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大班教師隨筆

大班教師隨筆

大班教師隨筆合集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應該很少人不知道隨筆吧?隨筆,或講述文化知識,或發表學術觀點,或評析世態人情,啟人心智,引人深思。經典的隨筆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教師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教師隨筆1

  欣欣是我們班有名的“小淘氣”活動課上不光自我有好多小動作,還總是去打擾別的小朋友,孩子們常告他的狀,我多次對他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但都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個孩子令我頭疼,但一向沒找到好的辦法令他改變。

  有一天,我看見電風扇上很髒,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夠得著,我爬上去站在那裡心裡怦怦直跳,生怕摔下來,心裡這樣想就更緊張了雙腿也顫抖起來,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頭一看是欣欣兩隻小手使勁的扶著椅子,那股認真勁真讓人感動,我想想平時對他那麼兇,可孩子呢、、、、、、我眼睛溼潤了。

  我下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欣欣,你真懂事,老師多謝你了”,並在他臉上親了一下。

  也許以前從沒這樣誇過他,他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走了。

  從那以後,奇蹟出現了,上課欣欣聽話了,偶爾也犯小錯誤,但一觸到我讚許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動時,他也個性喜歡和我在一齊,邀請我做遊戲,從他那帶著稚氣的臉上我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信。

  老師不經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太珍貴了,也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蹟!

大班教師隨筆2

  今天的午餐欣欣又沒有吃完。這個有些頑皮又有些固執的小朋友,在我的再三勸說後仍是不願意吃飯。看著他的眼圈越來越紅,我也有些內疚,也許剛剛開學讓孩子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還是有一些難度的。不能說服他,轉兒我只能說服自己對孩子多寬容一些。這樣想了以後,我笑著對他說“笑一笑”,他卻眼睛含著淚水對我說:“我心理有點不開心,笑不出來。”想來也是剛剛被批評的孩子讓他馬上破涕微笑還是有些難度。

  這時,我看到活動室牆壁上“小青蛙”與“瘌蛤蟆”的圖片,想以此吸引他的注意,分散他悲傷的情緒。“你看哪隻是小青蛙?”我點著瘌蛤蟆和小青蛙的圖片。“綠色的是小青蛙”他回答的很乾脆。“哦,對呀,你是怎麼知道的呢?是不是因為小青蛙穿的是綠衣服?”我想這樣問,孩子對青蛙和瘌蛤蟆在顏色上就能有所區分。但是,他卻盯著我認真的對我說:“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我想他可能不理解我的意思,為了讓他青蛙與瘌蛤蟆膚色的不同,我又說:“你看小青蛙穿的是綠衣服,瘌蛤蟆穿的是灰色的衣服對嗎?”“不是的,小青蛙是不穿衣服的,所有的小動物都是不穿衣服的!”他信心滿滿的對我說。

  由此,我想到平日裡,我們上課的時候總是生怕孩子不理解自己的意思或是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我們總是在說一些善意的謊言或者說是善意的比喻。今天,上課是小青蛙我就說小青蛙是穿綠色衣服的幫助孩子認識它的外表特徵,改天活動上小鴨子,我又說小鴨子是穿黃色衣服的,小兔子穿著一件白衣服……

  透過這件小事,讓我明白在生活中與孩子交流要保持相互之間的平等,教師說話時要以大人的態度對待他們,特別是介紹一些動物的時候更要以科學的語言來描述,只有這樣孩子們才不會把一些簡單的科學現象搞混淆。

大班教師隨筆3

  創編故事有感

  一天,我班舉行創編故事比賽,比賽開始了,小朋友們個個爭先恐後地舉起了手:“老師,我來講,我來講……”

  我班的陳天祥首先搶著站到前面講了起來:“一天,烏龜和兔子去拔蘿蔔……”剛講到那裡,小朋友們就大叫起來:“不對,不對!是烏龜和兔子賽跑,不是拔蘿蔔,小兔子才拔蘿蔔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講故事的陳天祥說得面紅耳赤,十分尷尬。我正著急,唐嘉成急中生智之後說:“上次,是龜兔賽跑,烏龜勝了,小兔輸了。烏龜雖然勝了,但它還願意和小兔結好朋友。所以烏龜就去幫小兔拔蘿蔔。”其他小朋友還是不服氣,又嚷嚷道:“烏龜又不吃蘿蔔,他們拔蘿蔔幹什麼?這樣編不行!”

