  (1)結合學生髮言出示“啃乾糧”一句。

  (2)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

  預設一:能談到“啃”,讀出你對“啃”的體悟。再指名讀。

  預設二:不能談到“啃”。

  讓學生再細細讀讀,看看有沒有哪個字特別吸引眼球?

  (3)從吃的角度來看,李時珍的經歷真可說是“苦”。

  c、工作條件苦

  學生彙報,談體會。

  從工作條件來看,李時珍的經歷真可說是“苦”。

  (二)悟出李時珍眼中的“苦”

  1、從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條件,李時珍的這番經歷可真是一個字──(苦), 李時珍又是怎樣看待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3、出示第七小節,指名讀。

  4、李時珍眼中的“苦”,你找到了嗎?(結合學生回答點紅“苦多了”和“吃點苦”,其中“多”和“點”突出)

  5、再讀讀這兩處,你有什麼困惑嗎?

  (預設學生質疑:到底苦多還是苦少?)

  6、讓我們回到那個夜晚,邊讀邊走進李時珍的內心,探尋他眼中的這份“苦”。指名分角色朗讀3-7小節(找李時珍,找龐憲──齊讀,老師讀敘述部分)。

  (1)第4小節處

  a、隨機採訪──這裡這麼髒,你怎麼一點兒也不驚訝呢?(見得多了,吃苦值得)

  b、原來,面對這破敗古寺,李時珍能如此平靜,都是因為他心裡想著(出示並引讀“吃點苦”一句)

  c、讓我們一起體會一下李時珍此時的平靜,齊讀第4小節最後一句。

  (2)第5小節處

  a、接著分角色讀,至小節末(提醒:讀書要注意聲情並茂)。讓學生觀察扮演李時珍的同學的表情,有什麼問題想問嗎?(那麼苦,為什麼還會笑?)

  b、讓扮演者回答。這淺淺的笑,告訴我們,李時珍一心想的還是(引讀“吃點苦”一句)

  (3)這樣的想法,這微微的笑容,感染著李時珍身邊的每一個人,難怪徒弟龐憲會說(引讀第6小節)。

  7、20、50,這樣的數字在李時珍身上還有很多,想知道嗎?讓我們再來看看吧,出示相關資料。指名分條讀。

  8、看了這樣一組數字,關於這“苦”,你又有什麼感受?(扣住“苦”)

  9、是啊,可就算曆經千辛萬苦,李時珍還是認為為了修訂《本草》,吃點苦是(值得的)。

  10、他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讓我們走進他編撰《本草》的不眠之夜,走進書中的一個個藥方,說不定,你還能品出另一番(苦)。

  12、速讀8-13小節,找一找課文中提到的藥方,勾一勾。

  13、結合學生回答出示文中5個藥方。

  ──第一條指名讀

  ──第二條女生讀

  ──第三條男生讀

  ──最後兩條最不易區分,齊讀。

  14、“雞腸草”“鵝腸草”這兩個藥方的背後還有一段小故事呢。你能也用抓關鍵詞的方法把這個故事說給大家聽一聽嗎?先準備準備吧。提醒:有些同學勾出了關鍵詞再練說。(指名說故事)

  ──好個“端詳了一陣”,神情專注的李時珍給你印象?(認真)

  ──你剛剛是在背故事,誰能講好故事?可要繪聲繪色,還可以加上動作。

  ──好個“放在嘴裡嚼嚼”,(讓其再做做動作),李時珍在細細品,你從這動作中又品出些什麼(細緻謹慎)。

  15、其實《本草綱目》中,許多藥方都是李時珍透過實踐得來的,出示補充的藥方,引讀。

  ──透過試驗,他知道了(讀前三條)

  ──有的時候,他甚至會用自己的身體來做實驗,有這樣一個藥方(讀藥方),它的背後又是怎樣的故事呢?

  16、讓我們靜靜地瀏覽。字幕式出示《曼陀羅的故事》

  17、翻開了《本草綱目》,解讀了一個個藥方,相信你對李時珍經歷的這份苦一定有了全面的認識,這個問號可以消失了嗎?如果要換個標點,你想換為?

