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彙編10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通常作者透過修辭手法曲折傳達自己的見解和情感的一種文體。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保育教師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1

  時光飛逝,一晃之間,一個學期很快過去了,回顧這一學期本身的事情,真是有喜又憂,但我以"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為宗旨,全身心的投入到保育工作。現將這學期的事情總結如下:

  認真執行衛生保健制度,嚴格執行消毒工作。我堅持做好室內環境和玩具的消毒工作,把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作為衛生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我能夠配合其他老師工作,為幼兒準備活動用品,戶外活動時,為了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教育。的活動時我先講規則,並教幼兒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 積極協助老師組織活動,做到眼疾手快,保證幼兒的安全。能做好班級的各項消毒,以防病毒感染。能搞好班級和包乾區的衛生工作。物品擺放整齊,保持桌面、活動室的四角無雜物,以免蚊蟲的滋生,讓幼兒生活在乾淨、舒適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能培養好幼兒的各種生活習慣,以防幼兒病從口入。

  在活動中能注意幼兒的安全,多關注體弱幼兒,適當增加他們的活動量,並注意及時給他們抹汗和更換衣服。能做好幼兒活動的護理工作。根據天氣的變化給幼兒增減衣服,活動前注意提醒幼兒喝水,活動時注意給幼兒抹汗等等。 工作中,我服從領導分配,能做到幹一行愛一行,並對照保育員職責逐條逐項地進行自查。按要求完成本職工作。不怕髒,不怕累,不怕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

  雖然我從事保育員崗位不久,但是我深知勤能補拙的,平時除了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外,有時也在家看點有關業務知識方面的書籍,慢慢地在保育員這個崗位上琢磨出了門道,那就是要"勤",比如:勤開窗戶、勤打掃、勤消毒等等,除了手腳要勤快利落外,腦子也要勤快,要經常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今天這件事我做的對不對等等,常常反思一下的自己的工作,以便在以後的工作中,更好改進,不斷進步。

  一年來我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同時也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缺點的,但我想:只要自己多學習業務知識,多請教有經驗的老師,多和孩子們溝通,心中裝著孩子們,相信在今後的工作中,會不斷進步,對得起領導對我的信任,對得起孩子家長的期望,對得起自己的本職崗位的。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2

  在幼兒園中保和教原本是兩個人的事,然而現實中,尤其是向我們這樣的幼兒園,保和教是一體的,也就是所謂的“保教結合”。幼兒的保育工作貫穿於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往往我們教師對傳統的保育工作做得很到位,比如飯前先洗手,便後要洗手,水杯天天刷,教室桌椅消毒等,有些細節似乎被忽略了。

  1.《焦點訪談》曝光了一些雜牌油畫棒、橡皮泥中大量的有害元素超標,對於農村父母來說,往往會給幼兒購買便宜的雜牌油畫棒和橡皮泥,這些物品含大量色素和有害物質,所以,美工課後,也應該要求幼兒把手清洗乾淨。

  2、應該及時檢查玩具有無損壞,若損壞或者磨損應丟棄。在農村幼兒園,玩具比較少,而且比較陳舊,老師往往忽略了破損玩具的危害。破損或磨損的玩具常常會劃破幼兒的皮膚,而且破損玩具含更多的細菌。

  所以,在實際日常生活中,只要是有害於幼兒的物質,或者有可能威脅到幼兒安全的,作為教師的我們都要及時發現,立即整改,盡我們的努力保護好我們的幼兒。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3

  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們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師們同大家進行交流。孩子們很快就要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光榮的小學生了,幼小銜接工作牽動著大家的心。幼小銜接工作一直是我們幼兒園致力於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因為我們知道幼小銜接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進入小學健康發展。在活動中我們進行了思考,並實施了不少的活動。今天,我們選取了一些歷來適合孩子發展的做法,希望給家長一些啟示和幫助。

  一、加強對幼兒傾聽習慣培養

  會傾聽是小學生上課聽講的一個基本要求。會傾聽才能聽懂別人說的話,才會做出正確的反應,才會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才能提高。因此,我們很重視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對此,我們採用了多種方法,如代幣制、小紅花、聽故事、複述故事、傳話等遊戲來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但是應該說孩子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在一些時間裡孩子肯定會走神,那麼教師的眼睛就非常敏銳,會用眼睛和孩子進行交流,有時候發現孩子的頭低下來了,那時候就往往會發現他們或者是在動衣服上的一個小釦子或者是從家裡偷偷帶來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這些小小的東西,往往分散了他們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長不要給孩子帶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飾物也不要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會為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幼兒會傾聽。比如:和爸爸媽媽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問孩子聽明白了沒有。還可以給孩子佈置一些簡單的小任務,看孩子完成的怎樣,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強對幼兒進行的是責任感的培養