  這時我請小朋友安靜下來:“大家想一想,烏龜和兔子賽跑這個故事中,烏龜勝利了,但是烏龜還想多學本領,愛勞動,出去拔蘿蔔有什麼不好?而且很願意幫忙別人,尊敬他人,請小朋友們一齊來編這個故事,看誰編得好。”

  過了幾分鐘,我請小朋友自由發言,有的說:“烏龜很愛勞動,拔了蘿蔔和夥伴一齊分享。”有的說:“兔媽媽生病了,年紀大了,拔蘿蔔給兔媽媽吃。”還有的說:“小兔快過生日了,烏龜想拔蘿蔔送給小兔做生日禮物。”

  聽了小朋友們的發言,我也跟著孩子們的思路一齊編完了故事。

  透過這次幼兒創編故事,使我感受到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在教育活動中,我們要為幼兒創設民主寬鬆的氛圍,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和願望,讓幼兒在思考和討論中尋找答案,培養他們主動解決問題的潛力。

大班教師隨筆4

  大班的孩子從這個學期開始已經開始動筆書寫了,我們讓孩子書寫的都是一些最簡單的數字和字母,大部分的孩子握筆的姿勢正確,書寫也挺好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孩子不會握筆,書寫不成行。這部分孩子的爸爸、媽媽紛紛找到教師,問是不是孩子沒有認真學,或者是孩子太笨了……

  我要對各位家長說,你們彆著急!孩子的能力發展有快有慢。大班的孩子剛剛開始書寫,怎麼可以一下子就給孩子下定論呢?

  這樣,無疑回給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影響他的發展,給他以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障礙。

  孩子的年齡只有四、五歲,許多細微的動作做不好也是正常的,像書寫的動作就是細微的動作,剛剛開始拿筆時,多少孩子不會啊!現在看看不是都會了嗎。

  各位爸爸媽媽,你們可以試著回憶一下:孩子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只有兩、三年的時間,孩子不是什麼都會說了嗎?而且說得非常好!就用等待孩子開口說話的耐心等待孩子可以正確握筆,並且寫出漂亮的字吧!

  爸爸、媽媽,請別急,您的孩子一定會很出色的!

大班教師隨筆5

  大班的孩子雖然年齡不大,但調皮起來個頂個都是好手。英語課堂上,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設定了一個 “智力大沖關”的環節。可是,每每到這個環節,教室裡的紀律……也曾多次想過去掉這個環節,可孩子們的興至極高。如果哪節課沒進行闖關遊戲,他們就會問:老師,今天為什麼不闖關了?我們都想闖闖關呢!於是便又將它留了下來。今天課堂上,又到了闖關環節了,如何讓未闖關的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這裡呢?望著他們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我忽然來了靈感,說道:“誰是好孩子,老師的眼睛裡就有誰。”聽到這裡,孩子們馬上做好了,特別是那幾個調皮蛋坐的最好。我馬上表揚了他們,想當然,我們的環節很順利地進行了下去。後來,我又將此方法用於學前班,效果同樣不錯。

  其實,每個孩子都願做老師眼中的好孩子,可是由於他們的性格差異,決定了他們的不同。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應及時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因勢利導,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大班教師隨筆6