  18、(!等,讓學生說理由──太苦了,甚至要付出生命)結合學生髮言引讀──李時珍的內心仍然迴響著同一個聲音(出示並齊讀“吃點苦”一句)

  19、現在,如果讓你也用一個字來概括李時珍眼中的(苦),你想說?(預設:“值”等)隨機板書

  20、對,為了《本草》,一切都(讀“值”)。

  三、瞭解《本草》,走進李時珍:

  1、真的值嗎?一切還得後人評說。出示《本草》圖(學生說資料)

  出示補充資料(引讀)

  2、此刻,你對這“苦”與“值”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帶著你的感受再來讀讀李時珍的心聲吧。(出示並齊讀第七小節)

  3、(漸變為李時珍圖)這番話語,就出自這位瘦弱的老人,他就是(李時珍),學文結束了,可學習未結束,課後圍繞他(李時珍)你還打算做些什麼?(學生自主研發研究性學習主題)

  板書設計:

  李時珍夜宿古寺 苦?!

  值

  教學目標:

  1、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語,從而深入體悟文字內容,切身感受李時珍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與文字直接對話,適時補充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知道成功的來之不易,瞭解中華醫學的博大精深。

  3、繼續培養學生敢於、善於提出疑問,以及複述敘事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以“苦”為抓手,深入學習文字。

  2、繼續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良好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透過文字,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貴精神品質,特別是體悟李時珍嚴謹認真的踏實作風。

  教學準備:李時珍的故事,《本草綱目》的介紹,課件等。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過程

  一、浮想畫面,感受古寺環境的破敗

  1、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什麼?

  請大家將語言組織好,先自己說,再交流:課文主要寫了——李時珍師徒為了察訪藥材,住進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乾糧,品嚐藥草,記錄一天的尋訪所得。

  【閱讀教學要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這一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的觀照下學習全文。這一教學過程既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表達訓練。】

  2、課文題目是“李時珍夜宿古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集中描寫“古寺”的自然段讀一讀,想想:哪個詞最能反映古寺的特點?

  3、學生找出古寺的特點是“破敗”後,師範讀第4自然段,要求學生閉上眼睛: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破敗的情景?

  組織交流。

  ①情景: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②分析:“到處是灰塵、厚厚的蜘蛛網”說明了——(長時間沒人住);“斷垣殘壁、長滿了青苔”說明了古寺一些牆壁倒塌了,無人修整,寺裡陰暗潮溼)。

  4、出示:李時珍和龐憲住在這裡,陪伴他們的是,是,是,是。在這裡,沒有,沒有,沒有。

  5、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

  【語文教學要重視形象性。教學中,讓學生透過浮想相關畫面,感受到李時珍師徒夜宿的古寺是破敗的。在這裡陪伴他們的是灰塵,是斷垣殘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網,在這裡沒有完好的桌椅,沒有平整的床鋪,沒有口渴的飯菜,沒有……所出示的填空題,有助於學生理解投宿環境的艱苦。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後聯絡,品析察訪過程的艱辛

  1、師:請大家聯絡第1—3自然段,說說:李時珍師徒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住進這座破敗的古寺的?

  2、學生自讀後,組織討論: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幾個月的情況下(第1自然段)。這幾個月是怎麼走過來的?——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請結合第5自然段內容,想想:在路上,他們餓了——(啃幾口乾糧。比較:課文為什麼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幾口泉水)。他們白天——(趕路察訪藥材),晚上——(隨便找個地方住下來)。他們真是太辛苦了!

  【李時珍的辛苦不僅僅是在住宿條件上,還在於整個察訪過程。這一教學環節在前後文的聯絡中引導學生進行品析、體會:在這好幾個月的察訪中“飢餐渴飲、曉行夜宿”,餓了吃什麼?渴了喝什麼?白天干什麼?晚上幹什麼?從而感受察訪過程的艱辛。】

  ②結合第二自然段:因為他們一心走路,錯過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環境上有什麼不同?

