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清明節>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節。寒食節的設立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晉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祭祖掃墓、踏青郊遊等習俗。另外還有盪鞦韆、放風箏、拔河、鬥雞、戴柳、鬥草、打球等傳統活動。使清明成為一個富有詩意的節日。每逢清明,憑弔先人,傳送思念,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民俗。

  清明時節,祭奠先祖是人們的一種寄託,一種心情,也是一種文化。清明除了上香祭祖,一家人也可以和朋友結伴踏青,領略自然風光,採擷趣聞逸事。此外,我們還可以到陵園憑弔先烈,追思他們的業績,珍惜今天的生活。但令人痛心的是,清明過後環境汙染了,清潔工的強度增大了,留給人們的是另一種傷痛。以往一到清明節就會看到許多墓碑前的通道上鋪滿了垃圾,塑膠瓶、鮮花包裝紙、廢紙,甚至還有焚燒“冥幣”留下的黑灰堆。風一吹,黑灰滿處飛。掃墓者隨意丟的垃圾,不但影響環境還增加了火災隱患。清明節前後天氣乾燥,又是森林火災高發的時節,所以更要提高森林防火的警鐘。作為我們中學生,清明節放假一天,在緬懷親人的同時,更應該倡導文明行為,更應該是有一種文明心態。

  親情是永遠割捨不斷的人際紐帶。追思親人,我們更應注重精神上的紀念。想一想他們的為人品行,表一表他們的在世功勞,說一說他們的哺育之恩,從而不忘記先人的艱苦創業,珍惜家庭的和美。 寄思故去的親人,也是一筆精神財富。它可以用來教育後人,倡導一種感恩的美德。工作在外的子女不妨“常回家看看”,跟父母說些暖心的話。而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可以幫爸媽幹些活兒,節日裡多陪陪家人,學會感恩和報答。

  朗日皎月共氣象,松柏河山寄思念。本週五,又一個清明節來臨了,如何使這一傳統民俗過得更文明,讓我們大家從自我做起,使這個清明節更有意義更文明。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2

  每年臨近清明的時候,心中總會有絲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強烈,卻也揮之不去,就這樣在心頭繞著、糾纏著。這幾天的天氣很是不錯,不知道,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是否會如期而至。彷彿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時,清明節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優美的畫卷。隨風飄灑的細雨中,一位騎著馬趕路的清貧詩人,俯身向著一個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著鞭子,一手遙遙指著間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紅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細雨中時隱時現。這大概是源於《清明》這首詩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在我無憂的歲月裡,這首詩所給予我的就是這樣一種恬美的意境。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裡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悽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漸入我的視線,鳥兒唱著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挑紅,遍地金燦燦的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又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又昭示著逝去的人新生命的開始,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開始。

  這是一個春的季節,一個充滿希望的季節,一個新的生命開始的季節。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

  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3

  今天是清明節,我高興極了,因為爸爸媽媽答應我出去掃墓、踏青、春遊。

  上午,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時,爸媽我三人先到花店買了花,然後去梅林的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緬懷。由於塞車9:30才到,沒去時想象不到人會這麼多,到了才知道,成了人海花海的世界,有一隊隊學校的學生有組織的隊伍,還有好幾對的蝴蝶翩翩起舞,好象它也是悼念革命先烈的英靈。“吃水不忘挖井人,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獻花時爸重複了幾遍。

  我認為,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那些烈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紅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他們為我們拋頭,灑熱血。難道我們不能表達他們嗎?比起烈士們做的,我們做的事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呀!做人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聽我爸說,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今天來深圳梅林的烈士陵園,對革命烈士進行了深切的緬懷,這是最有意義的。

  下午,我們到了紅樹林,紅樹林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紅樹林是以紅樹科植物為主組成的海洋木本植物群落,因樹幹呈淡紅色而得名。這裡自然生長植物有海漆、木欖、秋茄珍稀樹種,這裡也是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徒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地勢平坦、開闊、有沼澤、淺水和林木等多種自然景觀,我們雖然沒觀賞到落霞與千鳥齊飛、靜水共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但對保護了生物鏈就是保護了我們的生態環境,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到了17:30走得有點累了,但累中有樂,因為增長了見識,今年的清明節真有意義,掃墓、踏青一舉兩得。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4