  遊戲結束了,我請小朋友們把玩具收起來放到籃筐裡面,然後來我的前面排隊。聽見排隊兩個字,有些孩子不顧手中的玩具,往地上一扔便跑了過來,還有的孩子把玩具仍進籃筐中,但是仍歪了,等我發現的時候,他們已經拿著衣物排起了隊伍,也沒有看清楚到底是誰仍的,當我正要叫孩子們去把玩具寶寶撿起來收好的時候,我看見了拉拉和其他兩個孩子,他們正在收玩具,拉拉的胸前抱著兩個,手中還拿著一個,手中的一個放進籃筐中,沒放好掉出了籃筐,胸前的沒有抱牢也掉在了地上,他趕緊撿起來放進去。有的放的歪了他還小心翼翼的重新放,確定不會掉下了他才跑過來排隊,一轉頭,他又看見了一個玩具在空空的場地上沒有放好,他又趕緊衝過去撿起來放好。才一步一回頭的過來排好隊。

  我對小朋友們說:“今天,拉拉是最後一個排好隊的,但是,我反而要表揚他,有的小朋友把玩具寶寶扔到了地上就過來排隊了,是他一個一個撿起來,把玩具寶寶送回家的,你們覺得他做的好不好啊?”孩子們看看他,異口同聲的回答:“好。”拉拉的臉紅了,害羞的笑著。

  我說:“玩好遊戲就要把玩具收整齊,你們能夠像他一樣做到嗎?”

  以前,拉拉的習慣真的不好,我說過,他餐巾紙擦了亂丟,玩具玩到哪就丟到哪,習慣很不好,現在的他變了,從他喜歡的體育遊戲著手,使他養成了遊戲的好習慣。慢慢地,在其他方面,他也會逐漸的養成良好的習慣。

大班教師隨筆7

  新學期開始我的寶貝升入中班了,已經從幼兒園的小弟弟小妹妹變成哥哥姐姐了,我們都由衷地感到高興。可是升入中班後對他們的要求更高了,要在幼兒園給小班的小朋友做好榜樣,還要加強自己的自理能力,常規更要比以前好,還要更好地學會互相幫助等等,一系列的的要求擺在我們面前。

  可是等我們開學來到幼兒園後,發現一切都變了。部分孩子的普通話不會說了,吃飯也用左手,被子不會疊了,還學會了打架,看到這些情況我傷心了,就放了十幾天的暑假部分孩子的行為習慣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難道這不能說明家長在家對孩子的溺愛嗎?

  記得以前我曾經發過一篇關於溺愛孩子的日誌,看來部分家長根本沒引起重視,所以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假期中讓孩子自由散漫,好的生活習慣沒有了,溺愛孩子,什麼也幫助孩子做等等,這些對孩子們是不利的,因此我想告誡部分家長,為了孩子能養成好的生活習慣,增強自理能力,請配合一下學校,讓我們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習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對孩子是有利的。

  所以希望在以後的假期回園後,我們的孩子還保留著原有的好習慣。

大班教師隨筆8

  今天,午睡結束後,小朋友起床時,大家都擠在小床的走廊裡,幼兒有的在穿鞋,有的在聊天。我急著要去幫一些動作慢的小朋友,就從小朋友身邊跨了出去,沒想到,身體沒把握好平衡,絆了一下,就聽到有小寧說了一句:“老師,你要小心呀,走路的時候要看好,別摔跤!”看著孩子半是責備、半是擔心的樣子,不禁心頭一動,小寧雖然是從小上學期來的,剛開始還哭哭鬧鬧的,但她已經與我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他關心我們,就像我們關愛她一樣。孩子說的這句話,不跟我們平時的教育、囑咐差不多嗎?模仿是幼兒的年齡特點,但他們更願意模仿與自己親近的、喜歡的人。有些孩子對於我們老師說話的語氣語調模仿的極為相似,他們也會注意我們的每一個變化,在這些可愛的'小傢伙的眼裡,老師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對的,都是好的。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在幼兒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動作,都會成為幼兒的模仿物件,並會在他們的行動中反射出來,就像這樣一句謎語:什麼東西,你對它笑,他就對你笑,你對他哭,他就對你哭;你對他張牙舞爪,他就對你張牙舞爪。大家很快就猜出:“鏡子”。所以我們要為人師表,注意言傳身教。

大班教師隨筆9

  眼看著班級牌變成了大一班,腦子裡依稀記憶著他們剛入園時哭鬧不休的樣子,可眼前的孩子都長高了,長壯了,做事能力強了,速度快了,孩子嗓門也大起來,跑動的速度也快了,班級裡總是熙熙攘攘的。上課前,我總是獅子半大吼一聲,他們才靜下來。怎麼兇他們呢?