  5—6歲正是責任感萌芽時期,責任意識的培養尤其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健康活潑、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創新的具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能完成簡單的任務,有一定的責任感,逐步形成集體榮譽感。”我想大家並不陌生。這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中各班老師都有介紹,家長也填寫了“責任感的調查問卷”。我想大家還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後,我們把任務佈置給孩子,不直接告訴家長。讓幼兒有一定的任務意識。這需要我們家長的配合和以身作則。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任務意識如何。有的家長 “你們老師怎麼那麼多事,整天不是讓我們幹這就是讓我們幹那的”,牢騷滿腹的話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啊:哦,我爸爸媽媽都說了老師麻煩,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這樣做的話“今天老師佈置什麼任務了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務意識會越來越強,會越來越積極主動,那麼以後老師佈置的任務小朋友都能及時完成了。其實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看起來是有點麻煩,但是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做事會更積極、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他在動腦筋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孩子最大的收穫。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責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時不知道怎樣來引導培養孩子。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責任感呢?下面我就簡單介紹我們老師平時一些好地做法,家長可以舉一反三的運用。對孩子來說,責任感包括三方面:1、對自身的責任意識;2、對他人的責任意識;3、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一)、對自身責任意識的培養

  1、發揮小書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書包,書包裡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彩筆、油畫棒、鉛筆盒、數字本、圖畫本等。在幼兒園,我們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書包。比如:上數學課、美術課都要用到小書包,都是孩子們自己取放,用完後,自己整理好學習用具。開始用書包時,很多孩子丟三落四,不是忘記鉛筆,就是丟了橡皮,很多孩子的書包一直掛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擺放到指定的位置上;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沒有檢查書包的意識。他自己認為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結果經常少東西。結合幼小銜接,我們在平時,先交給孩子這些學習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讓孩子知道做完作業後,先把錢幣、橡皮、卷筆刀裝到鉛筆盒裡,然後再把鉛筆盒和本子放進書包裡,最後再檢查桌子和地下有沒有拉下的東西,確定東西一樣不少後,再把書包放回制定的位置。小書包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感到非常具有教育價值,很有實效性。透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現在,孩子們知道了物品不能隨便仍,應擺放整齊,學會了有規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透過管理小書包,使幼兒明確小布包的使用與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賴他人,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大大提高了。咱們有一部分家長往往把這些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的任務給代替了,給孩子收拾書包、整理學習用具,失去了鍛鍊培養的機會。試想:孩子連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務都完不成,何談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齊,就順手代勞了,就讓孩子自己整理。再比如:讓孩子學習自己的襪子、內褲自己洗,家長不要怕孩子洗不乾淨。

  2、一日生活中佈置各種小任務,滲透責任感的培養。

  (1)佈置學習作業。如:寫數字、繪畫。只有完成作業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家,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規定時間,完成一定的任務後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則就不行。

  (2)主題活動中滲透責任感培養。每次主題活動,我們給孩子佈置各種任務。如:結合主題我們已經進行完的主題“我是中國人”等,讓孩子們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有關中國的臉譜、少數民族的圖片等,我們家長都很積極的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各種京劇臉譜,繪畫了少數民族娃娃,我們將這些材料都佈置在班級環境中,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臉譜、民族娃娃貼在黑板上,掛在教室裡,都自豪地說:“看,那是我做的”。從孩子的表情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為榮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這裡,要感謝各位家長,對我們班級活動的支援,其實這種支援也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希望家長一如既往的和孩子們一起繼續保持這份熱情。

  (二)、對他人、集體、對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不管不問、自私自利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充滿愛心、善良、能負得起責任的小朋友。那麼,就需要我們家長做個有心人,抓住身邊的點滴小事,進行引導。首先,大家要知道,“對他人”,包括對家人、對老師、小夥伴。“對集體”,對孩子來說主要是就是班集體。在幼兒園,我們進行了這樣的活動來培養。