  春雨驚春清谷天——題記

  原來時光可以過得如駿馬飛奔一樣快。或許我的比喻有些不恰當,但是冬天已在不知不覺中過去,春天來了,時至清明。

  清明,是萬物復甦的重要節氣。“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是有一場雨的。雨過後,天晴色,誰家門前碧絲出。生命開始生長了。清明時的生命是最有噴薄力的。他們勢如破竹般的生長著,攔也攔不住。於是,不知何時,牆壁上的爬山虎開始掙扎著向上爬;不知何時,門前的地面上,開除了星星點點的嫩花;於是,我們處在了清明。

  我們的清明,是生命中的清明。這是我們正值少年。應鮮衣怒馬,迎風長嘯。寫得傲氣的文字,有桀驁的性格。應像草原生無法馴服的野馬一樣,張狂的宣傳著自己時代的來臨。這是我們的清明。

  更多是,我們印象中的清明,應飽含著愁苦與憂思到先人的墳前,虔誠的祭奠。所以清明,不應是有生機的節氣。但是她是春天的節氣啊。清明的祭奠,不僅應有對先人憂愁的懷念,更多的應是對他們的敬仰,而正是由於這種敬仰,更賦予了清明另一種生機。

  清明時的生命是嬌嫩的。所有的一切都剛剛開始勝仗,他們還小,需要他人的愛護。我們會在外出踏青時關注大自然的生命,那我們本身,正值清明的生命哪?是什麼使一個又一個未長大的生命,就消失於世界了呢?身邊不斷出現少年少女以各種原因而放棄生命的的新聞的新聞。如果自然中的生命消逝是因為人類的破壞,那麼我們生命的消逝是什麼破壞的呢?是環境賦予的沉重壓力吧!清明時的生命處於開始的生長,他們還未經歷人生的風雨,所以就讓他們自由的生長吧!

  清明時的生命是最簡單的,他們簡單都不想世俗的事情,一心的只想要自己的綻放作出努力。就那麼不懈地努力著,最終將水滴石穿!他們的努力是一顆雨露,一抹清風,他們的努力不想夏時的盛大,不似秋冬的苦苦掙扎。如同細溪涓涓不斷相聚於大海。問的何時春常在?只言清明記心間。原來廳舞甦醒的春,都抵不過清明時的生命。清明是春日節氣中靠後的日子,但生命在此的成長卻不晚,因為早春時間天氣稍寒,那小小的生命都會縮腳。時至生命、天氣回暖,於是他們開始大膽的成長。

  清明時的生命,是成長的氣息。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5

  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溼雨。彷彿有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面,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裡,人們緬懷逝去的親人,掃墓祭拜,寄託哀思。讓逝去的人在天堂安息,祝願活著的人平安。

  ――題記

  早晨,天上下著毛毛細雨,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起來了。因為今天我們要去掃墓。

  我們來到金堂山下,小姨媽、二姨媽、大姨父等人都已經來了。我們懷著悲傷的心情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小鳥“嘰嘰喳喳”地小聲叫著,沒有了往日地歡快;小花小草們沒有了往日的生機;大樹伯伯們埋著頭默默地站在路兩旁,微風吹來,它們在風中搖晃著彎腰駝背的身軀,它們沒有了往日的高大、挺拔。小鳥、小花小草、大樹伯伯們,你們怎麼了?爸爸媽媽,小姨們你們也怎麼了?怎麼今天走得這麼慢?平時老催促我走得慢,這次怎麼我比他們走得快?