  我陷入了思考……平時也有教師說我不夠兇,可是我覺得除了兇還是應該用別的方法來吸引幼兒,來滿足他們的求知慾望或運動慾望。一味地兇,什麼都不能,什麼都不許,就安靜地坐那兒,象木頭一樣,我認為從幼兒身心方面來考慮都是不合適的。於是我就會允許幼兒在活動中小聲地交流,或小範圍地活動。如音樂活動中自己找地方和同伴結伴跳舞做動作等。可是有時候,我的好心並沒有得到好報。有個別幼兒會自由地穿梭,或故意搗亂,推擠邊上小朋友,引起告狀。於是,接下來,我把跳舞的事情先放一邊,把他們先訓一通。接下來孩子們安靜多了,可是我和他們的心情已經沒有了剛才的輕鬆和愉悅,活動只好草草收場。

  面對這種情況我應該怎麼辦?

  1、讓幼兒有事情可做

  孩子們都是一樣的,愛玩愛鬧。常規固然很重要,但是孩子們吵的原因是他們沒事情可做啊,你應該讓幼兒有可以做的或者是想的,這樣他們才不會去鬧啊,方法很多。首先要了解孩子,瞭解他們的特性,你就會發現很多。根據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安排好他們的學習、遊戲時間,孩子會配合老師的,常規自然就會好起來。

  2、及時分析原因

  大班幼兒有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對孩子的吵鬧現象,我們應該及時分析原因。

  如今天的活動內容是否合適,活動準備是否恰當,對幼兒的指導是否清晰等等。

  有時候往往是一個小的細節,影響了整個活動。有時當孩子做錯事了,如果是小事,我通常不先說什麼,而是先沒有表情的望著他,他就會改正自己的行為。若是打人、瘋鬧,我也會先看他幾秒鐘,然後再問他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這件事做的對嗎?他說不出,就先問旁邊的孩子,再讓他自己說。孩子大了,都懂事了,可以讓他們自己判斷對錯,學習自己管自己。

  3、選派一些小隊長和值日生

  大班的孩子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所以請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當我們的小手、小腳、小耳朵,來約束某個別幼兒的自由散漫,也是有一定效果的。另外,有時候也可以對個別幼兒實施換位思考。如,某幼兒比較吵鬧,就安排他來管大家,跟他交代清楚要求,讓他體會一下,大家一起吵鬧所帶來的無序和危害。提醒他自己自我約束,一起改善班級常規。

  4、在孩子們的心裡建立起威望

  讓孩子真心喜歡你,其實也不難。如注意自己說話的技巧:對全體孩子們說的,要聲音洪亮,節奏放慢些,眼睛要不時的掃向每一個孩子,根據語氣和說話的內容或微笑或皺眉。注意在提要求時,表揚某個孩子。(例如,“請小朋友們把椅子搬到教室裡去。###真能幹,搬了兩把椅子!***很能幹,椅子擺的好整齊!對,***排隊走真整齊”在幼兒搬時,看著他們微笑。。

  寫了很多,看看好象都有用,可是在實際中可能又都成了紙上談兵。不管怎樣,個人認為堅持大方向,針對個別,給予修改和調整,在整齊劃一和個別對待的相輔相成中,相信我們的孩子會越來越懂事,班級常規也會逐漸改觀。