  出示:在客店裡,沒有,沒有,沒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們為什麼不住在這樣溫馨的客店裡,他們趕路為了什麼?(察訪藥材,修訂《本草》)

  3、李時珍師徒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導有感情地朗讀1—5自然段。

  4、李時珍覺得這樣苦嗎?李時珍是怎樣說的?指名讀第7自然段。

  抓住“吃點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造福人類,甘於吃苦”的精神。①李時珍吃的苦少嗎?為什麼說“吃點苦”?②“是值得的”,為什麼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讀第1—7自然段。

  【這一環節在進一步將客店與古寺的對照中,在視“諸多之苦”為“吃點苦”的比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那種甘於吃苦的偉大精神。這樣的設計是簡單的,這樣的過程中紮實的,學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適度拓展,體會冒險嘗草的精神

  1、指名讀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讓你深受感動?

  2、組織交流。

  ①白天,趕路、採藥,已經很累了,晚上還在趁著月光記錄尋訪所得,真令人感動。他們就是這樣一天一天過來的。

  ②抓住“李時珍端詳了一陣,各扯下一點放在嘴裡嚼嚼,若有所悟。”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不怕冒險的精神。

  討論:李時珍嘗藥草可能會帶來什麼後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補充資料:

  有一次,李時珍拿著“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這種草藥的學名是“蔓陀羅”。為了解它的藥效,李時珍把蔓陀羅泡到了酒裡。酒泡好了,李時珍把家人和徒弟找來,囑咐了他們幾句話,就喝了許多藥酒,不一會兒就失去了知覺。

  過了好長時間,李時珍還沒醒過來,家人和徒弟趕忙端來事先準備好的綠豆甘草湯,灌到他嘴裡,沒多大功夫,李時珍醒了過來,大家才鬆了一口氣。當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險時,李時珍笑著說:“不親自嚐嚐,怎麼斷定它的藥效呢?”說完,趕忙記錄下蔓陀羅的作用、功效以及反應過程等。

  【對教學內容的拓展要體現“適度”原則。為了引導學生體會李時珍嘗百草的冒險精神,教學中補充了這個小故事,這個故事文字淺顯,但內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學生對李時珍的認識。】

  4、指名讀第13自然段,讀後出示,要求學生口頭填一填:

  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寺內 。他們餓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漸漸深了,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第二天一早,他們又要踏上察訪藥材的路程了。

  【這一填空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在眼前浮現夜深人靜時李時珍師徒活動的畫面。透過這樣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到白天他們是累的,夜晚他們仍然很辛苦。】

  5、組織討論後,指導讀第8—13自然段。

  6、師:同學們,這樣的生活苦嗎?(的確很苦。)但李時珍怎麼說的,讀第7自然段。

  7、動筆寫寫:同學們,你學了本文後對李時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認識,請給李時珍寫一段心裡話。組織交流,結束課堂。

  【這一環節的教學其實是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進一步感受李時珍的偉大,同時也是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情感的過程。】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應當凸顯語文學科的個性,立足工具,弘揚人文。”全國小語會崔巒會長說:“閱讀教學要憑藉文字的語言,著重培養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這些論述其實說明了如何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基於以上認識,筆者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應該努力體現在品味文字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李時珍那種“甘於吃苦、不怕冒險”的精神。具體地說,就是抓住古寺環境的破敗、察訪過程的艱辛、品嚐藥草的危險等文字內容,引導學生聯絡前後文,深入地品詞析句,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並水到渠成地對李時珍產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重點,在前後聯絡中品詞析句,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時珍所宿古寺環境之破敗、察訪藥材過程之艱辛,體會李時珍為了修訂《本草》而甘於吃苦、不怕冒險的偉大精神,激發學生由衷地產生對李時珍的敬佩之情。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一、研讀課文感知苦

  1、讀題匯入。

  2、透過昨天的學習你能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嗎?

  (交流:主要內容)

  3、是呀,為了編寫《本草》,李時珍和弟子龐憲——(引讀課文第一小節)

  4、然而,對於這一切,李時珍卻認為:

  出示: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5、吃點苦就是——(吃一點點苦)難道修訂《本草》真的只要吃一點點苦嗎?