  1、透過開展值日生活動,使幼兒主動承擔一定任務,培養幼兒熱愛集體的情感。幼兒明確了值日生職責,並能積極參與值日生活動,如:積極抬床、飯後收拾整理、清掃室內衛生等。比如:服務小明星,在家裡,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透過開展爭做小組長、小班長活動,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責任,學習管理班級工作,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在競選活動中,幼兒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級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強了自身的約束力,在管理過程中,幼兒知道自己的職責,進一步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3、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幼兒關心同伴的意識。結合“三八節、教師節”等節日活動,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心,為老師、阿姨們製作了各種各樣的禮物,並獻出自己真誠的祝福.對於生病的小夥伴及需要幫助的朋友,我們積極引導幼兒關心同情小夥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長時間來到幼兒園後,我們引導孩子都來關心她,問問他“你怎麼了?病好了沒有?我們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們之間充滿了濃濃的感情,愛心在一句話、一個關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在家裡,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關心爸爸媽媽、老人等,讓孩子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爸爸媽媽工作一天了,讓孩子給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發揮互動牆的作用,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幼兒的進步只靠說教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刺激物、強化物的鼓勵。比如:我們各班級開展的互動牆:“爭當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幣制強化物”。得到10面小紅旗後就可以得到1個小紅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他們每天數著自己的小紅旗數量,看誰得到的最多。有很多家長在家裡設定了一個這樣的小展臺,鼓勵孩子,非常好。

  (三)、家園互動,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

  召開家長會,下發了幼兒責任感的家長調查表,在學期結束後,我們將再發放一次,看孩子前後的對比和進步。前幾天,我們發放了“幼小銜接工作家長調查問卷”,聽取了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看法,我們將採取合理化的建議,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

  三、我們還在大班重點進行了競選小組長的活動,這一活動也是我們近些年來一直研究和很有實效的活動,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上進心、自信心。在幼兒園裡,我們選擇小組長的要求是這樣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務。

  2、願意幫助小夥伴、為集體做事情。

  3、積極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

  4、遵守班級活動規則,認真做事。

  5、與小夥伴友好相處。

  在活動中孩子是活動參與競選,說出競選詞,大家根據他們的表現和得小紅旗數來評選出小組長,小組長的任務是為大家服務,並負責提醒小組成員做好班級的事情。舉一個孩子當小組長得到發展的例子。家長在家裡,可以以小組長的標準來激勵孩子:你想當小組長,就要xxxxxx。

  下在學期,我們將重點開展上小學的主題活動,如參觀小學、請小學老師來講課,參加畢業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記錄作業的方法等。發放家長問卷等。

  四、在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家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如過於焦慮,認為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差距太大,對孩子要求高。比如:舉例說明還有的家長認為在幼兒園有老師小學後還有老師呢,不太重視。那麼我們對家長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態,從自己孩子本身的'發展水平來看待,縱向比較孩子的發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進步,那麼他就是最棒的。這樣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2、關注幼兒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兒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幼兒園是以保教為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而學校教育是以學習為主,孩子上學後,難免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需要我們理智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長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如在家裡不要隨便給人開門等,放學後按時回家。舉例說明小學生的事情。

  3、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是好事,有時候經常會聽到家長說這是個順毛驢,人誰都想聽好話,但是做錯事情肯定是要批評,有些小朋友不高興了不來園了,家長也不高興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小學不適應,情緒低落,所以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4、培養閱讀興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孩子就喜歡看電視,看書也是多選擇動畫卡通書,對其他的書興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讀書對孩子理解問題的能力和開闊視野,掌握詞彙方面都很有益,這其實需要家長的引導,舉例和孩子一起讀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等,使幼兒逐漸喜歡讀書,讀各種書。

  小建議:孩子晚上可以做什麼事情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回家後看電視(看電腦)成了他們的主要 “任務”,一直看到睡覺;還有甚者,吃飯時間也在看!尤其是孩子們很快就要上小學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可是這樣長期下去,既對孩子們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利,又對他們眼睛有損傷。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看電視(看電腦)時間長了對身體的影響。透過講故事、講道理,或者看一些相關的碟片,讓孩子有一個直觀地認識。然後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幹些什麼。(內容可以結合幼兒園的課程或者孩子喜歡的事情:畫畫、寫數字、閱讀、拼圖、手工等),最後合理安排這些事情的時間(一件事情儘量不要超過40分鐘)。這樣,一份合理、有意義的計劃就產生了。制定好了後,開始時,家長要監督孩子按計劃做,一定要堅持,不要三分鐘熱血;孩子形成習慣後,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來完成。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自然而然的養成。

  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家園一致的努力下,一定會很快的適應小學生活,也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的。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4

  快樂是幼兒最常感受到的一種情緒體驗,但快樂的涵義是廣泛的。中班的孩子,因為年齡的關係,在很多時候,往往都只想到自己,而忽視了別人,而能夠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這種體驗對於幼兒的成長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於是本次雙高課活動我選擇了語言活動《小花籽找快樂》,雖然這個教材比較老了,但是這個故事它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把“小花籽”尋找快樂的經過描寫的形象逼真,又透過生動、有趣的角色對話,能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作品的思想感情,最終讓幼兒昇華到懂得為大家服務,幫助別人才是真正的快樂的境界。