大班教師隨筆10

  學做誠實的好孩子

  昨天下午孩子們起床回到教室的時候,我們班的小朋友淼淼跑到我面前跟我說:“老師,我的鉛筆被雨欣拿去了,她說那是她的筆,不肯給我”我聽後跟小朋友說:“上課的時候老師給你問問是她拿的不,如果是雨欣拿的,我讓她還給你。”不一會兒到上課時間了,小朋友們都坐好了,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松鼠再也不敢說謊了。

  從前有一隻小松鼠,它覺得自己的力氣大極了,勇敢極了。可是,小松鼠的朋友們——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卻一點兒也不佩服它。這真叫小松鼠傷心透了。

  有一天,小松鼠在出去玩的路上揀到了一根黃澄澄的毛。“這是誰的毛呢?”小松鼠想,“這麼粗,這麼長,這麼柔軟,這麼漂亮。對,這一定是老虎的。要知道,老虎是森林之王呀!只有森林之王,身上才會長出這樣又粗又長,又柔軟、又漂亮的毛來。”小松鼠拿著毛剛要繼續走,正好碰見小山羊,小松鼠對小山羊說:“你看,我打死了一隻大老虎呢!你們看我厲害吧!”小山羊說:“我不信,你有沒有證據啊?”小松鼠說:“你們不信,我手裡的老虎毛可以做證,你們看,說著它驕傲的舉起了那根黃澄澄的鬆軟的老虎毛。”小松鼠那麼小的身軀能打死一隻老虎,這是為什麼呢?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產生了疑問。

  於是,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決定試探一下小松鼠,於是它們找了一張老虎皮,小猴子站在小山羊的頭上,小野兔站在小猴子的頭上,然後,它們穿上老虎皮,在小松鼠第二次出去玩的時候,它們站在路邊上,看到小松鼠走過來的時候,它們就跳出來嚇唬小松鼠,小松鼠看見真正的老虎來了,嚇的連連後退,急忙朝著回家的方向跑去,忽然聽見從老虎身上傳來了一陣陣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好夥伴——小山羊、小野兔和小猴子,小松鼠看見自己的謊言已經被揭穿了,臉紅了,低下了頭。從此以後,小松鼠再也不敢說謊了。 小朋友們故事講完了,老師問小朋友們有誰拿了別人的鉛筆?當我剛問完的時候,當時教室裡已經不是剛才笑聲一片了,而是鴉雀無聲、東看西看了。剛才講的故事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不要說謊,要做個好孩子。我話剛說完,不一會雨欣站起來走到淼淼那裡把鉛筆還給了淼淼。

  我看到雨欣承認了錯誤也沒有批評她,最後快下班了,我跟小朋友們說:“小朋友們都是好孩子,所以我們要跟小松鼠學習,以後不撒謊,做個誠實的好孩子。”小朋友們異口同聲的回答:“好!”小朋友友們下課了!

大班教師隨筆11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起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群堆裡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說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小朋友為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小朋友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小朋友留下了印象。小朋友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小朋友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說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小朋友在班裡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小朋友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小朋友,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

  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小朋友,又瞭解小朋友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小朋友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小朋友換位思考,和小朋友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小朋友的評價能力。問題看似出在小朋友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小朋友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晨間活動在進行戶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來是特特把順之給撞倒了。特特不以為然地說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為自己說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所以,應該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伸手將順之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著一邊問:“你為什麼哭呀?”順之說:“疼。”“特特跟你說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順之不解地答道。

  聽了順之的話,我問特特:“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特特低頭說:“疼。”“那你疼時希望別人怎麼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說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順之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裡還說著“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順之,竟然不哭了,嘴裡還說著:“沒關係,我不疼了。”看見特特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著他的頭對他說:“你看,光說聲對不起,順之還在哭,說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後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說對不起,還可以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著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小朋友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小朋友說“對不起”是不夠的,還應該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大班教師隨筆12