  6、他們到底吃的是什麼苦?請同學們自讀課文2——13小節,找一找。

  (生讀文)

  生自由交流,師相機點撥

  交流一:課文第2——4小節(他們住的是一座破敗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敗)課文哪些地方能讓我們具體地感受到古寺的破敗呢?(請你再讀讀課文第四小節,體會體會)

  2、學生交流(到處是灰塵——很髒;長滿了青苔——陰暗潮溼;厚厚的蜘蛛網——很久沒有人住了;斷垣殘壁——年代久遠,牆壁破損了)

  3、理解這麼到位一定也能讀好是嗎?指讀第4小節,點評:你讀出了古寺的荒涼;你讀出了古寺的殘破;你讀出了古寺的危險。

  4、假如讓你在這兒住下,你願意嗎?為什麼?(室內很髒;四處都沒有人,讓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險……)

  5、可李時珍為什麼願意住進這個荒涼甚至危險的古寺呢?請快速讀讀課文2、3小節,找找原因。(交流:因為一心趕路,錯過了客店。)

  6、這裡的“一心”可以換成哪些詞?(專心、認真……)“一心趕路”是為了什麼?(察訪藥材)

  7、師小結:原來,為了尋訪藥材,李時珍一心趕路;又因為一門心思都撲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對這樣的古寺,他毫不猶豫地對龐憲說:“我們就在這兒住一夜吧。”(出示,齊讀)

  8、一個“就”字,你讀出了什麼?(隨便;對住哪兒沒有過多的要求)

  9、看來,李時珍真像他所說的——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

  交流二:課文5——7小節

  1、他們還吃了那些苦呢?

  2、學生繼續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這樣的苦僅僅是一天?一個月?或是一年?

  師補充:李時珍35歲時就開始編寫《本草》了,時至今日,已經有15個年頭,在這5000多個日日夜夜裡,在這長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認為這還是“吃點苦”嗎?

  出示:

  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李時珍……

  夏天,驕陽似火,酷暑難熬,李時珍……

  4、同學們的描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彷彿親身感受到了那種種艱難困苦。然而李時珍在談到這尋訪之苦時卻還說——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

  5、在這裡你注意到他說話時的表情了嗎?(笑著說)那此刻這句話該怎麼讀?(指讀、齊讀——讀出以苦為樂的精神來)

  交流三:課文8——13小節

  1、你們知道嗎?其實,要想編好《本草》,除了要承受著各種生活之苦,還要承擔更為繁重複雜甚至危及生命的編寫工作。接下來老師就請同學們去細細的品讀課文8——13小節,從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情中去體會李時珍在編寫中還要吃什麼苦?

  2、學生交流:(整理各種各樣的草藥;每一種都要仔細地觀察其顏色、形狀,回憶它生長過程中的變化;進行詳細記錄;親自品嚐草藥)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時珍嘗曼陀羅》的故事。

  4、透過文中人物的每一個動作、每一絲深情,聽了老師的故事,你對李時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認識呢?寫下來。

  5、交流

  6、小結:這就是李時珍,對於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們修訂好《本草》,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齊讀——讀出崇敬之情)

  二、認識《本草》

  1、讀到這兒,我們李時珍這個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綱目》的藥書有著密切的關係。你們對《本草綱目》又瞭解多少呢?

  2、學生髮言。

  3、請聽聽世人對它的評價吧——

  (出示課件)李約瑟博士在評價《本草綱目》時寫道:“毫無疑問,明代最偉大的科學成就,是李時珍那部在本草書中登峰造極的著作《本草綱目》。”

  4、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

  三、凸現人物形象

  1、中國醫藥學的史冊上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世界醫藥學的史冊上也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他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此時,瞻仰著他的像,看著這本《本草綱目》,你想說些什麼?

  2、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的藥物學家——李時珍,記住編寫《本草綱目》這本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家——李時珍。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三處主要內容精讀,學習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一、 複習匯入(可伴隨悠揚的古箏旋律,輕輕的悠悠的,引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學生讀題)

  2、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怕吃苦、嚴謹認真……)(板書:不怕吃苦)

  3、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反映李時珍精神的句子,並說說為什麼。

  4、小組交流。

  二、交流讀書體會。

  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從李時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座怎樣的古寺?