  走啊走,我們終於來到了爺爺婆婆的墳前,墓碑前長滿了雜草,密密麻麻的。這時,爸爸和小姨父走過去,一人拿著一把鐮刀“咻、咻、咻”鐮刀在空中形成了一條美麗的弧線。“咔嚓、咔嚓、咔嚓”一杵杵雜草倒在了爸爸和小姨父手下。不一會兒,雜草就消滅光了。

  我們全家人站在墓碑前,呆呆地站在那裡,回憶起了以前的快樂時光。是啊!以前每天我去上學時,婆婆都會囑咐我路上注意安全,上課要好好的聽講。每次吃飯時,爺爺總把好吃的菜夾給我,叫我多吃點,長高些。多麼快樂的時光啊!我哭了,全家人都哭了。

  過了一會兒,我們調整好情緒後,爸爸從包裡拿出了錢紙和一瓶白酒,這是爺爺生前最愛喝的酒。爸爸把酒從左灑到右,又從右灑到左,酒灑完了,墓碑前面也溼了一大片,接著媽媽又拿出一張大毯子,鋪在地上,全家人跪在地上向爺爺奶奶磕頭,讓他們保佑我們身體健康。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哼著悲傷的小調,下山了。希望爺爺婆婆們能在天堂安息。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題記

  我至今仍記得那年清明發生的事。

  天氣不很晴朗,我們一家子一起去祭奠逝去的親人。到了墓地,突然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我們一行人默默無語地走在墓地中。似乎陰雨綿綿的天氣更能襯托出大家憂傷的心情,儘管那時年幼的我並不懂得什麼,但卻被大家渲染的悲傷氣氛感染了,不自覺也有些難過。

  那是我第一次掃墓。

  大家默默屹立在碑前,瞻仰著他們的遺像,媽媽把一捧菊花放在碑前,姑姑和表姐輕輕地掃著墓前的落葉。我站在後面,突然覺得這情景很好笑,不由得“噗嗤”一聲樂了出來。

  全家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似嗔怪,又像無奈。父親向我揮揮手,示意我過去。我不明所以地跑過去,父親語重心長:“三兒啊,我們是在掃墓,是在祭奠親人,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你為什麼要笑呢?”我如實回答,察覺到自己似乎錯了,我聲音細若蚊吟,雖然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

  父親聽了我的回答,又好氣又好笑,卻表情嚴肅地對著我說:“三兒,大家都那麼難過,都在懷念逝去的親人,你怎麼能這麼不懂事呢?大家因為你現在還是小孩子才沒有怪你,可是你難道不想念爺爺嗎?”

  我的身體一瞬間變得僵直,是的,爺爺,最疼愛我的爺爺,去年他已經走了。還記得那天我居然沒有流淚,從那以後我才明白原來真正難過的`時候,眼淚是不存在的。胸中彷彿有灰色的火焰,將一切焚燒殆盡。

  風中是無法讀懂的細碎聲音,我怔怔地站在那兒,明白了什麼。父親拍了拍我的頭,轉身走了。我懂了,清明中最美的那一刻便是真正對失去的親人懷念,第一次的掃墓讓我懂得了清明的真正意義。我走回墓前,接過表姐手中的掃把,我輕輕地掃著爺爺的墓。

  在我眼中,清明永遠是最美。而每一次掃墓的記憶,我都會深深銘刻在心中。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7

  一年前的清明節,我、爸爸和爺爺還有幾個親戚一起去祭祖。

  這是我第一次去掃墓。早就聽說清明節有寒食、掃墓、踏青等習俗,於是滿懷好奇地跟著家人來到了墓地。到了老太爹的墳墓前,我們幾個人下了車,開始掃墓。這時,我發現二姑奶嘴裡好像在嘟噥著些什麼,就走近好奇地聽了聽,原來二姑奶在對祖先說話呢,她說燒太陽能啊,汽車啊,衣服啊和傢俱之類的東西給祖先們,讓他們在天堂裡好好享用。說著說著,二姑奶哭了,嘴裡說些思念太爺之類的話。此刻,我看見大人們的眼角閃爍著淚珠,但都強忍著沒有流下來,這說明大家都很思念自己去世的親人,非常希望他們能夠在天堂裡幸福美滿。

  看著大人在燒紙,我想:我要拿根樹枝再叉一些樹葉燒掉。於是,我就真的這樣幹了。誰知,就在我剛要完成“計劃”時,被爸爸發現了,他嚴肅地對我說道:“不行,千萬不可以這樣做!”我問:“為什麼?”爸爸說:“你這是對祖先的不尊重!我們是來祭祀祖先的,不是來玩的,要玩的話等祭祖結束的時候再給你時間玩,但一定要保證不能點火,哪怕是個小火苗。”聽了爸爸的話,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用來祭祖的紙燒到差不多的時候,我們應該磕頭了,爸爸第一個磕頭,然後是我,接著是其他親人,最後一個磕頭的人是二姑奶,她邊磕嘴裡還邊唸叨著:“爸,我們今天給你送好東西來了,請您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康快活,保佑兒子事業有成,保佑重孫子學習進步。”原來,磕頭也是要說話的,下一次來祭祖的時候,我也要學著說上一些祝福的話。