  今天,有幾個孩子來得特別早,他們看到我放在活動室裡的大灰狼和小動物的頭飾,就自發地玩起了“大灰狼抓小動物”的遊戲。我便在一旁觀察。

  遊戲開始了,“大灰狼”一出現,所有“小動物”都躲到了活動室的一個角落裡,相互擠壓著。馬上就有孩子覺得這樣不安全,提議道:“不好,會把小動物擠痛的,我們應該搭一個小動物的家!”很快就有幼兒搬來了幾張椅子,圍成了一個“家”。當“大灰狼”再次出現時,大家立即躲進“家”中。這時,“大灰狼”學《三隻羊》的故事情景,用腳踢、用頭頂“小動物”家的門,“小動物”們齊心協力頂住大門,還告訴大灰狼:“我們的門是用鋼筋水泥做成的,你撞不倒的,還會把你撞得頭破血流!”“大灰狼”摸摸自己的腦袋,不服氣地說:“我找個金剛鑽把你們家的門打個洞,再鑽進去吃你們。”說完,嘴裡發出“噠噠噠”的鑿洞聲。眼看“家”快不安全了,“小動物”們又說:“我們會噴出水來把你沖走!”“大灰狼”說:“我用大吸管把你們噴出的水裝進一個大袋裡,這樣你們就不能把我衝跑了,哈哈!”“小動物”們又說:“我們噴出火來把你烤熟!”“大灰狼”又說:“我根本就不怕火!”……這時,只見“大灰狼”趁大家不備抓起一隻“小動物”準備帶走,誰知抓的是一隻“烏龜”。這時“烏龜”把頭一縮說:“大灰狼,我變成了一塊石頭,讓你吃!”“大灰狼”一咬便齜牙咧嘴,灰溜溜地跑了。“小動物”們歡呼起來:“哦,我們戰勝大灰狼了!”

  沒有劇本,沒有導演,也沒有事先排練,我不禁為孩子們的表演喝彩。他們的想象那麼豐富,創造力那麼強,玩得那麼投入、愉快,這樣的情形在教師主導的活動中很難見到。而這正是自發遊戲的魅力。我們應該給予幼兒充分遊戲的機會,鼓勵幼兒自主選擇遊戲內容、夥伴和材料,支援幼兒創造性地開展遊戲,體驗自主遊戲的快樂和滿足。

大班教師隨筆13

  作為教師首先應該是孩子的朋友,在平等的關係中,教師是幼兒的夥伴,使幼兒在心理上到安全,放鬆,讓他益生活在自由、尊重、平等、合作的氣氛中,在這氣氛中,讓孩子充分的活動,獲得表達自己的機會 。

  我們班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相同,有的孩子活潑大方,他們能主動表現自己,見到客人能主動打招呼,聽到音樂就能翩翩起舞,為大家表演,這樣的是我們所倡導的。但是有些孩子,他們在裡比較活潑,一旦離開了們們熟悉的環境,或家裡來了客人,或者幼兒園來了陌生人參觀等 ,他們會變得膽怯 ,不敢說話 。這種怯性格的形成,大多因為缺乏鍛鍊的機會,缺少表現自己的勇氣的條件,如果不及時加以引導,將嚴重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

  膽怯的幼兒往往沒有勇氣在眾人面前講話,或說話聲音很小,為改變這種膽怯的性格,我們努力為幼兒提供“說”的機會,讓幼兒在每個人面前表達自己慾望和自己的感情。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怎樣去教幼兒、怎樣主動和幼兒溝通是很重要的。

  第一、現在的教育觀,要求教師與幼兒的地位是平等的。

  教師要尊重第一位幼兒,作為朋友坐下來與幼兒談心,瞭解他們的性格特徵。這些來容易的話,做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包括幼兒自己的權利,所以做什麼都不要強制幼兒去做,可以去引導幼兒動做。教師以親切的話語,關心他們喜歡,做什麼,需要什麼。這樣既拉近了師生關係又使我們目標得以實施。

  第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遊戲,讓幼兒從中得到知識。

  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就儘量多設計一些與教育內容相一致的遊戲。真正做到“規程“所要求的“以遊戲為基礎的活動,寓教育於硌項活動之中。