  我在課前自己製作了《小花籽找快樂》的PPT課件,將整個故事製作進去,既可以完整欣賞,又能分段播放,由於課件的圖片比較鮮豔、生動,所以觀賞課件更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活動中,我創設寬鬆的語言氛圍,透過讓幼兒欣賞故事,學說並表演故事對話,讓幼兒多說,敢說,樂說,發展幼兒的思維,又透過表達自己的快樂將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提升,懂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道理,努力在幼兒心靈播下愛的種子。

  活動後的反思:

  一、目標的達成度

  在分析教材和幼兒發展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制定了目標,目標比較具體、明確,符合幼兒的發展。活動後覺得知識、能力這二個方面的目標幼兒都能達成,最後的情感目標在我的多次引導下孩子終於能意識到,所以最後的目標也是基本完成。

  二、活動重難點的突破。

  《小花籽找快樂》的故事中,引導幼兒體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感受,是這個故事具有獨特審美教育價值之處,同時也是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活動環節的設計中,我透過三個層次循序漸進地加以推進。

  第一層次:熟悉理解作品。在分析教材時將故事分為兩個部分講述,首先講故事的前半部分,在邊講邊學對話的過程中讓幼兒知道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快樂的原因,引導幼兒發現其實是太陽、小鳥、蜜蜂、青蛙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別人才獲得了快樂的原因,然後進一步啟發幼兒動腦思考幫助小花籽尋找快樂。透過讓幼兒猜測、想象小花籽的快樂,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滿足了好奇、愛想象的心理又對講故事的第二部分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引發幼兒繼續想聽故事的願望,我想的尋找快樂的方法與故事中的方法一樣嗎?在講完故事的後半部分後提問:“小花籽找到快樂了嗎?它是怎麼找到快樂的?”幫助幼兒理解小花籽找到快樂的經過。

  第二層次,進一步理解作品,體驗情感。透過與幼兒完整欣賞故事,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重點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由於對話比較簡單,所以幼兒在學習了第一、二個角色的對話後已經能主動遷移到後兩個角色的對話中了,透過師生、前後排等不同形式的對話練習,激發了幼兒極大的學習興趣,所以幼兒對於短句的掌握是比較好的。幼兒在扮演太陽、小鳥、蜜蜂和青蛙的過程中體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再次感受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情感。

  第三層次,遷移作品經驗。將故事中太陽、小鳥、蜜蜂、青蛙以及小花籽快樂的體驗遷移到幼兒的生活中,引導幼兒結合照片與生活經驗,講述身邊的快樂。提問:你們也有這樣的快樂嗎?是怎樣找到的?一開始幼兒似乎還沒能找到這種幫助的快樂,但在照片的指引下幼兒逐漸能講述這種快樂,這個環節的設計做到了尊重幼兒的已有經驗,又擴充套件、提升幼兒的經驗。幼兒對快樂的理解是不同的,爸爸媽媽帶我玩、玩玩具,這些都是快樂,這些快樂與故事中的快樂是不一樣的,幼兒在充分表達幫助別人獲得快樂的同時將幼兒原有的經驗進行了提升,讓他們進一步體驗到為別人做好事,別人喜歡,自己也快樂的感受。

  三、不足之處

  在問題的設計上還不夠啟發性和開放性。在活動中一旦發現孩子回答的不在點上心裡就會很著急,於是就會有很多餘的話說出來,甚至急著把答案說出來,沒有能很好的進行應對,在對於孩子回答的回應方面也沒有起到很好的提煉、提升和總結。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5

  我們班的小朋友甲,由於父母工作繁忙,孩子大多由奶奶、爺爺負責接送,加上長輩的寵愛,凡事都順著他,小朋友甲逐漸養成了挑食的壞習慣。平時又吃了較多的甜食,因此,一口牙齒都蛀光了,吃起東西來,總是覺得有些牙疼。這樣一來,父母就更嬌縱他了,硬的東西不讓他吃,吃些比較柔軟的食物,如:燉蛋、豆腐等等。

  保育觀察:

  小朋友甲幾乎一到午餐的時光,就坐在位子上發呆。以前不是這樣的,怎樣到了大班,反而會這樣的呢?經過仔細的觀察和詢問,發現某某並不是真的依靠大人,而是不想吃不喜歡的飯菜,借不舒服來轉移保育員的注意力,到達他的目的。我們對大一些的孩子要求是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還要做到"三淨"(即桌子乾淨、地面乾淨、服裝乾淨),而小朋友甲每次都是做不到。所以一到吃飯時光,他就會條件性地反射出吃不下之類的話,要求結束午飯。再加上他的狀況有點特殊,牙齒都蛀光了,一些較硬的菜,他怎樣也咬不動,所以養成了不良的飲食習慣。

  對策研究:

  幼兒園午餐的飯菜是我們保健老師嚴格分析與精心設計的,有著豐富的營養價值,長期的不吃這個、不吃那個,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是不利的。怎樣才能讓他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呢?