  到了下一個祖先墳前,爸爸還拿出了酒瓶,繞著墳墓轉了一個圓圈灑酒,一連灑了好幾圈,幾乎把一瓶酒全灑完了。我又好奇地問爸爸:“爸爸,你為什麼祭祀上一個祖先時不灑酒呢?”爸爸說:“因為上一個祖先不太喜歡喝酒,生前連酒都不怎麼碰,所以就不用灑酒了。”哦,原來祭祖還有這麼多講究!

  這就是我第一次掃墓的經歷。但是,今年清明的風太大了了,所以我就沒有跟爸爸去掃墓。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首杜牧寫的清明古詩。

  今天是星期六,我爸爸一大早說:“清明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我們中華的風俗。”我得意地說:“誰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樣。”媽媽與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個字都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三口人來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打火機,然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好怕的。”媽媽說:“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個喜歡放鞭炮的人,可現在為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六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檢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當時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鄰居看見了我這副得性,馬上告訴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害怕極了,連忙把我送到醫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香,我學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這樣才對的起父母。“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與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裡,然後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那些野草火嗎?”他們說:“當然怕啊!但只要小心點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幾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從來沒做過“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難吃很多。”我嚐了一口,我覺得不好吃,可是我還是吃了下去,因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因為沒個人都有自己的落點與高處。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個清明節,我們在這裡深情的緬懷先烈……”隨著主持人響亮的聲音,朗誦比賽開始了!

  首先上場的是五年級一班的陳思齊同學,她的演講抑揚頓挫當說道多少中華兒女居無定所,無家可歸,烈士們英勇犧牲,只為祖國不受到侵害時,大家彷彿從他那響亮的聲音中,聽到了他對清政府的腐落而感到痛心,聽到了她對對烈士的犧牲而感到敬佩!聽到而他對侵略者的憤恨之情!到了最後,她對大家莊嚴宣誓:“我是新城小學的一員,校園是我溫馨的家。今天,我為學校而自豪,明天,學校將因我而驕傲!我像新城小學全體師生莊嚴宣誓:我,陳思齊!長大以後一定要當一名光榮的軍人,保衛著祖國的萬里海疆!絕不再讓侵略者踏進我國領土一歩!”

  她的演講結束後向大家鞠了深深的躬,臺下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接下來是五年級二班的楊西同學的演講,她的演講雖然也富有感情,故事跌宕起伏,但比起陳思齊那震撼人心的演講來,還是稍稍遜色。

  終於到了評獎的時刻了,校長的聲音響起“本次比賽獲得三等獎的同學是六年級一半的某某某同學,活的二等獎的同學是五年級二班的某某某同學,獲得一等獎的同學是……”校長像是故意在吊同學們的胃口,當說道一等獎的獲獎同學時,還故意的頓了頓!

  “五年級一班的陳思齊同學!”終於,眾望所歸,陳思齊緩緩走向頒獎臺,嘴角掛著一抹微笑,就像大雨後的彩虹一樣,很美,很美。

  可是冠軍也不是那麼好拿的,作為陳思齊的死黨,閨蜜,我最瞭解她背後的艱辛,每天晨起就要讀稿子,背稿子,去揣摩自己文章背後的意境,這可比讀懂一篇別人的文章難多了!這段時間,她閒一會兒就難受,恨不得不睡覺也要把這篇文章讀好!她的汗水終究沒有白流,今天,她為五一班贏得了榮譽!我相信!明天,她會為自己的母校,為自己的家鄉贏得榮譽,為自己的祖國贏得榮譽!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遇斷魂。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清明詩句,據說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1