  第三、抓住幼兒的閃光點。

  讓幼兒充滿自信做好每一件事,教師應多鼓勵幼兒,包括一些很小的事,對進行讚美,他們定會有所發展,有所進步,本班有個小朋友發音不準,我益不斷糾正,只要他有點進步,我們就給予表揚,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現在,發音有很大進步,這些讚美的高速就像一個個小光環一新,老師親手替他們帶上。

  所以,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既要當好老師,又要做幼兒的朋友,保證他們快樂的成長。

大班教師隨筆14

  一天,我正在領孩子們玩球,一凡小朋友又領著他的一雙小鞋子來到我面前說:“老師,給我穿上鞋,”我低頭一看,只見他光著一雙小腳來到我跟前,把鞋子伸到我面前,我看了看他很生氣。因為他經常這樣,愛脫鞋,脫下後又不願意自己穿,我問他為什麼脫鞋,他總是找出各種理由,不是說鞋子進去東西了就是鞋子不舒服。剛開始我覺得他年齡小不會穿,就幫他穿上,並且教他怎樣穿,還告訴他以後不要隨便脫鞋。可是,他並沒按我說的做,還是經常脫鞋,我生氣不給他穿吧,他就哭,這樣我又給他穿上,時間長了助長了他脫鞋的習慣。

  就這件事,我問過他媽媽,他媽媽說在家也是這樣,都拿他沒辦法。

  今天,他又脫鞋了,我想不能再這樣遷就他,應該想辦法讓他該掉這個壞毛病,我決定今天給他點懲罰,不給他穿。於是,我把他的鞋拿過來說:“一凡老師不是告訴過你,如果你再脫鞋,就不給你鞋了,讓你光著腳走。”聽了我的話,他又拿出看家的本領“哭”,我忍著不理他,繼續領孩子們玩球,他哭了一會見我不理他,就光著腳去打球了。看他光著腳玩,我很不忍心,擔心他的腳會不會被扎到,擔心家長知道了會不會不願意,但是為了該掉他這種壞習慣我必須忍著,等放學的時候再向他的媽媽解釋。這樣我開始的教育才不會白費。我故意裝著不去看他。過了一會,他一邊哭著一邊踮著腳來到我跟前說:“老師我扎到腳了,”我急忙蹲下來,把他抱到小椅子上,抬起他的腳看了看,原來一個小石子把他的腳扎到了。我 把小石子拿下來問他:“疼不疼?”他委屈地說:“疼,”我又問他:“以後還拖脫不脫鞋,”他說:“不脫了。”聽了他的話,我把鞋拿過來說:“那好,現在你自己穿上鞋,”只見他乖乖地拿過鞋很麻利地穿上。我想這次他應該得到教訓了。在放學的時候,我向他媽媽解釋了這件事情,他媽媽也表示很贊同,在家裡也這樣,不再遷就他,給他點小小的懲罰,對他是有幫助的。

  真的,從那以後,他很少脫鞋了,他媽媽也說在家裡也不隨便脫鞋了,每天都是自己穿脫鞋。看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的遷就、縱容,有時給他點小小的懲罰也是應該的。

大班教師隨筆15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不管是主題教學活動或遊戲活動,遵守紀律和守規則的幼兒,都會受到老師的表揚和疼愛,反之,那些“搗蛋王”聽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訓斥,其實,有時細想起來“搗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愛之處。

  晨晨是我們班特別活潑可愛的孩子,白淨的皮膚,可愛的臉蛋,看著都著實招人喜歡,而他就是我最頭疼的“搗蛋王”,小手就沒有閒的時候,特別是在遊戲的時候,總是與小朋友發生糾紛,告狀的屢見不鮮,在我觀察中,晨晨其實特別喜歡與小朋友交往,也樂意和小朋友一起遊戲,每次在玩區域活動時,他都表現積極,願意參與遊戲,也希望老師會關注他,喜歡他。從我關注他後,我發現晨晨與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對,所以經常事與願違,所以告狀的也就見怪不怪了,如:在玩區域活動時,在區域裡隨意走動,隨意拿或搶玩具,“老師,你看晨晨,跑我們這裡搶東西”“老師,他擠我們”“老師……”。每當發生這種事情,我都有意識地,悄聲提醒他,教他正確的交往方式,在與他交往的過程中,鼓勵他與小朋友們搞好團結,要學會分享玩具,解決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們商量,不能硬搶,大家一起玩才快樂,在主題教學活動時,讓他有表現的機會,因為他聰明好動,上課喜歡回答問題,我就多給予表揚,潛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氣色,慢慢的他和群了,會說:“我們一起玩好嗎”。