  1、創設寬鬆的環境。"阿姨,我難受吃不下了。"孩子對午餐象是一種條件的反射。作為保育工作者,就要為孩子創設寬鬆的環境,適當為孩子減少飯菜的量,以穩定幼兒的情緒。

  2、及時鼓勵、要求。"我們少吃一點,好嗎?吃完了獎勵一顆五角星。"當聽到我的回答時,孩子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我並不勉強他吃完飯菜,只是提一些簡單的要求,"嚐嚐這道菜好嗎?";"再吃一半行嗎?"等等,以幫忙孩子逐步過渡。一開始,保育員給他較少的飯和菜,逐步增加飯菜的量。每次,當他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時,我都及時地給予鼓勵,"這天,你進步了","你的本領真大!"。

  3、與家長聯絡。我和班主任老師一齊和甲的父母取得聯絡,一方面請家長帶孩子去治療牙齒;另一方面,讓孩子逐步吃較硬的食物。不要在孩子沒吃之前就說:"這個東西你咬不動的,別吃了"或者"吃不完就不要吃了"等,從而無意中會使孩子構成不肯吃菜或不肯吃肉的主觀意識。除此之外,還要讓孩子慢慢地嘗試吃一些較硬的食物和他不喜歡吃的食物,避免操之過急。

  4、同伴影響,建立自信。在幼兒園裡,我們為甲調整座位,在他周圍安排了一些吃飯較快的孩子,而且飯量較大,這樣甲看到別人吃得這麼香,他的食慾也上去了。

  剛開始的時候,我給他較少的飯菜,讓他成功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飯菜,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根據他的實際狀況,逐步地增加孩子的飯菜量。

  總之,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小朋友甲的吃飯問題總算有了較大的改變。在幼兒園裡,他不再是一到吃飯時光坐著不動,或者是哪裡不舒服就不吃了,而是能夠去嘗試了。甲的爸爸媽媽也說:"孩子的進步真大,在家不是一向吃鬆軟的食物了,硬的食物也在慢慢地吃了。"

  當我看到孩子的體質逐步增強,孩子的笑容更加燦爛,我也情緒舒暢。我感到,我們做保育員的就是要配合老師做好保教工作,就是要讓孩子吃好、睡好、玩好、長好,我們就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6

  今天幼兒園半日開放,我在許多家長面前組織活動,說實在話,心裡有一點點緊張。

  家長們準時來到活動室,我和他們一一打著招呼,他們的到來一點也沒影響孩子們,我內心的擔心看來是多餘的,他們像往常一樣進入區角活動,“老師,我的鞋帶開了;老師,我的棋子少了一個;老師,家家搶我的玩具。”我像平時一樣處理著孩子的“案子”。看家長都到齊了,我讓孩子們圍在我的身邊,做了一個拍手遊戲,等孩子們安靜下來。我把花費了兩天來精心製作的課件逐一展示出來,細心的給孩子講解,讓他們去觀察每張圖片,引導他們說出圖形的排列順序,勇敢的孩子到前面幫老師把圖形排列完整。大部分幼兒都把小手舉得高高的,想在家長面前表現一下自己很棒,我一一獎勵了他們,只有坐在最後的悠悠老是不舉手,她媽媽急的臉都紅了,“這孩子,真煩人,見了生人就啞巴。”我看著淚水在悠悠的眼圈裡打轉,就拿著一顆五角星走過去,趴在悠悠的耳邊悄悄對她說“不要怕,老師相信你,你是最棒的。”在我的鼓勵下,悠悠終於舉起了小手。接下來我的幾個問題悠悠也都舉了手,我趁機讓小朋友們都棒了棒他。這節課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課堂氣氛很活躍,有的媽媽還和孩子一起舉手,短短的三十分鐘,一會兒就過去了。

  第二節課是親子游戲,當我告訴大家欣欣小朋友的媽媽有事,我和她一組時,膽小的悠悠扔下自己的媽媽,抱著球跑過來:“老師,你和我一組吧!”,“老師,你也和我一組吧!”孩子們爭著、吵著,一雙雙小手拉扯著我的衣服,“彆著急,今天你們好好和家長做遊戲,明天老師和每個小朋友都玩上一遍。”“噢”孩子們歡呼雀躍,看著家長們羨慕的眼光,我心裡可高興了。