  人間四月天,芳菲飄零,細雨綿綿,有一個特殊的日子悄然而至。在我的記憶中,清明節總是蒙著一層哀傷,點綴清新的淡綠,有時映照在上面的是一張張笑靨如花。

  記憶中的清明節是含淚的微笑。

  那天清明節,大家到山上的陵園掃墓。待大家都出來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奶奶悄悄走開了,我不解的跟上去。奶奶又回到爺爺的墓前,她輕輕撫著冰涼的墓碑,喃喃道著一個個往事。天空變得暗沉,那千絲萬縷的雨,彷彿捻成根根的線,連線著奶奶與天堂的那端。她停止了訴說,在雨中,奶奶靜靜的站在墓前,雨和淚,也分不清了。良久,我喊了一聲,奶奶恍如夢中醒來,臉上是含淚的微笑。那微笑在我的記憶中,始終清新如初。

  記憶中的清明節是舌尖上的春捲。

  媽媽現將食材細細的切碎,然後放在鍋中小火慢煨,當她把裝餡的盆子端出來時,我早已等不及了,攤開春捲皮,貪心的將每一種料都放上一些,撒上蝦米,抹些花生醬,胡亂包起來就要往嘴裡塞,可惜春捲皮被撐破了。媽媽無奈的看著我,嗔怪道:“看你,這麼心急,我幫你包。”她幫我墊上一層皮,將裡餡擺成長條狀,捏住一頭捲了一邊,將下邊的皮翻上來,再接著卷下去,一個秀氣小巧的春捲就做好了。甜酸香辣,在舌尖一觸即發,這是媽媽做的春捲啊!

  記憶中的清明節是原野上的花開。

  那天我陪著妹妹去公園玩。那時,杏花雨,楊柳風,泥土因雨的沖刷而變得鬆軟溼潤,醞釀著樸實醇厚的氣息。落英繽紛,飄落到“草色遙看近卻無”的一星淺綠上。參天的大樹,碧綠的苔蘚,蒼鬱的灌木,又見枝條吐綠芽。沁人心脾的香甜味兒隨著清風四處瀰漫。那美好春光就像清明節的暖色,也溫暖著我的內心。

  記憶中的清明節,無數的畫面交織在一起,好象清明時節雨紛紛匯成的流水,在我心裡,永不幹涸。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2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即使氣節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淨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三月節,……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解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也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心土,折幾隻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了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裡拿著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群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裡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的哀思,之後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乾乾淨淨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乾淨。她一定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是人山人海的。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家家戶戶都會去掃墓、祭祖,或帶上鮮花,或帶上粽子,採上一束映山紅,送去對祖輩的思念。每每這時,爸爸媽媽總會帶著我去外婆家。

  外公外婆的清明特別忙碌,除了祭祖、上墳,還有拔蘆筍、摘茶葉。外婆家有兩座茶山,每年,外公外婆都會請幾個採茶工幫忙採茶,媽媽和我也會趁週末去幫忙。我們揹著特製的小竹簍,戴著大草帽,天剛剛亮就出發去山上採茶了。

  清晨,山裡的空氣特別新鮮,輕輕地吸一口氣,空氣中還夾雜著花香,特別美妙。我學著外婆的樣子,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一顆一顆地採。早晨的茶葉上還掛著一滴滴晶瑩的露珠,我伸手輕輕一碰,露珠便又粘在了我的手上,我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舔了舔手指,發現露珠的味道有些清涼,還有些甜。

  漸漸地,太陽出來了,茶葉上的露珠也都悄悄地不見了,陽光從對面的山頂照下來,照著整片茶山,看起來美極了。我媽媽摘茶葉的動作很快,我也想學她一樣快,摘一把茶葉放進小竹簍,再摘一把……可是,茶葉總會從我的指縫中掉落,媽媽笑我手裡的茶葉還沒有掉在地上的多呢。哼,我才不甘心呢,默默跟在媽媽後面採,這不,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我也能採上小小的一簍呢。