  孩子的心靈都是純潔的,調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們做老師的,多一些關愛,多一些耐心,也許一個眼神或一個提示,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應,讓愛走進幼兒的心田,讓世界瀰漫愛的芬芳。開放的“睡前五分鐘”

  每天午睡總讓我感到頭疼,孩子們嘻嘻哈哈,說說笑笑:如廁的如廁,脫衣服的脫衣服,賴在活動區不肯離去的仍在玩耍。一會兒告狀聲又此起彼伏,誰推人了,誰還不肯睡了,誰又在講話了,誰手裡還拿著小玩意兒了。老師幫著這個,勸著那個,就這樣,那幾個磨磨蹭蹭的還在擠眉弄眼呢。

  午睡是孩子們統一的活動。在孩子們看來,一旦睡下了,就失去了講話、活動的自由,所以想方設法要在睡前說完自己想說的話,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於是,我告訴孩子們,以後,老師在午睡前五分鐘會提醒大家,小朋友可以在這五分鐘內做完自己想做的事,過了這五分鐘,小朋友就必須上床睡覺了。有了這“睡前五分鐘”的提醒,到了午睡時小朋友不再那麼忙亂。

  有時候,當我們感覺到孩子太煩、太吵、大鬧的時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了孩子,滿足了孩子。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一下,多釋放一些時間與空間給孩子,孩子一定會配合老師的工作。

  站在孩子的角度 多思索多考量

  開學才幾星期光景,有好幾個糾結的畫面時不時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心情變得很壓抑。

  畫面一:週二早上,一家長在小3班大鬧,說自己的兒子被班裡某個孩子打了,腦袋上有很大一個包,經過老師細心詢問,檢視,發現“被打孩子”頭上是一顆瘡而非一個包,老師安撫家長的情緒,不管怎麼安撫還是大聲嚷嚷,說一定要查不出來是誰打的,還要打打還的架勢。“被打孩子”在一邊怯怯地站著,拉著媽媽的衣角,叫媽媽別罵了。我也是一個孩子的媽,真有點鄙視這位媽媽的做法。同時我也是一名老師,站在這個角度,我真想說:阿姨,你兒子的求學路還很長,你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在眾人面前大吵大鬧,不說別的,你讓你的孩子情何以堪呢!

  畫面二:我值周那天早上,一奶奶護送孫女上學,孩子早飯沒吃好,在啃一飯糰,奶奶見她吃得這麼慢,就開始破口大罵。出於對孩子保護的心理作用,我趕緊對孩子說:小朋友早飯去教室用吧,別在這站著了,太冷。此時的孩子已經眼淚汪汪了。站在孩子的角度,奶奶你應該為孩子想想吧。這麼小的年紀也不適合吃飯糰,而你作為家長卻給她準備了這樣的早餐,又嫌她吃得太慢。不管大人小孩進餐講究細嚼慢嚥,我們成人都做不到,何況一個孩子呢!

  畫面三:在微信上,一朋友發了他孩子寫數字的照片,在那個本子上已經密密麻麻寫了整整一頁紙了,練習紙的格子很小,也不是正規得練習寫數字的本子,且那個孩子才剛讀中班啊,有必要這樣做嗎?對於孩子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很重要,而不是一味地強求孩子幹不願意幹的事情。作為孩子的老師,孩子的父母應該知道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

【大班教師隨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