  (出示:只見裡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討論交流:灰塵、斷垣殘壁、青苔、神像、蜘蛛網)

  練習朗讀。

  繼續展開想象:你還看到些什麼?

  這樣的寺院,你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破敗、荒涼、簡陋。板書)

  (學生朗讀)

  2、 你知道李時珍住破廟的原因嗎?(因為他們一心想趕路,錯過了客店。)

  a) “一心”什麼意思?李時珍為什麼事一心趕路?他們是怎麼趕路的?(讓學生聯絡“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來交流)

  b) 錯過了客店,就沒人家住宿了嗎?(抓“前不見村,後不著店”,“ 隱隱約約”理解)

  c) 是啊,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沒有減緩李時珍師徒前進的腳步,為了趕路,他們錯過了客店,這時,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學生朗讀)看到這一切,李時珍會說些什麼呢?(出示。句中無“就”字。學生辨析。“就”字說明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吃苦——隨遇而安。)

  (二) 第二段(從師徒談論“苦”字看出)

  1、師徒倆在什麼時候談論的?(板書:啃乾糧)

  2、可見,他們的條件是這樣的艱苦:沒有柴火,他們——撿樹枝雜草;沒有豐盛的晚餐,他們——燒開水,啃乾糧。他們談笑風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後一句~七自然段。學生朗讀)

  這種生活苦不苦?為何覺得不“苦”?

  (“破廟”——“家裡”的對比,看出現在的“苦”,“萬民得福”——“吃點苦”的對比,看出李時珍——“以苦為樂”。)

  因此,他是怎樣和徒弟談論“苦”字?(出示 笑)李時珍是何等讓人敬佩!怎樣來讀好這段話?

  3、分角色表演朗讀。(同桌互練,個別表演。)

  (三) 第三段

  1、過渡:

  “龐憲,趁著大好月色,我們把今天尋訪所得記下來吧。”它們工作到什麼時候?(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這時已是深夜,但李時珍還在認真辨別著,記錄著。從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個成語來說說——夜以繼日,日理萬機,怎麼不辛苦呢?(板書:連夜記)

  2、雖然這麼辛苦,師徒倆對工作採取什麼態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讀。)

  (1)“雞腸草……”這兒用了一個省略號,什麼意思?“鵝腸草,生嚼無涎……”

  這兒又用了一個省略號,表達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嗎?(不同,前面的省略號表示李時珍記到“雞腸草”時,有點吃不準,於是疑惑、思考,這才叫龐憲拿來藥包,找出“雞腸草”和“鵝腸草”作比較。後面的省略號表示李時珍記下的並非到鵝腸草為止,下面還有很多其他的藥材。)

  (2)李時珍是怎樣分辨“雞腸草”和“鵝腸草”的不同藥性?(放在嘴裡咀嚼。)(李時珍的這樣做將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這樣鑑別你們覺得值得嗎?可見,李時珍對科學是那樣的——嚴謹認真。(板書)

  (3)親自嘗草藥是很危險的,李時珍這樣做就是為了——萬民得福。我們怎樣來讀好這段話“(敬佩、讚揚)

  學生練讀,個別讀,齊讀。

  三、總結課文

  (建議:最好擷取一段有關他的電影片段播放或尋找專題介紹他的節目片段,伴上音樂,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難度有點大,但相信你!)

  1、中國醫藥學的史冊上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世界醫藥學的史冊上也永遠記著這個名字——李時珍,他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醫藥著作《本草綱目》(出示)。此時,瞻仰著他的像,看著這本《本草綱目》,你想說些什麼?(可讓學生寫一些,再交流。)

  2、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不怕吃苦、工作嚴謹認真的藥物學家——李時珍,記住編寫《本草綱目》這本百科全書的偉大作家——李時珍。

  四、作業

  1、蒐集有關中藥或中成藥(包裝盒或說明書),瞭解藥效。

  2、課外蒐集有關李時珍的故事或像李時珍一樣的科學家的故事,舉行一次故事會。

【《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