  活動結束後,媽媽們圍在我身邊說:“以前都說你們是孩子王,也就看孩子,看了你們上課才知幼師的辛苦,看了你們教孩子,才讓人明白什麼是細緻,何謂耐心,怪不得孩子們和你們那樣親,望著家長們滿意的笑臉,看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我欣慰的笑了。”我們幼兒教師的工作就是這樣平凡,但平凡中卻有苦也有樂。我越來越愛幼師這一行,因為我擁有了許多開心果,一聲聲親切的呼喚總在我耳邊久久迴旋,看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笑臉,就意味著我將永遠青春燦爛。於是,我願從此熱枕、平和地耕耘於幼教之園。同樣我們愛幼教,愛這一群天使,我們的心也沒有圍牆。這樣我們才能同我們的天使一樣飛得更高。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7

  今天早上,中班的早課,早早來到教室。孩子入園之後,晨間活動開始了,今天的晨間活動,我給小朋友講故事。故事的名字是《我砍倒了一顆山櫻花》,我準備了繪本、背景音樂。興趣正濃,開始給幼兒講故事。幼兒安安靜靜的坐著,因為他們最喜歡聽故事。我剛剛拿出繪本,沒想到一個小朋友一盆冷水潑過來,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的,一直說,一直說,導致我的故事活動沒法繼續下去,我只好告訴他,讓他再跟其他小朋友再聽一遍,他依然很堅持自己的想法,老師這個故事我聽過的,我只好改變第二策略,既然他聽過的,就讓他給小朋友們講這個故事。可是叫他起來的時候,他怎麼都不站起來,然後就說是我小班的時候聽過的。我只好換了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

  這個孩子在班上平時有些調皮,但有些小聰明,自尊心很強。每當活動課上,提出的問題他總是能搶答,老師很欣賞他,並且常常誇獎他。導致他有點兒優越感、有點驕傲。就像各位看到的這樣,學過的就不想學了,那麼為什麼還有溫故而知新之說,既然不能改變小朋友,那麼我們只好改變自己,準備活動時更新穎,讓他們挑戰更高的難度,讓他知道一山還比一山高。在平時生活中,老師應該對他的要求更高,防止把他誇傻了。自尊太強也不是一件好事。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8

  近兩個星期的陰雨天,孩子們一直在室內進行體育活動,散步也只能在走廊裡逛逛,整個人都感覺要發黴了!今天久違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臉,我們可以到戶外去活動了。於是,午飯後我們走出了教室,來到了操場上進行了一個陽光浴。沐浴在陽光下,孩子們格外興奮,心情都特別好,一路歡聲笑語,看看路邊的小草、摸摸小樹的葉子,不知不覺回到了教學樓下。於是開始走樓梯回教室,當離教室還有半層樓梯時,就聽到排在第一個的彥棋大叫:“看,彩虹。”我和孩子們聽到都不約而同地朝樓梯外的天空看去,“哪有彩虹啊,騙人!”一旁的欣妤輕聲說了一句。彥棋一下子跑到樓梯的休息板上,用手指了指牆上說:“這不就是彩虹麼!”這下我也看到了彩虹,(原來就是太陽光被樓上走廊玻璃和樓梯上扶手下面的幾層玻璃折射後打在牆面上的七色光線)。其他孩子在彥棋手指的帶領下也看到了彩虹,紛紛擠到牆邊上來看。剛才說彥棋騙人的欣妤也擠了過來還用手摸了摸彩虹嘴裡說:“還真是彩虹呀。”

  小胖子劉凱也靠過來看牆上的彩虹,說:“好漂亮的彩虹呀!有好多顏色呢!”一凡也附和著:“對呀,好漂亮的彩虹呀!有紅色、藍色、綠色。”戴眼鏡的小姑娘雨馨馬上接著一凡的話說:“還有黃色和紫色呢!”旁邊的小朋友就都開始討論牆上彩虹的顏色了。這時候賈新朔說話了:“我知道彩虹有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我馬上表揚了他:“賈新朔很厲害啊,知道彩虹有七種顏色,而且連七種顏色排列的順序都知道,太棒了!”賈新朔聽了很得意開始指著彩虹一種顏色一種顏色數了。部分已經看過牆上彩虹的小朋友開始不再關注彩虹繼續上樓回教室了。賈新朔還很投入地看彩虹,突然問我:“顧老師,牆上怎麼會有彩虹呀?彩虹不是在天上的嗎?”我反問他:“你有沒有看過三稜鏡?”他說:“小班的時候看過的。”“那你看三稜鏡的時候是在哪裡看的?”“在有太陽光的地方看的,我看到過五顏六色的光線的。”“對了,太陽光經過三稜鏡的折射就會出現七種顏色的光線。那你能說說說看今天的彩虹是哪裡來的嗎?”賈新朔想了想說:“應該是太陽光折射後照出來的。”“回答正確,那你知道太陽光是被什麼折射後出現彩虹的嗎?”“我沒想到。”“那就請你自己去找找看是樓梯上的什麼東西折射了太陽光,找到之後來告訴我,好嗎?”賈新朔點點頭開始去尋找讓太陽光折射的東西了。