  午飯是外公從家裡燒好後用飯盒帶到山上來的,不知為何,我覺得這時的飯菜吃起來特別香,比平時在家裡吃的香多了。吃完飯,大家又背起小竹簍繼續摘茶葉,直到太陽下山。我發現自己採茶葉的兩個手指變成了黑色的,放在鼻子前聞了聞,有一股濃濃的茶香。我又看了看外婆和媽媽的手指,發現她們的更黑,大概是因為她們採的更多的緣故吧。我問媽媽為什麼手指會變黑,媽媽說這是茶葉染上去的顏色,也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的顏色。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怪不得外公外婆的手每次看起來都是“髒兮兮”的,好像從來都沒洗乾淨過一樣,摸上去也很粗糙,尤其是手指上總是粘著黑乎乎的顏色,手心裡也都是一塊塊厚厚的老繭,原來這是辛苦勞動留下的痕跡,我終於懂了。

  看著採茶工們忙碌的身影,看著茶葉框裡越來越多摘好的茶葉,外公外婆的臉上流露著幸福的笑容,我忽然覺得特別開心,期待下一個週末還和媽媽一起來採茶,也更期待每年清明節的到來。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4

  很小的時候就背誦過杜牧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杜牧在行路中,可巧遇上了雨。雖然清明是春光明媚柳綠花紅的時節,可有時候也往往是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

  而我恰巧也碰上了這“如酥”的雨。這雨很溫柔,溫柔地飄落在臉龐間,溫柔地飄落在保持著弧度的那嘴角上,溫柔地飄落在我那灼熱的手心中。

  ……那天,天上派來了許多活蹦亂跳的小精靈,他們來為農田增加一些水分,來為空氣增添一些清新,來為正在上課的我們增添一點“生機”。我正在上課,忽然聽到外面滴滴答答叩擊萬物的聲音,感覺天籟一般。當時我的心早已從枯燥無味的課堂上飛到了九霄雲外。

  放學後,我和幾個同學迫不及待地一起走出校門。儘管細雨霏霏,可出校門才發現身上已經有些溼淋淋的。我正擔心回到家自己會淋成落湯雞呢,忽然看見爸爸在那兒等我,我的心裡一陣激動和溫暖湧上來。

  我快速地跑到爸爸的身後,坐上爸爸的車。爸爸無意之間一回頭,我看到爸爸眼睛下的黑眼圈,在陰沉沉的暮色中顯得格外憔悴。爸爸臉上又黃又黑,眼角的皺紋密密麻麻,耳鬢間裡還夾雜著幾根刺眼的白。

  爸爸還不到四十歲啊,可是為了一家人的生活日夜操勞,過早地變老了……天空中飄落下的絲絲雨滴飄進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睛變得溼潤起來,我知道那不僅僅是雨水。這時我的心裡好像也在哭,爸爸頭上那幾根刺眼的白髮好像如一把把銳利的刀刺向我的心,讓我覺得很疼,很疼。

  雨還在紛紛地下著,看樣子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我坐在爸爸的車後座上,看著爸爸微微有些彎曲的脊背,聽著爸爸急促的呼吸聲,一種委屈的幸福感湧上心頭……

  清明的這場雨很美,這個清明很美!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15

  每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到5日之間。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24節氣之一。表示春天來臨的節氣。關於清明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和常識哩!盪鞦韆。

  盪鞦韆是古代的一種習俗。盪鞦韆不僅能增進健康,而且還能培養勇敢精神。至今,人們還在流傳著這個習俗。踏青。踏青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中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植樹。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樹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放風箏。放風箏也是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活動之一。

  每逢清明節時,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掃墓。清明掃墓,其習俗來由來已久。掃墓是為了祭奠逝去的親人和故人,也是對親人和故人的思念。雖然他們都已經不在人世了,可是,他們生前的經歷在我們腦海中仍然清晰可見。這份思念是永恆而深刻的。插柳。據說,清明插柳的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至今,被人們流傳了下來。射柳。射柳是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也是清明節的一種習俗。據明朝人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鴿子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採茶。採茶是南方人的一種清明節習俗。清明時節,南方天氣轉暖,正是採茶的好季節。我國西湖的龍井至今聞名天下。

  古人有許多讚美清明節的詩句,比如張繼的那首《清明》: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看了上面的清明節習俗和那些有趣的活動後,大家一定對中國的文化有所瞭解,但,有關清明節的習俗和傳說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了解掌握。

【以清明節為話題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