  這時候隊伍後面的小朋友也看到了彩虹,特別是皓軒小朋友特別激動,“哇!彩虹哎!咦?沒有了,彩虹怎麼只有半個了?”(其實是一旁蔣涵的頭擋住了太陽光線)我對他說:“對啊,怎麼只有半個彩虹了?”皓軒抓耳撓腮地說:“我不知道啊!彩虹怎麼只有半個了。”“蔣涵你知道為什麼彩虹只有半個了嗎?”蔣涵搖搖頭說:“不知道。”在蔣涵搖頭的時候,彩虹忽隱忽現的,蔣涵好像明白了什麼,馬上跑到皓軒的另一邊去,於是又出現了一條完整的彩虹。皓軒又看到了完整的彩虹開心地拍起了手。這時候我問他們:“現在你們知道剛才為什麼彩虹只有一半了嗎?”蔣涵說:“剛才彩虹被我的頭擋住了。”“對了,折射過來的太陽光線被你的頭擋住了,所以只有半條彩虹了。”

  當孩子們回到教室後還在討論牆上的彩虹,我問賈新朔:“你找到了讓太陽光反射出彩虹的東西了嗎?”賈新朔說:“應該是走廊窗戶上的玻璃吧!”我肯定了賈新朔的回答,告訴他找對了一樣,還有一樣東西讓他和其他小朋友下次繼續找。

  牆上的彩虹完全是一個突發現象,孩子們能夠對生活中的這個現象產生興趣從而進行探索和討論,完全符合《指南》科學領域中的“喜歡接觸大自然,對周圍的很多事物和現象感興趣。”“喜歡接觸新事物,經常問一些與新事物有關的問題。”在孩子們發現牆上的彩虹這一現象而提出問題和疑問的時候我並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是和孩子一起去發現並分享這一新奇、有趣的現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當皓軒發現只剩下半條彩虹的時候,我把問題拋給了其他孩子,旁邊的蔣涵透過觀察到自己頭的影子會影響到彩虹的出現,這時候我再指出原來折射過來的太陽光線被他的頭擋住了,孩子透過自己的觀察得出的答案會真正掌握太陽光線的遮擋會影響彩虹出現的這一知識。牆上的彩虹這個現象讓孩子們知道科學就在身邊,科學是源自生活的。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9

  新《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花瓣兒‘魚’》是一篇意境很美的散文,這篇散文既能夠以美妙的意境引發幼兒的遐想,又能使幼兒自然地習得優美而形象的描述語言。由於有了前階段的經驗,幼兒初步理解了春天是萬物甦醒,百花鬥豔的好時節,在這樣的季節裡,當幼兒把自己觀察到的對花瓣的印象與準確、形象的語言結合起來時,他們的認知及表達能力就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面。優美的語言,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美化幼兒的心靈,發展幼兒的智力。因而,在《花瓣兒‘魚’》活動中應該讓幼兒注意聆聽聯想,把引發幼兒的想像和語言習得作為重點。

  活動前,我與幼兒在園區內共同撿花瓣,並說說撿到的花瓣是什麼花的花瓣、是什麼顏色的,什麼樣子的,以便為本次活動準備更多的直接經驗。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匯入環節作為整個活動的開始,對幼兒來講,它是參與整個活動過程的認知系統和情感系統的初始啟動。所以,我注意設計簡潔、生動、準確的匯入方式:“這是什麼?花瓣是怎麼飄落下來的?花瓣掉到水裡會變成什麼?有一天,花瓣兒飛到小溪流裡,變成了花瓣兒“魚”。你想聽聽這樣奇妙的事兒嗎?”同時,我始終以一種輕鬆優美的語氣、語調來營造一個良好的情緒、情感氛圍。每個孩子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一切事物都具有極強的興趣。活動中為了讓幼兒能更直接地欣賞到散文的意境美,課前我們把圖片製成了簡報,透過教師自身的朗誦,把孩子們帶入一種美的意境,使孩子們在優美的意境中感受了散文的語言美,體驗學習散文的快樂。

  一堂散文欣賞活動讓幼兒在情感的驅動下,徜徉在“花瓣兒‘魚’美妙的意境中。透過提問“什麼是花瓣魚”“你見過花瓣魚嗎,它是怎樣的?”引發幼兒美妙的遐想,在教學中我適當加入了體態語。如:模仿花瓣飄落、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以及幼兒扮演花瓣兒“魚”跳的一個優美的舞。師生共同設計的體態語好看又好做,利用這些體態語讓幼兒邊學習、邊動作,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還加深了幼兒對散文的理解,教學效果非常理想。又如我在讓幼兒進一步感受花瓣魚的美同時,丟擲問題,展開討論:“花瓣兒飛向小溪剛一沾到水,撲愣愣就變成了什麼?散文裡把桃花變的魚叫什麼魚?為什麼花瓣兒魚比小溪裡的魚漂亮多了?自從小溪裡有了花瓣兒魚,小溪變成了一條什麼樣的小溪?為什麼?”等等,孩子們馬上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說“變成了魚”,有的說“變成了船”“五彩繽紛,彩色的,五顏六色,赤橙黃綠青藍紫,美麗的,漂亮的……”等等,什麼樣的答案都有,把他們知道的一下子在課堂上說了出來,我也及時肯定了他們的想法,整個活動的開展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使孩子們能主動積極、自願地參與和學習,獲得經驗,體驗了孩子的主體地位,也正好契合了《綱要》中關於“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理念。並在整個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了活動的重、難點。讓幼兒充分感受到了散文的意境,感受到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情景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既作為幼兒的引導者,也是支持者和合作者,對於幼兒各式各樣的回答要作及時回應和有效反饋,我想這樣孩子的想法才會越來越多,語言才會越來越豐富。正如《綱要》裡提到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從而使本次活動達到美的享受,讓孩子學得輕鬆,感興趣。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10

  學習了《浙江省學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後,覺得它對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很實用,對教師的工作也很有指導作用,能利於我們更好地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規範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

  孩子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幼兒的一日生活皆課程”我們不單要為孩子創設豐富多彩的物質環境,更要營造使幼兒心理、情感得到良好發展的精神環境。注重孩子在園時各個時段的表現,及時教育和指導他們習得相關的知識、技能、習慣。透過學習《指南》,在內容的安排上,我力爭動靜交替,滿足幼兒運動的需要,保證休息和運動之間的均衡,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各種技能。如:晨間活動安排的是消耗體能的戶外專案,第一個教學內容則安排相對較靜的以發展口語表達和思維能力的語言或科學常識活動,第二個內容安排以提高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的藝術薰陶為主的音樂美術之類的活動,第三個內容根據第二個活動而定,或延伸,或是運動量較小的遊戲。午餐後是自主活動時間,幼兒可根據自己喜好玩自帶玩具或遊戲,接下來的午睡時間裡,我認真做好巡視工作,保證幼兒的睡眠質量,促進他們的健康。起床後安排10分鐘左右的午唱,等待幫助自理能力弱的幼兒。接著是喝茶吃餐點,以保證幼兒的生理所需,然後是半小時的戶外活動或室內遊戲。最後十分種提醒幼兒帶好自己的物品,整理活動室及安全教育。在習慣的培養上,要求孩子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範性,在無形之中為孩子樹立榜樣,並時時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行為,有錯就改。在衛生方面更是不敢忽視,認真做好每天的衛生消毒工作。

  早上一進活動室就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用乾淨的抹布擦一遍杯架和飲水機,倒掉積水;及時沖洗廁所,做到無積糞,保持盥洗室的清潔衛生;餐後用消毒液或洗潔精擦洗桌椅和拖地。還經常進行紫外線消毒,不定期地對玩具、玻璃窗等進行清洗消毒。在日常的交往中,努力做到信任、寬容、理解和尊重孩子,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他們,耐心細心地關心照顧好每一個孩子,認真觀察每個孩子的動作、表情、臉色及神態,掌握併發揮他們的興趣和特長。對他們的身體狀況,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更要關心過問,讓自己成為孩子們可信賴和依靠的朋友,促進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對照《指南》反思自己,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思考並改進;回想教學中的點點滴滴,覺得應該努力用《指南》指導自我,不斷提升自身的執教能力和專業素養,把研究學習和提高保教努力結合起來,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和提煉現實問題,針對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真實、具體問題,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幼兒的發展水平。

【保育教師教育隨筆】相關文章: